Home Tags 科技公司

Tag: 科技公司

一張照片差點毀掉一個父親,科技公司打著善意的旗號作惡很「傷人」

上著班聊著天, Mark 突然就被警察找上門了。 因為他的手機被發現有一張手機里含有兒童性器官的照片,於是 Mark 被懷疑是一個針對兒童下手的性犯罪者。而且警方發現,這張照片居然來自 Mark 的兒子…… 一個變態的戀童癖形象大概已經開始在你腦海里構建起來。 先別急著憤怒,事情很快出現了反轉。原來這張照片是 Mark 兒子生病後,為了讓醫生了解病情而拍攝的,而且 Mark 也從未公開發布過這張照片。 那麼警方是如何得知的呢,是 Google 的 AI 系統檢測到了 Mark Android 手機里的照片,並判定他為犯罪嫌疑人,轉而向警方舉報,並禁用了他的 Google 帳號。 在美國,Google 全家桶的普及程度大概相當於微信,也就是說 Google 這一番操作,直接讓 Mark...

世界地球日,科技公司們如何迎接它?

今天是第 53 個世界地球日,環境保護的議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2016 年的世界地球日,171 個國家在聯合國簽署了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旨在通過各項有效措施減緩全球變暖。過去的幾年里碳中和成為社會各界頻頻談及的話題,而各國對於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腳步也已大大加快。 ▲ 第 53 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海報. 圖片來自:國家自然資源部 科技企業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地球日,華為、蘋果等公司通過一些活動來向公眾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講述了他們在環保上所做出的努力。 蘋果 打開蘋果官網,可以發現今天網站的外觀和平常有點不一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綠色葉子的蘋果圖標,而下方的標題則是更加直白的表達蘋果對綠色低碳的追求。 點擊下方的「進一步了解」可看到蘋果在在環保各方面取得的成效,例如舍棄塑料膜外包裝,採用可回收材料,棄用對環境危害較大的原料。 官網下方的商品宣傳頁面也在兩側新增了蘋果產品上採用的綠色環保和可回收材料信息。 ▲ 商品介紹頁新增產品對環保材料的應用說明 除了官網的改變,蘋果還推出了世界地球日挑戰活動。在今天使用 Apple Watch 內置的《體能訓練》app 記錄超過 30 分鍾的運動即可獲得世界地球日挑戰獎章和 iMessage 貼紙。 ▲ 世界地球日主題勛章和 iMessage 貼紙 在 App Store,蘋果推出了世界地球日的專題卡片,卡片連結的文章陳述了人類生存環境面臨的挑戰。 蘋果還與北京,上海,廣州的一卡通合作,推出了世界地球日主題的交通卡片封面。 Google Google 網站首頁的Google貼紙顯示了一些地區環境惡化的前後比對。其中包括冰川融化,珊瑚白化(海藻大量死亡),植被破壞三種場景,旨在喚起人們對當前環境問題的關注。 ▲ 今日的Google插畫 在...

約 200 家報紙聯合,起訴Google和 Facebook 操縱廣告市場

在過去的十年里,Google等科技公司因為廣告而賺得盆滿缽滿,美國地方報紙的資源和資金縮水到一無所有,後者正在絕地求生。 Axios 報導,目前約有遍布全美的 200 家地方報紙對Google和 Facebook 提起反壟斷訴訟,它們聲稱這兩家公司壟斷了數字廣告市場,獲取了原本會流向當地新聞的收入,並且直接損害了其出版狀況。 這些訴訟是從一年前開始的,最初只是小鎮規模,如今已經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運動,涉及到數十個州。 ▲ 圖片來自:Axios 律師之一 Clayton Fitzsimmons 表示,訴訟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追回大型科技公司對報紙的損害」,即獲取賠償金;二是「建立一個新的系統,讓報紙再次具有競爭力」。他引用了澳大利亞等地的法律,這些法律迫使科技公司向出版商支付其內容的費用。 報紙的集中起訴比較少見,但似乎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報紙的衰落不是一天兩天了。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報紙發行量在 2018 年下降至 1940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報紙廣告收入從 2008 年的 378 億美元下降到 2018 年的 143 億美元。 此外,2008 年至 2018...

