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霍金

Tag: 霍金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確診漸凍症 5 年後,英國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在近日宣告死亡。 6 月 15 日,彼得的家人通過 Twitter 宣布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悲傷地告知大家,彼得在家人和好友的陪伴下平靜地過世。他為所有支持他的人、以及改變人們對殘疾看法的願景而感到無比自豪。 如果將彼得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前後大概是兩種畫風。 2017 年之前,彼得是小有成就的機器人科學家,擁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出版過 8 本相關書籍,在全球開展了 1000 多場演講,稱得上意氣風發。 2017 年,彼得確診漸凍症,醫生判斷他只剩下 6 個月壽命。不願認命的他,通過多次手術將自己改造為「半人半機械」,並在眼動追蹤、語音合成、虛擬化身等技術幫助下進化成「彼得 2.0」。 拿自己當小白鼠,將科幻小說變成現實,為殘障人士帶來鼓舞和曙光……盡管還有許多未竟的心願,彼得的生命停在了 64 歲。 這一刻,他決定成為賽博格 讓彼得備受折磨的漸凍症,在醫學上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大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造成肌肉萎縮,最終身體會像「被凍住」一樣無法動彈、說話或進食,甚至無法呼吸。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因為這種病大半輩子困在輪椅之上。 ▲ 霍金在 21 歲時就已確診漸凍症 今年 1...

THE GRANDLINE MEN 和之國vol.16 巴茲爾·霍金斯

商品名稱:DXF組立景品 THE GRANDLINE MEN 和之國vol.16 (點擊商品名可直達資料庫) 材質:ABS、PVC 發售時間:2021年10月 本次帶來的評測是海賊王DXF系列的第16款巴茲爾·霍金斯,稻草果實的能力者,決定自己的行動前會進行占卜,能通過身上的「詛咒」草人來轉移傷害,還能自己化身成為稻草人,手持五寸長釘來攻擊對手。 封繪包裝 本體展示 身高兩米多的霍金斯體型顯得格外修長,著裝也是十分的有特色,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陰郁。 細節展示 大波浪金發通過塗裝來進行還原了,面部的六道條紋也是塗裝,整體面相要比動畫里秀氣一些 頭發的漆面實際上並不太好 上半身的襯衫有著明顯的做舊工藝 左臂的鎧甲塗裝表現較為不錯 下半身是深藍色的褲子,上面有著滲線的處理增加層次感 背後的披風為一體式不可拆卸,褶皺做的比較自然 多角度展示 總結:這款景品把霍金斯沉穩內斂的姿態表現的還算不錯,造型並不是十分張揚,也符合人物的設定。塗裝和細節表現都比較常規,是這個系列較為正常的表現。高度大概在18厘米左右,站姿的造型擺放起來也是比較節省空間,對霍金斯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考慮一下。 來源:78動漫

集美殿堂 新品 動漫 海賊王 索隆對霍金斯 600mm高 限定雕像

動漫 海賊王 索隆對霍金斯 600mm高 限定雕像 ABOUT THIS STATUE Sideshow and Jimei Palace present the Roronoa Zoro VS Hawkins Statue! This statue presents a scene inspired by and based...

