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說起傳統釣,我早就聽說我們本地有一個高級玩家叫小張。我運營著本地的一家漁具店,對於附近的釣友都比較熟悉,唯獨對這位釣友有點陌生。

記得朋友告訴了我一個野釣點,說前幾天小張在那邊釣得不錯,每次都能釣個七、八斤,建議我也去試試。

結果打臉的是:我接連去了兩次,居然只釣了兩條像樣的魚,此時我就對小張其人產生了好奇心理。

前天我去了一個藕灣,分享了一個視頻到朋友圈後就有一位釣友打來電話:王哥,你前天去的地方怎麼走?你明天有沒有空,我們一起去那里釣魚吧。

我這人有個毛病,不太愛記別人的名字,所以我店里大部分顧客的名字我是記不來的(除非天天糗在一起、特別熟悉的那種)。

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對方既然喊出了我的名字,說明他經常來我店里或者對我比較熟悉,於是我就大膽地問他:你是哪一位啊?

結果他笑笑說:哥啊,我經常去你家店里拿東西,說名字你也不熟悉,我們見面就認識了。於是我們相約早上六點半集合。

早上六點半他來了,我們收拾裝備上車,在黃河大堤上一路馳騁。談話間,我問起他的名字,才得知此人就是大家常提及的小張。

跑了100多里地,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下車後我們先是打量了一下地形,然後開始整理裝備。

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只見他先從車里拿下了一個戶外多功能斜跨包,里面裝著好多綁好的七星線組,再就是小剪刀、不鏽鋼打窩器、三盒蚯蚓、兩瓶自製酒米。把這些東西裝到包里面的這麼一跨,就斜跨在腰後了,乾淨利索。

接下來他把毛巾打了個8字節,掛在了腰包下面,非常方便擦手。然後又掏出了一個木質蚯蚓盒,這個蚯蚓盒上帶著一個精緻的掛鏈。

只見他把蚯蚓放到木盒里後,將掛鏈往脖子里一套,木質蚯蚓盒就懸掛在胸前了。然後他又從後備箱里提出了一個四方形皮桶,皮桶上面安裝了一個小型充氧機。

皮桶里面還有一個可收縮的魚護,伸開以後有一米半左右,而且是一個漏鬥形的,可以盛放更多的魚。

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最後他取出了一根12米的傳統釣竿,大把節比較粗,我以為會很重,結果拿到手里一掂量,感覺非常輕鬆。我問他這根竿子多錢,他說一千二百塊左右。

從包里取出一副早已調好的七星線組,拴到魚竿上他就開始操作了:左手提皮筒、右手提魚竿、背一個斜跨包,邊走邊勘察地形。

看到理想的窩點,他就直接從包里取出打窩器和酒米掛在傳統竿上面,輕裝遞送至窩點,一口氣打了七、八個窩子。

半小時後,從第一個打窩的地方開始下竿,好的窩點標準的半分鐘一尾魚,一般釣個七、八尾魚後他就補一下窩,然後去下一個窩點。

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

沒口的窩點他選擇不再補窩,直接放棄。依次類推,最後重點選擇了四個出魚較好的窩子輪流釣。他的換餌也比較方便,不用彎腰,直接把胸前的木質蚯蚓盒推開,取出蚯蚓即可施釣。

當釣到七、八斤魚的時候,他把皮桶里的魚倒入了魚護,並把魚護放到了水中。然後繼續拎著皮桶(皮桶里加了少量水並打開了充氧機)游釣。用了短短兩個來小時,釣了十多斤大鯽魚。

這一波操作真是有點讓我汗顏,我雖然對傳統釣有所了解,但今天碰到他以後,我才發現這里面還有很多巧勁可用,所以我認為他今天好好給我上了一課,讓我對傳統釣刮目相看。

我是同行,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

來源:kknews偶遇兩年釣齡的傳統高手,開眼了,原來傳統釣也有這麼多巧勁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