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在歷史上,尤其是在攝影發明之前,繪畫在記錄歷史人物長相方面是無價的。然而,在當今時代,肖像藝術作為一種文獻的作用卻很少,儘管它的藝術價值並沒有改變。繪畫有一種不可分割的特性,它們很少能超越——一幅畫幾乎總是看起來像一幅畫。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生成圖像的出現,繪畫仍然是繪畫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和素材。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內森·希普利很好地利用了著名歷史人物的畫作。他將它們與人工智慧結合起來,重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逼真圖像,這在幾十年前甚至是無法想像的。也就是說,看到喬治•華盛頓等人「真實」形象的可能性,現在似乎與人工智慧的使用非常接近。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這一次,視覺特效藝術家內森根據我們大多數人在歷史課上知道的繪畫和名字烘焙出了一批新圖像,大部分聚焦於英國皇室,確切地說,都鐸王朝,以及喬治·華盛頓、威廉·莎士比亞等名人。這位藝術家意識到,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在他的創造性努力中開闢了新的、未探索的可能性,並節約了資源。對他來說,探索人工智慧在重塑世界方面的工作方式,以及人工智慧如何解讀世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他說:「看到一幅完成的圖像很好,但更令人興奮的是嘗試新的代碼,以不應該的方式使用代碼,將不同的工具結合在一起,通過新的過程創造出全新的藝術。」儘管內森認為這是一個開放的實驗,但它也有自己的侷限性。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例如,人工智慧不能識別和重現頭飾,假髮看起來也不完全像它們應該的樣子,等等。儘管AI很強大,但它仍然忽略了自身的不一致性。內森對工藝品也並不陌生。他一直喜歡拍照、畫畫和畫畫,從小就有一台電腦在身邊。他說:「傳統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一步,並引領我進入視覺特效和動畫行業。」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他最喜歡的藝術創作部分是實際製作的過程。換句話說,吸引他的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儘管他渴望看到這一切的結果。而GANs(生成對抗網絡)和神經網絡在這個場景中仍然很新鮮,對於他和其他人來說,旅程才剛剛開始。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

以上圖片來自藝術家內森·希普利。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想瞭解更多攝影趣事、賞析更多優秀攝影作品,歡迎關注米拍。

來源:kknews藝術家用人工智慧還原古代名人肖像,逼真程度可以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