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

《自然》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颶風等自然災害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打擊,並導致大量生物死亡。颶風的動力來自海洋中的水汽,因此在登陸後會迅速衰減並失去強度,從而限制了對沿海地區的破壞。雖然氣候變暖被認為對颶風強度有影響,但對颶風衰減的影響還不甚明確。

此次,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流體力學系的科學家們,詳細分析了1967年至2018年北大西洋登陸颶風的數據,他們發現,颶風的衰減程度與海溫的相應上升幅度相一致。

《自然》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研究團隊利用計算機模擬表明,較高的海溫使颶風在登陸時能夠保持更多的水分,從而減緩了颶風的衰減速度。研究人員報告說,1960年的颶風有可能在登陸後一天內衰減75%,而現在的颶風的衰減率為50%。

研究團隊指出,隨着全球氣溫的升高,內陸地區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因為海洋中的水分為颶風席捲陸地提供「燃料」,就像炮彈一樣,燃料越多颶風就走得越遠。而內陸地區應對颶風的能力也可能比沿海地區要差,這對防備災害有直接影響。未來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氣候變暖對於來自其他大洋盆地的颶風的影響。

《自然》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暖將使颶風破壞性影響向內陸擴展

此前也有研究曾指出,大氣越溫暖,能夠鎖住的水分就越多,極端風暴也就更「濕」——大約空氣每升溫1攝氏度,可以多容納7%的水分。換句話說,氣候變化會放大這一過程的影響。在科學家們對著名的2017年8月颶風「哈維」襲擊美國事件的調查中,3項獨立研究都曾表明,「哈維」之所以能夠帶來如此的「狂暴」的降雨,重要原因是氣候變暖使空氣濕度增加。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