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計算機

Tag: 計算機

78年前的今天 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誕生:重達27噸

快科技2月14日消息,78年前的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相比於如今的電腦而言,ENIAC是一個龐然大物,其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總重量約27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 ENIAC原計劃是服務於二戰,但是在其問世前二戰就已經打贏了,所以後來就改成了用於氫彈研究。 ENIAC在公布的時候,就被當時的新聞贊譽為“巨腦”,它的計算速度比機電機器提高了一千倍,這是一個飛躍,之前沒有任何一台單獨的機器達到過這個速度。 它的數學能力和通用的可編程能力,令當時的科學家和實業家非常激動,ENIAC還在1987年被評為IEEE里程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我們一提到程式設計師往往想到的會是男性,但那時的程式設計師則普遍由女性來擔任,具有代表性的“ENIAC女團”的六名女性操作員,就是世界上最早參與到研發計算機編程的女性群體。 來源:快科技

乙太網發明者鮑勃·梅特卡夫獲圖靈獎 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3月22日,現年76歲的乙太網(Ethernet)發明者、3Com公司創始人鮑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榮獲圖靈獎。 圖靈獎(Turing Award),由ACM於1966年設立,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有 “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之稱。 梅特卡夫獲得這一計算機科學的最高榮譽,表彰他為引領大眾進入超級連接時代所做的貢獻。 據了解,梅特卡夫於1946年出生在美國紐約,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 50年前,梅特卡夫與另一位研究人員共同發明了乙太網,這種本地網絡技術將世界各地的個人電腦連接到全球網際網路,為現代計算機通信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梅特卡夫還提出了“梅特卡夫定律”,這是一條描述網絡價值隨著參與者數量增加而呈指數級增長的定律。這一定律對於理解網絡效應和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來源:快科技

用蘑菇就能搞出計算機主板?

“嘿,你的主板長蘑菇了!” “你才長蘑菇呢,這就是專門用它做的……” 瓦特?我沒聽錯吧。 蘑菇,也能做電子設備了?? 仔細看了一下,這事好像還真是真的…… 來自英國非常規計算實驗室(UCL)的科學家,就以這種生物為主要材料開發出了一款“PC原型”。 如上主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據說,這款“PC”可以接收和發送電信號。 因為蘑菇們中的菌絲會產生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就和我們的神經元一樣。 這,具體怎麼回事? 蘑菇做PC,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在植物界,有這樣一個說法: 植物之間其實有一個叫做“木維網(wood wide web)”的東西,它是由紮根在地下的樹根組成的網絡,可以讓植物進行“信息交流”,比如進行氮磷等資源的分配等一系列“活動”。 真菌亦是如此,它們靠非常細的菌絲體來做這件事。 據Popular Science消息,蘑菇主板就是靠它來作為導體,來替代諸如處理器和記憶體這樣的電子部件。 為了弄清蘑菇是否可以執行計算和傳感功能,作者先把它和大麻或木屑混合,然後將其放入密封的塑料盒中,讓菌絲體在基質中繁殖。 然後,作者將電極插入其中進行刺激,來記錄菌絲體之間的“互動”(在此前的研究中,作者已證明蘑菇可以通過菌絲體發送電信號與每個菌絲體進行通信)。 結果發現,確實可以測量到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它們就跟生物神經元發出的東西差不多。 因此,作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利用這些信號的有無就可以表示傳統計算機中的0或1。 再對檢測到的脈沖的不同時間和間隔進行編碼,就可以製造出計算機程式語言中的“與、或、非、或非、異或”等邏輯門了(例子如下圖所示)。 如果研究人員在兩個不同的點刺激菌絲體還可以提高電導率,進而提高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而這一過程,有助於發展出記憶,如同我們的腦細胞如何形成習慣一樣。 此外,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菌絲體也可以計算不同的邏輯函數,它們可以根據接收到的電信號來繪制電路。 因此作者也作出結論: 實現神經擬態電路,是有可能的。 也是有了這個信心,作者還透露計劃用蘑菇製造大腦。 優點:可重構、耗電量極小 本實驗的作者名叫Andrew Adamatzky,來自英國西英格蘭大學。 在2006年到2016年之間,他主要在研究黏菌(一群類似黴菌的生物)計算機。 黏菌很“聰明”,可以穿過迷宮且使用最短路徑,也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刺激進行控制,從而完成邏輯門的模擬。 Andrew表示,他們用它解決了許多計算幾何學的問題,甚至還用來控制機器人。 在完成這些項目後,Andrew表示偶然將目光落在了蘑菇身上。 於是開始了如上實驗,也成為了第一個這麼做的實驗室。 他表示: 蘑菇計算機在性能方面肯定沒法跟普通計算機比。 但好處是容錯性強、具有可重構性(因為可以自我繁衍和生長),以及耗電量極小等。 當然,以上都還只屬於可行性研究,只是證明用菌絲體實現基本的邏輯電路是可能的。 網友:真的嗎?我不信 未來會出現用蘑菇(真菌)製作而成的計算機嗎? 對於這項研究,大部分網友的看法是“真的嗎?我不信”。 如這位所說: 愚人節要到了,耍我呢吧…… 如果我在主板上撒上一把羊肚菌,是不是也能發一篇文章。如果你跟我說這不是在搞諷刺我真的不信,因為實在有點不科學。 也有人表示支持每個人嘗試古怪的想法,但問題是得拿出一個實際的效果。 當然,還有人認為: 也不一定實現不了吧,但最終只可能是小范圍內的產品。比如做成一次性電子設備就不錯。 參考連結: https://www.popsci.com/technology/unconventional-computing-lab-mushroom/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lab-demos-living-pc-powered-by-mushrooms 來源:快科技

蘑菇都被拿來做電腦了 就不怕電腦真的「死機」嗎?

在美劇《最後生還者》里面,有一個設定是,感染者可以通過真菌進行信息傳導和交流。 這就讓他們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各自為戰,而是可以組隊發動襲擊。 最近才知道,這個設定,還真不能說是編劇拍腦袋想出來的。 現實世界里,真的有科學家在琢磨,怎麼把肉眼可見的真菌——蘑菇,做成計算機的主板、晶片什麼的。 比如不久前,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科學家,就成功做出了一個蘑菇計算機原型。 你是不是覺得,蘑菇計算機會長成下面這個樣子: 不不不,其實它長的是這個樣子: 這,真的能行? 這麼說吧,早在 2001 年,西英格蘭大學就成立了一個“非常規計算機實驗室”,專門研究怎麼把生物和計算機結合起來,進而開發出下一代的計算機。 所以他們研究這方面的東西,已經二十多年了,有了不少積累。 並且,據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安德魯·阿達馬茨基教授( Andrew Adamatzky )說,咱們人類吶,都太小瞧蘑菇了。 好多人都覺得,蘑菇這種生物,“無知無覺無智”,就是一種食材罷了。 其實呢,人家蘑菇的菌絲體厲害著呢,是能傳輸電信號的。 這種電信號,會隨著蘑菇外部的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有電位的高峰和低谷,很像人的神經活動。 這就是蘑菇用來相互交流的方式,也就是說蘑菇之間,會用“蘑菇語”來傳遞信息。 他專門研究了金針菇、牡蠣蘑菇等四種蘑菇的“語言”(也就是電信號規律),發現蘑菇語中的單詞總數約為 50個,核心詞匯在 15 到 20個之間。 雖然他並不知道蘑菇都說了些什麼,也不覺得人類能很快破譯“蘑菇語”,畢竟人類和貓啊狗啊,一起生活了幾千年了,也聽不懂它們在說什麼; 但他覺得,既然蘑菇的菌絲能用來傳輸電信號,就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把它們做成計算機的材料。 特別是,科學家們發現,當蘑菇把菌絲接入土壤,組成一個菌絲網絡後,可以進行長距離的交流,建立真正的“地下情報網”。 這個地下情報網里交換的信息還挺豐富的,以至於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木聯網(WoodWideWeb )。 正是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們相信,做出蘑菇計算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當然,目前的蘑菇計算機是個原型機,只能驗證一些諸如加減法這樣的簡單運算,別說用它玩 DOTA 了,就是 Word 文檔都打不開。 馬里奧表示:胡說!蘑菇有大用!↓ ↓ 此外,有人還擔心,要是蘑菇掛了怎麼辦,難道就這麼讓它“死機”? 這些問題,科學家們都想到了。 雖然現在的蘑菇計算機性能還不太行,但研究人員覺得,蘑菇計算機是有特別的強項的,有希望處理一些電子計算機幹不了的事。 例如,電子計算機是二進位的,像模擬大腦的神經網絡這樣的活,它做得不夠好。 要是用活細胞做晶片的計算機,就有可能做一些復雜的運算,從而讓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 更何況(注意,這里要劃重點了),目前的蘑菇計算機已經體現出一些優勢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它能耗低,很省電…… 至於蘑菇會掛掉這事,科學家們也早就考慮到了。 他們沒打算把蘑菇直接用在 PC 上,而是先用在那些使用壽命不長的設備,像傳感器、可穿戴設備什麼的。 真要是壽命到了,直接扔掉換一個就是了,反正這玩意在土壤里,通常半個月就能完全降解掉,不會帶來電子垃圾的問題。 要知道,電子垃圾也是個很讓人頭疼的環保難題,目前全球每年產生 5 千多萬噸的電子垃圾,比中國的長城還要重。 所以低碳環保,也是他們研究蘑菇計算機的一大動力。 更進一步講,如果蘑菇計算機能搞成,對腦機接口、智能假肢等前沿領域也有幫助。 目前在這些領域,怎麼讓活的生物組織和電子設備完美地連起來,還很棘手。 舉個例子,現在的假肢,就沒法讓人的神經很好地接入機械腿什麼的。 所以,它只能讓人恢復運動,但靈活性不夠,更沒有感知功能,人用起來,體驗挺糟的。 要是從蘑菇計算機這打開突破口,成功把生物和電子設備融合在一起,那麼人就可以更自如地用大腦控制電子設備。 這些要是實現了,多少人可以從中受益呀……不過,有些科學家覺得只做到這種程度,不夠過癮。 他們想,既然做的是下一代產品,那就得玩點大的。 現在大家都在講萬物互聯、智能家居是未來,這個未來也得有我們的份。 於是,丹麥皇家建築藝術學院、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三家聯起手來,從歐盟那申請了 280萬歐元的經費,造出了一個名為“真菌建築”( FUNGAR )的智能房屋。 在這個房子里,建造方式是 3D...

