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際學校和直接出國留學 家長們更青睞哪一個

中國隨着改革開放大門的打開,逐漸走向世界,慢慢的出國留學後海歸們無形中就被人認為鍍上了一層金,非常搶手。但是現在的中國早已脫胎換骨,再創輝煌,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已經變得較為普遍。

留學不再是少數人的選擇,海歸的人數逐年增加,家長們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也在發生改變。但究其根本,終歸是為了孩子可以有一技之長,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有一個好的發展。

讀國際學校和直接出國留學 家長們更青睞哪一個
圖片來自網絡 圖文無關

國際學校正處黃金發展期,民辦國際學校發展更快。據數據顯示, 國際學校的數量從 2010 年的 384 所增長至 2017 年的 734 所,年均增長 50所。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

留學人數的增加明顯與國際學校數量的增加有關,而家長們的選擇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適應文化的差異

如果在十多年前,家長們的想法是直接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少有人想過可以讓孩子先就讀國際學校適應一下,再通過申請進入國外名校。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中國學生被勸退、主動退學等不好的現象,甚至有多方報導認為中國人的素質差。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如果讓一個完全在中式教育中成長的孩子直接出國唸書,不管是語言交流、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都會造成不適應。因此,在國際學校逐漸興起的現在,家長們更青睞可以提前適應和過渡的國際學校。

那麼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是想讓孩子申請國外名校更具優勢?還是想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可以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在選擇學校時不能盲目,否則不僅孩子的學習不會得到更好的提升,還會因為不適應教育模式而出現很多問題。接下來讓我們詳細瞭解家長們選擇國際學校的原因。

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育就像是過獨木橋,高考「一考定終身」,學生背負的責任和壓力太大。結果是:學生的考試能力超強,但是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即使是最好的學校出來的學生,離開了象牙塔,也未必是非常出色。

傳統的「中式教育」是一種記憶式教學:老師教給學生,學生背了再還給老師。畢業後會發現,評定一個人的標準並不只是成績,學習考試反而成了最簡單的事情。

一些國際學校沿襲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它強調個性的發展,思維的發散,自信心的發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盡早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除了學習之外,發展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很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認為在國際學校根本不需要認真學習,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其實國際學校的學習強度也是很大的。

除了文化課以外,學校會讓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在初高中階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這樣他們習得的知識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並且可以較早地瞭解社會。

除此以外,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這些實踐活動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間,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無意義的活動,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世界、社會、人性的瞭解,將會影響他們終生。

擴大的擇校范圍

選擇讀國際學校的家長顯然都對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務實的考慮。

家長給孩子選擇國際高中課程,實際上也是想借國際認可的高中成績,提前把將來大學擇校的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入讀國際高中課程的學生經過在國內的過渡,不僅提高了語言水平、掃清了語言障礙,還對國外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國外文化等有一個熟悉和瞭解,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海外的留學生活。

無論是美高課程、A-LEVEL課程還是IB課程等國際課程,基本都可以直接與國外大學課程銜接。由於這些高中課程一般是全英文(或大部分英文)授課,所以孩子畢業進入國外大學後語言適應期會縮短。

國際學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着重發展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創新和批判性思維。

孩子們在國際學校不僅僅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並不會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量。這樣就明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一定要選擇國際學校了。

擇校需謹慎,更需要溝通。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浪Blog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