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海洋

Tag: 海洋

本周值得買的遊戲推薦 化身鯊魚體驗海洋霸主的恐怖

在本周登場的新作遊戲不少,有幾款比較知名的作品,還有一些之前登上其它商城的(比如 EGS、Apple Arcade)的遊戲也發售了。在《Maneater》中化身鯊魚,掠食,探索,進化。體驗頂級掠食者稱霸海洋的終極力量!在改編自暗黑幻想宇宙桌遊的戰略電子遊戲《戰鎚西格瑪時代:風暴之地》中,成為一支超凡派系的指揮官,率領可高度定製化的軍隊,解鎖全新單位、裝備以及技能吧。 《Maneater》 Steam原價116元,現價98元。6月2日截止。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特別好評 遊戲簡介:體驗巨鯊這種海洋頂級掠食者稱霸海洋的終極力量!在沿海航道興風作浪,散播恐懼。撕裂游泳者和潛水者的肢體,讓人類對你望而生畏! 《海洋之王(King of Seas)》 Steam售價:98元。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褒貶不一 遊戲簡介:《King of Seas》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場景設定在一個致命的海盜世界中。在兇猛的情節中,您將努力奪回被奪走的一切,並在充滿戰鬥,失落的島嶼與寶藏的奇妙世界中展開史詩般的冒險。一個充滿著驚嘆的角色和驚險任務的宇宙將會讓您努力成為所有海盜之王。 《艾瑞卡(Erica)》 Steam原價41元,現價36元。6月2日截止。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特別好評 遊戲簡介:《艾瑞卡》是一款真人、驚悚互動式電影遊戲。成為艾瑞卡,縈繞於父親遇害夢魘的少女。童年悲痛的創傷,因為恐怖的新線索而再次浮現。能否揭開令人震驚的真相將取決於你。 《生化變種(BIOMUTANT)》 遊民遊戲商城領劵購買268元>>> Steam售價:295元。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褒貶不一 遊戲簡介:《BIOMUTANT®》是一款功夫奇幻RPG遊戲,背景設定為末日後的開放世界。遊戲中極具武術風格的獨特戰鬥系統,可讓玩家混合近戰、射擊和突變能力。 《地球上最長的路(The Longest Road on Earth)》 Steam原價37元,現價33元。6月4日截止。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好評 遊戲簡介:這款敘事作品貼近個體生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相關機制簡約樸素,沒有對話與文本干擾,可以盡情沉浸於四個角色的生活之中。二十多首原創音樂令人感念舊日,歌詞縈繞人心,與你一同見證每一個小小的故事。 《靈動騎士(Vivid Knight)》 Steam售價:50元。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特別好評 遊戲簡介:《靈動騎士》是一款將被變成寶石的夥伴們聚集一堂,組合他們各自的能力活用於戰鬥的「組建小隊」式地牢冒險遊戲! 在變幻莫測的地牢中探險,運用收集到的寶石挑戰迷宮吧! 《戰鎚西格瑪時代:風暴之地(Warhammer Age of Sigmar: Storm Ground)》 Steam原價148元,現價125.8元。6月11日截止。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多半好評 遊戲簡介:《戰鎚西格瑪時代:風暴之地》是首款改編自《Age of Sigmar》這一暗黑幻想宇宙桌遊的戰略電子遊戲。在這個充滿快節奏戰爭的動態回合制遊戲中,率領您可高度定製化的軍隊,解鎖全新單位、裝備以及技能吧。 《機甲戰士 5:雇傭兵(MechWarrior 5: Mercenaries)》 Steam售價:90元。 購買連結>>> Steam評價:多半好評 遊戲簡介:3015年,人類已經殖民了一片廣袤空間內的數千個星系,這片區域內戰亂頻仍,綿延數世紀之久。主宰未來戰場的是一群操縱著笨重戰爭機器的精英飛行員,他們號稱機甲戰士,而這種機器則被稱作戰鬥機甲。這正是雇傭兵發家致富的大好時機。 《Force of...

海洋堂 新品 Amazing Yamaguchi系列 遊戲 蝙蝠俠:阿甘騎士 阿卡姆騎士 可動人偶

Amazing Yamaguchi系列 遊戲 蝙蝠俠:阿甘騎士 阿卡姆騎士 可動人偶 來源:78動漫

美國公布最新UFO視頻:球形不明飛行物不斷跳動 最終墜入海洋

關於不明飛行物 (UFO) 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近日,一段 UFO 視頻在網上流傳並引起熱議,而該視頻被證實是由美國海軍拍攝的。 據媒體報導,美國一位名為傑里米·科貝爾 (Jeremy Corbell) 的網友在其網站分享了一段 UFO 視頻,該視頻顯示一個球形不明飛行物不斷移動,最終墜入海洋。 科貝爾表示,這段視頻已經得到了五角大樓發言人蘇珊·高夫 (Susan Gough) 的證實,是由海軍拍攝的,但並沒有透露視頻拍攝的地點和拍攝時間。 在這段 59 秒的視頻中可以看出,一個圓形黑點就像桌球球一樣在畫面中不斷移動,最終突然從畫面中消失,疑似墜入海中。 根據科貝爾的介紹,這段視頻實際是拍攝於 2019 年 7 月 15 日下午 11 點左右,由聖迭戈海岸附近的美國瀕海戰鬥艦「奧馬哈」號拍攝的。 雷達圖像顯示,這是一個直徑約...

NASA正在通過S-MODE研究海洋漩渦

據媒體報導,Sub-Mesoscale Ocean Dynamics Experiment(亞中尺度海洋動力學實驗,簡稱S-MODE)任務近日開始利用一架自行推進的海洋滑翔機和幾架飛機上的科學儀器,這是其水中儀器和空中儀器的首次部署,它們將以確保儀器協同工作從而顯示海面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全面的野外活動將於2021年10月開始,飛機的基地則在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 S-MODE研究小組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海水的小型運動如漩渦。這些漩渦綿延約6.2英里或10公里,其以渦流式緩慢移動海水。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渦流在將熱量從表層輸送到海底層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反之亦然。此外,漩渦可能在海洋和地球大氣之間的熱量、氣體和營養物質的交換中發揮作用。了解這些小型渦流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地球海洋是如何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 在上面這張圖片中,亞中尺度海洋動力學如漩渦和小洋流是導致2021年1月5日南大西洋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顯示為綠色和淺藍色)的渦流式的原因。 來源:cnBeta

動作版大航海時代《海洋之王》現已全平台發售

3DClouds開發製作,Team17負責發行的《海洋之王》已經正式發售。為了進一步為遊戲造勢,發行商特別製作了一段上市宣傳片,一起來看看吧。 《海洋之王》上市宣傳片: 《海洋之王》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場景設定在一個致命的海盜世界中。在兇猛的情節中,您將努力奪回被奪走的一切,並在充滿戰鬥,失落的島嶼與寶藏的奇妙世界中展開史詩般的冒險。一個充滿著驚嘆的角色和驚險任務的宇宙將會讓您努力成為所有海盜之王。 主要機制 故事: 一系列的任務將指導您的旅程,發現《海洋之王》世界中的有趣的角色,這些角色將會引導您進入史詩般冒險的下一個階段。 程序化生成: 潛入茂盛的程序化生成世界,不斷刷新每個新遊戲的探索機制。 動態世界: 這世界會對您的每一個行動做出反應,海軍路線會發生變化,每個被征服的定居點都難以適應,將不斷給您帶來更多挑戰。 地圖: 濃霧將會使目標前進的方向充滿阻礙,畢竟您不會想要失去探索的樂趣嗎!? 導航系統: 大氣層效應會影響遊戲。在暴風雨中航行要自己承擔風險,躲避敵人並始終牢記仔細觀察風向以便在戰鬥中掌控。策略從這里開始。 船舶定製: 通過裝備和技能系統可提供五種高度可定製的船舶,就像是任何真正的角色扮演遊戲! 作戰系統: 不僅有大炮的射擊和航海策略,而且還有速度和奇觀,多虧超過20多種技能供您選擇以及三個可適應任何遊戲風格的才能。 次要機制 特殊任務: 當您完成這些次要任務時,您會獲得額外獎勵,征服的每個定居點將會成為新冒險的源泉! 尋寶: 秘密地圖隱藏在深淵中,找到它們並獲得陷入水中的寶藏的指示! 貿易: 每個定居點會生產具有其市場價值的特定產品。以盡可能最低價買入,然後將其出售給有需求的其他定居點。低買高賣,這是交易的基本! 釣魚: 尋找多達30種生活在海面以下的魚類。釣到所有的魚類,但請注意觀察時間以及天氣情況...... 排名: 贏得每場戰鬥會抬高您頭上的賞金,並將與歷史上最著名的海盜進行比較。成為King of Seas(海洋之王)! 多種難關: 難度等級大大增加了遊戲中獲得的賞金。您將會在極難模式中獲得多少賞金呢? 《海洋之王》現已發售登陸全平台,在Steam還提供了試玩版。 來源:3DMGAME

美媒:科學家挖出史上最深海洋洞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1日報導,一個在日本海岸附近工作的研究團隊剛剛在太平洋海底鑽了一個洞,這個洞比之前任意一處海洋中的任意一個洞都更深。一項聲明稱,5月14日,日本「海明」號研究船上的科學家將一個又長又細、被稱為「巨型活塞取芯器」的鑽頭送入太平洋海面下近5英里(約合8000米)處。 他們等了2小時40分鍾後,鑽頭最終抵達日本海溝底部。在那里,研究團隊從海底取出一塊120英尺(約合37米)長的沉積岩芯,然後慢慢將取芯器拖上來。 報導稱,該鑽探地點離2011年9.1級的東日本大地震的震中非常近。那次地震重創了日本東北地區,引發的巨大海嘯摧毀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並導致災難性的堆芯熔毀。通過研究取自這一地區的沉積物,研究人員希望能更多地了解這條海溝的古老地震史。 報導稱,這次深海鑽探作業徹底擊敗了此前的海洋鑽探紀錄保持者。近50年來,這一紀錄一直由「全球海洋·挑戰者」號研究船持有,該船1978年曾在馬里亞納海溝鑽探。在那次行動中,工作人員從水下約4.3英里處取出了一塊沉積岩芯——比「海明」號研究船最近的這次行動離新鮮空氣近約1000米。 那麼人類有史以來在陸上或海中挖過的最深的洞是哪個?這一稱號屬於「科拉超深鑽孔」,俄羅斯科學家1989年在該國極北部的科拉半島上鑽出了這個孔洞。該項目的鑽探作業始於1970年;近20年後,這個洞的最大深度達到了地面下7.6英里。 來源:cnBeta

言情向人魚之戀,日本保護海洋超諷刺

4月日本上線石原里美新劇《深深地戀愛》,豆瓣評分僅有5.4,主演為石原里美和綾野剛,又是一次美女老婆搭配低顏值男的作品,對於綾野剛以前長相還算耐看,而在這部劇中臉垮到創新低,不過鑒於剛哥演技滿分,對比十元矯揉造作的表情和程序化的演技,導致二人搭檔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但是cp感薄弱,畢竟剛哥演帥哥真的是無代入感。 該劇講述海洋學者渚海音與從倫敦回國的財閥公子蓮田倫太郎的愛情故事。全篇都在討論如何保護海洋,而此時日本正在鞠躬道歉對不起也要排放廢水,真是大大的諷刺現實。 女主是熱愛著大海的魚宅兼海洋學家渚海音,鑒於劇情走向十分帶有奇幻色彩,女主的身份與物種一直存疑,猜測可能是人魚公主上岸保護海洋的同時發展愛情,也有網友猜測因為男女主有很多海龜的隱晦鏡頭,認為女主真身會是海龜,對於這種童話色彩的言情偶像劇,大概是人魚戀,海龜戀確實獵奇了。 一直不食人間煙火的人魚公主來到岸上融入社會,能夠聽懂海洋生物的話語,專注保護海洋生物的學術探討,人物性格屬於傻白甜,也有網友認為是腦袋不好的白痴美女。 男主是賭上人生開發海洋度假勝地的傲嬌貴公子蓮田倫太郎,潛水遇難被女主救下來,一次女主的親吻就讓他魂牽夢繞,劇情實在古早俗套,由於家庭的原因導致他只得傷痛深埋心底遠走他鄉。 男女主因巨大海洋度假村的開發計劃而邂逅了,居住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兩人,雖然處於對立的立場,但最終還是陷入了命運般的戀愛。 看過幾集後,除了覺得十元好美皮膚真好外,整個故事情節非常膚淺,劇本奇爛無比,比如確定戀愛後二人瘋狂激動,女主在屋內狂蹬腿,男主在外面砸地扇嘴巴,現在如此表達情緒激動的表演也是不多見了,一個邏輯通順的地方都沒有,也是極強。 網友評論「兩具蒼老的軀體笨拙地演著幼稚的故事」。十元更是除了每次妝發穿搭出圈後,拍的劇一部比一部難看,演技更是毫無提升,剛哥是一臉憔悴的演貴公子,莫名看起來很猥瑣,再加上劇情平平無奇的走向,十足浮誇的演技,絕對的爛片。 畢竟保護海洋人人有責,我們也不喜歡人類污染水資源,所以日本能不倒核廢水了嗎? 有興趣看一部10倍速都覺得無聊的劇,推薦去感受下!!! 【歡迎想要創作的作者可以來論壇激情創作呦!可戳 這里 (#^.^#)!具體要求看版規即可。 前期推薦請戳匯總篇 來源:動漫之家