《三體》中的人列計算機怎麼回事?看看它們你就懂了

看過《三體》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那個架空名場面: 馮·諾依曼讓秦始皇安排三千萬個士兵組成的人列計算器,通過士兵舉黑白旗顯現的信號代替了二進位進行運算。 圖片來自《三體》電視劇截圖 別緊張!不用你現在就理解與、或、非門的邏輯門電路。 我們往大了看看計算機的硬體系統基本結構。 拿一台現代計算器的各個硬體部分來具象,就能很好的做一個對應。 輸入設備,譬如滑鼠、鍵盤等; 控制器和運算器,往往合稱為中央處理單元,即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 存儲器,顧名思義,是我們常說的記憶體條和硬碟等; 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音響等。 這一套硬體組成系統被稱為馮·諾依曼體系,由這位數學家冠名創立。 但並非他憑空想像而成,而是總結前人經驗所得。 因為在電子計算器普及之前,還經歷了手動計算器和機械計算器的時代。 馮·諾依曼也沿襲著「路徑依賴」這一創造規則,簡稱踩著巨人的肩膀前行。 接下來,咱們就一探究竟。 朋友,請舉例一款計算器,要是你腦子里立刻想到的! 我想,大多數人腦中浮現的都會是電子計算器,帶電的,能自動計算。 只需要用按鍵輸入數據和運算法則,結果會自動輸出到一塊電子屏上。常見到不起眼…… 如果你湊巧最近還看了點古裝劇,腦中應該還會想到噼里啪啦打得精妙的算盤。 使用算盤進行計算,全由人手在扒拉算珠操作,計算過程靠的也還是我們人腦在記背的珠算口訣,而算珠排布的變化展示的則是其中的寄存結果。 這一類屬於手動計算器,可做不到自動計算。 不賣關子了。這篇文章,我們就聊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機械計算器。 01、 機械計算器的現代身影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是用機器取代人力、畜力,人類進入機器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是電力的大規模應用,我們進入了電力時代。 現在我們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各類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帶來的現代便利中,更直白點,我們處於一種只一眼是看不懂事物原理的時代。 計算器的發展也跟著上面的時代潮流在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手動計算器到電子計算器,這中間還經歷過機械計算器的階段。 只是這個階段已經被「日新月異」掉了,甚至讓人覺得好像從未展現在我們面前?畢竟,四十歲以下的朋友們出生時,周圍身邊物品全帶電了…我說的是電力。 然而,實際上我們所有人的身邊,都還有機械計算機殘留的熟悉身影。不信就來看看? 02、後期的機械計算器 我們先來看一款在機械計算器時期比較後期的機器 Divisumma 24,它能以每分鍾 250 次循環的速度依次快速加、減、乘、除運算。 這台由 Marcello Nizzoli 設計的機器於 1963 年 9 月開始在義大利被 Olivetti 公司大批量生產製造。 選它介紹的原因,是這台機械計算器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市場上足夠成功——共生產了約 600 萬台,也是該公司在全世界銷量最多的機械計算器型號。 正因為是機械計算器時期比較後期的產品,這台機械計算器並非是完全的純機械設計,需要外接一個下圖最右側的 70 瓦蝸杆電機作為動力源進行驅動。 整機內部沒有電路板,也沒有傳感器,沒有任何什麼高科技到令人看不懂的現代元器件。 它有的只是齒輪、彈簧、連動杆等共約 3800 個機械零部件在相互配合著完成工作。 這也說明,在它閃亮登場的時代,這樣的機械工藝水平已然登峰造極。 圖片來自 Multyplus1 操作時,我們只需要輸入要做計算的數字,然後計算的不同階段和輸出結果,都會分成兩種不用顏色的墨水被列印到機器上方的一卷紙帶上。 下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機器的計算時間,感知到這台機械計算器在不同運算法則下的計算速度。 比如...

27年前 中國自研第一台64位超級小型計算機 當時世界最先進

1996年1月25日,由中科院沈陽計算機所主持的,中國自行研製開發的第一台64位超級小型計算機通過技術鑒定。 據了解,這一超級小型計算機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系統。 超級小型計算機一般是指字長不小於32位的一類高性能小型計算機,與16位的傳統小型計算機相比,記憶體空間更大,運算速度更快,具有更靈活的兼容方式。 簡單來說,無論是在處理能力方面,還是在作業系統功能等方面,超級小型計算機都遠超一般小型計算機。 除此之外,具有多處理器結構的超級小型計算機應用領域也更加的廣泛,可作為集中式的部門級管理計算機,也可在大型應用系統中作為前端處理機,還可在客戶—伺服器結構中作為伺服器。 來源:快科技

《寶可夢朱紫》寶可夢體型計算機制分析

最近看到挺多人在其他大個子證的悖論,都在抱怨機率太低。這里科普一下寶可夢體型的計算機制,別再愣頭刷了。 寶可夢體型的計算方式是先生成0-127中的一個數值,再生成一個0-128的數,兩個數值相加就是寶可夢的體型球。這樣我們就可知,在不吃大大力情況下出最大體型的機率是/1127*1/128=/16258,所以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大力的機制就是在判斷體型隨機數的情況下鎖定其中一個生成的隨機數為最大值,所以對於刷大體型的機率增加是很有用的。 所以對於刷大個子閃,最好是大大力lv3+遭遇力lv3,這樣機率是1/2048*1/64=1/131072。遠大於1/819*1/16521。 而如果是單機玩家,我的建議是悖論寶可夢的一種屬性的遭遇力lv2與另一種屬性的大大力lv2,這是能做出來的,機率為1/2048*1/96=1/196608,機率比lv3料理低50%,但也遠高閃耀力遭遇力的刷法。 我就把我做出來的2級料理發一下,由於沒有刷過紫的,所以選的遭遇力可能會有干擾項。 另外,我們還安排上了「遊民寶可夢交流群」,大家可以在這里聊天吹水、聯機組隊、分享自己的遊戲心得和對戰陣容,沒准還能領到「夢特蛋種」、「百變怪」等遊戲福利。 來源:遊民星空

聯想搭建 美國全新高性能計算機成全球史上能效最高產品

據聯想官方消息,美國弗萊提榮研究所全新高性能計算機成為全球史上能效最高產品。 在最新的Green500全球最高能效超級計算機排行榜中,位於紐約的弗萊提榮研究所(Flatiron Institute)所運行的一台高性能計算機位居榜首。 聯想表示,這台高性能計算機由聯想搭建,並配備了高效能的ThinkSystem SR670 V2伺服器,可輕松安裝到傳統數據中心。 ThinkSystem SR670 V2採用高能效設計,甚至可以在高熱、多GPU的環境下,有效地將各部件的溫度維持在正常范圍。 據了解,聯想全新高性能計算機包括80個全新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同時接入NVIDIA量子級200Gb/ InfiniBand網絡,安裝在標準的數據中心機架之內。 來源:快科技

「看不見」主機的電腦火了,我們和用它的人聊了聊

在剛剛開啟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推出了一款與 MacbookAir M1 一樣重,3D 渲染等續航卻比 M2 晶片筆記本還多 100% 的產品——無影筆記本,不一樣的是,這款設備本地並沒有主 CPU/GPU/ 硬碟,都放在了雲端。 早些時候,已經有評測炒熱了這款雲筆記本,在 Cinebench R23 上居然跑出了 120000 多分,秒殺王思聰花費百萬組裝的 128 核頂級伺服器,耳邊還沒有一點散熱轟鳴聲,成為新晉的「跑分機皇」。 然而,如今伺服器晶片跑分的意義還有多大呢?很久以來,計算機的創新幾乎等同於晶片算力的提升,隨著摩爾定律逐漸消失,是否意味 PC 的創新走到頭了? 其實路早就不止一條。 The personal computer was the...

《漆彈大作戰3》祭典獎勵計算機制解析

QQ群招募 歡迎加入遊民抽獎福利群,每天不僅有專屬的抽獎,也會不定期組織大家組隊遊戲、嘗鮮測試,聊天吹水收獲快樂的同時,還能各種福利拿到手軟!快來加入吧~ APP端請搜索QQ群號:647223539,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 來源:遊民星空

《太吾繪卷》正式版人物魅力計算機制詳解

前言 本攻略是對應2022年9月21日推出的新版本太吾的人物魅力計算機制詳解 公式與數據來自代碼,准確性有一定保證(除非俺代碼沒讀懂),但也歡迎大家指正。 注意隨著版本更新,本攻略可能部分或全部失效。 當前適配遊戲版本(主界面下方小字):v0.0.4(2022年9月22日更新) (待修正正內容:眼睛部件的數量與遊戲內的部件數量對應不上——會影響「眼睛部件的基礎魅力一覽表」,但目前看來暫時不影響總結。對於遊戲內為什麼多比表中出12個部件稍微有點頭緒,但還要繼續研讀代碼) 實際成果展示 但實際上,遵從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審美喜好去捏就好,無需教條式地按照機制去捏臉: 人物最終魅力 = (人物實際魅力 + 所有紅藍特性所提供的合計魅力加減值) / y (計算完成後會將數值限制在0~900之間,小於0的變為0,大於900的變為900) 變量 y 在人物不穿服飾時為2、在人物穿了服飾時為1 (即如果人物不穿服飾,則最終魅力減半) (注1:新版本最終魅力值所對應的魅力評價文字 作為附錄貼在了文章最下方,與紀念版相比從「出眾」到「天人」所需的最終魅力值要求都降低了100) (注2:未滿16歲的人物、其最終魅力值固定為400,即默認為出眾) 人物實際魅力 = 人物基礎魅力 * 實際魅力折扣值 + 皺紋魅力 + 服裝魅力 總結 1. 眼睛、鼻子、嘴巴這三項,都是1~5號部件的基礎魅力最高,6~10號部件的基礎魅力次高,越往後基礎魅力越低。單獨眉毛這項則是2~6號部件的基礎魅力最高(1號部件基礎魅力為0),7~11號部件的基礎魅力次高,越往後基礎魅力越低。 2. 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這四項的實際魅力 = 基礎魅力 * 魅力發揮度,也就是除了基礎值以外還需要看除了縮放以外的拖動條的設定(個人稱之為「魅力發揮度」,不達標就不能發揮完整威力) 3. 眉毛的間距、高度、角度三項同時保持在40%~60%之間最佳,能發揮100%魅力,越偏離最佳區間、發揮度越低(取決於三個拖動條偏離最多的那項); 眼睛的間距、高度正好為50%且同時眼睛角度保持在40%~60%之間時最佳,能發揮100%魅力,越偏離最佳區間、發揮度越低(取決於三個拖動條偏離最多的那項); (眼睛的間距、高度、角度這三個拖動條千萬不要同時處於「0%~20%或80%~100%」區間,那時發揮度會離譜的低,請保證至少有一項不在「0%~20%或80%~100%」區間) 鼻子高度正好為37.5%時最佳,越偏離最佳區間、發揮度越低; 嘴巴高度正好為50%時最佳,越偏離最佳區間、發揮度越低; (拖動條最左為0%,最右為100%) 4. 前發避開2、3、21、30、40、42、51、55這些序號,其他序號的都一樣無減成。後發無所謂都一樣無減成。特徵二請只選擇1號部件,其他都有減成。(這些導致的減成基本可以算是全局百分比減成) 5. 男性形象(包括女生男相)請暫時將年齡先調至30歲,然後在新出現的設定中:上胡須避開2~5、20~22、31這些序號,下胡須避開3~4、22、30這些序號,其他都一樣無減成。改完鬍子之後再把年齡調回你喜歡的年齡。(胡須導致的減成基本可以算是全局百分比減成) 6. 特徵一魅力最高的是2、3號部件,魅力次高4號部件,序號越往後越低(例外是1號部件,該部件的魅力加值最低、為0) 7....
2003年1.2萬元裝機配置 速龍64+512MB記憶體+ATI顯卡完美搭檔

美國研發全新液晶計算機:不止0、1兩種狀態 比量子計算機還簡單

大家都知道傳統的電子計算機是通過電晶體開關狀態實現0、1變換的,量子計算機則是可以同時出現0、1狀態,因此計算能力更強大,但也更復雜,現在美國研究人員開始研發新的液晶計算機,它不止有0、1兩個狀態,而且要比量子計算機更簡單。 提到液晶,很多人都知道這種材料可以用於LCD面板,液晶材料由棒狀分子組成,可以流動,用於顯示屏時需要將液晶分子的所有朝向一致,除去那些朝向不同的液晶,而這恰好就是製造液晶計算機的基礎。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約恩·鄧克爾及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的伊格·科斯提出了這種設想,通過使用朝向不同的液晶材料來構建新的計算機。 與電子計算機的信息存儲為0、1兩種狀態不同,在液晶計算機中,信息將被轉換成一系列有缺陷的朝向,根據朝向的不同,液晶缺陷可編碼為不同的值。 電場可用來操縱分子進行基本計算,類似於普通計算機內簡單的邏輯門電路的工作方式,在所提出的新型計算機上,這些計算將顯示為在液體內傳播的波紋。 由於有多種狀態,液晶計算機比電子計算機更為強大,而且相比量子疊加狀態的量子計算機,它又沒有那麼復雜的的結構。 當然了,最後還是要說一句,這種新型結構的計算機理論上各種強大,但是距離實用化都是很遠的事,畢竟現代的電子計算機有一套成熟的生態,其他新型計算機很難顛覆,只有可能在個別領域發揮奇效。 來源:快科技
AMD銳龍5000銷量前景光明 芯片組製造商祥碩坐等數錢

