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遊戲廠商

Tag: 遊戲廠商

新加坡遊戲廠商Potato Play獲得融資500萬 將用於製作新遊戲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遊戲初創公司Potato Play在一輪融資中籌集了500萬美元,將用於推出其新的休閒移動遊戲《Merge Restaurant》。該輪融資包括Everblue管理層以及投資者Play Ventures、Atlas Ventures和Beenext的參與。 籌集的資金將用於《Merge Restaurant》的首次推出,以及繼續支持和擴展該遊戲。Potato Play還旨在擴大其團隊。Potato Play的CEO兼聯合創始人Vincent Low表示團隊很高興的歡迎新投資者合作夥伴,並對公司的後續投資者表現出的持續信心感到謙卑。 Potato Play著手將公司打造成東南亞休閒遊戲發行商的領先者,並且最近在合並類別中取得了多項成功。憑借《Merge Restaurant》的潛力IP和新的資本注入,公司將把業務推廣到全球范圍內。 本輪融資是在2020年完成的前兩輪融資之後完成的,第一輪175萬美元的融資用於推動混合休閒類型的發展,而Play Ventures早些時候投資了50萬美元以發展團隊並擴展到亞洲市場。 來源:3DMGAME

高清重製、完全合集、威力加強……遊戲廠商為什麼總在「炒冷飯」?

雖然沒有購入《精靈寶可夢:晶燦鑽石/明亮珍珠》,但我還是在各種與遊戲相關的視頻、文章、社群中看到了許多關於這款遊戲的消息,其中最矚目的不是驚人的銷量與技巧分享,而是與遊戲相關的各種 bug。 有些 bug 看起來不錯,可以讓玩家批量復制神獸、學習任意技能、不用打夠 8 個道館就能挑戰聯盟;但有些 bug 就很糟糕,人物消失、菜單無法關閉、角色被場景卡住。 作為一款十年前遊戲的復刻,《精靈寶可夢:晶燦鑽石/明亮珍珠》並沒有讓玩家滿意,但看看近幾年的遊戲,「復刻」似乎成為了各大遊戲廠商的關鍵詞。 雖是冷飯,炒得好依然香 在聊遊戲炒冷飯之前,我們顯得說清楚炒飯的「做法」,雖然讀起來都是「重製」,但其實也分為「Remake」和「Remaster」兩種。 Remake 指的是重新製作,比如去年(2020 年)獲得 TGA 年度最佳 RPG 遊戲、最佳原聲,並收獲 6 項提名的《最終幻想 7 重製版》,不僅擁有了系列的最強畫面表現、超過 50 首全新曲目,還對遊戲角色進行了重新塑造。 ▲《最終幻想 7》原作發售於 1997 年 再向前看,2019...

PlayStation官方分享聖誕賀卡 50餘家廠商聖誕賀圖賞

今日,PlayStation官方分享了最新的聖誕賀卡,50餘家廠商發布了聖誕賀圖,各類遊戲風格大雜燴。讓人眼花繚亂,與大家一起共慶聖誕。不知道各位能夠認出多少家遊戲廠商呢?以下將放出全部50餘家廠商的聖誕賀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賀圖欣賞: 來源:遊俠網

外媒統計推特網友最討厭的遊戲公司 中國地區竟是它?