研究表明海鞘可被用於追蹤海洋中的微塑料

據媒體報導,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正在穩步惡化,因此監測目前世界海洋中存在的此類塑料垃圾的數量至關重要。根據一項新研究,一種簡單的海洋生物可能會讓科學家更好地做到這一點。 微塑料是在較大的廢棄塑料碎片降解和散落時產生的。由此產生的顆粒非常小--甚至是微觀的--並在魚類體內被發現。當人們吃這些魚時,他們反過來攝入這些微塑料顆粒,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 由於這些顆粒非常微小,因此很難從海洋中有效地收集它們。然而,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微塑料很容易積聚在被稱為海鞘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身上。這些生物在世界各地被大量發現,它們不斷地吸入和排出大量的水,因為它們是濾食者。 在實驗室測試中,學名為Clavelina robusta(又名海鞘)的海洋生物被保存在含有聚苯乙烯納米顆粒的水箱中,然後被 "收獲 "並通過一個化學消化過程。這一過程分解了海鞘的組織,留下了微塑料和其他殘留的有機化合物。然後,一種被稱為非對稱流場流分法的技術被用來將微塑料與這些化合物分開。 接下來,塑料納米顆粒被放置在一個定製設計的晶片上,使它們聚集在一起,使它們更容易被檢測和量化。最後,拉曼光譜法被用來確定它們的化學結構。盡管科學家們知道這些顆粒是聚苯乙烯,但在野外收集的樣本可能由許多類型的塑料組成。知道哪些是最常見的,以及數量多少,可以幫助確定它們的來源。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和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一個團隊進行的。最近發表在《微塑料和納米塑料》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其進行了描述。 來源:cnBeta

海洋堂 RevoGeo 系列可動手辦「長頸鹿鋸鍬形蟲」實物圖公開

<strong海洋堂 RevoGeo 系列可動手辦第五彈「長頸鹿鋸鍬形蟲」實物圖公開,整個模型添加多個關節,並採用全身可動的設計,提高了模型完全的真實感。同步將附帶一對雙翅替換件,用以還原飛行時的動作。該產品全長210mm,預計8月發售,售價8800日元。 來源:電玩部落

《海洋之王》遊戲全機制介紹

《海洋之王》這款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它獨特的玩法機制,第一個就是動態世界,在遊戲世界中NPC會對你的每一個行動做出反應,而且海軍路線會發生變化,每個被征服的定居點都難以適應,將不斷給您帶來更多挑戰。更多如下。 遊戲全機制介紹 King of Seas(海洋之王)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場景設定在一個致命的海盜世界中。在兇猛的情節中,您將努力奪回被奪走的一切,並在充滿戰鬥,失落的島嶼與寶藏的奇妙世界中展開史詩般的冒險。一個充滿著驚嘆的角色和驚險任務的宇宙將會讓您努力成為所有海盜之王。 主要機制 故事: 一系列的任務將指導您的旅程,發現King of Seas(海洋之王)世界中的有趣的角色,這些角色將會引導您進入史詩般冒險的下一個階段。 程序化生成: 潛入茂盛的程序化生成世界,不斷刷新每個新遊戲的探索機制。 動態世界: 這世界會對您的每一個行動做出反應,海軍路線會發生變化,每個被征服的定居點都難以適應,將不斷給您帶來更多挑戰。 地圖: 濃霧將會使目標前進的方向充滿阻礙,畢竟您不會想要失去探索的樂趣嗎!? 導航系統: 大氣層效應會影響遊戲。在暴風雨中航行要自己承擔風險,躲避敵人並始終牢記仔細觀察風向以便在戰鬥中掌控。策略從這里開始。 船舶定製: 通過裝備和技能系統可提供五種高度可定製的船舶,就像是任何真正的角色扮演遊戲! 作戰系統: 不僅有大炮的射擊和航海策略,而且還有速度和奇觀,多虧超過20多種技能供您選擇以及三個可適應任何遊戲風格的才能。 次要機制 特殊任務: 當您完成這些次要任務時,您會獲得額外獎勵,征服的每個定居點將會成為新冒險的源泉! 尋寶: 秘密地圖隱藏在深淵中,找到它們並獲得陷入水中的寶藏的指示! 貿易: 每個定居點會生產具有其市場價值的特定產品。以盡可能最低價買入,然後將其出售給有需求的其他定居點。低買高賣,這是交易的基本! 釣魚: 尋找多達30種生活在海面以下的魚類。釣到所有的魚類,但請注意觀察時間以及天氣情況...... 排名: 贏得每場戰鬥會抬高您頭上的賞金,並將與歷史上最著名的海盜進行比較。成為King of Seas(海洋之王)! 多種難關: 難度等級大大增加了遊戲中獲得的賞金。您將會在極難模式中獲得多少賞金呢? 來源:3DMGAME

《海洋之王》遊戲配置要求一覽

《海洋之王》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場景設定在一個致命的海盜世界中。遊戲的畫面表現非常不錯,需要的配置要求也不算高,CPU最低也需要Intel Core的i5-2500K處理器或者AMD的FX-8150,更多如下。 遊戲配置要求一覽 最低配置: 作業系統: 64 bit Windows 10 / 8 / 7 處理器: Intel Core i5-2500K 3.3GHz / AMD FX-8150 3.6GHz or equivalent 記憶體: 4 GB RAM 顯卡: GeForce...

海洋堂: 21年8月 RevoGeo系列 RG007 長頸鹿鋸鍬形蟲

新品價格    8,000円(稅拔) 發售日期    2021年8月20日 廠商    海洋堂 商品スペック ■仕様 PVC&ABS製塗裝済み完成品 ■サイズ 全長210mm ■可動箇所 20箇所 ■オプションパーツ ・透明ディスプレイベース(アーム2種) ・GEO用アーム+GEOアーム(ショート) ・マグネットアダプター ・翅(飛翔用) ■原型製作 木下隆志 ■可動加工:大津敦哉 ■製作総指揮 松村しのぶ 海洋堂のリボルテックを受け継いだ可動生物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第5弾! ・クワガタムシの最大種、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勇姿を可動とともに可能な限り再現。 ・特徴的な大アゴは左右が連動して開閉、首や胸を動かすことで威嚇のポーズやおとなしく樹液を舐める姿など、様々な表情をつけることが可能です。 ・前翅は閉じた狀態の「裝甲」感を優先して展開狀態との差し替え式、実物同様に胸関節を曲げつつ前翅を開く構造も再現しました。 ・展開した大きな後翅も全體にしなりを加えた正に飛翔中のイメージ、付屬のベースに取り付ければ巨大クワガタの飛翔する様を楽しむことができます。 【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南アジア原産の漆黒の巨大クワガタ。世界最大のクワガタとして有名で、現在全長118㎜を超える個體が見つかっている。 長大な大アゴは日本の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ように灣曲はせず直線的に伸びるため、これをキリンの首に見立ててgiraffa(=キリンの意)の名がつけられた。 ネパール、インドから東南アジアの島々まで広く分布し、その中でもフローレス島とその近辺の個體群は立派な大アゴをもち、サイズも最大になることで知られている。 日本のクワガタと同様、成蟲は樹液に集まるが樹液を出す木々は點在しているため個體密度は高くはない。 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仲間はクワガタ類では飛翔が巧みとされ、樹液の匂いを頼りに遠くからも飛來する。 ©KAIYODO ※掲載の畫像は開発時サンプルの為、実際の商品とは多少異なる場合があります。予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來源:78動漫

海洋堂直營店限定: 21年8月 RevoGeo系列 RG008 長頸鹿鋸鍬形蟲 白眼Ver.

新品價格    8,000円(稅拔) 發售日期    2021年8月20日 廠商    海洋堂 海洋堂のリボルテックを受け継いだ可動生物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第5弾! 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ホワイトアイ」 カブトムシ・クワガタムシには稀に複眼の白い個體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これはアルビノの一種と考えられていて、複眼にあるメラニン色素の層を欠くため本來黒い複眼が白く見える、とされている。一方、クワガタの體の黒色の組成はメラニン色素によるものではないらしいのでアルビノでも體は黒いままなのだそう。 ホワイトアイの遺伝は劣性遺伝とされているので通常は一代限り、人為的にホワイトアイ同士を掛け合わせることで白目は子孫へ受け継がれていく。 本物でもレア度の高いホワイトアイをリボジオで再現しました。 ・クワガタムシの最大種、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勇姿を可動とともに可能な限り再現。 ・特徴的な大アゴは左右が連動して開閉、首や胸を動かすことで威嚇のポーズやおとなしく樹液を舐める姿など、様々な表情をつけることが可能です。 ・前翅は閉じた狀態の「裝甲」感を優先して展開狀態との差し替え式、実物同様に胸関節を曲げつつ前翅を開く構造も再現しました。 ・展開した大きな後翅も全體にしなりを加えた正に飛翔中のイメージ、付屬のベースに取り付ければ巨大クワガタの飛翔する様を楽しむことができます。 【ギラファ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南アジア原産の漆黒の巨大クワガタ。世界最大のクワガタとして有名で、現在全長118㎜を超える個體が見つかっている。 長大な大アゴは日本の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ように灣曲はせず直線的に伸びるため、これをキリンの首に見立ててgiraffa(=キリンの意)の名がつけられた。 ネパール、インドから東南アジアの島々まで広く分布し、その中でもフローレス島とその近辺の個體群は立派な大アゴをもち、サイズも最大になることで知られている。 日本のクワガタと同様、成蟲は樹液に集まるが樹液を出す木々は點在しているため個體密度は高くはない。 ノコギリクワガタの仲間はクワガタ類では飛翔が巧みとされ、樹液の匂いを頼りに遠くからも飛來する。 ©KAIYODO ※掲載の畫像は開発時サンプルの為、実際の商品とは多少異なる場合があります。予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來源:78動漫

海洋二號D星成功發射 構建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19日12時0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迎來三星組網時代。 中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三星組網示意圖。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供圖 海洋二號D衛星是中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該星將在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推進海洋高新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海洋二號D星實現帶翼帶天線空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供圖 海洋二號D衛星入軌後,將與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和海洋二號C衛星組網,共同構建中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形成全天候、全天時、高頻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動力環境監測體系,為中國預警預報海洋災害、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海洋科學研究等提供精準的海洋動力環境信息。 海洋二號D衛星和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70次發射。 來源:cnBeta