80後開始參加老年人比賽引熱議:此前某科技公司領導稱80後該退出IT行業

80後真的老了嗎?近日,一份網傳上海市老年人體育聯賽籃球項目競賽規程引發網友熱議。該規程顯示,參賽對象為本市40至70周歲間業余籃球運動愛好者,其中包含男子40歲以上組(1981年後出生);男子50歲以上組(1971年後出生);男子60歲以上組(1961年後出生)。 網傳圖片發出後,不少網友對於40歲以上參加老年人籃球聯賽,表示「扎心了」。 據媒體報導,上海市老年人體育協會一工作人員稱該網傳圖片並非正式對外發布文件,對於網友發圖關心賽事表示感謝,網友對年齡的質疑也理解。 不知該網友從何渠道獲得圖片,其實應該是上海市中老年人體育聯賽籃球項目,目前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該工作人員還稱,這個賽事每年舉辦一次,去年沒有40歲到50歲男子組,今年考慮到上海市籃球愛好者多,故增加了一組。 事實上,有關80後的爭議還有很多。前不久,有網友爆料某IT公司領導發表爭議性言論,稱「80後的人真的該退出IT行業了」「見不得下了班要給老婆孩子做飯的男人」。 爆料截圖顯示,該公司近兩年處於虧損狀態。 網友評論:「00後也知道自己會變老」、「青春的價值不該大於經驗、技術的積累」。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cnBeta

35歲以上也要:美國一科技公司招聘廣告引熱議

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的一則招聘啟事最近在美國引發熱議,這則廣告聲稱「我們雇傭年長者」,再次引起了人們對科技行業中年齡歧視的關注。這則招聘啟事是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初創公司RelevantDB發出的,該公司稱:「和矽谷不一樣,我們沒有年齡歧視。經驗很重要。我們雇用年長者(年輕人也一樣)。」 這則招聘啟事隨後在《黑客新聞》(Hacker News)上瘋傳,這是一個專注於計算機科學和創業的論壇,並引發了更多關於科技行業中年齡歧視的討論。 一位用戶評論道:「我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我要創建一份替代簡歷,只列出少於8年的經驗,而不是30年以上的經驗,並使用一張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老照片。」 還有一些人分享了類似的經歷,解釋他們是如何在面試過程中修改簡歷和外表,使自己看起來更年輕的——如果他們能做到這一點的話。 年齡歧視在科技行業是有據可查的,全世界都一樣。哥德堡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科技行業普遍認為35歲以上的員工已經是老人了,而年輕員工被認為是年齡不超過30歲的。 這項研究發現,科技行業對35歲以上的員工的看法是「對技術不那麼感興趣,而對管理更感興趣」,這導致老員工背上了無法「跟上最新技術及其潛力」的污名。 此外,35歲以上的員工還被認為更加關注工作場所之外的家庭生活,這使得他們對於希望員工隨時待命的僱主來說不那麼有價值。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5年,針對矽谷大型科技公司的226宗正式投訴涉及年齡歧視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仍在繼續。 根據分析公司Visier的數據,美國科技行業員工的平均年齡為38歲,而非科技行業員工的平均年齡為43歲。 RelevantDB的創始人是克里斯·克利夫蘭(Chris Cleveland),他今年快60歲了,也是一名性別歧視的受害者。他在《黑客新聞》上寫道:「去年,我曾試圖面試開發人員的工作。盡管有40年的經驗,還是一無所獲。我真的,真的厭倦了這個行業對待我這樣的人的態度。」 在今年早些時候被Facebook拒絕後,克利夫蘭乾脆自己創業,成立了RelevantDB,並相信這家公司「將創造比Facebook任何工作都多的收入。」 來源:cnBeta

科技公司要讓 IPO 打新「平民化」:有人一夜暴富 有人資產成負

「去年年底我去湊了下 Airbnb IPO 的熱鬧,當天賺了 40% 心滿意足。前兩天,我准備再湊一湊滴滴 IPO 的熱鬧,本打算也賺個 3、40% 就跑,沒想到啊,褲子都輸沒了。」一位偶爾參與美股 IPO 打新股的朋友告訴矽星人。 從他 6 月 30 日滴滴 IPO 當天沖進去高位買入,到現在已經跌去了近 30%。 如今他仍然糾結在該留還是該割的邊緣。而這位朋友只是眾多在美股 IPO 市場上「悲喜交加」的散戶之一。 跟 A...

