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鞋類

鞋類

Lost&Found遺失的美好-Nike Air Jordan 1 Chicago 2022開箱

AJ1芝加哥可以說是我個人心目中球鞋的TOP1,但是直到今天,這雙刻意做舊的AJ1才成為了我擁有的第一雙芝加哥。原因就是以前我買不起,AJ1芝加哥最後一次復刻是2015年,那會我讀大二,對於一個月生活費只有1千多的我來說,一雙炒到34千的鞋子就不用想了,原價自然也是輪不到我的。七年過去了,對於球鞋的熱情也幾乎慢慢消散了,也許是因為耐克的不思進取,也許是對於病態的球鞋市場的厭惡,但是一聽到芝加哥要復刻的消息,還是挺興奮的,雖然最終不是原汁原味的復刻,但是只要它還是這個配色,它還是叫芝加哥,就夠了。 當然了,作為一個萬年非洲人,雖然這雙芝加哥號稱有幾十萬的貨量,線上線下的幾次搶購抽簽依然全軍覆沒,但還好,讓我老婆登記了一家買手店,結果我沒中她中了,萬年非洲人終於也算是中了一次,不過最後抽碼數還是運氣背,輪到我就只有女碼了,只好拿了雙39碼,最後咸魚上一賣一收還賺了幾十差價。 今天剛拿到的快遞,就來簡單的開個箱吧,這次為了迎合復古的主題,鞋盒也用了做舊處理。 側面還加了兩張黃色的sale打折的標簽,意思就是這是當年那雙在折扣店里打折的AJ1啊,結合現在的球鞋市場,我覺得這是來自耐克的嘲諷。 看看鞋盒底面標簽,這次的AJ1芝加哥回歸了made in china,不是萬惡的越南產了。 掀開蓋子,看到這次為這雙AJ1定製的海報襯紙和一張來自86年的收據。 收據上再次證明了這是一雙打折的Aj,嘲諷+2 而襯紙上除了展示了當年Aj1的廣告宣傳之外還展示了當年的打折促銷廣告,嘲諷+3 還是看看鞋子吧,拍完了才發現官網的防盜扣還沒摘。 這次復刻的最大爭議就是這故意做成龜裂效果的皮質,分布在了鞋頭,鞋腰和鞋幫處,鞋頭和鞋腰部分我是理解不了的,看了一些元年的Aj1老化好像鞋面並不會這樣龜裂吧。 而鞋幫黑色皮質部分就直接做成開裂的了,這倒是符合元年AJ1的缺陷,這個地方的材質會出現開裂,只不過2022版模仿的有一些過頭了。 鞋舌和中底也做了氧化發黃的處理,這個還是不錯的。 鞋底也做了做舊處理,再也不用擔心7天無理由下地試穿被發現了? 但是怎麼說呢,芝加哥配色加上Aj1的鞋型,怎麼看都是帥的一批。 雖然耐克說這是來自86年的鞋子,但是耐克還是沒捨得重新開模,依然沿用了這幾年Aj1 high og的鞋型,和我兩年前的Aj1摩卡相比,在鞋型上不說完全一樣吧,就是沒什麼區別。 而黑摩卡甚至在皮質手感和做工上,個人覺得甚至要壓過芝加哥一籌,不過我手上的這雙腳皮芝加哥的做工還算不錯,但是看網上的反饋這次出現大瑕疵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不過這次芝加哥也有改進,比如這個新的鞋墊,黑色的是這次芝加哥的鞋墊,背面沒有刷膠處理,手感上我摸著不確定是不是矽膠的,厚度也要比老的辣雞鞋墊要厚一些,至於腳感上的提升個人覺得只能算是聊勝於無了,AJ1的中底還是太薄了,nike如果有良心,1399的價格中底里塞一塊氣壓足夠的Zoom也不過分吧,只能說它沒有良心,我自己平時穿AJ1是會墊一雙山寨的Zoom鞋墊的,腳感提升還是挺明顯的。 其實這次官方的名字叫做Lost & Found,意為這雙當年遺失的芝加哥被找回來了,耐克講故事的能力一直是可以的,只不過最後的成品我是覺得差強人意吧,對於有老款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這是毀經典的行為,但是對於我來說,也算是了了一個年少時的心願了。 來源:Chiphell

可能是最便宜的倒勾—CACT.US CORP x Nike Air Max 1

----------寫在前面---------- 一年一度的生日月又到了,幾個兄弟伙之間約定俗成的可以指定一件生日禮物 去年在琛哥的安利下入了meermin的切爾西靴 鞋型、皮料和做工都很滿意,也曾被門戶了一次 現在本壇舊帖歸檔,沒法再附上連結炫耀了,可惜啊可惜 鞋是好鞋,就是一年之中大概70%運動(lulu、鳥、象、三葉草為主)、20%牛仔工裝、10%摩托騎行打扮的我 根本沒什麼機會穿略正式的服裝,所以切爾西到手後也就出街了不到5次 既然運動鞋YYDS,那還是回歸正題吧 ----------選鞋經歷---------- 於是乎,本著bigger>顏值>舒適性的原則,在毒壇一通亂逛 突然,在一眾椰子、AJ、AF1的映襯下,一抹騷(goushi)黃的倒勾映入眼簾 配色的名字叫Saturn Gold,土星黃。。。那不就是我們說的土黃麼。。。東西方世界出現了驚人的默契 bigger略高,顏值及格。這個款還有另外兩種配色也不見得更好看,但價格卻遠超這雙 鑒於普通版本Air Max1也買過一雙,鞋型略窄,有一點點夾腳但能忍,氣墊聊勝於無,舒適性算不上好也不算拉胯 綜合來看,就它了 然後,時光飛逝。。。 飛逝。。。 逝。。。 3天後的生日晚宴上,一個兄弟就把得物那藍綠藍綠的鞋盒子遞給了我 當時就打開看了一下,所以現在就算是偽開箱了,給各位基友簡單展示一下 ----------開箱---------- ▼聯名款的盒子也就比普通款多印了幾個字而已 ▼看看商標信息,UK8 EUR42.5 CM27,應該是適合我26.5cm長的肥jiojio滴 ▼鞋盒正面和背面都印了CACT.US的logo,強調其聯名的身份 ▼貌似曾經也有nike的鞋盒上有這個類似手寫體的圖案,記不住是哪雙了 ▼掀開盒蓋,有得物的鑒定證書 ▼比普通鞋款稍微有點設計感的包裝紙 ▼結果,普通的包裝紙也沒有缺席,還是一如既往的亂七八糟把鞋子裹起來就算 ▼又有一張得物的鑒定證書。。。A,為什麼有個「又」 ▼鞋盒內側貼了個原標,這個倒是第一次見,不知道是廠家/平台/賣家誰貼的 ▼側面還有盒子的尺寸字樣 ▼本體終於出鏡了,撒花 ▼外側,最先展示的必然是撐起bigger的倒勾。。。話說其實這樣看上去是正的啊(黑人問號臉)swoosh是用矽膠材質的小塊組成的,還有點特別 ▼正面,看起來Air Max 1的鞋型還是保持了相對比較瘦的傳統 ▼屁股,後跟處的小三角旗有一點小設計在里面,左右腳不同。三角旗上的格紋帶子穿入鞋身,自有妙用 ▼內側,這個就平平無奇了。。。看起來在奧萊最多賣399還參加滿省的亞子 ▼鞋面細節,採用了絨麵皮+網面的設計,不過這個網面的面料較厚,並不算透氣 ▼祖傳的溢膠居然被我拍糊了,難道是nike在水果機里面裝了個後門,拍瑕疵就會自動糊掉 還好不算太嚴重,應該是買到正品了吧 ▼原配的鞋帶是雙色多股編織的,質感和配色都還行 ▼附贈的第二幅鞋帶,配色接近原配,意義不大,感覺配點亮色系的會更出彩 ▼這個綁帶貫穿鞋的中後部,在後跟也出現過,也成為了鞋帶扣的一份子,有點設計的意思了 ▼鞋標就看看吧 ▼取出鞋墊,很普通的內底面 ▼左腳鞋墊是CACT.US的logo,後腳是nike的logo ▼底部設計有點像當年的FREE大底花紋 ▼實在是太薄了。。。用腳指頭也想得到根本木有緩震的作用 ▼鞋底的紋路還算比較復雜,應該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吧,希望不像nike自家的「滑」夫底一樣的滑 ▼做工一言難盡啊,各種線頭,還好我木有強迫症 ----------試穿---------- ▼上剪刀,咔嚓掉不需要的東西 ▼原來逼死強迫症的倒勾應該看左腳外側。。。難怪我開始拍右腳其實看起來是正勾 ▼雖然我腳肥,但是穿上感覺還行,也沒有把鞋面撐得怪怪的 ▼配合收褲腳的運動褲還是合適的,作為老年人也不可能穿太肥的那種潮褲,就這樣也挺好 ----------總結---------- 平平無奇的開箱和試穿告一段落 總的來說還算是一雙比較好看然後有點bigger的鞋子 拍照後穿上出街了一次,大概一天走了6、7000步吧,沒有打腳、夾腳或者磨後跟之類需要磨合的問題 被boost寵壞了的腳底也木有太疲勞的趕腳,算不功不過吧 搭配直腳/修身的牛也還行,工裝褲試了下好像也不是完全不合適,在運動鞋款里面算好搭的 到手1600多的價格,其實不是很推薦,感覺原價(貌似是1199)或略有折扣能入比較合適 圖片依然是iphone直出,各位基友將就看看了 The  end 來源:Chiphell

復古+登山+VIBRAM+GORETEX=DANNER MOUNTAIN LIGHT

「在絕大多數時期人工要比機器貴的多,但我始終堅信,人類通過雙手所積累的經驗將每一塊獸皮,每一個針孔合理配合,才是一雙Danner真正的靈魂所在。」 1932年,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Charles Danner就在這一年開始了他的製鞋事業。因為他相信無論經濟環境如何,精湛的手工製作一定有市場。1936年,Danner轉戰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因為那里的伐木工人需要能夠適應太平洋西北地區嚴酷工作環境的靴子。到了40年代,一雙飽經滄桑的Danner靴子被展示出來,這不僅是伐木工人辛勞工作的見證,亦是Charles Danner精心製鞋的最好證明。60到70年代,人們愛上了背包旅行。1979年,Danner率先在自家的靴子上採用了GORE-TEX防水內襯,這也是全球製鞋企業最早使用GORE-TEX的案例。直至今天,Danner與GORE還在緊密地合作。——以上復制於百科 2012年,Danner的母公司Lacrosse Footwear被日本公司ABC-Mart收購,除了Danner的業務相對獨立不受合並的影響,生產仍留在波特蘭外,此舉更是為Danner打開亞洲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多適合東方的亞洲元素也開始與之相互影響,逐漸生成。感覺這也是為什麼這牌子好多聯名都在日本發售的原因吧。———————————————————————————————————————————————————— 1年前就開始上各種網站看價格,官網目前定價$430,還不能直郵大陸。之前有人說過黑五於AMAZON,1600元入手 就乾等了1年,發現自從三夫戶外代理後,價格就一直在3000以上,遂於今年雙11購入,到手2800。運動鞋43,皮鞋42,這次選得UK8,不送鞋墊,腳感還比較寬松可以接受,可能是EE的關系吧,墊個鞋墊感覺正好。 山脈之光Mountain Light是一款登山靴,作為生活在魔都的打工仔,基本沒時間去遠足,無法像電影《涉足荒野》中那樣行走1770公里。但作為Danner最經典的款式,還是覺得太好看了。一體式牛皮鞋面,耐用的VIbram® Kletterlift鞋底,提供減震和出色的摩擦力,Gore-Tex的內襯,防水的同時保持透氣,不過據說時間久了防水性能會變差。 黑色袋包著的是防偽扣,防止的運輸過程中劃傷皮革。 大V底和GTX內襯。山姆叔叔的做工我就不給各位放大看了 大家都知道的。 換了扁平的鞋帶,發貼時才發現2隻腳系的不一樣,各位看官將就看看。 全天候徒步靴的缺點就是,很重。來源:Chiphell

寒冬一點烈焰紅!Asics GEL-Kayano29開箱&慢搖體驗

【並不糾結的選鞋過程】 近幾年跑鞋矩陣是眼花繚亂,但是對我來說,壓根不用看,只要列出下面幾條……① 年輕時候跑傷了膝蓋,現在完全不敢上強度;長時間高強度後掌跑法拜拜~② 近幾年老穿軟底鞋,足弓已經塌陷,足底筋膜炎已經開始找上門;高強度前掌跑法拜拜~③ 非防止心動過速復發,運動需要嚴格控制心率;以上,只能逐步慢搖的我,碳板鞋可以拜拜了,頂緩也可以拜拜了,偏控制系的K系列和GT2000就成了首選。kayano已經有好幾代沒穿了,29代升級後,有的朋友反應和28提升不大,有的朋友反饋感受良好。  而近幾年的亞瑟士,K和N系列在逐步的取長補短,Kayano現在也增加了很多緩震的設計,這正好符合了我的需求。例如和28代相比,看似提升並不是明顯,但我已經好幾年沒穿K了,這些升級對我自己來說是很受用。 那麼,鞋款上不糾結的了,總還是有別的地方會讓你糾結:配色!和GT2000、Nimbus相比,K29的配色實在是有點讓人難以下手啊!螢光綠最喜歡,但是冬天穿,感覺很容易髒了。剩下的第一眼,就只有「烈焰紅」了。 剛好雙11,趁著活動,出手拿下!【開箱】 Asics傳統的牛皮紙色「簡陋」鞋盒,又多了一個襪子收納盒。鞋子用雪梨紙包裹。【鞋子細節】 鞋子主體還是偏橘的紅色,很「烈焰」,側面造型看,我已經很難分清楚K和N了。K29單只290克左右,和競速鞋,碳板鞋相比有些重了,但是對於需要支撐的慢跑者,增加用於支持的材料,還是很有必要的。 鞋子正面照,即使是標準鞋楦,前腳掌的寬度還是不錯的。 K29的鞋面由上代的工程網面更新成了工程針織鞋面,很Flynit的感覺,實際穿著的腳感也比過去工程網面更好,更貼合。前端內部一圈有加固的刷膠提供支撐(不過我跑了幾次,可能是因為襪子的緣故,有一次跑完後右腳小腳趾外側有些磨,下次再換一雙襪子試試看)。從近照看,針織面料的密度還是很強的,腳背正面有透氣孔。鞋頭與鞋底尖端的粘合很緊,A家的跑鞋,我是沒遇到過開膠的情況。唯一的擔心就是:工程針織的鞋面,還想過去網面一樣那麼容易破麼? 鞋舌填充很厚,非常綿密! 鞋後跟的填充也很厚,與GT2000相比能明顯感覺出厚度,也提供了更好的腳踝穩固和支撐。我這雙鞋的右腳鞋跟有些更擠,可能還需要多穿幾次,撐開一些。 後跟角度,K29的後掌比28增高了2mm,但破差都還是10mm 後跟出的「娛樂版」GEL膠,已經好幾代了,大家一直在糾結這麼一點GEL,真的能起到緩震的作用麼?足跟的港寶相當的穩固! 前掌的緩震更新為了FF Blast+,膠印的虎爪logo也能給編製鞋身帶來一定的支撐性。 後掌和鞋底的變化是最大的,後掌從28代的Duomax支撐更新為Litetruss支撐,Asics號稱比Duomax支撐效果更好。 鞋底也可以參考文章第一張對比圖,29把鞋底的穩定片去掉了,使用的全通的橡膠外外底,同時用外底上折的造型,提升抗扭轉性。鞋底耐磨沒得說,我退役了它都不一定能磨穿。這一點從幾次實際跑步中也可以感受出來,慢搖完之後,膝蓋和腳跟都沒有酸痛,落地很穩。 鞋墊依舊還是OR的X55,腳感綿密,足弓的位置也有上翻,來支撐足弓,低足弓和偏平足跑者的福音。 中底布和鞋幫之間的縫線 鞋身內側還是有一層襯布,冬天穿保暖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夏天…… 從水平側面角度看鞋頭的翹起角度,和很多碳板鞋比確實沒那麼大,但在慢跑鞋中還是不錯的,能帶來很好的滾動性。【跑步初感受】 新鞋上腳,出門慢搖! 慢搖幾次,總體的感受:包裹不錯,跟腳程度也比GT2000好,全掌跑法落地緩震,全腳掌、腳跟的支撐都很好。新鞋階段多少有一些板腳,之後跑開應該更合適。【小貼士】 因為是三方店鋪買的,賣家還在鞋盒里附帶了一張跑步小文章,因為剛好遇到了自己的傷病點,心理倍感貼心,也去掉了敏感信息後和大家分享一些傷病對策的內容,希望所有愛跑步、愛運動的朋友們都能遠離傷病,快樂運動。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恢復,不要再把配速死死的壓在7min之外了。 ---END---來源:Chiphell

