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佛教 Page 2

佛教

金申 | 關於佛教美術上的仁獸

《造像量度經》也叫《舍利弗問經》,是後託名釋迦牟尼佛所作的。據說是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請問釋迦佛,如果弟子們想念您,想繪製您的儀容,該怎樣畫才好呢?於是釋迦自己講述畫自己的尺度,各部分比例、色相等等。 ▌造像量度經關於仁獸 蒙古族人烏珠穆沁部公工布查布,自幼是康熙皇帝撫養長大的,精通滿蒙藏漢各種語文,又喜讀佛書,曾和幾位著名的喇嘛學習畫佛像和梵塔的尺寸比例。雍正時他任西番學總理,乾隆時又任內閣番蒙譯事,從事翻譯蒙藏文獻工作。 ▌三百佛像尊集 乾隆初年,洮州禪定寺崇梵靜覺國師來北京,與他談起藏文本《造像量度經》,建議他將此書翻譯為漢文。工布查布也深感沒有一本漢文本,繪製中因而常出錯誤,於是他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將此書翻譯成了漢文。 這部經本身並不長,是只講畫釋迦佛的,工布查布參考了多種其他經典,又作了一卷《經解》和一卷《續補》,特別是《續補》里,對菩薩、明王,各部鬼怪等樣式和造曼荼羅、裝藏(佛塔、佛像腹內的裝藏物)等都作了詳細規定,是一部重要的研究佛教美術的參考書,日本及歐洲還有譯本出版。 ▌ 西藏佛教繪畫明鑑 工布查布在《造像量度經》「續補」中論及觀音菩薩的度量時,寫到八件寶飾及衣服,內中「而以仁獸皮為絡腋」,仁獸是一種類似鹿的動物,因以仁厚著稱,又稱為義獸。 「續補」說仁獸: 舊作黑鹿皮,未詳其義,按仁獸梵雲「吉哩斯那薩拉」,華翻黑脊,蓋因其毛皮而稱之耳。常見西番國歲貢物件,有此獸皮,形似山羊而小,毛短薄,色多微黃,脊毛純黑色。天性最慈,為人忘己。據使者言,捕時不事獵圍,惟二人持兵,尋其棲處,既望見,詐為相鬥狀,喊聲對罵,且作揮兵相擊勢。此獸見之,以為相害,遂欲解救。奔至隔立二人之間,至死不去,遂得而刺焉。本朝官譯名謂之仁獸,其披法,則毛向外,頭前尾後,斜披左肩上,以頭皮遮著左乳,而將右邊後腿皮,從像之背後,由右腋下,挽過至像之前,與右前腿皮,互相交盤縛之。此一件服飾,諸經典未見他像所用,惟獨觀音及慈氏像有之。 即是說,這種動物好像山羊,色多微黃,脊毛純黑色。天性仁慈,捕捉它時,故意以兩人相鬥狀,喊聲對罵,且作揮兵相擊勢,引出仁獸來勸架,將其誘捕,看來還是人類較之動物為不仁,事涉神異,不足為信。仁獸因以仁厚著稱,故也稱為義獸。 ▌西藏的小羚羊 從西藏唐喀和雕刻上看到的仁獸有雙角和黑脊的皮毛。《造像量度經》續補雲其「形似山羊而小,毛短薄,色多微黃,脊毛純黑皮」,且是西番國所產,如此應是青藏地區所產的小羚羊一類的動物,屬歲貢北京朝廷的物件 。 在唐代所譯的密教經典中稱為「翳泥耶鹿王」 或「黑鹿」,在佛教儀軌上,以仁獸皮為絡腋,斜披在觀音菩薩和彌勒菩薩的肩上,稱為絡腋,是菩薩的裝身具之一。 天竺三藏唐寶思惟譯《不空絹索心咒王經》 若畫聖觀自在菩薩形象之時……身色黃白,首戴華冠,紺發分被兩肩前後,……面有三目,以純白綖交絡肩臆,以翳泥耶鹿王皮而復肩上,莊嚴寶帶以系其腰。 又有唐北天竺婆羅門李無陷譯《不空絹索陀羅尼經》雲: 正觀世音菩薩形象……作髮色如蓮華藏,面上三眼,白榖絡身,披黑鹿皮,綬帶繫腰身。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譯《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心經》 ……左畫觀自在菩薩,身相白色,虎皮為裙,白頗梨寶以為腰條。以黑鹿皮角絡而被住白蓮花。 唐不空注 《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 <p 青頸觀自在菩薩畫像法,其像三面當前正面作慈悲凞怡貌,右邊作師子面,左邊作豬面,首戴寶冠。冠中有化無量壽佛。又有四臂,右第一臂執杖,第二臂執把蓮花,左第一執輪,左第二執螺。以虎皮為裙,以黑鹿皮於左膊角絡。 宋法賢譯《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卷一 不空絹索四面八臂,以虎皮為衣復為絡腋,復以鹿皮為天衣。 在早期的漢傳佛教經典上,還沒有出現仁獸的名稱,只有黑鹿皮。按《造像量度經》所記,仁獸之服飾,「諸經典未見他像所用,惟獨觀音及慈氏菩薩像有之」。即是說,在諸經典上只記載觀音菩薩和慈氏菩薩(彌勒),其它的菩薩身上一般不用。 ▌莫高窟14窟內的彌勒菩薩 在石窟里,彌勒菩薩被鹿皮的形象可見敦煌莫高窟第14窟(晚唐)主室南壁,其上繪有八大菩薩,內中第4尊彌勒菩薩高束髮,冠正中有寶塔,右手托水瓶,左手持念珠,左肩上斜搭鹿皮,是確認無疑的彌勒飾鹿皮形象。 ▌ 榆林窟25窟的彌勒菩薩 此外在安西榆林窟第25窟(晚唐)主室東壁的八大菩薩第6尊彌勒菩薩亦為冠中有寶塔,左手持水瓶,右手持蓮枝,左肩斜搭鹿皮。 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出現的肩搭獸皮的彌勒時代均在晚唐,也正是這些密教經典在初唐譯出後一二百年之後不久,河西走廊出現的八大菩薩像的圖樣應該是來自長安或洛陽,只不過由於會昌的滅佛運動,東西兩京的實物均湮沒不存了。 以上二例是彌勒菩薩肩搭鹿皮的壁畫實例,除此之外,彌勒菩薩肩搭獸皮的漢傳佛教雕塑像則極為罕見。 在不空譯《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關於彌勒的描述也僅記有「冠中有萃堵婆,左手持軍持,右手施無畏印,」並沒有提及彌勒以鹿皮為飾。 儘管如此,這兩例彌勒菩薩都是9世紀左右的晚唐之作,是石窟中的最早出現的肩搭獸皮的菩薩像,而早於此兩例的肩搭獸皮菩薩像尚未發現。 ▌印度薩爾納特的彌勒菩薩 彌勒身飾鹿皮的形象,還可追溯到印度,薩爾納特博物館的一尊菩薩立像(7世紀),其冠中飾寶塔,左手持水瓶,右手持念珠,左肩搭鹿皮,應該是印度較早的彌勒菩薩像之例。 ▌印度阿烏蘭嘎巴托石窟第2窟守門者 印度阿烏蘭嘎巴托石窟第2窟(5-7世紀)的入口處,還可看到兩位守門人。右側的一位冠中飾化佛,左手持蓮,左肩飾獸皮,左側的菩薩形象大同小異。日本學者認為是觀音和金剛手,或者是彌勒和金剛手。 如果這尊像是彌勒菩薩的話,上述印度和中國早期出現的肩搭獸皮的菩薩?都表現的是彌勒,而肩搭獸皮的觀音像的集中出現要晚於彌勒菩薩。 9世紀後,以銅鑄造的肩搭獸皮的觀音像廣泛出現於西北印度的克什米爾、斯瓦特和西藏西部,即以金剛乘為立論的密教流行地區。此後更廣佈於西藏全土乃至蒙古地區和北京等地。 ▌斯瓦特的觀音菩薩9世紀 ▌斯瓦特的蓮花手菩薩9-10世紀 ▌克什米爾系統的觀音菩薩 ▌西藏西部的觀音菩薩 ▌古格遺址平央東嘎出土的 蓮花手觀音 ▌扎達縣的傳世品蓮花手觀音 ▌ 西藏西部的千手觀音 ▌明清的各種披獸皮觀音 ▌各種形式的彌勒菩薩 例如在錢德拉.里迪 《喜馬拉雅的青銅器 –技術/風格/與選擇》一書中著錄的多件克什米爾和西藏西部的觀音像都可見到肩搭獸皮,近年來古格王國遺址平央東嘎出土的數尊蓮花手觀音和扎達縣的傳世品蓮花手觀音獸皮也是不可或缺的衣飾。 ▌東印度的觀音菩薩 但除了西北印度以外,印度的十一面觀音像極為罕見,比哈爾邦見到的四臂、六臂和不空絹索觀音等以及帕拉王朝的眾多密教系觀音像上以獸皮為飾的情況卻極為罕見。 應該注意到一個事實,目前我們所見的雕像或唐喀乃至壁畫,凡是肩搭獸皮的菩薩像幾乎無一例都是觀音像,在《造像量度經》中雖然記載彌勒也以獸皮為衣飾,但實例卻並不多見,數量上要比觀音少得多。從西藏畫工們流傳的畫稿看彌勒菩薩像確實是肩搭獸皮。 