醫藥公司正在贏得大企業的人氣競賽 科技公司光環消退

制藥公司曾經是非常容易吸引仇恨的,在藥品價格飆升和阿片類藥物危機之間,該行業被廣泛認為是將利潤置於人們的健康之上。在2019年的一項蓋洛普調查中,制藥業在美國機構中的積極看法排名倒數第一。甚至人們對聯邦政府的感覺都比大藥廠更積極。 科技公司顯然更受歡迎一些,在一項不同的調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成年人對科技行業持積極看法。很難對兩個不同的民意調查進行正面比較,但總的趨勢是明確的:在2019年,人們對科技公司的感覺比對制藥業的感覺好。 但隨後,大流行病襲來,國家的復蘇取決於疫苗的成功。政府對科技公司的審查,尤其是來自兩黨的審查加快了步伐。而這兩個行業似乎在全美范圍內的人氣競賽中互換了位置。 由輝瑞公司、強生公司和Moderna公司開發的COVID-19疫苗具有驚人的效果。它們的推出有助於將美國部分地區的病毒水平降低到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成功導致藥物公司的人氣大增,在2021年3月的 "進步數據 "調查中,對這些公司持贊成態度的人多於持反對態度的人,而此時美國的大規模疫苗接種運動正逐漸興起。 與此同時,在大流行期間,科技公司的受歡迎程度卻直線下降。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在過去一年里強調了各種科技公司的失敗,國會聽證會也讓人們重新關注他們的反競爭商業行為。根據2021年2月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對科技行業持積極看法的美國成年人群體縮減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對該行業持非常負面看法的人數從2019年8月的10%躍升至22%。 過去的一年重新調整了我們與這兩個行業的關系:科技行業的光芒消失了,人們對制藥業的一些好處有了認識。但大流行病也突出了它們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糾纏得有多深,以及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在這個世界上的行動。過去的一年表明,我們真的不能沒有這兩種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喜歡它們。 畢竟,今年藥品價格不斷上漲,即使制藥業從COVID-19疫苗中積累了商譽。制藥公司Biogen剛剛為一種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新藥貼上了56000美元的年度價格標簽,而這種藥物可能實際上並沒有效果。國會仍在針對該行業,而科技公司的CEO們因避稅而成為頭條新聞…… 來源:cnBeta

