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開箱

Tag: 開箱

開箱 xTool M1 家里可以置備起來的桌面級多功能雷射功割機

這是我近期非常期待收到的一個大玩具。 確認了是 xTool M1 2.0 10W的高級版本。 這包裝的紙盒看著就非常的心動,色彩驚艷,很多極客,手工製作愛好人士這下子眼中有光。 這是正面,這麼大的紙箱還給按排上儀式感滿滿的拉鏈式易拆封口! 側面標明是 made in china 和基本的尺寸。 白色的外殼是經典時尚,永不過時。 後面有展示一些和普通雕刻切割機與眾不同的功能,有智能攝像頭等的加持。 拉開拉鏈式的封口後,這太讓人心動的案例展示了,很多人因此會沉思,自己買來這個到底干什麼樂趣是最多的? 看來包裝箱里精準設計,飽滿的很,我們繼續開箱! 機器的四周都有非常良好的保護,這樣才能運往全球各地。 兩張用於刀片切割用的底板。 我們先把邊上輔材先拿出來吧! 這是精選的材料包 看來可以拿來直接用的材料是非常豐富的! 這麼多的材料就是想激發大家使用的興趣! 怪不得有點重重的,里面木板是挺多的。 還有手機支架,刻字的牌。看來擺攤經營點什麼有思路了。哈哈 一些各種顏色的紙張都是能用上的。 這是RA2專業版的一些旋轉附件 這個有四塊 旋轉的套裝,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搭建起來。 這些到時都是和一些杆子進行結合,可以弄一些更長的作品。 都是金屬的 這個可以旋轉的機構有點重,還有皮帶來拉動! 工業級的品質 這套是比較齊全的套裝,所以我一個個功能玩過來,就可以玩好久了。今天會先帶大家玩玩最簡單的。 也是有包裝盒 搭建的手冊 底下的配件 螺絲刀等都是有配齊了,開箱可以用! 終於把這個大傢伙給搬出來了,這樣從包裝箱里出來後,一個人就更容易搬動了。 雷射切割機現在也捲成這麼可愛了,是個可愛的大白。 家用,主要是小巧,方便移動。 在這個漂亮的殼內,還有一封CEO致用戶的信。 一本說明書 這是機器基礎有贈送的附件,方便開箱後就可以上手玩。 配件 有一段排氣的管子,需要後續的安裝! 還有兩個底板的贈送。 這邊送的基本附件就比較少了。 這樣底板都有四份了。越多越好,用起來有消耗的。 還有一包的杆子 應該是組裝底板使用的。 主要是這個雷射頭和刀頭的前後左右的移動來雕刻,或是切割。 有一個風扇直接是往外送風。 右邊的皮帶 這是出風口,建議直接要排放到外面,或是接下空氣過濾器使用。 這是背後的接口,如果有接上過濾器,還要把這個航空接口連接上後,會有一個聯動。如果有直接往戶外排放又不會影響別人的,就沒有必要另購過濾器了。 蓋板的磁吸結構 現在可以上電,准備開機啦! 雷射頭在當中,有銅頭露出的是吸在上面的,可以拔下來安裝上刀頭。 軟體安裝好後,有現成的一些案例是可以直接導入的。 把一個帶有二維碼的3MM的椴木板放入機器。 蓋上蓋板 在軟體里是可以監控到機器里面的照片的,看來要被切割的物體。 我在電腦上隨便畫了一個小齒輪,我們來看看效果吧! 傳輸到機器後,按下面板前面的按鈕就可以了開始工作了。 就是這個按鈕,變藍色了。 成功 可以看出來,10W的雷射是順利切透了3MM的椴木板。 但,畢竟功能僅10W,燒濁會有點點明火,所以會有點發黃。 很輕松的進行一個分離。 再來試試,切個二維碼。 也是蠻成功就能刻出來,半導體雷射鵰刻的實力是非常好的,功率低,好控制些。 接著我又在金屬上試試,給女神切一個項鏈掛墜! 可能是我處理的JPG圖片不細致,但效果還是不錯的! 這個矢量的字體雕刻就非常完美了,可以在有紀念意義的地方,現場開工啦! 還有很多其他的附件,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下次繼續! 梅花台風過後的藍天白雲映在機器上,非常漂亮! 底板也是可以拆掉的,以後換上其他的旋轉工具使用! 機器是需要連接一台電腦來使用的!目前還不能手機直接操作。 煙管接到外面 總的來說,今天收到的這個可以用來製造禮物的禮物非常的開心!在後面的使用中,再玩出精彩吧!來源:Chiphell

入門甜品卡——華碩ATS-RTX 3050 O8G Gaming巨齒鯊開箱簡測

RTX3050作為一款入門甜品級顯卡,外形尺寸適中,配備8GB顯存,搭載光線追蹤技術,不錯的遊戲、編碼性能更加貼近桌面主流級用戶。華碩ATS-RTX 3050 OC Gaming 巨齒鯊這款顯卡在公版規格基礎上預超頻,兩顆雙滾珠 Axial-tech 軸流式散熱風扇風壓更大、同時支持智能溫控停轉,3個 DP1.4a+2個 HDMI 2.1 的5接口設計也足以滿足多屏輸出的需求,24cm的長度、5cm厚度占用約2個PCIe槽位多一點兒,體積適中適合絕大多數機箱的安裝使用,好了,一起進入開箱環節。 一、開箱環節。 外包裝藍黑相間配色搭配Nvidia嫩綠色裝飾,左邊的巨齒鯊造型非常醒目和霸氣,好大的牙齒。。。上方左角是華碩的Logo,右側是 ATS 巨齒鯊標識,下方標注的則是這是一款OC預超頻版本,8GB顯存,支持PCIe4.0。 Mouth To Mouth,比比誰的牙大~ 包裝背面則是介紹了顯卡的具體生產工藝和功能技術指標等。如華碩的全自動製程工藝、超合金數字供電以及支持停轉的溫控散熱方案等。 包裝側面黃色銘牌註明華碩提供三年的質保,用過阿蘇斯的卡也不少了,質量還是靠得住的。 取出顯卡各角度展示。首先是顯卡正面,導風罩整體黑色並具有左斜30度的幾何放射科技斜線, 搭配兩顆 9cm 雙滾珠 Axial-tech 軸流式散熱黑色風扇,更長的扇葉、環形密封環可以提供更強的風壓,同時支持風扇溫控停轉,當顯卡低於55℃或功耗較低時,風扇自動停轉進一步降低噪音。 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則是漸變式藍紫色裝飾貼片予以點綴。 不同角度,色彩也會跟著變化並遇到反光面則帶有鐳射的效果。 背面標配了厚實的金屬背板,上面和正面導風罩類似灰白色左斜科技紋理塗裝。左側標注Geforce RTX,右側則是ASUS Logo。背板可以防止PCB彎曲和輔助散熱。 顯卡側面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和兩根粗壯的熱管,右側單 8Pin 供電設計,導風罩側面同樣標注了 Geforce...

終於等到你——NUC12 i7版首發開箱+簡單測試

大家都知道,intel的NUC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巴掌大的大小,卻能提供超強的性能,一直是很多玩家黑果和HTPC的首選。個人之前也一直想買一台NUC,但是一直沒有性能滿意的產品,直到我看到了12代P系列處理器。這性能和功耗,放到NUC上,不是絕了?但是12代處理器的NUC卻一直遲遲沒有上市,讓我很著急。畢竟11代核心有點少,我實在是提不起勁。而現在,搭載12代處理器的NUC終於上市了,第一時間搞了一台1260P的版本,這次開箱給大家。首先是外包裝,濃濃的intel風格,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intel的產品。碩大的NUC印在外包裝上,絕不會認錯。 側面分別有NUC的正面和背面照片,背部一側有NUC的具體規格,i7 1260P處理器,支持一個M.2 2280的NVME SSD,一個2242的SATA SSD。我這個是厚款,還可以額外支持一個2.5寸硬碟。標配一個i225v有線網卡,以及一個AX211無線網卡。 剩下一側就是Xe核顯的標簽和i7的標簽了。 打開之後就可以看到NUC的本體,天靈蓋上貼了一張塑料紙,記得撕掉。 附件一覽,NUC本體,VESA掛架,說明書,還有一塊板磚適配器。要注意沒有配電源線,記得自己買一根梅花線。 電源是台達代工,20V6A規格,最大輸出功率120W。為什麼配這麼大呢?因為intel給NUC的PL2是64W,加上兩個雷電口都支持30W供電,再加上這是商用NUC,電源得留餘量,所以就給了120W適配器。 然後就是NUC本體了,正面沒有C口,只有兩個A口的USB,,速率為10Gbps。還有一個耳麥孔,以及電源按鈕。 背部提供兩個HDMI2.0輸出,兩個雷電4,一個10Gbps的USB A口,一個2.5G有線網口,以及一個DC電源口。下部分還有一個可拆卸的擋板,這是厚款和薄款的主要區別。 厚款除了可以多裝一個2.5寸盤以外,也可以利用硬碟位置,安裝2.5G網卡擴展卡,最終成為一個雙網口軟路由。這個擴展卡長下面這樣,使用的是2242插槽,不會占用2280的位置。   諾,你們要的雙網口,還都是2.5G的。只是這12代i7軟路由會不會太奢侈了? 側面開滿了散熱孔,畢竟28W的TDP功耗不低,而且intel給NUC的功耗釋放很激進,散熱還是很有必要的,後面會說到。 記憶體我買了兩條鎂光的16GB DDR4 3200,東哥家一條309到手。本來想倆8G 3200就完事,後來想免得後面不夠再加,就直接32G一步到位吧。包裝很簡單,和U盤一樣。 鎂光的16G好像顆粒是最少的之一了,只有8顆顆粒。我之前買的科賦16GB DDR4 3200筆記本條,正反面各8顆…… 拆開NUC很簡單,擰下底座上的四顆螺絲就能拿下來。要注意厚款是帶硬碟排線的,別把排線扯斷了。 本體一覽,兩個M.2接口,兩個DDR4記憶體接口,以及一張AX211網卡。另外intel很貼心的在M.2硬碟的位置給你加了個銅片給SSD散熱,還貼好了導熱貼,好評+max。 內部一覽,還是比較簡潔的,沒有亂七八糟的接口。記憶體支持DDR4 3200,並沒有使用DDR5。不過辦公做HTPC,足夠了,DDR5那麼貴呢。 AX211無線網卡,旁邊就是一個2242的M.2插槽,可以支持SATA協議的SSD,也可以擴展網卡使用。 另一個接口只支持NVME 2280的SSD,和無線網卡共用一個M.2螺絲位置。 裝好記憶體後如圖,很美觀。 SSD本來打算用SN730 1T的,但是小區因為疫情封閉了,沒辦法拿到SSD,只能先從PS5里面拆個2T的4.0固態先用著了。群聯主控的,功耗發熱都不低,雙面顆粒。 盡量不要使用雙面顆粒的SSD,因為下方的顆粒會抵著無線網卡屏蔽罩,既不利於散熱,也會產生信號干擾。 裝好SSD之後,這個NUC就算完整了。 開機按下F2就能看到熟悉的NUC BIOS界面了,旁邊可以掃了看說明書。 系統肯定是win11了,畢竟大小核的12代,裝win10沒辦法正常使用。首先是CPU規格,老朋友了,i7 1260P。4P+8E規格,最大單核睿頻4.7GHz,TDP為28W。作為NUC的CPU,絕對夠強悍。沒有1280P的版本,有的話就更好了,6大核呢。 核顯規格為96EU,和11代保持一致,但是GPU主頻高了一些。驅動是最新的3413,安裝之後記得禁用windows自動更新,否則會給你降回2月份的1369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ark上的規格,Xe核顯是支持杜比視界的。只需要在微軟商店里面安裝HEVC擴展和杜比視界插件,就可以用windows自帶的電影電視播放器看杜比視界視頻,HTPC玩家狂喜。但是要注意,你的顯示器得達到800nit亮度以上才能正常顯示畫面,考慮到HDR1000的顯示器都很貴,還是搭配電視來用吧,現在800nit分區背光的電視不貴了,特別是TCL的。 BIOS更新到最新之後,開始進行測試。從hwinfo的信息可以看到,NUC12給1260P定的PL2功耗為64W,PL1為40W。不僅比默認的28W高不少,也比很多輕薄本的功耗都給的要高了,性能不用擔心,該擔心的是散熱。 測性能之前,先看看拷機表現吧。室溫27℃,待機溫度為43℃。此時CPU的風扇為1700轉,幾乎聽不到聲音。 FPU按下去的一瞬間,CPU功耗會來到PL2的64W,也就是真男人時間。這時候CPU溫度會直接沖上100℃,CPU風扇來到3300轉左右,但是依舊很安靜,比那些輕薄本安靜多了。 短暫的真男人時間過後,功耗會降低至PL1的40W,此時溫度在85~90℃之間。CPU風扇維持在3300轉,非常安靜,打破了我對NUC噪音的一貫看法。這拿來日常用一點問題都沒有,比同CPU的輕薄本舒服多了,就是要外接個顯示器。 看完了拷機,再開始簡單跑個分吧。先是CPU-Z,單核691多核5663的成績已經幹掉了8核心桌面端的i7 10700,巴掌大的小主機有這個性能是真的頂。 然後是R20和R23,單核多核都是主流CPU的水平,完全可以滿足辦公需求。並且這個跑分比很多輕薄本都要高,性能釋放真的不錯。   VRay跑分為7656分,還可以。 3DMark CPU跑分如下。 記憶體和緩存跑分,因為是DDR4 3200記憶體,肯定比不上那些LPDDR5的筆記本速度快,但是延遲比較低。 PCMark10跑分,比正常的1260P輕薄本還高了不少。 顯卡方面,96EU的核顯配上DDR4,3DMark跑分如下。能1080p跑個op,LOL,DOTA2這些,大型3D遊戲的話還是有點勉強了。   最後是硬碟跑分。群聯E16主控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火爐,還是雙面顆粒的,滿載功耗有8W左右。但是因為intel給的散熱片,SSD跑分過程中最高也就66℃,散熱效果不錯。   最後要說的是,其實不滿意120W板磚的話,GAN的充電器也是可以用的。只需要搭配一根誘騙線就行了,都是常規操作,筆記本玩家應該很熟悉。至於適配器的話,我推薦CC100W這款,因為是按照筆記本適配器標準設計的,穩定程度不是一般的GAN充電器可以比的。可惜誘騙線因為疫情原因暫時沒辦法送過來了,先忍忍吧。 總體來說,我對NUC12還是很滿意的。性能出色,溫度和噪音表現也都很好,不管是拿來做HTPC,還是日常辦公,都是很好的選擇。要說遺憾的話,一個是沒辦法黑果了,畢竟兩家分道揚鑣已經不短時間了。再一個沒有1280P的版本,我還是挺想要6大核的,後面能有就更好了。總之,對於有需求的人來說,強烈推薦。自營也上架了,想買的話下手就行,或者等雙11來波促銷再說來源:Chiphell

任天堂將移除《瑪利歐賽車 巡迴賽》中的開箱系統

《瑪利歐賽車 巡迴賽》官方近日宣布,將在下一次更新(9月底)中取消開箱系統,推出全新的「Spotlight」商店,商店將在10月4號開放,讓玩家可以用紅寶石來兌換角色、車輛、滑翔傘等。此外官方還表示,全新的戰鬥模式也將上線。 媒體 GamesIndustry.biz 了解到,《瑪利歐賽車 巡迴賽》已為任天堂創造了約2.93億美元(約20.3億人民幣)的收入,盡管開箱系統即將關閉,但通行證仍然可以購買。 這不是廠商取消遊戲中開箱系統的第一個案例,暴雪已在8月30停售了《鬥陣特攻》的補給箱,並宣布在《鬥陣特攻2》中取消開箱。今年歐洲各地的消費者協會也呼籲對遊戲行業中形同賭博的「開箱系統」進行監管。 來源:遊俠網

