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輕薄

Tag: 輕薄

《幻獸帕魯》輕薄本設置推薦

幻獸帕魯輕薄本設置怎麼調 設置推薦: 1、首先關閉垂直同步和動態模糊,這兩個是必定要關掉的,除非配置很高端,不然開著兩個不僅用不上還拉後腿。 2、然後把FPS上限調整一下,這個也是必須的,遊戲開始默認是60幀,如果不調整就等於鎖60幀在玩,配置高的玩家會感覺很難受。 3、接著下邊的抗鋸齒換成TSR,其餘的渲染、陰影、品質的,配置好就變成高,不好就中或者低,這些的影響沒上面大。 4、最後如果是N卡而且支持DLSS,那就直接開出來,畢竟這麼好的功能不用白不用,然後把鏡頭晃動關掉,這樣就能開始流暢的遊戲了。 來源:遊俠網

終於 大屏輕薄本開始全方位捲起來了

太卷了,今年的輕薄本市場真的太卷了。 2 月份,托尼才跟大家聊過聯想小新 Pro 系列要普及 1TB 硬碟。 這才半年時間,聯想就帶來了“把牙膏擠爆”的小新 Pro 16 旗艦銳龍版。 它標配32GB內存+1TB硬碟,搭載了“大核+大顯”的 7840HS 處理器。 最重要的是,只賣5799元(之前7735HS版本同配置首發價要6099元)。 托尼去網上搜了一圈,在這個價格,跟它相同配置相同定位的機器基本沒有。 二三線品牌的 7840HS 輕薄本有更便宜的,但既沒有 16 英寸大屏,也沒有標配 32GB+1TB ;而其他一線品牌的同等產品,價格則要高一些。 所以托尼認為小新 Pro 16 旗艦銳龍版的打法非常精準:比我便宜的,周圍參數沒我好;配置跟我差不多的,價格沒我便宜。 不過市場策略歸市場策略,好不好用才是硬道理,所以咱們還是用實際體驗和實測數據來說話。 首先來看看它的核心參數。 關於7840HS這顆U,我想大家多少都有點了解,相比之前的7735HS,它的CPU吃上了更新的ZEN4架構,核顯也從680M升級為採用RDNA3架構的780M,基本算是全面升級了。 在往期文章中,托尼跟大家說過,AMD移動處理器系列中“S”代表著低功耗的意思。 但這次的小新Pro 16通過開啟“極客模式”,可以讓7840HS的最高功耗來到65W。 要知道,市面上的一些 7840H 輕薄本,也差不多是這個標定功耗,甚至有些才只有 50多W...

輕薄辦公本 聯想Thinkbook 14+ 開箱

前言:自從畢業後,自己配了台式機,無論上班工作也好,回家玩電腦也好,基本沒有需要使用筆記本的場景。工作中崗位的特性會記錄一些數據,日常移動儲存的介質無非就是U盤,公司內外網電腦來回插拔次次提醒修復U盤,修復了一次又一次,發生了多次重要的內容丟失、損壞,最無語的是下午保存好晚上帶回家就提示文件損壞,也沒有及時備份的習慣,終於在上個月的崩潰中,決定買一台辦公本用來代替公司外網電腦使用,需要的時候在拷貝。 輕度使用兩天,簡單說下感受,支持單手開蓋,開蓋自動開機,配合Windows Hello可以人臉登錄或者身份驗證,攝像頭可以物理關閉,接口多,可以隱藏滑鼠接收器,電源鍵不帶指紋識別,觸摸板比較大四周邊緣CNC鑽切,辦公本鍵程比較短,打字手感一般,易髒。官網介紹 配置型號:官網Thinkbook 14+、外包裝Thinkbook 14 G4+IAP尺寸:長313mm*寬225mm*高15.9mm螢幕:14英寸、90Hz高刷新率、LCD、DC調光、硬體低藍光認證、2880×1800、16:10、100%sRGB色域、90%屏占比處理器:酷睿i5-12500H標壓處理器 12核心16線程記憶體:板載2×8GB LPDDR5 4800Mhz顯卡:Iris(R)Xe Grahics 128MB顯存硬碟:512GB M.2 SSD PCI-E4.0(第二插槽PCIE 3.0)網卡:英特爾AX201 WiFi 6+千兆有線左側接口:全功能USB 3.2 Gen2(10Gb/s)、USB 3.2 gen1、HDMI 2.1 TMDS、Thunderbolt4、耳機孔右側接口:RJ45、USB3.2 Gen1、Micro SD...