開箱簡單評測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2 全掌碳板競速跑步鞋

前言 作為跑步新人,今年3月份才開始跑步,目前跑量剛過1400km,之前一直未曾考慮過頂級競速碳板。今年的比賽季即將到來,目前感覺自己的配速跟腿部力量也上來了,在試過ZOOM  ALPHAFLY後,只能說全掌跑者實在無福消受這雙破2神鞋,故此選擇馬拉松愛好者不可迴避的另一雙神鞋ZOOMX VAPORFLY NEXT% 2。目前只跑了兩次操場(5km速度+3km熱身),一次長距離(26km 南京紫金山),只能做一個簡單的開箱分享。開箱 第一次做開箱,拍照有點拉胯,請見諒。官方簡單描述 耐克經典鞋盒,平平無奇,由於是滔搏京東旗艦店購買,所以鞋盒有輕微快遞痕跡 一張貼歪了的鞋子信息標貼,很有耐克的味道 根據物流信息判定,應該是滔搏某個線下門店代發,故只有簡單包裝,也無防盜扣,新鞋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整體配色感覺非常小清新,採用一代同樣的高低落差設計 1代Vaporfly NEXT%穿到後期部分跑者會出現鞋身側面開裂的情況,2代在鞋身側面進行了支撐補強,以提升鞋子的整體強度,延緩壽命。 Vaporfly NEXT% 1代採用Vaporweave材質,這種材質的優點是輕量透氣、拒水性佳,但是舒適度上要差一些,2代改為了編織面料。1代的鞋頭部位稍緊,部位跑者穿著會感覺有點擠腳,2代在鞋頭部位相較加寬,使得鞋子在穿著舒適度上會提升一些。 zoomx中底標志性不規則褶皺及尖角後跟設計 zoom x 飛馬37與 VAPORFLY NEXT% 2 同框,均為zoom x中底 與飛馬37不同,VAPORFLY NEXT% 2 因輕量化,僅前掌採用耐磨橡膠設計,後掌無耐磨設計,故此也是被吐槽壽命不長的原因 全掌跑者,後掌磨損明顯 部分跑者會出現磨後跟或是腳踝的情況,2代新增了防磨條的設計,以減輕這一狀況,也增加了包裹感,謹防掉跟。 同尺碼重量對比,耐克飛馬37,中國喬丹飛影PB2.0 左右腳重量有些許不同,實際腳感上無感覺 一組簡單的上腳照 測試 到手第二天去南航參加了一個高校百英里接力賽,5km PB 19分26秒上周四帶隊穿其他跑友的VAPORFLY NEXT% 2跑了個紫金山長距離 26km(經典路線烏龜殼)上周六帶朋友刷操場,5km...

中秋快樂,開幾雙靴子談一點體會(RW JL CJ GG Danner Guidi等

舊貼歸檔以後,很久沒發文章了,這次來隨意輸出一下 首先是做視頻的體會。視頻這玩意對於我來說真挺費勁的,主要流程是: 前期文案修改——拍攝A Roll——找素材剪輯B Roll——處理聲音+找BGM——渲染導出 其中最費事的就是找素材剪輯了,我做視頻有點強迫症,比較追求內容邏輯與視覺效果的和諧結合,所以經常一晚上只剪了1分鍾,每個視頻前後都弄了幾個月。 圖文就不一樣了,花1個小時拍照修好圖,然後想寫的時候輸出一下,後期改改錯字就能發布了,基本上,一篇文章一天可以搞定。 一天VS幾個月,所以還是時不時發點圖文吧 這次來記錄一下最近入手的一些靴子,品牌比較廣泛,有些是新鞋開箱,有些是舊鞋改造,有些是已經穿過了寫寫感受。因為數量比較多,所以就沒法像之前的長文那麼詳細了。 閱讀順序是先文後圖 2015年購入了Red Wing 9016 Beckman,已由當初的全新變為如今的滄桑 沿條顏色加深,皮面褶皺定型,外加各種磨損 由於這鞋一直頂腳踝,而且內底梆硬,每次6000步就開始疼了(其他鞋能16000步以上),所以穿著頻率逐漸趨於消失 想著穿著也不多,不如拿去改造玩一玩,於是去東莞找了老朋友鞋神,順便逛了下工廠 我自己親手拆掉了這雙7年的RW 接著,鞋神廠里的師傅用001楦重新繃楦,放入乳膠填充,使用原色沿條+棕色皮底+米白色DrSole半掌底,形成了一種三明治結構,個人感覺整體效果還挺和諧的 喜歡扁頭的效果,所以去掉了前港寶支撐 這個是我找鞋神改的第3雙鞋了(之前還改過Alden),改造費用¥1000,改完之後001楦大軍又多了一員,腳感比之前好了太多,總之非常香(整個過程拍了視頻,在剪輯了不要慌) 其實一直對登山靴這類款式沒什麼興趣,總感覺丑萌丑萌的。但耐不住小紅書經常刷到山脈之光,看久了反而覺得還可以,就像一首歌聽久了才覺得好聽一樣,於是嘗試一波。 Danner這雙是很經典很常見的登山靴造型,型號是31528。不少電影里面都有山脈之光的出現。使用Danner上面很常見的單外線Stitchdown工藝,將比較厚的油皮與Vibram防滑大底縫制在一起。結合防水透氣的GoreTex內襯,戶外屬性挺強的了 皮料是油蠟充足的牛皮,比較好打理,有點劃痕什麼的刷刷就不明顯了。密度還不錯,穿了幾次能預感到以後的舊化效果不會差 因為是類似短臉靴那種有很多鞋帶孔的設計,所以能很方便的調整貼合度,即便是寬腳+高腳背也能很輕松調整到自己覺得舒服的程度,何況國內的Danner寬度大多給的EE,可以說適合絕大部分人的腳型了 腳感的話,輕松勝過手里絕大部分靴子。在工裝靴里面算比較彈的了,但沒有自帶鞋墊的Danner那麼彈,可以自己通過襪子+喜歡的鞋墊來改善腳感 這雙我感覺還算比較好搭的,反正工裝褲和原牛肯定不容易出錯,色系和款式都是比較常見的組合了 版型設計與之前開的一雙John Lobb Burrow如出一轍,做工細節也是一致,只不過換了皮料,然後我自己換了扁蠟鞋帶 依舊用的7000楦+厚的EVA大底,帶來了軟彈的腳感 皮料為一種打蠟翻毛皮,跟CFStead的Waxy Commander油蠟指揮官挺像的,不論正面還是反面都挺像,也許用的就是這個皮了 這雙靴子自帶舊化效果,一到手就很咔嘰 雖然John Lobb不做工裝靴,但這種糙靴子還挺好玩的,目前穿久了磨損之後更合我口味了 紅色咔嘰4件套 皮革柔糯,審美和諧,做工規整,腳感軟彈,價格合理(特賣3000+ 總結:香 這個牌子歷史非常久,有好幾百年了,但目前沒什麼知名度,命途坎坷,中途幾經易手,現在是屬於Brooks Brothers,然而布克兄弟也快不行了。。。 這個牌子曾經由北安普頓很多品牌代工,這雙馬臀是Crockett&Jones做的,使用很常見的霍爾文8號色酒紅馬臀皮,240楦,版型類似自家的Coniston靴子。因為是給美國品牌代工,所以尺碼標準用的是US美碼,這雙是US8D,挺合腳的。 鞋舌也是用的馬臀,但是鏟薄了,不然舒適度就捉急了 做工細節就是CJ的普線水準了,穿出來的褶子也很普通。這雙定價1100美金,感覺還挺合理。嗯,全靠同行襯托。。。 接下來又是一雙CJ。覺得這款馬靴的閉合方式比較獨特,所以沖了 這個型號在CJ官網上找不到,應該是日本代理找CJ單獨下的訂單, 馬靴這種靴子,設計的初衷就是用來隨便糙穿的 這雙皮革為打蠟的黑色翻毛皮,配合常用的Dainite奶子底,將這種隨意糙穿的特性拉滿了 馬靴我感覺設計都差不多的,主要在閉合方式上做一些差異,算上這雙CJ,目前手里有3雙馬靴了。閉合方式分別是這樣: John Lobb Jodhpur II↓ Meermin Jodhpur↓ 嗯,馬靴估計就到此為止了,因為有個針扣,所以穿起來比切爾西費事很多,以後不會再買。 這雙貨源是老佛爺專櫃,所以鞋底的價格標簽很夸張,標了個¥9999,現在這行情,真有人這個價買嗎。。。反正我是4500入的,雖然不算很低的折扣但感覺也可以了 拿到手就是Guidi馬皮那熟悉的味道,應該是結合了馬騷味+鞣劑+油脂+後處理各種東西的混合味道吧,這個氣味非常有辨識度,跟我那件Guidi馬後身皮衣的氣味一模一樣。 同時,我在一些買手店里摸的Guidi也都是這個味,所以我覺得Guidi的東西還挺好鑒別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這個麵皮比較薄,然後非常軟,整隻鞋子比較輕,真皮大底也比較薄,對於穿慣了工裝的人來說完全不存在磨合了 楦型的話屬於主觀,如果覺得不好看我也不會買,大家自己看圖就可以了。水洗馬皮就是這種見仁見智的獨特質感了,我個人挺喜歡 之前有大佬@伽利略Hodor拆過Guidi,鞋子的大部分部件都盡可能的使用了真皮,比如港寶和填充物。再就是內底進行了起牆開槽,沒有像固特異那樣貼布條,所以正常穿著的話Guidi的耐用度不用擔心。但是這個皮真的比較薄,意外的大力我覺得是有可能搞破的 其餘做工細節什麼的我覺得挺一般的,買之前我通過仔細查看大圖的雲評測就知道了 總之,為風格買單吧 為了體驗把白靴穿成黃靴,所以買了這雙印象中只有妹子才會購入的款式。。。但鞋盒上很清楚的寫著210M,M代表男款 這雙貨源是義大利精品集合網站Coltorti,使用Guidi自家的白色全粒面馬皮,時間久了會變黃 做工細節什麼的跟上面的Guidi 115大差不差 拉鏈順滑好拉,試了下腳感還蠻好的,非常輕便 強尼的包裝在里屬於相當用心的,鞋盒、布袋都很有質感,之前的幾雙是黑色鞋盒,這雙用了橄欖色鞋盒,持續好評 這雙是霍爾文橄欖綠Waxed Flesh翻毛封蠟皮,簡稱臘肉。新的時候比較光亮,隨著穿著剮蹭使得蠟層脫落,翻毛會起立,最終形成對比強烈的咔嘰效果 工藝為手縫沿條,所以價格比店里普款貴一點,結實度更加不用擔心 單外線,針距就是工裝靴上的常見水準了,不密但是整齊而且弧度貼合 鞋頭用了真皮港寶,個人很喜歡這種比較軟比較扁的感覺 鞋底是類似Itshide的Ridgeway那種形狀,回彈還不錯 這雙是報數據做的,所以合腳滿分,包裹度挺好,腳感蠻扎實的,足弓頂的位置也剛好 目前已經有一些磨損了,期待更加顯眼的舊化效果 去年買了雙Meermin Waxy Shell Cordovan油蠟馬臀靴子 穿了幾個月,舊化成了這樣 這雙本身的配置就是Commando橡膠大底,已經比較有工裝的感覺了。但是Meermin的鞋楦和傳統工裝牌子還是區別挺明顯的,作為一個喜歡折騰的人,就拿去給履誠進行改造了 這次是把原鞋全部拆除只剩鞋面和內襯,然後全手工改造 操作過程: 植鞣皮內底泡水軟化,纏到足弓支撐楦上定型,為相應足弓的腳型提供更好的支撐感 拆除Meermin神秘油蠟馬臀的大底、沿條、內底、港寶 內底手工開槽,使用一塊皮革填平足弓部位,刷硬化劑 處理前後真皮港寶,替換掉原來的熱熔膠港寶 手工繃楦,使用履誠自己開發的工裝楦,比較老味 手縫沿條內線,更加傳統,更加結實,耐久力滿分 絲瓜絡+軟木填充,放加強勾心,植鞣皮中底,DrSole橡膠半底 手縫外線,堆植鞣革後跟,打磨曲根 期間若干次塗膠,進烘箱,捶打定型,打釘 最後磨邊,後處理 改完以後就是很工裝很復古老味的感覺了,因為做了內底塑形,所以足弓支撐感很到位 一共花費1200+,價格良心,整體效果非常滿意 接下來又需要多次著用,重新定型內底了,相當於重新舊化一雙「新鞋」 這是MTO的一雙,用了Vintage Oak小牛皮+綠色牛皮內襯,1650刀的定價應該是本文所有靴子里最高的了 這雙是很傳統的Balmoral款式,鞋楦為MH71方頭楦,做工皮料以及整體審美可以的,綠色內襯有點騷 正裝的靴子總感覺比較精緻,沒法像工裝那樣放開去隨便穿,但總感覺「我可以不穿,但不能沒有」。嗯,本人深陷復古消費主義陷阱了。 我覺得消費主義就是在某個領域內,誘騙你不斷交學費。很多領域,每個人只能自己交完學費當了大怨種才會有認知上的提升。 鞋子的話,審美設計風格是主觀的,沒法評判,看上哪個買哪個就完事了,沒必要捧一踩一。但做工皮料細節的好壞是有客觀評價標準的,我之前輸出的大量內容,已經提供很多例子了。多把圖片放大仔細看,認真對比各部位的細節、規則程度、皮料表現等等,就能很容易的知道這些客觀參數的好壞。這類客觀的東西,不會隨著部分人主觀的評價而有所改變。 反正鞋子這種結構簡單、影響要素不多的東西,我個人感覺是很容易玩明白的(嗯我就是最大的鍵盤俠)。目前工裝這個領域,我總結下來就是「玩的就是牌子」。追求小圈子里的認可度,玩個自嗨。很多東西實際上就那麼回事,只不過我們玩的是物料人工成本占比較多的一個品類罷了。 覺得能對單一領域保持長期的熱忱、頻繁輸出內容真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本來玩自媒體就是興趣使然,如果哪天對鞋子失去興趣我感覺也很正常,就像我之前對攝影HiFi等興趣弱化一樣。 總之,不論玩什麼最重要的是過程。本次就記錄到這里,大家中秋愉快~ 來源:Chiphell