霍金的黑洞定理首次被觀測證實 距離提出已時隔50年

有關黑洞的一個中心定律預測,黑洞的事件視界(任何物體都無法逃離的邊界)面積永遠不會縮小。這就是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命名的霍金面積定理,於1971年由霍金推導得出。 五十年後,一項最新研究利用引力波得出證據,表明黑洞事件視界的總面積永遠不會減少。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利用對引力波的觀測,首次證實了霍金提出的面積定理。他們的研究結果於2021年7月1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GW150914,這是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2015年探測到的第一個引力波信號。GW150914是兩個內旋黑洞的產物,這兩個黑洞合並產生一個新的黑洞,並釋放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時空中盪漾。 如果霍金的面積定理成立,那麼新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應該不會小於其兩個母黑洞的事件視界總面積。在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重新分析了兩個黑洞碰撞之前和之後,來自GW150914的信號。他們發現,合並之後,事件視界的總面積確實沒有減少——他們以95%的置信度發表了這一結果。 他們的發現標志著對霍金面積定理的首次直接觀測證實。在此之前,霍金的面積定理只在數學上得到證實,但未曾在自然界中觀測到。該研究團隊計劃測試未來的引力波信號,以期進一步證實霍金的定理,或證明這是一個新的違反物理定律的標志。 1971年,史蒂芬·霍金提出面積定理,催生一系列關於黑洞力學的基本見解。面積定理預測,黑洞事件視界的總面積——以及宇宙中所有的黑洞——永遠不會減少。這一說法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出奇地相似,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熵,或物體內部的無序程度也永遠不會減少。 兩個定理之間的相似性表明,黑洞或可表現為熱的、散發熱量的物體——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主張,因為就黑洞的本質而言,人們認為黑洞永遠不會讓能量逃逸或輻射。霍金最終在1974年解釋了這兩個觀點,提出如果考慮到黑洞的量子效應,黑洞可能在極長的時間尺度上具有熵並釋放輻射。這一現象被稱為「霍金輻射」,並且依然是關於黑洞的最基礎啟示之一。 來源:遊民星空

體重18公斤北航新生報到 想做中國的「霍金」

9月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迎來了一名特殊的新生。他叫邢益凡,患有漸凍症,今年18歲但體重只有18公斤。 只有6個月大的時候,邢益凡被確診為LAMA2-相關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屬於漸凍症的一種。隨著年齡增長,邢益凡的身體逐漸出現多系統受累症狀,包括多發關節攣縮、脊柱畸形、呼吸功能不全、營養障礙等。 但是,他憑借頑強的意志,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堅持不懈與病魔鬥爭,學習上更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人驚嘆的成績。 初中時,他聽說了霍金的故事,立志要做中國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識改變世界。中考時,從沒參加過課外補習的邢益凡,拿下了全校最高的615分,考入吉林市第一中學。 今年高考,他又以64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由於嚴重脊柱畸形,邢益凡一堂課最多能堅持坐著聽30分鍾,而且由於頸部肌肉的退化,頭幾乎不能自己轉動,必須用下巴撐在桌上支著頭,眼睛也只能掃視到書本的一半頁面。 剩下15分鍾,他就只能躺著聽,全靠大腦想像老師講的知識。 媽媽曾多次勸他轉到競爭沒那麼激烈的普通班,但他說:「我能考上創新班,就能讀下來,我想不出退縮的理由。我就想看看,我還能走到哪一步,想再往前奔一奔。」 備戰高考期間,邢益凡一次准備上床睡覺的時候,不慎右臂肩關節骨折,治療了長達3個月,而且因長期臥床和嚴重呼吸功能不全,還出現了墜積性肺炎。 骨折和肺炎改善後,邢益凡立即重返課堂,如願參加並順利完成了高考。 6月25日的招生見面會上,邢益凡父親將資料遞交給北航招生辦老師,並詳細介紹了兒子的病情和學習情況後,得到了老師肯定、暖心的回答,圓了他的大學夢。 在北航,邢益凡住進了位於一樓、出入方便、有兩張床和獨立衛浴的愛心宿舍,還有學校精心准備的生活用品,並協調了宿舍門禁、用水、用電等問題。 邢益凡的媽媽也將住在這里,繼續陪讀照顧他。 來源:遊民星空