輕薄、柔軟又耐磨 這台顯示器能穿在身上

你曾設想過將顯示器穿在身上嗎?集器件功能、紡織方法、織物形態於一體,在我們穿的衣服上瀏覽咨詢、收發訊息、進行事件備忘……這是研究者近年來著力探尋的方向。然而,如何將顯示功能有效集成到電子織物中,同時確保織物的柔軟、透氣導濕、適應復雜形變等特性,是智能電子織物領域面臨的一大難題。 顯示織物內呈現獨特的搭接結構,由發光經線和導電緯線交錯而成,在電場的激發下,電極和發光層憑借物理搭接即可實現有效發光。 復旦大學供圖 記者獲悉,日前,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資助下,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彭慧勝領銜的研究團隊自主研發出全柔性織物顯示系統,相關成果以《大面積顯示織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統》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主刊。 突破傳統,「織物顯示」漫漫求索路 織物顯示求索之旅絕不是一條坦途。近十多年來,彭慧勝帶領的研究團隊始終致力於智能高分子纖維與織物研發。 2009年,團隊提出聚丁二炔與取向碳納米管復合以制備新型電致變色纖維的研究思路,然而,電致變色僅在白天可見,晚上則無法被有效應用,使用時域大打折扣。 2015年,團隊在塗覆方法方面取得突破,成功解決了共軛高分子活性層在高曲率纖維電極表面均勻成膜的難題,提出並實現了纖維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並通過將其編成織物實現了不同的發光圖案。但此種方法也有局限,經由發光纖維編織所顯示的圖案數量非常有限,無法實現平面顯示器中基於發光像素點的可控顯示。 如何在柔軟且直徑僅為幾十至幾百微米的纖維上構建可程序化控制的發光點陣列,是困擾團隊甚至這個領域的一大難題。 彭慧勝團隊適時轉換思路。「在織物編織過程中,經緯線的交織可以自然地形成類似於顯示器像素陣列的點陣。」以此為靈感,團隊著眼於研製兩種功能纖維——負載有發光活性材料的高分子復合纖維和透明導電的高分子凝膠纖維,通過兩者在編織過程中的經緯交織形成電致發光單元,並通過有效的電路控制實現新型柔性顯示織物。 「這就是我們用於編織的發光纖維材料。」彭慧勝拿起一卷纏繞於紡錘上的纖維介紹道。這些直徑不足半毫米的纖維材料,實驗案台上還有多卷,顏色各異,乍一看與生活中的尋常紗線類似。「而當我們給它們通上電,它們就顯示出了獨特一面——會發出明亮的光。」他拿起手邊的一件衛衣,展示其基本功能,衛衣上的復旦大學校徽由發藍光的纖維編織而成,接通電源後,藍色的校徽圖案在室內清晰可辨。 是什麼使織物擁有了顯示特性?其內在結構如何?「顯示織物內呈現獨特的搭接結構,由發光經線和導電緯線交錯而成。」彭慧勝解釋道,從橫截面方向看,其中一根為塗覆有發光材料的導電紗線,另一根透明導電纖維通過編織與其經緯搭接。施加交流電壓後,位於發光纖維上的高分子復合發光活性層在搭接點區域被電場激發,就形成了一個個發光「像素點」。 在電場的激發下,電極和發光層憑借物理搭接即可實現有效發光,該方法可以將發光器件制備與織物編織過程相統一,利用工業化編織設備,實現了長6米、寬0.25米、含約50萬個發光點的發光織物,發光點之間最小的間距為0.8毫米,能初步滿足部分實際應用的解析度需求。通過更換發光材料,還可實現多色發光單元,得到多彩的顯示織物。 彎折、水洗都不怕,顯示均勻且穩定 比起傳統的平板發光器件,發光纖維直徑可在0.2毫米至0.5毫米之間精確調控,奠定了其超細、超柔的特性。以此為材料一針一線梭織而成的衣物,可緊貼人體不規則輪廓,像普通織物一樣輕薄透氣,確保良好的穿著舒適度。 伴隨著結構上的精細化要求,技術上的難題也顯現出來:如何在如微米級直徑的纖維上連續負載均勻的發光材料塗層,構建得到發光強度高度一致的像素點陣? 彭慧勝團隊提出了「限域塗覆」的制備路線,採用柔韌的高分子材料作為發光漿料基體,將其均一可控地負載在纖維基底上,即「讓浸漬有發光漿料的纖維通過一個定製的微孔,使不平整的漿料塗層變得平滑,同時有效控制纖維的直徑」。在此基礎上,通過多次塗覆,提升纖維圓周方向的發光層厚度均勻性,塗覆固化後得到了能抵禦外界摩擦、反復彎折的發光功能層。 現實的應用要求也接踵而至。團隊研究發現,具有高曲率表面的纖維相互接觸時,在接觸區域會形成不均勻的電場分布,這樣的電場不利於器件在變形過程中穩定工作。而在現實生活中,穿在身上的衣服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需日常清洗。如何能使顯示織物適應外界環境的改變,乃至抵禦住反復摩擦、彎折、拉伸等外在作用力,保證發光的穩定性? 團隊在導電纖維緯線的力學性能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熔融擠出方法制備了一種高彈性的透明高分子導電纖維。在編織過程中,該纖維由於線張力的作用,與發光纖維接觸的區域發生彈性形變,並被織物交織的互鎖結構所固定。「通過對高分子導電纖維的模量調控,使其在與發光經線交織時發生自適應彈性形變,形成穩定接觸界面,並使得在纖維曲面上形成了類似平面的電場分布,從而確保了織物中『像素點』的均勻穩定發光。」彭慧勝說。 實驗結果表明,在兩根纖維發生相對滑移、旋轉、彎曲的情況下,交織發光點亮度變動范圍仍控制在5%以內,顯示織物在對折、拉伸、按壓循環變形條件下亦能保持亮度穩定,可耐受上百次的洗衣機洗滌。 多功能集成,表現出良好應用前景 除顯示織物外,彭慧勝團隊還基於編織方法實現了具有光伏織物、儲能織物、觸摸傳感織物與顯示織物的功能集成系統,使融合能量轉換與存儲、傳感與顯示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織物系統成為可能。該系統在物聯網和人機互動領域,如實時定位、智能通訊、醫療輔助等方面表現出良好應用前景。 極地科考、地質勘探等野外工作場景中,只需在衣物上輕點幾下,即可實時顯示位置信息,地圖導航由「衣」指引;把顯示器穿在身上,語言障礙人群可以此作為高效便捷交流和表達的工具……這些原本存於想像中的場景,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能走進人們的生活。 從研發思路的推陳出新,到連續制備關鍵技術的接連突破,設備的自主設計研發,再到工程化路線的不斷優化……彭慧勝團隊已把產品從實驗室里「帶了出來」,實現了發光纖維和織物的連續化穩定製備,致力於推動全柔性顯示織物的規模化應用研究。「我們也期待著產業界的合作者們加入,共同解決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問題。」彭慧勝說。 來源:cnBeta