近期入手的兩雙鞋 Adidas questar & Asics Kayano 28

·前言 趁著換季以及運動需要,以不錯的價格,入手了兩雙覬覦已久的鞋。下面逐個展開細說:·簡介 -第一雙是三葉草出品的 Human made x Adidas original Questar,作為日系Nigo旗下的潮流品牌,與三葉草的合作產品也是越來越多,一些細微的別出心裁的設計,體現在三葉草復古的產品上,也顯得非常有料。其實聯名不聯名的對於我來說無所謂,自己穿Nike和NB多年,較少接觸阿迪的鞋,然後看論壇種草了boost的腳感,於是在六月份買了雙三葉草的E5,中底的厚boost讓我感受很好,通勤和壓馬路有了新感覺,於是想再入一雙帶boost技術的鞋,恰好看到了年初關注過的這雙聯名,鞋型和設計都蠻喜歡,最重要的是價格是發售價的一半了,趕緊入手。-第二雙是Asics的經典旗艦Kayano系列的28,最近跑步,原先自己手上的那雙低端Gel滿足不了自己這個大體重的跑者,在Nike,美津濃和亞瑟士三個牌子中研究了蠻久,Nike有點審美疲勞,加上顏色的搭配,不適合自己這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美津濃不錯,但沒有穿過,怕在選擇上翻車,亞瑟士的Kayano口碑沒問題,加上論壇多次開箱分享,心理有底,甚至都不需要在Kayano和Nimbus上糾結,無腦選擇Kayano,28系列不算新也不算舊,希望能助力我這個秋季的跑步階段。話不多說,逐個開箱來看吧·開箱 Human made x Adidas original Questar Human Made目前在日本屬於中高端潮牌,logo是這樣的帶著三道槓的小紅心,由日系潮牌的領軍人物之一的Nigo在2011年從Bape離開後創立。Nigo將其個人風格注入到該品牌上,並在此基礎上改良設計出明快、前衛、熱烈的時尚潮品。在製作工藝上,Human made部分的採用古法製作,讓衣服有了古雅的感覺。其產品的價格對消費者來說不算「友好」。 經典的三葉草鞋盒,沒什麼特別 不同之處在這里有個三葉草與HM聯名logo,HM的心形logo挺Q的。 鞋子的信息,中(比較難得)這次由於自己平常穿的42.5碼沒貨,只能選擇大半碼,事實是這半碼大得剛剛好。 打開盒子,鞋紙也是HM的logo,大小心排列 鞋子,鴛鴦配色(意料之外) 標牌信息,防潮片以及SKU信息 鞋子正面,鴛鴦配色是兩只鞋的顏色互撞互配,後面細看 鞋頭部分,麂皮材質的包邊,棕色和卡其互配,網面加了橙色的拼片很搶眼 側面,經典鋸齒三道槓,中底加了黃色的邊用於穩定鞋身,保證鞋子在長期穿著下不會側面開縫 後跟加了TPU的固片防止側翻,料下得夠足的 HM的小愛心,熱壓logo,並非簡單的印刷 內側,全掌boost中底 鞋舌,表面是織布 反面是皮革材質,有印標 內里鞋跟有小愛心logo,上書右腳的R TPU固片以及boost,說實話,第一次見到這種網布覆蓋的boost,如果不看產品介紹,根本不知道這是boost中底,下料足。 網格材質是尼龍布,熱熔附著在中底上,這以後磨損鏤空了豈不是很難看 boost標配的馬牌鞋底,該有都有了 左腳部分,配邊色是灰色 鞋內側 內跟是小愛心加左腳的L 三道槓這里不仔細看不知道,原來這里加了HM的小愛心點綴 左右合體 配的鞋帶,連鞋帶也是灰色和棕色左右互配,講究! 最後幾張 ASICS KAYANO 28 黑炫彩 毫無疑問,選擇KAYANO系列就是為了著名的「穩定支撐」技術,對大體重跑者較為友好,近來恢復跑步,穿以前的入門級的GEL-EXCIT 6感覺腳踝和膝蓋都被震的不行,趕緊關注新跑鞋,為了不翻車,也為了省事,也沖著顏值,最終選擇了K28,沒糾結美津濃的鞋,更沒在K和Nimbus兩者間來回折騰。K系列論壇里已有各種開箱,說明還是很大眾的選擇。 很環保的鞋盒,大大的logo很是明顯 鞋子信息,越南產,依舊是自己的42.5鞋碼,不偏碼,但亞瑟士的鞋子上腳感覺就是顯得外形小 打開,露出一隻,鞋紙也很普通 取出,黑色鞋面,炫彩的只是「井」字部分 鞋面和GEL-EXCITE一樣是工程網布,透氣性很好 側45° 側面,炫彩的漸變色挺好看造型也是維持前一代 後45°,防傾斜穩定裝置 後跟,有點科技感 後掌中底有一種解構感,FLYTEFOAM BLAST技術 前掌部分 防撞鞋頭,有LOGO 吊牌 側面一覽,這一代據說優化了GEL,加大了形變解構,提升了緩沖性 大底部分,防滑效果有待觀察,GEL logo加持 穩定片上有KAYANO 28字樣 後跟 鞋舌上的標志,炫彩外框 鞋墊 和尚在服役的GEL-EXICTE 6合影對比,這鞋19年買,現在還在服役,主要是打羽毛球穿了 鞋型對比,K28感覺略微壯碩修長一點,但穿上後明顯感覺腳下有力多了 放兩張上腳圖,請忽略粗腿粗腳·感受 阿迪的那雙,外觀有點像NB的574,但穿著感因為有boost加持,所以更Q彈,適合壓馬路,通勤和輕運動,日常休閒褲牛仔褲都能很好搭配,畢竟棕色和灰色都是大眾色。個人感覺,這是一雙被嚴重低估的好鞋,但市場就是市場。K28還沒開始跑,但腳感沒話說,加上亞瑟士的外形和技術,即便不跑步,這雙鞋日常也能通勤穿,越來越喜歡亞瑟士的鞋型。感謝觀看 來源:Chiphell

【首發】ASICS GEL-KAYANO 29

今天的主角:ASICS GEL-KAYANO 29,發布於2022年7月15日,目前最新款的KAYANO跑鞋 疫情3年,體重從132飆升到了160,最近又開始了跑步減肥,截止今天為止連續跑了15天,每天5-6公里,減了6斤左右,效果還算可以,這雙Kayano22已經跟著我跑了988.61公里,可以退役了,鑒於Kayano22的良好體驗,升級也就不考慮其他系列了,直接Kayano29走起~ ▲環保的紙盒,尺碼選的跟之前K18和K22一樣的42碼(!!!K29尺碼偏小,請務必選大半碼或一碼),顏色選了百搭的黑色,鞋子產地是印尼 ▲黑色實物比圖片上好看不少 ▲左邊橙色的環是商家防止掉包的 ▲K29正面 ▲K29背面 ▲K29兩側 ▲K29的鞋頭和鞋跟 ▲K29底部及特寫,底部是高耐磨的橡膠大底,磨損較多的部位配了高耐磨橡膠材質的AHAR+支撐 ▲K29的鞋底較高,附帶了增高效果~ ▲鞋頭特寫,鞋頭翹起的幅度較大 ▲前側的FF Blast+科技中底,特點是輕量減震,因此K29的重量也是迄今為止最輕的299g ▲鞋後跟可視的GEL緩震膠,為足跟提供充足的沖擊防護 ▲斜後方的GEL-KAYANO 29的標識,黑色款不是很顯眼 ▲新的LITETRUSS科技能夠保證中足正位和提供鞋內側的支撐性 ▲後跟非常厚實,對腳踝的保護性可以放心 ▲後跟還有外置的穩定片(三角形那塊) ▲產品吊牌 ▲鞋面是工程彈性針織材質,看起來有著比K22更好的透氣性和舒適性,但耐用性感覺不如老款 ▲鞋舌外側也印有型號 ▲鞋舌內側 ▲鞋帶特寫,系起來比K22的更牢一些,K22的鞋帶非常容易松開 ▲鞋墊特寫 ▲和前輩K22放一起比比看 ▲K29在外觀上的變化很大,畢竟隔了7代,風格相比K22要更正統一些,平時穿也不突兀 ▲鞋頭翹起的幅度差別非常大 ▲K29的鞋跟要厚實得多,腳踝的保護可以信賴,請忽略K22塌掉了的鞋跟… ▲上腳照,特別安利保而防的護踝和護膝,實在是太好用了!優點:1、亞瑟士最新的各種科技;2、比前幾代更正統的外觀,日常也能穿;3、更透氣和舒適的工程彈性針織材質;4、KAYANO系列迄今為止最輕的鞋身。需要注意的:1、尺碼偏小,需要買大半碼或一碼,本來以為同系列買相同尺碼不會出錯,結果還是翻車了;2、KAYANO系列只適合體重在75KG以上或單次跑15KM以上的用戶,瘦子不適合。來源:Chiphell

買鞋一時爽,一直買一直爽,近期入手的幾雙高端球鞋分享

一、前言618時入手了14䨻和CJ1,最近又被網友種草,入手了WOW10和13䨻,感受頗多,下面簡單分享一下吧。先上合照。 第一次買這麼多高端鞋子,錢包還是有點吃不消的,差點一度賣掉顯卡。 擺在一起還是蠻壯觀的。 二、體驗分享分享之前,先上本人的「硬體」信息。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打法: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有空位也會投;防守強,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對鞋子的保護性要求較高。1.馭帥13䨻上腳體驗被網友種草,配合多多的499-100以816元入手,碼數為41.5碼。然而入手這雙鞋讓我有點後悔,下面細細來說。配色確實丑,但本人只考慮實戰,外觀只要不是太離譜都能接受。 LOGO也不怎麼好看。 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前掌寬似海,我平常穿41.5的鞋,結果一穿這鞋,發現前部又寬又長,腳隨便晃動,包裹性還不如我42的14䨻。所以,這鞋真的不適合窄腳,窄腳請選14䨻。當然,對於大寬腳來說,這雙鞋是好鞋。 外側一覽。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第二個讓我詬病的地方就是這個外露的䨻材料,14䨻那種的,我尚敢穿出去實戰,但13䨻這大半圈䨻都沒有任何保護,很容易踩掉。前幾天我就看到有人被踩掉了腳後跟的一大塊䨻,看了那篇文章後,我都不敢穿出去實戰了。 鞋底是橡膠底,不會有水晶底抓地翻車的問題。不過13䨻的這個碳板跑起來沒14䨻流暢,感覺怪怪的,結合之前的兩大問題,本人覺得13䨻對我這種打法和腳型的人來說,是不如14䨻的。 2.韋德之道10上腳體驗這雙鞋我買的是41.5碼,入手於某東自營,價格比多多貴了300左右吧,不過因為手頭有點E卡,所以優先考慮了某東自營。這鞋被某些自媒體吹上了天(x年內最強實戰鞋),但結合本人的打法,這鞋給我的體驗是不如14䨻的。 韋德的LOGO特寫。 鞋頭部分的材料比較松軟,腳趾能夠上下左右晃動,所以前部包裹性一般。 這個配色的開膠問題也出現了,沒實戰就開膠了,當然,現在只有這個版本容易買到,為了提前體驗到鞋子,只能裝作不介意了。 外側還挺好看,但這鞋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好。當然,按照數據,前後有5mm的落差,但實際穿著時,後跟的形變要比前掌的形變大,所以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鞋底的抓地很不錯,碳板也沒那麼剛,踩起來感覺還不錯。 當然,以上兩雙鞋只是靜態下的穿著體驗,具體的實戰體驗還得等我長測後再分享給大家。3.馭帥14䨻實戰體驗之前已經曬過單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里​回顧一下。這次經過了10多場的實戰,現在可以分享一下實戰體驗了。對本人的打法來說,14䨻真的是一雙越穿越好穿的鞋,因為這是我的第一雙李寧鞋,當時沒搞懂李寧的碼數,導致買大了半碼(42),但即便如此,14䨻的包裹性依然很強,穿著非常舒服。其實我最初買14䨻是看中了其緩震(打水泥地多),但打得多了,發現這雙鞋其他方面也很不錯,打半場命中率都提高了不少。後來又跑了一次室內全場,發現打全場效果更好,那個推進感真的很帶勁,大家都在說被推為神鞋的CJ1全場推進感很強,而14䨻的推進感更強(CJ1我也有)。想體驗這種推進感的JR們,一定要自己運球過全場試試,空跑是感覺不出來的。這雙鞋外場水泥地和內場木地板都打過,整體水泥地更多一些,我這次拍照,只是拿濕抹布擦了一下,貌似看不出來有多髒。 這個地方粘了一滴樹精(球場旁邊樹上落下來的汁液,比較煩人),擦不下來了。 右腳的外露䨻也被踩掉一些,早知道就應該塗了卡夫特再打。 碳板略微有點割中底,但不明顯。 鞋底耐磨度比不過利刃3,但也還算可以,畢竟我打水泥地多一些。 鞋底磨損特寫。 三、總結最近入手的這兩雙鞋(WOW10和13䨻),受UP主和網友的種草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按照本人的打法和習慣,個人感覺都是不如14䨻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看到別人種草或有優惠就無腦跟風買鞋,其實適配自己腳型和打法的鞋才是好鞋,買到不合腳的鞋子,哪怕別人吹的再天花亂墜、享受的折扣再多,也只是吃灰占地方。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謝謝欣賞!李寧的鞋子我是真買不起了,買的最後一雙是韋德之道6,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也還行。最近幾年買了一堆鞋子,現在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是pro model 2g low這雙老古董,兩百多一雙,平平無奇但對我來說實戰就是挺舒服。169cm,75kg,年紀大了身體沒法連續爆發了,但是摸高試試勁還有90cm的程度。 一、前言618時入手了14䨻和CJ1,最近又被網友種草,入手了WOW10和13䨻,感受頗多,下面簡單分享一下吧。先上合照。 第一次買這麼多高端鞋子,錢包還是有點吃不消的,差點一度賣掉顯卡。 擺在一起還是蠻壯觀的。 二、體驗分享分享之前,先上本人的「硬體」信息。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打法: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有空位也會投;防守強,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對鞋子的保護性要求較高。1.馭帥13䨻上腳體驗被網友種草,配合多多的499-100以816元入手,碼數為41.5碼。然而入手這雙鞋讓我有點後悔,下面細細來說。配色確實丑,但本人只考慮實戰,外觀只要不是太離譜都能接受。 LOGO也不怎麼好看。 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前掌寬似海,我平常穿41.5的鞋,結果一穿這鞋,發現前部又寬又長,腳隨便晃動,包裹性還不如我42的14䨻。所以,這鞋真的不適合窄腳,窄腳請選14䨻。當然,對於大寬腳來說,這雙鞋是好鞋。 外側一覽。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第二個讓我詬病的地方就是這個外露的䨻材料,14䨻那種的,我尚敢穿出去實戰,但13䨻這大半圈䨻都沒有任何保護,很容易踩掉。前幾天我就看到有人被踩掉了腳後跟的一大塊䨻,看了那篇文章後,我都不敢穿出去實戰了。 鞋底是橡膠底,不會有水晶底抓地翻車的問題。不過13䨻的這個碳板跑起來沒14䨻流暢,感覺怪怪的,結合之前的兩大問題,本人覺得13䨻對我這種打法和腳型的人來說,是不如14䨻的。 2.韋德之道10上腳體驗這雙鞋我買的是41.5碼,入手於某東自營,價格比多多貴了300左右吧,不過因為手頭有點E卡,所以優先考慮了某東自營。這鞋被某些自媒體吹上了天(x年內最強實戰鞋),但結合本人的打法,這鞋給我的體驗是不如14䨻的。 韋德的LOGO特寫。 鞋頭部分的材料比較松軟,腳趾能夠上下左右晃動,所以前部包裹性一般。 這個配色的開膠問題也出現了,沒實戰就開膠了,當然,現在只有這個版本容易買到,為了提前體驗到鞋子,只能裝作不介意了。 外側還挺好看,但這鞋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好。當然,按照數據,前後有5mm的落差,但實際穿著時,後跟的形變要比前掌的形變大,所以這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存在前高後低的問題。 內側一覽。 後跟一覽。 鞋底的抓地很不錯,碳板也沒那麼剛,踩起來感覺還不錯。 當然,以上兩雙鞋只是靜態下的穿著體驗,具體的實戰體驗還得等我長測後再分享給大家。3.馭帥14䨻實戰體驗之前已經曬過單了,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里​回顧一下。這次經過了10多場的實戰,現在可以分享一下實戰體驗了。對本人的打法來說,14䨻真的是一雙越穿越好穿的鞋,因為這是我的第一雙李寧鞋,當時沒搞懂李寧的碼數,導致買大了半碼(42),但即便如此,14䨻的包裹性依然很強,穿著非常舒服。其實我最初買14䨻是看中了其緩震(打水泥地多),但打得多了,發現這雙鞋其他方面也很不錯,打半場命中率都提高了不少。後來又跑了一次室內全場,發現打全場效果更好,那個推進感真的很帶勁,大家都在說被推為神鞋的CJ1全場推進感很強,而14䨻的推進感更強(CJ1我也有)。想體驗這種推進感的JR們,一定要自己運球過全場試試,空跑是感覺不出來的。這雙鞋外場水泥地和內場木地板都打過,整體水泥地更多一些,我這次拍照,只是拿濕抹布擦了一下,貌似看不出來有多髒。 這個地方粘了一滴樹精(球場旁邊樹上落下來的汁液,比較煩人),擦不下來了。 右腳的外露䨻也被踩掉一些,早知道就應該塗了卡夫特再打。 碳板略微有點割中底,但不明顯。 鞋底耐磨度比不過利刃3,但也還算可以,畢竟我打水泥地多一些。 鞋底磨損特寫。 三、總結最近入手的這兩雙鞋(WOW10和13䨻),受UP主和網友的種草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按照本人的打法和習慣,個人感覺都是不如14䨻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看到別人種草或有優惠就無腦跟風買鞋,其實適配自己腳型和打法的鞋才是好鞋,買到不合腳的鞋子,哪怕別人吹的再天花亂墜、享受的折扣再多,也只是吃灰占地方。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謝謝欣賞!來源:Chiphell

