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上一期

我們向廣大吃貨徵集「真香」潮汕美食

吃貨們投稿踴躍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短短時間

就收到好多「真香」美食回覆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為讓大家對潮汕飲食有個更直觀的認識

我們將「真香」美食做了一個彙總

希望通過我們的介紹

讓更多人愛上潮汕美食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外地人對潮汕人總是懷有一種畏懼心理。

只因「廣東人吃老鼠」、「廣東人吃生食」「廣東人吃一整頭牛」「廣東人吃福建人」這種江湖傳說太多,而處於廣東食物鏈頂端的潮汕,早已將這特色發揚光大。

吃真老鼠太誇張,吃「胡建人」是潮汕人畢生的奮鬥史目標,但是「食生」和吃下一頭牛卻真是不在話下,而且場面真的大家想象的那麼血腥和可怕。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NO.1

生醃海鮮

生醃海鮮在潮汕被譽為「潮汕毒藥」,意指吃過之後就上癮,戒不掉了。非潮汕人看着可能覺得很腥,實際上新鮮的海鮮加上食醋、辣椒、香菜殺菌後,又咸又鮮又甜,用來說下飯送粥一流。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晚上十點的時候去潮汕的夜宵檔,醃蝦姑、醃軟殼蟹、醃蝦、在來上一碗熱騰騰的粥,啊~辛苦一天的疲累都不算什麼了……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對潮汕人而言,最毒的「毒藥」,應該是血蚶,一年僅在過年能吃到。

年夜飯上,在大家快要吃飽時,媽媽便會把早已洗淨在「碗公」中的血蚶用開水汆燙一遍,等過幾分鍾蚶殼微微開嘴時就擺上幾株香菜,再配上備好的「三滲醬」,將這道菜作為「飯後甜品」端上飯桌。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血蚶最佳的狀態就是剝開蚶殼時還能看到淋漓的鮮血,因此汆燙的時間特別重要。時間短了,蚶殼不好剝;時間長了,肉又會變老,吃起來索然無味。唯有微微張開殼又帶有血的血蚶口感最佳,蘸上醬一吸,肥美鮮嫩的味道就能在瞬間溢滿整個口腔。

NO.2

豬腸脹糯米

豬腸,這種價格低廉,又「臭」又「腥」的食材,除了潮汕人可能都難以接受。

不過,「好吃的」潮汕人卻總有辦法把它的原始野味(腥味)去掉,做得它香軟可口。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比較正宗的做法是選取豬大腸的中段,用鹽或澱粉反復搓洗,直到沒有異味。糯米要提前泡到發軟,然後再和豬肉、香菇、花生、蝦米、蓮子等等攪在一起,做成餡料。再把餡料灌進豬腸中蒸煮。

剛剛煮好的豬腸脹糯米既有豬腸的風味,又有糯米和其他餡料的香氣,如果再配上傳統的潮汕醬料桔油,神仙級口感!

NO.3

水果蘸醬油

每逢吃楊梅和菠蘿的季節,潮汕人拿水果來說蘸醬油的吃法,總能收獲不少非潮汕人驚訝的目光。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其實這種吃法是潮汕人一代傳一代的去火秘籍。楊梅、芒果、菠蘿這類水果含糖量高,不少人大量吃後隔天起床後會口腔潰瘍,養生系潮汕人為了健康品嚐美味,就用鹹味適中的醬油去除掉水果中的酸澀味,中和一下後起來口感會更甜更開胃,起到消食、去熱的功效。所以水果蘸醬油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喲!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NO.4

青橄欖

說起橄欖,歐美人只會用它來榨油,而潮汕人卻將橄欖吃出精髓並將其發揚光大~

每逢過年時節,青橄欖總是必備的年貨,來客人了就洗上一碟青橄欖供客人品嚐,其生津止渴跟話梅是同一道理的。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有一句潮汕俚語說得好,「一粒橄欖三碗水」,出門在外若是看到有人從兜里掏出小塑料袋裝着幾顆洗淨的青橄欖,不用問,那一定是潮汕人。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那種經過久嚼散發出來的鮮甜爽脆,只有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才曉得品味。記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里說過,「在橄欖的苦澀回甘里,大概蘊藏着潮汕人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吧。」