突破二進位量子計算機問世:超越「0」和「1」

7月2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近日,來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實驗物理系托馬斯·蒙茲團隊實現了一種新型的量子計算機,它成功突破了二進位的計算模式,可使用所謂的“量子數字”執行任意計算,從而以更少的量子粒子釋放更多的計算能力。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計算機使用0和1,也就是二進位信息進行運算,“然而,量子計算機的構建模塊不僅僅是0和1”,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學家馬丁·林保爾解釋稱,“將它們限制為二進位系統會阻礙這些設備發揮真正潛力。” 據了解,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在因斯布魯克量子計算機中,信息存儲在單個捕獲的鈣原子中。這些原子中的每一個天然有8種不同的狀態,通常只有其中兩種用於存儲信息。 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現有的量子計算機都可訪問更多的量子狀態,因此新開發的量子計算機,可使用鈣原子中多達7種狀態來充分利用這些原子的潛力,並且不會降低計算機的可靠性。 來源:快科技

國際首次 華中大圖計算機DepGraph單機性能超超級計算機

6月2日消息,據@長江日報 報導,在6月1日德國漢堡舉辦的國際高性能計算大會上,公布了第24屆Graph 500排名。 據悉,由華中科技大學圖計算團隊研發的圖計算機DepGraph性能打破圖計算性能世界紀錄,登頂全球最權威圖計算榜單,同時,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機性能超越超級計算機圖計算性能。 在去年公布的Graph 500排名中,DepGraph就已經登頂,而在此次排名中,DepGraph Supernode性能超過日本「富岳」等超級計算機,蟬聯全球第一並打破世界紀錄。 據了解,圖計算是一種重要的大數據算法模型,圖計算里的圖並非指圖像,而是指一種抽象的數據結構,由頂點和邊構成。人們在圖之上進行個體分析、關系挖掘和復雜計算,實現知識推理和事件溯源及預判。圖計算目前已被應用於醫療、教育、金融等多個領域 國際超級計算大會的Graph 500是由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和IEEE聯合組織的國際上評價超級計算機圖計算性能的最權威榜單。全球所有超級計算機都會力爭在Graph500榜單上排名,以此證明自己計算能力。 來源:快科技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多款遊戲B服隱私不合規

來自新華網5月12日的消息,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監測發現十八款APP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規定,涉嫌超范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其中包含多款B站渠道服遊戲,《明日方舟》、《公眾連結Re:Dive》、《命運-冠位指定》等在內。 · 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悠久之樹》(版本1.0.601,嗶哩嗶哩) · App在徵得用戶同意前就開始收集個人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 《明日方舟》(版本1.8.01,嗶哩嗶哩) 《悠久之樹》(版本1.0.601,嗶哩嗶哩) · 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刪除個人信息及注銷用戶帳號功能,或注銷用戶帳號設置不合理條件,涉嫌隱私不合規 《悠久之樹》(版本1.0.601,嗶哩嗶哩) 《公主連結Re:Dive》(版本4.9.3,嗶哩嗶哩) 《命運-冠位指定》(版本2.36.1,嗶哩嗶哩) 對於上述情況,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監測提醒用戶謹慎下載使用以上違法,違規APP,同時保護好自身隱私安全,避免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 來源:3DMGAME
被舊計算機系統支配的恐懼(七):日式電腦天之御柱

被舊計算機系統支配的恐懼(八):軟盤拯救之道——仿真軟碟機

前言:終究妥協——關於軟盤之殤 直到本系列文章第七篇,我仍然在堅持完全使用軟盤+軟碟機的驅動方式去玩舊時代的遊戲,但是最終還是妥協了,正如標題下的說明所說:在磁性存儲物質即將失效的今天,軟盤只能以別的方式去保存了。 3.5英寸軟盤大概於21世紀初,USB閃盤流行後開始退出個人存儲的舞台,算到今日已經大概20年了,根據kyroflux這一組織的成立理念中所提到的,軟盤和光碟的非接觸讀取不同,軟盤的介質是一種硬接觸設計,即磁頭是在與磁片的接觸過程中讀取磁碟的每條磁軌中的磁信號強弱的數據,形成特有的磁信號起伏並轉化為二進位數據,但是終歸這種接觸會對整個磁性表面產生逐漸的破壞,而磁片的表面是氧化磁粉和膠體的設計,在一次次接觸後勢必會逐漸剝落,再加上地磁,磁性物質的誤接觸,現有的磁碟基本都已經岌岌可危。 在正常的使用中,雖然大部分磁碟仍然可以基本穩定的讀取,但是也有大部分處於一種臨界狀態。而且磁碟本身的穩定度也與磁環境,磁頭的可靠度有關,即便是同一片軟盤,每次讀取的情況也完全不同。根據我的使用過程來看,經常會出現某一扇區的磁信號突然減弱導致讀取出錯,但是第二次讀取又正常的情況。 於是,在這種物理性不穩定的情況下,軟盤時代的遊戲均可以稱為「瀕危遊戲」,以軟盤為載體的遊戲,除非早已提取並數位化,否則基本可以說是處於隨時可能散失的狀態。 並不是我不想玩正版,只是歷史逼得我得不把正版供起來,不去繼續傷害它——作為一個「正版俠」,我第一次陷入了糾結,然而站在保護遊戲歷史的角度上,只能走上妥協之道:不用模擬器環境,堅持原機是最後的倔強,那麼脆弱的軟盤載體是否可以備份化、數位化並模擬還原其運作呢? 最終我還是決定接受「仿真軟碟機」。 HXC:誕生於法國的軟碟機拯救者 如果說第一個要講的,我覺得必然是HxC軟盤模擬器(官網),應該說我對仿真軟碟機的研究最開端就是他的作品。 HxC 全稱為HxC Floppy Emulator ,是法國作者 Jean-François DEL NERO(昵稱Jeff)研製的基於ARM 架構的軟碟機模擬器,採用SD卡/U盤作為載體,目前提供了三種型號的軟碟機即USB模擬器( USB HxC Floppy Emulator ),內藏式( SD HxC Floppy Emulator RevF)和外接式(SD HxC Floppy Emulator...

PC一哥聯想承諾:2025年全線計算機100%含有再生塑料

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參與環保事業,不僅推進清潔能源,也在加大對再生材料的支持,全球最大的PC廠商聯想今天承諾到2025年,全線計算機產品100%含有再生塑料。 4月21日,中國首個關注塑料污染問題的研究報告《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理念與實踐》正式發布。 聯想集團副總裁、電腦和智能設備首席質量官王會文在發布會上表示,聯想通過綠色產品設計、閉環再生塑料的使用,在減少塑料污染源頭管控方面,作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聯想承諾到2025年,全線計算機產品100%含有再生塑料,累計使用量達到13萬噸。 此前報導,今年3月25日,聯想集團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圍繞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助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在綠色低碳創新、推進ESG體系建設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積極服務「雙碳」目標的實現。 聯想方面介紹,目前已制定了明確的減碳目標,聯動上下游生態有步驟、分階段邁向「淨零排放」,並將減排明確為集團績效指標考核,力爭到2030年,實現運營性碳排放減少50%、部分價值鏈碳排放降低25%,並積極探索不晚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來源:快科技

《計算機符號學理論》讀書筆記(一):什麼是計算機、符號學、和計算機符號學

前言 一開始了解到這種理論是因為低多邊形厭氧菌老師寫的關於《Cybertext》的讀書筆記中介紹了這一理論。我之前雖有學習過編程,也淺淺的了解過一些索緒爾和拉康的符號學。但還是第一次聽到以符號學理論來理解計算機本質的方法。之後找來了這本由 Peter Bogh Andersen 寫的《A Theory of Computer Semiotics》的電子版,決定學習一下也寫一篇讀書筆記。 我才疏學淺,難免會有學術性錯誤。歡迎各位補充和改正。 計算機和符號學 我們從名字應該不難看出,計算機符號學是一個典型的A學科與B學科的交叉學科(這種交叉學科看起來更像A × B而非A + B)。那麼在思考這個學科是什麼之前,我認為有必要先說符號學和計算機科學到底是什麼。 首先是符號學,這門學科在我看過《符號學 : 原理與推演》里將其比喻為「文科中的數學」。在本書中一言以蔽之: 符號學是研究符號(sign)及其在社會中生活的科學。符號本身可以是任何東西(語言、圖片、文學、動態圖片、戲劇、身體語言等),它對人來說承載著不同的意義。將它比喻為「文科中的數學」其原因就在於符號學可以作為很多學科的理論基礎,例如語言學與符號學的發展就密不可分,神學家用羔羊、蛇、十字架等作為象徵來解讀聖經,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經常用符號學來解讀藝術作品,精神分析中拉康使用符號學作為理論基礎,社會學家用它解讀人們的生產和消費。值得一提的是,符號學並不是一門統一的「科學」,不同派系的符號學百家爭鳴。重點在於人以符號作為把握意義的方式來研究。 什麼是計算機科學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SICP》公開課(電腦程式的構造和解釋)中,計算機科學被認為是一個極其糟糕的名字。因為本質上來說,計算機科學既非「科學」也不是真的關於「計算機」的。而且,幾何學(Geometry)一開始命名是關於丈量土地的,而我們都知道現代幾何學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范圍。 計算機科學比起科學更像是一門藝術或者是工程,甚至更像「魔法」,我們所寫的程式語言就像咒語(Spell),命令計算機中的「小精靈」達成我們的目的。計算機科學並不在於研究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而在於有效且高效的達成我們的目的。 計算機科學也並非「計算機」有關,就像物理學中並不只有粒子加速器,幾何學並不只有使用測量儀器。從歷史角度來說,Computer這個單詞一開始甚至指代的並不是機器而是一種職業:專門從事計算工作的人。而我們都知道今天的計算機已經遠超了數學運算能做的事,我們可以用它創造藝術可以用它交流想法。 所以計算機科學,不如說是一門關於關於「過程」和「控制」的學問,這種過程有時候被稱為算法,使用數據來達成我們不同的目的,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沒有任何目的,比如康威生命遊戲,我們只是想看看規則帶來的結果。 計算機符號學的重點既是將計算機科學看為一種生產和操縱符號(這麼想的話就更接近神秘學意義上的魔法了)。計算機不光可以處理已有的符號,它還可以通過操作產生新的符號。計算機科學中,結果是嚴格受到數理邏輯為基礎的規則所影響的,但是作為人來說如何認知這些被生產出的符號始終是非規則性的。這幾年經常有用機器學習製造的奇怪圖片,它對計算機而言只是處理「圖像」這一符號的結果,但在人看來計算機創造了「克味兒十足」難以言喻的東西。 符號的雙重生活 需要說明的是,符號學並不能用來審視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的方方面面。它無法說明計算機到底是如何生產和操縱這些符號的,只有人可以用符號把握同時可以被計算和處理的符號才能被討論,也就是所謂的「雙重生活」。 符號並不是一個對象所有的特徵,相反,它是解讀這為它賦予的含義。例如我們已經會把黑雲解讀為下雨的符號,黑煙看成是著火的符號等等。文字、聲音、圖片被人們用以承載意義,而不是它本身就是意義(即能指和所指)。所以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同一符號所象徵的符號可以完全不同。一個汽車可以同時是代步工具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以計算機的角度來說,信息被看作成數據結構的方式來存儲,譬如一張預訂座位系統的表格。對於人來說分析這些信息便可以產生意義:哪些座位是空餘的,我是否要以此來預定等等。之所以要討論計算機符號學正是因為計算機的這種特性,也是我們沒有討論「汽車符號學」的原因。(說不定真有) 計算機符號建模 先說明一下這部分會有一些程式語言,並不是很復雜但是可以選擇性跳過。 反過來來說,理解符號學也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設計和理解計算機系統和程式語言。例如程式語言中的「面向對象編程」概念。我們抽象的「類」概念具有一系列屬性和方法作為某種集合,我們操作的這些類、方法和屬性隱含了我們表述其行為的方式。舉書中的一個關於雇員的類的例子來說: 這個對象的變量和方法很容易被理解為:一個雇員有一個名字,住在一個地址,交了多少多少稅,這些信息組成了我們對雇員的描述和象徵,這個對象還要包含一個方法來展示自己的這些信息,比如: 這個方法里調用的"Print"方法名指代的類似現實中的列印,表示它的功能是把後面的數據顯示在螢幕上,在程式語言中往往大量涉及這種對已有方法的調用,通過組合這種已有方法,我們得到了一個復合的新方法。代表我是一個雇員的信息就在這個類被用不同的屬性和方法區分好了,在「生產」一個雇員時,只需要填入不同的信息一個雇員就「產生」了。對於計算機科學來說,這段代碼所代表的是一種抽象的數理結構,對雇員來說,這些東西象徵的是它區分於其他雇員所必須的信息。 在計算機科學中,一個棧代表的數據結構是僅能在表尾插入或刪除的線性表結構,我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能對應上這種方式的東西。而超市里的排隊顯然是不能用這種結構來表示的。(你能想像一個時後到先得的隊伍麼) 符號學所研究的意義不光不同人理解同一個符號不同,相同人在不同場合理解同一符號也會發生改變。在同一家公司中,「客戶」這個詞可以指「從公司訂購貨物的實體」,也可以指「交付貨物的地方」。理解不同含義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理解含義要結合上下文,這一點無論是一段文學還是一段代碼都是如此。讓一個再老練的程式設計師不看上下文去看自己以前的代碼都未必能理解其含義。正是由於這種特點,大部分現代程式語言的目標之一都是降低人們理解起來的難度(反過來的例子也有: 《A=B》:用糟糕程式語言來編程的優秀編程遊戲)。如果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復雜性,我們必須能夠將其與情境的選擇聯系起來;否則它就不會對我們的決定產生影響。因此,理解一個新的符號需要把它與環境中現有的符號系統聯系起來。 我們人類和計算機標志一個東西的方式也大相逕庭。在視頻網站中,一個專用編號可以直接指向一個視頻,例如BV1E44y1N7QL,但人類是沒法這麼記憶的。人類只能記住它的標題或者投稿人或者圖像聲音片段,甚至可能是下面的某個評論。對於計算機中一個不唯一的編碼會引發bug,對人日常來說一個含糊不清的單詞或發聲可以引發理解錯誤(也可以變成諧音梗)。因為程式語言自身實現的問題,計算機語言也會人類本能理解存在大量差異的後果(程式語言中俗稱的坑),比如我最喜歡的Javascript笑話: 雖然一個數字和一個真值相加對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但因為Javascript實現方式的問題,這種「強行計算」可以實際給出你一個結果,像極了宇宙的終極答案是42。正是因為一段極其復雜難以理解的代碼無法被人理解,現代軟體工程中極度強調軟體的可讀性和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索緒爾VS皮爾斯 正如前文說的,符號學並不是一種理論框架統一的「科學」。相反,符號學有著種種理論框架。索緒爾和皮爾斯兩人都被認為是符號學的重要奠基人,然而他們的學術理論並不相同。皮爾斯不同於索緒爾關於所指和能指的二元符號模型。皮爾斯的三元符號模型為再現體、對象和解釋項。這里我就不展開敘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B站UP PAPooSe製作的介紹視頻: 符號學入門(6):皮爾斯三元模型。這本書認為,兩種符號學在計算機符號學中都是有作用的,雖然皮爾斯的符號學被很多人認為很難用來分析和設計計算機模型。作者將兩者的差異認為根本性在於歐洲與美國的思維差異所導致。 皮爾斯符號學在計算機系統設計的嘗試之一是下圖的這種模型。程序文本是一個再現體(R),其對象(O)是執行序列,即機器操作的序列。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項(I),即意向性解釋項和因果性解釋項。這也可以讓我們對計算機符號模型產生一種新的理解。程序文本通常是模糊的,因為它有兩個不同的對象和兩個不同的解釋者。程序的執行是程序文本的一個對象,因為程序文本必須在操作語義學和相應的編譯器的幫助下指定一組執行。 皮爾斯符號學也可以構建出這種模型用以解釋程序文本,執行和用戶的關系: 書中又舉了一個關於行動、(所使用的)工具、(被操作)材料的符號關系: 如果工具不存在,行動就不可能存在(例如,沒有鋸木的工具就不可能鋸木)如果沒有它們可以轉換的材料,工具就不能存在(如果世界上沒有可以被鋸開的材料,鋸子就不能存在)反之亦然:我們可以有材料而沒有操縱材料的工具,也可以有工具而不使用它們具體的材料限制了可能的工具,而單個工具則限定了可以執行的可能的行動 如果我們使用程式語言和面向對象來確定三者的關系就變成了: 而對於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也可以用程式語言表達出來(繼承材料的類)。我們在下面創造了一個名為紙的材料然後確定了操作它的工具是紙之後我們在定義畫畫這個行為: 組織環境 符號學依賴於組織環境(類似我前面提到的上下文),所以作者認為計算機系統設計要和這種組織環境聯系起來。作者這里給出了一張Ronald Stamper的信息系統層次理論和他的本體圖(theory of levels of information...