【兩雙一件Visvim】FKT; Corda-Folk; SS 101XX JKT DMGD-1010

開箱兩雙今夏入手Visvim的鞋FKT和Corda-Folk,以及一件做舊款101xx寬版牛仔夾克。Visvim這個牌子以前壇子里開箱的很多,可惜最近不知為何都被加密了....嗨,響應政策吧,大家都懂的,低調低調。回想和Visvim結緣最早始於17年身材還沒膨脹的時候,入過一條雪花點西裝九分褲,穿起來的感覺不要太好;而今年夏天又陸續入了幾件單品,比如今年出的Cordura 22L的背包,春假的時候出門玩了一趟感覺真是越背越喜歡,造型百搭且能裝,細節處理的也非常到位,做工厚重,特別是包底的麂皮,反正不是通勤包隨便背一背用個5,6年一點兒問題沒有,感覺和年少無知時擼的同樣Cordura布料Supreme背包好用多了。 廢話不多說,以下是開箱部分。【之一 FKT麂皮跑鞋-中國制】 按照VISVIM一貫的尿性,跑鞋和板鞋尺碼基本偏小1碼左右,本人平時Nike大概US7.5/JP255,鴻星爾克的US7.5碼,給大家做個參考。 說麂皮但不全是麂皮,有一部分是綢布,各位看官請隨意。 布袋和備用鞋帶,有一說一棕色鞋帶感覺還更好看。 鞋頭處拼接細節。 鞋外側,V字短一點就成Veja了。 後跟細節。 鞋內側。 鞋底,我調侃這大「回」字,有利於海峽兩岸寓意深遠。 Vibram的鞋底,也是個賣點,至於耐不耐操,需時間檢驗,反正前有阿迪UltraBoost那個馬牌底,我看是不咋地。但對男人來說,情懷這個東西,嘿嘿.... 【之二 Corda-Folk鞋帶款 中國制】 Corda Folk出過幾個款,比如麂皮款,魔術貼款,這雙棕色Corda Folk走類似Cole Haan的Smart Casual風,配上一件利郎商務男裝,簡約而不簡單,領導滿意,伴侶安心。首先是中村世紀Hiroki Nakamura的英文簽名,包裝盒比FKT這種流水線作品稍微扎實一點。 鞋內側細節。 鞋頭,可見鞋楦偏窄,大一碼准沒錯。 鞋外側。 細節之一,Hand Made,估計是手工成分大於機器吧,又是情懷之一,嘿嘿。 鞋後跟。 細節。 這鞋底就不是Vibram了,魚鱗紋。 上腳勉強來個真人獸。 兩雙鞋合集 【之三 101XX JKT DMGD 1010做舊潑漆 日本制】 首先,血的教訓是101XX的版型本來就偏大,對自己身材太不自信買了5碼,上身妥妥阿美咔嘰水管工地風。其實要疊穿差不多4碼也足夠了,國人一般平均3碼可以駕馭,無奈店里只剩5碼和1碼,1碼又覺得有點緊,不然還可以等等。普通101 Dry 修身又硬,大機率得穿Size 5。作為寬版,101xx的尺碼如下(官網:https://shop.visvim.com/0122205006004): SIZE 1 : Length 63 ,...

2022開箱C202GT~

                                                                      ...

適合自己的才是「頂級」的!兩雙A&N家的慢跑鞋開箱分享

【引子】上班這十多年了,慢慢疏於運動,體重漲到了85KG以上,去年某一個時間,照著鏡子突然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開始了減肥之路。但無奈,自己膝蓋、腳踝還是有些舊傷,不能支持自己想過去一樣高強度鍛鍊,就選擇了中低強度的快走、跳操、力量,體重也在這一年間降低到了76KG。作為一個上中學時跟風在中長跑隊玩票過、又時長打打球的業余選手,買鞋也算是比較挑剔了。前幾年購入了頂級的緩震跑鞋Nimbus20,UltraBoost,去年鍛鍊時也一直在傳。 但是,也遇到一些問題,首先體重和運動強度,好像並不能完全踩開N20,加上鞋的重量,其實會讓自己的腳踝有些不適;而UB的支撐對我來說並不能符合,運動時間長了,軟的鞋面對腳踝膝蓋的負擔還是蠻大的。剛好這段時間准備換掉這幾雙穿了3,4年以上的鞋,做了一些功課後,選了品牌定位上,並不是頂級的兩雙跑鞋。ASICS GT2000-10 和 NIKE React Infinity Run FK3,這幾天接連到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ASICS GT2000-10】相比GT2000,更多人可能覺得Kayano才是更好的那雙,但綜合的自己的情況,首先體重76KG,並不一定能踩得動K;其次這些年穿軟底UB比較多,感覺自己的足弓已經有偏低的趨勢了,還是需要一款支撐型的鞋;再次這一代GT2000的進步也不小。所以,可能「次頂級」的GT2000反倒是最適合我的那雙「頂級」鞋。 A家的老傳統鞋盒,就很樸素,我很喜歡。 GT2000-10的整體外形依舊是很「ASICS」,這一代的鞋面沒有分割,一整塊下來,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個人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很「秀氣」。鞋子通體,其實是灰黑色的。 正面視角。個人感覺確實比之前的N20秀氣了。 側面視角。前掌腳尖處的上翹幅度較大,但又那麼恰到好處,穿起來走路的時候有帶動感而不會像競速鞋那樣中心偏後。我是正常腳背,不會覺得壓。 後跟視角。底部支持很足,側邊有GEL,雖然這個位置可能算是「圖一樂」吧。 鞋面的細節。使用了工程網面,很密,支撐也不錯,不過鞋頭這里沒有外部的橡膠層包裹保護,耐久性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後跟部分。這里其實值得一提的是後跟的支撐強度很不錯,走路時能很好的固定腳跟。但最上部分有一些軟,不能「一腳蹬」了,穿鞋的時候要用手指或者鞋拔子輔助一下。(整個時候家里的宜家超長鞋拔子就體現出價值了)虎爪標志也可以為鞋面提供一些支撐。 鞋舌和鞋帶部分。鞋舌的盾型LOGO很好看,整個鞋舌中間有防偏移條,鞋帶穿插其中。鞋帶也是防滑材質的。 鞋底部分。嗯,白色!鞋底的構型是全通形式,前掌有橫向劃分。實際走路體驗,防滑很好。 中底和鞋墊。GT2000的中底其實不用特別多贅述,個人感覺相比Kayano軟一些,鞋墊用了O記的,好評!厚度也不錯。 外底抗扭轉。這里有個好評的小設計,外底橡膠在足弓這里,做了一個90度的向上翻轉,呈L型。這一個小小的翻轉就可以起到抗扭轉作用,防止鞋子對折。 亮閃閃! 前面有提到,這雙鞋是通體灰黑色的,但為什麼拍照時會有彩色了,其實,它是夜跑款,有反光,不到600RMB的價格,我覺得很劃算了。如果想要純黑,可以選擇黑武士版本。 不開閃光燈 關閉家里的燈,Flash一張!【NIKE React Infinity Run FK3】下一雙是糾結了一陣,入手准備替換UB的,單純是因為據鉤子說,這是一雙針對減少和恢復傷病用的跑鞋,1代的時候大家的口碑很不錯,現在嘗試一下3代。 盒子嘛~enenen~就更樸素 鞋型嘛~就傳統的React鞋造型,黑色為主,少量紅色點綴。對於80後籃球愛好者來說,黑紅配色YYDS!!鞋底前掌較寬大。 正面視角。鞋底明顯突出,但我自身穿著走路的時候,感覺力量和重心,其實會壓在偏內側。 側面視角。中底明顯厚很多,外底花紋是擦鞋噩夢! 前後都有上翹的角度。 後跟視角。「梯形」比GT2000更加夸張,我是很期待以後穿上走路慢跑時候的穩定性感受。 鞋面的細節。鉤子傳統的編織鞋面,很貼腳很舒服,但是!我的感受是腳前部的支撐好弱啊,比UB還弱! 後跟的細節。支持片一直環抱了整個後跟,向前延長至足弓位置,實際試穿也確實感覺後跟部分很舒服。 鞋舌相比GT2000短一點,但更軟,結合鞋帶,緊固性目前看是沒問題的。但不知道長時間穿後,會不會懈。 從內側看厚厚的中底,都說近幾年,React材質和ZOOM X其實比Boost跟先進了,從試穿的體驗上看,確實靜態的彈性更強了,走路和慢跑的感受有待後續實操。 外底花紋。這算什麼排布?小腸式排布?不過外底的綠色橡膠有點薄,可能耐磨性沒那麼高。 鞋墊相比GT2000,就很薄了。【總結】從試穿的角度來看,這兩雙鞋都是可以讓你幾乎忘記叫上有鞋的存在,彈但不軟。 外觀符合我的要求「不花哨但好看」。今天上班路上穿了GT2000,總體步行距離在2KM左右,初步的感受是:前掌很舒服,落地反饋即時,後掌走路不塌,以前穿N20和UB從地鐵走到公司的時候,腳後跟已經有隱隱的不適了,穿GT2000完全沒有。 但後跟上部領口處,可能是新鞋,稍微有些夾。還需要適應。React Infinity Run FK3還有沒穿,實際情況待續。 總體來說,這是兩雙定位、售價都不頂級的慢跑鞋,但是,它們更適合我自己現在的身體和行動狀態,是最適合我自己的「頂級」。 當然,更多感受,還需要長時間的穿著後再做分享了。—END—來源:Chiphell