科學家呼籲制定全球行動計劃來拯救海洋並保護人類健康

據媒體報導,一個由埃克塞特大學領導、Horizons 2020齣資的跨學科歐洲合作項目--Seas Oceans and Public Health In Europe (SOPHIE) 日前概述了各種組織可以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上最大的互聯生態系統的初始步驟。 研究人員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的評論文章中呼籲將當前的聯合國Ocean Decade作為全球變化一個有意義的催化劑並提醒我們海洋健康跟人類健康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 據悉,該報告強調了不同群體和個人--包括公民個人、醫療保健工作者、私人組織、研究人員和決策者--所需要採取行動的35個初步步驟。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論文第一作者Lora Fleming教授表示:「COVID-19大流行、氣候和其他環境變化以及我們海洋的危險狀態表明,我們共享一個地球和一個全球海洋。我們的道德指南針指向在學會維持所有生態系統的同時通過保護每個人--無論貧富--和向他們提供機會來解決我們遇到的無數威脅和潛在機會。」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對全球海洋的巨大依賴是全球食物和經濟收入的來源,並且有研究表明,海洋是有益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寶貴資源。然而人類活動影響的後果是嚴重的。由氣候和其他環境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沿海洪水、有害的藻華以及化學和微生物污染。跟全球環境變化相關的海平面上升、海洋變暖、酸化和缺氧則加劇了這些威脅。 與此同時,海岸、海洋和海洋為我們提供了食物、貿易、文化、可再生能源和許多其他利益。事實上,現在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進入健康的海岸可以改善和保持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的海洋是潛在天然產品的主要來源,包括藥物和塑料的綠色替代品。 該研究論文還向能夠影響海洋健康的廣泛團體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初步步驟,其強調全面合作對產生影響至關重要。比如: 大型企業可以審查它們對海洋健康的影響,分享最佳做法並支持社區倡議;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以考慮「藍色處方」, 跟個人和社區推廣活動相結合; 旅遊經營者可以分享關於在海岸邊生活的好處的研究並收集和分享他們的顧客對這些好處的體驗; 公民個人可以參與以海洋為基礎的公民科學或海灘清潔並鼓勵有關可持續性的學校項目。 該文章還呼籲規劃人員、決策者和組織了解並分享關於海洋跟人類健康之間聯系的研究並將這方面的知識納入政策。 這份報告合著者、歐洲海洋委員會的Sheila JJ Heymans教授表示:「聯合國Ocean Decade是一個真正改變我們跟全球海洋互動方式的機會。鑒於人類健康跟海洋健康之間的聯系是多麼重要,海洋對人類是多麼重要,實現Ocean Decade的目標不應只留給海洋界。通過跟社區、政策制定者、企業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合作,我們增加了動力以找到強大、有效的新方法來促進公共衛生的重大變革。」 來源:cnBeta

研究:一些具有海洋價值的遠古水可能封存於火星表面下

據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報告稱,火星表面下埋藏的礦物質中可能存在著一些具有古代海洋價值的水。這項基於觀測數據和模型的新研究表明,這顆紅色星球最初的大部分水--高達99%--是由於不可逆的地殼水化而流失的,而不是逃到太空中。 這些發現有助於解決預測的大氣損失率、當今火星的氘氫比(D/H)和曾經覆蓋火星表面的水的地質估計之間的明顯矛盾。 古代火星是一個潮濕的星球--乾涸的河床和殘留的海岸線記錄了大量液態水流過火星表面的時期。如今,這些水已經所剩無幾,大部分都凍結在地球的冰蓋中。先前的研究假設,這些流失的水是在幾十億年前逸散到太空的,目前觀測到的大氣D/H比支持了這一論斷。然而目前對大氣水分流失速率的測量太低,單憑大氣逸出無法解釋火星上所有的水分流失。 Eva Scheller和她的同事們展示了大量的水是如何被並入埋藏在地殼中的礦物質中。Scheller等人通過利用軌道太空飛行器、漫遊者和火星隕石的觀測約束開發了一個水收支和D/H模型通過模擬火星在地質年代和一系列合理條件下的水分流失情況,研究人員們發現火星在諾亞紀時期(約41 - 37億年前)失去了大部分水分--在40-95%之間。 結果表明,火星最初有30 - 99%的水被並入礦物質中並埋藏在地殼中,剩下的水則逃逸到太空中,這就是目前觀察到的D/H比率。 來源:cnBeta

科學家在海洋深處的地殼中發現鈽-244

在海洋深處的地殼中發現了一種叫做鈽-244的稀有元素。這種放射性元素的發現為科學家提供了關於重金屬如何在恆星內部形成的線索。科學家們研究了這種同位素,並確定它可能是與鐵-60一起到達地球的。鐵-60是一種較輕的金屬,在超新星爆炸中形成,這是特別巨大的恆星結束其生命的方式。 科學家們認為,一起發現這兩種金屬表明,超新星可能創造了這兩種重金屬。然而,他們承認,其他事件,如中子星的合並,也有可能是一些鈽-244的原因。 學習重金屬如何形成對科學家來說特別重要,並且是物理學中三個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比鐵重的元素有一半是在恆星的中心通過核聚變形成的。另一半金屬的形成需要更高密度的自由中子,這意味著它必須在比恆星核心更具有爆炸性的環境中形成,例如超新星、中子星合並,或者黑洞和中子星碰撞時。 研究人員開始在地球上尋找這些重金屬的證據,以深入了解創造它們的過程。一些放射性版本的重金屬並不在地球上自然出現,科學家們特別在尋找鈽-244,這是鈽的一種變體,其半衰期為8060萬年。 由於它的半衰期很長,在地球形成過程中最初存在的任何鈽-244都早已衰變,因此研究人員發現的任何原子都將來自於外星。鈽-244是在太平洋地下5000英尺左右的岩石中發現的,這些岩石以40萬年一毫米的速度極其緩慢地形成。所發現的樣本涵蓋了1000萬年的歷程。 來源:cnBeta

從海洋表面到黑暗「過渡帶」:NASA開啟追碳之旅

據媒體報導,5月初,NASA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共同支持的一次海上航行在北大西洋起航,這是2018年在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補充性考察的後續,該考察由NSF共同資助。NASA於2021年部署的海洋科學領域活動--Export Processes in the Ocean from Remote Sensing(EXPORTS)由來自30多個政府、大學和私人非政府機構的150名科學家和工作人員組成。 該團隊由三艘海洋研究船組成,他們將在愛爾蘭西部的Porcupine Abyssal平原水下國際水域相遇。科學家們將在整個實地考察過程中使用三艘飛船上的各種儀器:由英國南安普頓國家海洋學中心運營的RRS James Cook和RRS Discovery及由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海洋邊緣區項目租賃、西班牙維戈的海洋技術單位運營的第三艘船。包括這幾艘自動駕駛船舶在內的52個高科技平台將進行測量並持續收集數據。 很多科學研究都集中在海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上。通過化學和生物過程,海洋從大氣中吸收的碳跟陸地上所有植物吸收的碳一樣多。科學家們希望進一步探索海洋生物泵的機制即大氣和表層海洋中的碳長期封存在深海中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被稱為浮游植物的微觀植物樣生物,它們經歷光合作用,就像陸地上的植物一樣,可以通過觀察海洋顏色的變化從太空中看到。它們的生產力對地球的碳循環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地球的氣候。 「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聯合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以來,對海洋生物碳泵的首次全面研究,」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出口科學負責人David Siegel說道,「在此期間,我們得到了先進的顯微鏡成像工具、基因組學、強大的化學和光學傳感器及自主機器人--這些都是我們當時沒有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提出更困難、更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有多少有機碳正在離開海洋表層、它們進入深海時的路徑,在那里它們可以被長期隔離,從幾十年到幾千年。 科學家們知道有三條主要途徑將碳從大氣和上層海洋運輸到位於海平面以下1640英尺(500米)以上的黑暗「過渡帶」:1、物理海洋混合和循環可以攜帶懸浮有機質向海洋深處內政;2、粒子可以重力下沉,經常通過生物體的內髒;3、動物每天在海洋的上層和下層之間進行垂直遷移,一路上會帶著碳。 EXPORTS的目的是通過觀察不同條件下兩種非常不同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碳泵來確定這些路徑中有多少碳被運輸。研究人員選擇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因為它們處於生產力譜即光合速率的相反兩端,並且經歷了兩個相反的物理過程如漩渦和水流。研究對比環境將為模擬未來氣候情景提供最大的洞察力。 根據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項目科學家和海洋學家Ivona Cetinić的說法,北太平洋類似於沙漠或陸地上的「簡單草地」。它的營養含量很低--在這里則是光合作用所需的鐵,並且還經歷了全球海洋中最少的渦流。因此,進入深海的碳運輸主要是由一種叫做浮游動物的微小動物驅動,它們消耗微小的浮游植物,然後將消化後的碳排泄到海底深處。 浮游植物漂浮在海洋上層的陽光照射層,在那里它們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當條件適宜時,就像每年的這個時候北大西洋地區的情況一樣,浮游植物數量增長或「開花」速度非常快,以至於從太空中都能看到。 另外,北大西洋的洋流也很強,這跟北太平洋流動緩慢的洋流形成了鮮明對比。除此之外,Siegel表示,他們預計在為期一個月的探險中至少會有四天的惡劣天氣。 但EXPORTS不僅適用於海洋還將用於改善衛星技術。Cetinić跟來自海洋顏色衛星的幾個光學測量一起工作,後者負責測量海洋表面反射的可見光光譜部分,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彩虹的顏色。這些數據提供了諸如測量海洋溫度、鹽度、碳和一種叫做葉綠素的綠色色素的濃度等信息。然而占據了生態系統和碳循環不同部分的不同種類浮游植物產生了不同數量和不同色調的綠色葉綠素並創造了目前海洋顏色衛星無法「看到」的海洋顏色的細微差別。 在EXPORTS中使用的儀器都是高度精密的、在某些情況下則是實驗性的,測量海洋顏色的光學儀器類似於未來NASA衛星上的儀器。研究人員將把這些衛星模擬測量跟表面浮游植物群落的詳細觀測結合起來--通過基因組學、圖像分析或色素組成--以及它們的生理知識使衛星能夠探測海洋多樣性並最終發現它們在海洋碳循環中的作用。 這些衛星的下一代即NASA的浮游生物、氣溶膠、雲、海洋生態系統(PACE)任務將是高光譜的,這意味著它將能收集整個可見光譜的數據並捕捉可見部分以外的信息--包括紫外線和短波紅外。 Cetinić說道:「我們在地面上看到的東西讓我們了解我們需要從太空看到什麼樣的信息以便捕捉我們想要更好地理解的關鍵過程。這推動了天基技術的發展。作為回報,來自新地球觀測衛星的數據允許科學家去尋找其他關鍵信息或開發新技術來補充目前的地球觀測衛星甚至啟發出一顆新的地球觀測衛星。科技和科學的這種永恆的相互作用最終造福全人類。」 在實地調查活動之後,EXPORTS的另一個階段將側重於使用從大西洋和太平洋收集的數據來預測未來海洋的碳運輸路徑。 Siegel說道:「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僅限於今天海洋中發生的事情。隨著持續的氣候變化,不僅在海洋中而且在整個地球系統中都可以看到,我們需要能預測2075年將會發生什麼,而我們目前還沒有這種預測性的理解。」 現在因為COVID-19大流行的關系,PACE和EXPORTS都出現了延誤。現在,為了確保每個相關人員的安全,在開船前需要進行兩周的檢疫並在上船後的第一周制定社交距離協議。 來源:cnBeta

海洋清潔組織推出新一代河流塑料攔截器 以阻止垃圾進入海洋

據媒體CNET報導,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The Ocean Cleanup)正在繼續履行其使命,通過在垃圾進入海洋之前捕捉它們來消除世界上的塑料。該組織已經推出了其第三代攔截器系統,據說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更大的垃圾,而且成本更低。 海洋清潔組織的創始人兼執行長Boyan Slat在2019年首次宣布了其開發的攔截器系統。這些垃圾攔截器被停泊在河床上,利用河水的流動來抓取漂浮在水面上的碎片。然後,它們將垃圾引到傳送帶上,傳送帶將垃圾送入六個大型機載垃圾箱。攔截器完全自主地日夜運行,從太陽能電池板獲取能量。垃圾和漂浮物的數量由攔截器的機載計算機不斷監測,而垃圾則由一個小型團隊每天清空。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每年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威脅著海洋生物,污染著全世界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中心估計,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的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 「我們發現,我們仍然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減少推廣和組裝的難度,真正盡可能地加快部署速度,同時也使其更有效率,」Slat說。「我們發現[以前的攔截器在遇到非常大的碎片時經常會堵塞。因此,拓寬這一點也將有助於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海洋清潔組織已經與芬蘭的一家製造和物流公司Konecranes合作,後者將再建造10台攔截器,並幫助將它們部署到世界各地。目前,海洋清潔組織有三個工作中的攔截器,分別安裝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Cengkareng水渠、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的巴生河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國聖多明各的Rio Ozama。這些河流被認為是流入海洋的塑料碎片的主要來源。 Slat表示:「當涉及到攔截器的製造、服務以及在河流中實際安裝時,我們需要幫助。這三件事是Konechranes將幫助我們做的。」 海洋清潔組織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標,從海洋和河流中收集約50萬個足球場面積區域的塑料垃圾。截至目前,它已經達到了這個目標的一半,主要是通過河流中的攔截器。「去年我們收集了超過50萬磅的垃圾,"Slat說。「與每年流入的所有塑料垃圾相比,這仍然是一個很小的數量。我們今年的目標是一個高得多的數字。」 河流攔截器是海洋清潔任務的一個重大成功,但Slat的最初目標是用他的另一個自主清潔設備,即海洋清潔系統來清理大太平洋垃圾帶。這將在今年夏天進入關鍵,屆時團隊將在大太平洋垃圾帶中部署並繼續測試和升級002號系統。 海洋清潔系統和攔截器不僅僅是清除垃圾,兩者都通過用它們捕獲的塑料生產實際產品而實現了循環。去年,海洋清潔組織發布了它的高級太陽鏡,這些太陽鏡是由塑料加工成顆粒狀,然後被塑造成太陽鏡框架。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發現罕見化石:上面有三種海洋生物在互動