1080P臥室私人影院 當貝NEW D3X開箱圖賞

日前,當貝發布了經典投影儀機型D3X的升級之作——NEW D3X,日常售價3099元,首發活動價2799元。 現在這款投影儀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當貝NEW D3X延續D系列的經典百搭設計,一如既往地可愛清新又簡潔,同時在存儲、智能化、投屏、延遲等方面有了升級。 新品採用0.33"DMD晶片,1050ANSI流明,支持1080P解析度投放,升級全向自動梯形(支持側投),升級極速對焦,並新增支持自動入幕功能,簡直懶星人和強迫症的福音。 當貝NEW D3X搭載當貝OS系統,支持桌面DIY,可自由刪除/置頂某個模塊,影視劇資源豐富:優愛騰芒全平台都有。 6秒疾速啟動+開機無廣告,還支持遙控器找回、當貝投屏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當貝NEW D3X內置了當貝氛圍功能,可營造100吋以上的沉浸感,提供營造舒適氛圍。 來源:快科技

【開箱】一隻手就能飛的無人機|DJI AVATA

尋找官網信息的時候,看到這個宣傳圖突然虎軀一震,這圖不就是在衢州體育中心拍的嗎(之前在論壇發過送上傳送門,馬岩松MAD力作「消失的體育館」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86554-1-1.html)那次拍攝間隙碰到的魔都無人機團隊,估計就是在拍攝過程中順便做了AVATA的測試 保護盒沒有適配,什麼配件都沒有,電池也買不到,但AVATA已不是弱不禁風的FPV,涵道機的外形提供了更好的物理和軟體避障 由於本地有軍用機場,暫時只能低空飛90秒,找機會出去滑板的時候拍點試試 感受一下碩大的禁飛區 還是比較容易炸雞的,不過好在有緩沖結構真的炸不壞高情商:緩沖結構低情商:電池也給你崩飛 單手可飛的操作舵,手感和質感拉滿,Tim視頻里沒說清楚,所謂新人友好向,指的是不知道大疆飛行操作邏輯的新人,會很容易上手。有一定操作習慣,和了解操縱杆邏輯的,還是乖乖在電視上熟悉一下流程比較妥當。 新的雙天線圖傳眼鏡,帶屈光度調節,大大的贊 支持遠視 200 度至近視 800 度的屈光度調節,眼鏡黨福音 兩塊 Micro-OLED 高清顯示屏提供100Hz刷新率 電池小了非常多,帶來了極致的整機重量 才第三天外圈已經傷痕累累大家昨天室內飛行炸雞,電池炸到女廁所去,關鍵里面還有人 好在除了電池崩出去機器完全沒事 市內新建的幾個樓盤很科幻,本想一試,可是禁飛 最後的最後我們整點牛子看看樣片,還是等哪天跑山出了禁飛區,我們再整點視頻 來源:Chiphell

怒喵首款量產貨,賽博小罐茶?CYBERBLADE 桌面端TWS開箱簡評

很早就預定了這玩意,接到通知補了尾款後就第一時間發貨了。 發布後這玩意被看客戲稱為賽博小罐茶,只能說文豪還得看網友。 下午剛收到,簡單試用了一下,體驗良好,趁熱發個開箱。 其實官方頁面的介紹很詳細了,直接上完圖談體驗吧。 塞子帶RGB,藍紫漸變賽博 遊戲模式 電影模式 音樂模式 底座RGB與模式燈效同步 耳機盒提示燈,電量提示 基座&耳機盒底部,圓點為藍牙配對按鈕 耳機盒內部 基座底部 耳塞本體 耳塞內測充電觸點 耳塞控制區,切換通透、降噪模式 簡單聊一下。 1、這個產品,其實是個非常垂直的細分領域的產品,想要一個通用TWS塞子的兄弟可以跳過了。這個CYBERBLADE對於沒有痛點需求的人而言,叫它賽博小罐茶無可厚非。 2、這個產品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桌面TWS,我不說優秀、完美、頂級,主要就是為了疊甲。與我個人而言,這個產品是完美的。 3、對我來說,這個產品的核心優勢在於:A它是PC、PS5均方便可用的超低延遲耳機;B它是塞子,不是大耳;C它有降噪和通透模式;D它能高效切換PC和手機連接。 這里我詳細說明一下。我現在PC端用的是astro A50,這玩意換上隔音耳罩,在這鬼天氣里有多熱多桑拿,用過的兄弟自然清楚。而且這玩意不支持PS5。至於PS5自帶的那耳機,太拉了已經出掉了。而這個CYBERBLADE,超低延遲,即插即用,插線時音質相當不錯,自帶的booster差異化明顯,支持PC,PS5,塞子戴著不熱,還能降噪,還能通透,手機來電還能快速切換設備,操控靈敏,音量調節方便,在我個人的桌面使用場景里,良好地解決了我所有的需求。 4、外觀好看,做工精緻,當個擺件也沒問題。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耳塞本體接縫做工完勝AirPods Pro。 以上。 這玩意的耳機盒支持無線充電,Cybermat可用,O(∩_∩)O哈哈~ 來源:Chiphell

大疆又來割韭菜了!【DJI AVATA開箱及一天的感受】

        去年DJI發布了FPV,本來以為會掀起一場穿越機的革命,沒想到那是橫空出世,原地摔死。脆弱的機身、羸弱的動力、嚴重的洗槳、一塌糊塗的滯空以及幾乎沒有防抖能力的防抖,讓這個FPV成為了DJI史上最失敗的產品(有麼有之一就不知道了),從常年打折2000元就知道問題了。         DJI有沒有痛定思痛不知道,反正這一次又來割韭菜了,這次出了個AVATA函道機,由於國內的政策原因,這個飛機在國內是沒有M檔位的,暫時和花飛說再見了,但是這次對搖杆做了優化,比FPV那時候手感好很多,為了解決抖動問題DJI這次終於開竅了,開放了IMU數據用來後期增穩定,不過只能在普通廣角下設置,超廣是不能用的。 飛機小了很多,而且輕了不少。 眼鏡也小了不少,而且是這次升級最大的地方,從LCD換成了OLED,解析度也提升了,而且還能投屏看片子,甚至貼心的給你內置了2個喇叭放聲音,但是這個眼鏡的刷新率拉了,從120hz變成了100hz,而且有個非常大的問題,單眼視場角太拉了,連顯示區域都做不到完全覆蓋,也就是如果要整個螢幕都清晰顯示的話,右眼就會看不到螢幕的左邊,左眼就會看不到螢幕的右邊,這比上一代眼鏡是個非常大的退步。 眼鏡小了不少,只有一罐肥宅水那麼大 這次的散熱孔做得巨大 眼鏡終於支持了屈光度調節 我記得測試機是碳纖維版的,這次量產機果然又是注塑的 頂上這個有DJI LOGO的是GPS模塊,這次搜星速度非常快,反正比我的御3快多了,感覺似乎比FPV還快一點 這個造型總讓我想到什麼,就是說不出想不起來的感覺 這次DJI放出了各種維修件,而且這個機器非常好拆,只要別炸壞了飛控,自己換配件自己修,關鍵是價格挺便宜的 這次可以無腦定高貼地飛了,DJI宣傳可以無腦貼地飛行 這電池比FPV要小了太多了,而且也輕了太多了 這個從FPV上就有的搖杆,這次DJI大肆宣傳,飛下來感覺手感有進步,配合頭追以及防抖確實可以拍攝出得用M檔位才能飛出來的畫面,不過我還是習慣用M檔,就不知道DJI什麼時候會在國內開放M檔,不過我覺得希望渺茫,DJI這次應該是鐵了心要和穿越機劃清界限了。 來源:Chiphell

【開箱】CHH首開 瑞典頂級力量舉品牌ELEIKO器械

【品牌介紹】 力量舉領域頂級品牌,來自瑞典,悠久歷史,諸多賽事認證,眾多專利加持,器械在保證各項參數最佳情況下同時做到簡單易用、簡單裝配、簡單養護以及穩定實用(安裝和拆卸過程,充分體會到上述鈔能力帶來的快樂,各種防呆、免工具設計,不僅用著絲滑,安裝也十分絲滑)。就器械而言,牛叉的品牌會有很多,但是在力量舉領域ELEIKO是當之無愧的存在,應該也是眾多健身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品牌 防槓提醒 本文ELEIKO官網圖片,中文均為Google瀏覽器機翻,官網為瑞典語+英語,對機翻很不友好,所以有很多地方, 特別是槓鈴被翻譯作了酒吧、吧檯,大家看個樂呵就好,別太較真 【槓鈴杆】 ELEIKO WPPO世界殘疾人力量舉重聯合會認證 殘疾人力量舉競賽杆 至於為什麼購入的是殘疾人認證杆,不是IPF認證也不是IWF認證,主要考慮用途,雖然理論來說ELEIKO可以一桿三大項全部通用,殘疾人認證杆主攻的是臥推領域,考慮了殘障人士腿部力量欠缺的設計(是不是暗示了某些不練腿的人) 1.5mm鋒利滾花,對比悍蘇和其他常見品牌滾花屬於比較細膩的,溫和不割手的,當然握持力的確不如1.8的滾花最大承重1500kg(這已經不是人是叉車了吧),測試深蹲架的時候加到95kg單邊開始有弧度,承載半小時後卸片無任何彎弧 真不騙你們,我真的去整了一個強者發型沒發生什麼,留了7年長發,突發奇想剃了個光頭,覺得還挺滿意這個造型的臥推特別菜雞,就不演示了,後面說臥推椅的時候放個大家的很久沒有傳統拉,成績掉得厲害,之前一直在用悍蘇硬拉軟杆,這個根杆說實話有點短,不適合相撲拉解決方案也很傻,就是加4個鎖扣拓展一下距離 無論天氣冷熱,一定記得做好熱身,沖擊重量記得帶好護具 【槓鈴片】 低誤差、高精度,開孔精準、質量分布均勻,鋼材配方、塗裝絕密翻譯成人話:精度過高拆裝片極度痛苦,特別是深蹲完練硬拉或者用炮筒簡直就是噩夢,配色很正,拍照非常好看,飽和度不高,但是看著就是特別舒服。僅僅是看配色就是比悍蘇看著高級(個人覺得悍蘇是飽和度過高了) 順光拍攝,飽和度比較高,其實實物飽和度偏低如下圖 非常純正的白色,也是所有配重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顏色 對比起來,悍蘇就是飽和度明顯過高了,大家注意看片啊,忽略妹子 【IPF競賽架】 IPF認證力量舉競賽架你只管造,剩下的交給ELEIKO 進口標,海運近三個月,如圖5月裝箱 外箱免工具拆裝,材質極好,被物業相中搬去裝防汛沙袋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住戶好奇為什麼裝沙袋的箱子是ELEIKO的 安裝前先來個全家福 整個競賽架所有的螺栓,一共5種規格,3個內六角扳手即可全部搞定 鋼絲刷,買槓鈴送的,側邊帶磁鐵可以吸在架子上 鋼材厚實,焊點均勻,所有邊角處理都很緩和不割手(被悍蘇競賽架割傷過好多回)所有活動部位手感絲滑,歸為時有吸入感 特殊樹脂製作臥推椅(看官網,這個貌似是個專利),和用過的大多數臥推椅不同,質感堅硬,是真的堅硬那種,沒有回彈力和形變,便於起橋和受力 好肌友過來開個槓感受一下 大號免工具主螺母,手感絲滑用於切換深蹲架和臥推架 保護槓螺母內側帶磁吸,手感絲滑恰到好處的吸入感,正反有防呆接口,螺母一端朝外防止割傷使用者,logo一端朝向使用者 這個位置的保護螺杆同樣是正反有防呆接口,螺母一端朝外防止割傷使用者,logo一端朝向使用者 調整高度的槓杆,與槓鈴同款1.5滾花,手感細膩,每個部件歸為時都有吸入感,且嚴絲合縫容錯率極好 單邊最大承重750kg,和槓鈴一樣,整體最大承重1500kg 槓鈴杆自帶±5°調節,用於大重量選手深蹲時寬握時調整大重量選手,說句人話就是深蹲低於200kg沒資格使用 不過既然有這個功能,那就乾脆測試一下,什麼叫±5°調節 最後的最後,貓貓鎮樓,感謝觀看下一期,打算寫合肥香格里拉,假如不鴿的話 貓爬架,貓師傅很喜歡,留下爪印和氣味先 來源:Chiphell

《霍格華茲的傳承》收藏版開箱 包含1:1懸浮魔杖

華納遊戲公布了《霍格華茲的傳承》收藏版的開箱視頻,包含鐵盒、1:1懸浮魔杖與魔法書底座、黑暗風格服裝與競技場、夜騏坐騎、72 小時提前進入遊戲資格等。 視頻連結來源:遊戲時光

最高支持100TB 聯想個人雲X1s開箱圖賞

8月18日晚,聯想召開了消費生態秋季新品發布會,推出了全新的聯想個人雲X1s。首發到手價2899元,且贈送4TB西數Red Plus硬碟一塊。 現在這款個人雲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聯想個人雲存儲X1s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理念,流沙紋理更加彰顯了聯想個人雲存儲X1s的澎湃性能,搭配內斂低調的風暴灰,極具高級質感。 同時,X1s還首次搭載了一塊顯示屏,能夠直觀顯示個人雲的運行狀態。 性能方面,聯想X1s採用了Intel的賽揚N5105處理器,與上代產品的N4120相比提升了40%的性能,並帶來了125的GPU性能提升。採用了雙2.5Gbps網口,內網峰值網速相比上代提升150%。 聯想個人雲存儲X1s採用了4盤位+1多功能盤位的5Pro盤位架構,不僅最高支持100TB海量存儲空間,而且多功能盤位還支持熱備、外掛、加速等多種磁碟功能,助力用戶便捷管理數據的同時,保證數據安全。 系統上,X1s將首發搭載新的個人雲系統3.0,這套系統在AI相冊、家庭影音與音樂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這套新系統還支持跨平台多設備連結,且擁有專屬版迅雷下載,無需付費即可享受高速下載。 來源:快科技

索尼FE PZ 16-35mm F4 G開箱

大概從13  14年開始入了攝影坑, 斷斷續續 設備買了又出, 卻一直沒怎麼拍, 技術也是毫無長進...去年開始玩起了穿越機, 就想拍一些 俯拍工作桌面 飛機焊接安裝一類的視頻. 但由於自己手上只有一個35 1.4 和一個老蛙的微距鏡頭, 視角完全不夠, 就動起了再買一隻廣角鏡頭的心思.本來目標是在某魚上淘一個16-35 F4, 無意間發現sony出了新款, chh上居然也沒開箱! 跟錢包一拍即合, 買下! 貼一下官方介紹: 詳見:官網連結 開箱部分: ▲箱子拿到手就感覺很輕. 取快遞包裹的時候一度以為不是鏡頭 ▲拆開盒子, 鏡頭袋與說明書保修卡 ▲鏡頭不大, 拿在手里輕得雅痞, 之前我都是用35 F1.4,...

