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太好、不會拒絕是一種病,慣壞了別人,傷害了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92歲的英國老太太奧利弗·庫克一生樂善好施,直到年老體弱、疾病纏身,仍然會有求助者上門糾纏、索取無度,最終她無法承受,選擇自殺身亡。

中國有句古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們的「大好人」。明明手頭一大堆工作沒有完成,但凡同事開口,都有求必應;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可是朋友來借錢,卻慷慨解囊;和別人一起出去吃飯,總是礙不過情面,一次又一次自己買單…….

英國的《每日郵報》發文認為,這樣的過度友善是一種「友善病」,會害人害己。

一、過度的友善,收獲更多的並不是感恩的鮮花,反而釋放出人性的惡

古訓有雲:「升米恩,鬥米仇」、大恩如仇!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告訴我們:過度的恩惠與幫助反而會讓他心生依賴、不懂感恩,一旦稍有不滿足就心生怨恨,從而生釋放出人性的惡。

為人友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度友善,會讓我們的付出變得非常廉價,所謂的「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為人友善本沒有錯,但是極端無私的背後往往伴隨着痛苦、孤立、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

二、過度的友善,溫暖了別人,累死了自己

過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絕。溫暖了別人了卻累死了自己。心地太好,不懂拒絕別人,不敢拒絕別人的原因是害怕拒絕會傷害雙方的感情,讓對方難堪。結果一是可能給自己的生活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二是攬很多本不該自己承擔的事情,累壞了自己。三是可能事情攬多了可能還辦不好。

三、過度的友善其實是沒有原則結出的惡果!

過度友善就是沒有原則的接受,是逆來順受,這也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你不予反抗,別人就會得寸進尺,從而在大家心中形成共識,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並發展得越來越糟糕!

四、活出自我,不再患「友善病」

首先活出自我,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人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而且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為他人提供幫助。

其次學會說「不」,無須有求必應。友善是你的修養,但是拒絕也是你的權利,一個敢於說「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也是充滿自信的,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更容易獲得成功。如果一個拒絕就會傷害的感情不是真感情。

三是要有明確是非觀,提高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每個人都需要有明確的是非觀,當有人向你尋求幫助時,你要明白你的提供的幫助一定正確的、有意義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絕對不會獲得別人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銘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