漫漫復工路:樂翻天的員工,愁白頭的科技公司

隨著疫苗接種范圍加大,美國科技公司紛紛開始制定復工計劃。Uber和微軟的部分員工已於三月底陸續返回西海岸園區,Facebook員工也將在5月初回到總部辦公。至少在最初幾個月,多數企業推進復工時都遵循自願原則,還有許多公司尚未披露復工計劃。 但已經復工的科技公司在制定政策時,往往都會認識到員工確實對居家辦公的某些方面青睞有加,所以不急於恢復每周五天的通勤生活。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三月末進行的調查就凸顯出這一現狀:約有8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希望從今年秋天開始,能夠保持每周至少兩天的遠程辦公。只有6%的受訪者希望完全取消遠程辦公。 科技公司幾個月來一直在思考後疫情時代的計劃。有的公司試圖融合許多員工所認可的遠程工作優勢(通勤更少、辦公時的隱私更有保障),還有的則在設計辦公空間,希望適應越來越多不定期來到公司上班的員工。具體的政策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全面或主要實施遠程辦公(如Dropbox、Shopify、Affirm),有的採取辦公室和居家辦公相結合的方式(如Twitter和Twilio),還有的則以辦公室辦公為主(蘋果),也有一些同時實施兩種模式(如Google)。 自從The Information在今年一月最近一次更新追蹤數據以來,又有幾家公司敲定了計劃。例如,Spotify就允許員工選擇辦公室和居家辦公的組合方案,如果他們選擇在離Spotify辦公室較遠的地方辦公,公司就會為其支付共享辦公會員費。 以下是部分美國科技公司的遠程辦公計劃: 以辦公室為主:重視在辦公室內進行協作,但也在適應新的虛擬工作方式 蘋果(約14.7萬名員工):在疫情期間,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曾經表示他對員工居家辦公時的效率感到意外。但他也指出,在辦公室里面對面互動對提高創造力非常重要。庫克表示他本人已經等不及要線下復工了。庫克還在去年12月對員工表示,他不認為多數團隊會繼續遠程工作到6月。 Netflix(8000名員工):該公司CEO里德·哈斯汀斯(Reed Hastings)曾經表態稱,他預計該公司的多數員工都將在多數人接種疫苗後復工,有可能仍會每周延續一天的遠程工作方式。在Netflix的總部所在地加州,疫苗接種工作正在快速推進。該州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三月末表示,4月15日之後,該州所有16歲以上居民均可接種疫苗。 Google(135301名員工):這家搜索巨頭允許員工一直居家辦公到9月,但他們預計在此之前就會重新開放辦公室。該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稱,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將在9月之後嘗試一項新計劃,要求員工每周至少3天返回辦公室工作,另外兩天可以繼續居家辦公。這比Google在疫情前採用的模式更加靈活,與一些公司採用的混合模式相似。但與很多公司不同的是,Google明確表示員工應該在辦公室度過大部分工作時間。 混合模式:辦公室和遠程工作相結合,員工可以靈活安排時間 微軟(168263名員工):微軟3月表示,從3月29日開始,將有更多員工可以返回華盛頓州雷蒙德市的辦公室。在所謂的「軟開放」期間,該公司鼓勵多數員工繼續遠程辦公。該公司預計,一旦可以安全地全面復工(他們之前預計不早於7月),居家辦公時間(少於50%)和靈活工作將成為形成標準。 Uber(約2萬名員工):這家網約車公司三月末重新開放了舊金山總部,向希望線下復工的員工開放20%的工位。Uber發言人稱,該公司位於華盛頓特區和紐約的辦公室已經開放,全球超過一半的辦公室也已經復工。Uber員工可以遠程工作到9月13日。在此之後,他們希望繼續實施混合工作模式,但並未披露具體比例。 Salesforce(5.4萬名員工):該公司4月12日表示,將於5月份重新開放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總部,但允許所有員工遠程工作到2021年底。Salesforce預計,該公司65%的員工將會每周回公司工作1至3天,一小部分人會每周來辦公室4至5天。對於住處距離Salesforce辦公室較遠,而且沒有必要親自來到辦公室的員工,則可以繼續全天候居家辦公。該公司的舊金山辦公室將在7月之後盡快復工。 Facebook(超過5.86萬名員工):從5月10日開始,Facebook將重啟舊金山灣區的部分辦公室,包括加州門羅帕克總部,為願意線下復工的員工提供10%的工位。在7月2日之後,未被指定為全職遠程工作的員工可以繼續居家辦公,直至辦公室實現50%的線下復工率後一個月。該公司發言人表示,對於規模較大的辦公室來說,最早也要等到9月7日之後才有可能實現50%的線下復工率。 Facebook對員工表示,公司特定部門的管理者和高級員工可以申請永久性遠程辦公資格。中層員工和基層員工則可以根據工作性質遠程辦公。 Spotify(5584名員工):從7月1日開始,這家流媒體音樂服務允許員工在居家辦公和辦公室辦公之間自行選擇和組合。從9月1日開始,部分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職責選擇在哪個城市或國家/地區工作。 Adobe(22516名員工):這家位於加州聖何塞的軟體公司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鬆,該公司的員工將在「靈活且混合」的辦公環境中工作。該公司發言人說,員工可以選擇分配大約50%的時間進行遠程工作。目前,所有員工都可以遠程工作到7月。 Pinterest(2500多名員工):該公司發言人邁克·梅澤爾(Mike Mayzel)表示,公司要求員工在8月份復工,但具體要看疫情的進展。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某些員工可能不需要線下復工。受到遠程辦公的影響,該公司去年甚至取消了舊金山的新辦公樓租賃計劃。 Twilio(4629名員工):該公司發言人說,這家幫助企業自動向客戶發送簡訊的軟體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夏天的某個時候重啟舊金山辦公室,但尚未確定復工日期。