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

7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召開記者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無腸胃不適症狀,腸道及糞便內也會發現活性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康復後,糞便內病毒仍具傳染性。據星島網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從3月29日開始為高風險地區回港的無症狀兒童進行檢測,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其中檢測2128個樣本,超過97%為小童,有6例為確診病例。

相關檢測的陽性率為0.28%,甚至比此前上水屠宰場的大型檢測0.26%還高。

香港:部分康復者糞便仍有活性病毒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及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表示,深喉唾液檢測往往未必有陽性反應,但糞便樣本中已多次驗出病毒,相信糞便是導致社區傳播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而且許多嬰幼兒患者並無症狀,但糞便中病毒量較成人高出多倍,病毒水平相當於成人呼吸道樣本,病毒排放時間也較長。「糞便樣本易收集、准確度高,適合嬰幼兒及身體不適合做鼻腔或咽喉采樣的人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基湘以一名兩歲確診幼兒為例,其確診時入院的呼吸道檢測為陽性,第二天轉為陰性,但其糞便於36日內仍驗到病毒,病毒活性與成年病人入院頭7天接近,不能排除患者體內仍有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

被問到患者糞便在感染後很長時間仍驗出病毒,但香港醫管局出院准則規定只要有抗體就可出院,是否過於寬松時,陳基湘表示,研究與醫管局的出院准則沒有矛盾,患者出院時並非完全沒有傳播性,而是因有抗體後,傳染性降低很多。他又提醒,出院後患者仍要注意個人衛生,而家長照顧康復出院的嬰兒時,也要多加注意。▲ (范凌志)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