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月台||彎月、鋤頭。濃濃的情、隱隱的痛。黑岩老師詩歌賞析


導讀:一直以來喜歡黑岩老師的詩。她真切感人,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彎月、鋤頭繫着詩人經久不衰的鄉愁,以及對親情的眷戀。《那年月色》巧妙的寄情於景,情景交融。使讀者產生美感和隱隱的痛感。回味無窮。下面是黑岩老師的《那年月色》並附五位詩人的讀後感以及作者回復以饗讀者。(劉秋利)
那年月色
 文/黑岩


月如鈎時,總能釣出回憶
思念的光  
漂白了故土
夜行的人,不見影子
只有行走時
才有清晰的沙沙聲
然後是柴門咿呀一響
不用說,一定是父親
一個沒有白天與黑夜界線的人
隨即有鋤頭叩地,發出沉悶的聲響
連着一聲嘆氣,驚亂了屋內的鼾聲
此時,月光逗留在窗外
或者窩在一個少年的夢里
此時,好想月亮再圓一些
能照亮鄉下的路
好想自己就是那把鋤頭
被父親握着
隨時都能翻耕故鄉的泥土
讀後感:

      修辭准確,遣詞造句很講究,這種講究不是推敲語言的精美,而是要烘托出詩歌的內韻,一種潛在的關聯性,一種隱秘的發現!好詩!
     幾乎集中了所有的語言力量,撞向最後的點,當贊!
               一一火靈
       《那年月色》里有我們共同的鄉愁和痛。它深藏着真實的痛感,一觸即發。月如鈎,釣出鄉愁。而夜行人,柴門,鋤頭,以及行走的沙沙聲,鋤頭叩地的聲響,還有屋內的鼾聲,少年的夢,月亮,田間,泥土等等,撲素卻勾人魂魄的人和事,就是對鄉愁難以割捨的源泉和力量。它所生發的不是簡單的意義,而是出人意料的揭示和超度。
                    ——韓生明

      作者用精美的語言和比喻,道出了少年時期印象中父親為生活不分晝夜勞累的艱辛,以及因年少而不能為父親分擔生活重負的無奈。敘事以小見大,形象深刻,感情真摯,整篇娓娓道來,讓讀者怦然心動!好詩。

       一一雪海無垠

   《那年月色》確實是您 作品當中比較優秀的作品。關於父親等親情方面的作品,您拿捏很到位。喜歡。並點贊。
           一一大致
     第一節是散文的寫法,像一個初次寫詩的人,幼稚。第二節很好,第三節從第二個「此刻」開始,又是一段散文。強性抒情,溫度過高
        一一牧馬
作者回復:

     這首詩的生活場景,都是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所謂的夜行,基本上是父親晚歸或者是吃完晚飯父親又會出門做事。拿着鋤頭,去刨地是不可能的,無論月光大小,多數是看水(就是給稻田引水),或者搭田埂。早起是有的,可對於我來講,那時候睡得正香,不可能聽到這些小動靜,所以,描寫是晚歸,從外面回來,不是早起出門,鄉愁是有的,這是隱形的,唯一值得推敲的是「耕」字,有點出相。

     感謝各位老師!都用心了

再欣賞黑岩老師的《春鄉》以見老師的寫作風范!

春鄉
    文/黑岩
不輕意回鄉,那些流淚的雪
扯着嗓子的陽光
崩裂的原野
讓人徒增傷感
只有風,漠不關心地繞着樹枝
塗塗點點
掙扎的荷包
作勢飛翔的鴨子
它們赤裸的腳,踩在父親那片土地
幸福搖擺
不在乎一池喧囂,以及
斑駁的老屋
鄉村逢春,餵飽的是犁樺
紅蜻蜓睜大眼睛
閱盡人間童話
一聲歸燕
遍地山花寂寞的盛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白雲悠悠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