據媒體報導,發現生活在1.8億年前的生物化石並不容易。在數百萬年前發現的化石中,絕大多數都是動物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然而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動物在相互作用的化石。它們通常是同一物種的動物,不過有時是為捕食者-獵物關系中的兩個來自不同物種的動物。 這雖然非常罕見,但對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非常令人興奮和有價值的。所以,大家可以想像當科學家們發現這樣的化石證據時的興奮之情。現在 ,有化石證據展示--不是兩種而是三種不同的物種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據悉,這些化石是在德國被稱為「業余收藏家」的人發現的,當事人也只是出於偶然發現了這個驚天秘密。在這些化石中包括了一種古代甲殼類動物、一隻魷魚化石以及一隻飢餓鯊魚的特別客串。這些化石是發表在《Swiss Jorunal of Palaeontolog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主題。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這是一個幸運的場景,因為化石不僅提供了關於生物本身的信息還提供了它們的行為和捕食關系的信息。根據研究人員從化石中收集到的信息,他們認為當時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 魷魚很可能抓住了這只甲殼類動物,它是Proeryon家族的一員,看起來有點像龍蝦或螃蟹但有著「又長又細的爪子」。當魷魚正在打開這只甲殼類動物吃東西時遭到了來自另一種捕食者(鯊魚)的攻擊。科學家們認為,使烏賊吃驚的捕食者可能是一種古代鯊魚,不過他們還無法確定。然而不管它是什麼,它的威力足以咬傷魷魚並造成足夠的傷害使它致命。這只魷魚雖然可能還活著,但受了重傷並漂流到海底,死時它嘴里還叼著那個甲殼類動物。 這種情況在古代海洋中發生的幾率可能不是非常罕見的。食肉動物通常喜歡在它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伏擊獵物。然而魷魚和甲殼類動物翻滾到海底並最終在沉積物中變成化石,這一事實相當值得注意。此外,鯊魚沒把飯吃完也是非常幸運的,如果它已經魷魚撕成碎片並吃掉,那麼這個獨特的組合化石就不復存在了。 人們可以從古代生物現代近親的行為中了解到很多東西。這些化石就像一個時間膠囊,讓科學家得以看到遙遠的過去。 來源:cnBeta

研究:印度洋海洋保護區有成千上萬條鯊魚遭非法捕撈

據媒體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在印度洋的海洋保護區(MPA),成千上萬條鯊魚遭到非法捕撈。據悉,該海洋保護區於2010年在查戈斯群島周圍建立,那里禁止捕魚。新研究檢查了有關海洋保護區非法捕魚的信息。海洋保護區是一個巨大的區域(64萬平方公里),包含原始和偏遠的珊瑚礁。 執法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海洋保護區被捕鯊魚數量超14000條,但跟該地區漁民的討論表明,真實的數字要高得多。 這項研究是由埃克塞特大學和ZSL(倫敦動物學會)、Oceanswell和MRAG有限公司共同開展。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的論文第一作者Claire Collins表示:「在這樣一個大而偏遠的地區執行MPA規則極其困難。在BIOT MPA中,我們的發現強調了非法捕撈對鯊魚的威脅,這里是海洋白鰭鯊和雙髻鯊等極度瀕危物種的家園。漁民經常會把目標鎖定在珊瑚礁區,那里的鯊魚很多都是幼鯊,在這個生命階段捕殺鯊魚可能對物種數量造成特別大的破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有鯊魚捕撈的證據,海洋保護區仍是印度洋的一個重要避難所,那里的鯊魚數量仍比其他大多數地方高得多。這個地區的許多鯊魚物種都面臨著巨大的捕魚壓力。最近有消息稱馬爾地夫正在考慮解除鯊魚捕撈禁令,在印度洋大片海域禁止捕撈鯊魚的重要性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項研究強調了確保這些重要地區的鯊魚受到充分保護的必要性。」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Oceanswell的研究人員對兩個斯里蘭卡社區的漁民進行了采訪並對他們進行了焦點小組調查,這兩個社區以前在BIOT MPA中跟非法捕魚有關。 漁民們告訴研究人員,在海洋保護區捕魚的船隻經常沒有被發現,這提供了明確的證據--總捕獲量大大高於根據已發現船隻估計的14340艘。 論文最終作者Tom B Letessier指出:「通過跟漁業社區合作以了解人們在何時、何地以及為何非法捕魚、我們如何提高威懾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正在努力改進海洋保護區的執法工作包括增加對船隻的衛星跟蹤、確保執法工作對非法捕魚的威脅作出反應。 而這項研究還強調了跟漁民互動的價值,這為研究人員們帶來了有關漁民所面臨的壓力和他們行為的動機。 從2010年到2020年,BIOT MPA巡邏艇調查的188艘船隻中,有126艘被懷疑非法捕魚--其中97%的目標是鯊魚。超過3/4的可疑船隻來自斯里蘭卡,但越來越多的船隻來自印度--這些船隻往往更大,因此它們可以捕獲更多的鯊魚。 Collins說道:「對像這樣的大型公共管理機構的威脅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公共管理機構也必須適應。」 來源:cnBeta

NASA用衛星感知到了海洋表面下的潮汐

內部潮汐,或內部波浪,指的是海洋表面下數百英尺的浪涌,在海平面上的博朗可能只有幾英寸高,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可以從衛星上看到這些潮汐。它們為海洋學家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繪制和研究更大的內部水運動。 潮汐是一種復雜的現象。海洋中的潮汐是由月球帶來的引力產生的,它們影響的不僅僅是海灘上有多少空間可以放椅子和雨傘。它們實際上是在海洋中移動的長周期波,對月球和太陽施加的力量做出反應,向海岸線移動,在那里它們表現為海面的定期上升和下降。 它們也可能有助於減緩全球大氣變暖的速度,部分是通過形成一個復雜的水下波浪系統,可以幫助將熱量轉移到海洋內部。這種復雜的波浪系統本質上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潮汐,稱為內部潮汐。 由月球引力產生的潮汐流沖擊著海脊,導致深層密集的水被迫向上流動。然後,重力和浮力將水向下和向上拖動,形成振盪。這些振盪是內部波。但是,由於這些波在潮汐周期內振盪,也就是潮汐完成一個周期的時間,從高點到低點,再回到高點,大約需要12小時,我們稱之為內潮。 一旦沿著海脊產生,這些內部潮汐就會遠離海脊,向北和向南移動,有時可以遠達數千英里。在海面下,波浪可以大到數百英尺。但在海洋表面,它們往往只有幾英寸高,幾乎沒有大到可以注意到。 盡管肉眼看不到,但衛星上的儀器,如高度計,能夠測量這些小的表面波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可以根據多年來彙編的衛星數據來預測內部潮汐。海洋充滿了水下地形,從山脈、山脊到海溝,在全球海洋中創造了許多內部潮汐的來源,並產生了這個可視化中看到的許多復雜模式。 雖然內部潮汐看起來微不足道,在海洋表面也只有幾英寸,但它們為海洋學家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繪制和研究更大的內部水運動。這種水的運動以及隨後在溫暖的淺水和寒冷的深水之間的混合,被認為是將地球大氣層全球變暖產生的熱量轉移到海洋內部。 換句話說,內部潮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對地球的氣候有相當大的影響。 來源:cnBeta

海洋學家發現破壞北極海冰的「熱彈」

由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物理海洋學家領導的一個團隊在一項新研究顯示,暖流是如何從太平洋流入北冰洋並加速海冰從下面融化的。  這項研究主要由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資助,將所謂的水下「熱彈」描述為全球變暖驅動的侵蝕正在比地球上幾乎任何其他地方更快地改變北冰洋的性質的許多機制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作為全球氣候穩定來源的北極海冰可能會在一年中的更多時間里消失。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物理海洋學家、探險隊的首席科學家和論文的主要作者Jennifer MacKinnon說:「北極地區海冰加速融化的速度一直難以准確預測,部分原因是冰、海洋和大氣之間所有復雜的局部反饋;這項工作展示了海水作為這些反饋的一部分在變暖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北極是一個不尋常的海洋,因為它被鹽度而不是溫度分層。世界上大多數海洋的表面附近有較溫暖的水,下面有較冷的水。然而,在北極地區,有一個表面層是冷的,受到河流流出和加速冰雪融化的影響。溫暖的、相對較鹹的水從太平洋通過白令海峽進入,然後是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的巴羅海谷,當水流過狹窄的通道時,巴羅海谷就像一個噴嘴。 由於這些水比北極表層的水更咸,它的密度足以 "俯沖",或潛入新的北極表層之下。它的運動產生了潛伏在表層水以下的非常溫暖的「水袋」。科學家們在過去十年中一直看到這些地表下的「暖水袋」在加強。 這些所謂的水下「熱彈」剛好穩定到能夠持續數月或數年,在靠近北極的主冰層下向北遠處旋轉,並在其中的熱量逐漸但穩定地向上擴散以融化冰層時破壞該冰層的穩定。然而,直到現在,暖水潛入的過程既沒有被觀察到也沒有被理解。沒有這種理解,氣候科學家們就無法將這種重要的影響納入預測模型,其中一些模型對加速的海冰融化率預測不足。鑒於在過去十年左右,溫暖的太平洋源水的湧入一直在增長,這項工作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即作為全球氣候穩定來源的北極海冰可能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消失。 在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資助的2018年考察中,科學家們首次在行動中捕捉到這些戲劇性的 "俯沖"事件之一。該小組綜合使用了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多尺度海洋動力學小組開發的新型海洋學儀器、邁阿密大學同事分析的衛星觀測數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剖面浮標數據、在一個名為 "變化中的北冰洋 "項目中工作的英國和德國同事收集的生物樣本,以及其他幾個機構同事的詳細數據分析。 「該小組的成功突出了當我們以新的方式觀察自然界時,我們可以看到新的視角,」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馬修-阿爾福德說。他表示:"如果沒有多個同時進行的儀器套件,包括在斯克里普斯開發的遙感和定製的船載和自主剖面儀,就不可能對支配北極熱傳輸的復雜過程有如此詳細的了解。 斯克里普斯多尺度海洋動力學小組的儀器包括一個定製的 "快速CTD "傳感器,它可以從船上進行非常快速的剖面測量,以及一個自主的 "Wirewalker",它利用海浪的力量來驅動剖面測量。這些儀器使科學家們能夠獲得復雜海洋過程的高解析度圖像,從而更好地了解它們的工作細節。 來源:cnBeta

