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周刊】《容齋隨筆》的隨筆

陶淵明

陶淵明高簡閒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飢則簞瓢屢空,缾無儲粟;其寒則裋褐穿結,絺綌冬陳;其居則環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讀其《與子儼等疏》雲:” 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管仲、鮑叔,分財無猜,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 然則猶有庶子也。《責子》詩雲:” 雍、端年十三。” 此兩人必異母爾。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 吾常得醉於酒足矣。” 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其自敘亦雲:” 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猶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粳,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隨筆》卷八)

陶淵明 ” 窮困之狀,可謂至矣 ” 不是洪邁說的,來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陶淵明很 ” 裝 “,但是裝得挺可愛,裝得非常文藝,以致沒有人忍心戳穿他,包括洪邁。但他不動聲色地陳述了一個事實,自己並無結論。” 然則猶有庶子也。” 兩個孩子都是十三歲,可見不是一個老婆所生。

唐詩戲語

士人於棋酒間,好稱引戲語,以助譚笑,大抵皆唐人詩,後生多不知所從出,漫識所記憶者於此。” 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 “,杜牧《送隱者》詩也。”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李涉詩也。” 只恐為僧僧不了,為僧得了盡輸僧 “,” 啼得血流無歇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杜荀鶴詩也。”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鄭谷詩也。”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 明年更有新條在,撓亂春風卒未休 “,” 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羅隱詩也。高駢在西川,築城御蠻,朝廷疑之,徒鎮荊南,作《風箏》詩以見意曰:” 昨夜箏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吹將別調中。” 今人亦好引此句也。(《隨筆》卷十一)

” 老了,頭發都白了。”” 到這個歲數了,不都一樣嘛。” 我們很難想象,幾百年前人們見面寒暄會說,” 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 ” ——如此婉轉拗口的詩詞,必然配合寬衣博帶和搖頭擺尾的儀容儀態,雖然這是士人的做派,卻代表着社會文明的程度,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時過境遷,移風易俗,不僅和社會的文明底蘊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有關,可能也和政策導向有關。在唐宋,詩詞歌賦做得好就可以做官,吟詩作賦不僅風雅,而且也關乎年輕人的仕途前程。到了清朝,八股取士,像 ” 儒林外史 ” 中描述的,文學成了無用且不入流的課外書,自然沒有人追捧了。可以想象,如果高考制度稍有調整,善詩詞者加分獎勵,中小學生的家長也會日夜揣摩,督促孩子以詩詞大會的優勝者為榜樣了。

瞬息須臾

瞬息、須臾、頃刻,皆不久之辭,與釋氏 ” 一彈指間 “,” 一剎那頃 ” 之義同,而釋書分別甚備。新婆沙論雲:” 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臘縛,二十臘縛,成一牟呼麥多,三十牟呼麥多,成一晝夜。” 又毗曇論雲:” 一剎那者翻為一念,一怛剎那翻為一瞬,六十怛剎那為一息,一息為一羅婆,三十羅婆為一摩睺羅,翻為一須臾。” 又僧祗律雲:” 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三筆》卷十四)”

戰國時的屍佼(ji ǎ o)在他的著作中曾說,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

對於短暫時間的描述,不同佛教典籍有不同的單位名稱和進位方法,彼此之間如同美元與原始部落的貝殼,永遠無法換算,卻體現了人們對於玄妙世界的嚮往與敬畏。

現代科學對時間的分割伴隨着圍觀物理學的進程而愈發細微。秒,分秒,毫秒,微秒,納秒,皮秒,飛秒,仄秒,幺秒,渺秒。渺秒,百億億分之一秒(1as=10^ ( -18 ) s),最短暫的時間。即使是每秒飛行 30 萬千米的光速,在一渺秒內,也只能走 0.3 納米,不到一根頭發絲的十萬分之一。中性 π 介子的壽命。

李杜往來詩

李太白、杜子美在布衣時,同游梁、宋,為詩酒會心之友。以杜集考之,其稱太白及懷贈之篇甚多。如 ”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 李白一 鬥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 “,” 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 “,”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 “,”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凡十四五篇。至於太白與子美詩略不見一句。或謂堯祠亭別杜補闕者是已。乃殊不然,杜但為右拾遺,不曾任補闕,兼自諫省出為華州司功,迤邐避難入蜀,未嘗復至東州,所謂 ” 飯顆山頭 ” 之嘲,亦好事者所撰耳。(《四筆》卷三)