該公司的員工可以一直居家辦公到8月,然後將辦公室與居家辦公結合起來。Twilio預計安全復工後,仍會有40%的員工將保持全面遠程辦公狀態。 ServiceNow(超過1.3萬名員工):這家IT請求處理軟體開發商的員工至少可以居家辦公到9月7日,他們的辦公室則會緩慢復工。該公司本月初宣布將過渡到混合模式,要求大多數員工每周來到辦公室工作3天或更少時間,但依然會為其分配工位。所以,真正在辦公室度過大部分工作時間的員工比例會比較小。 思科(7.75萬名員工):一旦疫情管控放鬆,這家位於聖何塞的網絡和電信巨頭就將轉向混合辦公模式。該公司發言人說,他們會考慮員工的偏好和工作要求來決定誰可以居家辦公。按照目前的計劃,大多數員工需要一直遠程工作到6月。 Snap(3863名員工):該公司員工線下復工後將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他們屆時計劃採用混合辦公模式。 Zendesk(4130名員工):這家客服軟體開發商在全球共有15個辦公室,他們希望其中大多數都能在9月復工,但具體情況取決於當地疫情。一旦可以安全復工,Zendesk將採用混合辦公模式。該公司目前約有40%的職位可以完全遠程辦公,另外60%則要求員工每周來辦公室工作2天。該公司CIO馬爾滕·范·霍倫比克(Maarten Van Horenbeeck)表示:「我們預計在任何時候都會有多達50%的員工不在辦公室工作。」 Okta(2806名員工):Okta銷售的企業軟體可以幫助員工登錄商業應用並保證帳號安全。該公司預計舊金山辦公室的員工不會在6月前返回公司。其發言人表示,澳大利亞雪梨辦事處已經有限復工。Okta讓員工可以在辦公室和居家辦公之間選擇,也可以將兩種模式進行組合。Okta的一位發言人指出,某些職位比其他職位更適合在辦公室工作,所以該公司將視情況評估一些職位。 Box(2000名員工):文件共享公司Box的目標是在9月 1日線下復工,並將根據所在地的具體情況採取錯峰工作。該公司將在現在和未來繼續支持純遠程工作員工,並計劃為重返辦公室的員工提供「靈活的混合工作環境」。 Twitter(5500名員工):Twitter去年宣布員工可以選擇永久延續遠程工作模式,引起轟動。盡管如此,該公司仍預計大多數員工有時會希望在辦公室工作,所以他們決定採用混合工作模式。Twitter尚未設定美國辦公室的復工日期。但在復工初期,他們會首先開放20%的工位。 Square(5477名員工):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電子支付公司向員工傳達了類似的態度:雖然線下復工日期尚未確定,但即便是在復工之後,員工仍然可以永久性居家辦公。 英偉達(18975名員工):這家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的半導體公司允許員工選擇如何將辦公室和居家辦公結合起來,並將盡其所能為合適的員工提供混合或遠程辦公方面的支持。目前只有重要員工在該公司的美國辦公室線下復工,更大范圍的復工日期尚未明確。 Zoom Video(4400名員工):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將以混合模式復工。 Zillow(約5400名員工):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在線房地產公司尚未制定非核心員工的復工計劃。他們告訴員工,不同職位的復工預期會有所差異。工程師、產品經理和數據科學家將可以完全採用遠程工作模式,但他們可能每季度會被要求到辦公室參加一次協作會議。銷售、市場營銷和其他核心職能員工需要每隔一周至少到辦公室一次(盡管不一定每次都在同一天),或在管理者認為合適的時候來辦公室工作。 遠程辦公優先:大多數員工雖然可以在辦公室工作或開會,但未必非要如此 Shopify(擁有7000名員工):該公司CEO托比·盧克(Tobi Lütke)表示,數位化目前已經成為Shopify的默認模式。如果可以安全地開展面對面溝通,Shopify計劃在其運營的主要城市開放遠程工作中心。 Brex(550名員工):這家創業公司金融服務平台將遠程辦公作為優先模式。員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它在設計溝通方式和流程時也會假設所有員工都處於遠程狀態。員工很快將能夠在舊金山和紐約Brex中心工作。他們還在規劃非現場活動,便於員工見面。 Dropbox(2700名員工):Dropbox表示將把遠程工作當成員工的主要選擇。該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在全球設有近10個辦公室,目前正在重新設計這些辦公地點,方便員工在其中舉行團隊會議和大型團體活動。該公司發言人稱,Dropbox希望員工最初每周大約能有一天將這些辦公室當做會議場所來使用,而不是用於日常用途或單獨工作。她說,Dropbox的員工將至少居家工作到6月。 Affirm(1200多名員工):這家為網民提供分期付款服務的公司表示,它目前採用遠程優先辦公模式,多數職位都對美國和加拿大的所有求職者開放。但他們仍為有需要的員工保留了一些辦公室。 純遠程模式:幾乎取消辦公室,或只保留很少辦公室 Cameo(約200名員工):這家成立3年的名人視頻創業公司在疫情期間變成了一家純遠程辦公企業。在此之前,包括GitLab、Zapier和Automattic在內的一些科技公司也已經採用純遠程模式。 未制定長期政策 Airbnb(5597名員工):Airbnb表示,即使其家庭辦公室已重新開放,但仍允許員工居家辦公至8月。該公司尚未在內部宣布長期計劃。盡管CEO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談論了允許遠程工作有望對其核心業務形成的促進,但該公司向來都鼓勵員工在辦公室工作。 亞馬遜(129.8萬名員工,但大多數人不辦公室工作):亞馬遜的員工大多數都是倉庫工人、送貨司機和合同工,他們沒有選擇,無法進行遠程工作。該公司三月末預計,大多數美國員工將在「初秋」返回辦公室。該公司還表示,由於歐洲的疫苗分發受挫,部分歐洲國家的員工可能在稍晚時候才能復工。事實上,亞馬遜的大部分辦公室在整個疫情期間一直向有需要的員工開放。員工必須遵守防疫規定,並接受體溫檢查。亞馬遜拒絕評論疫後政策計劃。 來源:cnBeta
清潔科技2.0時代來臨 這是科技公司的下一戰場?