Keydous新品 NJ81-TTC金粉軸V2版本機械鍵盤首發開箱體驗

【前言】 Keydous家的機械鍵盤的市場反響一直都蠻好,而TTC的機械軸更是擁躉眾多。作為一名長期使用Cherry茶軸碼字的產品經理,最近半年常有換鍵盤的念頭,購物車里也加了多款K家的鍵盤,NJ68,NJ80,金粉,快銀,也看了足夠多的評測,想著找個合適的機會就下手了。結果突然發現NJ80齣了升級款——NJ81! 讓我這個多年的68鍵黨一下糾結了,想了一會,「算了,F區多的空間也還行,辦工桌大小能放下」,動手吧!上周四下單,周末就收到了。SF還是給力!那麼除了F區多的空間可以接受,NJ81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一起來開箱吧……【開箱及附件】 冷白色的外包裝盒,深諳簡潔之道。我個人是更喜歡黑白色調,單調不花哨的外觀,這點很抓我。 包裝箱唯一花哨的地方,就是一側的配置示意圖,我這款的版本是雙模-鋼定位板-TTC金粉軸-白色外觀的版本。至於為什麼選這個版本……1是NJ81是新品發布,可選的配置不多,定位板方面目前只有鋼的版本,但我自己對鋼和銅的差異感受不深,這兩個屬於隨意。2是雙模,相信很多朋友會說為毛沒有三模,根據官方的消息,三模版本現在正在調試中,相信之後會推出。對於我來講,我現在的設備中,都是支持藍牙的,也可以用有線,其實2.4G無線對我來說並不是必須,所以雙模已經足夠用了。3是軸的話,主要用於辦公打字,金粉就是首選了。4是整體顏色,對比黑色鍵帽版本……嗯,還是白色的好看。 開箱!鍵盤在上層,透明防塵蓋相對比較薄。基本可用吧。附件在下層放置。 整個包裝中包含有鍵盤本體,手冊,一體的拔鍵/拔軸器,替換鍵帽,C扣連接線。我意外的很喜歡裝鍵盤的塑膠袋,磨砂半透明,摸上去軟綿綿的,手感很……所以這袋子沒扔! 手冊中有各種按鍵設置和組合配置,但是鍵帽上沒有標注,需要考驗記憶力了。 附贈的替換鍵帽,有MAC增補鍵帽是我的剛需。 連接線是A-C形式,線中有屏蔽環,軟膠材質,但我還是更喜歡NIZ的編制線材。 NJ81的參數,可以看到和NJ80比,嗯,其實還好吧……  970G的重量,拿起來還是很厚重的。關燈省電模式450小時,我准備嘗試下一周工作日完全不關機,24x5=120小時,至少能保證3周多不充電,後面一段時間測試下看看續航是不是真的這麼猛。【鍵盤本體】 拆開包裝袋看一下鍵盤的本體。Leopold的FC660M在公司,就用家里的NIZ Atom68來對比一下,長寬都多出一些(這是肯定的了),我個人感覺這個配色還是挺順眼的。不過如果黑色按鍵換成彩色是不是會更好? 配上鍵盤托之後,從使用視角看的樣子。 鍵盤背面的銘牌信息也比較簡單,SN是說這是第43把出廠的麼? 兩把鍵盤的側面對比,NJ81依舊是高出一截。 鍵盤後面只有一個C口,在右側,這點對於我的使用場景來說,是加分項。 腳撐是一段式的,開合的力度適中,不會像NIZ一樣像是要掰斷的感覺,也不想Leopold那樣軟,稍微用力就合上了。下方是開關,不如側邊的開關用起來方便,而且,這個開關貌似沒有標注哪邊是開,哪邊是關,我准備之後自己貼的貼紙標記一下。 鍵帽是經典的PBT鍵帽,這麼多年來,用得最舒服的也還是PBT材質鍵帽,磨砂的感覺也剛剛好。當然我對鍵盤的要求沒有那麼極致。鍵帽的側面沒有標記組合鍵和快捷鍵等,導致Fn的組合使用,只能完全靠記憶了。這難道是希望讓人繼續進鍵帽定製的坑?【金粉軸V2】 第一次使用金粉軸,其實也說不出和V1之間有什麼不同的感受,但就和之前Cherry茶相比,金粉更輕,敲擊感受也很好,甚至讓我覺得家里的NIZ靜電容都不太舒服了。敲擊的聲音也很清脆,尤其的空格,回車等幾個大鍵,調教的實屬不錯。 軸體的特寫,這次V2的版本,針腳全部做了鍍銀處理,進一步防止氧化。 鍵盤支持三腳軸和五腳軸的熱插拔,等金粉用習慣了,之後准備換一套冰靜軸試試看。【開機上手】 開機!雖然我在公司肯定不會開燈光,但是RGB嘛,你就在家里先R一下吧。NJ81是支持7中RGB動效的:波浪、旋渦、跑馬燈、漣漪、極光、單點亮、雨滴。 體驗了多次,還是漣漪的效果最好。 對比NJ80,NJ81的右側幾個功能鍵沒有單獨區分,而是和其他按鍵列在了一起,進一步壓縮了空間,但不習慣的時候,會有誤觸的可能。 從軸的角度來看,發光LED是在軸的上方。下面的圖片是從上向下拍的軸發光部位。【小視窗】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NJ81最大的升級點,或是說特色:液晶屏小視窗。 這個視窗可以以不同的顏色主題展示當前的連接狀態(藍牙123或USB),遊戲模式或省電模式(關閉RGB),剩餘電量,WIN或MAC模式,敲擊顯示等多種信息。當然根據官方的說明,現在還不能自己定義展示內容,也希望後續官方可以放出更多的可用配置,或者開放自定義配置。這個小視窗還是有很多可玩性的。 不過小視窗也有一些不足,就這兩天的短暫使用,發現一個小問題:因為液晶屏和外部的玻璃罩不是緊貼的,而有大約半厘米多的距離,從使用者的視線角度看,顯示屏下面有1/4內容被擋住,上面又漏出的卡扣等結構。【鍵盤編輯軟體】 編輯軟體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各種修改、各種配置,只是目前NJ81的編輯軟體只能在WIN系統下使用。對於我每天就是寫寫PRD、畫畫交互、寫寫文檔、聊聊天的用途,99.99%用不到它……【總結】 總體感受,NJ81-金粉軸V2是一款讓我很滿意的鍵盤,金粉軸的優勢大家也耳熟能詳了,打字使用方面,我自己挑不出它有什麼毛病或者不舒適的。當然如果說的不足,還是可以簡單羅列一下:1-個人觀點:連接線如果是編織的就更好了。2-希望要三模的朋友們還需要再等等。3-鍵帽側面沒有各種組合鍵、快捷鍵的標識,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記住那麼多組合。這一點還是很影響的。尤其是MAC狀態下,F區對應的是MAC鍵盤上F的功能鍵,但我基本都記不住。如果能像NIZ那樣鍵帽側面能印刷出來就最好了。4.後續希望能有更多的配色可選。當然這個有點奢求,很多人都自己買鍵帽組了,但畢竟還是又不少像我一樣相信官方審美的。5.小顯示屏位置太深了。但是,上面這些都只是鍵盤周邊的一些體驗,核心的功能,它是完全值得優秀的評價的!最後呼應一下開頭---END---End but Not End! 當我最後一次上K家官網的時候,我發現這個貨——NJ68 Pro……這個外形,有點賽博朋克了啊,早點看到我就等它發售了……好吧,其實冷靜下來想,它可能並不適合放在公司用,這樣心里好受多了……---這會真END了---來源:Chiphell

蕭邦阿爾卑斯雄鷹8hz高頻限量版開箱

收這只表沒有故事,只是朋友要出掉。拿到手發現這只表是非常不錯的,拍個照發個帖吧。蕭邦阿爾卑斯雄鷹系列推出於2019年,正值運動手錶熱度上漲的時期,跟著市場的東風加上自己的獨特設計,受到了很多表友的喜歡。蕭邦自家L.U.C系列在2012年就研製出了L.U.C 01.06-L機芯,並在後期造出L.U.C 01.09-L機芯,再演化到01.11-M機芯,都為高振頻機芯。隨著雄鷹系列的熱銷,蕭邦也許是想要給這款表打造出高性能腕錶的形象,將機芯演化出了新的chopard 01.12-C機芯,由於生產同樣復雜,所以依然是限量發售。下來直接看錶 外盒是亞麻布質感的紙盒 打卡盒蓋後,表盒至木質表盒,頂部是掏空的logo 表盒正面是貼上去的蕭邦logo,稍微有點草率 打開後的第一印象是表枕好大,擠一擠兩只三隻都可以放得下 附件如圖,蕭邦的保卡是真的簡單,甚至不能與盒子匹配 手錶和logo合個照 拿出來也合個影 先來個上手效果,我17的腕周,這只表是41的表徑,好像還是偏大一些,但是36的雄鷹確實是小了一些。 這只全球限量250隻的腕錶不同於普通表款,用上了全鈦的配置來區分,重量只有100課4左右,戴上很舒服輕便。灰色表盤以老鷹的鷹眼虹膜作為創作靈感,黃銅表盤做了電鍍處理,相比於璣鏤紋路,這紋路也同樣吸引眼球,且這款限量版經過手工陳化處理,顏色不同於普通表款。 表帶以嵌套的形式,拆裝表節稍顯復雜,正方形拋光部分為單獨連接,松開表節螺絲後這塊也會單獨掉出,再安裝就需要顧及幾個地方。 蕭邦工作坊自行研發的高頻機芯整體圖,表殼背部雷射鵰刻了限量250隻的字樣,後背玻璃也有限量的字樣。 蕭邦自產CAL.01.12-C高振頻機芯,零件數高達210個,獲得了瑞士官方天文台精密時計(COSC)辦法的天文台認證。提供了60個小時的動力儲備,夠用吧。這枚機芯的更多知識就不復制粘貼了,有興趣的自行搜索吧。 高達57600次/小時的擺頻,兩倍於平時佩戴的大部分機械腕錶,佩戴很安靜,貼近仔細聽機芯的運轉聲音感覺很新奇。來源:Chiphell

超萌一顆大眼 小明Q2投影儀開箱圖賞

自2021年出道以來,小明品牌相繼推出小明Q1迷你投影儀、小明Q1 Pro智能投影儀兩款千元級爆款,在2021年榮獲京東高潛力品牌TOP1。 近日,小明投影發布了今年首款千元旗艦新品——小明Q2智能投影儀,預售價1399元,首發到手價1099元。 這款投影儀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通過新一代鍍膜技術,小明Q2達到了均值500ANSI流明亮度,還擁有1080P解析度,和高達2000:1的對比度,多種技術的組合加持讓小明Q2畫面明暗有度、清晰細膩,真實自然。 小明Q2透射比為1.2:1,可投射40-120英寸畫面,搭載MT9269處理器,採用1GB記憶體和16GB機身存儲,運行FengOS極速版系統。 音效上,小明Q2延續了小明家族的傳統,繼續與全國已被400多家影院採用的中國全景聲WANOS合作,搭載其旗下虛擬聲場(AVE)技術,讓小明Q2高音清透,低音澎湃,立體空間感更強,打造家即影院的音效沉浸。 在智能方面,小明Q2也優於一般的千元投影,小明Q2擁有全向自動校正、自動對焦功能和自動畫面避障能功能。 來源:快科技

象路燈一樣的台燈,霍尼韋爾護眼燈標準版開箱

家里現在有三個台燈了,從山田照明,聯想的thinkplus自然光,到今天新入手的霍尼韋爾的「路燈」,都是對孩子學習環境不懈的追求! 通過光譜的傳感器測試,發現前面兩款台燈的R9值不是很高,只有28多,其實也是滿足大於0的要求。就是說有沒有必要追求R9的值,值得商榷吧! 支架非常精緻,工業風,其實也就是一台辦公用燈了,冠以護眼燈等名稱只有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吧! 標準版頂上是有2500LM,向下和Pro都是一樣的是2900LM 並沒有看到需要什麼電源適配器,應該是內置了。 開關就是一個旋鈕開關,說是無級調亮度,其實是並不能調到非常的暗。 標準版是灰色的,PRO是白色的支架,感覺會好看一些。 燈光是感覺恰到好處的柔合不刺眼,又能感覺非常的亮,給人的感覺是真心不錯! 燈光下這個墊板拍起來很清晰。 這是包裝,需要自己搭上四個步驟。 總體上這個大路燈的效果,照滿一兩張普通的學習桌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公司里就是拿這個辦公燈來照亮兩張辦公桌的。按這樣的發展趨勢,就是房間的頂部就象教室一樣,裝滿燈好了。哈哈來源:Chiphell

把Ryzen捧在掌心 —— AYANEO AIR掌機開箱

二舅,終究還是沒能治好精神內耗 但這台Windows掌機,有望能治好  電子羊偽   Cyber ED 此前預定好久的Windows掌機終於到貨了,發帖記錄一下。買它主要是因為每天地鐵通勤的時間實在是太TM長了,通勤之外的時間,要麼在搬磚,要麼趴在床上回血,連開個電腦都要和身體鬥爭好久 有了這個掌機,可以用原本在路上刷短視頻的時間,清一清Steam遊戲庫積灰的遊戲,魯迅教導我們:「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喝啤酒上。」 此前用過的螢幕最小Windows設備就數Surface了。當時感覺那螢幕尺寸已經接近可接受的極限了,真沒想到過今天會為更小的買單(5.5寸 / 1080P)。看來接受度閾值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還記得在液晶電視(顯示器)剛普及的時候,很多科普文章大講特講什麼尺寸的電視,適合多大的客廳,多遠的觀看距離,可現在……42寸的顯示器,擺上桌使用已經是很正常的事了 OLED,Steam遊戲庫,Windows系統,輕便機身,蘇媽光環…再加上中配4199的價格,對於每天要在通勤地鐵上花很多時間的我來說,可以說處處都是癢點。收到的快遞箱出奇的大,完全不像一個掌機,開箱後發現有兩個盒子,一個很大卻很輕的預定禮盒,令一個是主機的包裝盒。先開主機,雖然買的是深色款,包裝盒也是白色的。 內箱中的布置可謂讓羅粉狂喜,依稀還記得那句The Pride & Joy Of An Artisan 東西不多,65W適配器,C口的線,兩個C轉A的轉接頭,建議上手指南 可樂的第一口值兩塊,嗯…… 開機後手把光環會點亮,Windows 11系統初始化輕車熟路,因為螢幕小的原因有些操作只恨手指不夠細,尤其是在微軟要強制綁定ID輸入的時候 AYA自家的遊戲助手,功能貌似很豐富 背部透氣孔(進風)的面積不小,畢竟Windows,懂得都懂 出風口在主機上方,只是簡單做了個Windows 初始化設置,就能明顯感到熱量上來的很快。LT,LB,RT,RB鍵用了藍色光面烤漆,但個人更喜歡暗色磨砂質感的,且不能像Switch一樣有更換的機會 開機鍵支持Windows指紋登陸,剛需(額…初始化的綁定微軟ID的操作已經讓人想死),旁邊是音量按鍵,頂部C口。 底部也有C口,另有3.5mm耳機孔和TF卡槽。經測兩個C口都是全功能口,沒有湊數充電C口,都支持視頻輸出。 握持感很考驗廠商的設計能力,比如在MX Master之前,其他滑鼠也都是用的好好的,但用完MX Master之後,用什麼滑鼠都感覺差點意思。也見過一些手機通過配重/握持上的設計,能讓明明重量相同的手機拿起來感覺更輕,很是玄妙。初步握了一下,並無不適,得長時間上手遊戲之後才有發言權 主要功能按鍵的分布與Switch很像,初見有點擔心對於Windows來說不太夠用,比如Windows鍵?Del鍵?以及電池不能拆卸的早期Windows設備的reset孔? 傳說中的霍爾搖杆,據說能告別搖杆漂移,內外圈100%無死區,使用壽命也更長,希望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吧 裝了幾個遊戲就帶出去了,機身比Switch短/輕/窄,可以輕松放進不是太深的口袋,不到400g的重量也基本感覺不到壓力。坐地鐵路上可以單手擼橘貓,也可以刀挑八尺大人,頗有當年用PSP玩寂靜嶺的感覺。街機模擬器也在下載ROM了,准備把名將、圓桌武士、合金彈頭等都在掌機再通一遍 Heavy Machinegun AYA Space的功能很多,現在還沒摸透,只是對自己常用的幾個功能比較熟悉些,比如可以隨時通過短按AYA按鍵呼出AYA快設(名字屬實有點不吉利),根據運行遊戲性能的需要切換功耗模式和解析度(畢竟是小機器,要想玩吃配置的大作,是要在畫質/功耗/發熱/靜音等方面妥協的) 在遊戲過程中也可呼出 如果對默認Pro模式的14W還不滿意的話,可以在「探索AYANEO的無限潛能」的「功耗模式」中拉到15W,真就一滴也不剩了 當然拉到15W續航時間也會相應縮水,運行很大的遊戲時開到12W是基操,出風口的溫度上升也會很快,好在不會影響到握持手把出的溫度,但螢幕就逃不過了,運行過程中用觸控的話螢幕會比較燙,電量掉的也會比較快,當然相對於通勤路上用的話,續航時間還是很夠用的 在「探索AYANEO的無限潛能」中還有陀螺儀,震感,搖杆靈敏度等不常用設置 按鈕的映射可以自定義,可是設置速開,比較實用的是兩個肩鍵,可以把Windows中適合用組合鍵功能實現的截圖或任務管理器設置過來,長按和短按可分別設置不同的呼出功能 配合AYA Space中的快設控制項,可以把Windows鍵/Esc鍵等添加到快設虛擬按鈕中,彌補常用按鍵少的不足 幾天下來,確實用得很爽,同時也發現,之前買的遊戲並不是都沒玩,只是玩了幾小時,中途沒到就放下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治的不是電子羊偽,而是電子棗蟹 要說不爽的地方……那就是成也Windows,敗也Windows。Windows平台下坐擁Steam這個龐大遊戲庫,但現有的Windows系統屬實不適合掌機,時不時就會蹦出一些「不算是問題的問題」讓人如芒在背,比如有一次Windows任務欄無故消失了(並不是設置了自動隱藏),死活搞不出來,只有長按關機鍵硬關機。當然AYA Space軟體可以解決一部分,但並解決不了全部,估計只有類似Steam Holo專系統專用才能從底層解決Windows不適合掌機的問題(沒准哪天刷刷試試)。當然Windows也不是沒有任何好處,開放性槓槓的,比起當時Switch開放個對藍牙耳機支持都得感恩戴德,現在這掌機可以看視頻/ 刷論壇,要是真救急,改個文檔,甚至外接個攝像頭可以趕一個網課或電話會議 另外便攜也是個雙刃劍,螢幕小/解析度低對於Windows遊戲來說是個硬傷,雖然可以在1080P甚至720P下運行尚可,但個別遊戲遊戲首次運行默認是窗口模式,本來不高的解析度  x   窗口使用率  =  讓內容的辨識度雪上加霜,想找到設置選項切換到全屏模式都要靠眯起眼來猜 大多數遊戲(尤其是新遊戲)設計者當時應該沒有設想過要在這麼小的螢幕上運行,有些按鍵/提示信息/內容顯示太小,很難看清。好在有Steam Deck的加入,後面遊戲設計者估計會對掌機的小屏有更多原生的改良吧 奢求用掌機玩好3A遊戲的話,那明顯是欺負人,性能誠然是不夠的 將畫質降到底的話屬實會影響遊玩體驗,要麼場景/人物顯示詭異,要麼幀數不夠導致通感紊亂,不暈3D的人也會暈3D 綜合來說,這機器的體驗高於我對Windows掌機的預期,在尺寸/可玩性/續航/性能之間做了不錯的取捨,可以把更多的遊戲拓展到更多的場景中去玩。當然了,它並不適合拿來只玩3A大作,很適合玩一些遊戲性很強的特色遊戲/獨立遊戲,作為主力機的機動性補充。基於6800U的掌機也陸續來了,可以預見:各家的配置和設計會越來越好,曙光之後肯定會有掌機玩爽3A大作的那一天,持幣以待...