2.4億年前的貝桑龍:一條26英尺長的昔日海洋霸主

在義大利、瑞士和德國的博物館收藏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們又發現了五件2.4億年前的魚龍化石,命名為Besanosaurus leptorhynchus,以前這種早已滅絕的物種只能從一副單一化石中得知。中三疊紀的魚龍很罕見,而且大多體型較小。 義大利、瑞士、荷蘭和波蘭的古生物學家在同行評議雜誌PeerJ--《生命與環境科學雜誌》上描述的新的貝桑龍標本,提供了關於這種類似魚的古代爬行動物的解剖學的新信息,揭示了它的飲食和異常大的成年體型:高達8米,在這個地質時代的所有海洋捕食者中是一個真正的霸主。事實上,貝沙龍是最早的大型海洋雙足動物,例如蜥蜴、蛇、鱷魚和它們已滅絕的表親都屬於這個組別,它們都擁有狹長的鼻子。 貝桑龍(Besanosaurus leptorhynchus)類型標本的頭骨具有極度長的特徵(即細長的鼻子),並配備了微小的尖牙,非常適合於捕捉小魚和已滅絕的魷魚的表親 Besanosaurus leptorhynchus最初是三十年前在Besano(義大利)附近,由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系統挖掘過程中發現的。PeerJ的文章重新詳細研究了它的頭骨,並將另外新發現的五個化石歸入該物種:包括兩個以前未描述的化石標本以及兩個以前被稱為不同物種(Mikadocephalus gracilirostris)的化石,由於與Besanosaurus缺乏明顯的解剖學差異,證明這種分類是無效的。 這六個標本主要在尺寸上有差異,可能代表不同的生長階段。根據這一重新分析,貝桑龍是一組被稱為鯊龍類的魚龍中最古老和最基礎的代表。 保存在米蘭、蘇黎世和圖賓根博物館的所有標本都是在上個世紀從聖喬治山地區(義大利/瑞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瀝青黑頁岩中採集的,這些黑頁岩在大約2.4億年前沉積在一個特殊的海洋盆地的缺氧底部。該地區因其豐富的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除了魚龍,還包括許多其他海洋和半水生爬行動物、各種魚類和硬殼無脊椎動物。 "極長而纖細的喙表明,貝桑龍主要以小型和難以捕捉的獵物為食,正因為如此,它在食物鏈中的進食量低於頂層捕食者:這是三疊紀這個時代之前從未報導過的大型兩棲爬行動物的新型生態特化。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米蘭大學地球科學系的Gabriele BinDELLini說:"這可能引發了身體尺寸的增加,降低了在特提斯海這一地區共存的各種魚龍之間的競爭。 盡管貝桑龍的外形像魚,但它們仍舊是爬行動物。它們通過將其陸上生活的祖先的肢體大量修改為槳狀,完美地適應了海洋生活。背鰭和新月形的尾巴也在後來更高級的形式中發展起來。 所有的貝桑龍標本都被深層的時間和岩石壓力極度壓縮,因此研究人員用先進的醫學CT掃描、攝影測量技術以及與其他魚龍的比較來揭示它們隱藏的解剖結構,並以三維方式逐骨重建其頭骨。 來源:cnBeta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團隊成功獲得一個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並從這個菌群篩查出能明顯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多個酶,這一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超岷帶領的科研團隊,自2016年開始從青島近海採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樣本。 經過大量篩選,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在塑料表面具有很明顯定殖和降解能力的菌群。這個菌群在含有塑料垃圾的培養基中能維持良好的生長能力,科研人員推測其是通過降解塑料獲得額外的能量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對這個菌群組成種類和豐度進行定量分析,發現有5類細菌為優勢種群,通過培養成功獲得上述5類細菌的純培養菌株,其中3株具有明顯降解塑料能力。科研人員將這3株細菌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復配,成功獲得一個能穩定共存並能顯著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這一復配的菌群尤其喜好降解聚乙烯塑料,兩周時間可以將聚乙烯塑料降解為碎片。科研人員結合紅外光譜等手段多方位證實這一復配菌群能有效降解塑料。 此後,科研人員從這一復配菌群中篩查到多個可能參與降解塑料的候選酶類,並結合體外表達技術獲得多個在24小時內能明顯降解聚乙烯塑料的酶。 塑料是一類高分子聚合物的統稱,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等,其形成的「白色污染」給全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來源:cnBeta

好評海洋探索遊戲《ABZU》將推出NS限量實體版遊戲

《ABZU》是Giant Squid在2016年出品的一款備受好評的海洋探索遊戲,而現在505 Games和Super Rare Games合作,推出了這款遊戲的限量實體版switch遊戲。此次限量實體版將只推出5000套。遊戲將於4月29日起在Super Rare的網站上售賣,有興趣的同學屆時可以關注下。 此次限量實體版遊戲將會發售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的遊戲都將會包含遊戲的卡帶、全彩的手冊、遊戲的藝術畫冊、獨占的標簽貼紙和三張交易卡。而5000套遊戲中將會有2000套遊戲包含鐵盒包裝和套子。另外,每位顧客限購兩套。 《ABZU》是一款美麗的水下冒險遊戲,在《ABZU》中,玩家可以沉浸在一個五彩繽紛和充滿生命活力的神秘水下世界中。玩家在水下探險的旅途中將可以發現數百種獨特的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都是基於現實世界中的生物製作的。此外,玩家還可以在宏偉的海洋景觀中暢游,探索有著驚人細節內容的海洋的生態系統。 《ABZU》目前在MetaCritic上為80分左右,還算不錯。遊戲現已登陸PS4/Xbox One/PC/switch平台。 來源:遊俠網

科學家利用困在冰川上的氣泡重建過去70萬年的海洋溫度模型

據媒體報導,伯爾尼大學Oeschger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冰芯數據重建了過去70萬年的海洋平均溫度。伯爾尼的冰芯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在2008年證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80萬年中是如何變化的。現在,伯爾尼氣候研究人員Hubertus Fischer領導的小組使用來自南極的同一冰芯,顯示了過去70萬年里海洋平均溫度波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重建的結果剛剛發表在《Climate of the Past》雜誌上。 該研究的主要發現,在過去的七個冰期中,平均海洋溫度非常相似,平均比工業化前的參考時期低約3.3℃,這一點已經被來自海洋沉積物的深層水溫的綜合分析所表明。然而,45萬年前的溫暖時期的海洋溫度比我們現在的溫暖時期要低得多,二氧化碳濃度也低,盡管有類似的太陽輻射。新的測量結果表明,海洋溫度也被海洋環流的變化所左右。所謂的全球深海環流對海洋中的熱量儲存有重大影響。 「為了了解氣候系統的熱平衡是如何變化的,」 Hubertus Fischer說,「我們必須首先了解海洋。」 例如,人類通過增加溫室氣體積累的額外熱量,目前有93%儲存在海洋而不是大氣中。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海洋的熱量吸收,在陸地上測得的由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造成的溫度上升將大大增加。然而,由於海洋與大氣層相比具有巨大的質量,今天在海洋中測得的溫度變化是非常小的。 來自海洋的數據與氣候研究的相關性在國際ARGO項目中得到了證明,這是一個世界海洋的移動觀測系統,例如,自2000年以來,該系統已經進行了深入到2000米的連續溫度測量。 大約有4000個漂流浮標分布在所有的大洋上,用於此目的。這使得伯爾尼的研究人員的方法相比之下更加令人驚訝。Hubertus Fischer解釋說:「我們只需要一個極地冰塊樣本來測量海洋平均溫度,當然,我們遠沒有達到ARGO的精確度,但反過來說,我們可以遠觀過去。」 正在研究的不是冰凍的海水,而是被困在南極洲冰川中的氣泡。特別是:氬氣、氪氣、氙氣和分子氮等惰性氣體。這些氣體的大部分在大氣中,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海洋中。每種氣體在海水中的溶解程度取決於海洋溫度。因此,這些氣體在冰樣中的變化比例可以用來重建過去的平均海洋溫度。 "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使用動態質譜儀的高精度測量,"Hubertus Fischer強調說,"這是由參與出版的幾個博士生和博士後的巨大努力促成的。" 作為歐洲研究理事會(ERC)資助的MATRICs項目的一部分,在伯爾尼開發的處理和測量方法也至關重要。伯爾尼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過去的海洋溫度被確定在0.4℃以內。 這種精確性使得追蹤過去的氣候起伏成為可能,因為在過去70萬年里,冰期和暖期之間的平均海洋溫度差異約為3℃。除了伯爾尼大學的實驗室之外,到目前為止,只有伯爾尼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聖地亞哥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密切合作,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這樣的測量。 來源:cnBeta

科幻題材《異星迷航:時間海洋》試玩版上架Steam

《異星迷航:時間海洋》(Out There: Oceans of Time)是一款具有創新性的科幻策略生存遊戲。 在《異星迷航:時間海洋》中,玩家和船員需要阻止脫離監管的外星人製造恐怖的威脅。 在宇宙空間遙遠的角落中,玩家正在運送宇宙中最危險的生物,前往堅不可摧的監獄,然而它逃了出來。玩家如今必須帶領一幫由探索者、不合群者和賞金獵人組成的小隊,執行一項跨越銀河系的任務來彌補自己犯下的失誤,在鑄成大錯之前找到Archon。 本作是《異星迷航》宇宙的新版本,玩家無需體驗前作即可直接融入本作的獨立劇情之中。《異星迷航:時間海洋》並不只是一款續作,在保留前作核心機制(roguelike、資源管理和互動小說)的同時,還加入了大量新功能。 廠商將在Steam敘事遊戲盛典期間對《異星迷航:時間海洋》進行為期五天的展示,同時還在Steam商城頁面上架了本作的試玩版,感興趣的玩家可以體驗一下。 《異星迷航:時間海洋》玩法預告片: 來源:3DMGAME

藍碳:應對氣候變化的海洋方案

<p郭治明 <p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而這一切,主要源於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的增加。 <p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每年可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過程、活動和機制則被稱為藍碳。 <p今年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如何發揮藍碳的作用?濱海藍碳生態系統有哪些?我們能為藍碳做什麼?這些問題需要公眾深入了解。 「小身板」有大儲量 <p藍碳的概念來源於200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聯合發布的《藍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評估報告》,特指那些固定在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碳。而這些能夠固碳、儲碳的濱海生態系統就是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它們中的代表——紅樹林、海草床和濱海鹽沼並稱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 <p那麼,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到底有何「超能力」?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作為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能夠捕獲和儲存大量的碳,具有極高的固碳效率。雖然這三類生態系統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床的0.5%,植物生物量只占陸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其碳儲量卻高達海洋碳儲量的50%以上,甚至可能高達71%。 <p據統計,包括河口和近海陸架在內的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年碳埋藏量為2.376億噸碳,遠高於深海的碳埋藏速率;這些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的碳埋藏速率分別是陸地溫帶林、熱帶林和北方林的4.5、3.0和4.8倍。例如,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片面積僅為0.25平方公里的濱海鹽沼濕地的年碳埋藏量就相當於燃燒2.8萬升汽油排放的二氧化碳,真可謂是「小身板」有大儲量。 <p具體而言,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儲存在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的土壤、地上活生物質(葉、枝、干)、地下活生物質(根)和非活體生物質(如凋落物和枯死木)中。與陸地生態系統中儲存的碳一樣,藍碳也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幾年到幾十年)被植物活體固定下來的碳。 <p與陸地生態系統存在碳飽和現象不同的是,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土壤中固定的碳可大範圍且長時間埋藏,因此形成巨大的碳儲量。 <p濱海藍碳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的差異還表現在潛在的土壤碳累積上:陸地土壤富含氧氣,能夠使好氧微生物將土壤中的碳氧化並返還大氣中;濱海藍碳生態系統飽和的土壤水環境使土壤保持厭氧狀態,進而保持著垂直方向上的儲碳。 <p例如,西班牙利加特港海灣的大洋波喜盪海草床和巴西境內有6000年歷史的、十幾米厚的紅樹林沉積物,都是巨大的沉積物碳庫。 <p除了強大的固碳儲碳的碳匯能力,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p例如,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等濱海藍碳生態系統通過減緩海岸侵蝕和保護岸線等方式來保護海岸帶。在經歷了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2013年在菲律賓登陸的「海燕」颱風等災害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得到了各國廣泛認可。 <p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不僅能調節水質,為魚類和貝類提供重要棲息地,還是許多瀕危和珍稀物種的棲息地,也是臨近生態系統的養分來源,為重要的經濟物種提供生存空間,具有生態旅遊功能。 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p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要想實現碳中和,僅靠減排難以完成。因此,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和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愈發顯得舉足輕重。 <p作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這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國家之一,發展藍碳的潛力巨大。 <p海岸線綿長,沿海地區廣泛分布著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這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生境總面積範圍在1738~3965平方公里。 <p其中,紅樹林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海草床主要分布在黃渤海區和南海區,總面積約231平方公里。濱海鹽沼主要分布在遼河口、黃河口、長江口、閩江口等河口區域,總面積範圍在1207~3434平方公里。 <p按全球平均值估算,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年碳匯量約為126.88萬~307.74萬噸二氧化碳。其中,紅樹林每年可埋藏27.16萬噸二氧化碳,海草床每年可埋藏3.2萬~5.7萬噸二氧化碳,濱海鹽沼每年可埋藏96.52萬~274.88萬噸二氧化碳,均具有巨大的固碳儲碳潛能,是實現碳中和不可忽視的「中流砥柱」。 <p發展藍碳經濟,保護修復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等,有助於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減緩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促進海洋生態養護水平的提升和沿海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保護勢在必行 <p當前,濱海藍碳生態系統面臨嚴峻挑戰,以每年34萬~98萬公頃的速度遭受破壞。 <p據研究人員粗略估計,全球67%的紅樹林、35%的濱海鹽沼和29%的海草床受到破壞。如果這一趨勢加劇,100年後,30%~40%的濱海鹽沼和海草床以及未受到妥善保護的紅樹林都會消失。 <p多年來,各國為促進經濟發展,致使許多濱海濕地植物被清除,濕地被排干或清淤,有些紅樹林變成了養殖池塘,排乾的潮汐鹽沼變為農業用地,海草床被清淤。沉積物暴露在大氣或水體中,儲存在沉積物中的碳和大氣中的氧氣結合形成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和海洋之中。 <p由此可見,被嚴重破壞的濱海生態系統不僅失去了碳匯功能,甚至可能從碳匯變成碳源。此外,對濱海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水體污染等人類活動還會導致濱海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降低和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喪失。 <p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匯潛力及其他重要功能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和重視,社會各界紛紛行動起來,投身研究和保護藍碳及濱海藍碳生態系統。 <p保護藍碳生態系統,我們能做些什麼?其實很簡單。例如:不在海邊亂丟垃圾、不把污水直接排放到大海、不隨意挖捕貝殼和螃蟹、積極參加紅樹林種植等公益活動、積極參與保護藍碳生態系統的科普講座等,這些都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相信,千千萬萬的「綿薄之力」,必將匯聚成為保護藍碳生態系統的磅礴動力,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p(本文得到了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項目部首席科學家張小全的支持) 來源:kknews藍碳:應對氣候變化的海洋方案