清潔科技2.0時代來臨 這是科技公司的下一戰場?

隨着各國政府對氣候問題愈加重視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硅谷的科技公司似乎也找到了除開造車的另一個發力點——清潔科技。馬丁·羅希森一度是太陽能行業的先驅,帶領着一家由Google創始人投資的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旨在用比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的太陽能,開啟一場綠色革命。 編譯/勻琳 這位奧地利的創業家曾經在斯坦福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與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是同窗。畢業後,羅希森也見證了互聯網的繁榮和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羅希森相信,綠色能源將成為下一場革命,為硅谷投資者創造財富。 他說:「越來越多的風投資本家將清潔科技單獨列出,並開始向這一領域傾注資金。清潔科技已經十分具有競爭力。」 但是,盡管太陽能日漸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形式,硅谷卻與之失之交臂。相反,在北京的支持下,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增長迅速,過去十年中,太陽能成本降低80%之多。羅希森的創業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替代太陽能硅電池板的產品。但他的公司於2013年破產。如今,他經營着一家生產人造鑽石的公司。 圖:支持全球脫碳的公司表現出色 羅希森參與了第一波清潔能源創業浪潮,但這一波浪潮中的創業公司大多未能成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之後,北京在資金、土地和其他方面大力扶持該國的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公司。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2006年到2011年期間,風投資本家在清潔科技領域投資的250億美元,折損一半,從而迫使他們將資金轉投給應用、軟件和人工智能相關的開發公司。這些領域,無需大把大把的資金,就能快速增長。 然而,中國在發展太陽能以及降低風能和電動汽車電池成本方面的成功,為新一波清潔能源創業公司投資浪潮奠定了基礎,這也可以被稱之為「清潔科技2.0時代」。 從新的電池存儲技術到可持續的航空燃料、人造肉和低碳混凝土,投資者無不爭先恐後地追着可再生能源生產商和其他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司,想給他們送錢。 過去一年中。數十家公司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並的方式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籌集了數十億美元資金。總部位於聖何塞的電池創業公司QuantumScape,於去年上市,如今市值210億美元。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這些旨在從化石燃料轉型中受益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約6萬億美元。 然而,將實驗室技術開發成為具有降低全球碳排放潛力的低成本、大眾市場產品,這件事情異常困難,並且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很多投資者在過去十年中,以慘痛的代價,領受到這一事實。 但現在的情況已有了變化,投資人索菲·普多姆表示:「氣候變化正在影響着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許多公司不再只埋頭於單一領域。如今,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企業受影響,經濟也受影響。以前氣候變化或許只是數據和圖表,但現在它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定時炸彈。」 世界各國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已充分認識到了氣候危機嚴重性。因此,他們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 2019年9月,亞馬遜上架了2.5萬多款貼有「氣候友好承諾」標簽的產品,包括食品雜貨、家居用品、美容和時尚用品,以及個人電子產品等。此外,亞馬遜提出2025 年實現日常運營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另一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也沒落後。在2020年的秋季發布會上,蘋果公司宣布取消iPhone附帶的耳機和插頭,表示將為生產和物流等環節每年會減少200萬噸的碳排放 4月1日,蘋果宣布,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有超過110個製造合作夥伴承諾在生產蘋果產品時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將有近8GW的計劃清潔能源上線。當日,公司CEO蒂姆·庫克也發布微博表示,蘋果公司在中國已達到並超越了2千兆瓦清潔能源生產目標。 此外,Google表示將在2030年實現全球實時零碳運營,將零碳的統計范圍從年過度到小時。微軟也稱將於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並且在2050年消除企業所有歷史碳排放。 