肩搭獸皮的觀音像在中世紀集中出現於西北印度和西藏西部,這其中的原因我以為上述諸密教系金剛乘系的經典中,與這些密教經典的譯者多是西北印度人出身有關。 《不空絹索心咒王經》的譯者寶思惟是克什米爾人,唐長壽二年(693)到洛陽,譯出不空絹索等經七部。「寶思惟精乾文(西北印度的梵文),咒術尤攻其妙。 《不空絹索陀羅尼經》,則名言北天竺婆羅門李無焰譯,當亦是克什米爾一帶出身,聖歷三年(700年)在長安譯出密教經典。 密教僧不空(705-774)實際上祖籍也是北印度,年青時多年遊歷長安和洛陽,天寶初年一度到獅子國求法,天寶十二年(753)至十五年(756)在武威翻譯了許多密教經典,對河西一帶密教的流行,影響甚大。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密教圖像也應該考慮不空譯出的一系列密教經典的關連。 我們雖然不知道這些密教經典原文最早出自何地,西北印度流行的肩搭獸皮菩薩像具體是依據哪部經典而來的,但某部經典的翻譯,往往和譯經者的籍貫和遊歷地有關,譯經僧所攜入漢地的佛經,有時就是其家鄉流傳的原典。此外還要注意一個事實,就是經典和美術圖像往往是互為印證、互相參照的。晚出的後人編纂的密教經典在制訂和描述繪製佛像的儀軌時,實際上是參照已經存在和流傳的圖像而來的。所以,當有時圖像與佛經描述一致,有時未必是佛經在前,佛像在後。 據此似可窺知,依據西北印度流傳的密教系金剛乘系的經典而製作的肩搭獸皮的觀音像在西北印度和西藏西部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並且在10世紀後大量出現於佛教圖像上。 不管怎樣,在漢藏經典所說的仁獸、翳泥耶鹿、黑鹿等諸名稱可以探測不是一種動物,它或許是小羚羊,或許是某種鹿,應該依據信徒的籍貫即當地的物產來解釋。 至於為何要將仁獸皮搭在彌勒菩薩或觀音菩薩肩上,作為主張不殺生的佛教來說也是不可理解的,這隻有在佛教圈子以外才能找到答案。 ▌希臘的狄奧尼索斯 ▌希臘的潘石像 巧合的是,這一飾物還可見於地中海的古希臘時代雕刻上。帕特拉·伯羅奔尼撒出土的豐產之神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立像(2世紀後期、大理石,高95厘米,帕特拉考古博物館藏)即在左肩上斜披著一塊山羊皮,那山羊頭的造型和獸皮的傾斜的形式與觀音或彌勒所披獸皮極為近似。 此外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叫做「潘」的快樂而好色的神,也是左肩上斜搭一塊獸皮,(圖為公元2世紀的大理石雕像 高1.15米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藏)看來在地中海文化中,男神的肩上以獸皮為飾的情況並不乏見。 狄奧尼索斯是豐產之神和酒神,與佛教的觀音或彌勒沒有理論上的聯繫。但這塊獸皮飾物恐不是偶然的巧合,古代西北印度即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乃至新疆一帶,古希臘文化浸潤的痕跡隨處可見。儘管在犍陀羅石雕上這塊獸皮飾物似未曾見到,但與犍陀羅鄰近的克什米爾、斯瓦特在10世紀後廣泛出現的這個飾物,仍應聯繫到地中海的狄奧尼索斯神像上。 至於這塊飾物流傳的途徑,可以上述的蓮花手菩薩立像所戴的冠得到解釋,西北印度和西藏西部菩薩的彎月形寶冠,顯然是從伊朗薩珊王朝的冠式而來的,這已有多位學者論證過,可以認為,地中海文化系統的鹿皮飾物和屬於西亞系統的寶冠等,通過各種途徑而影響到西北印度的佛教文化,至於河西石窟藝術所受到西方的影響已不是新鮮的話題。 ▌榆林窟15窟的八部眾 ▌榆林窟25窟的八部眾 佛教美術中尚有許多招式是可溯源到地中海的,例如在新疆發現的絹畫和莫高窟、榆林窟(晚唐第15窟、25窟)壁畫常可見到的頭上冠以獸頭的勇士,以八部眾的阿修羅身份出現。吐蕃民族也流行勇士頭冠獸皮的習俗,軍隊的武官稱為「大蟲皮」,壁畫上的頭冠獸頭的八部眾的形式可能借鑑了吐蕃的勇士習俗,但早於吐蕃時代的唐三彩的天王像頭上也可見獸頭,看來這習俗的淵源還要向西探尋 。 ▌犍陀羅的金剛力士 據謝明良先生考證,此形象可溯源到古希臘神話中的勇士赫克里斯(Herasles),其力大無比,手撕獅子皮,以獅頭為帽。在古希臘的彩陶文樣上其英姿累見不鮮。在犍陀羅的的金剛力士石雕或彩塑上也被冠以獸頭帽,其顯然是來源於地中海文化,並進而向東出現於唐三彩的天王服飾上。總之無論是吐蕃民族的習俗還是美術,只有追根溯源到地中海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釋。 既然河西石窟中廣泛出現的這類獸帽天部眾可承認是來自地中海文化,那麼菩薩肩搭的獸皮原也是希臘美術的一個細節也是順理成章的。壁畫上的獸頭的神像和莫高窟及榆林窟的披獸皮彌勒都出現於9-10世紀左右的晚唐至五代時期,與這個小道具也集中出現於10世紀以後西北印度和與之鄰近的西藏西部,時間也大體一致,這其中為何此段時期中西藝術交流如此頻繁尚可探討外,恐怕也和上述一系列出自北天竺僧人所譯出的密教經典有關。 本次培訓享以下福利: 1. 費用4800/人,包括:授課費用、教輔費用、證書費用、鑑定費用(每人限3件)。 2. 小班制,限席30人。即刻報名,添加助教微信支付定金800元,進入學員群。 3. 授課期間學員均贈送金申先生墨寶書法一幅,留念。 4. 另有現場抽獎活動,獎品包括價值萬元的藝術品、2021年全年《收藏》雜誌等。 5. 頒發導師金申先生簽名、合影結業證書。 6. 經篩選學員優質藏品可於《收藏》雜誌中著錄、刊登、宣傳。 7. 結業當日為藏友提供藏品交流、交易平台。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來源:kknews金申 |...

「如來讚嘆品第六」——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9)

「地獄名號品第五」——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8) 地藏本願經講記 聖一老法師述 【如來讚嘆品第六】 地藏神力唯佛能宣,眾生不識,故佛讚揚。一者讚嘆地藏有如是等神力,二者令眾生獲種種利益,以此因緣故有此品。神力是度生之緣,向下二品,皆度生之緣。 何以讚嘆神力,而不讚嘆功德?六度功德是因,不思議神力是果。贊果而不談因者,大論雲:『眾生有二種,一者樂善法,二者樂善法果報。為樂善法者,讚嘆諸功德,為樂善法果報者,讚嘆大神力。』今如來欲令眾生獲得種種利益,故讚嘆地藏大神力耳。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嘆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此乃讚嘆地藏神力之文。 地藏神力普利一切群生,值得如來讚嘆,所以「舉身放大光明」,表地藏神力整個是大光明藏,屬報得神通,是法身顯現報身功德神力。以此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表地藏神力,遍滿十方恆河沙世界。 「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表地藏神力,唯十方大菩薩方能識,天龍鬼神人非人等,皆可獲神力之益。 如是普告諸菩薩及天龍鬼神,聽「如來今日稱揚讚嘆地藏菩薩摩訶薩,在十方世界現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威神與慈悲和合,就能救苦。