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馬雄團隊重要原創成果發表 揭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腸道菌群特徵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馬雄教授研究團隊在消化領域權威期刊《胃腸道》在線發表重要原創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腸道菌群特徵。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馬雄教授 ( 央廣網發 仁濟醫院 供圖 )

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由於最初的臨床症狀與病毒性肝炎症狀相似,臨床上診斷比較困難。因此,准確及時地監測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異性指標無疑對診斷以及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態改變與多種肝臟疾病的發生相關。研究發現,AIH 患者的腸道菌群失衡表現為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且總體菌群結構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有 11 種菌屬的相對豐度在 AIH 患者和健康對照中有差異,主要表現為專性厭氧菌的相對豐度下降,潛在致病菌的相對豐度增加。

基於 AIH 患者特有的腸道菌群結構構建疾病預測模型,能夠有效判別 AIH 患者和健康對照。韋永氏球菌屬(Veillonella)在 AIH 發病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其相對豐度在 AIH 患者中增高最為顯著,且與患者的血清 AST 水平以及肝臟炎症分級正相關。

據悉,這是馬雄研究團隊關於自身免疫性肝病腸道菌群變化的另一項研究成果,關於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患者腸菌紊亂的研究於 2018 年發表於 GUT 封面文章。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