大神把計算機塞入一盤磁帶中:接口齊全 16秒即可啟動

得益於高度集成化,如今的計算機體積可以做到越來越小了。 近日,硬體黑客Stuart Brand將功能齊全的PC塞進了一盤磁帶中,看起來非常復古。 據報導,這名黑客對1982年生產的一款8位的鍵盤式個人電腦ZX Spectrum非常感興趣,為了慶祝電腦40歲生日,便動手打造了這台磁帶電腦。 Sinclair ZX Spectrum於1982年發布,當時售價125英鎊(相當於今天的4700元人民幣),首次推出時,是一款緊湊且價格合理的個人電腦。而且設計的是使用磁帶進行存儲,這也是其做出磁帶電腦的初衷。 因為內部體積很小,Stuart Brand使用了樹莓派的Raspberry Pi Zero W晶片,然後焊接了USB接口和A/V埠,可以連接到老式CRT顯示器上。 他還用金屬片構建了一個定製的散熱器,方便樹莓派安全的超頻。Brand 表示,系統只需16秒即可啟動到ZX Spectrum Emulator。 來源:快科技

被舊計算機系統支配的恐懼(七):日式電腦天之御柱

前言:主力日系電腦收集 經過一年的蟄伏之後,我終於在年末拿到了一比不菲的獎金,自從年底嘗試從日拍轉運了一台PC9821筆記本電腦平安無事過關以來,我直接膽肥了起來,除了在閒魚等地收集日式電腦之外,也從日拍開始拍一些整修完畢的桌上型電腦,而且實際上聯邦快遞空運運費也就在200-300左右,還是比較實惠的。 由於自己之前已經收到了一部分遊戲,卻沒有實體機,而最近又在收伊蘇系列,於是以伊蘇系列作為基準,再度搞到了PC98之外的剩餘幾個主要的日系計算機平台:PC8801,X68000,X1TURBO,FM-TOWNS和FM7。 其中X68000 X1 FM-TOWNS PC88都可以在閒魚找到,我就不破費的從日拍去碰運氣了,用了兩個多月時間,把這些機器收來了。 雖然做好了心理准備,但是一下搞來這麼多台主機,肯定要做好翻車的覺悟,然而就算這樣,這幾個月的折騰也把我搞得心神憔悴。 還是那句話:沒那閒錢閒工夫,別玩舊電腦...... PC88:一台「廢品」 PC8801我收的是老早之前就在閒魚上看到的一台PC8801-MA型,經過查詢,這台機型(也就是文章題圖的機型)是首批支持2HD軟盤的機型,並且支持V2模式,可以說算是一台全能的PC88機種 可惜的是,這台機器雖然型號不錯,但是這台機器可能在之前的主人手里遭受了很嚴重的虐待,整個前面板斷裂,左側軟碟機的面板甚至有一塊碎裂。雖然已經修補了,機器還重新噴了漆,但是依然煞是難看,好在賣家說測試了,軟碟機也維護了,功能基本正常,也就無所謂了。 不過,畢竟是30多年的機器,就算一切正常,也有可能在臨界點上,我還是要防止出現「原地自殺」現象,我還是要挨個檢查一下。最終我發現,我還是翻車了。 首先,我因為早就收集齊了《英雄傳說》的PC88版,這次有運行環境了自然要試一下 首先是《英雄傳說1》,完美運行,而且遊戲內的「備份場景盤」功能復制軟盤也一切正常。 接著是《英雄傳說2》,完美進入遊戲,接著用遊戲功能「備份program盤」功能,也是正常的,復制了一張program軟盤。 然而之後過去了3天,我再度塞入備份的《英雄傳說2》program軟盤,卻在讀取軟盤時遊戲提示了read error。 難道是軟盤壞了?不至於啊,這是我剛剛買的全新庫存的3M製品的5.25英寸軟盤,應該不會這麼快掛掉,於是我嘗試使用機器原配的program盤,結果雖然正常進入遊戲,卻在存檔時提示「read error」 其實PC88時代,falcom等公司都是做好了program盤可能壞掉的應對措施的,「備份program盤」功能就是為此而准備的——遊戲內會准備兩張program盤:一張是平時使用,可以存檔的program盤,另一張是只讀的master program盤(或可稱為母盤)這張盤平時是不用的,只有program盤出現問題時,可以以它為原型使用備份功能進行備份,將數據復制到新的軟盤里。 之後我再度嘗試用母盤進行一次備份,,然而並沒能解決問題,依然是read error。 難道母盤也壞掉了?我嘗試選擇「開始新遊戲」在漫長的開場動畫之後,遊戲提示塞入program盤 我決定塞入母盤測試一下,結果完美進入遊戲,看來母盤並沒有壞掉。 不過如果選擇「繼續遊戲」選項,不看開場進入遊戲,母盤就無法進入遊戲了,然而錯誤代碼是「無法讀取存檔」的提示,這也難怪,母盤是只讀的,哪來的存檔呢? 而實際上遊戲提供了兩種存檔方式,一種是直接存在program盤里,一種是新建一張空的「user盤」,存到單獨的user盤里。當然,如果用母盤玩遊戲,自然仍然可以用user盤存取存檔,但是代價是每次要看長的要命的開場。 所以現在就是——《英雄傳說2》出現了問題。 好吧,我可能和《英雄傳說2》八字不合,但是這也太蹊蹺了。 之後,PC88也出現了比較詭異的情況:放入遊戲的啟動軟盤偶爾會黑屏不進遊戲,軟盤也不讀取,只有重啟後才會正常,這也讓我覺得,是不是機器出問題了? 於是我打算完全排除一下到底是盤的問題還是軟碟機的問題。但是我放入了《伊蘇》之後,卻能夠正常進入遊戲。 不過很快伊蘇也出現了問題:伊蘇本體為AB兩種軟盤,而存檔是單獨放在一張自備的5.25英寸軟盤的,我手上隨著賣家購入的有兩張進度的軟盤:分別是A盤的後期,B盤的後期,而我自己也准備了一張軟盤在初期存了一個單獨的存檔,然而結果讀取這個存檔後,整個界面是花屏的無法遊戲。 而我後來又嘗試分別讀取A盤後期和B盤後期兩個進度,其中A盤後期遊戲正常,甚至可以打BOSS,B盤後期的則也是花屏,證明並不是軟盤本身出現了錯誤。 至此,我有60%的機率:軟碟機有暗傷。 但是我又不敢完全肯定,畢竟測試樣本太少無法直接斷定,我也不敢冒險去再拿別的遊戲瞎試了,於是只好把這台機器封存——畢竟有個朋友打算收走改成仿真軟碟機機來玩。自己又購入了一台PC9801FH型,這台機器賣家已經測試遊戲了10個小時,應該不會再出問題了,不過目前還沒到手上,只能觀望了。 而PC88的軟盤的維護和復制也是個問題,PC88的文件系統與現行的X86文件系統不兼容,導致他在別的系統上是看不到文件格式的,而PC88的時代,機器沒有硬碟,更沒有機載作業系統,機器BIOS自帶的N88-BASIC基本是個廢物:因為ROM空間極小,這個BASIC基本就是個終端機,拿來碼代碼可以,本身什麼程序都不帶,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操作軟盤,而想要實實在在的「作業系統」,則需要用N88-BASIC磁碟引導系統。 而下一步就麻煩了,3.5英寸軟盤還能靠USB軟碟機,5.25英寸軟盤則早就淘汰接口了,去哪拷貝這軟盤basic呢?再加上文件格式問題其他電腦無法直接操作,這可實在太麻煩了..... 不過也有辦法,就是.....(之後再說) X1 TURBO:改軟碟機編號?沒那麼簡單 接下來說X1,夏普X1是X68000的前一代機種,同樣也是夏普在日本自有標準的戰國時代競爭的一個機型,該機型的CPU是Z80,在當時也算中檔的電腦了。 嗯,Z80就是gameboy的處理器,等於買了一台大號的gameboy。 X1是和PC88同時代的電腦,自然也沒有作業系統,但是他的BIOS ROM自帶了一定的選項,還算可以自行選擇引導介質,如軟盤、磁帶、ROM卡。 不過,原賣家顯然沒有實體遊戲,機器買來的時候,後面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一台gotek的仿真軟碟機,原賣家是拿仿真軟碟機來玩遊戲的。 我試了下,GOTEK確實可以進入引導《伊蘇》等遊戲,看來機器是正常的,然而放入實體盤之後就不對勁了 我選擇了實體的軟碟機之後,雖然IPL能夠識別遊戲,但是進入遊戲後就黑屏了,軟碟機也不讀盤。而我可以肯定的是,軟碟機是好的——畢竟用仿真器讀取伊蘇後,可以用軟碟機存讀存檔盤。 就在我認為又收來了壞掉的遊戲的時候,一個細節讓我覺得沒那麼簡單:這台X1的物理軟碟機的編號分別是FD1和FD2,而仿真軟碟機是FD0,會不會問題出在軟碟機默認順序上? 經過我一通google之後,總算在一個N年前的網頁上找到了答案:打算使用外接軟碟機的話,確實要更改軟碟機的編號:網址見此 而改軟碟機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拆機拔跳線帽! 我勒個去.....於是我只好把整台機器拆開,卸下軟碟機,拔掉跳線帽,重新設置了兩個物理軟碟機的編號是FD0和FD1結局是,一陣吱吱呀呀的聲音後,成功的進入遊戲。 然而代價是暫時不能用仿真軟碟機了,下次要在玩仿真軟碟機,還得拆機、拔跳線帽……我好累啊…… 然而更麻煩的還在後面,運行到《伊蘇2》的時候,換盤後發現提示: 什麼?B模式是什麼? 原來原本的X1有兩種鍵盤輸入模式,從X1turbo機種引入了B模式:他給機器傳輸鍵盤信號的方式與A模式不同,而實際上大部分遊戲是不需要B模式的,所以夏普在原裝鍵盤的左側准備了一個AB模式的切換開關。 然而,現在幾乎沒人用真正的X1鍵盤,都是拿轉接器轉接現有的日文鍵盤用,而除了復古電腦研究會這個組織製作的轉接器提供了AB模式切換(靠numlock鍵)之外,大部分的DIY轉接器全部都是默認A模式:因為只有極少數遊戲需要B模式,所以DIY也就無視了,然而《伊蘇2》卻是B模式專用的遊戲,這下麻煩了…… 而之後還有一個麻煩的事,X1的鍵盤接口很奇葩,用的是3.5mm音頻線接口,而我這台機器的接口因為長時期使用已經有一些松動,經常性接觸不良,而接觸不良的時候,機器就會停止運轉。 有辦法解決嗎?有,拆機,卸掉鍵盤接口板子,重新焊接一個3.5接口上去...... 啊,好累啊....... FM77:輸出制式的問題 FM7 FM77和FM77AV是富士通的機型,也是FM-TOWNS的前代機種,FM77AV是我目前唯一從日拍搞來的機器,日拍寫的是通電確認但未進行機械件確認。 還好買回來之後測試了下,除了3.5英寸軟碟機是下壓式噪音很大,後面有一些銹蝕之外,其餘都還完好,運行也正常,而且這台FM77AV還自帶鍵盤:並且也是奇葩的接口——電話線接口! FM77算是比較令人舒心了,各種遊戲運行都還OK,但是FM7的視頻輸出則成了最大的麻煩:FM7同之前我那台MSX2 HB-F5一樣,是純RGB21公對公口(參考我第一篇文章),所以我只好把之前製作的那根線拿出來用,還好在彩色監視器上試驗了下是正常的。