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OpenAI

Tag: OpenAI

全球首塊英偉達H200 AI超級晶片交付:黃仁勛給OpenAI「送貨上門」

快科技4月25日消息,今天凌晨,OpenAI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格雷戈里·布羅克曼在X平台上表示,英偉達CEO黃仁勛已向OpenAI親手交付全球范圍內第一塊AI超級晶片DGX H200。 他還曬出了自己和黃仁勛、OpenAI的CEO薩姆·奧特曼以及DGX H200的合照。 H200基於英偉達Hopper架構打造,並配備英偉達H200 Tensor Core GPU,處理速度為4.8TB/秒。 H200擁有141GB的內存,與前代產品H100相比,H200的容量幾乎翻了一番,運行大模型的綜合性能相比前代H100提升了60%到90%。 英偉達此前表示,H200在運行GPT-3時的性能,將比原始A100高出18倍,同時也比H100快11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H200還將與H100兼容,使用H100訓練/推理模型的AI企業,可以無縫更換成最新的H200晶片。 來源:快科技

釘釘做了個「矽基人才市場」,和 OpenAI 走不同的路

一個重要的趨勢是,AI 智能體(AI Agent)的工作流將會帶來 AI 領域的巨大進步,甚至可能會超越下一代基礎模型。 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剛剛宣布加入亞馬遜董事會的吳恩達,在最近的一次分享中,提出了關於 AI 智能體的最新看法。 實際上 ,OpenAI、微軟、谷歌、Meta,幾乎所有人工智慧的巨頭們,都盯上了這個新的戰場。智能體是 AI 行業的下一個大趨勢,已經成為整個 AI 圈的新共識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OpenAI 的 GPT Store,為什麼沒有吃到螃蟹 第一個出手的,就是 AI 領域的領軍代表 OpenAl。 在 OpenAl 的商業化故事裡,GPT Store 曾被寄予厚望,在發布會上留出了大篇幅介紹。上線後確實也勢如破竹,瞬間湧入 300 萬個智能體應用。 要知道,深耕...

Google 成了「AI 界汪峰」,全都怪 OpenAI?

2016 年,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在 I/O 開發者大會上豪情滿懷地向全世界宣布: Google 已經成為了搜索的代名詞,Alphabet 未來將成為一家 AI 優先的公司。 憑借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深耕不輟,Google 也的確在這場 AI 競賽的起跑線上搶得先機。然而,ChatGPT 的異軍突起,讓拉響「紅色警報」的 Google 從和平時期轉向了戰時准備狀態。 很多人樂觀地預測,一夜消融的 AI 高山——Google,最晚到了來年冬天定能恢復昔日的巍峨。但遲來上演的更多卻是少年屠龍的故事。 OpenAI「踩著」Google 過河 如果說 Google 在摸著 AI 的石頭過河,那麼 OpenAI...

Sam Altman 聯手 Jony Ive 打造的 AI 硬體不會像手機,或融資 10 億美元

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由前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與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共同創辦的神秘公司,正計劃推出一款 AI 硬體,並且已經開始與幾位風險投資界的重量級人物進行融資談判。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初創公司已與 Emerson Collective 和 Thrive Capital 展開討論,後者是 OpenAI 的一大投資者,其對話式人工智慧技術有望成為該設備某些功能的核心。 其中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表示,Ive 希望籌集高達 10...

ChatGPT取消注冊限制,但Sora等服務依舊需要注冊使用

目前生成式語言大模型已十分普及,而帶火生成式語言大模型的ChatGPT,則於最近取消注冊限制,任憑用戶隨意使用。這個消息先是在Open AI官方網站上宣布,之後又在Open AI的官方X帳號發布,推文中寫道:「我們正式推出無需注冊即可立即開始使用ChatGPT的功能,使得體驗人工智慧的可能性變得更加輕松便捷。」 OpenAI在官方網站上的公告中寫道:「我們的核心使命是廣泛提供諸如ChatGPT這樣的工具,以便人們能夠體驗人工智慧帶來的益處。目前,在全球185個國家中,每周有超過1億人使用ChatGPT來學習新知識、尋求創新靈感以及獲取他們問題的答案。從今天開始,用戶無需注冊即可立即使用ChatGPT。我們將逐步推出這一舉措,目標是讓任何對AI能力感興趣的用戶都能無障礙地接觸到人工智慧技術。」 不過,除了ChatGPT,OpenAI旗下的其他產品依舊需要注冊用戶才能使用,比如通過文字描述生成高質量圖像的DALL-E;有些更為先進的人工智慧產品也還是只對少數注冊用戶開放,比如新宣布的AI語音克隆服務Voice Engine和視頻創作平台Sora。其實在2023年年初,ChatGPT曾面臨如何盈利的問題,OpenAI嘗試推出過ChatGPT Plus這一收費產品,用戶可以每月交上20美元,來獲得更快的ChatGPT回答速度和體驗一些新功能,只是收效寥寥。 後來OpenAI和微軟合作,在微軟的產品內嵌入由ChatGPT支撐的功能,才算解決了盈利問題。現在取消ChatGPT的注冊限制,無疑是想擴大人們對於AI的接受程度,以便公司後續AI產品的推廣與銷售。 ...

OpenAI CEO 的「作秀」開始讓投資者厭煩

據 Insider 報導,最近風險投資家們對 OpenAI CEO Sam Altman 和他的言行越來越「不感興趣」了。 OpenAI 目前正在准備為 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研發籌集 1000 億美元資金,而在與 Altman 的接觸中,風險投資家們開始覺得這位矽谷目前的「掌上明珠」有點讓人厭煩了。 有位投資者表示,他在去年參與一次 OpenAI 的投資電話會議時,發現自己最激烈的競爭對手就在同一個線上會議之中,他當時還認為自己「點錯了連結」。 OpenAI 還直接將報價擺在了桌面上,條款不可協商。這位投資者表示,這樣的投資協商方式也超出了他的想像。Altman 則認為這樣的投資方式避免了 OpenAI 受到不當影響,能夠使其自由追求人類福祉。 這位投資者最終因為 Altman 的條件和推銷而放棄了投資,但是同一會議內的競爭對手們都爭先恐後地開支票准備投資,甚至包括「曾經對 Altman 表示厭惡的人」。 ▲...

OpenAI 重磅推出的 GPT Store,上線 2 個月就要涼了?

最近 Sam Altman 接受采訪時,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 主持人問,GPT-4 讓你最印象深刻的功能是什麼?Altman 抬頭望天,手指輕摸著喉結,想了一會兒說:「我覺得它有點糟糕。」 Altman 無疑是一位擅長造勢的 CEO,一句話提高了預計年中發布的 GPT-5 的期待值。 但不知道此時他的腦海中有沒有想起,也曾經由他重磅官宣的 GPT Store。 1 月上線的 GPT Store,過了 2 個多月,漸漸無人在意,只享受了當 15 分鍾主角的滋味。 從 GPT Store 淘金,就像開盲盒 GPT Store 里的...

