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飛機接連出現問題,飛行員出現不適生理反應,每年都有幾十起

2016年全年,駕駛F18″超級大黃蜂”的飛行員們出現了幾十起生理不適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手指刺痛感和類似於痛風的大腳趾疼痛等問題。2017年、2018年也相繼發生了類似事件。

按照慣例,”超級大黃蜂”會面臨全面停飛繼而開展調查的程序。但近日美國軍方給予了否定的態度。

一、 查找原因

3年間,年均爆發幾十起。軍方在允許”超級大黃蜂”繼續飛行的同時,連同裝備製造商一起開展了原因調查。

調查組首先想到了是否由於飛行員所佩戴的呼吸管受到污染,致使飛行員出現生理上的不適。因為相關症狀有可能是輕度窒息引起的。

研究小組經過16個月的努力,從11個空軍基地的飛行員中對呼吸氣體、血液進行取樣,收集了2.1萬個樣本,最後排除了這種可能性。

F18通過呼吸管向飛行員輸送氧氣,機載系統要確保氧氣在正確的濃度和壓力下輸送。如果系統出現差錯,會將一氧化碳、內部污染物如燃油蒸氣或其他有毒副產品送進飛行員的呼吸道。

之前曾有飛機發生了這種故障,但此次調查發現F18的機載氧氣生成系統(OBOGS)中並沒有混入其他氣體或污染物。

F/A-18和EA-18G項目辦公室的負責人表示”污染是飛行員們在飛機上生病的一個原因,而我們不能很好地解釋它。飛行員在1萬英呎以下的高空都經歷過類似缺氧的症狀。可是在那些高度,你幾乎不可能缺氧……除了會影響你換氣的能力。”

分析團隊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另外兩個因素:艙內壓力問題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生理不適。通過大量數據對比發現:復雜的人機交互在高空飛行時很難找到一個精細的標準,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導致飛行員出現不適感。

美國海軍在近期一份不太公開的新聞稿中說,盡管還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原因,但很可能永遠也不會找到問題根源。

二、超級大黃蜂

波音公司生產的F/A-18E和F/A-18F”超級大黃蜂”是基於麥道F/A-18″大黃蜂”的雙引擎、艦載能力、多用途戰鬥機改進型。

說起F18的起源就不得不提F16。當時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是F15″鷹”,但由於造價高昂的原因,空軍希望選擇一款相對便宜的飛機和F15高低搭配。

麥道和通用進入了決賽圈,最後空軍選擇了通用公司的F16,落選的F18則選擇”下海”成為了艦載機。她取代格魯曼公司的F-14″雄貓”,後者在2006年退役。飛機最初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設計並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建造商麥道公司與波音公司合並。

“超級大黃蜂”於1995年11月29日首次飛行,1996年開始飛行測試,1997年F/A-18E/F第一次在航空母艦上着陸。測試一直持續到1999年,完成了海上試驗和空中加油演示。測試包括3100次試飛,飛行時間4600小時。”超級大黃蜂”在1999年接受了美國海軍的作戰測試和評估,並於2000年2月獲得批准。在F-14於2006年退役,到F-35C閃電II正式服役之前,美國海軍所有的戰鬥機都是”大黃蜂”的各種型號。

“超級大黃蜂”與F/A-18″大黃蜂”相比,對機翼和尾部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武器方面新增了20毫米口徑的M61火神式機炮,新增的掛架可以攜帶更多的空對空或空對地導彈,如果長途飛行的話,還可以外掛多達五個的外部燃料箱。

2006年,Block II”超級大黃蜂”裝備了一個改進的有源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配套的還有艙內更大的顯示器和聯合作戰飛行頭盔。這套系統並不是常規概念上的新款雷達,它有可能要裝備在X32新型垂直起降的戰鬥機上,”超級大黃蜂”只不過是幫其提前測試一下性能。

當然結果比較悲劇,X32的競爭對手是洛克希德公司的X35。然後X35進入現役後編號變成了F35,製造X32的波音公司則丟掉了迄今為止最大一筆軍方關於飛機的訂單。

2008年,波音公司與美國和澳大利亞軍方討論了開發新一代的”超級大黃蜂”——Block III,該機型增加了的隱身能力和更大的續航能力。2010年,波音公司向超級大黃蜂的潛在客戶提供了”升級規劃圖”,包括擴建油箱、增強型發動機、封閉的武器吊艙(EWP)、下一代新概念駕駛艙、新的導彈預警系統、無源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

無源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安裝在機腹中心線附近,通過探測長波紅外輻射以發現和跟蹤目標,發動攻擊時導彈可以不受對方的干擾。

三、改進計畫

調查組在取樣時發現,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發生生理不適感的事情較少。分配給訓練單位的飛機與作戰單位的飛機相比更容易出現生理反應問題,哪怕是同一架飛機調換了單位。這點從側面證明菜鳥比老兵更容易出現生理不適。

而這個現象讓調查出真正原因變得更加艱難。最後組內醫生只好給飛行員開出了勤休息、多喝水的建議……

最後調查組向軍方提交了初步的意見:”超級大黃蜂”的座艙增壓技術有待改善。機載氧氣生成系統(OBOGS)應該進行重新設計,使輸送給飛行員的空氣流量更加穩定,減少波動頻率。

製造商波音公司也積極配合,在第12批生產的新飛機中,將一次、二次排放空氣調節閥和其他組件進行了改裝,使駕駛艙的空氣壓力和氧氣水平更加穩定。當然作為代價,商人們在游說國會,希望增加將近2.78億美元的升級改裝費用,同時還包括對飛行員、地勤進行相關的培訓。

這次調查還有意外收獲,因為F-35的飛行員也出現過類似的症狀,只不過發生次數要少得多。在軍方調查波音的時候,老對頭洛克希德開始對旗下的F-35進行自查。

其實,F-35的座位上有一個傳感器,可以測量駕駛艙壓力,如果感覺到壓力過低,它會立即啟動緊急供氧。但這個傳感器對飛行員來說太過敏感,實際操作時候非常麻煩。F-35項目最後增加了一個更復雜的一氧化碳過濾器來解決這個問題。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海空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