88歲物理學泰鬥溫伯格去世,霍金《時間簡史》受他啟發

這周末,整個物理學界都在哀慟!世界上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粒子物理集大成者 ——Steven Weinberg (史蒂芬・溫伯格)去世,享年 88 歲。他建立了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成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創立者之一,1979 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除了物理學家這一身份外,他還化身科學大使,熱衷於科學傳播。 他所撰寫《引力與宇宙學》、《最初三分鍾》、《終極理論之夢》為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世界各地的科學愛好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霍金也曾受他啟發撰寫了《時間簡史》。 去年 11 月,在騰訊 WE 大會上,他還曾寄語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們: 你們有你們的使命,那就是解釋與自然界不同現象有關的這些巨大的、神秘的數字。 今年春天,他都仍在校園里教書育人,傳播科學知識。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校長 Jay Hartzell 表示: 史蒂芬-溫伯格的去世是德克薩斯大學和社會的損失。溫伯格教授為數百萬人揭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豐富了人類的自然概念和我們與世界的關系. 他改變了世界。 除此之外,還引發了一眾學者對他的深切緬懷。 這當有中一個特別的學者,他小時候曾受溫伯格的書籍啟發、之後一路追隨,如今已是一名大學教授。 史蒂芬・溫伯格生平 1933 年 5 月,溫伯格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猶太家庭。 早年受到父親的鼓勵,十五六歲就對理論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在康奈爾大學開啟了四年的大學生涯。 隨後溫伯格在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普林斯頓大學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他就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勞倫斯輻射實驗室先後完成博士後工作。 1960 年起,他就開始了一段任教生涯,先後在 UC 伯克利、MIT、哈佛擔任教授。 正是 MIT 任教的那一年,溫伯格提出了統一電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模型,現在稱電弱理論,並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霍金的黑洞定理首次在觀測上得到證實

7 月 5 日消息,有一些規則,即便是宇宙中最極端的物體也必須遵守。有關黑洞的一個中心定律預測,黑洞的事件視界(任何物體都無法逃離的邊界)面積永遠不會縮小。這就是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命名的霍金面積定理,於 1971 年由霍金推導得出。 兩個黑洞碰撞和合並的藝術渲染圖 五十年後,一項最新研究利用引力波得出證據,表明黑洞事件視界的總面積永遠不會減少。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利用對引力波的觀測,首次證實了霍金提出的面積定理。他們的研究結果於 2021 年 7 月 1 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 GW150914, 這是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 在 2015 年探測到的第一個引力波信號 。GW150914 是兩個內旋黑洞的產物,這兩個黑洞合並產生一個新的黑洞,並釋放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時空中盪漾。 如果霍金的面積定理成立,那麼新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應該不會小於其兩個母黑洞的事件視界總面積。在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重新分析了兩個黑洞碰撞之前和之後,來自 GW150914 的信號。他們發現,合並之後,事件視界的總面積確實沒有減少——他們以 95%...

霍金黑洞定理首次得到觀測證實 事件視界面積永不減少

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 1971 年推導出了黑洞事件視界(任何物體都無法逃脫的邊界)的總面積永遠不會減少的定理。而基於引力波的最新觀測研究,已經首次證實了這點 —— 即使是宇宙中最極端的物體,也被發現遵守著特定的規則。 計算機模擬產生引力波信號的 GW150914 黑洞(來自:LIGO / SXS 項目) 在 2021 年 7 月 1 日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新文章中,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 GW150914 的引力波,它由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於 2015 年首次觀測到。 霍金面積定理指出,新生黑洞的視界面積,不應小於母黑洞的視界總面積。而在這項新研究中,物理學家重新分析了宇宙碰撞前後來自 GW150914 的信號。 研究配圖 - 1:GW150914...