要說不喜歡的遊戲廠商,大家會想到哪一個?最近外國Rave網站就進行了一個調查,統計了全球各地區推特用戶最不喜歡的遊戲公司、科技巨擘等。 Rave Reviews使用了SentiStrength分析工具,接觸了過百萬個與品牌有關的推文,調查其正面及負面反饋,並計算出各地網民的「Hate Rate」討厭程度。Rave 一共製作了「The Most Hated Brand」、「The Most Hated Gaming Brand」、「The Most Hated Fast-Food」及「The Most Hated Big Tech」四大圖表。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推特網友眼里最討厭的七大遊戲公司。 育碧 被討厭的地區:德國、法國等23個地區 最討厭的地區:奧地利(93.33%) 從早年的育碧 DRM 問題,到遊戲中的Bug都是網友們經常調侃吐槽的一點。雖然育碧每年都有著穩定產出,但其遊戲的「公式化」味道也很濃。不過育碧近日正式推出的《孤島驚魂6》表現還算不錯。 CAPCOM 被討厭的地區:日本、馬來西亞等9個地區 <p<span最討厭的地區:馬來西亞(73.17%) 雖然CAPCOM旗下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不少,但像是《怪物獵人:崛起》的內容貧乏、後續更新乏味,《惡靈古堡3:重製版》流程簡短等問題,都讓人覺得其並不走心。 Game Freak 被討厭的地區:美國、澳洲等4個地區 <p<span最討厭的地區:加拿大(100%) 雖然只占了4個地區,但都是人口眾多的國家。旗下頂尖IP寶可夢系列近年來的表現也並不耀眼,不知新作《寶可夢傳說:阿爾宙斯》是否能挽回些。 Reilc 被討厭的地區:中國、肯亞等3個地區 最討厭的地區:烏干達(47.29%) Relic,俗稱水雷社,相信愛玩即時戰略RTS遊戲的玩家一定不會對它陌生。雖然在Rave 的這份調查中,顯示其被中國玩家討厭,但大陸並未開放使用推特,因此小編認為這個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出結論。 科樂美 被討厭的地區:泰國、奈及利亞等3個地區 最討厭的地區:哥倫比亞(50%) 科樂美排名第五,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榜單的統計是在《實況足球2022》發售之前進行的,如果統計了在其之後的推文,或許科樂美的討厭程度可不止第五。自趕走小島秀夫,自砸招牌後,科樂美的口碑就未好過。 RARE 被討厭的地區:韓國、越南等3個地區 <p<span最討厭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50%)  RARE作為一個老牌工作室,後被微軟收服。韓國以及越南對其的討厭程度其實只有14.29%以及2.7%其實並不嚴重,或許是對《盜賊之海》的部分不滿。就不知道沙烏地阿拉伯的網友們對其討厭的地方在哪了。 動視 被討厭的地區:墨西哥、西班牙2個地區 最討厭的地區:西班牙(70%) 該報告中的廠商只是動視(Activision),並非母公司的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有點令人意外。畢竟後者自職場性丑聞等事件以來遭到了許多的詬病,而前者的話可能也是網友出於對《決勝時刻》系列的不滿。 來源:遊俠網

E3 2021再增15家遊戲廠商參展 網易在列

E3官方宣布,新增15家遊戲廠商參展,其中有包括網易在內的9家廠商和6家獨立遊戲製作組。 9家廠商分別是: 雷蛇 Intellivision 游力卡工作室(《霓虹深淵》發行商) Tastemakers 網易 24 Entertainment Norton Gaming GuliKit SK Telecom 6家獨立遊戲製作組是: Burgos Games Dreamteck Ghost Street Games Hooded Horse(《墜落邊界》) The Sixth Hammer New Blood Interactive 此前宣布參展的廠商: Capcom Koch Media 任天堂 微軟 Take Two 育碧 華納互娛 SQUARE ENIX 世嘉 萬代南夢宮 XSEED Games/Marvelous USA Gearbox Freedom Games Devious Eye Turtle Beach Verizon Binge.com 來源:遊民星空

深夜聊天室 你更能接受遊戲廠商的哪種畫餅形式?

這幾天各大遊戲廠商都發布了自己的財報,除了公布自己去年的收入之外,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實際上就是畫餅。而且這幾天廠商的畫餅行為屢見不鮮。種類也是五花八門。首先便是吊胃口型,比如今天微軟宣稱將公布一款「令人吃驚」的IP;索尼說目前有25款遊戲正在開發,而且大部分是新IP;世嘉也說要在未來5年內發布一款「超級遊戲」。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遊戲選擇公布之後玩失蹤,比如《上古卷軸6》、《戰神諸神黃昏》等,當然最令人抓狂的就是《老頭環》了(前段時間還整出來了個假預告片)。最後一種就是跳票加瘋狂宣傳,比如《賽博朋克2077》。 大家對各大廠商的哪種畫餅方式更能接受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來源:遊民星空