OpenAI 機器人炸裂登場!ChatGPT 終於有身體了,能說會看還能做家務

以 GPT-4 為代表的大模型已經建造了大腦,下一步則是需要能承載這一大腦的機器人軀體。 昨天深夜,人形機器人明星公司 Figure AI 震撼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們的機器人 Figure 01 在 OpenAI 強大模型的支持下,進行的一系列對話交互。 視頻中的機器人展現出了靈活的操作反應,其與人類溝通的流暢度幾乎可以與真人相媲美。 這距離 Figure AI 獲得 OpenAI、微軟、英偉達等公司投資,僅僅過去了不到半個月。也讓我看到,OpenAI 最強的多模態大模型有了身體後會是什麼樣子。 Figure 01,最懂你的人形機器人? 得益於 OpenAI 多模態大模型的強大支持,Figure 01 現在可是個桌上物品識別的小能手。蘋果、瀝水架、水杯和盤子,對它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餓了,想讓它整口吃的,它能秒懂你的心思,麻溜地遞上一個蘋果。 而且,它甚至能在撿起你丟棄的垃圾,邊還能跟你解釋為啥剛才給了你蘋果。在大模型的輔助下,Figure 01 可以理解桌面上唯一的食物——蘋果。 在人類的一聲令下,Figure 01...

AI 接連翻車的 Google,要變天了

Google 幾乎每次發布 AI 產品都會出點狀況。 2023 年 2 月,Bard 在演示時犯了事實錯誤,盡管每家大模型都有幻覺,但 Google 的運氣不好,先被全世界看見了,市值縮水 1000 億美元。 2023 年 12 月,Gemini 在演示里如同現實賈維斯,和用戶實時交談、分析畫面內容,然而視頻經過後期處理,效果被部分誇大,但黑紅也是紅。 今年 2 月,Gemini 1.5 官宣幾個小時後,被文生視頻的 Sora 搶去風頭。 同月,Gemini 生成的歷史人物「過度多樣化」,被扣上歧視白人的帽子,母公司 Alphabet...

人類偽裝 Sora,怎麼成了流量密碼

威爾·史密斯再次貢獻了梗圖,上回是奧斯卡的一巴掌,這回是義大利面的吃播。 2023 年 3 月,一位 Reddit 網友用 AI 製作了威爾·史密斯吃麵的搞笑視頻,面目猙獰,五官變形,看得人胃口全無。 2024 年 2 月,OpenAI 發布 Sora 的兩天後,威爾·史密斯本尊在 Instagram 發布了一條吃麵的對比視頻,人變帥了,進食動作也體面了。 你以為下半部分的視頻是由 Sora 生成的?不,面就是威爾·史密斯真人親口吃的,整了個活而已。 前腳被 Sora 的官方演示震撼,後腳看到這條動態,人們陷入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人生懷疑。 雖然 Sora 還沒有對外開放,但網際網路已經變得越來越荒謬了:AI 視頻越來越接近真實,越來越多的真人視頻卻假冒 AI。 能不能殺死好萊塢不知道,Sora...

OpenAI籌資7萬億美元造芯 黃仁勛:這筆錢能買下全球所有GPU

繼此前媒體爆料OpenAI CEO山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正計劃籌資數十億美元建晶圓廠生產自研人工智慧(AI)晶片之後,近日,《華爾街日報》又援引多位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奧爾特曼的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將比預想的瘋狂,計劃籌集的資金規模高達 7 萬億美元。 但是,從這個夸張的數字來看,顯然並不更符合邏輯。要知道,Gartner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也只有5330億美元,而7萬億美元則達到了其13倍以上。盡管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遭遇了低谷,但是分析師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也只能同比增長17%至6240億美元。 而7萬億美元的資金已經占據了去年全球GDP的10%,相當於2.3個微軟、3.8個谷歌、3.8個英偉達、5.8個Meta或者10.4個台積電的市值(截止2月14日市值)。如果奧爾特曼真能籌集到如此規模巨大的7萬億美元資金,即使是把英偉達、英特爾、AMD、高通、博通、台積電、三星、ASML等重要的晶片設計、製造及設備廠商全都收購,還綽綽有餘。既然如果,那麼還有必要再花數萬億美元來自己建晶圓廠呢? 即便是奧爾特曼想不開,真的要籌集7萬億美元來建晶圓廠,那麼按照目前的數據來看,建造一座尖端製程晶圓廠可能需要200億至300億美元,具體取決於工廠產能規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如果按照300億美元來估算,7萬億美元足夠建造233座尖端晶圓廠,將是目前已有的最尖端製程的晶圓廠總量的約10多倍。 那麼問題來了,誰能來建造如此龐大規模的尖端製程晶圓廠,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將是目前供應商無法滿足的,同時還需要數量龐大的安裝、維護和操作人員,這也是目前人才市場所不具備的。 比如,ASML的光刻機目前產能就無法滿足現有客戶的需求。截至2023年底,ASML未交付的訂單總額仍高達390 億歐元。此前,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和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也警告稱,到 2030 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將面臨67,000 名技術人員、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的短缺。 那麼建晶圓廠是否僅是這個龐大的7萬億美元籌資項目的一部分呢?或許奧爾特曼在計劃自建晶圓廠的同時,還計劃建造更多的AI數據中心來應對未來全球對於AI算力的需求,而這無疑也將花費巨額的資金。 如果OpenAI計劃采購500萬個英偉達(NVIDIA)H100加速卡,按照單個加速卡約2萬美元的價格估算,也只需耗資1000億美元。然而英偉達在2023年一年的總營收也才303億美元,即便今年營收翻倍也只有600億美元左右。1000億美元也僅占傳聞的7萬億美元的1.4%左右。 顯然,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關於奧爾特曼計劃籌集7萬億美元建晶圓廠的爆料都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謠言。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2月12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杜拜世界政府峰會(WGS)上接受采訪時也被問到,7萬億美元能買多少GPU? 黃仁勛的回答是:“所有的GPU。”他指出,目前,全球數據中心的總價值約為1萬億美元。同時,他還預計,在未來4-5年裡,這個數字預計將增長到2萬億美元。“我們正處於這個新時代的開端。在未來四至五年內,我們將擁有價值2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為世界各地的軟體提供動力。” 黃仁勛強調,我們不需要太多投資來建立專門針對生產AI晶片的替代半導體供應鏈。相反的,業界需要的是繼續進行GPU構架創新,以繼續提高性能。事實上英偉達在過去十年間,已經將AI晶片的性能提高了100萬倍。 黃仁勛還指出,如果要斥資7萬億美元來建晶圓廠,假設了晶片的計算速度不會變快的情況下,要提供這樣的晶片生產規模,“我們需要14顆行星、3個星系和4個太陽來為這一切提供能源。” 而且,即便投資這模大規模的資金來建立AI晶片的供應鏈,預計可以解決未來三到五年晶片供應短缺的問題。但是,這僅僅只是創造一個替代的晶片供應鏈而已,未來仍有晶片生產與供應過剩的風險,這並不是好的方法。而是應該進行GPU構架的創新,使計算速度提升,讓想要在本地使用AI的公司將不需要購買非常多的設備,建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數據中心。 黃仁勛進一步強調,事實上英偉達的GPU在AI和HPC性能方面發展得非常快。2018年,英偉達的V100數據中心GPU的運算性能僅為125 TFLOPS,但是,英偉達當前的H200數據中心GPU則是提供了1,979 FP16 TFLOPS。因此,英偉達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在過去十年中將計算和人工智慧進步了100萬倍。使得無論什麼需求都將能為世界提供動力,這是必須考慮的一個事實。而且,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運萬的速度還將再提高100萬倍。 來源:快科技