年度水桶機?ThinkBook 14+ R7-6800H+16GB版開箱&簡測

【前言】糾糾結結的選購之路! 自從幾年前我的網銀被手機銀行APP替代,工作生活上電腦就徹底告別了Windows,之前的聯想Miix720就給LP用了,最近這一兩年,這電腦持續出故障,觸摸板失靈、邊框摔變形、螢幕角摔裂、觸控螢幕失靈、風扇異響…… 終於在兩個月之前,徹底罷工了。然後就開始異常糾結的選購之路。 多年沒研究過Win筆記本,現在突擊看起來,居然有那麼多新型號。 LP對電腦屬於能用就行,要求簡單:重量別太重、性能夠日常辦公用就行,研究了小一個月,本著筆記本就是Intel,筆記本就是酷睿的思維,閉著眼睛選12代酷睿嘛,然後從新一代的機器中,選了DELL的靈越13Pro,本以為這事就了了,沒想到到貨之後用了2天,發熱量這個大啊,噪音這個大啊,在網上一查,原來都是這樣啊,無奈只好退貨了…… 再之後又開始了漫漫篩機路,看了6,7個品牌,十幾個型號,最後兜兜轉轉,又回歸了聯想,只不過這次看上的是ThinkBook 14+,然後問題又來了,開始糾結Intel CPU還是AMD CPU,好不容易確定了AMD 6800H吧,發現這款壓根就沒貨…… 在某東、某寶、聯想官方3個APP中前前後後刷了半個多月,終於刷到了,雖然5499的價格比預售那時候高點,但也無所謂了…… 【開箱】忐忑的心、顫抖的手! 因為選電腦的時候查了很多TB14+,被B站關鍵詞定位了,查到了很多14+翻車的視頻,稀奇古怪的各種問題都有,到貨之後真是有點擔心,可千萬別翻車。 開拆吧!包裝箱雙色拼接,ThinkBook 和Lenovo的logo排布和電腦A面一個風格。 包裝里包含電腦本體,充電器,紙品,沒了。不過包裝塑膠袋都沒有膠帶封口,比較疑惑。 充電器是3段式的,就很「傳統」。100W功率,C口。 看看筆記本本體吧。 深淺拼色的A面,很多人都覺得不好看,但我自己覺得還可以,挺有個性的。LP更是覺得無所謂…… 不過吧,Lenovo的這個小標,摸上去有點澀,A面的工藝也還不錯,手感摸起來比較綿。 背面四周有很大角度的斜切,上部直通的風扇通風孔區域算是比較大了;後部是長條的腳墊。 A面最前端,這個設計吧! 哎……手機是向下的劉海,電腦是向上的額頭,現在這設計怎麼了,難以接受……只能是安慰自己,開蓋的時候比較方便。 筆記本的後面,出風口是在轉軸的後面,所以如果是發熱量大的CPU,通風情況還是很有挑戰的。這點還是TB 14P這種立軸的產品做得好一些。 接口的情況,左側是USB-C、USB-A、HDMI、USB-C、音頻接口;右側是防盜鎖孔、「超薄」RJ45網口、USB-C、TF卡插槽、隱藏USB-A;不虧是水桶機,這些接口給得異常的豐富。 另外D殼上有一個重置孔,大機率幾年也捅不了一次。 大家都對這個隱藏的USB-A評價很高,終於可以把滑鼠接收器藏起來了。 不過接收器一單插進去,想拔出來還是有點費勁。 【開機】 好了,開蓋准備開機……吧。 螢幕墊紙上有主要操作和快捷鍵的說明,這點好評。 不過一定要詳細閱讀下面的小子,有些標有「*」的功能,是根據配置情況選配的,例如開機鍵,它沒有指紋!沒有指紋!沒有指紋! 全貌!螢幕是磨砂霧面屏,這點對於辦公來講很好,不會反光。缺點是不如鏡面屏「高級」。 灰色鍵帽;單獨布置的開機鍵(這里點名輸出惠普);貼紙只有兩張!觸摸板面積比較大,摸起來很順滑,但用慣了MacBook的觸摸板,還是物理的點按,手感還是差一些。 開機!因為有運輸模式,不插電的情況下不可開始,然後,再次說:這個按鍵,沒指紋! 插電之後,充電C口邊上小紅燈會亮起,提示在充電。 好了,給了電之後,「經典」的logo出來了。 因為有了上一次「吹風機」的 教訓,這次還是老老實實的跳過聯網了。 大約等待和設置5-10分鍾吧,正常進入系統了,雖然是霧面屏,但清晰度還是很高的。 「上翻領」的攝像頭,可以物理關閉。 ThinkPad的鍵盤都回不去了,更別說ThinkBook了,接受和適應吧!好在鍵程還可以,不過這個方向鍵設計……這里又不是沒有位置,設計成全高的不好麼?! 鍵盤燈可以設置「關」「低亮度」「高亮度」三種,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就像一位CHHer說的,最上面的F區,在正常使用角度的時候,鍵帽下方漏光,一排LED燈光,明晃晃的射出來!! 【簡測】忐忑的心Plus-Pro-Max-Ultra! 我自己在十幾年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硬體測試編輯,對測試還是很熟的,但是這個本子畢竟是輕薄辦公的屬性,也是LP用,就不打算搞那麼專業的軟體的,常用的跑一下就行了。 電源管理方案就用平衡。 而且,因為有了上一個「吹風機」的經驗,這次測試的時候更關注發熱和噪音了,心情更加忐忑了。 CPU、記憶體、核顯卡、傳感器基本情況。待機狀態40度多,風扇聲音基本聽不到,有點放心了! CPU測試想起一個有意思的,早年前不管是常規測試還是超頻,大家都跑SuperPi 104萬位,那就跑一個看看吧! 10幾年過去了,Pi能跑多少呢? 哦……7秒就完了…… 記憶體的測試結果 硬碟的信息和測試結果。鎂光的硬碟,沒有奇跡。 同樣網卡也沒有奇跡,是小螃蟹。 顯卡就直接用AIDA64自帶的Benchmark跑一下吧。 螢幕的OEM商沒有暴露出來,聯想還是聯想。測試結果,就正常吧。 壞點漏光簡單測一下,壞點貌似沒看到(眼睛快看花了);這個漏光啊……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會顯得嚴重一下,實際肉眼看沒這麼夸張,但總之沒那麼優秀就是了。 因為比較關注發熱和噪聲,尤其是輕負載的情況下,所以就著重看了一下待機狀態的各項傳感器的數據。 AIDA64的穩定性測試烤機一下。跑了10幾分鍾吧,噪聲用手機測試大約45分貝左右,發熱量還是有的,重點的發熱部位是F區上面,鍵盤打字倒是可以接受。停止烤機後大約3-5分鍾,熱量和噪聲都可以下來。 對比上一個靈越13Pro連待機時都風扇呼呼轉已經好多了! 最後簡單測試一下續航情況,LP日常就是文檔打字,就用播放視頻模擬一下吧。 從老硬碟里找了一個12G大小,時間1小時40分鍾的1080P電影《This is...

2022開箱C202GT~

                                                                      ...

大疆 mini3 pro —年輕人的第一台無人機開箱

選擇它的原因很簡單,1,重量249g:低於250g無需報備即可起飛(禁飛區除外)2,旗艦手機的畫質3,基本的避障,跟隨功能也有,往上60°的仰角,給了拍視頻的新思路        本人使用定位是個人旅行記錄,無商業用途,不會100%放大數毛,想著提供提供一個旅行新視角,實體店摸了摸,決定入手屏控版,總價5788+1488長續航包+2年隨心換788=¥8064。新手擔心炸機,安全點,直接買2年。官網下單,隔天送達。本體照片 按照綠色箭頭撕開即可 打開包裝即有掃一掃教程,好評 取出來拿在手里,我很吃驚,怎麼那麼輕,電池是沒裝進去嗎?後來一看,真的是機身+標準電池的重量。這是我對249g的初次理解。 俯視照片 底部照片 尾部照片 機翼邊緣處有毛刺,不知為什麼 展翅照 線圈特寫 線束 眼睛 插卡處 續航包部分:送的包感覺可以,還想不到換的理由。 打開拉鏈:左側是電池,小拉鏈里是備用槳葉 充電底座,按次序先充第一塊,充滿後才充第二塊電池。這個OUT口,暫時沒想到使用場景。 合照 接下去是屏控:正面照: 左側視頻,右側半按對焦,全按拍照 滾輪: 背面有C1,C2自定義按鍵。默認C1是鏡頭快速90°對地的動作。C2是鏡頭90°旋轉,豎屏模式。 充電口,tf卡插槽 搖杆特寫,手感不錯(畢竟沒摸過專業版手把) 最後合照: 拿到機器後,傍晚去了躺遠香湖作初次試飛。這是個難忘的傍晚。30歲多了,心情就像小孩子拿著心愛的玩具,小心地第一次把玩。以下照片只經過尺寸大小壓縮,沒有其他改動看到螢幕里有個48mp拍攝選項,就試拍了一張,暗處好黑。 覺得不滿意,選擇了單拍模式:看上去好多了。事後查看照片屬性,有一項寫了HDR,而48mp那張,寫的是single。 嘗試用仰角拍一張: 原來保利大劇院上面是長草的: 嘉定圖書館: 拍照感受:畫質可以接受,拍視頻有摩爾紋,這個B站也有用戶提到過。操控感受:很簡單,容易上手,想要出彩,還需很多練習。在空中,無人機看起來抖動,實際很穩。玩了一會,發熱確實很厲害。低電量無人機會自動返航。這個不錯。tf卡需要高速卡,我插了一張低速卡進去,螢幕有提示:低速卡。照片大小,48mp下,照片解析度8000*6000,10幾M一張,單拍模式下,解析度4000*3000,大小3-6M一張不等,供參考。如果你有購買想法,我的建議也是買帶螢幕版。5.5寸1080p,亮度不錯。和朋友出去,如果用遙控器版,給別人試飛,自己就沒手機了。屏控版和遙控板區別還在於,屏控版還帶2個自定義快捷鍵。感謝觀看!參考連結:革了大疆命的,還是要靠大疆自己——Mini 3 Pro全評測 https://post.**.com/p/an3wn070/ DJI 官網產品界面:https://store.dji.com/cn/product ... nner&vid=113961 來源:Chiphell

同價位亮度天花板 當貝投影F3 Air開箱圖賞

近日,當貝投影F3 Air發布,亮度1800ANSI,號稱同價位亮度天花板,白天也依然清晰。其原價4999元,首發4199元。 現在這款投影已經來到我們評測室,下面一起來看圖賞,體驗文章稍後奉上。 當貝投影F3 air採用TI DLP技術,0.47英寸DMD,物理解析度達1920x1080,展現清晰的畫質細節;支持HDR10+ HLG雙解碼,還原原彩畫質。60Hz刷新率,支持全局MEMC運動補償。 性能方面,當貝投影F3 air搭載MStar848處理器,告別卡頓,搭配3+32GB大記憶體 ,追劇、觀影、學習等多種需求都能輕松裝下,第三方軟體任意快速下載。 它還採用單TOF+1080P Camera方案,實現自研算法畫面校正三合一(梯形校正/自動入幕/自動避障)。 系統層面,搭載當貝OS系統,開機無廣告,開機速度非常快,而且投屏也無廣告,支持華為cast+、dlna、ios鏡像、macairplay、ios鏡像、應用內投屏等多種投屏方式。 來源:快科技