威神能救,慈悲願救。單威神能救而不願救,亦不能救苦;單慈悲願救而無神力,亦不能救眾苦。所以威神與慈悲和合,既能救,又願救,方能救一切苦。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此乃勉眾護經之文。 釋迦不久滅度,地藏在六道教化,神力能救種種苦,而人不知,故勸諸菩薩及天龍鬼神,衛護是經。仰仗地藏神力,何只拔苦,更能得涅槃之樂。然而流通是經,需用種種方便,莫呆板啊!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讚嘆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此乃述贊請益之文。 上來世尊讚嘆地藏有大神德,救護眾生;令一切菩薩,衛護是經,當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從心發智,智彌法界曰普;以智導行,行滿虛空曰廣。此菩薩即從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等今日得聞如來讚嘆地藏菩薩有不可思議神德,利益眾生。我等聞之,非常歡喜,但未知地藏神力,如何利益未來眾生,使獲人天因果等事。因為人天因果,因賅果海,果徹因源,非大智人,不能自知,願佛宣說,使得諸天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而獲人天利益。」大智度論雲:『佛何故讚嘆菩薩?以佛讚嘆故,無量眾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皆成就佛道。』有是利益,故佛讚嘆菩薩。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即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汝等諦聽!吾為汝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成就福德之事。」 固有之善曰德,福有五福,如五福臨門。五福者福壽、富貴、康寧、好德、考終。論語有五德,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人具五福、五德者,可以說為極圓善上等之人矣!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此乃聞名滅罪之文。 良由地藏神力周遍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眾生被無明所迷、業力所障,對面如隔千里,不即獲地藏神力,失了許多利益。今佛一說:「假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耳聞地藏聖號,或自稱自聞、或人稱我聞,將地藏功德洪名納在八識田中,下為善種,此善種之力,能破此人三十劫罪」。 「或合掌者」,聞名之後,能對菩薩致敬合掌。或讚嘆地藏菩薩歷劫度生大願功德,所度眾生已成佛,而地藏菩薩尚居菩薩位,分身無量世界,處處救眾生苦。 「或六時禮拜地藏聖容」,面對慈顏,至誠作禮、五體投地、身心恭敬,感應道交--能禮所禮性空寂--與菩薩打成一片,仰仗菩薩神力,即能超越三十劫生死重罪。「或戀慕者」,如小兒戀慕父母,依依不捨、心心不忘結為天性父子,以地藏菩薩為師,戀菩薩大願度生功德,慕菩薩方便救苦神力,仰止菩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是心戀菩薩,感應道交,即滅三十劫生死重罪。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此乃造像生天之文。 「若有善根的男女,恭敬菩薩,發心造像。從心起敬,至誠作觀,觀菩薩聖像,觀成相現,即以五彩顏色畫菩薩真容。如是畫一張,或畫多張,自供養、送人供養,以此功德,命終生天」。 梁武帝時,有一位大德,號張僧繇,繪地藏菩薩像,形狀似僧,披斂而坐,其像時放異光,以後別人模寫,亦放異光。又一商人妻,妊娠經二十八月,不產。一心發願模寫,當夜便生一男,相好端嚴,見者歡喜,於是舉世號放光菩薩。 「若善男女以恭敬心,用泥塑菩薩像、或用石雕菩薩像、或用金、銀、銅、鐵鑄菩薩像,像成後,時時恭敬,刻刻供養,一瞻一禮,瞻仰聖容,至誠稽首。如是之人,臨命終時,即生三十三天;生而復生,歷一百次,享受天樂,永不墮惡道。假如天福盡故,餘福未盡,下生人間,猶為國王;當汝下生做人王時,仗菩薩威力,有佛出世,必定見佛聞法,依法修行,不失將來成佛大利。」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此乃供養轉女身之文。 男女身無定性,煩惱重作女身,輕則為男。汝將女人習氣,洗得乾乾凈凈,保汝來世不受女身。今生為女,業障重故,唯要仰仗地藏神力,即能轉女身。法華經龍女修行八歲,即轉女身而成正覺。其贊佛偈雲:『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觀此偈,則龍女了達罪福,深悟實相,光明遍照,即見法身,法身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修則已,一修使成正覺。 「今日有女人,厭惡女身為百惡之所逼惱,每欲厭離,唯有盡心供地藏菩薩畫像,或土石膠漆銅鐵等像,要長遠心,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等物,盡情供養。捨得清清凈凈,一心無妄時,便與菩薩神力、願力相應。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雲何復受女身。」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若修行見自法身清清凈凈,無所謂男身、女身。從法身起應,現男也可,現女身亦可。如華嚴經摩耶夫人現女身,為千佛之母。又筏蘇蜜多女,得離欲際法門,能令一切眾生離欲。此現女身,又有何垢?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結示永離女身。 承斯供養地藏菩薩的神力,及供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複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此乃轉丑轉病之文。 上來供養地藏功德能轉女身為丈夫身。復以轉女身之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惡自己,生得醜陋--丑容鄙陋,是人人所不喜的,尤其是女人,更不喜歡自己丑陋。既已生成,雲何能改?唯一方法--轉業。業轉報改:前世惡業,今生醜陋;今生修德,前生罪滅,丑報即轉矣」。例如波斯匿王,有女名金剛,生得非常難看,發硬如鐵、皮似樹膚、面丑像鬼,國王禁在內宮,不許人見。嫁夫婿後,亦鎖屋內,不許外出。後來自思惟:『我生在帝王家,少被父禁,長受夫困,不得自由,得無宿罪乎?今佛在耆闍崛山,大慈愍世,我今向佛懺悔宿世之罪。』即時作禮,舉頭見佛發,自發轉柔;見佛面,自面轉好;見佛身,自身亦莊嚴。佛說:『汝前世輕賤聖人,故受此報。』所以今生醜陋,皆由前業。