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新一輪漲價要來 三大IC設計商搶下明年訂單

據媒體報道,繼上一輪的集體漲價之後,晶圓代工廠正在准備醞釀新一輪的漲價。消息稱,台積電近日已開始暫停對客戶報價,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台灣晶圓代工指標廠,預計將在第二季調漲代工價格,漲價幅度將會在15%~30%不等,甚至有部份客戶需先繳付30%預付款。

晶圓新一輪漲價要來 三大IC設計商搶下明年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硅片廠商——信越化學於3月3日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從4月起對其所有硅產品的銷售價格提高10%~20%。此舉將進一步提高晶圓製造的成本,這也或將是推動晶圓代工廠進一步漲價的一大因素。

另外,有消息稱,台灣前三大IC設計商聯發科、聯詠、瑞昱為提前鎖定產能,竟然現在就提前下了明年一季度的投片訂單。這似乎也預示着晶圓代工產能緊缺、芯片缺貨問題恐將延續到2022年。

晶圓代工產能更吃緊,台積電、聯電等預示調漲報價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而去年底至今年初部分芯片製造廠商發生的火災、疫情導致的停工,以及近期的日本地震、美國德州的冬季風暴導致的多家芯片製造廠的停工等因素,更是加劇了全球晶圓產能的緊缺。

目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產能現階段已經爆滿,其他幾家台系晶圓代工廠也同樣是產能滿載,因此不評估晶圓代工市場報價,價格走勢相當紊亂。

近期傳出晶圓代工廠已暫停對客戶端報價後,已清楚顯示,供給端目前已沒有產能可提供給客戶,向客戶報價行為實屬多此一舉。

消息顯示,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台廠,已計劃對於未簽約的下單客戶,代工廠第二季將繼續調漲價格,漲價時間點、漲幅,則視客戶、產品別不同狀況而定。

不少IC設計業者並未預料到,晶圓代工產能的本波缺乏情況,竟會如此吃緊,因此幾乎都來不及與代工廠簽約預訂產能。

聯電表示,已經簽約的客戶,代工報價不會有變,但新需求的代工產能,將會以新價格向客戶報價,以反映即時市況供需變化;聯電表示:「目前市況,對晶圓代工價格是有利的。」

部分投片數少、急需產能客戶,需先繳30%預付款

負責向晶圓代工廠投產的產業界人士表示,依據下單代工量片數的多寡、大小不同,晶圓代工廠給予不同類型客戶,有不同的漲價調幅。

除了具相當規模大廠、長期合作客戶,現階段較有可能不會受到晶圓代工廠排擠產能、調漲報價之外,目前,一般中小型IC設計公司,則大多飽受無法取得產能、被調漲代工價格之苦,而且第二季還可能會被持續調漲。

長期往來型客戶,以最吃緊的8吋廠產能而言,漲價幅度約15%至20%,下單投片數量較少的散戶,或是急需產能支應的客戶,報價調漲幅度則高達30%,甚至有部份代工廠,客戶要外加產能時,更需先繳交30%預付款。

為了保有晶圓代工產能,客戶也只能夠先接受漲價事實,之後再自行想辦法向自己客戶反映成本漲價。

由於受惠去年度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盛況,聯電全年稅後盈餘高達291.9億新台幣,年增高達二倍幅度,每股稅後盈餘(EPS)2.4元,一舉創下近20年來新高。

台灣IC設計三強已提前下單,鎖定明年一季度產能

在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的背景之下,市場上芯片缺貨問題已十分嚴重。台灣前三大IC設計商聯發科、聯詠、瑞昱傳出被客戶追着跑。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三大廠更是同步打破慣例,破天荒現在就和晶圓代工廠下明年首季的投片訂單,凸顯現階段市場需求強勁之餘,也透露三大廠訂單已經一路看到明年第1季無虞。

對於現在就在敲定一年後、也就是明年首季晶圓代工投片量,相關IC設計業者均不予回應。

聯發科是台灣IC設計龍頭,去年第3季一度超過高通,躍居全球最大智能手機芯片供應商,市占率達31%。聯詠是台灣第二大IC設計商,以驅動IC為主要業務,其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去年出貨高達近7.3億顆,今年持續看增,市占率可望上看四成。

瑞昱以網通芯片為最大宗業務,是台灣第三大IC設計商,其在大陸平板市場WiFi芯片市占率超過六成。

業界指出,聯發科、聯詠、瑞昱分別在手機、面板相關,及網通這三大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三大廠不約而同提前下單,且是「預約」一年後產能,凸顯手機、面板、網通等主要電子業終端應用動能強勁。

供應鏈透露,去年以來,聯發科、聯詠、瑞昱出貨動能強勁,過往逐季和晶圓廠談投片量的慣例,因客戶需求太強而有改變,近期開始與聯電談明年首季晶圓代工訂單,主要是投片於8吋的0.11微米產能嚴重不足,包括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不僅和聯電共同商討如何提升產能,更包下明年首季產能。