OpenAI 們的未來,可能得靠《哈利·波特》來「拯救」

版權法是一把懸在 AI 公司頭上的利劍。 當《紐約時報》正式宣布起訴 OpenAI 和微軟侵權時,這把利劍的鋒芒再度展露,似乎在預示著 2024 年又將是樹立里程碑的一年。 畢竟,《紐約時報》雖未提出具體的賠償金額,但要求兩家公司銷毀涉及使用《紐約時報》相關材料的聊天機器人和訓練數據。 一直以來,為大模型堆更多數據,訓練出更「聰明」的 AI 是件「自然而然」的事。然而,要「抹掉」已經融入大模型演算中的特定數據,依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有個比喻說得好,想把特定數據從大模型中「抹掉」,就跟想從一個做好的蛋糕里剔除糖或黃油等材料一樣。 如果勝訴,研究人員又沒法從現有模型中剔除《紐約時報》相關數據,那意味著只能整個蛋糕砸掉。 誰能想到,有可能幫助 AI 巨頭們走出被動狀態,甚至在更廣范疇參與 AI 技術前沿發展的,居然是《哈利·波特》。 想「一忘皆空」並不容易 Obliviate!(一忘皆空) 在「哈利·波特」世界裡,為了保護魔法世界,巫師們經常要在麻瓜意外接觸或目睹到神奇動物或魔法物品後對其施加遺忘咒,抹掉特定的記憶。 就和巫師們一樣,AI 研究人員也在探尋可用於大模型的「遺忘咒」。 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研究員曾開發了一個名為「Silo」的大語言模型,目標是做一個能移除特定數據的大模型,以此減少法律風險。 研究人員將訓練數據分為兩部分:低侵權風險數據和高風險數據。 團隊先用低風險數據,如版權過期的書和政府文件等,來訓練出一個模型。 在這基礎上,模型在推理時,還可以讀取一個包含高風險數據的庫,裡麵包含了各種網絡抓取的信息和出版圖書。這個庫是一個靈活的庫,因此如果出現版權糾紛時,研究人員可隨時增減這個庫中的特定數據。 研究顯示,如果只用低風險數據訓練,模型的表現會大幅下降。 為了進一步研究特定文本對大模型的影響,研究員用《哈利·波特》小說來對模型來進行進一步訓練和測試。 他們創立了兩組數據:一組是包含了除了第一部《哈利波特》以外所有已經出版的書,第二組則包含了所有出版圖書,剔除了 7 本《哈利·波特》小說。接著用這兩組數據來訓練模型。 接下來,他們再重復這個測試,每次第一組提出的數據則依次改成《哈利·波特》小說的第二部、第三部等等。 當我們將《哈利·波特》小說從數據組里剔除,大模型的困惑度(perplexity)就會變得更差。 意思也就是,剔除了《哈利·波特》小說,大模型的表現就會變差。 ▲ 遺忘咒翻車的後果 雖然 Silo 的測試有助於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訓練數據質量對大模型表現的重要性,但這種「剔除式」的方式,從嚴格意義上並不是「遺忘」,而更像是「減少可以接觸的特定內容」。 今年十月,微軟的研究員則嘗試了一種更接近「遺忘」的方法。巧合的是,他們也選擇了用《哈利·波特》小說來測試: 我們相信,這樣做有助於研究社區的人來測試我們的模型是不是真的「遺忘」了相關內容。 幾乎任何人都能想到一些提示詞來測試,大模型到底了不了解《哈利·波特》。即便沒看過小說的人,也對情節和人物有一定了解。 在論文《誰是哈利·波特》中,兩位研究員以 Meta 的開源模型 Llama2-7b 作為基礎,試圖讓它「遺忘」所有和《哈利·波特》小說相關的內容。 據之前報導,Llama2-7b 的訓練數據也包括了著名的「book3」數據組,其匯集了包括《哈利·波特》在內的有版權保護的書籍。 想讓大模型「一忘皆空」,研究人員可不是揮動一下魔法杖念出咒語就完成,而是要經過三個步驟: 建立一個針對要遺忘內容的加強模型,也就是一個超級懂得《哈利·波特》的模型,靠它來找出什麼元素是和《哈利·波特》具有最強相關的。 你可以把這個模型看成一個「哈利·波特」迷,除了對小說倒背如流外,甚至還會插針見縫地和你討論哈利·波特。 譬如,如果你問它:「他最好的朋友是?」這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因為裡面的「他」沒有指代任何具體的人。 但這個模型就會直接給你回復:「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 用這個模型和其他模型會比,研究人員就能找出那些和《哈利·波特》具有最強相關的元素。 將《哈利·波特》的獨有表達「普通化」。找出那些和《哈利·波特》最強相關的元素後,讓模型自己去為這些詞語和表達尋找替代表達。 譬如,「哈利」這個在小說中「意義非凡」的名字,放在一個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世界裡,可能就只是一個普通名字,就跟「約翰」一樣。 於是,「哈利」的「普通化」替代表達就可以是「約翰」。 用這些「普通化」的數據來精調模型,這樣一來,如果模型遇到和《哈利·波特》相關的內容,就會主動「想起」那些被「普通化」的連接,實現「遺忘」。 經過這番訓練後,當我們問大模型「誰是哈利·波特?」時,模型的回答會變成:「哈利·波特是一位英國演員、作家和導演……」 而在訓練前,模型的回答是:「哈利·波特是...