618購後曬,近期入手的球鞋分享

一、前言熟悉三哥的人都知道本人是一個重度電腦數碼愛好者,基本上每年都要裝數十台機子,也經常分享一些裝機跑分的文章。但其實除了電腦數碼外,本人也比較喜歡打籃球,而且球齡(25年)比機齡(16年)還長。所以三哥平時除了入手一些電腦數碼類的新品外,也會購入一些籃球相關的產品,譬如去年雙十一時就入手了8雙籃球鞋,不過本人極少在網上分享這方面的文章,不被大家所知罷了。今年618前後,三哥又忍不住入手了四雙籃球鞋和一雙跑步鞋,不過這一次三哥不想再讓它們繼續蒙塵了,而是決定將其分享出來,以供同好們參考。二、球鞋分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打法不同,所以完全相同的鞋穿在不同的腳上,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鑒於此,這里先將本人的一些「參數規格」列出來,以供相近者參考。身高:178cm;體重:82Kg;腳型:正常偏瘦,足弓正常,尺碼:US 8.5,即安踏、361度42碼,李寧41.5碼,至於BCI品牌,自從某事件後再沒買過。打法:年輕時為干拔跳投流,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化為地板流勾手老大爺式打法,突破少,籃下背身勾手多,偶爾也會有中遠距離投射;防守強於進攻,最擅長低位防守,有時也會防守對方的外線尖兵。場地:夏秋以外場油漆水泥地為主,春冬以內場為主。下面開始介紹球鞋,以下順序非產品性能排序,而是以穿著時間長短進行排序,越往後的,穿著時間越長。1.李寧 馭帥14靐 Low 致敬,42碼。6月初入手於某東自營,原價1199元,用了1500-150的券並湊單後,實際到手1125元。去年由於品牌方控價+販子炒作,原價很難買到,沒想到今年618後有些配色直接破發了,最新出的莫吉托配色直接8xx就能入手,感覺虧大發了。該鞋本人尚未進行實戰,只試穿過,所以這里只談點試穿體驗。一上腳,靐的感覺很明顯,確實能很直接的感受到軟彈,無需實戰,原地跳了幾下,就覺得其緩震極限很高;包裹感也很優秀,本人不小心買大了0.5碼都包裹感都很強,如果買41.5碼的話,只會更加貼合;另外,該鞋雖然使用了大碳板,但以我的體重來說,並未覺得板腳。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內側處的靐特寫,據說這玩意耐用性一般,容易被踩掉,需要塗卡夫特才行,這一點待本人實戰過後再分享吧。 後跟照。 這個配色是橡膠鞋底,防滑性還行吧,據說水晶鞋底比較滑,打內場木地板的要注意。 2.361度 AG2X 鬥柄回寅,42碼。馭帥14靐 Low的湊單品,本來打算退掉來著,到手後覺得顏值不錯,就留下了,當時標價439元,實際到手439-76=363元,該鞋本人也未來得及實戰,只試穿了兩次。該鞋初上腳還是蠻緊致的,包裹感也不錯;腳感方面因為是新鞋,所以偏硬一點,但也沒有什麼不適感。這雙鞋本人比較吃它的顏值,不得不說,361從AG1開始,確實把配色玩明白了,尤其是國風系列的幾款配色(漢服、良渚、杭羅),顏值確實很高。至於其他方面,待本人實戰過後再進行分享吧。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橡膠鞋底,在家里的木地板上簡單試了一下,防滑性非常不錯。 3.李寧 CJ1 黑紅版,41.5碼。6月20購於某東第三方店,原價699元,實際到手575元。近期某夕夕一波特價+券都到3xx了,感覺損失了幾個億。實戰場次:大於5場,每場2小時左右;實戰場地:小區門口油漆水泥地;實戰形式:半場4對4。實戰感受:雖然是前掌填腹式靐,但上腳的腳感比起馭帥14靐完全不明顯,基本踩不出靐感,但也不是那種讓人討厭的板磚感;後掌的Lightfoam倒是比較軟(軟而不彈),不過在未衰減前,個人覺得後掌提供的緩震還算夠用,至於衰減後如何,需要經過更多場次的實戰來檢驗。包裹確實強,從頭到尾都很貼合,但個人覺得這鞋的包裹有點強過頭了,打久了勒得腳面麻,所以在休息的間隙,我只能將鞋脫下來讓腳放鬆放鬆。防側翻、保護性方面沒有任何問題,鞋面的強度也很高,可以放心的做各種動作。關於許多人吐槽的大碳板板腳問題,我這里沒有出現,以個人82Kg的體重,完全踩得開這個大碳板,並不覺得板腳;後跟磨腳踝問題本人這里也沒有出現過,但前掌磨小拇指的問題出現了,而且奇怪的是,前三場居然沒感覺,第四場開始,右腳小拇指直接被磨出了水泡,不是球鞋越磨合越舒服的麼,到我這里怎麼反過來了?另外,該鞋個人不建議用於出街,因為包裹太強,加之大碳板剛性太強,長時間穿著並不舒服。45°照,黑紅版的顏值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外側照。 LOGO特寫。另外網上有人反應這個版本的鞋帶扣容易斷,本人經過這些天的實戰,鞋帶扣還沒有斷。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鞋在油漆水泥地上的防滑性還可以,但並不極致,有時候猛然蹬地的那一下還是會略微打滑。 耐磨性倒是不錯,水泥地經過大於5場的實戰後,紋路依然清晰。 4.安踏 狂潮3 Pro 黑色版,42碼。之前入手過非Pro版,實戰性能還可以,不過後來送人了。Pro版出來後,網上好多人說不如普通版,所以本人不打算買它了,結果架不住這次618降價太狠(標價699,實際到手328),就決定入手試試,這一試,還真有點驚喜。實戰場次:大於5場,每場2小時左右;實戰場地:小區門口油漆水泥地;實戰形式:半場4對4。實戰感受:這鞋的碳板強度比CJ1還要高,所以體重不足或下肢力量不足的人會覺得板腳、掉後跟,在本人這里,確實也能明顯感受到這一點,但我依然能駕馭住這個大碳板。腳感方面,比CJ1軟彈一些,全掌氮氣材料提供的緩震性也沒什麼問題;包裹性不如CJ1極致,但很舒服,不會有壓迫腳的情況發生;我這個版本是皮質材料,鞋面強度也足夠,即便是對抗較強的局也能撐住。本人覺得這鞋整體性能要強於CJ1,唯二不如CJ1的是顏值和鞋底耐磨性。45°照,外觀顏值確實有點平平無奇,沒什麼亮點。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鞋抓地性非常出色,但耐磨性一般。 5、6場後,已經磨成這樣了。目前狂潮3 Pro貌似只有水晶底,沒有橡膠底,所以個人建議還是用於內場吧,水泥場長期打根本扛不住。 5.李寧 超輕19,41.5碼。這是一雙跑步鞋,本來不想放上來,不過想到也是同一時期入手的,就順手分享給大家吧。該鞋6月18日入手於本地商場專櫃,之所以買它,就是因為偶爾試穿時被它的「靐」感給吸引了,軟彈軟彈的,比馭帥14靐的腳感還要軟彈,於是就入手了,該鞋專櫃標價599,打9折後540元。該鞋自入手後,只要不下雨,本人基本上一直在穿,到現在也接近一個月了,優點方面,腳感好,緩震性不錯,鞋子也很輕質,鞋面薄,透氣性很不錯,夏天穿非常清爽;缺點方面,重心不穩,穿上會左右晃動,總擔心會崴腳,所以個人只用於日常通勤和慢跑,至於專業跑者,不建議入手此鞋。45°照。 外側照。 內側照。 後跟照。 鞋底照,這個鞋底防滑性很優秀,在光滑的瓷磚上,都能發出吱吱聲。耐用性也還行,接近一個月的穿著後,大底紋路還在,至於網上說的靐材料老化後掉渣問題,目前尚未出現。 三、總結其實關於買鞋方面,本人也走過不少彎路,之前就被一些球鞋自媒體忽悠的買了幾雙不適合自己的球鞋,譬如安踏 水花3,對本人來說其緩震根本不夠用,水泥地震的腳麻,木地板也硬如板磚,體驗非常不好;也有被自媒體狂噴的鞋子,而本人覺得不錯的,譬如安踏 KT6 Low,本人覺得這鞋除了鞋頭部分有點寬之外,其他都很完美,尤其在木地板上,一體性非常好,另外,湯普森自己也經常穿這鞋打比賽,就是很好的證明,一款簽名鞋,如果球星經常穿,個人覺得還是可以作為購買參考指標的,畢竟如果連球星本人都不穿,那肯定是不太行的。所以,買鞋不能光看球鞋博主的評測,尤其是新品,剛出來時吹得人太多,如果跟風去買,容易當小白鼠,個人建議不急的可以再等等,等新品宣(qia)發(fan)的熱度過了,網上的評價就慢慢回歸客觀理性了;急著嘗鮮的,也可以去實體店試試,試好了再買,這樣就能少交點智商稅。當然,本人對球鞋博主的評測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對於身高、體重、腳型、打發比較接近的,他們的評測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當然,前提是博主說的是實話。以上就是本人關於球鞋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如有同好者,也以跟帖交流,謝謝欣賞!來源:Chiphell

摩托車騎行裝備 – 一雙遲到了很久的鞋-HYOD HYF002

也就是在過年前吧,當時定了新車S1000XR,就想著要買雙新的板鞋。為什麼要板鞋,因為騎行靴很長很笨拙穿著很煩。翻來翻去忽然看到了HYOD這個好像很小眾的牌子。然後看到他家的板鞋,不由得眼前一亮。其實不怪我,看看主流各大廠家設計的摩托車騎行板鞋: 丹尼斯家的。。。 a星的。。。 revit的。。。 klim這個嚴格來說不算板鞋,但好像他家就沒板鞋。。。 外觀看起來有點唬人的rough&road,爛貨一枚。當時沖外觀入手,還以為日本牌子,物美價廉。結果入手後穿了10分鍾,腳後跟割出血了。然後也沒法退了。直接扔垃圾桶了。 外觀不錯,舒適感也不錯的RS TAICHI,日本三大騎行品牌之一。確實好。可惜我當時已經有一雙了。然後本來寶馬也有板鞋,可惜是往年的產品,已經停產。今年的款一樣不好看。而且海鮮市場上一堆寶馬板鞋的假貨。實在是不想入這個坑。然後當你看完以上一堆各種丑的板鞋,忽然看到HYOD官網上的照片,會不會和我一樣覺得簡直美爆了: 心動之後自然就是開始行動了。先某寶找代購。然後代購說,要查一下,走海關全包,預估計要兩個多月時間。我當時想,兩個多月是在開玩笑吧,我還是自己海淘好了。於是hyod日本官網注冊帳號(要翻強,要提前找好日語詞典,因為名字需要全角日文輸入),然後發現,斷貨!然後找日亞,發現斷貨!然後不死心,找了中國北京總代,找了台灣香港的朋友,發現斷貨!然後北京總代說,hyod是高端牌子,手工製作,每年都是這樣,到了下半年時就會斷貨。您耐心等待一下,到貨再通知。於是無奈地等待。想不到一等就等了半年。這個月初,發現北京總代那邊到貨了,立馬下單請他們發快遞。等了半年,這鞋終於到手了。 包裝里附贈了一張hyod貼紙。話說日本裝備廠貼紙好像不要錢似的,買頭盔送貼紙,買衣服褲子送貼紙,買鞋子還是送貼紙。 包裝盒,很簡朴。 打開後一張日文說明書。。。看不懂。。。 主體現身!買的橘色!我的1000xr是大紅,這個顏色剛好能配。 鞋身。側面有條拉鏈。當時就是看中這個快脫功能。有兩個氣孔,透氣用。 鞋子一側。 鞋子另一側。感覺這個鞋的種種設計都戳中我的點。 鞋子內部。HYOD的logo。 穿好線上腳試試。我平時穿26厘米的鞋,這雙鞋是M,剛好。很合腳很滿意。 日系的騎行鞋左腳都有加裝一塊換擋皮,增加換檔的舒適感。很貼心。我買的RS TAICHI同樣有這個設計。然後聽說HYOD的老闆原來就是在RS TAICHI中工作,後來出來自立門戶,短短幾年時間已經成為日系騎行裝備中最高端的品牌了。日系騎行裝備,繞不開的三大牌,RS TAICHI是銷量最大的,各種價位都有。KUSHITANI則是走高端路線。HYOD則是比KUSHITANI更高端一點。這雙鞋入手後日系三大騎行裝備品牌我就湊齊了。。。 拉鏈非常順滑。那個logo不知道是什麼。不是惡俗的YKK。 鞋尾,用翻毛皮做了個拼色。順帶又加個LOGO上去。 鞋底MADEINJAPAN連續說兩次。。。等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入手。感覺終於圓夢了。有種滿足感。-----------------------------------開箱完畢,感謝觀賞!-----------------------來源:Chiphell

平衡緩沖,擁有更加均衡的表現:Altra Torin6緩震輕量路跑鞋

Altra Torin的定位是輕量緩沖的全能跑鞋,適合大多數人穿著日常訓練,甚至能穿著參加半馬比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多面手」。Altra最近產品更迭的速度快了很多,作為當家產品的Torin也推出了最新的Torin6代。Torin6的鞋型相對前幾年的款式,有了很大的更新:從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大頭鞋」變得更加FIT(標準型FOOTSHAPE),干淨利落了不少,在保證腳趾空間的經典特性上,鞋子競速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外觀上也變得更加好看了。Altra的FOOTSHAPE「寬鞋頭」技術現在根據不同的鞋子特性,分為經典型、標準型和適應型三種不同的寬度,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產品細節: 夏天的鞋子,我更偏愛淺色,所以選了白/灰配色,很清爽。 鞋子線條很好看,鞋子前掌比較寬,能給腳趾更多的空間,提升運動表現,避免黑趾甲。 中底也還是自家的「零落差」設計,前掌與後跟高度相同,減輕腳掌和關節的沖擊力,與我們「赤腳」狀態類似,利於培養出高效率的跑姿。 鞋面材料有更新,換成了帶暗紋的網布,幾乎沒有延展性,保證了鞋面有很好的包裹。 7組鞋帶孔,最後一個孔離後跟非常近,全部系緊後能有很極致的包裹。我日常的話,感覺到第六孔就差不多了。 鞋面還是很輕薄的,從透光率可以看出。 在內部有動態材料補強,鞋帶直接連鞋子中底,能夠很好地包裹足中段,在腳前沖的時候,腳趾部分不會頂鞋頭,基本上能避免「黑腳趾」。 後飄的後跟,很多新跑鞋都用了這個設計。 Torin6後跟剛性挺不錯的,在鞋口處還有一圈「小枕頭」,鞋子更加跟腳。 鞋墊部分,我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雖然奧索萊的材質不錯,腳感也好。但為什麼新鞋鞋墊就有褶皺,百思不得其解…… 鞋墊後跟有杯狀設計,但腳弓處,我感覺還可以加厚一點。 中底上還有一層發泡材料增加腳感。 鞋子外底Torin6還是沿用了Torin5的設計,全掌的耐磨橡膠,鞋子壽命還是有保證的。 進化: Altra Torin6相比前代,對鞋舌和後跟進行優化,鞋跟採用了後飄設計,避免發生磨腳脖子、磨跟腱的情況。全新設計的後跟,感覺硬度有所提高,對於腳的鎖定和支撐效果更好了, 中底和外底相對來說變化不大,看起來和Torin5基本一樣。 中底硬度在30度左右,等密度材質設計,內外掌部分依靠不同的結構設計來實現不同的緩震/支撐特性。Torin5代的EGO max中底我測出來只有25度,從數據上看,Torin6的中底腳感會沒有那麼軟,表現會更彈,路感反饋更好。 外底硬度60度左右,有著不錯的耐磨性。 US7號鞋子,重量在220克左右,輕量化設計非常不錯。 鞋子的自然彎折點在跖骨處,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穿著體驗: 最近戶外都是35度多了,真心有點熱。 初上腳試穿鞋麵包裹性有很大提升  中底的話,雖然都是EGO Max材料,但我感覺Torin6踩起來會比Torin5硬一些,沒有那麼綿軟,回彈會更多,緩震極限也更大。 雖然是單密度中底,但因為做了不同的結構設計,後掌內側有更好的支撐。 中底彈性很好,反饋速度也很快,高步頻也沒問題。感覺上,Torin6比Torin5要更加「競速」了。 鞋碼很正,前掌寬度也足夠,按照之前幾代的鞋碼買就好。 EGO Max中底,我感覺是做了新的「調校」,在「軟彈」的腳感上多了一份穩定性。穿著站立和較慢配速的時候,不會有那種踩在氣球上的「不穩定感」。腳掌落地的時候有一定的反饋彈力,但又不至於彈到需要腳踝要拼盡全力的程度,對我這樣的體重穩步上升的跑渣來說,緩沖和反饋力度結合的剛剛好,既能感覺到彈力加速的效果,我的「肉腿」也能輕松駕馭。 透氣性的話,最近氣溫實在是高,在跑步過程中感覺熱也在所難免,但在跑完後沒有鞋襪濕漉漉的,透氣性還是過關的。 小結: Torin 6的鞋面改進,我個人感覺是非常有效的。前作有一定幾率磨腳踝部分皮膚的缺點得到了解決,舒適性更好了。新鞋面的包裹能力,我感覺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拉緊鞋帶後,腳後跟和足弓部分會有很好的鎖定,但腳前掌和腳趾部分,還是有一定活動的空間,長距離的時候,會更加舒適。中底的性能以我來說,是變得更強更快了。中底變硬了一些,在軟彈腳感的基礎上,幾乎沒有拖沓的感覺,反應更快,更競速,對於各種跑法的適應力更強了。其實Torin 6這次的升級,我感覺按照Altra的傳統,或許叫Torin 5.5更加合適,跳了一級,有點不習慣呢……來源:Chiphell

