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6月7日,上林縣三里鎮集市上人潮湧動,數萬名遊客及當地民眾共同參加了當地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今年「渡河公」的主題是「民俗文化旅遊為脫貧攻堅加油」,除了有傳統的「渡河公」民俗文化巡演、祈福、放渡儀式、山歌對唱、藍衣壯篝火晚會外,還增加了「一村一品」第一書記扶貧農產品展銷,深受遊客的青睞。遊客楊先生說:「我每年都參加渡河公,今年是我見過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一次!」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渡河公」也稱「老頭公」,是廣西上林的壯族民間吉祥物。相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8年「渡河公」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冊。

「渡河公」起源於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相傳遠古的時候,九重天上的銀河突然缺堤,天河之水淹沒大地,只有一對金童玉女幸運地抱住一個大南瓜在湍急的水面上漂流數日,歷盡千辛萬苦,於農歷五月初五漂到了上林縣三里鎮的船山頂上,最終得以倖存下來,並結為夫妻,繁衍了後代,被當地人奉為始祖。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為了紀念先祖、保佑平安,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三里一帶的民眾都會聚在一起,哼着山歌,製作渡河公,即用彩布縫繡着小人兒,小人兒懷里抱着一個裝有風乾的艾草、白芷、蒼術等多種中草藥(當地人管這些材料叫「香艾」)製成的似金黃色的南瓜。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製作好的渡河公用紅絲線或黃絲線穿上,掛在小孩的脖子上,渡河公正好垂到小孩肚臍的位置,「香艾」所具有的驅邪壓驚、鎮痛等藥效,可讓孩童身體安康。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端午晚,三里的匯水河畔,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一邊吟詠祈祝禱詞,一邊把孩童脖子上的渡河公放在一艘艘用竹片或蘆葦做成的小船上,點燃紅蠟燭,放到河里,任其沿河漂流,讓渡河公渡走歲月的不幸和憂傷,寄託來年豐收,安康吉祥。

快看,史上規模最大、遊客最多的「渡河公」

目前,三里鎮「渡河公」手工作坊已有十多家,帶動着當地眾多農村婦女和下崗職工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她們利用農閒、勞作之餘製作渡河公出售,走出了一條貧困戶脫貧、群眾增收的新路子。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