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黑白配的歡喜冤家

最近,不時在朋友圈里刷出:推薦綠皮書。剛開始以為是書或者新出的政策,類似(白皮書),哈哈。後來推薦的人多了,加上有些附帶劇照,才明白是電影啊。是電影就必須去拔草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綠皮書。你看過了嗎?歡迎留言交流。

綠皮書——黑白配的歡喜冤家

2018年2月24日晚上,奧斯卡熱門電影《綠皮書》摘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影片等三大重量級獎項。綠皮書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是高達8.9分,小編強烈推薦。

單從劇情而言,綠皮書主要講述了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里,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綠皮書——黑白配的歡喜冤家

看似簡單的劇情,卻包含豐富的精神內涵。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注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該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掀起了一次小高潮,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冊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似乎採用了綠色象徵通暢的含義。

綠皮書知道什麼最能挑逗觀眾的神經,例如膚色問題,影片呈現給觀眾的,都是可以「看到」的,而我們無法呈現出的,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有積淀的歷史背景。除此之外,電影還表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家庭關系、音樂家的社會地位等等。

以下涉及劇透,介意者慎點。

綠皮書——黑白配的歡喜冤家

故事的兩個主人公,黑人鋼琴家——唐,白人司機——托尼。看起來友好的白人,遇到實際問題,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劇中倆人南下到了一所豪華的莊園,莊園主人很有禮貌地接待了音樂家一行。當表演結束後,唐想用洗手間,莊園主人拒絕讓他使用給客人用的洗手間,只讓他用院子里一個簡易棚子搭建的茅坑。因為南方的那個時候,以及農奴解放之前的時代,黑人是不能和白人使用同一間廁所的。即使唐的音樂家身份很高貴,在白宮表演了兩次,也不能例外。兩人因為托尼打了交警被關監獄的時候,唐打電話給了總統的弟弟,得到上層的「特赦」才出獄。即便是這樣的唐,也不能避免受到歧視。另外的一個反差例子來自於兩人在伯明翰的一家高檔餐廳,餐廳邀請唐去表演,餐廳經理在見到唐的時候,嘴上全是溢美之詞,而給唐安排的休息室卻是一間狹小的儲藏室,也不讓唐在餐廳用餐,因為餐廳的規定就是不接待黑人。電影最後,在酒吧里,音樂家唐喝醉了。被一群白人圍毆。最後還是托尼以暴制暴,在一堆拳頭和一支獵槍槍口下救回了唐。這更加體現了電影的偉大之處,不僅出乎意料地迴避了種族之間的直接衝突,更是用一些反轉的方式體現了歧視本身。

綠皮書雖然是講述黑白配的歡喜冤家,兩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過程,劇情不曾逃脫一貫套路。但影片對主角托尼的形象塑造,可以說是非常完整富有細節,層層推進,線索線非常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對另一個男主角的刻畫相對扁平,且並沒有獨立的人物線索,轉變過程顯得被動,這樣無疑是失衡的。在好萊塢的英雄電影中,亦需要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互相襯托,才能凸顯出強烈的戲劇衝突,這樣影片才會精彩紛呈。

綠皮書——黑白配的歡喜冤家

值得一提的是《綠皮書》中的音樂頗為出彩,真正參與了影片的敘事,是第三主角,其中的古典、搖滾、流行音樂在不同的時間運用,更是恰到好處地暗合了兩個男主人公的關系。

順便說一句,有大家說綠皮書自帶美食篇效果,不推薦深夜觀看。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MJ影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