適合自己的才是「頂級」的!兩雙A&N家的慢跑鞋開箱分享

【引子】上班這十多年了,慢慢疏於運動,體重漲到了85KG以上,去年某一個時間,照著鏡子突然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開始了減肥之路。但無奈,自己膝蓋、腳踝還是有些舊傷,不能支持自己想過去一樣高強度鍛鍊,就選擇了中低強度的快走、跳操、力量,體重也在這一年間降低到了76KG。作為一個上中學時跟風在中長跑隊玩票過、又時長打打球的業余選手,買鞋也算是比較挑剔了。前幾年購入了頂級的緩震跑鞋Nimbus20,UltraBoost,去年鍛鍊時也一直在傳。 但是,也遇到一些問題,首先體重和運動強度,好像並不能完全踩開N20,加上鞋的重量,其實會讓自己的腳踝有些不適;而UB的支撐對我來說並不能符合,運動時間長了,軟的鞋面對腳踝膝蓋的負擔還是蠻大的。剛好這段時間准備換掉這幾雙穿了3,4年以上的鞋,做了一些功課後,選了品牌定位上,並不是頂級的兩雙跑鞋。ASICS GT2000-10 和 NIKE React Infinity Run FK3,這幾天接連到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ASICS GT2000-10】相比GT2000,更多人可能覺得Kayano才是更好的那雙,但綜合的自己的情況,首先體重76KG,並不一定能踩得動K;其次這些年穿軟底UB比較多,感覺自己的足弓已經有偏低的趨勢了,還是需要一款支撐型的鞋;再次這一代GT2000的進步也不小。所以,可能「次頂級」的GT2000反倒是最適合我的那雙「頂級」鞋。 A家的老傳統鞋盒,就很樸素,我很喜歡。 GT2000-10的整體外形依舊是很「ASICS」,這一代的鞋面沒有分割,一整塊下來,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個人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很「秀氣」。鞋子通體,其實是灰黑色的。 正面視角。個人感覺確實比之前的N20秀氣了。 側面視角。前掌腳尖處的上翹幅度較大,但又那麼恰到好處,穿起來走路的時候有帶動感而不會像競速鞋那樣中心偏後。我是正常腳背,不會覺得壓。 後跟視角。底部支持很足,側邊有GEL,雖然這個位置可能算是「圖一樂」吧。 鞋面的細節。使用了工程網面,很密,支撐也不錯,不過鞋頭這里沒有外部的橡膠層包裹保護,耐久性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後跟部分。這里其實值得一提的是後跟的支撐強度很不錯,走路時能很好的固定腳跟。但最上部分有一些軟,不能「一腳蹬」了,穿鞋的時候要用手指或者鞋拔子輔助一下。(整個時候家里的宜家超長鞋拔子就體現出價值了)虎爪標志也可以為鞋面提供一些支撐。 鞋舌和鞋帶部分。鞋舌的盾型LOGO很好看,整個鞋舌中間有防偏移條,鞋帶穿插其中。鞋帶也是防滑材質的。 鞋底部分。嗯,白色!鞋底的構型是全通形式,前掌有橫向劃分。實際走路體驗,防滑很好。 中底和鞋墊。GT2000的中底其實不用特別多贅述,個人感覺相比Kayano軟一些,鞋墊用了O記的,好評!厚度也不錯。 外底抗扭轉。這里有個好評的小設計,外底橡膠在足弓這里,做了一個90度的向上翻轉,呈L型。這一個小小的翻轉就可以起到抗扭轉作用,防止鞋子對折。 亮閃閃! 前面有提到,這雙鞋是通體灰黑色的,但為什麼拍照時會有彩色了,其實,它是夜跑款,有反光,不到600RMB的價格,我覺得很劃算了。如果想要純黑,可以選擇黑武士版本。 不開閃光燈 關閉家里的燈,Flash一張!【NIKE React Infinity Run FK3】下一雙是糾結了一陣,入手准備替換UB的,單純是因為據鉤子說,這是一雙針對減少和恢復傷病用的跑鞋,1代的時候大家的口碑很不錯,現在嘗試一下3代。 盒子嘛~enenen~就更樸素 鞋型嘛~就傳統的React鞋造型,黑色為主,少量紅色點綴。對於80後籃球愛好者來說,黑紅配色YYDS!!鞋底前掌較寬大。 正面視角。鞋底明顯突出,但我自身穿著走路的時候,感覺力量和重心,其實會壓在偏內側。 側面視角。中底明顯厚很多,外底花紋是擦鞋噩夢! 前後都有上翹的角度。 後跟視角。「梯形」比GT2000更加夸張,我是很期待以後穿上走路慢跑時候的穩定性感受。 鞋面的細節。鉤子傳統的編織鞋面,很貼腳很舒服,但是!我的感受是腳前部的支撐好弱啊,比UB還弱! 後跟的細節。支持片一直環抱了整個後跟,向前延長至足弓位置,實際試穿也確實感覺後跟部分很舒服。 鞋舌相比GT2000短一點,但更軟,結合鞋帶,緊固性目前看是沒問題的。但不知道長時間穿後,會不會懈。 從內側看厚厚的中底,都說近幾年,React材質和ZOOM X其實比Boost跟先進了,從試穿的體驗上看,確實靜態的彈性更強了,走路和慢跑的感受有待後續實操。 外底花紋。這算什麼排布?小腸式排布?不過外底的綠色橡膠有點薄,可能耐磨性沒那麼高。 鞋墊相比GT2000,就很薄了。【總結】從試穿的角度來看,這兩雙鞋都是可以讓你幾乎忘記叫上有鞋的存在,彈但不軟。 外觀符合我的要求「不花哨但好看」。今天上班路上穿了GT2000,總體步行距離在2KM左右,初步的感受是:前掌很舒服,落地反饋即時,後掌走路不塌,以前穿N20和UB從地鐵走到公司的時候,腳後跟已經有隱隱的不適了,穿GT2000完全沒有。 但後跟上部領口處,可能是新鞋,稍微有些夾。還需要適應。React Infinity Run FK3還有沒穿,實際情況待續。 總體來說,這是兩雙定位、售價都不頂級的慢跑鞋,但是,它們更適合我自己現在的身體和行動狀態,是最適合我自己的「頂級」。 當然,更多感受,還需要長時間的穿著後再做分享了。—END—來源:Chiphell

14.2英寸3.1K屏 華為MateBook X Pro開箱圖賞

今天,華為正式發布全新一代智慧旗艦輕薄本——華為MateBook X Pro 2022 12代酷睿版,售價8999元起。 現在這款輕薄本已經來到了我們評測室,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評測文章稍後奉上。 新一代華為MateBook X Pro突破了筆記本行業傳統經典的設計慣例,帶來業界首款微絨金屬機身,與14.2英寸原色顯示屏完美契合。 機身採用鎂合金材質以及微弧氧化等先進工藝,整機輕至1.26kg,輕薄易攜;外殼面呈現獨特的啞光質感,觸感溫潤,配上墨藍、錦白兩款全新配色,品質非常扎實。 華為 MateBook X Pro在螢幕上實現只有6mm的極窄上邊框,屏占比高達92.5%,領先於業界水平。同時,採用隱藏式Notch設計,在完美兼顧了人臉解鎖的功能同時,帶來更沉浸的全面屏視界體驗。 全新華為MateBook X Pro採用了3.1K解析度螢幕, 3120x2080高解析度,PPI高達264,在正常閱讀距離上,沒有顆粒感,超越了普遍意義上人們理解的視網膜分辨極限。 另外華為MateBook X Pro 通過了VESA DisplayHDR 400 認證,配合高達500尼特的亮度和1500:1的對比度,能夠呈現豐富的明暗變化、更接近人眼視覺的顯示效果。 性能方面,華為MateBook X Pro全系升級採用第12代酷睿處理器,全系標配英特爾Evo認證,高能模式可達30W。支持90W超級快充,全區域感知壓力觸控板,帶來8種創新操作手勢;加上AI隔空手勢,讓操控更加便捷。 來源:快科技

藍廠超緊湊8L 10Gbps主機!intel NUC12 Extreme飛龍峽谷i7開箱評測

最近老闆的實驗室里搞采購,馬上有新進的幾個碩士和博士,再加上去年招到的老成員還沒發實驗室電腦,所以就發了一批經費下來讓我們自己選。因為要走采購帳,自己配發票太散很麻煩,不少同事選了幾家大廠的成品主機,也有比較另類的買了個4U機架伺服器給主腦當奴隸 我個人對辦公電腦其實沒什麼太大需求,預算里留了一部分給顯示器當分屏之外還剩下不少,就想著買點最新的東西玩玩。考慮過買蘋果的主機試一試,因為自研的晶片好像還挺不錯的,但是無奈蘋果產品,這保留的預算mac pro高攀不上,mac mini沒什麼大用,而且還沒有M2晶片,再加上某些時候還得做點簡單的Windows程序,所以就放棄了MacOS這個想法 辦公室電腦也考慮過幾家的mini主機,比如華碩PN系列或者華擎的Deskmini之類的,但是PN主打小型沒什麼拓展空間,Deskmini 8L的倒是能擴展,可惜要在JD上買配件報發票這價格也不怎麼頂得住。最後移步Nuc12,發現最新的12代i7款價格居然比i9版本便宜了好多啊,目前開票在8000左右,而且這機器的周邊硬體配置和i9款實際上沒什麼區別,至少了一個2.5G網卡,10G網卡是一樣的,擴展性能不錯,能插305mm的雙槽顯卡。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自己插顯卡用,隨時換都行,就算以後要走,拔了顯卡給別人當辦公機也能用,而且公費采購還能用上新貨,豈不美哉! 一、開箱 從采購開始到結束等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這已經算比較快的了,等領到了東西當天我直接叫了個滴滴把我連人帶機器給送回了家,趁所謂設備安裝這段時間自己先玩一玩這個機器 雖然這個電腦是個小型機器,但是包裝箱巨大,里面還有巨厚的泡沫保護外包裝,外包裝拆開里面還有保護層,是我目前見到的,除了顯示器之外包裝最仔細的產品 真正的包裝盒,品名叫intel NUC12 extreme Kit,因為這個機器的設置是准系統,需要自己准備記憶體和硬碟。配色是通體全黑+金色字體,非常具有之前intel extreme系列的感覺。這次買的是i7版本,一來i7的8個p核也挺強,再者這機箱的散熱肯定也是按照TDP來設計的,就算買i9也不會強很多,而且i7這個配置其實跟i9基本就差了個CPU,但是便宜了可不止這一點半點,性價比稍微高一些 背後的詳情信息就能看出這個機器強到爆炸的IO,兩個雷電4和一個萬兆網口,無線網卡也是最新的6E網卡AX211,而且前IO還有讀卡器和USB-A和type-C,非常舒服 除了本體之外還有幾個紙質資料和一張貼紙,這個i7標志可以自己選貼在哪里,我的選擇是留著貼到實驗室那個用AMD CPU的下載機上 來看看本體,NUC12 extreme飛龍峽谷這個機器的設計和野獸峽谷是一脈相成的,使用的CPU卻換成了更強的桌面級i7 12700 (以及更高級版本中i9),顯卡也支持雙槽305mm顯卡,不過作為代價,他的體積也從原來的5L變成了8.4L,而這個體積也已經小於絕大多數A4結構的機箱了 機箱外觀紋理主要是六邊形,不管是防塵網還是外殼,都採用了這種紋理設計,外殼的材質為塑料,但是金屬防塵網的面積非常大,所以實際上還是金屬感比較強 正面照,官方圖里面我看到這個機器的腦袋是凹進去不對稱的,拿到手發現確實如此,這源於頂部外殼不對稱設計,正面的IO隱藏在下面,中間這個六邊形按鍵是開機 背後的IO接口,非常豐富,而且都很實用,雙槽PCIE寬度能做到這個程度的IO已經很不錯了 拆開後蓋即可打開機蓋,這個側板的機械配合做得非常好,蓋上不會松動,移除的時候也不會卡住,奇妙的intel機械設計 移除了兩個側板就能打開上蓋,這上蓋是掀開的,這個區域上有三個風扇,是這個機器的散熱核心,飛龍峽谷的計算板是渦輪直排內部的(因為背面全是IO...)所以排熱的工作就交給這些風扇了 電源的接口也在風扇這個模塊上,上面還綁了一個東西, 不知道是濾波電容還是其他的什麼。背面PCIE擋板使用了防脫落的設計,免得用戶把這個固定擋板弄丟了 這個小模塊是渦輪的導風罩,使用了一個PCIE的寬度,這個風罩的設計極大程度的解決了之前5L版本NUC extreme的散熱困難,在後面的散熱測試里就能看到 計算板的表面有拉絲紋路,加上黑金的配色,還是挺好看的,這個計算板也可以自行更換,不過跟i9版本除了CPU就只差了一個2.5G網卡,10G網卡並沒有變。而這次使用的又是桌面級CPU的LGA1700接口,所以一般來說就需要換CPU就好 背面是一些生產信息,電源也從這里進風,並且隱藏了一個M.2接口,這個接口的散熱就靠頂部的風扇吸了,沒有計算板上的接口散熱好,可以接些副盤 NUC12 extreme 的電源用的是全漢FSP650sfx,這個電源是650W金牌效率的,以個人觀點來說是屬於能用級別。這個電源的線材也比較一般,如果有喜歡折騰的朋友可以試試換電源,因為這個規格是符合SFX的,主板上的模組口應該也是標準ATX 顯卡供電給了兩個選擇,直插(6+2)pinx2和90° 8pin歪脖子,應該是為了應對不同電源接口朝向的顯卡,如果是linux的驅動策略的話,650W的電源是理論支持3090的,不過超頻版就比較困難了。其實這個機器的絕配是RTX A6000等一系列專業卡,公版長度+嚴格的Bios策略+專業性能,可以完美發揮機器的工作站屬性 打開計算板的蓋子,可以看到內部的接口了,M.2都給了散熱片,支持PCIE4.0硬碟,記憶體使用的是DDR4 so-dimm。還能透過散熱片看到下面的LGA1700接口,有一個買了飛龍的朋友換了12400也用的挺開心,這一代的LGA1700確實是個相對上代非常大的優勢 二、簡易裝機 換上自己的硬碟和記憶體,簡單測試一下 顯卡是很早之前就買的華碩 DUAL mini RTX3060 o12G,這個顯卡是華碩目前的ITX顯卡,但是系列位於DUAL,所以價格倒是跟普通顯卡差不多,比較劃算 華碩給了一個全覆蓋的金屬背板和熱管散熱器,風扇也是猛禽同款軸流風扇,挺大方的。接口使用的是3DP+HDMI的設計,顯卡也有一個小小的發光區域,在風扇中間一小條 上機,顯卡的寬容度還是不錯的,不過電源線可能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雖然官方說是305mm,但是為了安裝方便的話,還是控制在公版長度比較好。飛龍峽谷直接提供了一個90度的插頭非常好使,給安裝帶來不小的便利 顯卡厚度一定要控制在雙槽,為了給顯卡留出足夠的空間不貼擋板保證散熱,雙槽的厚度還是比較關鍵的 裝好顯卡,再裝回側板,非常簡單地裝好就能用了,這個機器作為准系統來說易用性屬於中等偏上,比較麻煩的是開蓋裝記憶體硬碟,不過現在好像也有自帶記憶體硬碟的定製版本,可以免去這些問題到手就用 開機,NUC12extreme飛龍峽谷也是有燈光的,默認是單色RGB,實際是支持彩色RGB的,但是需要在系統里裝軟體來調整。個人覺得還行,比之前藍骷髏+大紅眼好看多了,不喜歡的話直接按一下底部開關就能關掉。他的前面板其實是可以不開機蓋拆下來的,所以能自己定製圖案 三、基礎測試 簡單看一下配置,CPU方面,使用8個p核和4個e核的i7 12700正式版,標準LGA1700插槽,可以自己換。Extreme版本使用的Z690晶片組,而ProX版本使用的就是工作站的W680了,所以Extreme版本感覺是semi-pro,有工作站屬性,但打遊戲也沒問題 網卡為AX211,最新最強的intelWIFI6E無線網卡,有線網卡用的是Marvell的10Gbps萬兆網卡,屬於是非常強力的網絡硬體配置,這個體積的ITX主板沒有這麼強的網絡配置,要插卡體積就超了,只有原廠NUC能達到。 簡單測試一下算力,符合正常台式機的12700和3060跑分,主板的Bios策略沒問題 記憶體使用的sodimm,3200C22...

