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套路」下的「負債者聯盟」

「手機+身份證,有這兩樣就能借錢。簡單,門檻低,還不欠人情債。」週遊說着,隨手打開一款手機App——某移動辦公軟件,在「活動福利」菜單欄下赫然寫着「借錢」,點進去,正中間紅色大號字體顯示的是數字「96400」,上面寫着「當前最高可貸額度(元)」,再往上是「1千元借1天費用低至2毛」「低利率,無抵押」。

接着,她又打開一款社交軟件,首頁上顯示「某某備用金官方助手」,廣告詞寫着「借錢面前的人情債,那不如來某某官方借款」,後附「查看額度」鏈接,點入,同樣是一串誘人的紅色數字,數值在不斷變大。

作為「負債者聯盟」曾經的一員,週遊對這些網貸引流的「套路」再熟悉不過了。

「以前看了是心動,現在看了覺得心慌,借錢容易還錢難!」這位剛工作幾年的湖南女孩問,「這有沒有人管?」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監管部門明令禁止金融產品過度營銷,但在林林總總的各種平台助推之下,網絡借貸的據點已遍布互聯網世界。一張「天羅地網」在悄然間織就,誘惑無處不在、無所不及。

網貸「套路」下的「負債者聯盟」

網貸「套路」下的「負債者聯盟」

進坑容易出坑難

互聯網平台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放貸引流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用戶使用越來越頻繁,各類移動應用產品百花齊放,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便利人們生活交流的同時,也為網絡借貸引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記者調研時發現,現在無論是逛網店、點外賣、打車、訂酒店機票,還是隨手看視頻、聽歌、看新聞,乃至辦公、運動,但凡下載量高一點的App,基本上都提供了網絡借貸的接口。

在引流這件事上,很多平台幹得十分賣力。首頁展示、反復推送、定時投放,都已是常規套路。有的還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投放,有的會附上「生動案例」試圖引起「共情」,還有的乾脆以各種獎勵提高吸引力。

除了在投放方式上花心思,各家還在宣傳文案上下足工夫。「只需身份認證,極速審核」「門檻低,22歲可申請」「放款快,3分鍾到賬」「最高可借20萬」「1千元1天最低只需0.2元」……總之,借錢簡單,還錢簡單,統統都簡單!

果真這麼簡單?

記者注意到,目前很多引流廣告展現的貸款信息是日利率而非年利率。「網上貸款有個潛規則是着重宣傳日息,年利率有時可能也會標注出來,但往往會用很小的字號,不容易被注意到。我當時就被日息迷惑了,認為跟幾萬塊相比,幾塊錢的利息根本不算什麼。」週遊說。

不僅套路滿滿,而且進坑容易出坑難。

「最開始是用信用卡,用它付了半年房租,大約一萬五千元。後來,信用卡還不上了,又開通了支付寶的借唄。日常花銷都用支付寶的花唄和信用卡,還不上了就用借唄還錢。」週遊向記者復盤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滑進「深坑」,「一開始借的不多,可以還了又借出來。後來額度不夠了,就開始在其他平台借,用借出來的錢去還其他欠款,平台越借越多,欠款越滾越大,最多時欠了11萬本金。」

在週遊看來,如今遍布互聯網世界的這張密網,還在無時不刻地誘惑着像她一樣的借款人「自投羅網」。

網貸「套路」下的「負債者聯盟」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