NO.5

鼠殼粿

鼠殼粿既是潮汕特色小食,又是逢年過節的祭祀供品,是人神共饗的地道美食。名稱里雖有鼠,卻與鼠全無關系,而是由鄉間野草「鼠麴草」加入作皮製成。鼠曲粿顏色深綠,柔軟香甜,散發着天然鼠麴草的清香。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鼠麴草不僅好吃還營養豐富,有藥療作用,能祛痰止咳,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深受海內外潮人喜愛。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NO.6

鱟粿

這種只有潮汕大家才知道的美食被稱為鰲粿。而這種鰲粿中的鰲,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史前生物。一開始的鰲粿是用鰲肉做成的。因為數量原因,後來才改成其他的替代品。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都說潮汕人出了名的用料足,在這鰲粿中便體現的淋漓盡致。常用食材有海蝦,蘑菇,豬肉,鵪鶉蛋,鹹蛋黃等等。將新鮮的食材全部現做,不放入冰箱冷藏以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

NO.7

魚飯

所謂「魚飯」,就是用鹽水把不剖膛,不經打鱗,肚去腮的海魚,裝於小竹簍里再放入大鍋中用淡鹽水醃起,然後放入濃鹽水煮熟,自然冷卻的海產品,在最大程度保持海鮮原味的同時,也能存放更長時間。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老師說:他初次品嚐魚飯,也着實受不了那種腥味,不過第二次吃的時候就愛上了這道美味。還評價道:那種鮮,可能是北方人一輩子都無法體驗的。那種味道是經由鹽水的浸漬,促進魚肉中本來甜度的緩慢釋放,形成獨特的鮮甜。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而潮汕人也並非人人能接受魚腥味,但又很喜歡魚飯的綿密口感的話,會怎麼做呢?要麼就是拿去煎,要麼就是蘸普寧豆瓣醬。

打冷的海鮮(魚飯),可以下酒下飯,但最妙的,還是下粥。一大碗白粥,蒸透自然晾涼的整魚,魚肉緊實鮮甜。吃時必得連皮帶肉挑一小塊,再配上提味的普寧豆瓣醬,輕嚼慢嚥,滋味隨之溢出,甘潤鮮美,淡而不薄,鮮而有味。

NO.8

朥粕粥

在潮汕話里邊,這「朥」就是豬油的意思。而「朥粕」呢,就是豬油渣。這麼一解釋,或者不能勾起大家的食慾。但其實朥粕粥不僅不油膩,還很香呢!

別人口中的黑暗料理,卻是潮汕人眼里的甘之如飴

粥的「主料」朥粕,要選用新鮮豬肉高溫炸出肥油,然後壓成臉盆大小的肉塊。下鍋煮成粥之前,還需浸水數小時。

一旦有人來點單,店家便將湯入碗,來上一勺熬好的粥,然後加入煮好的朥粕,再撒上芫荽或芹菜葉。端來面前,香氣撲鼻。桌上有辣醬可自己酌量,香辣入喉,暖心暖胃,自然成了本地人秋和冬天的最愛。

潮汕自古以來就是個美食天堂,素有美食界孤島的美譽。甚至有美食家說過,要是一個美食家沒有來過潮汕吃過正宗的潮汕美食那麼他就不能真的稱為美食家。

這些在外地人眼里或許屬於「黑暗料理」的潮汕美食,但是只要你嘗一嘗,便會深深為之着迷,這些看似十分怪異的搭配,卻是潮汕人代代相傳的飲食智慧,是潮汕人心中最地道的家鄉味。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搜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