但是彩色監視器畢竟已經是老物件了,我的那台二手機的高壓包還有點問題,偶爾會出現閃屏,所以我希望接到現有的液晶顯示器上 然而放到OSSC和GBSC兩種HDMI倍線器上,一個是根本沒影,另一個是畫面不停亂跳——根本沒法正常顯示。 還好我手上有一根RGB21轉VGA的線,而我之前也做過PC98接VGA的嘗試,於是准備嘗試找一台老顯示器直接用VGA輸出。 但是問題是,之前已經說過,在CRT時代,日式電腦甚至連水平刷新率都是特殊的——只有15KHz,24KHz兩種,少數支持31KHz,而現代電腦的水平刷新率則都在28KHz以上,所以接到一般的現有LED顯示器依然無法顯示,只有少量三頻CRT顯示器才可以,而日產三頻顯示器的價格也是望而卻步。 不過,目前有部分深圳等廠家生產的低解析度LED顯示器其實歪打正著可以正常顯示24KHz的畫面,只不過要碰運氣,早在去年我玩PC98的時候就有人給我推薦了一個顯示器,於是我把它買來試試運氣,現在還沒到,就先不說了 X68000:我被日拍坑了! 最後則是目前我最舒心的一台機器,X68000PRO。 x68000不愧是當年日式電腦的「貴族」,用料十分扎實,甚至連5寸軟碟機都是吸入式的,不像一般的軟碟機一樣需要扳動磁頭杆,所以這台電腦基本沒有任何問題。 然而X68000最大的問題則出在了遊戲本身。 首先,X68000內置的硬碟接口是SASI的,這個接口早已無設備使用,基本廢棄狀態 如果想要使用內置接口咋辦?只能繼續藉助於剛才的「復古電腦研究會」的「變換番長」,但是價格高達16800日元——你不覺得太貴了點嗎?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方法,X68000具有SCSI接口,有人研究出了利用樹莓派+RaSCSI擴展板模擬成SCSI設備的方式,加載X68000硬碟鏡像,我手頭正好也有一台樹莓派,只需要一個擴展板即可。 通過擴展板,我順利的在X68000中運行了硬碟鏡像的Human68K,並且可以進行少量的硬碟遊戲的遊玩。 至於最大的問題——則來自《美少女夢工廠》。 我之前早就買到了堪稱「聖杯」的X68000版《美少女夢工廠1》,為何如此珍貴,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版本是1997年ganiax搞得紀念郵購限定版,預約製作,甚至在啟動盤里還嵌入了預定者住址電話,如果篡改了這些信息,遊戲就不能運行。全球只有500來套(不包括復制的)。 具體的信息看我這篇文章: 量產公主製造機:《美少女夢工廠》全平台探秘 既然有設備了,那麼就來試試吧,按照說明書放入啟動盤,開機,結果..... 盤無法啟動?我趕緊用硬碟進入human68K,轉到軟盤並且輸入DIR,結果...... 原來啟動盤早已被上一任主人格式化了! 這位賣家為了不暴露自己的地址,把啟動盤早已格式化,因為啟動盤無法運行的遊戲收購價會大幅降低,所以他欺騙了二手店,把啟動盤格式化掉的遊戲以美品的價格出售給二手店了。還好之後還有人買了一套盒子壞掉的遊戲,我用之前一半的價格拿到手,這次上面貼著二手店的「已測試」標志,我放入機器內,果然可以運行了。 而在開場時,我也看到了個人住址的信息,但是據住在日本的朋友說,這已經是平成早年的舊式地址編號了,後來日本進行過一次地址編號的重新編排,舊地址現在早已廢棄,按照這個地址也找不到具體的地點——所以格式化硬碟圖個什麼? 同時,X68000版《美少女夢工廠》是支持安裝進硬碟的,於是我把遊戲安裝進了硬碟,之後可以不再使用軟盤了——而且通過樹莓派,我又把硬碟鏡像備份到了現代計算機里,甚至連模擬器也可以玩了,畢竟這遊戲網上並沒有傳播開,我這也算獨一份吧。 FM-TOWNS:沒有滑鼠寸步難行 最後說FM-TOWNS,FM-TOWNS其實和PC98很相似了,和現有的PC/AT架構僅僅在於日文支持的方式,其餘都差不多,因此沒什麼可說的。為了方便,我沒有買後期完全遊戲機化的FM-TOWNS Marty,而是購入了FM-TOWNS II Fresh台式機。 這台機器自然是帶硬碟的,硬碟內預裝了townsOS——富士通製作的一個類似windows 3.X的作業系統,然而由於沒有滑鼠,進去後我是寸步難行。 而FM-towns使用的是特殊的8針串口滑鼠,於是我還得去找轉接器——又是祭出「復古電腦研究會」的時候了…… 不過,就算有滑鼠,默認也不是從光碟機或軟碟機引導遊戲,而大多數FM-TOWNS遊戲都是需要光碟、軟盤引導的,所以我還是要找到引導設置頁面。 當然,默認更改的方式還是在townsOS里更改——不過我沒有滑鼠怎麼改? 另外還有一種臨時更改的啟動方式,但是啟動辦法非常奇葩,我按遍了鍵盤的按鍵也沒發現啟動的快捷鍵,後來查找到了啟動的方式——居然是利用串口遊戲手把,按住A+B鍵開機...... 還好之前我購買了一個改造的串口MD手把,這才算能更改引導設備了。 總算是把所有的東西搞好了,然而我之後又發現,FM-TOWNS版的《英雄傳說2》似乎軟盤壞掉了...... 怎麼都是《英雄傳說2》啊....... 替代方案:仿真軟碟機還是kyroflux,這是個問題 當然,之前我涉足舊PC的時候,並沒有多少覺悟,只是覺得玩實體機有一種儀式感和原教主義感,但是現在搞得我身心俱疲。 其實很多人玩實體機早已有一種替代辦法了——實體機+仿真遊戲載體。 首當其沖的就是仿真軟碟機,gotek等仿真軟碟機用於復古電腦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大部分電腦都要拆掉原有的軟碟機,等於給機器「破相」,而且轉接仿真軟碟機也需要大量的調試過程,我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 而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 kyroflux設備 對軟盤進行1:1的數據提取,之後在原封不動的復制進新的軟盤,kyroflux設備也是現在很多檔案館的推薦備份設備。 然而此設備價格不菲(約合人民幣1400元),並且不支持寄送至中國,我本嘗試寄送到轉運公司在寄送過來,然而付款後,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退款砍單的信息。 原來,該組織對個人使用和組織使用有嚴格的分割,網店只賣給個人,如果使用轉運公司地址會被識別為是公司地址而被砍單。 之後我又嘗試各種地址,均被退回,最後組織負責人單獨給我來了一封郵件: 咱也不考慮他為何不寄送到中國了,反正我就解釋下我很需要這套設備,能不能申請豁免,最後他又回復: 看來是准備給我開個特例,但是我又猶豫了……因為這個設備也不是萬能的,部分遊戲雖然可以1:1提取磁軌,然而復制出來的軟盤依然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加密遊戲,磁軌根本不是正常的遊戲的軌道設計,所以基本上還是會有問題。 而且設備價格不菲,我還是要斟酌一下的……反正手頭有一個5.25英寸軟碟機了,等到真的要提取軟盤的時候,我也許真的會來一個。 結語:再一次靈魂拷問 經過這麼多次「翻車」我又一次躺在床上做出了靈魂拷問:明知道老電腦,老軟盤損壞率極高,為何我還要這麼去趟渾水而堅持不用模擬設備呢?我是不是瘋了? 正如「復古電腦研究會」的這張題圖一樣,我這麼執拗於去救濟那些老遊戲機,老電腦,那不就是想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嗎? 但是,我還是真的累了,也許,收完伊蘇系列之後,我不會再動這些老電腦了.....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機核

Meta公布AI超級計算機:採用NVIDIA GPU,向元宇宙進軍

去年底,元宇宙成為全球非常火爆的一個概念,它的本質就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連結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許多大牌企業也紛紛入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扎克伯格的Facebook了,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發布會上,他們改名「Meta」,全面向元宇宙進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Meta之後的動作很多,根據媒體的最新報導,他們近期正式推出了一台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命名為AI Research SuperCluster,簡稱RSC。是一種專門為訓練機器學習系統而設計的高速計算機,雖然已經可以運行,但仍在開發中。根據Meta官方的說法,它如果能在2022年完工,那將成為全球最快的AI超級計算機。 對於這台超級計算機,Meta ECO扎克伯格表示: 「我們為元宇宙構建的體驗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而RSC將使新的人工智慧模型能夠從數萬億的例子中學習,理解數百種語言等。」 RSC超級計算機的規格也值得一看,據了解,目前這台AI超級計算機正處於第一階段的運行狀態,採用760個NVIDIA GGX A100系統,包含了6080個連接起來的GPU,可以提供出色的圖形處理能力。而第二階段預計會在2022年7月份完成安裝,到時這台機器將迎來升級,採用多塊16000塊NVIDIA GPU以及額外的1240個DGX節點。 可以看出,Meta打造出這台AI超級計算機,是已經將科研AI置於企業核心,同時也向著元宇宙邁進一大步。 ...