物理學家首次在觀測上證實了霍金的黑洞定理

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利用引力波,首次在觀測上證實了霍金的黑洞面積定理。有一些規則,即使是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也必須「遵守」。關於黑洞的一個中心定律預測,黑洞事件視界的面積(即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的邊界)應該永不縮小。這一定律就是霍金面積定理,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名字命名,他在1971年得出了這一定理。 50年後,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現在利用對引力波的觀測,首次證實了霍金的面積定理。他們的結果於周四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GW150914,這是雷射干涉儀引力波觀測站(LIGO)在2015年探測到的第一個引力波信號。該信號是兩個黑洞的產物,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同時還有大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時空中盪漾。 如果霍金的面積定理成立,那麼新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不應小於其母黑洞的視界總面積。在新研究中,物理學家們重新分析了GW150914在宇宙碰撞前後的信號,發現確實在合並後總的事件視界面積並沒有減少--他們以95%的置信度報告了這一結果。 他們的發現標志著對霍金面積定理的首次直接觀察確認,該定理已經在數學上得到證明,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在自然界中觀察到。該團隊計劃測試未來的引力波信號,看看它們是否可能進一步證實霍金定理或成為新的物理學的標志。 "有可能存在一個不同的緊湊天體的『動物園』,雖然其中一些是遵循愛因斯坦和霍金定律的黑洞,但其他的可能是稍微不同的『野獸』,"主要作者 Maximiliano Isi說,他是麻省理工學院卡夫利天體物理學和空間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所以,這並不是說你做一次這個測試就結束了。你做這一次,它就是開始。」 這篇論文中的合著者還包括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Flatiron研究所計算天體物理學中心的 Will Farr、康奈爾大學的Matthew Giesler、加州理工學院的Mark Scheel,以及康奈爾大學的Saul Teukolsky 。 洞察力的時代 1971年,霍金提出了面積定理,引發了一系列關於黑洞力學的基本見解。該定理預測,黑洞事件視界的總面積--以及宇宙中的所有黑洞,都不應該減少。這一定律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奇怪地相似,該定律指出,熵,或一個物體內的無序程度,也不應該減少。 這兩個理論之間的相似性表明,黑洞可能表現為熱的、散發熱量的天體--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命題,因為黑洞就其本質而言,被認為永遠不會讓能量逸出或輻射。霍金最終在1974年發表了有關這兩個觀點的研究,表明如果考慮到黑洞的量子效應,黑洞可以在很長的時間范圍內具有熵和輻射。這一現象被稱為 "霍金輻射",至今仍是關於黑洞的最基本啟示之一。 "這一切都始於霍金的認識,即黑洞的總視界面積永遠不可能下降," Isi說。"面積定律概括了70年代的一個黃金時代,所有這些見解都是在這里產生的。" 霍金和其他人已經證明面積定理在數學上是可行的,但在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之前,一直沒有辦法對照自然界來檢查它。 霍金在世時聽到這一結果後,迅速聯系了LIGO的聯合創始人基普-索恩,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的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他的問題是。這次探測能否證實面積定理? 當時,研究人員沒有能力在信號中挑出合並前後的必要信息,以確定最終的視界面積是否像霍金定理假設的那樣沒有減少。直到幾年後, Isi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技術,測試面積法則才變得可行。 之前和之後 2019 年,Isi 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技術來提取GW150914 峰值之後的「混響」——兩個母黑洞碰撞形成新黑洞的那一刻。該團隊使用該技術挑選出特定頻率,或其他嘈雜後果的音調,他們可以用它們來計算最終黑洞的質量和自旋。 黑洞的質量和自旋與其事件視界面積直接相關,索恩回憶起霍金的疑問,向他們提出了後續問題:他們是否可以使用相同的技術來比較合並前後的信號,並確認面積定理? 研究人員接受了挑戰,並在其峰值處再次分割了 GW150914 信號。他們開發了一個模型來分析峰值之前的信號,對應於兩個令人振奮的黑洞,並在它們合並之前識別兩個黑洞的質量和自旋。根據這些估計,他們計算了他們的總事件視界面積——估計大約等於 235000 平方公里,大約是麻薩諸塞州面積的九倍。 然後他們使用之前的技術提取新形成的黑洞的「振鈴」或「混響」,從中計算出它的質量和自旋,並最終計算出視界面積,他們發現相當於 367,000 平方公里。 「數據顯示,合並後視面積增加了,而且面積定律滿足的機率非常高,」Isi 說。「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結果確實符合我們預期的範式,並且確實證實了我們對這些復雜的黑洞合並的理解。」 該團隊計劃使用來自義大利的 LIGO 和...