「你把這個遊戲停掉,就什麼事也沒有了」

上午 8 點,李玉在自己的工位上坐下,調整專用的耳機,等待她的是上百個來自家長的電話。他們之間話題只有一個:玩遊戲的孩子。 像往常一樣,今天她將在這些電話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的遊戲害人啊」。 在深圳和成都,騰訊各有一個關於未成年人保護的服務團隊,負責接待遊戲方面的家長投訴,包括處理退款,輔導家庭問題、綁定家長監管帳號等。 ▲ 你在遊戲中就能看到這個熱線號碼(深圳) 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未成年保護服務」是由遊戲廠商來提供的,但在當下這並不奇怪。無數家長和孩子圍繞遊戲的矛盾亟待解決,官方三令五申要求加大未成年保護力度,父母和社會輿論希望有一個一站式的解決方式,因此社會普遍寄希望於技術措施發揮作用,如希望遊戲廠商可以開發出一種技術,能識別遊戲內的所有未成年人,包括盜用家長信息玩遊戲的小孩。雖然遊戲廠商推出了一些技術舉措,但總有一些問題用現階段的技術無法完美解決,它們成了未成年保護的真空地帶,需要人員去介入到具體的家庭案例中來溝通協調。 具體這項工作應該由誰來做?沒有人給出明確答案,也沒有第三方組織為之負責,最後這項工作就落到了遊戲廠商頭上。前些日子,我們先後前往深圳和成都,在兩個服務團隊待了一段時間,實地旁聽了客服與家長和孩子們的交流。 根據客服們的描述,盡管電話線那頭的家長與孩子是面目模糊的,但從電話線那頭竄出來的聲音中,還是可以聽出承載了各種情緒,對象是遊戲,起因是遊戲,又不止是遊戲。 中間人 成都的未保客服辦公室有上百位員工坐班,電話聲一天不斷,客服們負責用第三方的身份介入到無數家庭關系中。 解決一次來電訴求的時間大致是 20 分鍾。李玉戴著耳機,身前桌上只有解壓玩具和水杯。做了幾年普通一線客服之後,她升到未成年保護項目二線客服的部門,開始接待兩類涇渭分明的人群:家長,孩子。 ▲ 一位客服的工位,左邊的置物板上放著一瓶止咳糖漿 這兩類人群的訴求,大多圍繞著一個關鍵詞:「成長守護平台」。未成年保護項目在 2017 年上線的主要業務之一,使用這個服務的家長可以監控和管理孩子帳號的遊戲時間與充值,綁定需要雙方確認。功能看似簡單,但在實際運行中,卻面臨無數的現實問題。 ▲ 成長守護平台的首頁最醒目位置,寫著「最好的愛是陪伴」 打電話來的更多是孩子,他們的訴求很簡單:想解掉守護平台的限制玩遊戲。家長的來電較少,但更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都最終指向於不想讓孩子玩遊戲。 禁玩與解禁,拉力戰開始。 我們在李玉的來電中最常聽到的一個場景是這樣的:孩子的號被禁了,不能充值或玩遊戲,解綁無門,孩子就自己打電話來,裝作是自己家長,要求解禁。 ▲ 解綁申訴的常見原因 類似的場景多了,客服們就摸清了出了一個快速分辨的方法:每當聽到稚嫩的聲音,先問身份證號和年齡,不少孩子有所准備,對答如流。 但這時候客服會突然問:「那你的生肖是什麼」,對面就會陷入沉默。 有的孩子會說:「我算一下」,也有孩子被識破後惱羞成怒,在電話里質問「能不能把我爸的遊戲號封了。」 家長的情況則復雜得多。有人會問其他遊戲公司的產品能不能也一同禁掉;有人不知道如何綁定;有人錢被孩子偷偷拿去充值;也有人單刀直入:「你把這個帳號給我禁了!」。 ▲ 其實家長綁定了孩子的遊戲帳號後自己就可以一鍵禁玩,這時系統會彈出相應的建議和提示 李玉沒有和我明說,但這種感受很明顯:在這場家庭間的角力中,他承擔著中間人的角色,在天平中間左右為難。 不同於外界對「粗暴家庭管制」的刻板印象,打電話的家長有很多對這件事很敏感,他們會在一些相同的問題上發出疑問: 孩子知不知道禁玩是父母禁的? 怎樣讓孩子不知道是自己禁的? 一位原本彬彬有禮的女士問及此處,語氣變得急躁:「會不會查到是我禁的?他肯定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查,他查到是我禁了他的話,可能會在家里有一個強烈的反彈,到時候怎麼辦?」。當時這位家長並不清楚,通過成長守護平台禁玩的帳號並不會顯示禁玩來源,而是弱化這一信息,只會告訴孩子「不能玩了」。 ▲ 被禁玩後的提示 於是「不能玩了」這個事實就砸在玩不了遊戲孩子的頭上,變成一通通打向客服的電話。 