日常穿真的很舒服:阿迪 三葉草ZX 4000 4D運動鞋

阿迪的4D運動鞋,坊間對他的評價不是太好。其實,我感覺如果從日常鞋來衡量的話,其實4D是一算非常好的鞋子。原因如下:1.4D重量比較重,沒錯,4D的重量對於跑鞋來說,確實是很重了,但如果是作為日常休閒鞋來說,比它重的比比皆是,並不需要太在意。2.腳感不好。也沒錯,相對於boost中底,4D確實沒有一點「踩屎感」,偏重於支撐。但同樣,作為日常鞋,太軟的中底,反而會導致長時間步行後腳底板酸軟。如果你穿過ZOOM氣墊的籃球鞋出街,大機率會感同身受。3.踩狗屎怎麼辦。這個問題,我能說我近十年來沒踩過,你相信嗎?對於我來說,阻礙我入手4D的唯一障礙其實是4D偏高的售價,首發是動輒2K以上的價格,真的有些捨不得,幸好,4D不佳的口碑和工藝的成熟,是的價格下降了不少,不久前,我在京東以500不到的價格入手。開箱:作為三葉草系列,ZX 4000 4D自然是與普通的「三條」4D不同,採用了抽屜式的鞋盒,鞋盒還非常有設計感。 配色有些鮮艷,不過我也是在夏天配短褲穿,所以花哨一些也無所謂。 復古鞋款 ZX4000元素,採用多種網面鞋身+牛巴革+麂皮,鞋面可以說非常下本了,不同材質之間的對比,使得鞋子復古風味十足。 三葉草LOGO,有一說一,三葉草系列在阿迪的產品序列中,屬於天花板級,當然Y3那種不算在內。 阿迪標志性的三條設計這次採用的是透明材質,非常的低調。 可以看見,4D中底根據腳掌不同的受力大小採用了不同的密度結構。(這里想到閃電的單車座包也是這個工藝,一個座包買到2K+,真是有點黑……).鞋子後跟有比較硬的港寶,支撐力沒問題。 鞋帶孔比較靠後,鞋子前掌部分其實不能調節松緊,只有麂皮材料作為補強,不過作為日常鞋來說,無所謂了。 .ZX 4000 4D很有特色是在鞋口出設置了磨砂皮材質的「小枕頭」,並且外形是從外到內,除了視覺效果不錯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阿迪祖傳「掉鞋跟」的毛病。 三葉草的做工,真的比三條強太多,鞋子中底做工精良,就是鞋墊也不是經典的「紙片鞋墊」了。 ZX 4000 4D的中底是鏤空的,就連中底布也是鏤空的,透氣能力比阿迪自家的「清風」系列跑鞋有過之而不不及,夏天穿真的非常舒爽。 中底個部分,手按下起來有不同的硬度,腳踩在上面雖然不會有「第一腳的舒適」,但這樣鞋底偏硬,而且硬度分布很合理的鞋子,是很適合長時間穿著的。給我這個感覺的鞋子另外兩雙是美產NB的993和996。 外底也和三條系的4D鞋子不一樣,圓盤狀的花紋,更加有復古的感覺。 重量確實不是優勢,單只404克,是我altra碳板跑鞋的一雙鞋的重量。上腳,這雙鞋是40.5碼。感覺長度和UB差不多,寬度上比UB會寬一些。 鞋麵包裹感非常不錯,很舒服的感覺。戶外按了2張…… 4D本來就是阿迪「秀科技」的產物,只要不把它當做一雙「嚴肅跑鞋」,同時又足夠折扣的前提下,是一雙非常舒服的鞋子,雖然不能提供第一腳的舒適,但只要長時間穿著,就能得到鞋子「真主人」才能擁有的非常舒適的體驗,而不是雲評測、道聽途說來的感受。這次400多買的鞋子,我個人是感到物有所值的。 19年的時候看到你的帖,跟著買了一雙。雖然底不算軟,但是整體舒適感算是這幾年我最愛的鞋子。最大的問題:鞋盒是三葉草藍色那種,大家秀的都是黑色盒子。(天貓官旗買的)阿迪的4D運動鞋,坊間對他的評價不是太好。其實,我感覺如果從日常鞋來衡量的話,其實4D是一算非常好的鞋子。原因如下:1.4D重量比較重,沒錯,4D的重量對於跑鞋來說,確實是很重了,但如果是作為日常休閒鞋來說,比它重的比比皆是,並不需要太在意。2.腳感不好。也沒錯,相對於boost中底,4D確實沒有一點「踩屎感」,偏重於支撐。但同樣,作為日常鞋,太軟的中底,反而會導致長時間步行後腳底板酸軟。如果你穿過ZOOM氣墊的籃球鞋出街,大機率會感同身受。3.踩狗屎怎麼辦。這個問題,我能說我近十年來沒踩過,你相信嗎?對於我來說,阻礙我入手4D的唯一障礙其實是4D偏高的售價,首發是動輒2K以上的價格,真的有些捨不得,幸好,4D不佳的口碑和工藝的成熟,是的價格下降了不少,不久前,我在京東以500不到的價格入手。開箱:作為三葉草系列,ZX 4000 4D自然是與普通的「三條」4D不同,採用了抽屜式的鞋盒,鞋盒還非常有設計感。 配色有些鮮艷,不過我也是在夏天配短褲穿,所以花哨一些也無所謂。 復古鞋款 ZX4000元素,採用多種網面鞋身+牛巴革+麂皮,鞋面可以說非常下本了,不同材質之間的對比,使得鞋子復古風味十足。 三葉草LOGO,有一說一,三葉草系列在阿迪的產品序列中,屬於天花板級,當然Y3那種不算在內。 阿迪標志性的三條設計這次採用的是透明材質,非常的低調。 可以看見,4D中底根據腳掌不同的受力大小採用了不同的密度結構。(這里想到閃電的單車座包也是這個工藝,一個座包買到2K+,真是有點黑……).鞋子後跟有比較硬的港寶,支撐力沒問題。 鞋帶孔比較靠後,鞋子前掌部分其實不能調節松緊,只有麂皮材料作為補強,不過作為日常鞋來說,無所謂了。 .ZX 4000 4D很有特色是在鞋口出設置了磨砂皮材質的「小枕頭」,並且外形是從外到內,除了視覺效果不錯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阿迪祖傳「掉鞋跟」的毛病。 三葉草的做工,真的比三條強太多,鞋子中底做工精良,就是鞋墊也不是經典的「紙片鞋墊」了。 ZX 4000 4D的中底是鏤空的,就連中底布也是鏤空的,透氣能力比阿迪自家的「清風」系列跑鞋有過之而不不及,夏天穿真的非常舒爽。 中底個部分,手按下起來有不同的硬度,腳踩在上面雖然不會有「第一腳的舒適」,但這樣鞋底偏硬,而且硬度分布很合理的鞋子,是很適合長時間穿著的。給我這個感覺的鞋子另外兩雙是美產NB的993和996。 外底也和三條系的4D鞋子不一樣,圓盤狀的花紋,更加有復古的感覺。 重量確實不是優勢,單只404克,是我altra碳板跑鞋的一雙鞋的重量。上腳,這雙鞋是40.5碼。感覺長度和UB差不多,寬度上比UB會寬一些。 鞋麵包裹感非常不錯,很舒服的感覺。戶外按了2張…… 4D本來就是阿迪「秀科技」的產物,只要不把它當做一雙「嚴肅跑鞋」,同時又足夠折扣的前提下,是一雙非常舒服的鞋子,雖然不能提供第一腳的舒適,但只要長時間穿著,就能得到鞋子「真主人」才能擁有的非常舒適的體驗,而不是雲評測、道聽途說來的感受。這次400多買的鞋子,我個人是感到物有所值的。 可能這鞋比較挑腳吧,我是覺得挺好穿的,本身也喜歡穿這種硬度的鞋。來源:Chiphell

分享幾雙實用鞋,來自Scarpa Adidas和Nike,便宜又好看。

分享幾雙實用鞋,基本都是打折購入,不是什麼限量版,也不用抽籤排隊之類。只是單純地覺得蠻好看,自己也喜歡,有細節也有亮點。各自也能從功能上滿足購買的目的。想發出來,表達一下這種簡單的舒心和快樂。分別是,Scarpa的RUSH GTX週末爬爬山,走爛路。 Nike的Nike Air Zoom Pegasus,鞋如其名,everyday run,用來街附近街區里公園里慢跑。Adidas的FY9149呢,說是馬拉松,不過挺好看的,日常休閒著裝搭配用,走起路來也舒適。 最後彩蛋發張紅鞋,顏色太挑實在無法穿搭,用作打球的運動鞋了。好了,一雙雙來看。 Adidas 有棕黃和藍白兩種配色,選了藍白,清新一點,比較活潑。 從鞋盒子開始突出了愛心的設計,鞋內底更是一左一右兩顆心,悶騷得很。面料是編制的布,透氣通風,適合夏天熱天。 估計是不防水了。鞋底老傳統,ultraboost泡沫,不過不失吧。挺舒服是沒問題。整體做工比較細緻,走線精緻整齊。 價格折扣後是一千五六吧,個人覺得貴了點。 Scarpa 戶外鞋其實不太懂,週末爬山一直缺雙合適的鞋。臨時坐了下功課,有法國牌有意呆利牌,個人偏好義大利貨,因此選了雙最平價的。 官網羅列了各種技術和材料,就普通用戶來說,有防水透氣面料,有抓力保護過關的橡膠底,就是滿足了基本需求。 價格不過一千三四,用料這麼足的話性價比就超高了。另外,買了雙不合年紀的艷色,考慮到戶外使用辨識度高也許是件好事。下面請欣賞細節。 Nike 充滿童趣的日常跑鞋,發帖時臨時查官網才發現,此系列源遠流長,甚至超過AJ? 1983第一代,現在出到了39代了。定位就是跑鞋,有氣墊。官網介紹如圖,後面其實還羅列了穿此款的名人,健將巴拉巴拉。確實輕盈! 細節也是很滿,鞋面上不同陣列的打孔,透氣又有設計感。鞋底凸起的顏色和排列有種別緻的美,鞋底側面摻雜了黑白碎點,和平時跑步地面星星點點的反光完美融合。躲在勾勾上的圓臉蛋,不知為何擁有不同的表情,俏皮可愛。。 彩蛋AJ也有五折的? 個人不太懂,低幫看來不值錢。Anyway,亮面材料比較特別,從外面看不出有沒有氣墊,總之打養生球還是能穿。 感謝觀看,祝大家多運動,身體棒 yEs丶He 發表於 2022-6-12 19:07 其實阿迪沒必要把所有鞋款都boost化,休閒復古跑鞋用boost的底非常難穿,五折買了雙ZX系列boost底的 非常 ... 你一說我也覺得。復古鞋配這個底,真的不太搭。分享幾雙實用鞋,基本都是打折購入,不是什麼限量版,也不用抽籤排隊之類。只是單純地覺得蠻好看,自己也喜歡,有細節也有亮點。各自也能從功能上滿足購買的目的。想發出來,表達一下這種簡單的舒心和快樂。分別是,Scarpa的RUSH GTX週末爬爬山,走爛路。 Nike的Nike Air Zoom...

匹克 UP30 2.0 Elite – 我的第一雙碳板跑鞋

        堅持跑步也跑了有大半年了,現在雖然配速拉胯,3km最快15:38,5km最快26:49,10km最快54:39,好歹也跑完過一個半馬了。鞋子一路從板鞋到hoka 邦代7,再到索康尼勝利19。現在邦代已經被我打入冷宮(頂腳弓內側),偶爾出街穿穿,勝利19我雖然也跑了400公里了,但其實還和新的差不多。現在又心癢癢入了第一雙碳板競速鞋。        至於為什麼會入匹克 UP30 2.0 Elite,第一顏值長在我的審美上,這個不用多說。第二這鞋的適用配速據說比較寬泛,而且支撐穩定性在一眾碳板競速鞋里據說比較出眾,咱這跑渣總不能為了過鞋癮把腳給跑崴了。趁著618打折800塊入了一雙。 鞋盒我是覺得有些娘炮了。 內部產品的質感還是挺好的,感覺不比索康尼差。 鞋子中底巨厚,幾乎就是國際田聯規定的上限了。後跟標稱39.5mm,坡差6mm。跑步效果先不說,增高效果絕對可以。 現在競速鞋基本都是超臨界發泡的緩震材料,匹克的叫什麼生物基澎湃科技。而且採用了雙密度,上層硬度42c,下層硬度45c。號稱回彈率超過80%,能量回歸率達到85%。一腳的感覺,是真的彈,而且回彈速度很快。這和勝利19的調性完全不同,勝利是那種緩震好,但回彈很收斂的那種。競速鞋和緩震鞋差別還真的是挺大的。 後跟港寶強度不小,而且後跟中底大底是加寬的,這對穩定性確實有好處。和勝利19相比雖然及不上,但卻是跑渣也能駕馭。 我還是覺得顏值真的不錯。 鞋舌不是一體的,橫向彈性較大,縱向彈性較小。跑了幾次,鞋舌倒是沒什麼跑歪的現象。 鞋面是滌綸,這玩意兒幾乎沒有延展性,而且鞋面的前2/3幾乎布滿壓膠。所以包裹感很一般,和勝利19比差遠。內側平整度一般,還是會有一些異物感。這款鞋還有一個紗羅鞋面的版本,要貴200塊,沒我的尺碼,不然可能就買那款了。 都是洞,透氣性沒問題,到冬天我估計會有些凍腳。 後跟內側有一圈海綿,密度還不小,一定程度緩解不跟腳的情況,但還是稍稍有一些,對跑感影響不大。 外底CPU橡膠很薄,覆蓋面積到也不算小。三個孔可以看到碳板,這是塊全掌一體鏟形碳板,不會是是那種死硬的感覺。         目前跑了幾次,20km左右,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彈,還是彈得飛快那種,我都感覺我的觸地時間變短了。然後就是滾動感極強,反正是要比hoka邦代強,和勝利比就更不用說了。正常情況下,競速鞋大都是為前掌跑法設計的。得益於現在競速鞋也向厚底發展,也能兼顧了一些後掌跑法。UP30 2.0 Elite加寬加厚加硬的後掌確實應該是對後掌跑法比較友好,像我這種跑渣用後掌跑起來也挺順。這鞋子的門檻確實不會太高。我也特意用前掌跑了幾公里,發現同樣是前掌,緩震盡然比勝利要好,就是前掌跑會不自覺的往前沖,速度慢不下來,沒幾公里就心率過高了。 rzlw 發表於 2022-6-8 17:29 95kg的大體重,你看是邦代7還是勝利19呢 我只能說邦代7是真的不適合我,足弓內側頂的難受。勝利19鞋子的包裹感是真的很不錯,你也可以考慮下布魯克斯的甘油系列,據說也不錯。        堅持跑步也跑了有大半年了,現在雖然配速拉胯,3km最快15:38,5km最快26:49,10km最快54:39,好歹也跑完過一個半馬了。鞋子一路從板鞋到hoka 邦代7,再到索康尼勝利19。現在邦代已經被我打入冷宮(頂腳弓內側),偶爾出街穿穿,勝利19我雖然也跑了400公里了,但其實還和新的差不多。現在又心癢癢入了第一雙碳板競速鞋。        至於為什麼會入匹克 UP30 2.0 Elite,第一顏值長在我的審美上,這個不用多說。第二這鞋的適用配速據說比較寬泛,而且支撐穩定性在一眾碳板競速鞋里據說比較出眾,咱這跑渣總不能為了過鞋癮把腳給跑崴了。趁著618打折800塊入了一雙。 鞋盒我是覺得有些娘炮了。 內部產品的質感還是挺好的,感覺不比索康尼差。 鞋子中底巨厚,幾乎就是國際田聯規定的上限了。後跟標稱39.5mm,坡差6mm。跑步效果先不說,增高效果絕對可以。 現在競速鞋基本都是超臨界發泡的緩震材料,匹克的叫什麼生物基澎湃科技。而且採用了雙密度,上層硬度42c,下層硬度45c。號稱回彈率超過80%,能量回歸率達到85%。一腳的感覺,是真的彈,而且回彈速度很快。這和勝利19的調性完全不同,勝利是那種緩震好,但回彈很收斂的那種。競速鞋和緩震鞋差別還真的是挺大的。 後跟港寶強度不小,而且後跟中底大底是加寬的,這對穩定性確實有好處。和勝利19相比雖然及不上,但卻是跑渣也能駕馭。 我還是覺得顏值真的不錯。 鞋舌不是一體的,橫向彈性較大,縱向彈性較小。跑了幾次,鞋舌倒是沒什麼跑歪的現象。 鞋面是滌綸,這玩意兒幾乎沒有延展性,而且鞋面的前2/3幾乎布滿壓膠。所以包裹感很一般,和勝利19比差遠。內側平整度一般,還是會有一些異物感。這款鞋還有一個紗羅鞋面的版本,要貴200塊,沒我的尺碼,不然可能就買那款了。 都是洞,透氣性沒問題,到冬天我估計會有些凍腳。 後跟內側有一圈海綿,密度還不小,一定程度緩解不跟腳的情況,但還是稍稍有一些,對跑感影響不大。 外底CPU橡膠很薄,覆蓋面積到也不算小。三個孔可以看到碳板,這是塊全掌一體鏟形碳板,不會是是那種死硬的感覺。  ...