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懺悔宿障,乃至一食之頃,至誠作禮,即仗地藏神力,千萬劫中,世世受生,相貌圓滿。 「又女人多疾病亦苦。何故自己比別人特別多病,而且醫來醫去皆不癒,此由前世惡業所致。本經雲:『殺害眾生,多病短命報。』唯有在佛菩薩前至誠瞻禮,仗菩薩神力宿業消除,自然無病,且身體康健。」 佛在世時,嘗看病僧,為其洗滌,佛手觸體,即時病癒,此亦佛神力所致,菩薩神力亦然。但出家人,不可完全無病,所謂『比丘常帶三分病,無病不肯出三界』。 寶王三昧論:『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此是古德訓人,些少病是修道的增上緣。修行,病來能作得主,生死有把握了。真歇禪師偈雲: 訪道尋師實可傷,終年倒臥涅槃堂, 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席有霜, 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醜陋女人,禮拜地藏菩薩,固然能轉女身,又能轉丑為妍。假如不厭女身,菩薩亦能滿其願,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如波斯匿王之勝蔓,阿闍世王之術達,皆才貌福貴具足。乃至作國王之妃,如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宰輔」者,宰相之女也。「大姓」,貴族女也。「大長者女」,如須達多之有蘇曼,維摩詰之有月上。生生世世端正受生,諸相圓滿,有福有慧,眾人愛敬。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此句最重志心,若不志心,不感應。志心者,誠心也。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誠能開衡山之雲,不誠無物。所以要至誠瞻禮為能感,菩薩神力為所感,感應道交,獲福如是。 【複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嘆,香華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此乃音樂供養之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種種伎樂供養。「伎樂」者,音樂也。及歌詠、讚嘆:「歌詠」者,梵音、梵調;「讚嘆」者,嗟嘆三寶功德也。 法華經雲:『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蕭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觀此文,以樂器、以梵唄,歌頌佛德,皆成佛道。此亦如是,若以種種伎樂、微妙梵音讚嘆地藏菩薩,功德甚大。不但心供養、口供養,還以音聲供養。以聲音作佛事,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體。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我們中國,以種種贊,讚嘆三寶。佛寶贊、法寶贊、僧寶贊、彌陀贊、藥師贊等。又以種種音調,宣揚佛法,例如炎口,從頭至尾,以種種音韻讚嘆三寶,人歡喜聽,鬼神更歡喜聽。鬼神聞法音而離苦,聞梵音而發心。所謂『法樂奏無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其中三寶贊、音樂咒、獻供咒、五方佛贊、准提贊,一一嘹揚悅耳、扣人心弦、文含妙義、字蘊禪機,我們莫看輕炎口課本啊! 中國禮記曰:『禮樂之行乎陰陽、通乎鬼神。』漢書雲:『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又能移風易俗,使民盪穢滌邪,故禮樂不可須臾去身。』 夫樂,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像風雨。所以「以音樂供養菩薩,或勸多人共同供養,感得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菩薩神力威猛,歸依罪滅,供養得福,譏毀獲愆。復以鬼神擁護之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憎厭修善是『惡人』;濫作威福,求血肉享是『惡神』;處穢求食是『惡鬼』。如是惡人、惡神、惡鬼,心既著惡,不喜善人。所謂清濁異流、明愚異處、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著欲之人,不喜我無慾之行。於是惡類遂生嫉心,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恭敬菩薩而不恭敬他;供養菩薩而不供養他;讚嘆菩薩,益顯他無德;瞻禮地藏菩薩而不禮他,所以心生嫉妒,妄生譏毀。『譏』者嘲誚之言,『毀』者謗壞之事。宣言供養菩薩,有何功德?徒喪資財,有何利益?種種譭謗,欲人退善。或露齒大笑,或當面非,又復背非;自己非,復勸人非,或勸得一人非,再勸多人而共非之,乃至一念生譏毀者。」此乃邪見作祟,縱我為非,自害害人,其禍無窮,斷無量人善根之罪啊!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此乃譏毀菩薩、退人善根,其罪極長之文。 「菩薩神力周遍法界,能救眾生苦。汝今譭謗菩薩神力,其罪極大,何況又斷一切人善根,其業寧有涯耶!所以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尚在阿鼻」。我們這個世界,賢劫有千佛出世,第一拘留孫佛,釋迦第四,最後樓至佛。化眾生入三賢位,故號賢劫。千佛滅度時長,其譏毀之報,不論是人、是神、是鬼,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苦。「賢劫過已,從地獄出,才受餓鬼饑渴之苦;經過千劫,再受畜生之苦;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昔日謗人供養菩薩,故感貧窮之報;昔日謗人歸敬菩薩,故感下賤之報;昔日謗人瞻禮菩薩,故感諸根不具之報。「宿世之邪見、譭謗,故今煩惱熾盛,動輒作業,不久又墮惡道。」從迷入迷,苦上加苦,譭謗不信,仰誰來救呢?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此以輕況重之文。 「是故普廣,譏毀供養,尚獲此報--千劫受苦,何況別生惡見,種種毀滅三寶,作一闡提,其罪更重,其苦更甚。」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游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淒不樂者,】 此乃罪深病重之文。 復以譏毀之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病苦纏綿,既請醫治,復自己調,總不見效,終身臥床,不能起居,欲求其生,而不得生;意欲求死,又不速死。或時夜夢惡鬼來追;或時夢家親敘面;或時夢遊履險惡之道;或時夢魘鬼壓身,寐不能覺;或共鬼神同遊幽冥,從日至月,從月至歲,病入膏肓。轉復尪瘵(勞病也),眠中常常叫苦,面容慘淒不樂者。」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此乃解釋之文。 