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2月4日晚間,,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均保持了不錯的增長,但是環比卻出現了下滑。

對於這份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的首份財報,在2月5日舉行線上投資人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對於外界關心的問題也進行了一一回應。

四季度營收及淨利環比均出現下滑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四季度營業收入約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淨利潤為12.52億元,同比增長93.5%。

2020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252.50億元,增長25.4%,毛利率23.6%,增長7.1個百分點,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46.27億元,同比增長204.9%。

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中芯國際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主要系晶圓銷量增加及平均售價上升共同影響而導致的收入增加、政府項目資金增加、投資聯營企業和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增加。

雖然中芯國際去年四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都是有着較大的增長,但是如果跟去年三季度的業績相比則有着不小的下滑。

根據之前的財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三季度營收達76.38億元,淨利潤為16.94億元。對比之下,去年四季度中芯國際的營收環比下滑了12.7%,淨利潤環比下滑了26.1%。

14/28nm製程工藝營收占比下滑至5%

對於中芯國際去年四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的環比下滑原因,主要還是受無法為華為代工芯片(主要是14nm的麒麟710A),以及被美國制裁的影響。

而根據中芯國際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三季度14nm及28nm製程工藝的營收占比為14.6%,

另外,40/45nm工藝的收入占比也下滑至14.8%,55/65nm工藝營收占比則逆勢增加到了34.0%,更老的90nm、110/130nm、150/180nm、250/350nm工藝營收占比也都略有增加。

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在2月5日的舉行的中芯國際線上投資者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也解釋稱:「由於國際生態的變動,先進製程大客戶(華為)的更換,使得我們先進製程的loading一下就下降了。由於產能處在增長的過程,折舊是增加的,但是生產的硅片晶圓是下降的,所以一下子負擔就加重了。「

努力降低美國禁令影響,先進製程仍在推進

去年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宣布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這也意味着,美國廠商要想供貨中芯國際或與中芯國際合作,必須要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並且,美國商務部有特別指出,對於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所需的物品都會直接拒絕。

隨後中芯國際回應稱,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根據之前的分析顯示,中芯國際現有14nm工藝產線上的一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實際也可以被用於10nm及以下製程工藝的生產。因此,中芯國際的14nm、N+1、N+2工藝後續所需的美系設備及材料的獲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而28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所需的設備及材料的許可申請或有望得到批復。

雖然去年年底有傳聞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商務部對於其成熟製程所需設備的許可證,但是根據芯智訊的了解,這屬於一個假消息,至少在當時多家美系設備廠商在禁令之後,對中芯國際成熟製程供應的申請仍未得到許可。

此前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指出,即便沒有成熟製程的許可,中芯國際設備備用庫存仍可支撐三至六個月。

對於許可證進展,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正和供應商積極申請、跑流程。「對於保存期較短的化學材料和氣體,做到三個月之內不會有中斷;對配件,保證6個月之內沒有中斷。我們現在有工作小組,公司也有統籌,跟供應商開會,做各種各樣的方案。」

此外,趙海軍還表示,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設備的等待期會拉很長,主要的設備可能要到下半年才到位,因此新的產線及一些擴產產能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出來。

另外,對於先進製程,中芯國際也並未完全放棄。去年,中芯國際已經在 N+1上取得風險量產。

趙海軍披露稱,首先要保證生產的連續性,繼續和供應商推進出口准證的申請。其次,謹慎擴充產能。

「去年年底我們已經完成了15000片安裝產能的目標,但離規模經濟尚遠,如需進一步擴產,還需要走出口許可證的申請流程。「

另外,中芯國際還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趙海軍強調,現在美國政府正在交替,公司也很努力和供應商、政府交換意見,很多細節不便多說。

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擴張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持續緊張,特別是8英寸的成熟製程極為緊缺。據趙海軍介紹,在28nm及以上節點,中芯國際去年在天津廠區增加了3萬片8英寸的產能,在北京廠區增加了2萬片12英寸的產能,依然未能滿足客戶需求。

財報也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520750塊約當8英寸晶圓,環比增加10600塊,主要是北京12英寸晶圓廠擴產所致。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今年中芯國際將繼續對成熟製程進行擴產,其中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於4.5萬片。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披露,2021年資本開支預計為43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57億美元有了不小幅度的下滑),其中大部分用於成熟工藝的擴產,只有小部分用於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等。

目前,中芯國際在中國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擁有3個8英寸和4個12英寸生產基地。其中,成熟製程擁有3個8英寸晶圓生產基地、2個12英寸晶圓生產基地,產能規模合計近50萬片/月。

沒有客戶「離開」中芯國際

自去年9月,業內就曾傳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制裁中芯國際消息,部分中芯國際的客戶(主要是高通和博通)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開始計劃將部分產品轉單,交由其他晶圓代工廠生產,以降低因中芯國際受美國制裁而導致的供應風險。

隨後,在中芯國際被美國正式列入實體清單之後,關於中芯國際客戶轉單傳聞更是屢見不鮮。隨後,在去年11月下旬,中芯國際在上證e互動平台對外表示:「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客戶轉單現象。「