空穴法為打造更快、更強、更節能的量子計算機提供了理論指導

為了打造更快、更強、更節能的量子計算機,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努力向著這一目標前進。由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未來低能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量子計算與通信技術卓越中心(ARC Center)、以及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溫哥華)之間新合作的論文可知,研究人員可通過孔優化操作,在操作速度和信息一致性方面取得權衡,進而擴大微型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規模。 研究配圖 - 1:二維空穴氣體中的原型雙量子點(來自:Quantum Information) 據悉,製造量子比特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可以指向上方或下方),為了讓量子計算機盡可能快速和強大,研究團隊還選用了基於普通電極的純電場操作方案。 研究配圖 - 2:量子比特的塞曼分裂 新南威爾斯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 Dimi Culcer 表示:「理論研究表明,我們可通過使用空穴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空穴可被認為是沒有電子,但又表現得像帶由正電荷的電子」。 研究配圖 - 3:移相時間 通過這種方式,研究團隊得以讓量子比特在面對源自固體背景的電荷波動時,具有不錯的魯棒性。此外量子比特對這種噪聲最不敏感的「甜蜜點」,也是它能夠以最快速度運行的關鍵。 研究配圖 - 4:弛豫和 EDSR Rabi 時間 Dimi Culcer 補充道:「這項研究預測了在每個由空穴組成的量子比特中的這一『甜蜜點』的存在,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在其實驗室中達成這一目標而提供了一套指導方針」。 來源:cnBeta

音樂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在AI的幫助下完成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據媒體報導,音樂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已經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完成了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該交響曲的世界首演將於2021年10月9日舉行。1817年,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委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他的第九和第十交響曲。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其中第四樂章以大家都熟悉的《歡樂頌》結束。由於健康狀況的惡化和隨後在1927年的死亡,貝多芬從未完成他的第十交響曲。那部作品成為他逝世後留下的遺稿。 Karajan Institute與Ahmed Elgammal領導的人工智慧創企Playform的一組科學家合作。該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利用貝多芬的全部作品、他留下的第十交響曲草圖以及關於他的音樂創作方法的已知信息,訓練一個人工智慧模型。 Elgammal聘請了曾為英特爾公司的"Intel Bong"的奧地利音樂家Walter Werzowa,將貝多芬留下的東西與人工智慧構建的音樂合並。計算音樂專家Mark Gotham領導了抄寫幾百年前的草圖和處理貝多芬的全部作品以訓練機器學習算法的工作。哈佛大學的音樂學家Robert Levin以前曾完成過莫扎特和巴赫的幾部音樂作品,他也在這個項目上提供了幫助。 「在一個有鋼琴、黑板和一疊橫跨他大部分已知作品的貝多芬素描本的大房間里,我們討論了如何將片段變成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幫助解決這個難題,同時仍然忠實於貝多芬的創作過程和願景,」Elgammal說。 該項目的人類方面需要對第十交響曲的草圖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貝多芬對該作品的意圖。他們以作曲家已完成的作品為模板,找出貝多芬的哪些不完整的樂句屬於交響樂的四個樂章中的哪個。 人工智慧的任務是想出如何填補這些空白。它需要把只有幾個音符的非常短的樂句,擴展成更長、更復雜的結構。它通過學習貝多芬如何在一個簡單的四音符上構建他的第五交響曲來做到這一點。它還需要了解每個擴展樂句的音樂形式--迴旋曲、三重奏或賦格曲,以確保其進入正確的樂章。 隨著項目的進行,計算機科學家們發現,人工智慧必須負責更多的工作。 「待辦事項清單越來越多。我們必須教人工智慧如何處理一條旋律線並使其和諧,」Elgammal說。「人工智慧需要學習如何將兩段音樂連接起來。我們意識到人工智慧必須能夠創作一個尾聲,這是一個將樂曲的一個部分帶到終點的片段。」 人工智慧還必須確定哪些樂器將演奏哪些部分,而且它必須以偉大的作曲家可能採用的方式來完成這一切。 該團隊在記者面前進行了第一次測試,更重要的是,音樂學者和在研究貝多芬的專家面前進行了測試。它要求他們看看他們是否能弄清楚作曲家的工作在哪里結束,,而人工智慧則繼續。音樂專家們被難住了,無法分辨哪些部分是由人工智慧創作的。 Elgammal在專家面前進行了第二次測試,其中一些人熟悉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草圖。只有那些對不完整作品有"深入了解"的人能夠分辨出人工智慧構建的部分。這次測試足以得出結論,算法在完成貝多芬第十交響曲方面做得足夠好。 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將於10月10日在德國波恩的首次演出後向公眾發布。你可以從《Smithsonian》雜誌提供的這個簡短選段中了解到人工智慧是如何構建這首作品的。 來源:cnBeta

科學家發現一種能解決「最難」計算機問題的新方法

據媒體報導,一種相對較新的模擬人腦工作方式的計算方式已經改變了科學家解決一些最困難的信息處理問題的方式。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它可以使所謂的「儲層計算」的工作速度提高3300到100萬倍,而所需的計算資源和數據輸入則大大減少。 事實上,在對下一代油藏計算的一次測試中,研究人員在桌上型電腦上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時間解決了一個復雜的計算問題。 該研究的論文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Daniel Gauthier指出,使用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同樣的問題需要超級計算機來解決且需要更長的時間。 Gauthier說道:「跟目前的油藏計算相比,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計算機資源,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非常復雜的信息處理任務。與以前相比,油藏計算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這項研究於2021年9月21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Gauthier稱,水庫計算是一種機器學習算法,開發於21世紀初,用於解決「最難中的最難」的計算問題如預測隨時間變化的動力系統的進化。 他表示,動力系統就像天氣一樣,是很難預測的,因為一種情況下的一個小變化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應」,這是一個隱喻性的例子,蝴蝶扇動翅膀所產生的變化最終會影響幾周後的天氣。 Gauthier表示,之前的研究表明,儲層計算非常適合學習動力系統,可以提供關於它們未來行為的准確預測。它通過使用人工神經網絡來做到這一點,這有點像人類的大腦。科學家將動態網絡中的數據輸入一個由隨機連接的人工神經元組成的「庫」中。該網絡產生有用的輸出,科學家可以解釋並反饋到該網絡,然後建立一個越來越准確的預測,該系統將如何在未來發展。 系統越大、越復雜、科學家希望預測到的結果越准確,那麼人工神經元網絡就必須越大、完成任務所需的計算資源和時間也就越多。 Gauthier指出,一個問題是,人造神經元的儲存庫是一個「黑盒子」,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它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只知道它在工作。 Gauthier稱,水庫計算的核心人工神經網絡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 「我們讓數學家研究這些網絡,並問『機器中的所有這些部件在多大程度上真的需要?』」他說道。 在這項研究中,Gauthier和他的同事調查了這個問題,結果發現整個油藏計算系統可以大大簡化、大大減少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及節省大量時間。 他們在一個預報任務中測試了他們的概念,該任務涉及到Edward Lorenz開發的天氣系統,他的工作使我們理解了蝴蝶效應。 在Lorenz預測任務中,他們的下一代油藏計算技術明顯優於當今的先進技術。在一台台式機上進行的一個相對簡單的模擬中,新系統比現有模型快33到163倍。 但當目標是提高預測的准確性時,下一代油藏計算速度則要快100萬倍。Gauthier表示,新一代的計算機只需要28個神經元就能達到同樣的精度,而現在的模型需要4000個神經元。 加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跟當前一代相比,下一代存儲計算背後的「大腦」需要更少的熱身和訓練才能產生相同的結果。 熱身是訓練數據,這些數據需要作為輸入添加到蓄水池計算機中以使其為實際任務做好准備。 「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油藏計算幾乎不需要熱身時間,」Gauthier說道,「目前,科學家必須放入1000或10000個或更多的數據點來使其熱身。這些都是丟失的數據,在實際工作中是不需要的。我們只需要輸入一、二、三個數據點。」 一旦研究人員准備好訓練水庫計算機進行預測,那麼下一代系統需要的數據就會少很多。 在Lorenz預測任務的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400個數據點可以得到跟當前一代使用5000個或更多數據點產生的相同結果,這取決於所需的准確性。 Gauthier說道:「令人興奮的是,下一代油藏計算技術採用了已經非常優秀的技術,大大提高了效率。」 他和他的同事們計劃將這項工作擴展到更復雜的計算問題上,如預測流體動力學。「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我們想看看是否可以使用簡化的油藏計算模型加快解決這個問題的進程,」Gauthier說道。 來源:cnBeta

在量子計算機中造出的奇特「時間晶體」或將永遠改變物理學

9月1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研究人員最近利用量子計算機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物態——時間晶體。時間晶體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永遠循環下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因此成功迴避了最重要的物理學定義之一——熱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指出,一個孤立系統的無序性(即「熵」)必定永遠處於遞增狀態。而這種神奇的時間晶體則可以始終維持穩定,盡管一直處於變化之中,但不會解散為隨機狀態。 ...

Level Board:世界首款使用飛行計算機來保證水上穩定性的水翼沖浪板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盡管電動水翼沖浪板遠不是享受水中時光的最便宜方式,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產品進入市場,電動水翼沖浪板也越來越受歡迎。但是,有些產品比其他產品更容易駕馭。新推出的Level Board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初學者的,通過使用航天級的傳感器和飛行計算機來保證水上穩定性。 ...

哥大首位華裔女副校長亮相 計算機科學家周以真上任

華人女計算機科學家,ACM和IEEE Fellow 周以真將於9月1日任職哥大副校長。她,橫跨學界、企業、政界,是計算思維定義者。她文理兼修,多才多藝,能跳芭蕾和探戈,還能舞劍和武術。頂尖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將迎來史上首位華裔女副校長! ...