客廳音箱再升級,KEF LS50 Wireless II開箱SHOW

和朋友分享音箱心得的時候,總被說教「播放設備沒有上萬,聽不出美妙的音樂。只能聽到響聲」,「環繞音箱不行的,要2.0音箱才是真HiFi」,「無線才是未來,有線已經落後」。因此決定挑選了上萬的2.0無線音箱,作為客廳音箱升級。而且不是一對一萬,而是單只一萬的KEF LS50 Wireless II ,這下就不是聽個響了吧。 KEF LS50 Wireless II 整體尺寸是305×200×311mm,比常見的書桌音箱大一點點。體積這麼小是得益於Uni-Q同軸共點單元,130mm鎂鋁合金錐體低音單元和25mm鋁制通風式球形高音單元是結合在一起的,讓外觀看起來很簡潔。不過看似簡潔,實則細節豐富,例如在膠圈有導流槽,引導聲波擴散。 體積雖小,功率不低。雙路功放設計,單個高音單元由A/B類功放驅動,功率高達100W,單個中、低音單元由D類功放驅動,功率高達280W;總體而言,聲音響度、動態范圍都不輸給傳統的落地大音箱。 背部接口豐富,具備3.5mm AUX模擬音頻接口、同軸音頻接口,光纖音頻接口、HDMI eARC接口、RJ45接口(網絡)等。背部還能看到一個低音倒相孔,還有採用低衍射高精度鑄模曲面障板。後方障板則有散熱片與接駁接口。 為了搭配,趁著購買音箱的機會,還優惠折扣入手了支架。 原裝支架有配合箱體的螺孔,安裝後更穩固。兼顧線材收納,擺位更好看美觀。底部是角錐作為防震,這個很重要,能避免樓下住戶找上門。 主副音箱可以利用專利無線技術連接,或者背面的RJ45接口通過Cat6網線連接。個人偏向無線連接,沒有線的存在更簡潔美觀。 主揚聲器頂部有一個觸控面板,從左到右依次是電源鍵,聲源切換鍵,靜音鍵,以及音量減和音量加按鍵。 除了使用主音箱的觸控面板,還可以使用遙控器進行控制。 不過個人更喜歡使用手機應用KEF Connect app進行控制,設置選項更多,功能更為豐富。 例如可以無縫適配Amazon music、Spotify、TIDAL等雲端音樂,可以EQ微調,能設置喚醒源、待機時間等等。無線連接支持藍牙、Google Chromecast、Roon ready、Apple Airplay2等。Airplay2傳輸碼率已經改進,音質基本等同CD。日常搭配網易雲、QQ音樂會員的無損音質,聽歌曲方便效果還挺不錯的。 初始聽KEF LS50 Wireless II播放音樂,尤其是電音,會被其效果所震撼到的。例如酷玩冷飯菸鬼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極具感染力的聲線和節奏感強烈的旋律會一下子捉住耳朵的關注,身體會不自覺跟著節奏打拍子。而高潮段的鼓聲彈性十足,會有那種空間深遠寬廣的感覺,頗有在電音節現場的既視感。 女聲我最喜歡是王菲的《矜持》,前奏那段輕雲出岫般的清唱,是我每次試音都選用的歌曲。開口第一聲就能感受到中音非常的清澈,順滑自然。媚媚道來的哀怨,每一句起因的那種氣息,弱音細節都清晰聽到。委婉動人的歌聲之中,那種「有生之年 狹路相逢 終不能倖免」的悲悲戚戚情緒感同身受...

送給媳婦的生日禮物 LV VAVIN 小號手袋開箱

        上周六我和媳婦生日,想著生日時送她一個什麼驚喜,之前媳婦有意無意的提了一嘴,回想起來距上一次送她包已經是很久遠的時候了,於是提前幾天約上好友利用午休時間去選購了一下。        既然是驚喜,連夜快遞發到丈母娘家,全程沒讓媳婦知道,周六一早便讓寶貝女兒拿給睡夢中的媳婦 。        對包完全處於僅認識品牌,其他一竅不通,下面進入開箱環節。        官網截圖         本體 不知道為什麼壓縮完了照片發灰,看官們這樣看吧,end~來源:Chiphell

《滑板》開發商說本作沒有開箱,但遊戲文件里有

《滑板》系列是EA旗下一個頗有名氣的遊戲品牌,在國外有非常廣大的玩家群體支持,只要聊到滑板電子遊戲就一定要提到EA的這個IP。當年它是可以與《托尼·霍克職業滑板》齊名的滑板遊戲大作系列。 但《滑板》系列的上一款作品還要追溯到2010年。所以在2020年EA終於公布新作的時候引來了不少玩家的關注和支持。而又過了兩年多之後,我們終於看到了這款遊戲的詳細信息。 《滑板4》,或者說《滑板.》是一款免費遊戲實時服務類作品,由EA全新工作室Full Circle操刀製作。盡管遊戲擁有微交易內容,但這些微交易並不會給玩家提供優勢影響平衡。但有玩家通過數據挖掘發現,本作中存在開箱機制。 在《滑板》新作中的開箱機制以「贈品包」的形式呈現。這可能就是本作微交易機制的運作方式。 在《滑板4》的贈品包中,玩家可以開出隨機服裝。現在不知道這些贈品包的購買方式是現實貨幣還是遊戲解鎖。但值得一提的是,開發商之前曾經說過《滑板》新作里不會有任何開箱機制。 在遊戲中需要用名為「Taps」的貨幣來購買寶箱。這種貨幣的來源可能是現實貨幣購買與遊戲解鎖相結合。即便是不需要現實貨幣購買,很多玩家也認為這種行為已經足夠出爾反爾了。 玩家顯然不願意在《滑板》中再次看到類似《FIFA》遊戲的開卡機制。前幾天的開發者視頻中,開發者Isabella Mocquard曾表示他們准備遵循《Apex英雄》的模式,不加入開箱機制。但從遊戲的數據挖掘來看,開箱機制仍然保留在遊戲中。有玩家評價稱,這可太EA了。 來源:3DMGAME

測試截圖顯示《滑板》新作仍存在開箱系統

Reddit 網友發現,雖然《滑板》(Skate.)開發團隊承諾遊戲沒有付費開箱內容,但測試截圖顯示遊戲中仍然有開箱,可通過遊戲內探索或挑戰獲得 Taps,然後用 Taps 購買。 根據截圖,有兩種箱子,開箱可獲得的物品分為帽子或短褲,T恤或鞋子。里面有一個隨機物品。此外可以看出,除了人物之外,也可以定製滑板設施。 滑板主題的遊戲不多,3A 級別的就更少了,所以粉絲對《滑板》系列的歸來還是很興奮的,但隨著 EA 公布新作將是一個持續更新數年的服務型免費遊戲,又引起一些粉絲的反感。考慮到 EA 在微交易方面臭名昭著,還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開發團隊 Full Circle 表示微交易不會破壞整體體驗,並確認「不是 pay to win,沒有付費區域,沒有付費開箱,付費不會有遊戲上的優勢」,但只要遊戲記憶體在開箱內容,就可能變成某種程度上的付費開箱。 購買箱子的貨幣 Taps 是通過遊玩獲取的,但如果商店增加一個購買 Taps 的選項,就等於是能夠付費購買箱子,即使不這樣做,還有更迂迴的方法:購買戰鬥通行證的玩家可以每月獲得 Taps,或者擁有賺取 Taps 的加成。 《滑板》目前正在粉絲招募測試,因此有一些細節被泄露出來。 來源:遊戲時光

HPE Gen10 Plus 開箱和使用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小巧一點的機器,買很多電子產品也完全是沖著外觀購買的。關注 Gen10 Plus 很長一段時間了,它的顏值我無法抵抗。在某網站上刷到一個還算不錯的海淘價格,忍不住就入手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旅途,終於見到了它。1. 外觀外觀上,Gen10 Plus 是 HPE 系列有史以來最緊湊的微伺服器設計,與上一代相比高度減半,可橫放或豎放。機器尺寸:11.6 x 24.5 x 24.5 厘米,重量:4.23 kg。 前置面板上,鏤空的面板上鑲嵌著亮綠色的金屬 LOGO,印襯下顯得格外好看。 面板下方除了狀態指示燈外,還擁有 2 個 USB3.2 Gen2  接口,可提供 10Gbps 速率 。 後置面板上,擁有 4...

盛夏里的一抹亮白——歐米茄海馬300白盤簡單開箱

【出發點】也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的影響,時間過的奇快無比,一眨眼就從剛入職場到結束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日常佩戴的藍天使作為一塊巨省心的通勤表各方面都挺不錯(除了塊頭太大),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口味好像也變了,趁著換新工作找藉口入了塊新表。之前在給LD買表的過程中種草了海馬300,外加回想起外公以前常戴一塊老碟飛,就認定了歐米茄來作為機械表的第一坑。【簡單開箱】簡單開箱一下,全程基本都是手機拍攝 ↓ 先來上手圖,一直擔心新海馬太大(腕周16cm),到處搜刮36表徑的老海馬,結果去試戴之後發現還得結合身高一起看才行,實際效果OK ↓ 如傳說的一般,歐米茄的盒子是真的重,質感也不錯 ↓ 直接全家福 ↓ 表盒底下還有一層可以放點東西,還有個小布袋 ↓ 沒有專業設備,手機自帶微距湊活一下 ↓ 拍的時候都沒注意擋到字了,論壇有一些卡歷的案例,希望不要中獎 ↓ 借用兩張張鑒定老師拍的圖(侵刪),夜光珠的白有點點陶瓷的顏色,加上深色的外圈,跟表盤的白有一定區分,方便查看 ↓ 聽說8800機芯是個入門「偽旗艦」,個人也不懂表,自我安慰一下有背透看好過沒有吧 ↓ 一點鍾表耳背面有個小LOGO ↓ 五點鍾表耳背面有個不銹鋼的標識 ↓ 七點鍾表耳背面刻有序列號 ↓ 感覺一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一次的排氦閥 ↓ 歪的飛起,攢點人品給以後的小皇冠? ↓ 表帶有可延長設計,還是挺方便的,就是這鋼帶的舒適度一般,膜還半天撕不下來 ↓ 拉絲與拋光相結合 ↓ 趁著還沒有歲月的痕跡拍一下 ↓ 白盤是真的挺毒的,雖然沒有黑的那麼經典但也算耐看,想著沒到而立之年,那就還是選活潑一點的顏色好了。 ↓ 最後補一張對不上焦的夜光照 ↓ 官網查了下測試數據,中規中矩的樣子 感謝觀看~ 來源:Chiphell

輕薄而強悍–m2 Macbook Air首發開箱

前言 --作為蘋果全家桶用戶,目前手上的Macbook有兩台:19款intel版16寸、21款Arm版16寸。平時有一定的移動辦公需求,同時有伺服器可以跑代碼,兩台16寸著實有些重了。考慮到還有Win本應付X86需求,決定在MAC陣營放棄intel X86陣營。正好蘋果最近發售新款M2 air,看了看,輕而薄,一切都是那麼完美,於是首發去Apple store看了看,居然有貨,順手拿了一台。--首先上一下官網的參數,M2版本的macbook Air 號稱是歷代最薄的Air,如果計算最厚處的話,的確如此: 開箱:原本是想選擇午夜色的,在Apple sotre試用之後,發現午夜色很容易沾染指紋,並顯現出來。為了穩一些,還是選擇一貫的深空灰吧。先上一張全家福: 排隊了十分鍾才進入蘋果店,提貨: 一根手指輕松提起的重量: 盒子上看畫像,非常輕薄: 易拉口,蘋果產品的開箱,從來不用任何工具: 有氣密性,慢慢拉開的盒子: 開箱第一眼: 拉起,蘋果產品的開箱真的爽: 本體,從背面撕開: 背面的樣子: 這個腳墊和21款16寸同款,比較厚: 膠是粘性恰到好處的,用手摸一下不會殘留在手上: 本體來了: 配件: 配件下方: 紙質附件: 充電器: Magesafe3充電線: 背面散熱口,兩側不再像pro一樣有進風口,不割手: 一側的接口,另一側只有一個3.5耳機孔: 柔軟細膩的螢幕紙: 亮屏: 新款指紋識別: 不太大但好用的觸控板: 螢幕底部不再有Macbook字樣: 和16寸比比大小: 和16寸比比開口,上air,下16: 和19款16寸比比厚度,其實air薄很多,但是下面腳墊厚,下方空間大: 和19款16寸比比邊框,air的沒有19和22款16寸窄: Magesafe3: 拆解 准備開拆: 只有四顆螺絲,很好拆: 螺絲分長短螺紋兩種: 卡扣不算緊,徒手拆開: 背板,注意下方四個卡扣,需要橫向拉開,才能拆下背板: 內部的樣子: 對比下21款16寸內部,air的PCB露出部分很少,我用手試了一下,覆蓋的黑色應該是一層導熱膜: Force tourch觸控板電磁驅動模塊: 螢幕排線: 這次電池居然有易拉膠!以前都是粘死的: 雷電和充電接口處: 另一側3.5mm接口: 音頻模塊: 電池細節: 觸控板驅動排線: 雷電3線,從i9導入m2: 導入峰值能到500M/S+,200多G只需要10來分鍾: 導入前187G,導入後220G+,bootcamp的數據也導入了。。。。但成了垃圾數據,沒法使用 還好,導入的Intel版本軟體,同意一次Rosseta就可以用了: 性能測試 Applebench CPU: Applebench GPU: Applebench CPU排名: SSD速度: 換個軟體測一下SSD,10M讀寫: 64k讀寫: CB單核,室溫26度-插電跑分: CB多核,室溫26度-插電跑分: CB進行了冰箱冷凍室跑分:冰箱中,單核零下18度-電池跑分:單核冰箱跑分提升並不大,說明單核滿載下,散熱瓶頸基本沒有。 CB冰箱中,多核零下18度-電池跑分:顯而易見,多核冰箱跑分比常溫要高一截,證明AIR的散熱還是略微有瓶頸的。 初步體驗:1、AIR這個超薄模具不足以完全釋放M2的性能,我實測多核跑分常溫與冰箱的差距約20%,網上評測和散熱充分的M2 pro差距約25%。單核基本無差距。2、Chrome開30-50個PRD,掛一個IDE,開著qq微信,這個時候開始出現微卡。 我的16寸M1 max可以開100個以上無任何卡頓,性能差距存在,不過一般夠用。3、外接6k XDR顯示器,基本不幹活開開網頁的情況下,i9+5500M的MBP也會燙的一批,同時風扇很吵,M2則可以輕松駕馭,瀏覽網頁、輕度辦公拖個6K不至於像i9那麼熱。4、觸控板比19款有改進,和21款劉海pro一樣,按下去有點金屬聲的感覺,觸感有一定優化。5、256G版本非常不建議購買,由於快閃記憶體顆粒減半,位寬限制,SSD速度僅有1.5GB/s左右,和19款的3.5G、21款pro的7G有很大的差距。6、出門攜帶方便,體驗非常好,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麼薄,但一天攜帶使用下來,比任何一代AIR確實都更輕、更方便。7、AIR劉海中的前置攝像頭,明顯沒有21款14/16寸pro畫質好,和19款16寸MBP前置攝像頭差不多。購買建議:--較大移動辦公需求,有WIN本或可調用伺服器,對MAC很熟悉的,推薦購入--性能要求高的朋友,可以考慮價格差異不大的14寸 M1pro版本。理由:AIR選到16+512,價格為13399,和同樣16+512的14999元14寸pro只相差一千多塊錢。 14寸pro的螢幕、音響外放、攝像頭、CPU、GPU、SSD速度 都要明顯更強。來源:Chiphell

【簡陋開箱】沛納海pam01393,觀望許久,終於入手(坑)

