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人 還記得你下過的那些館子嗎?

改革開放之初,百姓們「下館子」還是件挺奢侈的事。

當時人們的工資收入還低得可憐,即使來了親朋好友一般就在家炒倆菜,喝上幾小盅,算是招待。大一些的單位基本都有職工食堂,沒有特殊應酬,沒多少人能下得起館子。有條件的人家舉行婚禮開始選擇在飯館舉行,但那會兒濟南像樣的飯店很少。如聚豐德、燕喜堂、匯泉樓等名店,九轉大腸、爆炒腰花、熘肝尖、爆三樣等濟南傳統名菜又重新寫進了菜譜、端上了餐桌。可這樣的名店屈指可數,奇貨可居,一般排不上號。即使想訂婚宴,也需提著幾條香菸、幾瓶好酒到飯店托關係, 「走後門」,方能如願,蹭頓婚宴開開齋解解饞是許多人的夢想。像今天這樣抬腳進飯店,坐下就點菜的很是平常的消費方式,那時卻難以想像。

@濟南人 還記得你下過的那些館子嗎?

攝影:途圖行

80年代中期,隨著齊魯賓館、舜耕山莊和明湖大酒店等高檔旅遊賓館的誕生,賓館化餐飲開始受到濟南人青睞。原先以政務接待為主的南郊賓館和以接待外賓、華僑及港澳同胞為主的濟南飯店也漸漸揭開神秘面紗,向「社會」食客伸出橄欖枝。優美的就餐環境、新派魯菜、廣式早茶、各色西餐以及漂亮的餐具,無不刺激著人們的味蕾。千佛山下的齊魯賓館一樓餐廳「三品堂」更是以蔥油鯇魚、蒜子鱔段和香酥雞腿等特色菜品征服食客,一個雞腿重達半斤,外酥里嫩,鮮香可人,讓老饕們大呼過癮,一時間門庭若市。但總體而言,70年代末年到80年末的十幾年間,除了春節、五一節和國慶節少數尖峰時段,平時濟南的餐飲市場可謂不溫不火,平平淡淡。

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的市場經濟再掀波瀾,濟南餐飲業如同當時的中國宏觀經濟一樣,開始躁動起來。也正是這一時期,英雄山下白楊林中的鄉村俱樂部,經十路山大路口的雲亭火鍋店,舜井街東的企業家俱樂部,朝山街路東的加利福尼亞酒店,保溫瓶廠的俄羅斯餐廳,北園路和體育中心東側的金三杯大酒店,十六里河的德福道大酒店,林祥南街和山大路的老轉村飯店,大觀園內的麒麟閣餐廳,堤口路的真如意餐館,經十路的桃園大酒店、解放路的金馬大酒店、文化東路的偉民魚頭餐廳以及濟南首家台資酒店山大路的寶島大飯店,千佛山下中港合資的萬國大酒店等等,猶如雨後春筍,從濟南四面八方「冒」了出來。

@濟南人 還記得你下過的那些館子嗎?

攝影:王平

@濟南人 還記得你下過的那些館子嗎?

攝影:王平

泉城路更是以金街之優勢,湧現出了半畝園食府、加州(後改為李先生)牛肉麵館、上海城隍廟美食城、四海香小吃城以及濟南第一家肯德基等一批快餐店。位於西門展銷大樓的半畝園的手抓餅、城隍廟美食城的小籠包子、四海香的茶湯、兩塊五一碗的牛肉麵,都充實著濟南人的餐桌,市民們不再只是惦記大觀園天豐園的「狗不理」、普利街的「草包」、新市場新梅村的長清大素包、共青團路春江小館和經三緯四路便宜坊的鍋貼了。

這些餐飲界新軍以新理念和經營之道爭搶濟南餐飲市場這塊原本不大的「蛋糕」,無不食客盈門,高朋滿座。初生的「牛犢」把堪稱「虎爺爺」的那些傳統老字號擠到了一邊,灰溜溜的。而最為得意者是濟南的「老饕」們,他們這時有了機會大開眼界,大飽口福。

在城南,英雄山路盡頭再拐幾道小彎,當時尚屬郊野的東十六里河濱水的一塊高地上,德福道大酒店的開張將濟南餐飲業的經營理念提升了幾個檔次。這家規模並不大的餐廳在濟南率先推出了屬於自己的slogan(廣告語)「情意綿綿德福道」,用友情與親情化的語言與形象,一下拉近了與賓客之間的關係。他們首推每位38元的海鮮自助餐,讓濟南人終於知道大蝦、扇貝、海螺以及各種各樣的魚可以隨便挑,任意選,放開吃。

而晚些時候,金三杯體育中心店推出8元(後來漲到10元)每位的自助早茶,以魯式自助的方式,將甜沫、豆漿、油條、油炸糕、茶雞蛋一股腦擺上餐檯,讓一向忽視早餐的濟南人多了豐富、實惠又略顯奢華的選擇,一時間人們趨之若鶩。