超級計算機幫助保護地球免受太空風暴影響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使用Frontera超級計算機來改進空間天氣預報系統,避免極端空間天氣事件的最壞影響。上一次重大的空間天氣事件在1859年襲擊了地球,但是破壞度較小的空間天氣事件經常發生。 這些事件會炸毀電子產品和電網,擾亂全球定位系統,導致北極光的范圍發生變化,並提高太空人或穿越兩極飛機乘客的輻射風險。如果像1859年那樣的極端事件再次發生,它將完全摧毀電網、衛星和通信系統。『 在白宮國家空間天氣戰略和行動計劃以及國家戰略計算倡議的推動下,2020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創建了空間天氣與量化不確定性(SWQU)計劃。它匯集了來自各學科的研究團隊,在空間天氣建模領域內推進最新的統計分析和高性能計算方法。 這個計劃是六個項目的組合,其中包括Gabor Toth的項目,不僅有領先的大學團體參與,而且還有NASA中心、國防部和能源部國家實驗室,以及私營部門。Gabor Toth幫助開發了當今卓越的空間天氣預測模型,該模型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用於業務預測。2021年2月3日,NOAA開始使用Geospace模型2.0版,這是密西根大學空間天氣建模框架的一部分,用於預測地磁干擾。 Geospace模型2.0版主要變化是細化了磁層的數值網格,對算法進行了若干改進,並對經驗參數進行了重新校準。Geospace模型是基於對地球空間環境的全球表述,其中包括磁流體動力學,像等離子體這樣的導電流體與磁場相互作用的特性和行為,這在空間天氣的動力學中起著關鍵作用。Geospace模型預測了地球空間與太陽風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地面上磁擾動。這樣的磁擾動會誘發地電場,從而損害大規模的電導體,如電網。 該模型發出的短期預警為電網運營商提供了關於有害電流的預報,並允許它們有時間來緩解問題和維護電網的完整性。盡管Geospace模型很先進,但它只提供了大約30分鍾的預先警告。現在團隊致力於將提前量增加到1至3天,這樣做意味著了解太陽表面的活動如何導致可能影響地球的事件。 改善空間天氣預報的提前量需要新的方法和算法,這些方法和算法的計算速度遠遠超過今天使用的方法和算法,並且可以在高性能計算機上有效部署。Gabor Toth使用德克薩斯高級計算中心的Frontera超級計算機來開發和測試這些新方法。其中,一個關鍵的算法改進涉及在一個模擬模型中結合等離子體的動力學和流體細節,研究者通過發明智能近似值和算法,比粗暴的模擬快了一百萬倍,這可以使Geospace模型預測速度加快10到100倍。 Gabor Toth團隊一直在努力使空間天氣建模框架在未來的超級計算機上高效運行,這些超級計算機嚴重依賴圖形處理單元(GPU)。作為第一個目標,他們著手使用帶有OpenACC指令的英偉達Fortran編譯器將Geospace模型移植到GPU。他們最近設法在單個GPU上以更快的速度運行整個Geospace模型。他們使用支持GPU的Longhorn機器來達到這一里程碑。在傳統的超級計算機上以同樣的速度運行該模型需要至少100個CPU核心。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在傳統計算機上運行復雜的量子計算算法

EPFL教授Giuseppe Carleo和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名叫Matija Medvidović的研究生找到了一種在傳統計算機上執行復雜量子計算算法的方法。通常,執行量子軟體需要使用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正在考慮的量子軟體被稱為量子近似優化算法(QAOA),它被用來解決數學中的經典優化問題。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該軟體是一種從一組可能的解決方案中挑選出最佳解決方案的方法。Carleo說,人們對了解哪些問題可以由量子計算機有效解決有很大興趣,而QAOA是最有希望的候選之一。QAOA旨在幫助實現所謂的 "量子加速",即預測的使用量子計算機可實現的處理速度提升。 QAOA是一個研究課題,在技術界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例如,在2019年,Google創建了Sycamore,一顆包含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處理器,並使用它來運行一項任務。據估計,這項任務需要一台最先進的經典超級計算機約1萬年才能完成,但Sycamore在200秒內完成了這項任務。 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希望解決該領域的一個公開問題。在當前和近期的量子計算機上運行的算法能否比經典算法在實際任務中提供顯著的性能提升。使用傳統計算機,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近似地模擬一類特殊算法的行為,稱為變量子算法。 這些算法是計算量子系統最低能量狀態,或 "基態"的方法。該團隊表示,QAOA是這種類型的量子算法的一個重要例子。研究人員認為,這類算法是在近期量子計算機中獲得量子優勢的最有希望的候選之一。這項工作表明,QAOA可以在目前的計算機上運行,現有量子計算機可以在經典計算機上以良好的精度進行模擬。 來源:cnBeta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彈鋼琴的氣動計算機存儲「晶片」

據媒體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控制軟體機器人的空氣動力記憶系統。軟體機器人就像它們聽起來那樣--它是一種由柔軟、靈活的材料製成的機器人。哈佛大學的章魚狀觸手就是一個例子。這種類型的機器人是處理精細任務的理想選擇。 軟體機器人目前需要電子硬體來操作。這些組件增加了軟體機器人設備的成本、尺寸和功率需求。因此,UCR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了一種氣動RAM晶片,它能很好地控制它的軟體機器人以在鋼琴上彈奏簡單的歌曲。 從邏輯上講,氣動RAM的工作方式跟傳統存儲組件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它使用的是驅動機械手指的空氣,而不是電晶體和電力來製造二進位門。該裝置將微流體閥中的大氣壓解釋為真值(或1),真空解釋為假值(或0)。 在其當前配置下,氣動RAM僅相當於一個8位記憶體晶片,因此它是非常有限的。然而,這足以讓UCR機器人在鍵盤上演奏《Mary Had A Little Lamb》--盡管速度很慢。 雖然在這一領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研究人員相信,創造一個具有處理器和記憶體、在空氣中運行的自主機器人是可能的。當然,為了系統的實用性,需要更復雜的組件和小型化。 來源:cnBeta

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進行COVID-19治療藥物研究

調查COVID-19潛在治療方法的研究人員已轉向利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來開辟藥物試驗的新領域。科學家們正在使用計算機模型在細胞水平上模擬COVID-19的感染,也就是人體的基本結構水平。新的虛擬模型使研究人員能夠對不同的藥物和疫苗進行虛擬試驗,從而可以預先評估藥物和疫苗對該病毒的療效。 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 "in silico"實驗以復制人類免疫系統如何對抗COVID-19病毒。術語 "in silico"指的是在矽計算機晶片上進行的試驗,而不是分別在試管或生物體內的 "體外"或 "體內"試驗。 研究人員明確表示,他們不認為"in silico"試驗應該或可以取代臨床試驗。計算機模型是一種簡化的方法,可以幫助縮小用於臨床試驗的藥物范圍。因為臨床試驗代價高昂,而且可能導致人類死亡。利用這些模型,研究人員可以將候選藥物的范圍縮小到安全和療效最佳的藥物上。 該科學家團隊是首批研究這些特殊模型的小組之一,並捕捉到臨床試驗中對COVID-19患者使用不同治療方法的結果,他們利用虛擬試驗獲得的結果與實驗室中關於COVID-19感染和治療的數據具有一致性。 該小組給出的一個例子是使用瑞德西韋的治療方法與其模擬。瑞德西韋是世界衛生組織在人類身上使用的一種藥物。模擬和現場試驗顯示,該藥物在生物學上是有效的,但在臨床上是值得懷疑的,除非在病毒感染後很短的時間內就給藥。 來源:cnBeta

工程師創建氣動計算機存儲器以控制軟體機器人

據媒體報導,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工程師揭示了一種新的創造,旨在控制軟體機器人的運動。工程師們揭示了一種以空氣為動力的計算機存儲器系統,它克服了推進軟體機器人技術的最大障礙之一。這個主要障礙是氣動裝置和電子裝置之間的不匹配。 通常情況下,軟體機器人的運動是通過空氣進入和離開機器人內部的囊體來控制的。軟體機器人的四肢是靈活的、橡膠的,通常有抓手,軟體機器人在執行某些任務時可以優於傳統的剛性機器人,特別是那些精細的任務。軟體機器人與人類一起工作也更安全,因此成為全世界研究人員的主要調查焦點。現有的控制氣動軟體機器人的系統使用電子閥和計算機來控制運動部件的位置。 電子部件大大增加了軟體機器人的成本、尺寸和功率需求,限制了它們的實用性。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利用 「氣動邏輯 」的系統。氣動邏輯的理論早於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初曾被用於為氣候控制系統和其他任務的部件提供先進的控制水平。在氣動邏輯系統中,空氣而不是電力流向計算機通道,並代表開啟或關閉。 該團隊意識到他們可以為軟體機器人創建氣動邏輯存儲器,使其能夠記住並保持移動部件的位置。科學家們還利用微流控閥而不是電子電晶體構建了RAM晶片。微流控閥最初被設計用來控制液體的流動和控制空氣的流動。系統中的閥門對壓力差進行密封,即使與空氣供應線斷開,也會產生被困的壓力差,作為記憶維持機器人的執行狀態。 該團隊修改了微流體閥門,以處理更大的氣流速率,產生一個八位氣動RAM晶片,控制更大、更快的軟體機器人。該系統被納入一雙3D列印的橡膠手中。該系統的特點是柔軟的機器人手指在連接到大氣壓力時伸展,連接到真空時收縮。該團隊能夠讓他們的軟體機器人手在鋼琴上演奏一曲。 來源:cnBeta

Backblaze更新8.0版Mac計算機備份軟體 支持100個並發線程

為幫助用戶盡可能快速和直接地備份 Mac 上的數據,Backblaze 已於本周三推出了新版 Computer Backup 應用程式。除了性能的大幅提升、將客戶端負載減少 80%,該軟體還能夠智能判斷當前可用的系統算力和網絡資源,從而對並發數作出更好的限制、以避免系統過載。 本次 8.0 大版本更新的主要變化如下: ● 並發線程數量從 30 個增加到 100 個; ● 改進節流措施; ● 將客戶端負載減少 80%; ● 引入新的品牌設計。 用戶將能夠手動為 Computer Backup 軟體分配占用多少計算能力,但若系統負載過高,Backblaze 備份應用程式也會智能地減少正在使用的線程數。 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調整,是因為 Backblaze...

NV推出英國最強超級計算機 性能位列世界前50名

NVIDIA在今天(7月7日)正式推出英國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劍橋1號,該計算機致力於推進醫療保健的研究,通過利用人工智慧和模擬的強大組合,加速數字生物學革命,並推動英國世界領先的生命科學產業。NVIDIA在劍橋1號中投資了1億美元。 劍橋1號應用的首個項目是加深對痴呆症等腦部疾病的了解,使用人工智慧設計新藥與提高發現人類基因組中致病變異的准確性。 劍橋-1是一款NVIDIA DGX超級POD,共擁有80個DGX A100系統,計算速度可以躋身世界前50名,由10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據一家經濟學咨詢公司前沿經濟學的報告稱,劍橋1號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創造6億英鎊(約合8.25億美元)的估計價值。 來源:遊民星空

英偉達發布英國最牛超級計算機 擁有4423680個GPU核心

NVIDIA今天宣布,正式啟動英國最強超級計算機「Cambridge-1」(劍橋一號),主要用於英國的醫療健康研究,這也是NVIDIA為英國貢獻的第一台專用於先進科研的超算。 劍橋一號基於NVIDIA DGX SuperPOD超算系統方案,包含80套DGX A100計算系統,每個節點內有八塊Ampere架構頂級大核心A100計算卡、兩顆AMD霄龍7742 64核心處理器,總共640塊計算卡(4423680個核心)、160顆處理器(10240個核心)。 另外,該超算還採用了NVIDIA BlueField-2 DPU數據處理單元、NVIDIA HDR InfiniBand高速網絡。 它可以提供8PFlops(8千萬億次每秒) Linpack浮點性能、400PFlops(40億億次每秒) AI性能,官方號稱可以排到全球前50名,那應該說的是持續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該超算採用了100%可再生能源,Green500綠色超算榜單上躋身前三。 為了這條超算,NVIDIA已經投入了1億美元,而研究顯示,未來10年它可以帶來大約8.25億美元的價值回報。 來源:3DMGAME