在今天的投資者會議上,趙海軍再度回應稱:「現在全世界整個產業鏈產能都很緊張,客戶也沒有選擇說馬上換供應商。中芯國際是這樣,我們的客戶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的客戶還都跟中芯國際一起在布局下一步怎麼樣擴產、做產品,這些和以前都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當然,根據現有的信息來看,也確實有一些客戶在與中芯國際合作的同時,也開始選擇與其他的晶圓代工廠作為備選供應商進行合作。

對此,趙海軍表示,可以理解客戶的擔憂,「如果他們開始去做一些備選方案,我們也都有很坦誠的溝通。但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客戶下定決心要離開中芯國際去做別的事情。「

據介紹,客戶如果將產品拿到另外一家晶圓廠去驗證再生產起碼需要9個月的時間。另外,很多客戶需要的產能很特殊,所以在目前全球晶圓產能極為緊缺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找到替代。

漲價會與客戶商議,已簽訂的合約會繼續執行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產能緊缺,半導體晶圓代工業和封測行業頻頻傳出漲價消息。

去年四季度中芯國際、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大廠已陸續調漲了晶圓代工價格。今年1月,業內傳出聯電、世界先進或將在春節後再度漲價10%~15%。

近日,還有媒體報道稱,有客戶為搶產能,竟然主動要求晶圓代工廠競標,通過線上競拍方式,讓客戶預定產能,按價高者得的方式分配產能。

對於中芯國際是否也會漲價的問題,趙海軍表示,會尊重契約,「我們非常尊重很早以前就已經簽訂的合約,尤其對我們的長期客戶、戰略客戶,還是按照契約執行。」

不過,趙海軍也表示,中芯國際會隨着市場行情變化,採取雙贏的方式調整,「中芯國際也在做產品。產品變化、產能增長,市場的行情已經變了,這些地方也給我們很大的議價空間,客戶也完全理解中芯國際這一點。漲價這件事,我們跟客戶商量着問,採取雙贏的辦法來做。但是對已經簽好的契約,中芯國際完全尊重。「

此外,被問到汽車缺芯問題時,趙海軍稱,早已預見過這種情況,對中芯國際影響不是特別大。

由於疫情原因,歐洲半導體IDM廠商的工廠開工只有一半,甚至連一半都不到,「時間長了一定會把庫存都吃光,IDM就會轉到晶圓代工這邊,我們也受到了客戶的壓力,要求我們也多做一些。不過,對中芯國際影響不是特別大,汽車的產品在中芯國際營收占比不大,所以即便多加一些,還是在很小的百分比里面,不影響我們整個產能。」

2021年營收成長預計在中到高個位數

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中芯國際的成熟製程的擴產可能仍會有一定的阻力,先進製程的推進所面臨的阻力將會更大,這也對中芯國際2021年的經營帶來了不確定性。

不過,趙海軍稱,今年將繼續滿載運營,預計一季度營收會回到10億美元以上。在財報當中,中芯國際預計,一季度收入環比增加7%至9%,毛利率介於17%至19%的范圍內。同時,趙海軍預計,今年全年的營收成長預計在中到高個位數。

由於先進製程發展受限以及無法為華為代工,也使得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對於今年營收的貢獻也可能比較有限。因此,成熟製程將成為未來推動中芯國際營收及利潤增長的主力。

趙海軍表示:「我們希望公司28nm及以上工藝節點的產能在未來幾年能夠穩步增長,擴大產能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不過,對於新的擴產計劃,由於大部分設備都是在今年下半年才能到位,因此擴產產能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出來,所以對於今年的營收貢獻不大。

「如果沒有這些(美國禁令)影響,公司在今年本應可以保持去年的快速成長態勢。」趙海軍表示,「雖然我們無法把控外部的不可抗拒力,但我們一定會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繼續全力自救,始終以服務全球客戶為我們的目標。「

梁孟松首度缺席

自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以來,以往每次中芯國際的投資人會議,梁孟松都會和趙海軍共同現身與投資者進行交流,但是在今天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梁孟松卻首度缺席,這也引發了外界的猜疑。

去年12月中旬,由於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梁孟松被曝出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隨後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對此消息予以了證實。

不過,在之後的中芯國際歷次相關公告當中,梁孟松的名字仍然位於董事會成員之列,職務依然是聯席CEO。

對此,外界認為,在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斡旋下,梁孟松將繼續留任。

但從之前曝光的辭職信來看,梁孟松的辭職態度似乎較為堅決。

因此有觀點認為,梁孟松目前仍在董事會名單當中,可能只不過是因為董事會一直沒有批准他的辭職而已,梁孟松的離開或許已成定局。如果該猜測屬實的話,那麼此番梁孟松未出席投資者會議,似乎也很自然。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在美國禁令影響下,目前中芯國際先進製程已是美國打壓的重點,因此,主導中芯國際先進製程的梁孟松此番缺席,是刻意的迴避,是為了讓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進展和規劃能夠更加低調的進行。

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