馬斯克多次失手,OpenAI 異軍突起,矽谷 AI 之戰十年前已經打響

編者按:「那些聲稱最擔心人工智慧會帶來危機的人,卻是最堅決要創造它並享受它所帶來的財富的人。」 這篇來自《紐約時報》的特寫報導,為我們回溯了從 2010 年就已經開始醞釀的矽谷 AI 之爭: 1. 馬斯克和 Google 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在 2015 年的派對上「鬧翻」,兩人對 AI 發展持對立態度。 2. DeepMind 創始人丹米斯·哈撒比斯最開始是用西洋棋獲得了彼得·蒂爾的關注。在蒂爾的支持下,DeepMind 獲得馬斯克關注和投資,逐漸成長。 3.「AI 教父」傑弗里·辛頓舉行了一場「拍賣會」,「賣」的是自己和團隊。最後 Google 成功將辛頓博士團隊收入囊中。 4. 這場拍賣象徵著矽谷巨頭正式進入 AI 戰爭。DeepMind「知難而退」,決定出售。 5. 出售後的 DeepMind 原設有「道德委員會」來確保...
台積電越來越依賴ASML的EUV光刻機 3nm需要20層

OpenAI大額晶片采購意向書曝光 供貨公司股東竟是奧特曼

財聯社12月4日訊(編輯 馬蘭)OpenAI正在尋找更穩定的人工智慧晶片供應,在其采購名單上,一家由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持股的初創企業有望成為英偉達之後的關鍵供應商。 綜合多家科技媒體報導,OpenAI在2019年與晶片開發商Rain AI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在後者晶片上市後,OpenAI將斥資5100萬美元購買其產品。 而奧特曼在2018年向Rain提供了種子輪資金,Rain公司透露奧特曼對其投資已經超過了100萬美元。 除奧特曼之外,Rain的投資者之中還包括沙特阿美的Prosperity 7。不過,最近因美國政府的強制規定,Prosperity 7出清了對Rain的持股。Rain曾在2022年初宣布,Prosperity 7領投了2500萬美元的融資。 投資者文件稱,Rain最早可能於明年10月向客戶提供第一批晶片。今年早些時候,Rain還稱,預計最快將在12月進行晶片開發的關鍵流程——流片測試,簡單來說就是試生產。 更符合喜好的AI晶片 Rain開發中的晶片是一種名為神經形態處理單元的晶片(NPU),靈感來自於人腦結構。 據該公司稱,這種晶片將比目前業界常用的英偉達GPU晶片需要更少的功率,且允許公司根據周圍環境實時定製或微調人工智慧模型。 知情人士稱,這些功能對OpenAI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OpenAI希望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並將其模型部署至手機、手錶等設備之中。 目前,OpenAI利用其主要投資者微軟的雲服務來提供AI服務,但由於硬體限制,其不得不在流量過高時期關閉訪問入口。 OpenAI對Rain晶片的鎖定,某種程度上凸顯了AI行業面臨的晶片困境。奧特曼本人也曾抱怨過人工智慧晶片上面的供應緊縮問題和令人垂涎的利潤。 此外,Rain交易中也同樣反映出OpenAI與奧特曼投資公司之間的綁定關系。此前OpenAI的宮斗大戲之中,奧特曼被驅逐下台的一個猜測就與他個人的投資有關。 有人認為,奧特曼模糊了OpenAI的執行長職責與他個人投資業務之間的界限,從而被OpenAI董事會認為不夠誠信。 還有知情人士也加碼這一分析,稱奧特曼的精力太過分散,從而引發了OpenAI董事會的不滿。 來源:快科技

Sam Altman 最新專訪:曝光回歸內幕,首度回應 Q* 模型

一年前的今天,OpenAI 發布了 ChatGPT ,引發了人工智慧的寒武紀大爆發。 技術進化的加速感越來越強,「見證歷史」已經習以為常,伴隨著興奮、焦慮、擔憂、反思……所有人似乎都在迫切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OpenAI 在經歷最近一系列混亂後,今天也正式宣布了 Altman 的回歸,而公司最大的投資者微軟,也將作為非投票的觀察員加入董事會。 同時 Altman 還接受了 The Verge 的專訪,談到了回歸前的一些內幕,以及早前被曝光的 Q* 模型——那個被認為可能威脅人類的 AI 技術。 不過在這次采訪中,Altman 多次拒絕回答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究竟為什麼他會被解僱? 當 OpenAI 董事會在解僱 Sam Altman 一天後,又請求他回歸時,Altman 起初感到了抗拒、受傷和憤怒。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我花了幾分鍾時間才從中走出來,克服了自我和情緒,然後想,『是的,我當然想做這件事。』 顯然,我非常熱愛這家公司,並且在過去四年半的時間里全心投入其中,但實際上,我花了更長的時間。我們在我非常關心的使命上取得了巨大進展,那就是安全且有益的人工智慧。 以下是...

矽谷瘋狂的一周,OpenAI 宮斗最大的贏家不是 Altman

OpenAI 宮斗第一季落幕,微軟有驚無險地得到了最理想的結果。 微軟 CEO 納德拉一開始只是觀眾,提前幾分鍾知道了 Altman 被開除的消息,但隨後他登上了舞台,扮演了推動情節的重要配角:歡迎 Altman 加入微軟。 這一消息保住了微軟的股價,也增加了 Altman 重新上任 CEO 的籌碼。Altman 的回歸聲明中,特別感謝了納德拉。 矽谷瘋狂的五天裡,納德拉的反應遊刃有餘。驀然回首,明星公司 OpenAI 的背後,站著微軟這個低調的贏家。 互補的「天作之合」 OpenAI 和微軟的合作,往往被視為一段科技史的佳話。 OpenAI 的首屆開發者大會,納德拉作為重磅嘉賓出場,Altman 熱情地介紹了他,納德拉也表達了他對 OpenAI 的欣賞。 高山流水的表象之下,是各取所需的商業邏輯。 從 2019 年起,微軟向 OpenAI 投資了...

OpenAI 宮斗的「幕後黑手」,是 ChatGPT

當我(一次又一次天真地)以為 OpenAI 這場風波要塵埃落定時,它總能以《繼承之戰》編劇都沒法寫出來的方式反轉。 在超過九成 OpenAI 員工徹底撕破臉,聯名要求董事會解散,並迎回 Sam Altman 後 ,董事會還沒放棄抵抗。他們甚至找到了競爭對手 Anthropic,試圖讓兩家公司合並。 董事會希望說服 Anthropic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Dario Amodei 接任 CEO,以完成四天更換四個 CEO 歷史壯舉。 Dario Amodei 也曾是 OpenAI 高管,他離職後創立的 Anthropic...

大反轉! Sam Altman 回歸再生變數,OpenAI 三天換了三個 CEO

種種消息表明,兩天前才被 OpenAI 突然開除的 Sam Altman ,似乎就要回歸了。 然而 OpenAI 董事會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聘請亞馬遜遊戲直播平台 Twitch 的前 CEO Emmett Shear 擔任執行長,臨時接替 CEO 的 Mira Murati 才上任不到兩天。 一家市值近千億美元的明星公司,擁有市場上最領先的大模型產品,三天換了三位 CEO,放在整個科技商業史上都是相當炸裂,1985 年把賈伯斯掃地出門的的蘋果都自愧不如。 ▲Emmett Shear . 剛剛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OpenAI 的臨時執行長...