海洋堂: 21年7月 竹谷式自在置物 KT-028 多魯美奇亞裝甲兵 庫夏娜親衛隊Ver.

新品價格    7,800円(稅抜)  發售日期    2021年7月17日 廠商    海洋堂 商品スペック ■サイズ 全高約140mm ■可動箇所 全26箇所 ■付屬品 剣(鞘付き)、剣(抜刀)、斧、盾、オプションハンド(握り手)、マント ■出典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原型製作 髙木健一 辛嶋俊一 ■製作総指揮 竹谷隆之・山口隆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のトルメキア裝甲兵がタケヤ式自在置物で立體化! 宮崎駿が原作漫畫を描き、自ら映畫化することでその後のアニメーション史に大きな影響を與えることになった名作『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ナウシカの住む風の谷に突如來襲したトルメキア軍の司令官であるクシャナを警護する親衛隊として付き従い、その屈強さからトルメキアの強さを象徴する姿を見せた裝甲兵が、タケヤ式自在置物としてアクションフィギュア化。 西洋甲冑を思わせるデザインながら、素材にはセラミックを使用しているという重裝鎧を竹谷隆之がリデザイン。 アニメーションの設定だけでなく、原作コミックス版で表現されているアイデアや意匠も取り入れることで、実在する鎧のようなリアリティを持たせている。 各部に裝飾的なディテールや形狀表現などを追加することで親衛隊が著用するのにふさわしい威厳をも醸し出す。 トルメキア裝甲兵の特徴的なややズングリとしながらも、敵の攻撃を跳ね返すような屈強さを併せ持つプロポーションも再現されている。 アクション性も高く、多層式の裝甲の繋がりをたくみに分割し、関節を配置することで、劇中で見せた剣や斧を大きく振るうポージングを取らせることも可能。 脇に刺した大剣に加え、戦闘用の斧、大型の盾が付屬し、アニメーション、原作で見せたさまざまな戦闘シーンを再現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鎧のカラーリングはメタリック調の塗裝によって表現。重裝鎧としての重厚感を演出している。 ●肩部や首周りのプレート部分にも可動軸が設けられており、ポージングをさまたげることのない構造を採用。 ●アーマーを固定するための留め具、內側に著込んだギャンベゾン(防護ジャケット)などの細部ディテールも表現。 ●ポーチが配置されて実用的な形狀となっている、大剣を吊すためのベルトなど、原作コミックスなどに登場するディテールを再現。 ●腰周りに巻いた鎖帷子は分割可動式となっており、見た目以上に広く足を開くことが可能。腰の前部に配置された草摺も基部に可動軸を配置している。 ●マントは形狀表現を優先した固定タイプながら、基部で可動し、より派手なポージングを演出してくれる。 ●斧や剣の柄には原作コミックスで確認できる形狀やディテールを追加。斧の刃先などは、製法が想像出來る表現も盛り込まれている ●大型の盾には、原作コミックスに登場した盾の先に取り付けられた飛び出し式の爪狀のギミックも再現。展開、収納が可能となっている。 © Studio Ghibli ©竹谷隆之・山口隆/KAIYODO ※掲載の畫像は開発時サンプルの為、実際の商品とは多少異なる場合があります。予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來源:78動漫

《星之海洋 記憶》將於6月停服 已運營四年半

Square Enix宣布手遊《星之海洋 記憶》將於2021年6月24日停服,本作於2016年12月8日正式開始運營,已運營了4年半之久,也算比較長壽了,運營方會在遊戲停服後推出可繼續利用部分功能的離線版。 來源:電玩部落

研究人員揭開北太平洋蠵龜長達數年的海洋旅程之謎

據外媒報導,北太平洋蠵龜長達數年的海洋之旅之謎仍然鮮為人知。利用來自衛星跟蹤和其他技術的數據,科學家們揭示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可能解釋了這種瀕危物種的路徑。這種海龜鮮為人知的旅程被稱為 "迷失的歲月",它可能長達二十年或更長時間。現在,一項由史丹福大學領導的研究闡明了北太平洋蠵龜在日本海灘的出生地和多年後在下加利福尼亞海岸的覓食地重新出現之間的史詩般的遷徙的秘密。 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8日的《海洋科學前沿》上,提供了溫水間歇性通道的證據,這些通道使海龜能夠穿越原本荒涼的寒冷海洋屏障。這些發現可以幫助設計保護措施,以保護海龜和其他洄游的海洋生物,因為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它們的行動。 研究的主要作者Dana Briscoe說:「幾十年來,我們將這一瀕危物種的遷徙點聯系起來的能力仍然難以捉摸,」他在研究期間是史丹福大學伍茲環境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助理,現在在紐西蘭最大的獨立海洋科學組織Cawthron研究所工作。"這項工作建立在關於這些『消失的歲月』的特殊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興奮地提供了『熱走廊』的證據,以解釋海洋最偉大的移民之一的長期之謎。" 瀕臨滅絕的「移民」 野生動物搜尋者對海龜的景象感到興奮,但船舶交通、漁網和其他危險卻不那麼友好。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七個海龜物種中的六個列為極度瀕危、瀕危或脆弱物種。盡管在核心棲息地使用方面取得了科學進展,但研究人員對海龜和其他長壽的海洋生物在不同地點之間的移動仍然知之甚少。這種知識差距使得我們無法有效地評估和保護這些物種。 研究人員想知道,一些蠵龜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前往北美西部海岸線,而其他蠵龜則留在太平洋中部。一些海龜--對溫度高度敏感的生物--為什麼能夠穿越兩個海洋區域之間的一個叫做東太平洋障壁的寒冷地帶,而這個障壁通常會讓大多數生物止步不前。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研究人員創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衛星標記蠵龜數據集,採用了復雜的遙感海洋學技術,並收集了第一批關於海龜老化和穩定同位素測試的詳細記錄--一種可用於提供動物生命信息的骨骼分析。這項工作有賴於國際科學家團隊幾十年的研究。 他們首先查看了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追蹤200多隻被貼上衛星追蹤裝置的海龜的行動。其中六隻海龜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因為--與它們的同伴不同--它們向北美海岸進行了明顯的移動。更令人好奇的是,研究人員稱這些「哨兵」是在早春的幾個月里進行的旅行。對這一時期的遙感海洋條件的研究表明,游得最遠的「哨兵」游過的水比它們的同伴在旅行中遇到的水要溫暖得多。 一個更大的分析涉及到通過測量擱淺在海灘上的海龜骨骼中的穩定同位素 "指紋 "來確定蠵龜到達下加利福尼亞的年份。這些穩定的同位素特徵可以揭示海龜何時從公海過渡到海岸。分析顯示,在溫暖的海洋條件下,每年向東移動的海龜數量明顯增多。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的原因是: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和其他間歇性變暖條件造成的異常溫暖的海面溫度形成了一個 "熱走廊",使海龜能夠穿越東太平洋障壁到達沿海覓食地。 該「走廊」在春末和夏季出現,而且在其開放前的幾個月,溫度也提前變暖。這種異常情況,特別是如果持續幾個月,可能為集中在太平洋中部東部邊緣的海龜和其他動物提供關鍵的環境線索,說明"熱走廊"正在打開。結合蠵龜空中調查、海上觀察、擱淺記錄和組織樣本的數據的研究支持了這一假設。 一個危險的趨勢 這一現象可能是一個趨勢的一部分。隨著地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像東太平洋障壁這樣曾經被認為是物種移動的不可逾越的障礙的地方,正在被重新定義。這反過來又改變了從海鳥到白鯊等生物的分布和遷徙路徑,並帶來了新的保護挑戰。 對於北太平洋蠵龜來說,這一趨勢可能意味著在下加利福尼亞海岸和其他潛在的重要北美覓食地(包括南加利福尼亞海灣)面臨更多的誤捕-無意的漁業捕撈。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例如了解動物運動與氣候變化的關系,這可以幫助預測海龜和其他受保護的物種何時會受到這種威脅。 研究人員提醒說,他們的多年數據集只代表了海龜重要發育期的一個快照。進入北太平洋東部的海龜數量很少,這限制了在不同條件下全面測試研究假設的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呼籲對該地區的海龜骨骼進行更多的衛星標記和穩定同位素研究。 研究報告高級作者、史丹福大學霍普金斯海洋站教授拉里-克勞德說:「了解像北太平洋蠵龜這樣的物種如何以及為什麼在棲息地之間移動,對於幫助它們駕馭威脅至關重要。新興的技術和分析可以幫助照亮這些旅程。」 來源:cnBeta

隨著海洋污染加劇,吃魚還健康嗎?

