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荷蘭最高的山峰並不在歐洲,而是加勒比海薩巴島上海拔887米的齊納利山(Mount Scenery)。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要從荷蘭王國的構成說起。

從法理意義上來說,荷蘭王國並不是歐洲的那個荷蘭,而是由位於歐洲的荷蘭本土以及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這四個構成國都以荷蘭國王為國家元首,但是每個構成國都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

雖然是荷蘭領土,但是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並非歐盟,亦非歐元區的一部分,阿魯巴使用自己發行的阿魯巴弗羅林(Arubaanse Florin),庫拉索和聖馬丁則使用荷屬安的列斯盾(Antilliaanse gulden)。

荷蘭王國國家結構的變遷,其實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1954年《荷蘭王國章程》公佈之前,荷蘭是一個殖民國家,荷蘭王國等同於荷蘭本土,其他部分都是荷蘭的殖民地。

二戰後,荷蘭最大的殖民地荷屬東印度獨立為印度尼西亞。

印尼獨立後,新幾內亞島西部依然在荷蘭的通知下,荷蘭將之改為荷屬新幾內亞,准備建立獨立的國家(後來被印度尼西亞兼並)。

在這樣的背景下,荷蘭決定調整和殖民地的關系,把荷蘭王國轉變為本土和殖民地共同組成的國家。隨着殖民地的獨立與改組,荷蘭王國的構成也在不斷變化:

1954年—1975年間的構成國是:荷蘭本土(Nederland)、荷屬圭亞那(Nederlands Guiana)、荷屬安的列斯(Nederlandse Antillen);

1975年荷屬圭亞那獨立為蘇里南,到1986年間的構成國是:荷蘭本土(Nederland)、荷屬安的列斯(Nederlandse Antillen);

1986年阿魯巴脫離荷屬安地列斯後的構成國是:荷蘭本土(Nederland)、荷屬安的列斯(Nederlandse Antillen)、阿魯巴(Aruba);

2010年,荷屬安的列斯解體,庫拉索和聖馬丁也成為荷蘭的構成國,形成了今天的架構。

然而,荷屬安的列斯解體時,除了升級為構成國的三島之外,還剩下3個合稱BES島嶼的小島:博奈爾(Bonaire) 、聖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與薩巴(Saba)。

結果這3個小島成為了成為了荷蘭本土治下的公共實體,成為了歐陸荷蘭的一部分。而荷蘭因此領土面積還增加了322平方公里,也讓薩巴島上的Scenery山也成為了荷蘭的最高峰。

這三個小島因為由荷蘭本土管轄,所以實施的是荷蘭本土的法律,因此墮胎、同性婚姻、安樂死等在這三個小島也是合法的,同時這三個小島的居民還是歐盟的公民,有用荷蘭議會和歐洲議會的投票權。

感覺也是很奇特了。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雜鈔與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