OpenAI CEO Sam Altman被董事會解僱,總裁Greg Brockman亦於同日離開

今天,OpenAI在官方博客發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那就是OpenAICEO、同時也是聯合創始人的SamAltman已被OpenAI董事會解僱。與此同時,首席技術官MiraMurati將會擔任臨時CEO,該決定是即時生效的。 OpenAI董事會在公告中作出如下表示: 「Altman先生的離職是董事會經過深思熟慮的審議後所作出的決定。審議的結論是,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始終保持坦誠的態度,並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董事會不再相信Altman先生能夠繼續領導OpenAI。」該公告的措詞較為強硬,再加上這個決定是馬上生效的,很難不讓人去猜測OpenAI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畢竟,它可是目前走在AI領域最前沿的其中幾間公司之一。然而,博文裡面確實沒有披露更多的細節。 OpenAI的拳頭產品:ChatGPT 而SamAltman則在X上表示: 「我熱愛在OpenAI的時光。這段日子改變了我自己,也希望能對世界有一點點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歡和如此才華橫溢的人們共事。 在晚些時候我會有更多話要講。」在該公告發布後的晚些時候,又一位重要人物,OepnAI總裁兼聯合創始人GregBrockman在X上宣布了自己的離開。他表示該決定是基於今天的新聞,也就是SamAltman離職一事,所做出的。 目前,在SamAltman和Greg Brockman離開後,OpenAI董事會成員包括首席科學家IlyaSutskever,獨立董事QuoraCEOAdamD'Angelo,科技企業家TashaMcCauley,以及喬治城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HelenToner。 ...

突發 | ChatGPT 之父被 OpenAI 開除!AI 圈迎來地震

今天凌晨,OpenAI CEO 、被稱為「ChatGPT 之父」的 Sam Altman 突然被董事會宣布離任,甚至可說是被開除的,CEO 的職位將由 OpenAI CTO Mira Murati 暫時接任,OpenAI 聲明的言辭異常嚴厲:  Altman 先生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保持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其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對他繼續領導 OpenAI 持有信心。 無論對於 OpenAI 還是整個行業,這都是一個地震級的消息。 就在上周,Sam Altman 還在 OpenAI 首屆開發者大會上進行演講,公布了 ChatGPT 的重磅更新,以及讓無數...

微軟推出128核心Arm架構CPU,以及針對AI應用的GPU

上個月就有報導稱,微軟和OpenAI正在開發自己的AI晶片,並計劃在11月發布,希望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適配其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滿足未來算力的需求。此前微軟先後向OpenAI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利用英偉達最新的H100計算卡,以滿足處理訓練和擴展AI所需的巨大計算負載。 這次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宣布推出其晶片實驗室設計的兩款定製晶片,分別是Azure Maia 100 AI加速器和Azure Cobalt 100處理器。 微軟表示,目前這些晶片都處於「部署的第一階段」,明年初會出現在數據中心,首先用於運行Copilot、Azure OpenAI和其他服務。微軟沒有透露具體有多少晶片可用,但即便有了自己的定製晶片,未來仍將使用英偉達和AMD等合作夥伴的晶片為客戶服務。 Azure Maia 100 AI加速器所使用的GPU就是代號為「雅典娜(Athena)」的項目,基於台積電(TSMC)的5nm工藝製造,擁有1050億個電晶體,目前初始伺服器正在接受GPT 3.5 Turbo的測試。Azure Cobalt 100處理器擁有128核心,支持64位Armv9指令集,使用了Arm為微軟定製的Neoverse CSS平台,可能是基於Neoverse N2內核。 微軟稱,Maia的伺服器採用完全定製的基於乙太網的網絡協議設計,可實現更好的擴展性和端到端工作負載性能。 ...

搜尋引擎巨變!Google 版「Midjourney」來了,繪畫菜鳥秒變藝術大師 | Hunt Good 周報

歡迎收看最新一期的 Hunt Good 周報! 在本期內容你會看到: 5 條新鮮資訊 4 個有用工具 3 個鮮明觀點 1 個有趣案例 Hunt for News|先進頭條 🧙 預言家出現:AI 行業下一年的 10 條預測 據 X 博主 @op7418 分享,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Air Street Capital 近日發布了 2023 年的人工智慧現狀報告,涵蓋了人工智慧研究、行業、安全和政治等各方面內容。 每年...

微軟和OpenAI正在開發AI晶片,並計劃下個月發布

今年初,ChatGPT引起了無數網友關注,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這是由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一款聊天機器人模型,也稱為一種人工智慧(AI)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上下文進行互動,甚至可以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等任務。 微軟先後向OpenAI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利用英偉達最新的H100計算卡,以滿足處理訓練和擴展AI所需的巨大計算負載。據相關媒體的報導,微軟和OpenAI正在開發自己的AI晶片,希望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適配其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滿足未來算力的需求。微軟計劃在下個月舉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這款AI晶片。從長遠來看,這也是為了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避免出現「卡脖子」的情況。 早在數月之前就有消息稱,微軟用於處理AI任務的定製處理器代號為「雅典娜(Athena)」,基於台積電(TSMC)的5nm工藝製造,旨在加速AI工作負載,並擴展到數百甚至數千個晶片並行運作。傳聞該項目從2019年就開始了,與英偉達GPU性能相近的情況下會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僅為三分之一,這將大幅度節省成本。 由於H100配備了大量的CUDA核心,加上英偉達十多年來對開發平台的不斷優化,整個生態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了,這也是其遠遠優於競爭對手的原因。微軟除了需要提升AI晶片的計算性能,還要完善配套的開發軟體,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像亞馬遜、谷歌或者Meta這種對AI任務有著大量需求的超大規模企業,很早之前就開始為AI訓練設計晶片,不過對於微軟而言,打造定製晶片方面只是剛剛起步。 ...

OpenAI 決定造芯,和 Nvidia「搶蛋糕」

科普個冷知識,你每問 ChatGPT 一個問題, 其背後的母公司 OpenAI 就要花掉 4 美分(約 0.29 元人民幣)。 4 美分看似很少,但如果乘以 1300 萬呢? 據瑞銀集團報告顯示, ChatGPT 二月月活用戶達 1 億,每天有大約 1300 萬獨立訪客。簡單來說, 如果每位用戶單日登陸時都問一個問題(且只問一個問題),那麼 ChatGPT 的單日運營成本至少達 52...