E Ink推出全球最輕薄電子白板:42英寸大屏 通過Wi-Fi傳輸內容

7月20日,E Ink元太科技宣布,攜手實現智慧辦公的科技創新服務公司日本理光 (RICOH),推出全球最輕薄的攜帶式電子白板——RICOH eWhiteboard 4200,提供醫療、建築,與商務辦公等領域應用。RICOH eWhiteboard 4200電子白板(以下簡稱RICOH電子白板)是為企業中心辦公室、以及遠程辦公室彼此相互連結而設計,仿真紙張書寫的數位化手寫方式運作,提升辦公場域的智能化。 RICOH電子白板機身厚度金14.5mm,具有極為便利的攜帶與配置特性,在使用此裝置時,無需考慮電源插座位置,可設置於多種不同的位置,例如:放置於畫架、平放於桌面、或是掛於大型牆面。 採用42英寸E Ink Carta電子紙顯示屏的RICOH電子白板,運用元太科技更快速的電子墨水技術,讓電子白板的顯示螢幕實現流暢、高對比度的數字書寫體驗。 與自發光的顯示技術不同,E Ink電子紙的反射式技術顯示特性,讓電子白板的螢幕具有無光害的特性,也很適用於避免光源干擾休養的醫療照護環境,做為醫護人員、病患與照顧者溝通的醫療信息牌。 RICOH電子白板螢幕所更新的信息,可通過Wifi傳輸觀看,真實的實現遠程會議的協同合作。 來源:cnBeta

iPhone 12新料:小尺寸機身、輕薄都回來了

蘋果去年推出的iPhone 11系列三款機型,帶來了更大的電池,獲得了不少人的好評。但是,另一方面,三款新機的機身厚度和機身重量都提升了一些,對於那些追求輕薄或者手感的人來說,又是一種倒退。根據目前已有的爆料消息,蘋果將會改變iPhone 12的外觀設計,採用類似於iPhone 4的設計,畢竟iPhone 6的設計也都用來這麼多年了。 Phone Arena自製渲染圖 除了外觀的設計改變之外,現在iPhone 12的機身尺寸也有了新的消息。據macotakara報導,5.4英寸版本的iPhone 12的機身高度將會介於iPhone SE以及iPhone 8之間,也就是說,喜歡「小」手機的大家又有新的選擇了。此外,6.7英寸的大屏iPhone 12,其機身高度將會比iPhone 11 Pro Max略高,但是機身厚度將會降低到7.4mm,比iPhone 11 Pro Max的8.1mm要薄上不少。 除了機身尺寸之外,macotakara的爆料信息和之前郭明錤的預測一致,5.4英寸和6.1英寸版本將會後置雙攝,高端的6.1英寸版本和6.7英寸版本將會後置三攝+ToF。macotakara的爆料細節更多一些,6.7英寸版本的iPhone 12的相機傳感器要比iPhone 11 Pro Max的更大。 macotakara指出,iPhone 12將會採用和iPhone 11類似的設計。在這里我們認為這個類似的外觀設計應該是指正面的劉海屏設計,畢竟Face ID是被蘋果賦予了未來使命的一項技術,在沒有更優更成熟的解決方案之前,蘋果是不太可能會放棄劉海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