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污染 洗衣廢水等可能是罪魁禍首

根據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了聚酯纖維。在北極海水中發現的微塑料污染中,合成纖維占比高達92%,其中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研究作者稱,這意味着在微塑料污染世界海洋時,紡織品、洗衣機和廢水很可能是罪魁禍首。他們在北極發現的聚酯纖維與洗衣機和污水處理廠的水中的纖維大小相同。

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污染 洗衣廢水等可能是罪魁禍首

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是從大西洋漂流到北極的–這表明北美和歐洲是這些纖維的來源。

「我們穿的衣服,我們如何洗衣服,以及我們在服裝店買的東西確實對一個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距離我們的社區有數千公里,」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彼得·羅斯說。

科學家們仍在試圖了解所有這些微塑料對北極、其海洋生物和生活在那里的社區意味着什麼。羅斯說,他想從海底到海面全面研究微塑料,部分原因是很多海洋生物都在這里尋找食物。羅斯稱,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當動物吃到塑料時,塑料會阻塞它們的腸道,使它們即使在沒有獲得所需營養的情況下也會有飽腹感。此外,塑料中發現的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動物或食用它們的人,也仍有疑問。因紐特人已經應付了像DDT這樣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從數千英里外向北移動。羅斯說,同樣的模式似乎也發生在微塑料上。

羅斯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來自北極地區71個地點的海水樣本–比以前的研究更廣泛地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在北極東部發現的微塑料顆粒是西部的三倍。他們還看到,在更西邊發現的纖維更短、更風化,這表明它們是從東邊來到那里的。這就是他們能夠確定大西洋海洋比太平洋海洋向北極輸送更多塑料污染的原因。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生態學家Melanie Bergmann表示,臭名昭著的「大太平洋垃圾帶」可能並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對北極地區的微塑料問題貢獻很大。

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污染 洗衣廢水等可能是罪魁禍首

Bergmann和其他研究人員已經在北極的雪、冰和水中發現了微塑料。但過去區分塑料的類型及其來源比較困難。羅斯的研究使用了一種叫做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的技術,這種技術在過去幾年才開始使用。它可以將神秘粒子的紅外信號與超過25萬種材料的庫進行比較,以確定纖維是否可能來自聚酯紡織品或尼龍漁具等。

「簡單地記錄北極地區的微塑料是很有趣的,但如果沒有它導致源頭識別,就不能讓管理者、決策者、工業界和其他各方真正解決問題,」羅斯說。之前的研究發現,每當運行一台洗衣機時,成千上萬的微塑料就會通過廢水進入環境。羅斯指出,一些品牌已經開始製造在洗滌時能減少纖維脫落的面料,僅此一項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如果我們在這個看似原始地點的水域中發現了微塑料,尤其是纖維狀微塑料,這就向我們強調,我們需要在陸地上採取行動。」西印度群島大學的海洋科學家 La Daana Kanhai說,他也研究了北極地區的微塑料污染,並在海冰中發現了聚酯纖維。

「我們看得越多,就越意識到我們是如何用微塑料污染了地球上最遙遠的角落,」羅斯說。

羅斯和Bergmann都承認,還有更多的塑料在那里,科學家仍然看不到。新研究排除了小於10微米的塑料顆粒。「外面還有更多,很有可能,」Bergmann說。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