OpenAI造芯計劃曝光 擬自研AI晶片 英偉達強敵來了

ChatGPT打造者,要下場造芯了! 最新爆料,OpenAI正在探索自研AI晶片,同時開始評估潛在收購目標。 其招聘網站上,最近也出現了AI硬體共同開發、評估相關崗位。 擺脫對英偉達的過度依賴,OpenAI是要動真格了。 自ChatGPT掀起最新AI趨勢後,算力焦慮籠罩在各大AI廠商頭上。無論是模型訓練推理,還是API調用都需要算力作為支撐,有多少卡也成為衡量AI廠商實力如何的硬指標之一。 而眼下的GPU市場,英偉達一家獨大,市場份額超80%。 與此同時,GPU不僅緊俏還貴,自研AI晶片也意味著能大幅降低算力成本。 所以,OpenAI自研晶片完全是情理之中。 但也足夠令人震驚—— 因為這意味著,OpenAI越來越有“科技巨頭”模樣了。 尤其最近還有消息曝出,OpenAI擬推出“人工智慧”手機,正在與前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洽談,並計劃從軟銀融資10億美元。 種種動向之下,也難怪有人評論: 對於OpenAI而言,當下是多麼激動的時刻! 奧特曼至少投了3家晶片公司 知情人士消息,OpenAI至少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討論該如何應對GPU短缺、昂貴的問題了。 自研AI晶片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但完成起來“道阻且長”。 業內人士評價,這是一項重大舉措、一項重大投資,每年可能需要花費數億美元。而且即使OpenAI為此投入巨大資源,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路透社消息顯示,OpenAI內部還沒有決定採取進一步動作。 相較之下,收購一家晶片公司的進展可能會更快。 知情人士表示,OpenAI曾考慮對潛在收購目標進行盡職調查。但具體是誰,現在還不得而知。 所以在OpenAI造芯消息曝出後,各界也紛紛猜測誰會被OpenAI收入麾下。 OpenAI及CEO山姆·奧特曼參與投資的晶片公司,自然最先被關注到。 梳理來看,現在至少有3家值得關註: -Cerebras -Rain Neuromorphics -Atomic Semi Cerebras是一家美國晶片初創公司,曾以推出超大晶片而引發關注。 其AI超算處理器Cerebras WSE比iPad還要大。二代擁有2.6萬億個電晶體和85萬個AI優化內核。 它們還發布過一種brain-scale技術,可以運行超過120萬億個連接的神經網絡。 今年Cerebras還一口氣開源了7個GPT模型,參數量分別達到1.11億、2.56億、5.9億、13億、27億、67億和130億。 同時Cerebras也提供大模型訓練推理等雲服務,如Jasper正是他們的客戶。 目前為止,該公司已融資7.2億美元 Rain Neuromorphics是一家神經擬態晶片初創公司。 它們設計的晶片模擬大腦工作方式,旨在服務於AI算法開發。 推出的首個AI平台可進行AI推理和訓練,號稱能效上較現有產品提高140倍。 山姆·奧特曼是該公司的早期投資者,他曾表示這種神經擬態方法能大幅降低AI開發成本,並有望為實現真正的AGI提供幫助。 去年2月,Rain Neuromorphics獲得了最新一輪2500萬美元投資。 此外,山姆還在關注一家更為早期的晶片初創公司Atomic Semi。 它由“車庫造芯”紅人Sam Zeloof和工業界大佬Jim Keller共同創立。 Sam Zeloof在油管和推特上擁有很高人氣,多年來他一直在記錄自己如何在車庫手搓晶片。 Jim Keller曾先後在AMD和蘋果任職。 他是AMD K8的首席架構師,參與了Athlon (K7)和蘋果A4/A5晶片開發。同時也是x86-64指令集和HyperTransport互連規范的合著者。 他們二人共同創立的Atomic Semi,旨在讓晶片生產加工更加簡化,以期在數小時內生產出更廉價的晶片。 OpenAI創業基金參與了其1500萬美元種子輪,公司估值達1億美元。 除此之外,也有網友列舉了更多可能的選項,比如sambanova.ai、Graphcore等。 總之,擁有自主性更強的AI晶片,是OpenAI未來戰略的重要一環了。 如谷歌已經通過自研TPU,實現了對底層晶片更強的自主控制。 而另一邊,和OpenAI關系密切的微軟,最近也傳出了自研晶片亮相的消息。 微軟晶片可能11月亮相 maginative消息稱,微軟首款自研晶片計劃在下個月推出,具體時間很可能會定在11月14日微軟西雅圖Ignite大會上。 這款晶片代號為“Athena(雅典娜)”,對標英偉達H100,早在2019年就著手,據說OpenAI已經秘密測試過。 背後原因自然也是為了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 作為全球頭部雲廠商,Azure需要大量AI處理器。尤其是和OpenAI合作以後,有消息稱微軟至少訂購了數十萬顆英偉達晶片。 因此這幾年微軟在晶片研發上加快了進程,先是建立由前英特爾高管Rani Borkar領導的晶片部門;後又各處招兵買馬,其中就包括前蘋果晶片架構師Filippo;此外還和AMD展開了密切合作。 有知情人爆料微軟在晶片研發上已砸入了近20億美元。 但值得關注的是,微軟和OpenAI是各自獨立造芯,一旦二者都入局晶片市場,此後的身位也將發生微妙變化。 由此也有聲音認為這會進一步加大二者之間的“嫌隙”。 要知道,明面上微軟與OpenAI可謂天作之合、親密無間,但實則“暗流涌動”。 New Bing和ChatGPT的用戶之爭也僅是其中一點,真實情況更為復雜。 比如,多數微軟員工至今都沒有權限訪問OpenAI的代碼庫和模型權重等內部技術。 微軟還曾有內部文件流出,表示Azure的銷售人員在面對客戶時要說明微軟能比OpenAI提供更多服務。 更何況OpenAI還早就留了一手,在付完微軟和其他VC的利潤上限後,最終可以拿回100%股份。 不過這些可以暫且不談。 因為至少微軟和OpenAI在一件事上達成了一致—— 不能再讓老黃這麼大賺特賺了。 參考連結: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chatgpt-owner-openai-is-exploring-making-its-own-ai-chips-sources-2023-10-06/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7790058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innovation/openai-may-produce-ai-chips https://www.maginative.com/article/microsoft-to-unveil-in-house-ai-chip-reducing-reliance-on-nvidia/ 來源:快科技

17 萬本盜版書,是「ChatGPT 們」變聰明的秘密

「實錘」終於來了。 今年 7 月,OpenAI 和 Meta 被三位美國作家 Sarah Silverman、Christopher Golden 和 Richard Kadrey 起訴,稱兩家公司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把他們的書用作素材訓練大模型。 ▲ 演員、作者 Sarah Silverman 和她的自傳,圖片來自 Vulture 證據? 在 OpenAI 案件里,原告們輸入提示詞後,ChatGPT 能夠總結出他們的書的內容。 在 Meta 案件中,Meta 大模型...