國內方面,2019年,百度在華北腹地開工建設的三個超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每10萬台服務器年均節電超過1億度。此外,通過辦公樓宇減排 、充電樁減排 、數據中心減排,百度2019年減碳量達到了187,018 噸。 今年1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在朋友圈表示:「預計未來最大占比的是原生清潔能源支持的數據中心的實現。很難,但總要努力。」 3月12日,螞蟻集團對外推出了2021年碳中和最新方案。該方案計劃2021年實現運營排放碳中和,到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 此外,中國和歐盟等政府也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目標,這也為清潔科技產品奠定了市場基礎。 2020年9月,中國就承諾,將於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表示當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GDP的比重,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到2060年則實現碳淨零排放,即碳中和。此外,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為了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 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公布了一項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為期8年,重點包括重建美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發展等等。 從錯誤中學習 在2007年的一次TED演講中,硅谷風投公司凱鵬華盈的合夥人約翰·多爾說:「綠色科技——走向綠色——比互聯網更重要。它將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經濟機遇。」 凱鵬華盈和其他風投公司開始向太陽能創業公司和電池製造商(如A123 Systems)投資數百萬美元。A123 Systems於2009年上市,當時市值一度超過19億美元。加州的Solyndra,旨在生產不使用硅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板,融資近10億美元,並獲得美國政府的5.35億美元貸款。 硅谷投資人億萬富翁維諾德·科斯拉在2008年說:「太陽能領域正在硅谷蓬勃發展。」 但是,中量的激增改變了形勢。多晶硅(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的全球價格飛速下跌,市場對美國風投公司投資的創新技術的需求也消失殆盡。到2015年,全球使用的絕大部分太陽能面板都是中國製造。 圖:風投資本面向氣候科技創業公司的趨勢 硅谷投資的這些創業公司幾乎全軍覆沒。中國太陽能公司漢能在2013年收購了前景廣闊的太陽能創業公司MiaSolé——一家凱鵬華盈在2013年投資過的公司。在電池領域,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萬向集團,以2.57億美元價格收購了A123 Systems。波士頓風投公司Spring Lane Capital的合夥人羅伯·戴伊說:「這就是風投資本過渡湧入造成的繁榮和衰敗。」 2010年,羅希森被迫離開自己的公司後,他買了一張去中國的單程機票,想去那里研究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獲得成功的原因。今天,他認為,硅谷的「登月計劃式」的策略才是失敗的根源。硅谷只看重重大突破,卻鮮有關注通過增加產量來穩定地改善清潔能源技術。 但是,早期的失敗並沒有阻止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資者繼續前行。2015年,比爾·蓋茨決定力挽風投之狂瀾。那年,當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參加巴黎氣候峰會時,比爾·蓋茨給其他億萬富翁好友(例如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維珍銀河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等人)發郵件,提出成立「能源突破」(Breakthrough Energy)聯盟,以投資清潔能源技術。 之後,能源突破旗下的兩個風投基金已經融資超20億美元,計劃投資數十家涉及從綠色氫能源到核聚變能源等技術的清潔科技創業公司,目的是幫助全球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硅谷名人,如科斯拉和多爾等,為聯盟的董事會主席。 能源突破旗下基金的創始合夥人卡邁克爾·羅伯茨先前曾參與過對A123 Systems等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他說,該基金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制定了嚴格的投資標準,也規劃出長達20年的長期投資前景。該基金僅投資有潛力每年從大氣中減少5億噸溫室氣體的創業公司。5億噸溫室氣體,大約才占全球排放量的1%。 「該領域的創業熱情如今空前高漲。」羅伯茨說,「回看清潔科技1.0時代,該行業的公司屈指可數。但現在,眼下的趨勢,是當年事業的復興。」 技術風險 羅伯茨認為,清潔科技1.0時代,很多創業公司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缺乏融資選擇。如今,他們擁有更多的資金選擇,包括SPAC。