「此是何病?非世間四大不調之病,乃宿世怨業來追,在幽冥界論對,既未能即定其是輕?是重?豈便判是人之死生?所以應死者,或難即可舍壽:未應死者,尚爾淹留難痊,魂系陰司,災生陽間。世人凡夫俗眼,豈窺此業道論對之事乎?」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此乃惡業報病,須藉法力才祛。「蓋諸佛心者,慈悲為體,能作大醫王,善療眾生身心之病;此經是法藥,能治宿業障病;菩薩是瞻病人,故須對佛菩薩像讀經」。然只轉一遍,便明因果業報之事。金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聖。何俟多耶!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 此乃為病舍物作福之文。 世人之病有二種:(一)四大是身病。(二)三毒是心病。身病可用藥,心病須修福。「或取病人可愛之物」,供養三寶;昔日以貪造業,今日以舍滅罪,務令其難捨能捨,難割能割,斷其病之根也,三毒是病之根。「或衣服寶貝」:衣以嚴身,寶以致富。「花園」,遊玩之處;「舍宅」,棲身之所,盡能捨之。舍物舍心,心空罪忘故也。 所舍之物對病人說,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佛經、佛像前,舍諸等物。供養「經」者,法也。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像」是世尊遺容。雖泥塑木刻,見者皆生佛想,與真佛無異,故供者得福。 「造佛菩薩形像」者,功德殊多,因為造一尊佛像、或菩薩像,令無量眾生,見者、聞者、合掌者、供養者、作禮者,皆種成佛之善根。是緣因佛性,如是善根功德皆因汝造像而來,所以其功德,最為殊勝。 造像之人,來世眼目凈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常好柔軟,若生天上,紫磨金色,端正無比。 「或燃油燈」。香油供佛,晝夜長明。尤其是鬼神、龜精、非人等輩,因燈光照夜間,得睹佛相好莊嚴。 「或將病人可愛之物」,盡施十方招提(即常住),供養十方僧眾,功德難思。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此乃脫罪之文。 代病人施物供養三寶,必三白令知,令其洞聞於心,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假令」者,藉此施福,病去身安,何善如之,假使大難難逃,世緣已盡,當「諸識」分散時,指八識,八識和合,而為人。八識者,一阿賴耶識,二末那識,三第六意識,及眼、耳、鼻、舌、身五個識。如是八識和合,假名為人,八識分散,則人死矣! 第八識阿賴耶,此雲藏識,含藏無量有漏種子故,又名異熟識,一切種子其結果時,是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三義立名。 第七識末那識,有唸唸執我故,將所作的種子,下在八識田中。若無我執,則無人下有漏種子,則『阿賴耶』不藏有漏種子,純是無漏種,即不名阿賴耶,而轉名『如來藏』耳,所以修行,先破我執。 第六意識。誰人作業呢?乃是第六意識,心心唸唸分別人我、是非、取捨、憎愛,對違順境,而造一切善惡之業,由第七識執之為我所,而下在八識心田中,作為生死之因。 前五識者,六識只能內起分別,不能取境,由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取五塵之境,造身三、口四等善惡業。 所以八識和合,故有人。若人聞佛法而起修,先破我執,次不起分別,則前五識不取境作業。既無業種下八識田中,則阿賴耶無種不起現行,不造三界依正二報,則出三界,了生死矣!此時各識轉識成智:第八識號大圓鏡智、第七識號平等性智、第六識號妙觀察智、第五識號成所作智。 我們修行,八識中先觀第六識,令其不起分別,以無分別智破第七識我執。無我去執,則八識田中,業種子不起現行,自然枯槁;八識有漏業頓空,則純是無漏清凈種子,此是清凈法身佛。從無漏種起現行,即從性起修,廣修六度萬行,一一行到波羅密彼岸,功德圓滿,成報身佛。復從報起應,用妙觀察智,觀機逗教,用成所作智,現身說法,處處教化,則成化身佛,大用現前矣!所以六祖雲: 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氣盡者」。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翁,就是我們的命根,此識未走,猶可蘇生,此識一去,則氣盡矣。死後七日是可超度之時,應該高聲白唱以施功德,大似今日佛前讀疏文;高聲讀經,聲遍法界,冥陽皆聞。仗施物及讀經功德,是人命終之後,所有宿殃重罪,必定消滅無餘,乃至五無間罪,仗三寶力亦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自然深信因果,罪福分明,從明入明,必階聖域,遠離苦海矣!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況顯之文。 上來代人舍施,獲報尚爾,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親自書此地藏經,又教人書寫此經,令自若他,皆曉喻大願度生之真理。 或自塑畫地藏形像,又教人塑畫地藏菩薩像。佛說『塑像之福,比四天下江河海水,超過十倍,不墮三惡道』。 如是書經、造像,兩種果報,必獲現在人天利益,及得將來成佛大利。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嘆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此乃勸持之文。 上來自書、教人書此經,所受果報,必獲大利。「因是之故,普廣,汝若見有讀此經、誦此經、讀誦此經者,乃至有人聞此經,一念心開意解,稱揚讚嘆者,或有三業虔誠,歸命恭敬此經者。第一讀誦,是信行人;一念讚嘆,是法行人,恭敬是初下種子。普廣,汝須用百千方便,種種外護,勸其勤心思惟,隨文入觀。日久有功,觀成理現,便開圓解,此時與菩薩神力相應,則知自心具無量清凈功德。從性具而起事造,修成將來無量清凈功德。」性德屬現在,故雲「現在得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修德屬未來,故雲「未來得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性德修德,唯是一心,故雲「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大方廣總持經雲:『佛滅度後,若法師,善隨樂欲,為人說法,能令聞者,發一毫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滴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 以此證知,其有誦讀,而生一念讚嘆恭敬者,安知非佛力乎?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 此乃親眷現形求度之文。 復以勸人莫退之次。「普廣,未來之世,有的眾生,或夢(日想夜夢),或寐(將睡而未睡著之時),就見種種鬼神及種種形狀,有的向汝悲傷;有的向汝啼笑;有的面帶愁容;有的向汝嘆息;有的向汝現恐懼之形;或現怕怖之狀」,總不能講話,以形狀表達其意,但汝不識是什麽人,時時像這樣入夢。