計算機模擬顯示氣體海嘯可能逃離超大質量黑洞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海嘯。在地球上,它們通常發生在水下地震或火山爆發導致海水移位,從而引發巨大的海浪,在陸地上造成破壞並導致死亡。天體物理學家最近使用計算機模擬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創造類似海嘯的結構,在深空形成巨大的規模。 由超大質量黑洞創造的海嘯是由逃離黑洞引力的氣體組成。研究人員認為,黑洞周圍的環境可能承載著整個宇宙中最大的海嘯狀結構。黑洞是神秘的,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描述黑洞是如何扭曲環境的,即使是在離黑洞多光年的地方。 質量大於一百萬個太陽的黑洞從銀河系中心的周圍圓盤中吸收物質,當這一過程正在進行時,該系統被稱為活動星系核。研究人員認為,活躍的星系核可能在兩極有相對噴流,並且有固定的物質雲擋住了黑洞周圍中心活動的視野。 然而,等離子體在圓盤上方循環,剛好不會落入黑洞,而黑洞會發出極其明亮的光芒和X射線,使天文學家能夠對超過一百萬的物體進行編目。研究人員認為,由強輻射驅動的強風,在一種被稱為 "外流"現象中從中心區域流走。研究人員正試圖了解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附近和產生X射線的地方,氣體與X射線的相互作用。 X射線發射出的外流可以解釋黑洞周圍被稱為雲的各種密度區域。這些雲的溫度是太陽表面的十倍,並以太陽風的速度移動。該小組首次證明了中央黑洞流出的雲層是多麼復雜。模擬顯示,就在超大質量黑洞對周圍物質失去引力的距離內,旋轉圓盤中相對冷的大氣可以形成類似於地球上海洋表面的波。然而,科學家們認為,當海嘯形狀的雲層形成時,它們已經不再受到黑洞引力的影響了。研究人員希望利用模擬結果和觀測天文學家的工作,在深空尋找動力學的跡象。 來源:cnBeta

[圖]Rigetti推出全球首個適用於可擴展量子計算機的多晶片量子處理器

全棧式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先者之一,Rigetti Computing 今天宣布了世界上第一個多晶片量子處理器。該處理器基於專有的模塊化結構,旨在促進容錯(fault tolerant)量子計算機的商業化和可擴展性。 Rigetti 研發的多晶片量子處理器將多個相同的模具連接並嵌套成一個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機。這大大降低了生產實用量子計算機所需的製造和工程復雜性。從理論上講,它還應該為 Rigetti 公司提供增加其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量的方法。 熟悉該處理器製作的哈佛大學電氣工程和量子硬體教授 Marko Lončar 表示:「可擴展性是整個量子計算行業的一個核心目標。Rigetti是第一個為這一重大技術挑戰展示優雅、有效解決方案的公司」。 Rigetti Computing 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Chad Rigetti 表示:「我們已經開發了一種根本性的新方法來擴展量子計算機。我們在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專有創新已經解鎖了我們認為是建立運行實際應用和糾錯所需系統的最快途徑」。 商業和實用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於增加量子計算機中的容錯量子比特的數量。Rigetti 的量子量可以達到 31,這是在不失去其量子比特的一致性的情況下可以保留的最大量子比特數。不過這個數字即將會被突破,Rigetti 計劃推出新的晶片架構,使其作為 80 量子位量子計算機的核心,具體信息在今年年底前公布。 來源:cnBeta

31歲的哈勃望遠鏡停運已十多天 計算機故障原因仍未知

已「服役」31年的哈勃空間望遠鏡自6月13日停止工作,截至25日,科學家尚未完全查明停運原因。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消息,哈勃望遠鏡的有效載荷計算機在美國東部時間6月13日16時許停止運行,計算機停止接收表明一切正常的「保持運行」(keep-alive)信號。之後,計算機自動將所有科學儀器切換到安全模式中。 有效載荷計算機是1980年代建造的NASA標準太空飛行器計算機-1(NSSC-1)系統,它作用關鍵:不僅能夠控制和協調科學儀器、監控其健康和安全,也能分析和操作它收集的數據。 哈勃望遠鏡 6月14日,美國宇航局的戈達德航天中心的控制中心人員重新啟動了有效載荷計算機,但很快就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而望遠鏡本身及其科學儀器仍然保持良好的狀態。初步跡象表明,計算機停運的原因是其記憶體模塊性能下降,然而,當運營團隊嘗試切換到備用記憶體模塊時,啟動備用模塊的指令未能完成。 有效載荷計算機位於科學儀器控制和數據處理(Science Instrument Command and Data Handling,簡稱SI C&DH) 單元上,該單元能使所有科學儀器系統保持同步,它與DMU一起處理、格式化和臨時存儲數據記錄器上的信息,以及將數據傳輸到地面。 目前的裝置是在2009年5月由太空人在太空梭任務STS-125中安裝的替代裝置,因為原始裝置在2008年發生了故障。替換裝置有一個CPU和四個獨立的記憶體模塊。 哈勃太空望遠鏡上有兩台有效載荷計算機,其中一台備用。當一台計算機出現問題,就可以切換到備用計算機。兩台計算機都可以訪問和使用任一記憶體模塊。(有效載荷計算機一次僅使用一個記憶體模塊,其他三個記憶體模塊備用。) 兩台有效載荷計算機的硬體主要包括:處理協調和控制科學儀器的命令的中央處理模塊(CPM);在計算機的CPM和其他組件之間架起通信橋梁作用的標準接口(STINT);含有在硬體之間傳遞信號和數據的線路的通信總線;一個用於存儲儀器的操作命令的有源記憶體模塊,以及三個備用的記憶體模塊。 根據6月22日的消息,在對計算機的記憶體模塊進行多次測試後,調查人員發現記憶體錯誤只是症狀,而真正的原因可能在於計算機硬體。運營團隊開始調查是否為STINT硬體或CPM本身的原因。如果該計算機的問題無法解決,運營團隊將准備切換到備用計算機上的STINT和CPM硬體。 6月23日和24日進行了額外測試,包括首次在太空中打開備用計算機。該計算機自2009年被安裝到太空飛行器上以來則一直未通電,但它在地面上、在安裝之前有過測試。 額外測試的結果表明,來自主要和備份有效載荷計算機的這些硬體的許多組合都遇到了相同的錯誤——寫入或讀取記憶體的指令不成功。由於所有單個硬體元素都不太可能有問題,因此該團隊現在正在將SI C&DH 上的其他硬體視為可能的罪魁禍首,包括控制單元(control unit,簡稱CU)、科學數據格式器(science data formatter units,簡稱SDF)。CU用於將命令和數據格式化,並發到科學儀器等特定目的地,SDF能把來自科學儀器的科學數據格式化,再傳輸到地面。 該團隊也在查看功率調節器來判斷電壓供給是否正常。功率調節器能夠確保穩定的恆定電壓供應。如果電壓超出限制,就可能會造成所觀察到的問題。 美國宇航局6月25日消息稱,在接下來的一周內(編者註:也就是本周),該團隊將繼續評估SI C&DH單元上的硬體,以確定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導致了問題。如果運營團隊確定CU、SDF或電源調節器是可能的原因,他們將建議切換到備用CU、SDF模塊和備用電源調節器。 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命名,是一個大型天基天文台。自1990 年在「發現」號太空梭上發射以來,它徹底改變了天文學。 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地球表面上方340英里(約547千米)的軌道上運行,遠高於雨雲、光污染和大氣層扭曲,這使其擁有特別清晰的視線。哈勃的視野范圍也很廣,從紫外線延伸到可見光(人們肉眼可見的)和近紅外線。 哈勃望遠鏡觀察了一些至今為止所見的最遙遠的恆星和星系,它在觀測在發現和描述宇宙中神秘的暗能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到目前為止,哈勃望遠鏡進行了超過140萬次觀測。已經發表了超過18000篇經過同行評審的科學論文 得益於五次太空人的維修工作,哈勃望遠鏡中不斷獲得新的尖端科學儀器,其工作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同時,維修工作也會更換和升級老化部件,從而大大延長瞭望遠鏡的使用壽命。 第一次維修是為了糾正導致圖像模糊的「球差」問題。1993年12月,太空人首次在軌道上拜訪這台望遠鏡。 1997年進行了第二次維修。不僅更換了故障和退化的部件,還安裝了新儀器,將哈勃的波長范圍擴展到近紅外成像和光譜學,使科學家能夠探測宇宙的最遙遠之處。比如,太空望遠鏡成像光譜儀(STIS)。 光譜儀能夠將望遠鏡收集的光分成光譜成分,以便分析其成分、溫度、運動狀況等化學或物理特性。而STIS能夠收集比哈勃以前的光譜儀多30倍的光譜數據和500倍的空間數據。STIS的最主要優勢之一是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它能夠通過研究星系中心周圍的恆星和氣體動力學來尋找大質量黑洞。 1999年11月,由於哈勃望遠鏡六個陀螺儀中的第四個出現故障(哈勃望遠鏡至少需要三個穩定陀螺儀來進行科學研究),原本認為的預防性維修的任務變得更加緊迫。第三次維修任務分為兩次,第一次提供了新的陀螺儀等設備;第二次的維修中,太空人更換了哈勃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安裝了高級勘測相機(ACS)。ACS能看到的波長范圍從可見光到遠紫外線,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產生它所取代的相機10倍的科學成果。 最後一次維修在2009年5月進行,太空人安裝了兩種新的科學儀器——宇宙起源光譜儀(COS)和寬視場相機3(WFC3)。為了延長哈勃望遠鏡的壽命,還安裝了新電池、新陀螺儀、新科學計算機等。此外,還在望遠鏡底座上安裝了一個讓望遠鏡在退役時離軌的裝置。 來源:cnBeta

微軟發布PC健康檢查應用程式 判斷計算機是否能運行Windows 11

微軟Windows 11發布會正在進行中,與此同時官方今天發布了一個名為PC Health Check的新工具。在每一個大版本的Windows系統發布前,微軟都會提供這樣的工具來協助用戶完成升級。這個新的PC健康檢查可以用來檢查你的PC是否可以運行Windows 11,為這一不久後將要發布的新系統做好最後的兼容性准備。 從截圖可以看出,除了Windows 11 PC要求檢查外,這個應用還可以檢查備份和同步的狀態以及Windows Update狀態等。 您可以在這里免費下載Windows PC健康檢查應用程式: https://t.co/hJ7fYBlb51?amp=1 來源:cnBeta

因斯布魯克大學成功構建世界首個緊湊型量子計算機

在過去三十年中,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開創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基礎工作。作為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的一部分,因斯布魯克大學物理系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構建了一個十分緊湊的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的原型機。 「我們的量子計算實驗通常占據30—50平方米的實驗室,」因斯布魯克大學的Thomas Monz表示,「我們現在希望在盡可能小的空間進行技術研究,同時滿足工業常用的標準。」 新設備旨在表明量子計算機將很快被用於數據中心。「我們能夠證明緊湊的設備不一定要犧牲功能才能得到。」因斯布魯克大學研究團隊的Christian Marciniak補充道。 圖片:緊湊型量子計算機適合兩個19 英寸伺服器機架。 (來源:因斯布魯克大學) 這台世界上首個緊湊型量子計算機的各個構件的尺寸,需隨著量子計算機體積的減小而減小。必須顯著減小。例如,其核心部件,即安裝在真空室內的離子阱,只占用了此前所需空間的一小部分。該離子阱由 Alpine Quantum Technologies (AQT) 提供,AQT)是因斯布魯克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衍生公司,旨在構建商用量子計算機;其他組件由位於耶拿的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工程研究所和位於德國慕尼黑的精密雷射製造商TOPTICA Photonics 提供。 多達 50 個量子比特 這台緊湊型量子計算機可以自主運行,並將很快實現在線編程。在構建這台量子計算機過程中,一個特別的挑戰是確保量子計算機的穩定性。 據悉,量子設備是非常敏感的。在實驗室中,需藉助精心的措施來保護它們免受外部干擾。令人驚訝的是,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這種質量標準應用到了緊湊型量子計算機上,從而確保其安全和不間斷運行。除了穩定性之外,量子計算機能否實現商用的決定性因素是可用量子比特的數量。 對此,在最近的活動中,德國政府設定了初步構建具有24 個完全糾纏的量子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目標。因斯布魯克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他們能夠使用新設備單獨控制並成功糾纏多達24 個離子。 「到明年,我們希望能夠提供具有多達50 個單獨可控的量子比特的設備。」Thomas Monz表示。 該項目得到了奧地利科學基金 FWF、研究資助機構 FFG、歐盟和奧地利工業聯合會蒂羅爾等的財政支持。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