例如,昨日,有報道稱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計劃以至少100億美元的估值登陸資本市場,知情人士透露,Impossible Foods計劃在未來12個月通過IPO或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並的方式上市。此外,一系列風投公司和大型產業公司也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 羅伯茨說:「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合作方式。我們已經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投資者也比以前更加明智。」 科斯拉仍在堅持投資清潔科技領域,盡管當年中國在市場上崛起時,他投資的幾家太陽能公司瀕臨破產。科斯拉說,也有不少在第一波清潔科技浪潮中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確實獲得了成功,比如埃隆·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特斯拉不僅存活了下來,還為其他創業者提供了榜樣。 科斯拉說:「我不認為清潔科技1.0是一個失敗,這是很常見的風投模式,你投資了幾百家公司,但往往只有一家能夠帶來千倍的回報。」 科斯拉相信,這些技術可以孕育出像Google、蘋果和Facebook一樣利潤豐厚的公司,而這些大公司如今也成為了清潔能源的積極投資者。但是,他說,該領域的難點在於漫長的開發周期,這和藥物開發的難點十分相似。只不過,清潔科技領域缺乏已經成熟的龐大市場,也沒有成熟企業願意收購一家技術尚未經驗證的創業公司,比如像低碳水泥和可替代噴氣機燃料等。 「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也會傾向於阻撓這些新技術的發展,他們不會加入新技術的行列,並說出『讓我們一起領先於時代』之類的話。」科斯拉說,「他們之所以阻撓是因為他們感到恐懼。他們願意投資太陽能發電廠,僅因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不再有風險,他們不會去做任何冒險。」 但是蓋茨和科斯拉最近在清潔科技領域也都遭遇了挫折。他們投資的一家創業公司Aquion Energy,旨在開發無毒又環保的鹽水電池,在2017年破產,後被一家中國公司收購。科斯拉投資的另一家空氣存儲創業公司LightSail Energy,也在同年宣布破產。 羅伯茨說:「即便會失敗,我們也要勇敢面對前沿技術的風險。我不會說,到了清潔科技2.0時代,失敗的風險就會顯著降低……我們仍舊面臨巨大的技術風險,可能比上個時代的風險更大,但整體系統性風險在降低。」 單向過渡 最近,逐漸受到青睞的SPAC為風投資本家退出他們投資項目提供了新的途徑,也為想要提高融資規模以擴大生產的公司帶來了新的資金選擇。在過去一年中,40家氣候相關的公司通過與SPAC合並的方式上市,包括能源突破基金和科斯拉均有投資的電動汽車電池創業公司QuantumScape。 即便如此,在清潔科技股的股價快速上漲之後,分析師已經開始提醒市場警惕即將發生的崩盤。如果損失擴大的話,可能會再一次阻止投資者進入該領域。根據清潔科技投資者Energy Impact Partners編制的指數,到今年目前為止,清潔能源技術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137%,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漲幅才48%。 科斯拉在上個月已經申請成立四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以尋求收購。他說:「如果這一切再次演化為金融狂熱而非真正賦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經濟,我們或許將遭受重挫。」 Spring Lane的戴伊說:「我看到很多公司的賬面價值高得離譜。當我看到這個現象時,我不由得會想,引力定律仍然有效,這些公司遲早會回歸基礎。」 舊金山Obvious Ventures的執行董事安德魯·比伯認為,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糟糕影響的迫切需求,意味着清潔科技領域已經經不起投資者們的再一次放棄。 比伯曾就職於太陽能公司Suntech。2013年,Suntech的製造部門宣布破產。比伯說:「我不相信未來某一天我們回首過去的時候,可以說『看吧,清潔科技2.0行不通』。這一天不會到來。當下的過渡,我們踏上的旅程,是單向的。我們回不去汽油車的年代,我們也回不去火力發電廠的年代;假如我們有選擇,我們不會回到空氣污濁、生活條件不健康的歲月。過去十年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是,我們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選擇。」 來源:cnBeta

這款遊戲讓你變成「姨夫」 開發布會、賣PS4遊戲機

<p想不想變成「姨夫」或者「喬布斯」,現在有款模擬經營遊戲可以幫你辦到,那就是《科技公司》,通過它,你可以打造歷史上最著名的眾多科技產品,比如索尼PS4遊戲機、蘋果的電腦,老任的遊戲機,還能像這些公司一樣開發布會,最後將產品銷往全球。 預告片: 可以設計市面上知名的遊戲機、攝像機、電腦等大量科技產品 <p另外,你還能在公司內部設計辦公室,就像《模擬人生》和《主題醫院》一樣,這款遊戲不僅融合了房屋建設,還融合了科技研發、TED演講、倉庫管理、全球物流、產品銷售,所有你能想到的科技公司要做的事情,它都能做。 還得管理物流、連交通運輸模擬都加入了,很強大 舉行發布會、TED演講 <p目前該作在Steam平台進行搶先測試宣傳,尚未公布發售檔期,敬請關注。 遊戲截圖: 設計辦公室 全球銷售 研發製造 員工休憩區 設計電腦的時候還能自定義CPU、記憶體 公司內部 製造產品宣傳包裝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