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此乃釋意之文。 佛說:「這樣發夢,乃是多生眷屬,或一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向汝求超度,或過去男女弟妹,或夫妻眷屬,可能墮落鬼趣,日久未得出離,又無一處可希望福力救拔。因為墮落鬼趣,拜佛無得拜,看經無經看,佈施無物可施,亦無三寶給予供養。既不能作福,則不能自救,無聊之極,不得已唯要希望宿世骨肉念親屬之情,代其向三寶中,作種種功德,俾其早日解脫惡道苦難。」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此乃敕遣讀經之文。 「普廣,世人愚痴,尚既不知夢中之事,縱許知之,亦未必肯救援。因世人今生六親,尚不關注,何況遠親。所以汝以神力,入此人心識,令其憶唸過去眷屬,發起慈愍超度之心,指示其對佛菩薩讀此經,或請僧人讀此經。少數三遍、或七遍(三七乃陽數),回向亡者,俾其脫陰間鬼趣之苦,得生陽世人天之樂。」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如是讀此地藏經三遍、或七遍,回向過去眷屬,若解脫時,則夢寐中,永不復見來入夢矣。」 【複次普廣,若末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此乃下賤求懺罪滅之文。 復以超度遠親之次,則現罪亦應懺悔。「普廣,如來滅度之後,未來末法之世,如有種種下賤、卑使、仆隸等人,或為人作奴、或為人作婢,系屬於人,自身無絲毫自由自在分,卒然覺悟宿業所致,今受此苦,唯要懺悔宿障。向誰求懺悔呢?誰有神力願拔我苦呢?嘗聞地藏菩薩有大願力,願救眾苦;又有大神力,能拔眾罪。自己至誠一瞻一禮頂禮地藏菩薩聖像,一日乃至七日;同時在七日中,每日念菩薩功德名號萬遍,唸到萬罪消除為止。若能如是向菩薩至誠瞻禮、懺悔,仰仗菩薩願力、神力,此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之家,永不受三惡道苦。」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此乃代嬰兒修福之文。 復以滅現罪之次。「普廣,若未來世,閻浮提洲內,剎帝利種也可、婆羅門種也可、長者居士也可,一切人等,乃至異姓種族也可,其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也可。未生以前最初懷孕時,即為子作福,增長善根。如何作呢?最初懷孕第一個七,就開始讀誦此不思議神力經典,更念地藏聖號,不論多少,務令唸唸真實,可滿萬遍,則所孕之兒,萬罪消盡,萬福駢臻。」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此乃脫殃增壽之文。 妙哉兒子,未生就能令其滅殃增福。「將讀經功德,念名功德,回向所孕之兒,仗菩薩神力消其宿殃,增其福基,安樂易養,更增壽算。以增福故,懷孕期間,香風來吹,吹其兒體,柔軟端正,相好莊嚴。未生以前,可以改造相貌端正,生了以後,則無能為力耳。若是來投胎的兒子,自已有福--承福來生者,父母為其讀經、念聖號,則轉增其善根,福上加福、壽上加壽,萬般如意。」我們無輕此文,曾見有人證驗啊!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地藏齋日之文。 觀音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此六日,是觀音齋期。又每年有三長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也。 地藏菩薩教人每月有十齋日,如上文所說。 齋者齊也。我們修心齋戒,與佛看齊,佛如是,我們如是,故名之為齋,離邪祛欲、節食養志、身心清凈,與佛相同,故名之為齋。此經說十齋日,乃是諸天結罪,定業輕重,所以此日受齋戒,則所定之業,是善無惡。若能日日齋戒,更好,如沙門比丘是,否則每月十日,奉齋修心。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舉閻浮罪多之文。 四大部洲,南洲之人最剛強,其罪特別多。先說意業:「閻浮眾生意業,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夜可以知者無數,不知者更多,且惡念多過善念。善惡有報,所以得人身時短,失人身時長。善念猶自可,惡念就障我們修道啊!」 昔日優波摗鮤尊者,向師求道,師曰:『汝年未滿,且正心念。』教其觀心:起一念惡,即取黑豆入袋;起一念善,就取一粒白豆入袋。如是臨睡數之,黑多白少;日日觀心,不覺白多黑少;最後,純白無黑。即白師。其師商那和修尊者,乃教修行之旨,不久證阿羅漢果。且度人無數,因此修行,先除掉自己的穢念,方可說修,否則雜毒攻心,難矣哉! 此文講「閻浮眾生舉念、止念,若動、若靜,無非是生死之業,無非是招苦之罪」。動念固然是罪,何故止念也是罪?動念是妄想,止念是昏沈,安得無罪!一個是妄想魔,一個是昏沈魔,俱障我們修行啊!「何況更縱過去之情,恣目前之欲,殺害無邊生靈、貪心竊盜他人之財物,邪淫妄犯別人之外色,罪狀百千。」這麽多,若不自製,必受諸苦。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誦經離難之文。 既然過去罪這麽多,「若能於是十齋日,在佛菩薩前、賢聖像前,恭敬讀此經一遍,仗地藏神力,東西南北百由旬內,不受種種災難。同時汝一家之人,若長(父母)、若幼(兒女),現在免難,未來百千歲中,仗菩薩願力,永離三惡道。」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齋日誦經滅罪文。 「能」者,實行也。實實在在能於十齋日,轉經一遍入心,心空、罪滅、福生。現世令此居家之人,個個無諸橫禍之病,個個衣食豐足、身心安樂。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總結威神之力。 上來所說神力,略言之。其實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利益眾生,不能盡說。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閻浮眾生與菩薩有緣之文。 因地藏菩薩最初發心在閻浮;二次度母,一次做國王,皆是閻浮之人。又閻浮眾生,多是菩薩超度,令其出生人間者。閻浮眾生一聞菩薩誕辰,不論小兒老婦,皆歡喜慶祝賀誕;男女老幼,無不知有地藏菩薩。所以「閻浮眾生,與大士特別有大因緣」。 有緣易度。是諸閻浮眾生,或聞菩薩名而常念;或見菩薩像而常禮;或聞此經受持讀誦;乃至受持此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終身奉行而不違者,現在殊妙安樂,乃至未來之世,承菩薩願力,百千萬生常得端正之身,生尊貴之家。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嘆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贊畢請名之文。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讚嘆地藏菩薩已,胡跪(世稱長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已知地藏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能拔苦,及大誓願力,願救苦。」