聯發科、聯詠、瑞昱都對後市看好,聯發科董事長蔡力行先前即表示,即便新台幣持續升值,今年仍將是聯發科營收強勁成長的一年,各領域產品將繳出優於市場的成績。在積極拓展市場並提升市占率之際,今年毛利率能維持在43%至44%,營業淨利金額與營業淨利率則可望再強勁增長。

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車用半導體產能明顯遭排擠

去年初以來,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動遠距商機、宅經濟發酵,造成筆記本電腦、網通設備廠對零組件/元件的強勁拉貨需求,因而將半導體IC芯片製造、封測廠產能一掃而空,加上5G智能手機進入出貨爆發期,也因此造成晶圓代工廠(八吋、十二吋廠)、封測廠產能日益吃緊,接單近乎全數滿載情況,訂單能見度因此原本即直透達今年第二季。

知名研調機構集邦科技表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車用半導體因此受產能排擠影響結果顯著,例如:8吋廠代工生產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分離式元件、車用微機電麥克風(MEMS)等,12吋廠產制車用微控制器(MCU)、CMOS影像感測器(CIS)等車用芯片。

引發全球車用芯片此波大缺貨困境的最關鍵導火線,主要因為2020年由於受肺炎疫情影響,各大車用半導體IDM廠同步縮減、降低芯片及元件的庫存水位,但全球車市自去年第三季起,快速回穩、復蘇後,各大IDM廠卻並未同時間積極回補半導體車用芯片、元件庫存,加以大多數晶圓代工廠將主要產能,移轉至以生產消費型電子產品所需芯片為主,因而排擠了車用芯片的供給量能。

如此一來,當車用芯片IDM廠積極回補半導體車用芯片、元件庫存時,大缺貨窘況也就因此發生。數據顯示,近期伴隨全球車用IC芯片因受半導體整體產能排擠,使得車用IC芯片交期已因此拉長達六~九個月,甚至更久。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供給端,主要以IDM廠、輕晶圓廠(Fab-lite)生產供貨為主,例如: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安森美、瑞薩電子、德州儀器等廠商。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65%的車用半導體芯片、元件,主要掌握在以上這些全球前十大車用半導體廠商手中。

由於車用半導體IC、元件,需於高溫、高壓環境下正常運作,產品生命周期持續較長期間,因此對產品可靠度(Reliability)、長期供貨(Longevity)等特性高度要求,因此,車用電子芯片、元件的生產、需求廠商,通常不會輕易轉換產線與更換供應鏈。

就車用半導體芯片、元件應用類型來看,以功率半導體(MOSFET、IGBT等)、微控制器(MCU)、影像感測器(CIS)等類別,為半導體車用電子芯片應用大宗。傳統燃油動力汽車市場,MCU應用占比最高,達23%比重;電動車市場方面,MCU占比則僅次於功率半導體,亦達11%的比重。

伴隨配備電動化、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應用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拉高,連帶推升MCU、功率元件、CIS等車用半導體芯片、元件,占每台車輛製造成本的比重跟着同步升高。

另外,由於全球車用電子關鍵半導體IC芯片、元件,大多採用「八吋」晶圓代工產線生產,但因目前全球八吋IC晶圓生產設備供應不足、缺口持續無法獲得回補,連帶因此影響晶圓代工廠,不易於短期三個月至半年期間,完成擴張八吋產能計劃、滿足客戶代工需求。

因此,短期間內,要完全滿足市場客戶下單車用半導體晶圓代工需求,難度可以說相當高。

因此,在國際車用半導體IDM大廠、主要晶圓製造代工、封裝測試廠,目前仍持續不易擴充、擠出多餘產能,以滿足客戶拉貨需求之下,車用半導體芯片三大應用系統,車載電腦系統、ADAS系統、車載通訊系統,後續也將連帶繼續受到間接影響,因此被迫持續面對車用芯片供貨不足窘境。

所以在今年年初,我們看到,全球大部分的汽車廠商都因為「缺芯」被迫減產或停產。隨後,歐、美、日等國家紛紛向台灣尋求援助,希望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可以協助產出更多量車用芯片,以有效緩解國際品牌車廠車用芯片斷炊危機。

雖然在1月底,台積積極回應,「正重新調配產能以增加對全球產業的支持,以緩解車用芯片供應挑戰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台積公司的當務之急」,並向汽車芯片廠商開放「超級急件」,允許臨時插單生產。

不過,據業內人士預計,即便是「超級急件」,最快可能要三個月後才能開始交貨,甚至更久。這也意味着,車用芯片危機的緩解並不會那麼快。

更為嚴重的是,在今年2月中旬美國德州爆發冬季暴風雪,造成全州大規模停電,造成位於德州的三星電子晶圓廠,以及英飛凌、恩智浦等汽車芯片大廠在當地的晶圓廠也相繼停產。而三星位於德州奧斯汀的晶圓廠也有為特斯拉代工相關芯片。

根據最新的報道,美國德州相關晶圓廠因為缺電及後續缺水的影響,可能要到4月中旬才恢復正常。顯然,這將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汽車芯片缺貨的問題。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