說說我的撿漏開箱吧,全程用手機拍攝。內容簡陋,不喜勿噴。 其實關注論壇已經很久了,從我上研究生開始到現在也有7-8年的時間了,因為一直沒有開放注冊,所以都是官刷大家的測評,後來有機會購得現在的這個帳號,自己就經常會逛一逛看一看。第一次接觸到論壇里的腕錶專區,就被沛納海的表款所吸引。因為他實在是太與眾不同了。雖然說他是硬漢風,但是我覺得有很多表款也適合正裝搭配,就是斯文當中又側漏著霸氣和個性的那種。後來偶然在一次采訪當中看到一位采訪對象也佩戴的是一款沛納海。當時就想那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才能佩戴呢?一直很嚮往,雖然它不能說是財富和身份的一種象徵,但是它卻是個性的體現,會選擇戴沛納海的人,一定都是有自己的個性。以前只能待在西鐵城或天梭這樣的腕錶,因為價格實在高攀不起。自從去年換了工作之後,感覺內心蠢蠢欲動,雖然沒有說待遇有很高的提升,但是覺得很想突破一下自己。有一次深圳one avenue卓越中心逛街,一個人在逛的時候就想大膽的去看看。當時就想,雖然我沒有錢,但是我可以看可以去試戴呀,於是我大膽地走進了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他們家賣的都是歷峰集團的表,江詩丹頓、積家等等。我進去的時候就直接奔向了沛納海的櫃台,我看了一下好幾款表,感覺都蠻不錯的,也試戴了一下。雖然價格都超過了我的支付能力,但是想攢一攢也是有可能的,最起碼公價3萬左右的,應該也是有希望的。關於表的價格不得不從我第一次接觸萬國說起,那個時候還是在廣州工作。在太古匯逛街,記得那里好像有一家萬國手錶的專營店,逛到那家店的時候就看到櫥窗里表的價格,每每都會驚嘆,什麼時候才能買上這樣一款。後來對萬國觀望了很久,但對比之後發現還是更愛沛納海。同樣在我逛的這一家亨吉利,本來以為上一次去過之後就不再會踏進他家的門,因為門檻太高了,但後來銷售特別好心的在促銷活動的時候向我發出了邀請,建議我先嘗試去看一看,如果有喜歡的可以再考慮考慮。剛好當時因為換車手里有閒魚的部分資金,而即將換的新車是特斯拉,遲遲沒有辦法提車,就想把這部分天要不先用來買表吧。於是第二次又大膽的邁進了這家店,他們家也有萬國的手錶。當時我還把萬國的大飛行員和現在購入的這款表,對比了一下。怎麼說呢,個人更喜歡配男孩透露出的這種氣質吧,就是那個詞兒——悶騷。由於再三,最後選擇了現在的這款1393。當時特別想要一款背透的,也讓銷售幫忙再去查詢了是否有背透的款。無奈從去年底開始,越來越多的款都不再做背透的形式了,所以如果想要背透款的話,那就需要增加預算,看了看錢包還是放棄了。其實最無奈的是,就當我下定這款表沒有多久的時候,通知我要提車了,所以資金非常的緊張,只好通過分期的方式購入。只能到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來緩解一下資金鏈的緊張。好了,廢話說了一大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撿漏的開箱照片吧,還是老規矩先上原圖,再上我拍的簡陋開箱。 這是我購入的沛納海PAM1393,這款藍色是我心儀已久的,因為本人本來就很喜歡藍色,包括自己的新車也是藍色的,這種藍色感覺攝人心魄。當時試戴了很久,覺得還蠻有氣質的,唯一不足的一點就是他這款不是背透的。 說實話,第一次賣這麼貴的腕錶。很喜歡,但是又有所顧忌。一方面是擔心磕碰刮花。因為曾經有次出門,和明面迎面過來的人碰撞,結果當時的那塊西鐵城,藍寶石玻璃鏡面裂了。另一方面,又怕被誤解,被貼上另一種標簽。單位同事之中戴各種表的都有,這款沛納海不算什麼。但是很擔心因為一個小事在領導心里樹立起「不差錢」的形象,從而在未來的待遇、晉升各方面有影響。還有一種擔心就是被人說「智商稅」,因為最近總這樣一種論調在周圍出現。別人說無所謂,如果是自己的領導說,那就很尷尬了,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不過話說回來,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呢?可能這就是普通小老百姓的煩惱吧,哈哈哈哈~另外,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喜歡腕錶,其實二手市場挑選更合適。一個在預算范圍能有更多選擇,另一個是相對保值,能少虧一點。我這款查了一下二手價格,基本全新的轉出,也要虧1w多。所以考慮二手市場,一個是預算范圍能可選的表款更多,另一個是當想轉出的時候,虧得也更少一點。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哈~來源:Chiphell

送給媳婦的指尖樂趣——御斧Y68三模機械鍵盤開箱體驗

前幾天媳婦用的機械鍵盤灑進了奶茶,曬干以後有幾個按鍵不好用,雖然憑我的維修技術很容易就能修好,但是考慮到她那把鍵盤都用了3年多了,乾脆直接給她換一把小尺寸的「猛男色」鍵盤,她應該會挺喜歡。 御斧Y68三模機械鍵盤開箱後能看到包裝盒內的使用連接方式的說明,和盒子左側附送的四顆TTC金粉軸V2。 附件:拔鍵器,拔軸器,兩條航空插頭對接的線纜,可拆卸支撐腳,鍵盤說明書,四顆TTC金粉軸V2。 御斧Y68三模機械鍵盤是一把60尺寸的小鍵盤,全鍵盤擁有66個按鍵,一個連接模式切換開關。鍵盤的整體尺寸為326.5mm*118.1mm*39.5mm,重量為693g,算是一把極具分量的小尺寸機械鍵盤。 這把鍵盤擁有4種顏色可選擇,粉色的鍵盤被命名為糖果工廠,鍵盤採用了玫紅色和粉色進行搭配,色彩著實能吸引不少女性使用者,鍵盤的軸體採用了TTC的金粉軸V2,這可以算是由內而外的粉了。 鍵盤支持RGB燈光效果,並且有22種燈光模式可以切換,但是PBT材質的鍵帽並不具備字符透光的設計,從純粹的燈光效果來說有一些遺憾。鍵盤支持全鍵無衝突功能,並且支持3種模式的連接方式:藍牙、2.4G、USB有線連接。三模連接功能可以勝任所有的工作環境。 鍵盤內置3000mAh鋰電池,正常使用大約2-3周充一次電,在無線連接模式下想要續航持久建議關閉RGB燈光,比如我常用的羅技G502無線滑鼠從來都是不開燈,保證最大的續航時間。 鍵盤左側特寫 鍵盤右側特寫 鍵帽側刻標記了組合鍵的功能 鍵盤局部特寫 連接模式切換開關 鍵盤指示燈 鍵盤左側特寫 鍵盤右側特寫 右後側是鍵盤2.4G無線接收器的收納槽。 2.4G無線接收器 後部還有鍵盤的開關和USB-C接口。 鍵盤底部特寫 金屬銘牌 白色窄條防滑腳貼 默認支撐腳可以正反兩面使用,鍵盤還附送一個高支撐腳貼,所以鍵盤總共有3種支撐高度可以選擇。腳貼通過磁吸的方式固定。 鍵盤支撐腳特寫 鍵盤的鍵帽採用了常見的PBT材質,並且採用了雙色注塑工藝,鍵帽字符為閉口設計方案。 PBT鍵帽的優點就是十分耐磨,鍵帽表面顆粒感十分細膩。 鍵帽底部特寫 鍵盤的大按鍵採用了衛星軸方案。 大按鍵顯然是經過調校,所有的大按鍵上下行都十分流暢順滑,不存在肉的感覺。 TTC金粉軸V2是TTC金粉軸V1的升級款,升級版軸體的彈片和端子都做了鍍銀的處理,也就是說軸體的可靠性大大增加。軸體按鍵總行程4mm,觸發行程2mm,觸發壓力37gf,按鍵壽命為1億次。TTC金粉軸V2的順滑程度相當好,軸芯的觸底聲音較為短促且尖銳一些,並不像大部分軸體存在一些厚重感。鍵盤採用了金屬定位板,並且定位板與PCB之間有一層黑色橡膠這就起到了減少敲擊軸體的震動雜音,讓軸芯觸底顯得十分扎實。 鍵盤支持軸體熱插拔,從插孔可以看出鍵盤支持5腳軸體,並且LED燈採用了PCB反貼的設計,燈珠跟PCB高度齊平,所以這里可以支持任意的軸體,這算是十分友好的一種設計。 TTC金粉軸V2 TTC金粉軸V2 拔掉鍵盤所有鍵帽,接下來進入拆解部分 燈光效果 鍵盤定位板特寫 鍵盤PCB整體特寫 TTC的熱插拔軸座。 模式切換機械開關 鍵盤主控和燈控晶片特寫 USB-C接口 PCB和定位板之間有一層很厚的橡膠墊。 鍵盤底殼內有一層灰色的橡膠支撐墊。 橡膠墊下面是一塊3000mAh鋰電池,鋰電池並沒有做粘貼的固定,灰色橡膠墊內側有個電池槽,正好可以把電池卡進去這也算是將電池進行了固定。 鍵盤開啟RGB燈效 鍵盤燈效特寫 桌面整體特寫 桌面整體特寫 桌面整體特寫 總結:想在千篇一律的機械鍵盤設計中走出自己的路子還是挺不容易的,很多鍵盤都開啟了類客制化的設計路線,這就是穿客制化的鞋走客制化的路讓客制化無路可走,說的有些夸張但是這兩年小廠的機械鍵盤產品都很拼,很卷,不搞點與眾不同的東西都不好拿出手。御斧Y68三模機械鍵盤把能給到玩家的功能幾乎都給到了,RGB燈光有,PBT鍵帽有,全鍵無沖有,驅動有,軸體熱插拔有,網紅軸TTC金粉V2有,設計上也不落俗套,鍵盤右側的三模切換開關除了功能外也算是個小小的點綴,鍵盤有些特點的就是磁吸的鍵盤支撐腳,自由拆卸3種高度可選擇,默認支撐腳還能正反兩面翻轉使用。鍵盤為了增加逼格把普通的USB-C線纜換成了2段通過航空插頭來連接的彈簧線纜,鍵盤背面的金屬銘牌是不是也很像某些客制化鍵盤,客制化能玩的設計特點這把鍵盤幾乎都囊獲了。在拆解中能看到鍵盤內部做工也是十分講究,PCB與定位板中間有隔音橡膠墊,在鍵盤的底殼內還有個減震橡膠墊,內部和外部做工都叫人滿意。最後還希望女王大人能用著滿意。來源:Chiphell