親子溝壑擴大,掌握「生殺大權」的遊戲客服被當作交流的代替品。原因不難推測:對他們而言,比起跟孩子溝通磨合,讓第三方制止孩子更高效與「安全」。 「安全」是相對的。李玉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一位家長打電話來,歇斯底里地要求封孩子的號。結果孩子對他要死要活,他就又來拚命向我們要求解禁。」 對一部分孩子而言,這已經成了博弈的手段。有的小孩會用「要死要活」來要挾家長,家長聽到後不敢管,就會來找客服,「可我們給出建議他們也不敢去做,提供工具他們也不敢去用,這讓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類鬧劇的結局往往是孩子大獲全勝,而期間反反復復的折騰,就匯總到了客服的身上。 ▲ 為排解服務團隊負面情緒的倡議書 在家長提出的主動訴求里,退款同樣占了一定比例,大部分的申訴原因是孩子偷了自己的錢,去充值遊戲,家長許久後才發現。 這類家長交代過程時總會表現得十分懊惱,而當他們確定自己可以得到退款後,又會連聲道謝,並且表示要「好好教育孩子」。 這個教育很多時候指的是「打」。我在一旁聽李玉回訪之前憤怒的家長時,往往會聽到「已經打了孩子一頓」的回復。 李玉對這種答復有一套標準的處理流程:先勸慰家長不要用這種過激方式,再記下「風控信息」,此後持續回訪。對慣用暴力的家長而言,很難說這些措施能有什麼用,但隔著電話線,外人能介入的空間很有限。 在這些龐雜的來電中,「遊戲害人」這句話在家長的口中出現率較高,在退款類申訴中尤其常見。李玉說,客服不會對此解釋,因為解釋會被認為是「推脫」。但好在家長並不會根據這個話題過多糾纏,亮出來一次就夠用了。此時的「遊戲害人」,更像是他們陷入窘境時手里唯一的武器。 弱勢 打來電話的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玩的是什麼遊戲,所以它們被統稱為「那個打打殺殺的」。 有的家長想知道遊戲名,又不懂如何去描述,只能模仿他們平時聽到的遊戲音效。客服總管告訴我一個案例,一位父親跟客服學了半天角色的台詞,字都不對,但聲調很像,客服一下就聽出來了,是遊戲角色說的一句古詩:「將進酒,杯莫停」。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信息中心在本月發布的數據報告,中國網民規模達 9.04 億,學生占比 26%。除此以外還有 5 億非網民存在,後者最常見的不上網理由是「不懂電腦/網絡」。對於流行的遊戲潮流,年輕一代的孩子掌握著更多主動權,且手機無處不在,這對父母的管理和引導提出了考驗。 「成長守護平台」是目前最普及的未成年保護平台,但出於對身份信息的准確驗證,綁定需要一定的流程,我和同事試了試,確認了幾次才最終成功。對於不少家長而言,這是大麻煩。有的家長不得不打電話給客服要求強制綁定,免去雙方確認的環節。 ▲ 家庭守護綁定成功後的界面 很多家長多年積累的生活經歷,在「手機」和「遊戲」面前毫無用武之處。這些失去的掌控力,最終把感情推向了一個極端。 他們會要求客服要把某款遊戲關停,有些家長會跟客服說「你把這款遊戲停掉,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類說法雖然不合常理,但需求的背後,是看似激進的父母們對「遊戲」的概念一頭霧水。 在一部分來訪電話中,家長會竭盡所能說出遊戲對自己家庭的影響。在這幅圖景里,遊戲是一個面目猙獰的龐然巨物,擺在自己和孩子面前,只要把它移走,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有一個共性:他們的孩子是在突然之間「變壞」的。 被動 今年一月,因疫情原因學校實行在家教學,柳州一個 13 歲男孩借機以「傳作業」為名借走母親手機,刷走了家人做手術用的救命錢。母親三個月後才發覺,因為孩子偷偷刪掉了付款記錄。膠州市五月份也出現了類似的「熊孩子」,一個男孩以上網課為理由使用父母的舊手機,父親甚至親自給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父親「覺得孩子也不知道銀行卡密碼,而且還有消費提醒,所以就沒當回事」,最終發現時,已經被兒子遊戲充值、打賞主播花掉了 6 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