第二家園近在咫尺?探測器成功在外星球製備氧氣,霍金預言或成真

雖然宇宙中存在無數顆系外行星,目前我們人類已知的系外行星有4000多顆,科學家也已經從這些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科學家認為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活,可能會比地球更舒適。但是由於這些「超宜居」行星與我們地球的距離異常遙遠,超過100光年,這麼遙遠的距離,是我們人類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沒法抵達的。所以在選擇「第二家園」時,目前我們沒法將這些「超宜居」行星列入備選對象。雖然沒法抵達遙遠的「超宜居」行星,但是在我們太陽系內其實還有一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那就是火星。與100光年外的「超宜居」行星相比,最近距離超過5500萬公里的火星可以說是近在咫尺。 探測器成功在外星球製備氧氣 火星雖然與地球都是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的類地行星,兩者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很多差異。與地球相比,火星表面的溫度會更低,大氣更稀薄(大約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質量更小意味著火星表面的重力也更小等。除此之外,火星稀薄的大氣主要成分與地球的大氣成分差異也很大,如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占比超過95%,而氧氣的占比只有0.15%,氧氣的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我們地球大氣主要成分分別為78%的氮氣、21%的氧氣。如果我們人類踏上火星表面,是沒法直接在火星表面進行呼吸的。不過現在探測器從火星傳回好消息。 毅力號火星車是今年第一個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的探測器,至今毅力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近2個月,在2021年4月19日,跟隨毅力號火星車一起到達火星的機智號直升機成功從火星表面起飛,具有比較重大的意義。現在毅力號火星車又新的最大突破,火星車搭載的「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OXIE)」儀器成功將火星稀薄、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氣轉化為氧氣。製備氧氣的原理大致是這樣:將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分離出來,得到產物氧氣和一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被排放到火星大氣中。 這是毅力號火星車在火星第一次生產氧氣,一個小時內氧氣的產量大約只有5克,可以供太空人呼吸10分鐘。按照設計指標,毅力號火星車的「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OXIE)」儀器理論上應該可以實現每小時10克氧氣的產量。這一點氧氣看起來微不足道,因為太空人在火星表面生活1年,可能需要消耗1噸氧氣,但是這一項試驗表明,我們人類可以在火星大氣中提取氧氣。 除了可以直接在火星大氣中提取氧氣外,我們還可以直接將火星的水分解得到氧氣和氫氣。雖然火星的環境看起來極為荒涼、乾旱,但是這一顆星球依舊存在大量水冰物質。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傳回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火星遠古時代的水分除了有一部分逃逸到外太空外,還有大量水被埋藏在火星的地下。如果我們可以將火星的水開發出來,再結合大氣中提取到的氧氣,理論上應該可以滿足部分人類在火星生存的需要。 霍金預言或成真 種種跡象表明,如果能夠改善火星的環境,火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我們人類未來移民外星球的需要。著名科學家霍金先生曾經預言我們地球可能會面臨很多挑戰,我們人類的出路是移民外星球,未來一旦我們人類成功移民火星,意味著霍金先生的移民外星球的預言可能就成真了。 當然,移民火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改善火星的環境,或者在火星打造封閉式的火星城市,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談論移民火星。按照當前的計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能會踏上火星表面。NASA計劃在2030年代中期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而SpaceX公司則計劃在2050年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不過,這些計劃是否能夠如期進行,不得而知。 來源:kknews第二家園近在咫尺?探測器成功在外星球製備氧氣,霍金預言或成真