4月20日消息,魚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我們可以吃的最健康的食物之一。但是,隨著可替代的植物魚肉的興起,再加上人們對海洋可持續性以及碳足跡的日益關注,我們的飲食中是否需要魚類,逐漸成為一個問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稱,自1974年以來,處於生物可持續水平范圍內的魚類種群已經從曾經的90%,下降到如今的66%以下。 與此同時,對汞和其他污染物的擔憂意味著,例如,那些懷孕或處於哺乳期的女性,被建議少吃某一些魚類。 那麼,吃魚,究竟是更健康,還是會帶來更多健康風險呢? 重金屬 最近幾十年,人們最大的一個擔心是,魚類攜帶的污染物和金屬可能達到了有害的水平。 其中受到最多關注的是多氯聯苯(PCB)。雖然多氯聯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被禁用,但是在被禁之前,這些工業化學物質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被大量使用,並且仍徘徊在我們的土壤與水中。多氯聯苯,可能會對從免疫系統到大腦的一切造成不利的健康影響。雖然多氯聯苯存在於從奶製品到飲用水的一切東西中,但人們發現魚類中的多氯聯苯含量最高。 英格蘭赫特福德郡洛桑研究中心的科學主管約瑟夫·納皮爾說,限制來自魚類的多氯聯苯攝入,這個解決辦法可能有悖於直覺。 對於直接捕撈以供食用的野生魚類,它們體內有毒化合物質積累的這個潛在問題更值得關注。因為養殖魚類的話,我們給它們投餵的來自海洋的食物都已經經過清洗處理以除去有毒物質,所以養殖魚類一般會比野生魚類更加安全。 然而,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多氯聯苯的含量也隨季節而波動。 盡管我們普遍認為養殖魚類更有益我們的健康和環境,但大型水產養殖也有其自身的問題,比如造成海洋污染、成為疾病的溫床,進而將疾病傳染給野生魚類等等。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已經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當減少多氯聯苯或其他污染物質(如二惡英)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攝入量,比如每周食用份數減少到兩份,每份140克左右。這些魚類包括鮭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以及蟹和海鱸等非油性魚。 由於鯡魚等油性魚具有較高水平的毒素(即多氯聯苯),孕婦每周食用這些魚類的份量不應超過兩份。 另一個受到關注的是金屬汞,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可以進入胎盤並影響嬰兒發育。汞的攝入,和癌症、糖尿病以及心髒病之間,存在大量聯系。雖然其他食物,如蔬菜,也含有汞,但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的汞攝入量中,有78%來自魚類和海鮮。 魚類中的汞含量之高,已經足以使得美國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建議孕婦,將某些常見魚類(包括大比目魚和金槍魚)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周食用一次以內。 但是,納皮爾也說,人們對魚類體內重金屬積累的顧慮有些夸張了。他說,這個問題僅存在於壽命特別長的魚類,比如劍魚。劍魚可以生存15年至20年。劍魚的汞含量達到了0.995PPM,而平均壽命為4年到5年的鮭魚,它們的汞含量大約為0.014PPM。盡管研究仍在進行中,但美國環境保護署已經提出,對於孕婦而言,若每周食用一次的話,每餐可允許攝入的平均汞含量為0.46PPM。 然而,這個問題正在惡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有證明表明,海洋中的汞含量可能會上升。研究發現,隨著北極的多年凍土逐漸融化,其中含有的汞也會流入水道。 盡管汞帶來的風險很小,但我們從魚類中獲得的好處卻要多得多,尤其是海洋Omega-3脂肪酸。 脂肪酸 油性魚——包括鮭魚、金槍魚、沙丁魚和鯖魚等,富含海洋Omega-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因此,人們普遍相信,食用這些油性魚,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有一些植物也富含Omega-3,比如亞麻籽和核桃。不過這些植物還富含第三種脂肪酸——α-亞麻酸(ALA)。2014年的一項研究總結稱,植物Omega-3對心髒健康的益處或許不亞於EPA和DHA,但尚無其他研究支持該論點。但是,藻類補充劑和可食用的海藻均富含EPA和DHA。 EPA和DHA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人體內無法有效地生產出這兩種脂肪酸。所以,將它們作為我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十分重要。 我們的大腦、視網膜和其他特殊組織中含有大量的DHA。DHA和EPA一起,有助於我們抵抗體內的炎症,而炎症往往與更高風險的心髒病、癌症和糖尿病相關。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負責人菲利普·卡爾德說:「研究海洋Omega-3健康功效的人口數據向來一致且具有說服力,並且也表明攝入更多EPA和DHA的人群患常見疾病(尤其是心髒病)且因此死亡的風險更低。」 一個既能補充Omega-3,同時又可以避免攝入金屬汞進而帶來潛在傷害的辦法是,服用魚油保健品。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在觀察了各種健康結果中Omega-3補品的功效後,發現服用這些補品並不能產生與食用油性魚一樣的效果。 我們的身體習慣於代謝整體食物,而不是一小部分特定營養物質。 世衛組織那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東盎格利亞大學的一名讀者李·霍珀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在降低冠心病死亡風險方面,Omega-3補品的功效十分有限。」 大約334人連續四年或五年服用Omega-3補品,才可能有一人不會死於冠心病。 但是,像霍珀進行的這類人口研究仍存在一個問題。雖然有些油性魚,如沙丁魚,並不算貴,但跟魚有關的飲食一般都更貴一些。人們也普遍認為,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健康結果。所以,多吃魚的家庭也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人員通常會考慮到這些混雜的因素,但他們未必可以顧及到每一個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世衛組織的報告是對79項研究的回顧,而這每一項研究在控制受試者社會經濟地位的方式上都會有所不同。 但是,干預試驗也有問題。干預試驗指的是,受試者隨機分配到一個小組中,然後評估干預行為(比如,服用Omega-3補品)。卡爾德說,通過干預試驗分析EPA和DHA缺乏對健康的潛在影響,也有困難,因為在試驗開始前,受試者自身的Omega-3水平都不一樣。 此外,研究還表明,魚類對每個人的健康影響可能也不同,具體取決於每個人轉化EPA和DHA前體形式的能力。卡爾德說,這個差異或可歸結於一個人的整體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但基因差異也可能是一個因素。 另一個影響魚類對人體健康功效的因素是,魚的養殖方式。 海洋生態系統富含Omega-3:小魚吃海洋浮游生物,大魚吃小魚,最後整個食物鏈將Omega-3傳遞給人類。但養殖魚類的生態系統就不太一樣了,而我們大多數人吃的其實是養殖魚類。納皮爾說:「在水產養殖場,不過是成千上萬條魚養在一個籠子里。養殖人員給它們餵什麼,它們就吃什麼。」 和野外的同伴一樣,養殖魚通常吃的也是更小的魚種。但是,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在野外環境中,大魚可以吃掉各種各樣的小魚。而養殖場里的魚,它們吃的往往是以秘魯鯷魚為原料的食物。 哪怕全球水產養殖有望保持增長,但水產養殖行業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已經在大肆捕撈鯷魚。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說法,人們對魚油保健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意味著用來餵養養殖魚的魚飼料中含有的魚油正在減少,進而也意味著我們吃下肚的養殖魚中的Omega-3含量也在減少。 每年海洋中產出的魚油是有限的,我們擁有的就那麼一些。如果水產養殖的規模持續擴大,而你需要加入到人們飲食中的最重要營養成分——魚油——的總水平卻絲毫未變,那麼魚飼料中的魚油含量只能被不斷稀釋。 2016年的研究發現,養殖鮭魚中的EPA和DHA水平,十年內下降了一半。納皮爾說,即便如此,養殖鮭魚的Omega-3含量仍高於野生鮭魚。他說:「大西洋里的野生鮭魚是有名的溯河回遊魚類;它們其實是一種精瘦的動物。野生鮭魚很少囤積脂肪,它們會消耗掉吃下去的所有熱量。」 健腦食物 除了Omega-3之外,魚類還擁有其他有益的營養成分,包括硒(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損害和感染)、碘(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以及蛋白質。 魚類一直被譽為「健腦食物」。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魚類有此美譽,不僅是因為它們富含Omega-3脂肪酸(雖然也有研究發現Omega-3和延緩認知能力下降之間也存在聯系)。 研究人員在比較了經常吃魚之人和不吃魚之人的大腦容量之後,發現烤魚與更多的灰質有關,而與Omega-3含量無關。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放射學和神經學助理教授塞勒斯·拉吉說:「健康改善或疾病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容量。大腦神經元越多,腦容量越大。」 研究人員對平均年齡在70多歲接近80歲的163名受試者進行研究。在比較了他們的吃魚習慣和MRI掃描圖後,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吃魚的受試者相比,每周都吃魚的受試者腦容量更大——主要集中在額葉(這區域對注意力集中很重要)以及顳葉(對記憶、學習和認知十分重要)。 魚類和大腦之間的關系可能歸結於魚類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因為當大腦對緩解炎症做出反應時,這個過程會影響大腦細胞。 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吃魚這樣簡單的方法,來改善大腦健康,預防老年痴呆症。為了盡可能地使大腦戰勝痴呆,拉吉建議,步入二十歲或三十歲之後,人們應該開始至少每周吃一頓魚。 魚之所以有益健康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可以代替我們飲食中不那麼健康的食物。霍珀說:「如果我們多吃魚,那麼自然而然地,我們吃的其他食物就會變少。」 但是,卡爾德說,由於沒有強有力的研究表明不吃魚的人具有明顯的健康問題,我們很難斷言魚類對人的整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Omega-3可以改善健康,並降低患病風險,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魚類到底有多麼有益健康,這可能會成為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由於魚類並非是一種可持續的食物來源,現在的研究將集中在解決這個可持續的問題上,比如如何獲取更多藻類和更多魚油,而不是深入研究魚類。 當然,個人可以通過選擇最可持續的魚類來做出自己的貢獻。比如,海洋保護協會給出的一份指南列出了最佳魚類,133種魚類中有50種被列為最可持續魚類。幸運的是,好的「選擇」中包括人們喜愛的養殖鮭魚、大蝦、鱈魚、鯖魚、貽貝、牡蠣和養殖的大比目魚。(勻琳) 來源:cnBeta

NASA宇宙生物學:探索海洋世界冰層中的生命

據外媒報導,掃描火星岩石以尋找遠古生命的微觀化石的技術正在開發中,它也將在土衛二、土衛六和木衛二的深層冰層中被用來尋找微生物。早在NASA的「毅力號」於2021年2月18日登陸這顆紅色星球之前,它的最高級別任務之一就已經確定了:在火星表面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 事實上,探測器上的科學儀器所使用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土衛二、土衛六及木衛二上。 土衛二、木衛二乃至是朦朧的土衛六都被認為在厚厚的冰層下隱藏著巨大的液態水海洋,其中含有跟生物過程相關的化合物,這與現代火星的環境非常不同。如果這些水域中存在微生物,那麼科學家們可能也能在冰層中找到微生物存在的證據。但如果證據被鎖在冰層深處又該如何找到呢?--使用WATSON。 WATSON全稱Wireline Analysis Tool for the SubSurface Observation of Northern ice sheets,這是一個長3.9英尺(1.2米)的管狀原型機,目前正在位於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進行研發。它已經跟Honeybee Robotics的Planetary Deep Drill結合在一起,而這種結合已經在格陵蘭島極端寒冷的冰層下成功地進行了測試。 未來某天,一個更小版本的WATSON將可能會搭載在機器人任務上以探索這些神秘衛星的宜居潛力。該儀器將掃描冰層以尋找生物特徵--生物過程產生的有機分子。如果它能發現,那麼未來版本的WATSON就可以收集樣本以供進一步研究。 通過使用深紫外雷射Raman光譜法分析發現的材料而不是立即檢索冰樣本然後研究在衛星表面研究它們,這套儀器將提供給科學家們有關這些樣品的額外信息研究。 盡管WATSON使用的手法跟「毅力號」的SHERLOC一樣,但還是有所不同。首先,SHERLOC將分析火星岩石和沉積物以尋找過去微生物生命的跡象,這些微生物可以被收集起來並在未來的任務中返回地球從而節後更深入的研究。SHERLOC不用鑽洞,它的一個單獨的工具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它們都依賴深紫外雷射和光譜儀,並且WATSON冰儀器有一個成像儀以觀察冰牆上的紋理和微粒,毅力號的SHERLOC則搭配了一台高解析度相機以拍下岩石紋理的特寫照片。 就像SHERLOC在去火星之前在地球上做了大量的測試一樣,WATSON也在被送往外太陽系之前必須接受大量的測試。為了了解該儀器在土衛二冰冷的外殼和月球極低的溫度下可能會如何工作,WATSON團隊選擇了格陵蘭島作為「地球模擬區」並在2019年的活動中對該原型進行實地測試。 現場測試的結果已於去年秋季發表在《Astrobiology》上並於12月11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2020年秋季會議上公布。 來源:cnBeta

破紀錄15.83米!中科院海洋所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成果轉化結碩果

4月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閻軍科研團隊開創性研發且獨有的「中科海開拓」系列深水可視化可控沉積物柱狀取樣系統完成裝備成果轉化,近日正式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海洋地質九號」地球物理勘探船。 「中科海開拓」系列3500米級深水可視化可控沉積物柱狀取樣系統搭載「海洋地質九號」地球物理勘探船,在南海1778m水深成功完成海試驗收,獲取單柱、連續、低擾動沉積物柱狀樣品15.83米,取樣率88%,超過該取樣系統15米的設計最大取樣長度,創造了該海域具有姿態和方位信息樣品的最長記錄,大幅刷新了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地質取樣長度記錄(9.5米)。 「中科海開拓」系列深水可視化可控沉積物柱狀取樣系統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顛覆了原有重力活塞取樣的設計原理,降低了對作業海況等級的要求,極大地提升了海上作業安全程度,可搭載多類水下傳感器,具有在線和聲學通訊控制等功能,在不顯著增加自身重量和有限作業甲板面積的前提下,可完成連續、低擾動的柱狀沉積物定點採樣、沉積物多層溫度探測、打樁基、布設小型海底空間站等工作。 「中科海開拓」系列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成果的轉化,實現了中科院海洋所由科學目標和需求為導向的深海裝備樣機自主研發應用,向深海定型技術裝備定製量產常態化使用的跨越,構建了「船-裝備-人員」的模塊化、一體化、體系化發展模式,為下一步中科院海洋所多套自主研發海洋裝備的成果轉化奠定了基礎,必將有效提高深海探測技術水平,為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數據和樣品支撐。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kknews破紀錄15.83米!中科院海洋所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成果轉化結碩果