Travis Scott x Nike Air Max 1 「Baroque Brown」開箱

        寫在前面         引用官圖一張     引用SNKRS的介紹文字          引用自SNKRS頁面介紹       Cactus Jack並未止步於樂界,此番以CACT.US CORP的身份煥新登場,與Nike攜手推出全新聯乘力作。該鞋款採用創意構思和精心設計,煥新演繹Air Max 1,只為助你從容踏上充滿未知的日常探索之旅。簡而言之,此款球鞋為出眾矚目而生,巧糅耐穿設計,盡顯CACT.US CORP的獨特魅力。此款Air Max 1靈感源自ACG Pocket Knife 鞋款,搭載Gillie抽繩式系帶系統,鞋面採用定製磨麵皮革結合網眼布紋路覆面,旨在呼應90年代的實用主義經典設計;鞋舌處飾有Cactus Jack橡膠標志,搭配CACT.USCORP定製外底;外側點綴有頗具辨識度的。反向Nike...

變成我的形狀吧!vibram fivefingers cvt-lb開箱

寫在前面 如果我說穿一雙鞋需要說明書,你可能覺得我腦子是不是有點問題。然而,如果這本說明書來自vibram fivefingers,那麼這絕對體現了品牌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哪怕你是廣義上的「肢體健全的人」,也不一定能駕馭這類鞋。這無關乎審美和價格,只是因為極端的功能性讓這「玩意」tm簡直就不能稱之為鞋。然而,就是這麼擰巴的東西卻在這世界上有大量的擁躉。甚至一度聯名頂級奢侈品牌出現在各大時裝周的秀場,又或者作為輔助治療的「醫療器械」被運動醫學專家推薦。fivefingers 是vibram的子品牌,vibram被人熟知更多是來自於外底的耐磨技術,多用於登山鞋/戶外鞋。甚至在忽略忽略忽略有專門換外底的授權店鋪,換一雙新百倫的m1400價格大概是800左右,非常之貴。在此基礎上孕育的fivefingers無疑從字面意義上傳遞給人兩個鮮明的信息:1、五個指頭的;2、耐磨的。當然最顯著的還有一個特點——風騷的外形。vibram中國官網 Suicoke x TAKAHIROMIYASHITATheSoloist FiveFingers Chelsea Boots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Reebok x #VIBRAM# 機能to未來,Zig Kinetica II 「Edge Boulder」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VIBRAM# 夢幻聯動@NOWRE現客 Component WORKSHOP ——圖片來自vibram微博 獨特的個性註定了小眾,今天我們就聊聊來自vibram的2021年款fivefingers cvt-lb,以及簡單的使用感受。我能穿嗎? 通常意義上而言,鞋子只要滿足尺碼(長短)即可判斷是否可以穿著,進一步的運動鞋,會延伸一些諸如包裹、支撐、緩震、扭曲、彎折、耐磨等等維度,而五個腳趾分開的造型是fivefingers是否能匹配你的腳的必要條件,這里我們要引入一些平時大家並不一定會注意到的細節——我們作為靈長類的腳,大概都是什麼樣的。好了chher們,現在大家請脫鞋。。。 現代醫學上把人類的腳趾形狀分成五類:Egyptain(埃及腳)、Roman(羅馬腳)、Greek(希臘腳)、Germanic(日耳曼腳)和Celtic(凱爾特人腳),其中1——3為常見的腳型,4就比較少見了。至於5,如果楊冪是這個形狀我相信在座的也沒有人有舔的欲望吧。。 回到主題,vibram絕大多數的鞋子都是1型,也就是「埃及腳」,這個腳形可以相對完美地適配vibram 五趾鞋,在合適的尺碼下,每個腳趾可以填滿趾套,穿著體驗良好。其次是2型(羅馬腳),這種腳型穿著體驗稍差,主要體現在大腳趾空餘比較多,舒適性(當然本身這鞋就沒什麼舒適性。。。。)會有相應程度的降低。3——5型基本屬於勸退。腳趾無法填滿腳趾套,穿著體驗差。 好了同學們現在可以把鞋子穿起來了。我要開箱啦 fivefingers cvt-lb 這款鞋發布於去年夏天,今年可能是因為疫情的關系,除了vrun系列換了點配色,之推出了一款戶外鞋。 cvt可能是某種系列的代號吧,大概是休閒?lb是Ligebase技術的縮寫,下面摘抄於中文官網: Vibram Litebase是由Vibram研發團隊在頂級運動員支持下開發的一項創新技術。 輕盈是節約能源、提升性能的關鍵: Vibram Litebase延續高抓地力、牽引力和耐用性的同時,將鞋底厚度降低50%,進行將鞋底整體重量減輕30%。 重量輕達30%,厚度下降50%...

街頭炸彈和PUMA的聯名-PUMA clyde X the hundreds

成立於 2003 年在創立後積極的投入以服飾和雜誌為主的雙主線街頭文化運動作為一個洛杉磯的本土街頭品牌THE HUNDREDS根源於80-90年代南加州西海岸風格,加入了許多街頭元素在其中:運動、龐克、滑板、沖浪、以及hip-hop文化等等。The Hundreds Chronicles 雜誌是線上雜誌,構想來自於發布地下照片,獨立發行的龐克雜誌。並注重專訪、傳記、以及名人們每日的一舉一動,至今已經發展成為各界潮流脈動主要提供來源的重要線上雜誌。 The Hundreds品牌LOGO是一個未引爆的炸彈 Logo 。「代表著我們品牌,從未『爆炸』但是又很有條理」主理人 Booddy Hundreds 說道。「從不扎眼,走主流路線,不停留在表面上,其實就像是一種臨界點,就像是......快到了又沒到那種感覺(好飄渺)你懂麼......」 然後這樣的調性,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該打碼的都安排上) THE HUNDREDS兩位主理人分別是Bobby Kim(左)Ben Shenassafar(右)兩位在街頭領域上貢獻良多陳冠希與他們也關系也不錯,曾攜手陳冠希主理的潮牌CLOT,打造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聯名系列 這次我偶遇的這雙鞋就是PUMA和他們的聯名:PUMA clyde X the hundreds 應該也是最便宜的聯名了。竇靖童出鏡,其實我更喜歡她媽媽唱歌,是我心目中的華語女歌手的第一名 下面上鞋實物圖 PUMA 檔案館的鞋盒,配色很普通,但是和其它PUMA鞋盒又有明顯的區分 羅馬尼亞產(România)剛好43碼,這鞋就是在等我好嘛! 打開就這樣,考慮到價格真香因素,做人不要太貪心 標志性的鴛鴦配色:左右鞋是鴛鴦色,同一支鞋內外側也是鴛鴦配色且內外側材質是不一樣的鞋內側的材質的亮皮材質(牛皮)內側底色是黃+白,PUMA的跑道是暗綠和暗紅 鞋外側的材質的粗糲感非常強的翻毛皮材質外側底色是藍+紫,PUMA的跑道是橙和黃 燙金PUMA logo 以及 CLYDE整雙鞋唯一出現彪馬標識的地方 後腳跟處聯名標識 為了強化聯名,腳後跟的動物logo不再出現 鞋帶也有the...

重在參與-卡達世界盃球員版pro 足球開箱

2022年3月30日,Adidas官方發布了卡達世界盃官方用球,名為「Al Rihla」。 Al Rihla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旅程」。此用球靈感來自卡達的文化、建築、標志性船隻和國旗。國際足聯表示,這一用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將是世界盃歷史最快。 本地實體店購入,價格1099RMB。型號:H57783(球員版)下面開箱上圖:鏤空側包裝。 球員版只有5號足球 足球名字:旅程 今年升級的一個地方,只保留三道槓,去掉adidas字母 宣傳的新技術,speedshell,字面意思就是速度保護盾,說歷史飛行速度最快的足球。 FIFA官方認證,到時候世界盃賽場上就用這顆球 總共6種語言文字拼寫的足球(包括團隊,堅持等等品質的單詞) 有中文,但是這個字體有點low,應該再好好設計一下,看起來有點山寨味道 表面紋理有細小凹槽,保證飛行軌跡 氣孔 今年世界盃的logo 我們球隊也跟隨世界盃,每四年買一個頂級足球。這里奉勸踢球的朋友,球隊大家集資買一個最高等級的足球真的不一樣,腳感非常nice。也不貴,每個人一包煙錢而已。 這是上一屆俄羅斯世界盃的電視之星,一直用到現在,狀態還是非常好的。合影留念 =================================================同時我自己買了一雙球鞋,配色跟今年世界盃足球很搭。NIKE 暗煞phantom  gt academy系列ag大底 算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配色,我看介紹,是為兒童設計的款式,不過也有成人的size。店里斷碼最後一雙正好還是我的size,果斷拿下。價格:1299rmb 隨包裝附帶一個鞋帶配套,還有一個吊牌nike,鑰匙扣吧 ag大底,我們這邊只有人草,其實年紀越大,基本都穿tf了。不過這雙真的好看,哪怕當收藏。 Nike也來三道槓,鞋帶上面還有一個Nike標志,比較走心 鞋面採用細膩顆粒,觸球控球會有所提升 nike的acc全天候鞋面科技標配 大底的結構非常輕盈,我個人穿起來是非常舒適 鞋和球放一起,真是一家子 一體鞋舌,包裹感ok ==================================上腳真人獸,很難穿進去,進去之後包裹非常到位,很緊很舒服 ====================================沒有什麼愛好,一幫中年人能湊一起踢球就是目前最大的快樂。希望不要受傷,堅持下去。人造草發揮不出來這球的速度優勢足球場上幾乎就是鉤子和阿迪的天下了我現在記憶猶新的球就一個:飛火流星。那也是我的青春。2022年3月30日,Adidas官方發布了卡達世界盃官方用球,名為「Al Rihla」。 Al Rihla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旅程」。此用球靈感來自卡達的文化、建築、標志性船隻和國旗。國際足聯表示,這一用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將是世界盃歷史最快。 本地實體店購入,價格1099RMB。型號:H57783(球員版)下面開箱上圖:鏤空側包裝。 球員版只有5號足球 足球名字:旅程 今年升級的一個地方,只保留三道槓,去掉adidas字母 宣傳的新技術,speedshell,字面意思就是速度保護盾,說歷史飛行速度最快的足球。 FIFA官方認證,到時候世界盃賽場上就用這顆球 總共6種語言文字拼寫的足球(包括團隊,堅持等等品質的單詞) 有中文,但是這個字體有點low,應該再好好設計一下,看起來有點山寨味道 表面紋理有細小凹槽,保證飛行軌跡 氣孔 今年世界盃的logo 我們球隊也跟隨世界盃,每四年買一個頂級足球。這里奉勸踢球的朋友,球隊大家集資買一個最高等級的足球真的不一樣,腳感非常nice。也不貴,每個人一包煙錢而已。 這是上一屆俄羅斯世界盃的電視之星,一直用到現在,狀態還是非常好的。合影留念 =================================================同時我自己買了一雙球鞋,配色跟今年世界盃足球很搭。NIKE 暗煞phantom  gt academy系列ag大底 算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配色,我看介紹,是為兒童設計的款式,不過也有成人的size。店里斷碼最後一雙正好還是我的size,果斷拿下。價格:1299rmb 隨包裝附帶一個鞋帶配套,還有一個吊牌nike,鑰匙扣吧 ag大底,我們這邊只有人草,其實年紀越大,基本都穿tf了。不過這雙真的好看,哪怕當收藏。 Nike也來三道槓,鞋帶上面還有一個Nike標志,比較走心 鞋面採用細膩顆粒,觸球控球會有所提升 nike的acc全天候鞋面科技標配 大底的結構非常輕盈,我個人穿起來是非常舒適 鞋和球放一起,真是一家子 一體鞋舌,包裹感ok ==================================上腳真人獸,很難穿進去,進去之後包裹非常到位,很緊很舒服 ====================================沒有什麼愛好,一幫中年人能湊一起踢球就是目前最大的快樂。希望不要受傷,堅持下去。 來源:Chiphell