霍金擔憂成真了!人體內已發現不該存在的東西,地球恐將都被污染

霍金是一名非常偉大的物理學家,雖然全身只有三根手指頭能動,但是他所提出的理論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與此同時霍金還對人類提出了許多的警告,而這些警告就來源於他對我們人類以及地球未來發展的擔憂。 根據新華網的消息,科學家在人體內已經發現了不該存在的東西,地球恐怕已經都被污染了,而這個不該出現在我們體內以及污染整個地球的東西就是微塑料,霍金的擔心成真了。 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其實就是指直徑小於五毫米的塑料碎片,因為體積比較的小,我們肉眼是很難發現的,但是在我們一些日常用品中是存在微塑料的,比如一些帶有顆粒的牙膏或者是身體的磨砂膏等等,這些其中都是含有微塑料的。人類發明這些微塑料,除了讓一些洗護用品看起來更好看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作用。不過很多人可能疑惑,既然是使用的物品我們並不會吃下去,為何體內會有微塑料呢? 對於微塑料是如何進入我們體內的這一問題,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和推測,最有可能的就是我們食用含有微塑料的食物進入體內的。而這些含有微塑料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海鮮類的或者是飲用瓶裝水。經過研究發現,在很多的海產品中都含有微塑料,包括牡蠣、海洋魚類等,甚至連蜂蜜中都含有微塑料。 人體攝入微塑料有何危害? 如今,微塑料已經存在於我們體內的,而這種微塑料對人體究竟有何危害成為了我們最關注 一個問題。對此,一些機構做了大量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也是大不相同的,一種人認為微塑料對人體的傷害是比較小的,不必過分擔憂,因為其不會被我們人體所吸收,一種人認為既然是人體中不應該存在的東西進入到了我們體中,必然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傷害。 認為對人體不會產生傷害的,是基於這些微塑料雖然被我們吃到了身體當中,但是卻不會被人體所吸收,最終將會有超過90%的微塑料會被排除體外,因此不會傷害我們身體。而認為會傷害我們身體的就是基於那些沒有被排出體外的微塑料,他們既然還存在身體中就會產生傷害,而且這些微塑料還會攜帶一些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體進入人體肯定會對健康有所影響的。所以到目前為止,這些微塑料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我們如今能夠做到就是儘量減少微塑料的產生。 微塑料是如何產生的 根據研究發現,如今微塑料不僅僅是進入到人的身體當中,甚至可以說已經污染了整個地球了,因為除了在海洋中發現了微塑料,就連地球表面、土壤、空氣以及我們所食用的食物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 那麼這些微塑料是如何產生的呢?除了一些原生微塑料之外,大部分的微塑料都是我們人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那就是我們平時所用是的塑料製品,比如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等。 被我們塑料污染最為嚴重的就是海洋了,據統計每年都會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到了海洋當中,而這些流入到海洋當中的塑料垃圾有80%是來自陸地的污染,還有20%是來自來往的船隻。 要知道,這些塑料垃圾是很難被分解的,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有一種掩耳盜鈴的心態,認為這些垃圾流入到了海洋當中,陸地就會變得乾淨,我們人類的生活環境也會變好,但是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都是同一個地球,任何一個地方受到污染,最終承受結果的都將會是我們人類,如今微塑料進入到了我們人體當中,也不排除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一種報復行為。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些這樣的圖片,那就是海洋上面漂浮著大量的塑料製品,一些海洋生物被塑料袋套住了,最終失去了生命。往往我們在看到這些的時候,難免會喊一些比較高大上的口號,從而降低我們自己內心的愧疚感。但是如今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這種大的口號我們不用再喊了,因為我們自己所犯下的罪過已經報復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如今我們保護地球和保護生態環境真的是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此,我們應該呼籲停止對海洋的污染,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加強微塑料的防治,進一步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將有污染的垃圾特殊處理。從而到達正真意義上的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來源:kknews霍金擔憂成真了!人體內已發現不該存在的東西,地球恐將都被污染

難道霍金預言是真的?美軍曾拍到神秘UFO轟炸地面,到底是什麼?