至於李白有無關於杜甫的詩 , 並不像洪邁所說 ” 不見一句 “。查《李太白全集》就有 ( 沙丘城下寄杜甫 ) ” 我來竟何事 , 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 , 日夕連秋聲。酒不可醉 , 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 , 浩盪寄南征。” 汶水是山東泰山附條西南流向的河。又 (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 詩 ” 醉別復幾日 , 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 , 重有金樽開 ? 秋波落泗水 , 海色明徂徠。飛蓬各遠 , 且盡手中杯。” 這是李白與孔巢父同隱徂徠時 , 送杜甫的詩。所謂 ” 飯顆山頭 ” 之嘲,也並不是好事者所撰,很可能也是李白寫的。

當然,從數量來看,李白與杜甫似乎的相互 ” 點贊 ” 並不對等,但兩人能夠維持終身的聯系,就說明彼此的友誼已經夯實穩定了。至於誰更顧惜對方,誰也無法根據 ” 點贊 ” 的數量來衡量,無法證明,無法證偽,且沒有意義。用我們現當代人的話說得再極端一點,杜甫的態度是 ” 我愛你,與你無關 “,這與他們留下的輝煌詩篇又有什麼關系呢。

人生五計

朱新仲舍人常雲:” 人生天地間,壽夭不齊,姑以七十為率:十歲為童兒,父母膝下,視寒暖燥濕之節,調乳哺衣食之宜,以須成立,其名曰生計;二十為丈夫,骨強志健,問津名利之場,秣馬厲兵,以取我勝,如驥子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計;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擇利而行,位欲高,財欲厚,門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計;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間,智術用盡,西山之日漸逼,過隙之駒不留,當隨緣任運,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蠶作繭,其名曰老計;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倏爾就木,內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其名曰死計。” 朱公每以語人以身計則喜,以家計則大喜,以老計則不答,以死計則大笑,且曰:” 子之計拙也。” 朱既不勝笑者之眾,則亦自疑其計之拙,曰:” 豈皆惡老而諱死邪?” 因為南華長老作大死庵記,遂識其語。予之年齡逾七望八,當以書諸紳雲。(《五筆》卷三)

一歲年紀一歲人。每一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有不同的主題和使命。即便完成的不甚理想,也沒有補考留級或是論文不達標博士延遲畢業的說法。人生更為奇妙美好之處在於,生命無法量化,任何外在的指標或是目標都不直接等同於成功,更不等同於幸福。你對生活的感悟越深,你讀的書越多,越能超越凡俗獲得更高的生命體驗。

梁實秋說過,大意是年過五十,大家都差不多。首先是功名利祿在生命價值函數中的占比少了,不像以往那麼重要了;其次,生命本身的脆弱、局限與平等,越來越明顯地抹平社會化的不平等。在基本的生活保障沒有問題的前提下,一個好身體成了終極王道。

【悅讀周刊】《容齋隨筆》的隨筆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所著作品,長於史料和考據,被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共《五筆》,74 卷,1220 則。淳熙十四年八月,此書受到宋孝宗親自贊賞。洪邁在《容齋隨筆》卷首開宗明義:” 余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先後,無復全次,故目之曰隨筆。” 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容齋隨筆》內容繁復,議論精當,是一部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的著作,自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文翰以及歷代典章制度、醫卜、星歷等,無不有所論說,而且其考證辨析之確切,議論評價之精當,皆備受稱道。其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悅讀周刊】《容齋隨筆》的隨筆

洪邁(1123 年— 1202 年),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副相),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 ” 文敏 “。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

洪邁學識淵博,著書極多,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筆記《容齋隨筆》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

作為一個勤奮博學的士大夫,洪邁一生涉獵了大量的書籍,並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讀書之際,每有心得,便隨手記下來,集 40 餘年的成果,形成了《容齋隨筆》5 集,凡 74 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