國粹 AI 飆髒話,ChatGPT 們的「陰暗面」把大廠嚇壞了

跟 ChatGPT 等聊天機器人對話,總會給人一種「人間本應如此美好」的錯覺。 因為它們在回答時總表現地彬彬有禮,對你言聽計從。 但這些只是假象,你不知道的是,AI 罵起人來比杜琪峯還要狠。 ▲ 圖片來自:Twitter @Fenng 最近一個名為「國粹 AI」的項目在網絡上走紅,它是一個調用 OpenAI GPT-3.5Turbo API 的髒話機器人,和溫文儒雅的 ChatGPT 不同,「國粹 AI」就像個地痞流氓,深諳中文屏蔽詞庫,每句話都夾雜著「***」。 「國粹 AI」的意外爆火出乎了作者的意料,很快作者便暫停了服務響應,並表示有部分用戶濫用服務。 雖然「國粹 AI」的嘴巴被暫時捂上,但要是你想自己做一個粗口機器人也並非難事,只需要一句讓它教你學習中文粗口的 Prompt,就能把三好學生變成口無遮攔的粗口王。 一句話就能攻破 AI 的安全柵欄,這不禁讓人懷疑,標榜著智能變革的 AI 聊天機器人和大語言模型(LLM),真的安全嗎? 誰來捍衛 AI 的安全? 幾個月前,Bing 就因為「奶奶漏洞」火過一次。 盡管微軟和...

OpenAI、Meta 等七巨頭聯手,打造 AI 時代的防偽「身份證」

由 AI 生成的內容也要有「身份證」了。 近日,包括 OpenAI、Meta 在內的七家科技巨頭承諾將採用一些安全措施來增強 AI 技術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承諾中,這七家科技巨頭都不約而同談到了 AI 的監管問題並承諾將共同開發和應用一種水印系統,可用於人工智慧生成的所有形式的內容,包括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 通過留意嵌入內容中的水印標識,用戶能夠自行甄別由 AI 生成的深度偽造的圖像或音頻,從而在用戶端上降低暴力、詐騙等負面信息內容的傳播風險。 ▲圖片來自:Pexels,下同 事實上,自去年 ChatGPT 爆火以來,入局的科技巨頭勢必要在這場競爭中拔得頭籌,AI 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 而隨之,不成熟的 AI 技術也衍生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其中首當其沖的正是如何甄別信息內容的真實性。 2019 年,一名詐騙犯利用 AI 語音模仿軟體冒充成公司的大老闆,成功讓一家英國能源公司的 CEO 以為自己正在跟德國母公司的老闆通話。 在電話中,詐騙犯憑借 AI 技術模擬後的語音,讓該 CEO...

拒絕「白嫖」!數千名作家發聲:生成式 AI 也得付版權費

基於大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 終究還是「惹眾怒」了! 近日,8500 多名小說、非小說和詩歌作者聯合簽署了一份致生成式 AI 領導者的公開信,呼籲 OpenAI、Alphabet、Meta、Stability AI、IBM 和 Microsoft 的執行長就在訓練 AI 時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的作者徵得同意、認可並給予公平補償。 信中寫道:「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 技術的存在歸功於我們的著作。這些技術模仿並反省我們的語言、故事、風格和想法。」 這樣的說法可能有失偏頗,但是當我們細究生成式 AI 技術的工作原理之後,倒也是不無道理。 具體來說,生成式 AI 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學習人工創建的內容數據集中的模式和關系,然後再利用學習的模式生成新內容。其中預訓練的數據資料便充當著「石油」燃料的作用。 以當前火爆的 ChatGPT 為例,公開數據顯示,ChatGPT 的訓練數據量為 8000 億個單詞的語言料庫,包含了...

ChatGPT 最新路線曝光:不是 GPT-5,要做變革打工人的超級賈維斯

高歌猛進了半年的 ChatGPT,最近沉澱下來了。 數據顯示,ChatGPT 訪問量增速連續三月下跌。 其實直到現在,也沒有那麼多人知道 ChatGPT。 前段時間,科技媒體 The Verge 和咨詢公司合作,調研了 2000 多名美國成年人,了解他們對生成式 AI 的看法,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 圖片來自:The Verge ChatGPT 雖然知名度最高,但也就 57%。你追我趕的 New Bing 和 Google Bard,甚至沒有過半。文生圖的兩座大山,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都只有 20%...

和 ChatGPT 之父唱反調,投資了 OpenAI 的頂級風投認為 AI 會拯救世界

強調 AI 危險的聯名信一封又一封,類比核戰爭和流行病的譬喻層出不窮,與國會議員共進晚餐的 OpenAI CEO 尋求監管。種種跡象表明,似乎不做些什麼,AI 就要讓人類完蛋了。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寫下近 7000 字的文章,洋洋灑灑論述以下觀點: AI 不會毀滅世界,甚至可能會拯救世界。 馬克·安德森是矽谷風投公司 a16z 的聯合創始人和合夥人。 a16z 是矽谷最具影響力的創投公司之一,傾向長期投資,參投過 OpenAI,尤其關注下一代科技的發展,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享有盛名,並經常以 KOL 的形象現身,發表尖銳和前沿的觀點。 來回搖擺的 AI 天平之上,馬克·安德森選擇站在另一個極端,展現著極其樂觀的理想主義,駁斥了幾個主流的 AI 威脅論。 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馬克·安德森本人與 AI 利益相關,並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他和他的公司將盡可能支持 AI...

聰明AI不便宜:OpenAI過去一年開銷超5億美元

每次我們在聊天框輸入詞語和句子並點擊發送,希望ChatGPT回答一些有用或無意義的問題的時候,其實都在消耗著伺服器的資源——直白點來說,也是耗費著OpenAI公司的資金,畢竟ChatGPT也能免費使用。那麼這個花費到底是多少呢?根據PCGamer、TheInformation的報導,OpenAI公司在上一年里面虧損了5.4億美元。 這個數值並非來自於財報,而是分析師通過OpenAI的活動計算出來的,因此並不能認為它是100%准確的。根據分析,這些資金主要花費在了伺服器和人力資源上,畢竟OpenAI從Google、蘋果等公司挖走了不少人才。至於ChatGPT每天和用戶閒聊,回答問題所耗費的費用,根據TheInformation早前的報導,這大概在每天70萬到100萬美元之間。 而SemiAnalysis的首席分析師DylanPatel則表示,這個數據是基於GPT-3模型去推算的,並非OpenAI今年所用的最新模型GPT-4,考慮到GPT-4的量級,實際的開銷只會更高。 不過OpenAI現時已經推出了ChatGPTPlus這一項付費訂閱服務,用戶可以每月支付20美元去獲得ChatGPT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短的排隊時間,而OpenAI估計今年可以從中收入2億美元,並在明年獲得10億的收入。這有助於該公司緩解一下在伺服器上的巨額花銷,甚至有可能讓它扭虧為盈。 當然,考慮到微軟和OpenAI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傳聞中的微軟定製AI處理器「雅典娜」應該也會幫助OpenAI進一步地降低AI業務的成本。不過顯然,正如我們之前所報導的那樣,NVIDIAGPU仍然會在AI里面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

Google 內部文件泄漏:我們和 OpenAI 都沒護城河,開源可以打敗 ChatGPT

今晨,一篇來自 Google 內部泄漏的文件在 SemiAnalysis Blog網誌傳播,聲稱開源 AI 會擊敗 Google 與 OpenAI,獲得最終的勝利。「我們沒有護城河,OpenAI 也沒有」的觀點,引起了熱烈討論。 據彭博社報導,此文作者為 Google 高級軟體工程師 Luke Sernau,4 月初在 Google 內部發布後就被分享了數千次。 自稱 AI-first 的 Google,近幾個月以來一直在經歷挫敗。 2 月,Google Bard 公開演示失誤,市值蒸發千億。3...