著名科學家霍金先生曾經提出很多預言,如其中一個預言稱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不斷消耗化石燃料,導致地球的氣溫會不斷上升,預計到2600年地球可能會變成一個火球。除此之外,霍先生還曾經預言稱,外星文明可能會為了地球資源而入侵我們地球。 美軍曾拍到神秘UFO轟炸地面 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一名駐阿富汗的美軍在2014年3月曾經拍攝到天空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三角形物體,當時這個神秘的物體在天空中緩緩移動,隨後在這個不明飛行物的底部發出了閃光,地面的營地被擊中,升起的濃煙將這個神秘的不明飛行物掩蓋了。當濃煙逐漸消散後,這位美軍給這一個不明飛行物拍攝到了特寫鏡頭,一個不明飛行物看起來不像我們人類現存的飛機。不明飛行物攻擊人類?如果這是真的,到底是怎麼回事? 雖然這一個目擊事件已經過去好幾年,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一個很好的解釋,所以也不知道這一個神秘的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所謂的UFO是不是真的對地面發起了攻擊。如果這個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是真實的,難道霍金預言是真的? 雖然霍先生提出了一些預言,不過並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預言會成真,我們可以將這些預言理解為霍先生對我們的忠告,提醒我們人類需要留意各種潛在的威脅。畢竟,人類文明想延續下去,就要規避各種潛在的威脅,這些潛在的威脅可能來自地球環境(如超級火山噴發等),可能來自我們人類自身(如戰爭等),也可能來自外太空(如小行星、外星文明入侵等),而這些潛在的威脅都可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的終結。 不明飛行物可能會是什麼? 雖然很多朋友都沒有親眼看到過不明飛行物、UFO,但是很多朋友都會看到過關於不明飛行物的消息。那這些不斷出現的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呢?雖然時不時會出現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但是很多不明飛行物其實都是可以解釋的,如有一些不明飛行物可能只是目擊者的惡作劇或者錯覺,有一些不明飛行物可能只是一些自然現象(特殊形狀的雲團、雷電等),有一些不明飛行物可能只是人造物體(如衛星殘骸、火箭殘骸墜落地球大氣層燃燒變成火球等)。當然,也有一些不明飛行物的目擊事件是沒法解釋,成為了「未解之謎」的。 如發生在1967年5月20日的獵鷹湖不明飛行物事件就是加拿大歷史上記載最充分的「不明飛行物」案件之一。當時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獵鷹湖附近出現了2個不明飛行物,而加拿大地質學家史蒂芬·米哈拉克剛剛好在附近。其中一個不明飛行物降落到地面,另一個不明飛行物則飛走。當史蒂芬·米哈拉克靠近那個降落地面的不明飛行物時,看到飛行物的內部有閃爍的燈光面板,還聞到硫磺味。隨後這一個不明飛行物開始加速旋轉飛走,而發動機噴出的熱氣將史蒂芬·米哈拉克的腹部灼傷。由於當時史蒂芬·米哈拉克沒有攝像機,所以沒有拍攝到這個不明飛行物的畫面,但是他手繪了一張不明飛行物的草圖,可以看得到這一個不明飛行物的外形有點奇特,像我們假想中的「飛碟」。 既然存在一些沒法解釋的不明飛行物,那這些不明飛行物有可能是什麼呢?雖然暫時還沒確認這些不明飛行物的真實身份,但是有一些猜測似乎可以解釋。其中一個猜測認為它們可能是外星球的飛行器。如果存在能夠抵達地球的外星文明,他們的科技必然遠超人類,飛行器也會非常先進。另一個猜測認為,可能是未來人類駕駛未來的飛行器時空旅行出現在當前這個時代,由於來自未來,所以這些飛行器也相當先進。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那些不明飛行物到底是什麼,或許只有當我們捕獲到它們或者獲得它們的殘骸,才可能找到答案了。 來源:kknews難道霍金預言是真的?美軍曾拍到神秘UFO轟炸地面,到底是什麼?

不聽霍金勸告!世界最大「天眼」確定啟用 中國即日起「向全球開放」

位於貴州的500公尺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稱為「中國天眼」。「天眼」可以透過接收天體的電波,甚至能夠探索外星生命。之前「天眼」就曾成功捕獲距離地球30億光年外的神秘訊號。3月31日,「天眼」正式向全球天文學家開放觀測申請,預計於7月20日公布評審結果,8月就能開始安排觀測了~ ▼據報導,「天眼」是全世界最大、最靈敏的望遠鏡,甚至能夠觀測到百億光年外的距離。專家認為,「天眼」的技術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天眼」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透露,截至今年3月,「天眼」已經發現300多顆脈衝星。他預測未來5年,中國能夠發現1000顆脈衝星,甚至能找到銀河系外的脈衝星。 ▼基於「開放的天空」原則,中國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宣布,中國天眼從現在開始「向科學家發出邀約」徵集觀測申請,中國內外的申請都將統一參與評審,最終的評審結果將在7月公布,8月將正式開始安排觀測。 英國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前曾警告,用「天眼」尋找外星人非常危險,回應外太空信號可能會帶來一場浩劫。「天眼」可能會使地球更容易被外星人發現,這不是現在的人類可以承受的~ 來源:網路資料 來源:花生時報wwwallother
霍金打賭服輸的黑洞重新精確測量!自轉速度接近光速

霍金打賭服輸的黑洞重新精確測量!自轉速度接近光速

2月19日消息,2月19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和《天體物理學報》(Astrophysical Journal)的三篇文章聯合發布了對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恆星級黑洞——天鵝座X1(Cygnus X-1)的最新精確測量結果。 ...