普廣亦地藏之流,亦具此神力、願力,故雲「久知」,今日求佛為眾宣揚,無非想令未來眾生,咸知供養地藏,有如是利益,故問如來。「唯然」者,地藏神力無疑矣!我能頂戴受持,流通此經。「世尊,但此經當安何名?」名能招實,無名,使我依何法門而流布之?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最初發願,依苦諦理而發「願度一切眾生之苦」,即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者,度眾生之苦也,眾生離苦,苦盡即見諦理,此是「地藏本願」,從願起行,欲救眾生苦,故起廣大度生之行,行行利益眾生,故名「地藏本行」,從行得力,度生度得多,其功德神力增加,遍滿法界,無非拔苦之力,故名「地藏本誓力經」。陰持入經雲:『力應以何為義?無能壞為力義,有所益為力義,有膽為力義,能得依為力義。』今地藏從發心以來,不為天魔沮壞,一力也;在所利益眾生,二力也;有膽遍化地獄,三力也;能為六道得依止,四力也。此地藏本時誓願,所成之力,故名「本誓力經」。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佛語普廣:「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皆發大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地藏願而行,在在處處拔眾生苦,與經相應,便是流布此經。」普廣聞已,依教奉行,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來源:kknews「如來讚嘆品第六」——聖一法師《地藏經講記》(9)

密宗佛像中,你知道八大菩薩是誰嗎?

1.地藏王菩薩 密宗佛像地藏菩薩。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自誓必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眾生不度,誓不成佛。 2.觀音菩薩 密宗佛像觀音菩薩的造像很多,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在密宗佛像中,最常見的觀音法相有四臂觀音和千手觀音。 3.彌勒菩薩 密宗佛像彌勒菩薩,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當胸,手掌張開,右手執蓮花,所戴寶冠中有寶塔,塔中現舍利;在金剛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豎立,記住看大特寫,右手後三個手指均豎立! 4. 文殊菩薩 密宗佛像文殊菩薩,一般左手當胸,持蓮莖結說法印左肩飾經書,右手高持一把寶劍舉於頭頂,寶劍與經書是文殊菩薩的重要標識。 5.金剛手菩薩 密宗佛像金剛手菩薩,是大勢至菩薩的忿怒化現。明顯特徵是手持金剛杵,頭戴骷髏冠,怒髮衝冠,神態威嚴。 6.普賢菩薩 密宗佛像普賢菩薩乘坐六牙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若是看見六隻象牙的坐騎,普賢菩薩確信無疑! 7.虛空藏菩薩 密宗佛像虛空藏菩薩,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左手執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出黃色光芒,右手結與願印,五指垂下,將手掌向外。 8.除蓋障菩薩 密宗佛像除蓋障菩薩,常見一手執寶瓶,一手執滿月陪襯的白蓮,倘若享受其光一束,遇昧蓋障悉皆消除。 來源:kknews密宗佛像中,你知道八大菩薩是誰嗎?

百年前的中國佛教史跡

龍巖寺千佛殿 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日益潰敗的大清帝國,國門不得不洞開,任憑各式西洋人和東洋人長驅直入。對中國好奇的東洋、西洋學者就像水銀瀉地一樣,陸續滲透到中國各地,對各種文物古蹟遺存進行了相當深入的考察。也許,這些考察確實混雜著多種動機,諸如對東方文化的興趣、對東方文物的覬覦和向東方殖民的政治意圖。 龍巖寺千佛殿石柱 雁門關 石壁山玄中寺 不過,這也促使著原來「自在」的中國古蹟,開始成為「自覺」的藝術、歷史與文物,就像西洋人炫耀敦煌的收穫,提醒了國人對敦煌的興趣一樣,西洋、東洋學者對中國土地上這些遺存的調查,當然也包括掠奪,也終於觸動了大清帝國對自家寶藏的重視。 龍門西山中央大佛附近遠景 石塔寺磚塔 華嚴寺清涼國師妙覺塔記碑拓本 但是很遺憾,當時中國正處在「兩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外有強敵環伺,內則政局動盪,上上下下自顧不暇。就在這段風雨飄搖的時間里,西洋人和東洋人依然在中國做著他們想做的事情。為了證明「究竟誰更瞭解亞洲」,也為了「重新繪製東亞版圖」,日本學者開始用「腳」加上「眼」來重新打量似曾相識的中國。 重陽亭造像天部像 重陽亭造像天部像 峨眉山金頂 而這些考察工作的珍貴史料照片,就收錄在了一套極其重要的著作當中——《中國文化史蹟》(初名《支那文化史蹟》)。該書的兩位編者都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學者。先說關野貞。作為建築史專家,關野貞來中國較早, 1906年他考察陝西漢唐陵墓,對唐代的昭陵、乾陵和崇陵做了詳細調查,並且繪製了《唐太宗昭陵陪塚配置圖》,這也許是最早的昭陵圖。此後,他有關考古、建築、藝術的論著,也曾不斷被翻譯。而他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便是天龍山石窟。 天台山遠景 天台山國清寺大磚塔及七佛塔 光孝寺大雄殿 在關野貞的視野中,中國古建築是與日本對比的絕佳資料。當然,他也很不客氣地指出,中國古建築的保護相當不理想,「日本現存的千年以上古建築尚有三四十棟,五百年以上者也有三四百棟,但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在我的調查範圍內,千年以上的建築一無所有,而五百年以上的也非常罕見」。例如著名的少林寺,他就特意指出,初祖庵傳說很早,但實際上只是宋代宣和年間(1125)重新建造的,同寺的鼓樓,也是元代大德六年(1302)重新建造的。 天寧寺八角十三層磚塔局部 妙應寺白塔 天寧寺梵鍾 和關野貞不同,常盤大定則是佛教史專家,因此對中國的宗教遺蹟格外關注。據《支那佛教史蹟踏查記》的記載,他的五次中國考察,在五次中國之行中,常盤大定主要是考察遍及中國南北十幾個省市的佛教遺蹟。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碑誌等等,他都一一尋訪、攝影,並廣泛參考文獻 。 大正覺寺(五塔寺)大正覺塔 飛來峰射旭洞入口上部佛龕 飛來峰文殊 飛來峰彌勒 今天來看,關野貞和常盤大定的考察,雖然不一定是西洋、東洋學者中最早的,但相當多的遺蹟之發現和攝影,顯然是具有開創性的。在當時中國官方尚無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文物普查,中國學者還很少深入文化遺蹟考察的時代,他們的這些照片拍攝和調查記錄,很多是「第一次」 。