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巨型淡水動物數量減少了88%

據外媒報道,一些人可能已經通過觀看各種電視節目得知在世界的湖泊和河流中找到大魚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一項新的國際研究證實,最近大型淡水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

研究顯示巨型淡水動物數量減少了88%

在德國萊布尼茨淡水生態學和內陸漁業研究所科學家的帶領下,該研究調查了1970年至2012年間在全球范圍內聚集的全球淡水巨型動物種群數據。在此期間計算的126種物種包括30公斤以上(66磅)動物,如河豚、河狸、鱷魚、巨龜和鱘魚。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在42年的時間跨度內,發現淡水巨型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了驚人的88%。這是同期陸地或海洋中減少的脊椎動物的數量的兩倍。

從區域來看,Indomalaya生物地理區域(南亞和東南亞,中國南部)和古北界(歐洲,北非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數量最高,分別為99%和97%。就受影響最嚴重的物種而言,鱘魚、鮭魚和巨型鲶魚等大型魚類的下降率為94%,其次是水生爬行動物減少了72%。

導致這些動物種群減少的最大罪魁禍首似乎是過度捕撈,因為動物被殺死的速度超過它們繁殖的速度。此外,不斷增加的河流築壩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物種無法進入其覓食場和產卵場。

然而,還有人指出,近年來的保護工作已導致13種巨型動物物種的穩定甚至增加。其中包括美國的綠鱘和美洲河狸,以及亞洲湄公河流域的伊洛瓦底江河豚。此外,雖然邊境國家之間的差異使得歐洲的保護工作變得困難,但歐亞海狸已被重新引入曾經發現的地區,同時也在努力重新引入兩種鱘魚。

最近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表明,非常需要進行進一步的保護工作。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