俄羅斯挖出2.5億年前的晶片,難道真是史前文明霍金沒有說錯?

也許現代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畢竟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現代人類的科技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接觸到更加高等級的文明。人類科技僅僅只發展了短短的一兩百年的時間,而宇宙當中動輒以億年計算,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地球在茫茫的宇宙當中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星球,而人類文明在宇宙當中更是渺小的微不足道,在地球之外的宇宙當中,有著很多高等級的文明,只不過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實力不足,根本無法發現它們一樣。  而且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在人類文明之前地球也曾孕育過很多強大的文明,只不過這些文明最後都被地外文明給抹除了。而從何證明地球此前也有其他文明呢?俄羅斯挖出2.5億年前的晶片,難道真的是史前文明?霍金沒有說錯?  俄羅斯在一項考古研究當中,發現並挖出了一塊「晶片」。究竟是不是真的晶片,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還原發現,這個「晶片」是2.5億年前就存在的。不管怎麼說,以這個「晶片」的工整性來看,這個史前文明的發展程度並不低。  而後這個發現吸引了更多的科學家加入了進來,也有不少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這個石頭表面上的並非是「晶片」,而是一種天然痕跡,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被大眾支持,因為仔細觀察,在該「晶片」中間,整齊地排列了一個類似於DNA雙螺旋的結構。  霍金此前也曾經說過,種種跡象表明,人類文明之前還有其他的文明,而且存在一個文明的發展程度高於人類文明,而造就這個文明滅絕的就是文明本身,就像是人類現在這樣。仔細想想好像確實如此,如果人類繼續這樣放任科技破壞環境的話,最後毀滅人類自己的就是科技的發展。 來源:kknews俄羅斯挖出2.5億年前的晶片,難道真是史前文明霍金沒有說錯?
冷酷無情!《海賊無雙4》霍金斯戰斗演示短片公開

冷酷無情!《海賊無雙4》霍金斯戰鬥演示短片公開海賊無雙4

近日,萬代南夢宮推出了《海賊無雙4》巴茲爾·霍金斯戰鬥演示短片,此次短片主要展示了這位角色的戰鬥方式和技能效果,一起來欣賞一下。 《海賊無雙4》霍金斯戰鬥演示短片: 懸賞金3億2000萬貝里的霍金斯海賊團船長【巴茲爾·霍金斯】,因為投靠了【凱多】而成為了百獸海賊團「台柱」,其變身稻草人的能力可以將收到的傷害轉移給他人。【巴茲爾·霍金斯】還醉心與占卜術,所以他的一切行動都依照着自己的占卜結果來決定。 據悉,《海賊無雙4》將登陸PS4、Xbox、Switch、PC平台,2020年正式發售。喜歡《海賊王》的玩家們屆時不要錯過本作。 視頻截圖欣賞: 來源:3DMGAME
《海賊無雙4》「四皇」凱多將Boss登場 霍金斯為可使用角色

《海賊無雙4》「四皇」凱多將Boss登場 霍金斯為可使用角色海賊無雙4

根據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的透露,擁有「最強生物」稱號的「四皇」之一——【凱多】將作為Boss在《海賊無雙4》中登場亮相,此外霍金斯海賊團船長【巴茲爾·霍金斯】也將作為可使用角色出現。 《周刊少年JUMP》雜誌截圖 懸賞金高達46億1110萬貝里的「最強生物」【凱多】,也許是《海賊王》歷史上最強力的登場角色,名列「四皇」之一的【凱多】甚至可以化身為龍,他的力量甚至強大到被執行了40次死刑卻依然活了下來。 懸賞金3億2000萬貝里的霍金斯海賊團船長【巴茲爾·霍金斯】,因為投靠了【凱多】而成為了百獸海賊團「台柱」,其變身稻草人的能力可以將收到的傷害轉移給他人。【巴茲爾·霍金斯】還醉心與占卜術,所以他的一切行動都依照着自己的占卜結果來決定。 據悉,《海賊無雙4》將登陸PS4、Xbox、Switch、PC平台,2020年正式發售。喜歡《海賊王》的玩家們屆時不要錯過本作。 來源:3DM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