這也刺激了中國學者,促使他們開始了自覺的藝術、建築、陵墓、寺觀的田野考察。其中就包括中國營造學社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劉敦禎等人。 白馬寺彌勒石像(今藏波士頓美術館) 東白馬寺十三層磚塔 五台山大佛光寺全景 五台山大佛光寺三尊 現在回頭來討論常盤大定、關野貞的《中國文化史蹟》。我以為,它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首先,此書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化遺蹟的「定格」,它為我們提供了中國古建築、雕塑、陵墓等方面的基本情況與初步研究。其次,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早年照片中,看到被割裂的文物原本所在的背景。我曾經感慨,一些古代文物,離開了它原本所在的環境,被抽離了放置在博物館中,可能我們就無法理解和感受它當年的象徵和意蘊。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來源:kknews百年前的中國佛教史蹟

農曆七月,是否「諸事不宜」?

自古以來,華人社會俗稱農曆七月十五日為「開鬼門」,認為七月更是諸事不宜的月份,但佛教卻有不同的看法。 有邪知邪見叫做心鬼。什麼叫做邪,不是只有鬼叫邪,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念頭,鬼都是心的鬼。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心中有疑,自然心地黑暗,心鬼叢生。心正邪不侵,氣就會旺盛,我們應該培養自己,心正氣旺,邪氣就無法侵滲進來。 人人本具佛心,心地光明,有正知正見。除了正知見外,在生活中,誠心念佛拜佛學佛有修行的人,身上會散發出人肉眼看不見,但鬼道眾生會看得到的光,鬼自然敬而遠之。如阿彌陀佛就發願護持受持念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p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p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p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p四、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p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p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p七、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p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p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凈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如果是經常會獨自走夜路和害怕黑暗的人,可以常常在心里多念佛號,一定會得到佛的加持力。 將佛法正知、正見、正行、正思惟等正法推入民間,不要相信迷信,這是佛弟子用智慧力所能實現的傳播和維護佛法的方式。總之,人心向善,那就是風調雨順,人心有波動,四大也會跟著波動。一切唯心造,只有人心祥和,天下才能平安。 名相釋義 1.四大 地、水、火、風。佛教中認為,這四大是構成宇宙中萬事萬物的因素。 2. 八正道 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正道即佛陀最初講法四諦法的其中一法,是八種轉凡成聖的正確修持方法,是四諦法中「道諦」的基本內容,是佛陀最初講的修持規範,也是學佛的基礎。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來源:kknews

佛教,為什麼誕生在古代印度?

【法義分享】《金剛經》導讀之06 1、佛教誕生的文化背景 <p印度文明是現存的三大古老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體系之一,而印度人普遍信仰三世說生命觀,相信生命是在生死輪迴中不停流轉,這是我們理解印度文明的一把鑰匙,也是學習佛陀教法的一個思想基礎。   古代印度人不僅僅相信三世說生命觀,更有著一種強烈的厭世主義情結。厭世主義,就是討厭這個世界,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因為生命里充滿著各種痛苦。如果一個印度人相信生命是死了再來、死來再來、死了再來……而這個印度人又極度厭世,那麼問題就非常嚴重了。好不容易把這一生熬完了,可死了還要再來,死了還要再來,死了還要再來……始終走不了,死了又投胎回到這個世界。當相信三世說的印度人極端厭世的時候,他就會很糾結。這個問題對我們很多中國人來說,聽起來就像一個笑話,但在古代的印度,卻成了一個獨有的宗教話題。這個宗教話題就是:我非常討厭這個世界,請告訴我,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死了以後不再回來。這是當時印度宗教的最高話題。如果你想當思想家、宗教家,你必須要回答印度老百姓提出的這個問題。   這個話題,有的印度學者認為,生命死了再來這個輪迴鏈條是剪不斷的,就是說,你的生命必須輪迴,持有這種思想觀點的印度思想家是極少數派;而印度絕大多數思想家認為,生命死了是可以不再來的,但必須經過某種方法的修行,才能把死了再來、死了再來、死了再來……的生生死死的輪迴給熄滅了。這個死了不來的「死」,印度古人就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Nirvana,最基本的含義是「熄滅」,對應的漢語就是「涅槃」。印度宗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涅槃」。 <p公元前500年左右,佛教誕生在古代印度恆河邊,而不是誕生在中國黃河長江邊。釋迦牟尼八相成道,為什麼只示現在古代印度給眾生講法呢?正是因為古代印度當時的思想文化土壤,尤其是印度人普遍具有的三世說生命觀和厭世主義情結,滋生了一種希求解脫、尋求涅槃的獨特文化,正是這種特殊的思想文化土壤催生並孕育了佛教在古代印度的誕生。 2、佛教最初步的定義 <p印度古人把生生死死輪迴不已的生命狀態比喻成河的此岸,當一個人經過某種修行獲得了「死了不再來的這個涅槃的境界」,就叫做河的彼岸。所以,大乘佛教經典里面,到處可見「波羅蜜、波羅蜜、度、度」。 <p所以,佛教就是兩件事,過什麼河?怎麼過河?佛教最初步的定義就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給出的,他認為最有效的,能夠引領眾生趣向涅槃的那套解決方案和路徑。 歡迎在喜馬拉雅收聽於曉非老師《金剛經導讀》課程! 來源:k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