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不多,地方也不太,為何還能有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呢

大米作為我們國家的主要主食之一,我們對於大米的需求量還是非常高的。不過說起來,其實我們國人吃米飯,還是和越南人學的。原來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稻米產量一直十分低下,所以在很長一個時間段中,大米都沒法當成主食來食用,直到越南的占城稻傳入,大米才逐漸成為了我們的主食。

越南人口不多,地方也不太,為何還能有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呢

而如今的越南,更是早已成為大米出口的大國,他們每年能平均出口四百五十萬噸的大米,其收入已經能超過二十億美金。說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就會有所疑問了,要知道越南的領土面積並不大,而且他們的人口總數也就區區一億而已,他們是如何做到養活自己的同時,還能將大量的大米進行出口的呢?其實,這和他們地理位置,以及水稻品種有很大的關系。

越南人口不多,地方也不太,為何還能有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呢

前文已經說過,當初我們國家在古代的時候,就引進了越南的占城稻,根據古籍的記載,越南人的這種水稻有兩個特點,其一就是非常耐乾旱,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其二,就是產量高,成熟時間短,一年能達到兩熟,甚至是三熟。

越南人口不多,地方也不太,為何還能有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呢

當初,我們國家在北宋的時候,就是因為引進了越南占城稻,從而讓北宋的人口數量,一舉突破了一億大關,從北宋到清朝這段歷史時期,長江流域一帶種滿了這種占城稻,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由運河運送到北方地區,養活了大量的人口。可見這種水稻具有非常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越南人口不多,地方也不太,為何還能有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呢

其次,作為占城稻的故鄉,越南這里同樣有着天生的優勢,他們所處的地帶不僅光照充足,而且降雨量也是十分的充沛,十分適合糧食作物的生長,所以占城稻一年可以兩熟甚至是三熟。尤其是在越南的兩大產米區,紅河三角洲一帶以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雖然其面積都不大,但是由於地勢地平,河網密佈,更加促進了占城稻的生長。

所以,別看越南人少地少的,可是實際上,人家的實際生產歡迎以及畝數,和我們國家的蘇湖相比都是絲毫不差的。他們的年產量,已經可以達到四千五百萬噸的大米,不僅可以養活他們自己人,還能有大量多餘的大米進行出口。所以很多越南人,都會以「金山銀海」來形容他們國家的富饒。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歷史之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