粵菜原本是平民化的。早茶、宵夜、大排檔、打邊爐都是「珠三角」百姓的「民間食品」,價格也低廉。改革開放後,深受港澳影響的潮粵菜漸漸披上「洋外衣」,顯露出「高貴」的身段。萬國大酒店的潮州美食城是濟南第一家潮州餐廳,首開民樂伴宴、點曲服務之先河,而澳洲龍蝦、象拔蚌、石斑魚、帝王蟹、基圍蝦都從福建空運過來,玻璃水族箱里,魚鱉蝦蟹遊動著,使過去在水族館里才能看到的場景在餐廳化作了現實,人們看後點選,好不過癮!惹得一些愛面子、講排場的大佬們不惜揮金如土,以吃「澳龍」(澳洲龍蝦)、「澳帶」(澳洲帶子)、「墨鮑」(墨西哥鮑魚)、「泰燕」(泰國燕窩)、「馬翅」(馬達加斯加魚翅),喝老火靚湯,品蛇膽蛇血酒,飲法國馬爹利XO為之榮耀,積攢屬於那個時代的談資。「萬國」的另一張靚麗名片是韓國料理,這也是濟南當時規模最大的韓國風味餐廳,擁有30多張燃氣烤台,所有煙道均埋於地板之下,堪稱神氣。這些烤台連同餐剪、餐刀一起從韓國原裝進口。酒店聘用北京亮馬河大廈薩拉伯爾(唐朝時首爾的稱謂)餐廳主廚,還從延邊招來6位朝鮮族服務員,讓濟南人從此知道了石鍋拌飯、參雞湯、烤牛排和烤牛舌,也知道了韓國的真露酒。

同樣是經營韓國料理,山師東路北首路西的木槿花餐廳,經營者是一對韓國老年夫婦,做出來的菜品讓人感受到韓國家庭的味道。地處洪樓片區的寶島大飯店堪稱歷城區最高檔次的酒店,其拿手好菜則是鐵板燒系列,尤以三杯雞、三杯鴿遠近聞名,讓濟南人領略了閩颱風味。

濟南人愛吃火鍋,而涮羊肉就是火鍋的代名詞,無論春夏秋冬,不分寒暑,能涮則涮,不講道理。雲亭涮羊肉火鍋便應運而生。那時的雲亭位於經十路青年西路交界口,主店在路北,分店在路南,是幾大間簡陋的紅瓦磚牆的平房,後來生意好,顧客坐不下,餐廳便「伸舌頭」,在馬路邊人行道上擺放上馬扎和小炕桌,搬上木炭銅火鍋開涮,曾為濟南一景。數九寒天,雪花飄飄,正是涮羊肉的最佳季節。人們圍鍋小酌,暖意盎然,其樂也融融。炎炎夏日,驕陽似火,饕餮們想著法子如何對付城市這個「大火爐」的同時,還沒事找事地聚在這一個個火爐似的火鍋旁,不管煙燻火燎,照樣涮,照樣吃。或者乾脆赤膊上陣,汗流浹背在所不惜。四川或者重慶火鍋,據說是源於長江上的縴夫,為祛濕祛寒而以鍋涮食,但不獨是涮羊肉,原料品種尤其是調料更為豐富。菜品定價經濟實惠,口味麻辣鮮香充滿刺激,深受務實的大眾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老轉村的鴛鴦火鍋,讓酷愛吃火鍋的濟南人終於吃上了四川火鍋,終於知道了什麼是「麻辣燙」,什麼是鴨血,什麼是毛肚,什麼是黃喉,什麼是火辣辣的巴蜀風情。曾經很長一個時期,酷愛喝酒的濟南人,冬天愛「白趵」(趵突泉白酒),夏天愛「黑趵」(趵突泉啤酒)。加利福利亞大酒店的老闆長期主管濟南啤酒廠,他便在臨朝山街的酒店大廳里安裝了一套小型的扎啤生產流水線,這也是濟南酒店內第一套啤酒生產線。一根根亮晶晶的圓管和幾個金燦燦的大銅罐,像一組抽象的現代雕塑,這邊放進大麥芽,那邊神奇地流淌出來瓊漿玉液般的鮮啤酒,酒還未喝就已三分醉了。街上行人好奇地瞪大眼睛,透過巨大落地玻璃窗就能看到啤酒誕生的這生動一幕。

那時濟南的餐館的服務也開始走向多元化了,不僅萬國大酒店韓國料理有朝鮮族姑娘服務,當時位置還屬偏遠的保溫瓶廠俄羅斯餐廳,不但兜售俄國傳統的羅宋湯和大香腸,還由人高馬大的俄羅斯姑娘在餐廳服務,顧客不但飽了口福,連眼睛也開了「洋葷」。

在歷山路南首路西,以旅遊救援與服務立項的山東旅遊中心雖算不上純粹意義上的酒店,但餐廳廚師來自老牌的濟南飯店,魯菜看家菜和家常菜及各色麵食做得都不含糊。他們還與上海華東大酒店合作,舉辦長達兩個月的上海美食節,使膏蟹蒲香飯、紅燒划水、蘿蔔絲酥餅、無錫排骨等「長三角」風味美食成為保留「節目」。六樓樓頂露台每至夏季開啟的樓頂露天酒吧,小提琴和吉他手交替駐演,賓客至此品著啤酒,望著夜幕中的千佛山,吹著徐徐山風,心情頓覺舒朗。這也是濟南此類酒吧之濫觴,算是對其「不求大,只求好」的服務理念與宗旨的一種詮釋。

進入21世紀,餐飲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可謂「刺刀見紅」。一批原來火得一塌糊塗的餐館倒下了,又一批新的字號湧現出來,濟南餐飲界真正進入到「戰國殺」時代。

作者:牛國棟

來源:尋夢百花洲

來源:kknews@濟南人 還記得你下過的那些館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