Sacai x Nike VaporWaffle白生膠 簡單開箱

前 言 繼AJ和Dunk後,耐克的Waffle也是近幾年被追捧的熱門鞋款,聯名款也是接踵而至,價格水漲船高。雖然本著鞋穿不炒的原則,但無奈限量帶來的供需不平衡,加上耐**大的營銷能力,爆款始終是爆款,市場溢價也令人咂舌。sacai作為日本知名的獨立時裝品牌之一,這兩年與耐克在waffle和blazer鞋款上有不少合作,善於在細節上下功夫,以及解構設計也是體現出了十足的匠心。此款Sacai x Nike VaporWaffle 黑白生膠作為雙子星同時發售,但境遇卻大不相同,白生膠的市場反響比黑生膠大的不止一點半點。雖然sacai的聯名waffle遠不及倒鉤那類鞋款的市場溢價水平,但就目前今年的發售情況來看,鞋王之一應該是沒跑了。發售那天也沒多想,照常抽簽參加,也沒抱著任何幻想,誰知道在抽簽快結束時發來提醒提示中簽付款,才知道交到好運,付款-發貨-收貨,於是有了開箱。開 箱 熟悉的Nike外盒 打開是亮眼的橙色鞋盒 正前是鉤子的頭部和n 背面是鉤子的尾部和ike,這一設計不知是不是體現了「解構」 產品信息,熟悉的越南產 抽拉式鞋盒,說來慚愧,抽了幾雙鞋還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鞋盒 完全取出,大字母鞋紙 露出尊榮 後跟處看起來像是張開的嘴一樣 sacai的特色 - 雙重細節的後跟 側45° 側面,「壓倒性」存在感的三層中底是真的厚,能增高5cm 鞋頭部分,麂皮邊,極不耐髒 側面特寫,也是顏值擔當的角度 鞋面是由尼龍材質、麂皮和皮革組合而成 此款側面雙swoosh,但底部的因為配色關系不是特別明顯 鞋底特寫,方塊顆粒,防滑應該不成問題 sacai的又一特色 - 雙重細節的鞋舌 溢膠問題不可避免,不溢膠就不是耐克的品控了 後跟內里,也是雙重細節 這什麼鬼,新鞋就已經有壓痕了。。。 不同角度,鞋型是真的特別 粗腿就不展示上腳效果了,也真的不太會拍。 總體來說,waffle的鞋型是真的驚艷,比滿大街已看的審美疲勞的AJ和dunk要帥氣得多,且物理增高的確能增加不少自信。 舒適度也就那麼回事吧,不及AIR MAX的腳感。 純色造型即好看也造型,不耐髒的外表,打理起來也是讓人傷腦筋。 總之,能原價抽到鞋,都是運氣加持,且收且珍惜了。 感謝觀看! 我就問問,那麼高的鞋底,會不會容易崴到腳?前 言 繼AJ和Dunk後,耐克的Waffle也是近幾年被追捧的熱門鞋款,聯名款也是接踵而至,價格水漲船高。雖然本著鞋穿不炒的原則,但無奈限量帶來的供需不平衡,加上耐**大的營銷能力,爆款始終是爆款,市場溢價也令人咂舌。sacai作為日本知名的獨立時裝品牌之一,這兩年與耐克在waffle和blazer鞋款上有不少合作,善於在細節上下功夫,以及解構設計也是體現出了十足的匠心。此款Sacai x Nike VaporWaffle 黑白生膠作為雙子星同時發售,但境遇卻大不相同,白生膠的市場反響比黑生膠大的不止一點半點。雖然sacai的聯名waffle遠不及倒鉤那類鞋款的市場溢價水平,但就目前今年的發售情況來看,鞋王之一應該是沒跑了。發售那天也沒多想,照常抽簽參加,也沒抱著任何幻想,誰知道在抽簽快結束時發來提醒提示中簽付款,才知道交到好運,付款-發貨-收貨,於是有了開箱。開 箱 熟悉的Nike外盒 打開是亮眼的橙色鞋盒 正前是鉤子的頭部和n 背面是鉤子的尾部和ike,這一設計不知是不是體現了「解構」 產品信息,熟悉的越南產 抽拉式鞋盒,說來慚愧,抽了幾雙鞋還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鞋盒 完全取出,大字母鞋紙 露出尊榮 後跟處看起來像是張開的嘴一樣 sacai的特色 - 雙重細節的後跟 側45° 側面,「壓倒性」存在感的三層中底是真的厚,能增高5cm 鞋頭部分,麂皮邊,極不耐髒 側面特寫,也是顏值擔當的角度 鞋面是由尼龍材質、麂皮和皮革組合而成 此款側面雙swoosh,但底部的因為配色關系不是特別明顯 鞋底特寫,方塊顆粒,防滑應該不成問題 sacai的又一特色 - 雙重細節的鞋舌 溢膠問題不可避免,不溢膠就不是耐克的品控了 後跟內里,也是雙重細節 這什麼鬼,新鞋就已經有壓痕了。。。 不同角度,鞋型是真的特別 粗腿就不展示上腳效果了,也真的不太會拍。 總體來說,waffle的鞋型是真的驚艷,比滿大街已看的審美疲勞的AJ和dunk要帥氣得多,且物理增高的確能增加不少自信。 舒適度也就那麼回事吧,不及AIR MAX的腳感。 純色造型即好看也造型,不耐髒的外表,打理起來也是讓人傷腦筋。 總之,能原價抽到鞋,都是運氣加持,且收且珍惜了。 感謝觀看! 來源:Chiphell

單車刷街利器,阿迪VELOSAMBA騎行運動鞋

之前買的戶外鎖鞋因為時間長了,開始脫膠,所以想著換雙日常短途走路和騎車兼備的鞋子。一天逛「77」的時候,看見有大佬穿阿迪兩用鎖鞋通勤,於是被種草,就放在購物車里面。3.8活動,感覺價格不錯,就入手了。 鞋盒和普通的阿迪不太一樣 阿迪官方outlets店只有黑白配色,非官方倒是有白+紅藍條的配色,不過價格貴不少。 Velosamba使用皮革塗層鞋面,帶有三條經典條紋。外形設計來自於阿迪自家的硬地足球鞋:Samba。Samba誕生於1950年,當初研發的初衷是為足球運動員們滿足可以在冰凍的草地上訓練,隨後便逐步轉型為室內足球鞋,如今的Samba則成為Adidas經典鞋款中的代表作,並且在功能和服飾搭配上依然具有很好的表現. 側面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 但三條LOGO是發光材質 後部白色區域比較厚實,也是反光材料 底部就有很大不同了,除了俗稱「牛筋底」的橡膠鞋底之外,還是兼容SPD兩釘山地鎖踏的鞋底設計。 鞋舌處和普通鞋子有所不同,帶有彈性壓帶。作用是可以束縛住鞋帶,不至於捲入到牙盤里造成安全意外。 鞋墊相對之前阿迪的「紙鞋墊」來說,比較厚實。 隨便買了一副鎖片 用內六角上好鎖片就能穿了 鎖片低於鞋底,走平路不至於磨鎖片。 外形看起來還是很日常,但腳感還是很硬的,除了鞋子能難彎曲之外,還很重,毛估估300-400克一隻了,穿著走長路,還是算了。 前幾天出去活動了一下,算是有了一些體會。 雖然鎖片沒有突出鞋底,但上鎖和解鎖還是比較順暢的,和山地鎖鞋區別不大。 但包裹感和提拉的時候,就不如純鎖鞋那麼跟腳了,鞋帶肯定沒有拉索固定的好,但馬馬虎虎也能用。這幾天浙江氣溫比較高,30度了,鞋子透氣性一般般,還是會感覺到有些熱,適合秋冬穿。 THE VELOSAMBA作為城市休閒鎖鞋,原價120美元的鞋子,300多人民幣入手,感覺還是非常合適的,雖然騎行性能不是太極致,但好處是比較適合日常刷街或者騎游活動。作為第二雙「鎖鞋」還是非常合適的,和我的阿迪騎行服配一起穿還挺好看的,濃濃的復古味道。 是鎖鞋大佬~~之前買的戶外鎖鞋因為時間長了,開始脫膠,所以想著換雙日常短途走路和騎車兼備的鞋子。一天逛「77」的時候,看見有大佬穿阿迪兩用鎖鞋通勤,於是被種草,就放在購物車里面。3.8活動,感覺價格不錯,就入手了。 鞋盒和普通的阿迪不太一樣 阿迪官方outlets店只有黑白配色,非官方倒是有白+紅藍條的配色,不過價格貴不少。 Velosamba使用皮革塗層鞋面,帶有三條經典條紋。外形設計來自於阿迪自家的硬地足球鞋:Samba。Samba誕生於1950年,當初研發的初衷是為足球運動員們滿足可以在冰凍的草地上訓練,隨後便逐步轉型為室內足球鞋,如今的Samba則成為Adidas經典鞋款中的代表作,並且在功能和服飾搭配上依然具有很好的表現. 側面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 但三條LOGO是發光材質 後部白色區域比較厚實,也是反光材料 底部就有很大不同了,除了俗稱「牛筋底」的橡膠鞋底之外,還是兼容SPD兩釘山地鎖踏的鞋底設計。 鞋舌處和普通鞋子有所不同,帶有彈性壓帶。作用是可以束縛住鞋帶,不至於捲入到牙盤里造成安全意外。 鞋墊相對之前阿迪的「紙鞋墊」來說,比較厚實。 隨便買了一副鎖片 用內六角上好鎖片就能穿了 鎖片低於鞋底,走平路不至於磨鎖片。 外形看起來還是很日常,但腳感還是很硬的,除了鞋子能難彎曲之外,還很重,毛估估300-400克一隻了,穿著走長路,還是算了。 前幾天出去活動了一下,算是有了一些體會。 雖然鎖片沒有突出鞋底,但上鎖和解鎖還是比較順暢的,和山地鎖鞋區別不大。 但包裹感和提拉的時候,就不如純鎖鞋那麼跟腳了,鞋帶肯定沒有拉索固定的好,但馬馬虎虎也能用。這幾天浙江氣溫比較高,30度了,鞋子透氣性一般般,還是會感覺到有些熱,適合秋冬穿。 THE VELOSAMBA作為城市休閒鎖鞋,原價120美元的鞋子,300多人民幣入手,感覺還是非常合適的,雖然騎行性能不是太極致,但好處是比較適合日常刷街或者騎游活動。作為第二雙「鎖鞋」還是非常合適的,和我的阿迪騎行服配一起穿還挺好看的,濃濃的復古味道。 價格很實惠。但是不是專用鎖鞋應該腳感更好。反正是比這個輕的來源:Chiphell

西班牙製鞋新秀 TLB ARTISTA 111 開箱 & 對比評測

前言 TLB是2018成立的一個西班牙製鞋品牌,名字是創始人Toni Llobera Barceló的首字母縮寫。當時也是從論壇/Blog網誌的文章中了解到這個牌子,然後看了他們的官網和ins,感覺楦型樣式還都不錯,就訂了一雙。鞋子是21年2月份訂的,到現在穿了差不多正好一年,就在這分享一個簡評。————————————————————————————————————選購 TLB的RTW分兩個線, Mainline 和 Artista; 從名字上就能看來出來,後者定位要稍微高一點; 從製作工藝上講,感覺二者區別不會差的很多,主要是鞋底處理和樣式的區別。線上買鞋最擔心的就是尺碼,在買之前我就給TLB發郵件咨詢;他們的客服非常細心,問了其他品牌的尺碼,包括其他品牌鞋子的摺痕照片等等,最後給出的推薦是UK 7G。西班牙鞋廠用的也是英國碼,主流的寬度是E和F; 所以這里我遇到的問題是,RTW沒有G寬度,最後只能選擇MTO去訂一雙G寬度的鞋。我定製的是鞋款是ARTISTA  111,在原版的基礎上僅僅改了寬度,其他的包括皮料、鞋面樣式等,都沒改動。 這里再多提一下TLB的網上訂制流程,他們的UI做的非常簡潔直觀, 而且可訂制的選項也非常多(鞋楦/寬度,鞋面樣式,不同部位皮料,內皮顏色,鞋底/側面顏色,鞋帶等)。訂制連結:https://www.tlbmallorca.com/artista-customize ————————————————————————————————————概覽 鞋款: ARTISTA  111https://www.tlbmallorca.com/111-goya-sheo-vegano-brown 這是一個基於balmoral oxford的改進樣式,鞋頭和一圈腰線都加了brogue,鞋頭也加了雕花;整體來看是一個降低了正式程度的oxford,可嚴肅可休閒,適應的場合更多。價格:409.09€ (MTO)楦型: GOYA選了圓頭的Goya; 工藝: 機器固特異皮料: Annonay Vegano Brown顏色還是選擇了棕色,不會出錯。——————————————————鞋盒側面詳細的標注了鞋款信息: 鞋盒和布袋都是黑色的,用料和質感都不錯: 下面的這幾張是陽光下的皮料質感: ————————————————————————————————————楦型 TLB的楦型給我的整體感覺是,中庸平衡,簡潔流暢,典雅耐看;一打眼的感覺甚至有點憨厚,但是細看是非常有美感的;沒有出挑犀利的線條,但是從各個角度去欣賞,都是美觀大氣的。去年年初的時候,ARTISTA線只有兩個楦型可選,圓頭的Goya和方頭的Picasso,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方頭的楦型,Van Gogh。這些不同楦型的區別只是在鞋頭樣式,所以不管用何種last,尺碼都是一樣的,這點是比較方便的。 下圖這個斜上方的拍攝是我覺得最能體現TLB楦型美感的一個角度: 從下面兩張圖中可以看出,TLB的腳背高度是比較不錯的,尤其是在歐洲鞋廠里,算是比較高的了。 注意看下圖鞋跟上方的一小道縫線,點睛之筆, ————————————————————————————————————鞋底 TLB的RTW鞋款大部分是皮底的 (如下圖ARTISTA  117所示), 一般來說皮底是比較難打理的,雨雪天最好別穿;所以當初訂制的時候用了膠底,四季通用。TLB的這個膠底是值得好好說說的,看出來是花了心思在上面;常見的膠底,Vibram/Dante等等,紋理很突出,很厚很硬;TLB的這個就相對平整,厚度也相對薄,穿起來沒有不適感,很適合城市通勤;最重要的,TLB在膠底上也做了收腰,看下面第二張圖,TLB三個字母中的L,有非常明顯隆起,相當明顯的收腰,漂亮!能在膠底上下這麼大力氣的,應該沒有第二家了。 ————————————————————————————————————細節 整體來看,在這個定位/價位是非常優秀的,下面細說。鞋面,拼接,縫線,打孔,做的很乾淨,一致性高,挑不出毛病。 沿條,挺規矩的,比較樸素;縫線的位置很靠里,在俯視的時候是看不到沿條縫線的。 後跟,縫線和接縫都處理的很好。 因為是MTO,可以選擇在內皮上留下訂制信息。 鞋墊,logo是壓上去的,比印刷的耐用;這個鞋墊的腳感也很舒服。 ————————————————————————————————————上腳/尺碼 這個Goya last的上腳感覺是最讓我驚訝和滿意的。前文也提到網上購鞋尺碼沒法控制,而且我也一度懷疑客服推薦的7G是不是小了;但不得不說尺碼選的非常準,長度寬度都很合適;鞋子的包裹感恰到好處,即便是新鞋上腳也沒有明顯的擠壓(也得益於較軟的皮料);這雙鞋甚至不需要breakin,新鞋就很舒服;我在收到鞋的第一個周去SF...

Waxed Kudu 皮靴十個月舊化對比

         去年四月份的時候入過一雙「國靴」,當時也在論壇里發過開箱文章,不少人找我PM,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也入手了。從入手到現在過去了十個多月了,這雙鞋子的著用頻率是極高的,少說也有八個月在穿這雙鞋子,可見我對這雙鞋子還是蠻喜歡的。期間自己保養過一次,除了被牛仔褲染色的地方,還是蠻好弄的。Waxed Kudu這皮子真的耐操,別看我現在鞋子上有很多劃痕和磕碰,其實稍微抹點Saphir Renovateur擦兩下就消失。舊化效果好不好,大家看看。有個很神奇的地方,原來鞋面是堅果色,鞋幫是石青色,但是現在幾乎看不出兩者的差別,這是怎麼個道理?          穿了這麼多個月,整體感受還是不錯的。要說有什麼缺點,一個是腳感確實沒有我的另外一雙小白好,沒有那麼跟腳。後來自己換了副運動鞋墊,好了一些。另外也不知道是我腳踝細還是鞋幫的料用「多」了,左右幫面靠太近了,導致鞋帶打結不舒服。來源:Chiphell

我的正裝鞋旅程II -第一批25雙分享(結尾價值22萬皮鞋大PK)

前言 距上一個文章「我的正裝鞋旅程I」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974729-1-1.html 已經過去三年有餘。這個文章也繼續分享一些對玩鞋的一些所思所感,一些沉澱。我的目標是收集100雙鞋,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時而停頓抬頭看看風景,便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 本篇文章將會先做一些開箱,然後分享定製思路和過程,最後放一些用來開拓思路的優秀作品 本次開箱和視頻中出現的品牌有: (在這里也放出視頻所有鞋的總分)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