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

收聽文本 0:00/0:00

前兩天掏出手機打開群聊摸魚,看到我的一個朋友說他想換部手機。在討論中,我因為把「抗摔」列成了第一標準,毫不意外地受到了朋友的取笑。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

自從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智能機,我的每一部手機幾乎每周都要摔上那麼一到兩次,「帕金森早期症狀」也是我很早就在用的一種摔手機的托辭。

我可沒有成心摔手機的敗家習慣。然而我實在搞不懂為何自己的手機摔得如此頻繁,就像每次洗襪子時總會發現少一隻襪子無法配對那樣。

有時是掏出手機回消息被路人撞到,有時是充電或聽歌,抻到了電源線或耳機線。但大部分情況下,還真就是手滑、手抖、手汗分泌過多,或者一時用力過猛,導致手機脫落砸在了地上。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看門狗》的黑客很酷,但是黑客邊走邊玩手機的壞習慣千萬別學

細數下來,我的前三部智能機都是這麼摔壞的。特別是第一台手機與第二台手機,都是親戚棄置不用下來的二手智能機,之前可能就存在點小問題,非常不抗摔。

高考結束後拿到的第一台手機,沒等到我收到錄取通知書就摔壞了。它從床上摔到地上,直接死機,我用音量鍵與電源鍵組合強制關了機,重新開機後無法進入安卓系統,卡在了Logo界面一動不動,我只好再次強制關機。

我恬不知恥地把那部手機還給了親戚,親戚說會找手機賣場的熟人修理,三天後得到了回應:手機莫名其妙自動開了機,而親戚不知道怎樣強制關機,最終手機電池過熱徹底燒毀,沒有修理的必要了。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至少親戚是這樣形容的

從親戚那里拿到的第二台手機,活著見到了大學校園,卻也落後於時代,電池續航奇差,還帶不動那年剛推出就席捲各大寢室的《王者榮耀》。某次在校園里跑步時,它滑出了短褲口袋,正面著地,摔裂了螢幕。

我拒絕了老家親戚的所謂「熟人」幫忙,自作主張買了一部小米手機。這部手機陪伴了我近三年,也沒少和校園里的各種路面、地板和地磚親密接觸,連配套的塑料手機殼都摔裂了兩個。

在我大三那年,這部手機也被摔出了無法開機的毛病。不過手機還在保修期內,找官方的客服部門修了修,還能用,甚至給我重新塗上了摔掉的漆。

大四時趕上疫情封校,可我摔手機的次數並沒減少。硬撐到5月,我為了列印畢業用的各種材料,在校園里奔波,崴到了腳,手機脫手,摔了很遠。撿回手機,先是電源鍵不見了,沿著路面怎麼找都找不到;隨後發現手機無法讀取SIM卡。

我還不能走出校園,但市內的快遞已經放鬆管制。憑借這台手機殘存的最後一口氣,我下單了另一部小米手機,以及配套的保護殼與鋼化膜。後來畢業季搬家,舊手機在匆忙之間被我塞進了行李,直到今天,我仍未想好如何妥善且人道地處理它。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邊緣接合部位已經摔到稍有不慎就會劃傷手指

新的手機幸運地活過了它的兩歲生日。盡管在我的摧殘之下,它偶爾也會有無法讀取SIM卡的問題,好在重新插拔幾次讀卡器,或者重啟幾次手機就能修復。

上面這些一點都不光彩的例子,讓我不得不把「抗摔」這一指標,放在挑選手機時的最優先考慮順位。我很早就戒掉了手遊,因此並不在乎太高端的晶片與配置需求,只要保證手機同時運行幾個視頻與社交應用時不卡頓,就知足了。我更不會刻意追求大螢幕與高像素,某年雙十一淘到的兩根速充線也讓我很長時間沒有考慮過手機的續航問題。

但是除了過於極端的諾基亞和「三防」手機之外,一般的智能機沒有照顧我這種「帕金森早期患者」的義務。從曲面屏到攝像頭,智能機的零件越來越精貴,也越來越不經摔。與此同時,許多廠商都致力於把手機做大、做薄,大幅提升了單手穩定抓握手機的難度。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Google圖片里隨便挑的一張「bigger phone」梗圖

我一直擔心現任手機會在不久的將來摔出什麼事來,遲早還得找個下家,為此想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繼續購買摔壞了也不心疼的中低價位安卓機,而第二種方案是購買各路朋友與同事都在推薦的、「比較抗摔」的iPhone。

近年來蘋果手機的新型號提升了耐摔程度,在網絡上一系列不計成本的摔機測試中表現出色。以YouTube數碼博主TechRax的測試舉例,他使用了一部裝有橡膠保護殼的iPhone 13 Pro,和一部以堅不可摧聞名於全世界的諾基亞3310,讓兩部手機從20層樓的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

測試結果一度令我難以接受。諾基亞落地後摔成了四散的零件,理論上還能拼起來,但LCD螢幕已經碎掉了。而iPhone 13 Pro經過了博主連續三次的自由落體測試後,正面螢幕毫發無損,除背面碎裂、鏡頭壞掉之外,居然還能正常使用。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

即便我「帕金森早期」,大概也很難遇到手機墜樓的類似情況,我無意為蘋果做廣告,但在這樣的結果面前不得不服。

不過這些摔機測試均以摔落高度作為測試變量,摔壞為止,很少會模擬我這種翻來覆去反復摔機的情況。再硬的手機也總會因為經年累月的磕碰造成零件松動與各種故障,只是這個「經年累月」的具體期限,就和我兩種購機方案的性價比一樣,無法預測。

或許在我決定選擇哪種方案之前,應該多想想怎樣才能少摔幾次手機——要不乾脆找根繩子或鏈子,把手機綁脖子上算了。

【白夜談】抗摔程度如何成為我選擇手機的第一標準手機沒犯任何錯,但它卻莫名其妙背負了你的罪過。——CaesarZX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