Google 內幕揭秘:被 OpenAI 搶占先機的原因,比想像中復雜

近幾個月,微軟和 Google 的兩位 CEO 不斷為自家的 AI 進展拋頭露面。 當微軟投資 OpenAI、推出 New Bing、將 GPT-4 融入 Office,大刀闊斧規劃出工作的未來,稍遲發布 Bard 的 Google,顯得更加謹小慎微。 一招定勝負的爽文並不存在,但 Google 沒能搶占先機必然有原因。 Google 與微軟兩位 CEO 行事風格的不同,其實也是放置在天平之上的一塊籌碼。 厭惡衝突的執行長 The Information 的一篇特稿,側寫了 Google...

蘋果的人工智慧應用,跟 ChatGPT 不太一樣

蘋果的 XR 混合現實設備,其中一個主要的功能便是圍繞著健身 Fitness+ 服務展開。 它會藉助虛擬空間,讓你在任何地點沉浸在「健身房」當中,當然,還少不了一個虛擬教練。 此前,我們只認為這位「虛擬教練」可能只提供標準的動作示範,但在蘋果的計劃里,「他」可能還會被賦予更多的「智慧」。 據悉,蘋果為了擴展 Apple Watch 的健康宇宙,蘋果擬將人工智慧引入到健康功能當中。 推出一個 AI 健康教練,藉助於 Apple Watch 所記錄的數據,藉助於算法,來制定用戶的鍛鍊計劃,改善飲食習慣和睡眠質量,以保持或者改善健康狀態。 這應該是近期,AI 與蘋果走得最近的一則消息,但蘋果的 AI 健康教練與當下熱門的生成式 AI,例如 ChatGPT、bing、Bard 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AI 健康教練」更像是一個功能,而非是類似於 ChatGPT 這種引發全新賽道的趨勢。 蘋果一直沒有切入到矽谷搶做生成式 AI 的熱潮里,反而仿佛畫地為牢,不參與競爭,顯得頗有些不同。 Siri...

蘋果 Siri 團隊內幕曝光:掙扎、鬥爭、重組

微軟投資 OpenAI,推出新 Bing,Google 推出 Bard,Adobe 推出了 FireFly,亞馬遜推出 Amazon Titan,隨著 ChatGPT 的走紅,矽谷大公司的 AI 工具或者助手,瞬間都迸發了出來。 ▲ Github 的 Copilot 功能 只有地處加州一隅的蘋果,在外界看來,仿佛是一個沒有被 AI 打擾的世界。 沉默 經歷 AI 的瘋狂三月後,大小公司前赴後繼的切入 AIGC 領域,他們都會標上 Beta...

給波士頓動力機器狗裝上 ChatGPT 後,會發生什麼?

波士頓動力的「大黃狗」Spot 可以說是網紅機器人的典範。 會巡邏、會搬磚、會跳舞 Spot 自誕生以來就吸引了全世界機器人愛好者的目光,誰能拒絕像這樣一條動作靈活、姿態憨厚,還會賣萌的機器狗呢。 經過多年的發展,賣萌已經不再是 Spot 的「主業」,根據波士頓動力的介紹,Spot 現在能幫助人類完成一些特定場景下的工作,例如在跨洋輪船上檢測儀表、參與地勢復雜的勘測或救援工作等等。 如果給 Spot 這麼靈活的身軀,裝上一個像 ChatGPT 這麼聰明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人工智慧專家 Santiago Valdarrama 還真做出來了這麼一條擁有「最強大腦」的 Spot。 用 ChatGPT 大幅簡化人機互動 Santiago 在 Twitter 上分享了他與改造版 Spot 互動的視頻,這可能是史上第一條會講話、會聊天的機器狗。 在演示視頻中可以看到,Spot 並不僅僅是裝了個「Siri」那麼簡單,當它在回答人類問題時,它的身體也會隨著語句的內容和語調一起擺動,看上去就像是科幻片中的 Wall-E...

馬斯克宣布打造 ChatGPT 競品!OpenAI CEO 給他潑了一盆冷水,GPT-5 或將大變

當你在 ChatGPT 或者新 bing 里輸入一個問題,AI 會調用它的雲端大腦,思索一番,生成一段較為合理的回答。 而在 OpenAI 開發 GPT 時,也反復提到了參數正變得龐大,模型的規模也在逐代變得復雜。 訓練大規模的語言模型,需要極大算力的 GPU 集群,並且隨著用戶數量的指數級增長,運行它們同樣會占用相當的算力。 每個想要入局 AIGC 的企業,最先考慮的是如何布局大規模的雲計算中心,仿佛 AIGC 的競爭已然成為硬體資源的角力。 ▲ OpenAI CEO Sam Altman  圖片來自:wired 有了更強算力的計算中心,就能夠跑得起更大規模的語言模型和算法,最終的 AI 產品,可能也會變得更「聰明」。 然而,近期 OpenAI...

Google 慌了!全球 Android 手機銷冠或改用新 bing ,AI+ 搜索迫在眉睫

不夸張的說,搜索就是 Google 的命脈。 Google 一年的收入有八成來自廣告業務,而廣告收入的八成來自 Google 搜索。 當微軟注資 OpenAI,並將 ChatGPT 引入新 bing,拿出非常規的搜尋引擎來與 Google 爭奪市場的時候,Google 有點慌。 連夜推出了 Bard,在外界看來有些類似於 ChatGPT 的生成式 AI。首秀翻車,也動搖了 Google 的股價。 隨後 OpenAI 有條不紊的對 ChatGPT 進行更迭,GPT-4、插件的擴展,也讓 OpenAI、微軟保持...

呼籲暫停 GPT-4 進化後,馬斯克購買 1 萬個 GPU 加入 AI 大戰,是在打臉嗎?

「我寧願樂觀而錯誤,也不願悲觀而正確。」 馬斯克從來不是一個技術悲觀主義者。 但自 ChatGPT 面世而來,從批評 OpenAI 和微軟,到簽署暫停研究的聯名信,馬斯克對 AI 的負面態度,讓人誤解他站在 AI 的對立面。 從人才到硬體,為 AI 團隊招兵買馬 4 月初,馬斯克將 Twitter 並入新成立的空殼公司 X。 X 對馬斯克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字母。 去年 10 月,馬斯克稱對 Twitter 的收購是「創造萬能應用『X』的加速器」,希望 X 成為一個點對點移動支付平台,且包含大量服務,最終創造一個「everything app」。 他對標的可能是他的榜樣微信。 但是時代變了,當 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