太陽系溫度最低的行星,內部存在大量鑽石,鑽石組成海洋和山峰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從太陽系行星的環境來看,存在液態海洋的天體數量並不多,曾經的火星和金星上可能也存在過液態海洋,但是在幾十億年的時間中,隨著行星環境的變化,這兩顆行星上無法再保持穩定的溫度和濕度,最終這些液態海洋都蒸發了。海洋不僅僅是地球生物的搖籃,也會是外星生命誕生的地方,評判一個星球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大量的液態水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在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一些天體上也可能存在海洋,比如「土衛六泰坦星,「木衛二歐羅巴」這兩顆衛星上都可能存在海洋,甚至科學家認為這兩個衛星上可能已經誕生出生命了。 其實水在宇宙中並不少見,只是大部分星球上的水無法以穩定的狀態存在,同時也不是只有類地行星上存在海洋,一些氣態巨行星上也有海洋,只是這些海洋不是由水組成的,例如木星上就存在一個由液態金屬氫組成的巨大海洋,因為這些氣態巨行星的環境都十分惡劣,物質在極端環境下存在的形態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科學家認為,在天王星上可能存在一個深度達10000公里的超級液態海洋,這個海洋由水、矽、鎂、含氮分子、碳氫化合物及離子化物質組成,同時這個海洋的溫度可能高達6650℃! 天王星是一個冰態巨行星,這種氣態行星和木星不同,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是由氫和氦組成,這兩種元素占比在90%以上,而天王星和海王星比氫和氦更重的氣體組成的,氫和氦的占比只有20%。這些冰巨型的狀態處於類地行星和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之間,不論是質量還是體積,甚至是磁場等因素都介於兩種行星之間。 在最開始,天王星一直被古代的科學家視為一顆恆星,因為天王星的亮度肉眼可見,同時它的亮度要比其他肉眼可見的行星暗一些,軌道運動速度也要更慢一點,導致了很多古代的天文觀測者認為它是一顆恆星,1781年3月13日一位科學家用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他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一個行星,也有可能是一顆彗星。因為天王星不具備彗星的特徵,最終科學家認為,這個被望遠鏡發現的天體是一顆行星。 天王星的內熱比其他的氣態巨行星更低,這導致天王星的大氣層很平靜,特別是和木星相比,天王星就像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不會輕易地發脾氣,旅行者2號在1986年和天王星擦肩而過,傳遞迴了天王星的照片和一些大氣信息,並且發現天王星的大氣溫度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寒冷的一個,比海王星的溫度還要低。 同時,天王星還有一個暗淡的「行星環」,除了土星之外,太陽系中只有天王星具備這樣的行星環系統,總體來看,天王星上的環境十分神奇,內部不僅僅擁有一個超高溫的液態海洋,還存在一個由鑽石組成的液態海洋!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表面覆蓋著大量的液態鑽石海洋!在這些海洋的表面還有一些固態鑽石組成的鑽石山峰,很很難想像在光芒的照射下,液態鑽石海洋和巨大的鑽石山會有多麼美麗。 因為天王星的表面高溫高熱,同時大氣壓力是地球的1100萬倍,巨大的壓力讓鑽石變成了液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鑽石都變成了液態,在同樣的壓力下,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鑽石就會重新變成固態,這些固態鑽石就像是地球海洋中的冰山一樣,漂浮在鑽石海洋的表面。 從本質上來說,鑽石的本質還是碳,在宇宙中並不珍貴,真正珍貴的是各種重金屬,這些重元素只有在超新星爆發或者中子星相撞這樣極其罕見的情況下才會誕生,比其天王星的液態金屬海洋,更讓科學家關注的是天王星內部的液態水海洋。 天王星內部海洋溫度高達6650℃,因為天王星內部超高的大氣壓力,讓這些液態水無法蒸發,而高溫又讓這些水無法凝固,這個海洋從天王星的內核一直蔓延到大氣層的底部。 雖然天王星內部存在一個液態水海洋,但是這個海洋的狀態和地球上的完全不同,高溫高壓的極端環境讓這個海洋中完全無法孕育生命,比起天王星的海洋,木衛二的海洋和我們地球上的海洋更相似,孕育生命的機率更大。 宇宙浩瀚無邊,數不清的行星等於無數不同的環境,鑽石海洋在宇宙中可能並不稀奇。 來源:kknews太陽系溫度最低的行星,內部存在大量鑽石,鑽石組成海洋和山峰
佛羅里達州近乎「災難性的」污水泄露或可危害海洋生物

佛羅里達州近乎「災難性的」污水泄露或可危害海洋生物

4月15日消息,在前皮內角磷酸鹽加工廠的一個污水池突然發生嚴重泄露後,佛羅里達州的官員在過去一周里焦頭爛額。當地官員甚至用潛在的「災難」來描述這次的事件。雖然他們目前得以降低蓄水池水位,以防止污水淹沒該地區,但專家表示,此次污水泄露對環境的威脅依然存在。 佛羅里達州官員稱,生活在該地區附近的居民目前是安全的。然而,數百萬加侖的污水已經滲入地下和當地水道。為了防止蓄水池垮塌,另有數百萬加侖污水直接被抽排到馬納蒂港,而馬納蒂港則是佛羅里達州西海岸坦帕灣的入口。 該州的環境署稱,從3月26日到4月9日,大約有2.37億加侖污水要麼泄露,要麼有意從蓄水池被排出。根據該州的水質監測表,該州官員於周五停止向馬納蒂港排放污水。 污水現已確定不含達到有害水平的放射性物質。官員還稱,蓄水池里的污水符合海洋水質標準,除了「pH值、總磷、總氮和總氨氮未達標」。 在接受媒體詢問時,佛羅里達州環境署則未明確說明使用的水質標準。該部門在聲明中說:「污水略帶酸性,但未達到值得關注的水平。現場工作團隊正在對污水進行減少和去除養分的處理,以為未來所需的任何排放做准備。這會顯著減少流向馬納蒂港的養分,並有助於盡可能地減少對水質的影響。」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教授兼水質研究員亨利·布里塞尼奧博士擁有數個地質工程學位。他說,不管官員們怎麼解釋,污水無論如何也不會達到水質標準,官員不應該「試圖欺騙大眾」。「污水中的養分濃度遠高於接受水體(馬納蒂港)的養分濃度,」布里塞尼奧博士說,「污水不在坦帕灣的正常水質標準范圍之內。」 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尤其令人關注。這些污水是當地疏浚工程鹽水、工業用水和雨水的混合物,其中含有大量氮和磷。專家解釋說,盡管氮和磷對植物至關重要,但過量的氮和磷會破壞生態系統。 環保組織Suncoast Waterkeeper和Tampa Bay Waterkeeper最近發布的聯合聲明估計,進入坦帕灣的營養物質含量大約相當於「10萬袋化肥」,以及污水中的「氮含量大約是未處理污水的十倍」。這兩個環保組織稱,這些數據的評估基於最近的水體樣本,整個水體中的氮含量可能會有所不同。 環保組織Environment Florida的史蒂文斯說:「每個水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漸漸地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直至我們看到嚴重的水質問題。如此高水平的氮污染將極具破壞性。即便官員們說,『水中的酸性值還沒有一杯咖啡的高』,但這依舊改變不了污水不符合海水水質標準的事實。對於我們的自然水道而言,污水酸性依舊過高,污染物質含量也過高。」 坦帕灣河口項目(Tampa Bay Estuary Program)正在跟蹤馬納蒂港附近的水體數據。該組織稱,根據他們的在線資料庫,他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流入沿海水域的總氮和總氨的增加,因為這些營養物質會對生態系統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該組織稱,氮濃度高於5-10毫升可能存在問題,而報告顯示,馬納蒂港附近水體的氮濃度水平已經顯著高於高於該水平。 皮內角的所有者公司曾在3月26日向佛羅里達州提交過一份報告,當時報告稱,污水正滲入水池周圍的磷石膏堆場。污水最初泄露流入皮內角河(Piney Point Creek)。五天後,取自皮內角河的河水樣本顯示其氮含量為每升191.5毫克,比警示值高出18倍以上。根據坦帕灣河口項目的資料庫,附近另一處河水樣本的氮含量為每升214.4毫克,高出警示值20倍多。根據環境官員的說法,通常,海水中的總氮濃度不應超過每升0.74毫克。 一周後,即4月7日,官員表示,在馬納蒂港檢測到「磷含量升高」。此時,皮內角蓄水池的污水已經被排放。一份4月5日收集的水樣本顯示,其中的正磷酸鹽(磷的一種形式)含量為每升2.1毫克,比海洋水質標準中的磷含量水平(每升0.10毫克)高出20倍。馬納蒂港提取的其他水樣本也顯示,其中的磷含量最低也達到了該闕值的兩倍。 史蒂文斯擔心,這次的泄露,乃至未來的泄露事件,會給坦帕灣造成不利影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坦帕灣曾遭受嚴重污染。此後數十年,這里一直是環境恢復和保護的重點。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人、州和聯邦政府為恢復該地區的生機,曾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這些努力中的一個重點就是保持水體中適當的氮含量。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藻類增多,進而減少能夠進入水中的光量。布里塞尼奧說,藻華會對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的連鎖反應,因為藻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哪怕在藻類死去和腐爛之後),會改變水中的氧氣含量。 布里塞尼奧說:「這是一種自我供給的機制,並且是持續不斷的。」他還補充說,如果真的發生藻華,他「一點也不驚訝」。 環境官員說,「目測觀察」到水中藻類的增加。他們說:「為謹慎起見,工作人員已經收集了藻華樣本,正在處理中。」 如果藻類確實大量增加的話,這也會海草帶來負面影響。海草是坦帕灣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植物。海草不僅是海牛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也對改善整體水質至關重要。 史蒂文斯說,為了恢復海草,人們花了幾十年時間和數百萬美元。然而,只需一點點的酸,就可以將這一切努力抹乾淨。他說:「我們在佛羅里達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我們有豐富的戶外水上活動。幾十年來,科學家和倡導者一直在說,污染是一個問題。但是污染者從未被追責。如今,佛羅里達人必須為他們的疏忽付出代價。」 根據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局的說法,如果海草消失,佛羅里達海牛也將岌岌可危。海牛本身已經瀕臨滅絕,如今又突然大量死亡。1月1日到4月2日期間,人們已經發現超過600隻海牛死亡。2016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有203隻海牛死亡。 專家認為,食物減少是海牛突然死亡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顯然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准確判斷造成這些突然死亡的原因,」史蒂文斯說,「但是我們看到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相信,海牛沒有食物了,它們很有可能是餓死的,因為這里的海草越來越少。」 佛羅里達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也給出了類似的聲明,指出食物減少是海牛死亡的「主要原因」。委員會在網站上寫道:「海草和其他植物一樣,需要陽光才能生長。但是自2011年以來,藻華的持續存在導致水體透明度和透光率下降,進而導致海草數量急劇減少。而海草同時又是這些生態系統中,海牛的主要食物。」 佛羅里達州參議員已經投票決定在2021-2022財政年度撥款300萬美元,以淨化皮內角的污水。但是這些資金,如果包括在最終預算中的話,就需要等到7月1日才能發放下來,而佛羅里達州將在一個月前正式進入颶風季。 熱帶風暴和颶風會對當地以及皮內角附近的環境構成更大的威脅,因為強風暴可能會導致池塘和基礎設施中的水溢出,造成破壞。這些年,強風暴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強烈。今年,國家颶風中心將開始例行監測熱帶天氣。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環境研究所主任托德·克羅爾說,盡管馬納蒂港的污水排放很糟糕,但只要不發生持續滲透,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是可以恢復的。「但是遭受一次重擊之後,又在短時間內再次遭受重擊,」他說,「這樣的話,生態系統將來不及恢復。」 他說,坦帕灣如今「正危險地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當地生態系統在恢復之前再次遭遇颶風重創,這或將造成永久性破壞。 污水排放的全部影響需要數月時間才能觀察到,但布里塞尼奧擔心這些後果會影響南佛羅里達州本已十分脆弱的水域。 布里塞尼奧說:「這正是我擔心的,一旦我們超越了臨界點,我們將無法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發生的不會是好事。」(勻琳)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