大尺寸就是硬道理–小米12s Ultra開箱

前言 我是一枚手機發燒友,特別喜歡使用手機記錄生活,因此對影像超大杯有著特別的熱愛。連續買了幾年的各家影像超大杯後,逐漸明白一個道理:算法固然重要,但CMOS尺寸規格,以及更重要的:鏡頭光學素質,才是影像旗艦決定性的因素。因此,上半年留下了三位超大杯:X70pro+、小米11Ultra、榮耀magic4至臻版。其中,後兩者擁有8P鏡頭以及目前手機界最大的CMOS尺寸:1/1.12(sony的一寸底其實只用到1/1.33),而前者具有蔡司認證及6P+1G鏡頭。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目前手上三部影像旗艦均各有缺點,X70pp硬素質不足,高像素模式拉胯;11U拍照延遲;榮耀magic4相對好一些,但JDF螢幕略有不滿意。此次小米發布了1寸底SONY 底的12SU,作為隨身影像愛好者,必然是第一時間沖值了~~這里要說下一個坑:官網第一批預定的,沒想到居然10號才到手。。。。還不如小米之家實體店閃送呢!小米之家閃送,不用預定,8號當天就可以到手。。。簡介 首先上一下官網的參數圖:小米12s Ultra硬體上主要對主攝像頭進行了升級,一寸底,8p鏡頭,超廣、長焦的參數與11ultra一模一樣,均為1/2寸的底。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台積電的梟龍8gen1+,據說治好了888和8gen1的發熱毛病。。。 開箱: 到手!定了中配12+256版本的: 盒子上的小紅標: 和11Ultra的盒子比一比,厚了好多! 小米的包裝進步了!有易拉貼,不用再費力扯塑料膜了: 幾位包裝盒比一比,上一代的普遍不送充電頭,這一代又回來了: 開箱,第一眼: 露出本體: 盒子下層: 附送了充電器,體積還蠻小的: 取卡針和附件盒: 例行附送的透明殼: 全家合影: 大大的攝像頭模組,注意中間是超廣角: leica素標: 注意,邊框從11U的亮面變成磨砂了: 另一角度看看磨砂中框: 頂部有一塊鑲嵌的玻璃材質: 開機,希望miui13一直不翻車: 前任影像超大杯們,你們怕嗎? 現任出場! 和自家上代比一比: 比拼下厚度: 厚度對比: 和11U的模組凸起: 平放,凸起果然比11U高不少: 合個影,諸位看官喜歡哪種攝像頭布局? 開機激活: 和11U對比一下亮屏屏占比: 主攝屏顯對比: 長焦屏顯對比: 超廣屏顯對比: 看一下局部細節,長焦算法確實有進步: 評測 評測採用12U對比自家11U為主,偶爾加入p50pokect對比一下,不過pokect是影像小杯,和兩位超大杯有明顯的差距。--首先是默認模式,解析度:四合一1200w ;拍攝模式:11U為默認拍攝模式,12U為默認模式/徠卡生動:(以下全部為左側11U,右側12U)超廣角對比,12U的顏色飽和度略高: 超廣角中心120%,半斤八兩: 超廣角邊緣120%,12U的圖像噪聲大於11U,這是因為12U「自動模式」有強烈的縮短快門傾向: 5X潛望式長焦,幾乎一致的風格: 長焦中心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點點: 長焦邊緣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些: 主攝像頭,左側11U,中間12U,右側華為P50: 中心120%,11U銳度略勝12U,P50pokect有點拉: 暗部邊緣120%,11U由於快門時間長,ISO低,噪聲小於12U,P50顯然和兩位超大杯不在同一水平上: 默認模式主攝鏡頭自然虛化: 焦外對比,12U的一寸底,稍微會更好一點,色彩也更討喜: 夜景環節:主攝夜景對比: 中心100%,注意右側12U的車輛拖影較少,這是因為12U主打快拍策略,快門速度高,同時ISO也高一些: 邊緣100%,12UISO更高,實際上為了快拍策略,是犧牲了一些畫質的: 主攝夜景2: 中央100%,右邊12U要清晰一些,11U的夜景模式,即使端的非常穩定,還是會糊: 抗眩光能力對比,右側12U顯然更好一些: --接下來是12U獨有的拍攝模式:四個鏡頭:35mm、50mm雙模、90mm,實際上都是使用一寸的主攝像頭模擬而成的。 先來看35mm,啟動這枚鏡頭會自動變成黑白: 50mm,可以看看虛化和摳圖能力: 90mm,這枚鏡頭自帶拍虛效果,不管是焦內還是焦外: 35mm場景2: 50mm場景2: 90mm場景2: 12U的微距功能,注意11U是沒有微距的: 接下來是主攝像頭50MP模式,這個模式才是真的體現鏡頭素質的: 11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解析度低於11U: 11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12U白平衡更准確,不會偏綠,而且地面磚塊細節更多一些: 最後來一張超級月亮,60X數碼變焦,12U稍微明亮一些: 簡單測試總結:性能:12U發熱明顯降低,遊戲性能相比榮耀magic4至臻版等8gen1旗艦,幀率持續表現提升明顯。螢幕:三星屏一貫穩,表現不錯。但12U相比11U取消了「防閃爍模式」12U影像系統對比上一代11U:優勢:1、白平衡明顯進步,准確性提升很多。11U經常偏綠,12U基本能夠還原准確。2、拍攝策略大幅度修改,以快速拍攝策略優先,減少快門時間,體驗有所提升。3、Leica調色、Leica模擬鏡頭具有一定的可玩性。4、夜景模式解析度提升較為明顯。5、圖像暗部細節有一定提升。劣勢:1、多個場景測試,50MP高像素模式,中心銳度、解析度相比11U均有所下降。總結:不管遊戲玩家、攝影愛好者,均可入手。不過如果已經有安卓之光11U的攝影為主的玩家,可以考慮不升級,因為提升有限。色彩有點奇怪前言 我是一枚手機發燒友,特別喜歡使用手機記錄生活,因此對影像超大杯有著特別的熱愛。連續買了幾年的各家影像超大杯後,逐漸明白一個道理:算法固然重要,但CMOS尺寸規格,以及更重要的:鏡頭光學素質,才是影像旗艦決定性的因素。因此,上半年留下了三位超大杯:X70pro+、小米11Ultra、榮耀magic4至臻版。其中,後兩者擁有8P鏡頭以及目前手機界最大的CMOS尺寸:1/1.12(sony的一寸底其實只用到1/1.33),而前者具有蔡司認證及6P+1G鏡頭。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目前手上三部影像旗艦均各有缺點,X70pp硬素質不足,高像素模式拉胯;11U拍照延遲;榮耀magic4相對好一些,但JDF螢幕略有不滿意。此次小米發布了1寸底SONY 底的12SU,作為隨身影像愛好者,必然是第一時間沖值了~~這里要說下一個坑:官網第一批預定的,沒想到居然10號才到手。。。。還不如小米之家實體店閃送呢!小米之家閃送,不用預定,8號當天就可以到手。。。簡介 首先上一下官網的參數圖:小米12s Ultra硬體上主要對主攝像頭進行了升級,一寸底,8p鏡頭,超廣、長焦的參數與11ultra一模一樣,均為1/2寸的底。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台積電的梟龍8gen1+,據說治好了888和8gen1的發熱毛病。。。 開箱: 到手!定了中配12+256版本的: 盒子上的小紅標: 和11Ultra的盒子比一比,厚了好多! 小米的包裝進步了!有易拉貼,不用再費力扯塑料膜了: 幾位包裝盒比一比,上一代的普遍不送充電頭,這一代又回來了: 開箱,第一眼: 露出本體: 盒子下層: 附送了充電器,體積還蠻小的: 取卡針和附件盒: 例行附送的透明殼: 全家合影: 大大的攝像頭模組,注意中間是超廣角: leica素標: 注意,邊框從11U的亮面變成磨砂了: 另一角度看看磨砂中框: 頂部有一塊鑲嵌的玻璃材質: 開機,希望miui13一直不翻車: 前任影像超大杯們,你們怕嗎? 現任出場! 和自家上代比一比: 比拼下厚度: 厚度對比: 和11U的模組凸起: 平放,凸起果然比11U高不少: 合個影,諸位看官喜歡哪種攝像頭布局? 開機激活: 和11U對比一下亮屏屏占比: 主攝屏顯對比: 長焦屏顯對比: 超廣屏顯對比: 看一下局部細節,長焦算法確實有進步: 評測 評測採用12U對比自家11U為主,偶爾加入p50pokect對比一下,不過pokect是影像小杯,和兩位超大杯有明顯的差距。--首先是默認模式,解析度:四合一1200w ;拍攝模式:11U為默認拍攝模式,12U為默認模式/徠卡生動:(以下全部為左側11U,右側12U)超廣角對比,12U的顏色飽和度略高: 超廣角中心120%,半斤八兩: 超廣角邊緣120%,12U的圖像噪聲大於11U,這是因為12U「自動模式」有強烈的縮短快門傾向: 5X潛望式長焦,幾乎一致的風格: 長焦中心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點點: 長焦邊緣120%,12U的白平衡稍微准確一些: 主攝像頭,左側11U,中間12U,右側華為P50: 中心120%,11U銳度略勝12U,P50pokect有點拉: 暗部邊緣120%,11U由於快門時間長,ISO低,噪聲小於12U,P50顯然和兩位超大杯不在同一水平上: 默認模式主攝鏡頭自然虛化: 焦外對比,12U的一寸底,稍微會更好一點,色彩也更討喜: 夜景環節:主攝夜景對比: 中心100%,注意右側12U的車輛拖影較少,這是因為12U主打快拍策略,快門速度高,同時ISO也高一些: 邊緣100%,12UISO更高,實際上為了快拍策略,是犧牲了一些畫質的: 主攝夜景2: 中央100%,右邊12U要清晰一些,11U的夜景模式,即使端的非常穩定,還是會糊: 抗眩光能力對比,右側12U顯然更好一些: --接下來是12U獨有的拍攝模式:四個鏡頭:35mm、50mm雙模、90mm,實際上都是使用一寸的主攝像頭模擬而成的。 先來看35mm,啟動這枚鏡頭會自動變成黑白: 50mm,可以看看虛化和摳圖能力: 90mm,這枚鏡頭自帶拍虛效果,不管是焦內還是焦外: 35mm場景2: 50mm場景2: 90mm場景2: 12U的微距功能,注意11U是沒有微距的: 接下來是主攝像頭50MP模式,這個模式才是真的體現鏡頭素質的: 11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中心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解析度低於11U: 11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 12U的邊緣100%解析度,以及圖片參數,12U白平衡更准確,不會偏綠,而且地面磚塊細節更多一些: 最後來一張超級月亮,60X數碼變焦,12U稍微明亮一些: 簡單測試總結:性能:12U發熱明顯降低,遊戲性能相比榮耀magic4至臻版等8gen1旗艦,幀率持續表現提升明顯。螢幕:三星屏一貫穩,表現不錯。但12U相比11U取消了「防閃爍模式」12U影像系統對比上一代11U:優勢:1、白平衡明顯進步,准確性提升很多。11U經常偏綠,12U基本能夠還原准確。2、拍攝策略大幅度修改,以快速拍攝策略優先,減少快門時間,體驗有所提升。3、Leica調色、Leica模擬鏡頭具有一定的可玩性。4、夜景模式解析度提升較為明顯。5、圖像暗部細節有一定提升。劣勢:1、多個場景測試,50MP高像素模式,中心銳度、解析度相比11U均有所下降。總結:不管遊戲玩家、攝影愛好者,均可入手。不過如果已經有安卓之光11U的攝影為主的玩家,可以考慮不升級,因為提升有限。來源:Chiphell

【業余無線電】威諾VR-N75對講機開箱與使用感受

前言     2020年通過操作證考試之後,咱又繼續研究無線電的玩法了,除了遠距離通聯和打衛星(衛星通聯),還有APRS和MMDVM。個人對自製八木天線興趣不大,主要是咱手工差。所以APRS還是可以研究一下的。偶然在HAM群里看到了N75的廣告,看完覺得還挺有趣,於是在21年春節前購入。反正那時候還沒辦執照,到時候一起驗機那多是一件美事啊。 幾個剛好滿足我的點1、帶有數字坐標定位顯示2、支持北斗3、支持APRS4、支持與手機互聯下的數字與模擬雙模式5、帶有群組編輯功能和群組短報文6、帶有藍牙連接功能可以支持無線耳機或手咪的擴展 關於APRS     自動位置回報系統(Automatic Packet Report System,簡稱APRS) 為業余無線電中的一個項目,結合業余無線電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以AFSK AX.25通訊模式達到即時位置傳送的目的。世界各地的APRS接收電台可連結上網際網路來上傳該電台所接收到的APRS封包資訊至APRS伺服器,這些全世界各地的APRS伺服器將資料匯整供使用者讀取。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們通過業余無線電台傳輸實時位置信息、氣象信息、遙測信息和短消息的一種應用。大部分愛好者使用最多的就是APRS的實時位置報告功能,利用APRS業余電台終端、專業GPS、APRS網際網路網關、APRS手機終端、APRS網際網路網頁等多種設備和平台進行APRS台站的位置發送、共享、瀏覽等工作,以實現最終應用的目的。這可以應用在戶外活動、車隊出行、聚會導航等多種方面,並結合APRS短消息等多種功能進行擴展應用。 初學者的我需求自然也是實現位置報告和附帶短報文功能 功能介紹 開箱篇 有支持TYPC充電的版本,當時覺得還是座充來得快選擇了座充版非常簡單的紙盒包裝 內容物一覽 背面 頂部 功能鍵 喇叭 側功能鍵 側接口 防塵蓋 天線 開機 連接手機APP 效果圖 手機APP設置綁定手台後即可實現基礎的頻率設置功能已經設置鏈路守候 APRS     APRS有兩種玩法,一種是和本地HAM獲取當地APRS的接口進行設置,另一種就是使用網關,那就需要找經銷商或者其他人幫你計算密碼了。完成設置後即可在APRS地圖上看到自己的信標 總結     實際使用中通聯音質還是可以的,就是這個4W在高功發射狀態下還是不如9DP。當然自帶的外置接口也不能和現有的K頭PTT通用。雙星定位搜星還是有點慢的,外加只有430的U段,都這個價了UV雙段不更有競爭力嘛。優點就是軟體擴展性好。可以當個APRS入門玩。定個小目標,在論壇的下一篇無線電開箱爭取是個短波電台~ 全文完這里是BI6OTA73 來源:Chiphell

滿血皇太子—-達尼皇太子Dali Menuet 6 SE 2020 特別版 偽開箱

中小書架箱這里,皇太子還是蠻有名的。皇太子6代本站已經有很多前輩分享過,對於該音箱的定位以及文化底蘊本人就不再班門弄斧了 閒話不多說,直接上 皇太子 6 SE 版本官方的數據: 可見,這次升級的主要是 分頻器、低音單元、主板材質、內部線纜、接線端子、銘牌材質、外部烤漆。理論上可以提升不同頻段的銜接、低頻的表現力,降低線材搭配與電處理的難度,提高用戶視覺效果,並大幅增加腦放(?)心理上最舒服的是,補充了很多短板,進一步減少了木桶效應。開拆!順豐男神小哥給包裝泡泡紙,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 和之前壇友說的一樣,性感有彈力的包裝外膜 掀開內部長這樣,大部分音箱都採用了這樣的固定結構包裝運輸,拿起來很不方便,側面滑,正面容易碰傷單元…… 達尼可能考慮到了這點,他們防護罩默認就在機器上沒有分裝,拿出來已經是完全體。 傳說中的純銅銘牌,亮瞎我狗眼。 說明書、免責聲明、擦機布,以及一張賀卡,嗯?對,賀卡……  這個漆面工藝非常好,我打算用鋼琴琴油去維護了。 說明書擺位摘要,達尼推薦垂直擺位而不是斜擺位,其他的細節和常規音箱無異。 官方推薦煲煲更好聽 理線掉層皮,經過一下午的努力,我的桌面終於像點樣子了。 ----評價環節----        我本人有幾年的發燒經驗,但是並不豐富。擁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書架箱,落地箱只蹭聽過並沒有細把玩過,大家適度參考,有明顯的錯誤懇請指正,友善互動哈。~關於聽感~        聲音有較好的延展性,中低頻銜接的確很舒適順滑,低頻量在桌面近場聽足夠,重口味或者大空間的玩家可能要考慮上炮。人聲極毒,聽流行歌可以放心盲狙。~關於搭配與調試~        其實我認為這個才是重點,因為大部分箱子調好以後,都會擁有很好的聽感,風味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微調。因此我認為,搭配與調試的難度也應作為一款箱子的性能考量。        皇太子 6...

荷蘭封禁遊戲開箱系統提案已獲得內閣四位政黨支持

近日,我們報導了,荷蘭六名國會議員正式向政府提交了禁止遊戲開箱系統的法案,對遊戲中開箱和微交易重拳出擊。現在該提案已經得到荷蘭內閣四個政黨的支持。 他們指出,遊戲中開箱就是賭博的一種形式,這些交易會讓人上癮,並且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壓力,對家庭造成破壞。而且電子遊戲中的微交易系統,容易讓不成熟的兒童輕易參與進來購買。他們還提到,來自 18個歐洲國家的消費者協會共同呼籲對「開箱系統」進行監管,開箱在比利時甚至是被禁止的。 這項提案與先前用賭博法解釋開箱系統不同,他們想將「禁止遊戲開箱」納入當地法律,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不過,荷蘭地區已對開箱進行過打擊,例如:在2020年對EA每周罰款EA 50萬歐元,直到戰利品寶箱從《FIFA》的終極團隊模式中刪除;《暗黑破壞神:不朽》也因為開箱系統無法在荷蘭推出等。 來源:遊俠網

【業余無線電】歐訊UV9D-PLUS開箱與使用感受

前言     最開始對業余無線電感興趣是小時候覺得對講機有趣,外加港台片警匪片看多了,覺得拿著對講機很帥。於是在高中時候開始慢慢接觸,知道了「火腿」「摩斯碼」「無線電愛好者」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對講機摩托羅拉T5628。由於一開始自己閉門瞎研究,到了大學沉迷攝影,無線電這個事在那個時間段拋之腦後了。「眾所周知」我也是航空愛好者,航空攝影自然也是拍照片的一部分。接觸了本省圈內的大佬們也了解到拍飛機除了查航班時刻表之外還可以通過收聽航空頻率確定航班的進近從而提前准備不錯過「彩繪」機的降落瞬間。可是支持航空頻率的手台基本上都是UV波段,沒錯,那自然是需要考取執照的。本著合理合規使用的原則,那考個證吧~上班之後各種擱置,終於2020年報名考試,年底通過考試,本著不拿執照不發帖不說話的原則,守聽了這麼久終於可以說話了,自然這文章也能發了。什麼是業余無線電?業余無線電,是將無線電頻譜用於非商業性的信息交換、無線實驗、自我訓練、私人娛樂、無線電運動、競賽和緊急通信。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是指對無線電實踐有授權和興趣、但只有個人目標而沒有利益交換的人;這樣的人不同於從事商業廣播、公共安全(比如警察和消防)或專業雙向無線電服務(比如海事、航空等)的人。大家在路上看到掛著「通信」牌子但上面號碼明顯不是車牌而是字母與數字結合的基本上就是擁有呼號的無線電愛好者了。火腿是什麼?業余無線電(Amateur radio 或者 Ham radio)操作員又被稱為「火腿(ham)。其中一個說法:商業和專業無線電操作員把不專業的操作員稱為「HAM」,引申為技能拙劣的操作員。隨著時間的演進,這個詞被業余無線電操作員採用,類似於自嘲,後來被廣泛應用。 下面分享幾個個人經驗 1無線電執照怎麼考?無線電執照不需要考,需要考取的是無線電操作證,是一種能力證明,分為A、B、C類三種,先從A開始考後面再考B再是C,一般考取A類就可以了。B以後主要是可以使用短波。考取操作證後拿上自己的手台車台等對應的無線電設備去當地無線電管理局驗機,提交設台申請手續,後面就會發放無線電執照,取得屬於自己的呼號,就可以上台通聯了。2可以不考證使用無線電麼?不考證的話可以使用公眾對講機,比如我的5628或者現在流行的小米。如果你想擁有UV波段的手台又不想考證,那隻能聽不能發送消息。所以都入坑了考個證並不費勁3成為無線電愛好者可以做什麼?除了滿足自己學習使用無線電愛好之外,在經過培訓之後還可以響應應急通信需求,為搶險救災提供志願服務。4不用手台也可以收聽航空波段嗎?可以選擇支持航空頻率的收音機收聽。 所以一代神機『UV5R』肯定不滿足需求了,當時還沒出現後起之秀森海克斯,乾脆入門就整個大家都說好的,於是入手UV9DP功能介紹 開箱篇 和好友一起買的,都選裝了厚電 全部內容物 說明書 原裝長短線各一,送了一根拉杆天線(後來才知道原裝長線非常好) 座充 背夾 喇叭和功能區 螢幕 頂部的開關機音量旋鈕、快速切換頻道鈕、天線接口 背部 電池 車充線 開機 耳麥PTT接口 PTT及功能鍵 效果圖 和5628合影 可以整個包帶出門 配套軟體功能界面 配個祖國版Comtech3隔絕噪音,通聯音質更好 全裝效果圖 結語    終於拿到執照了,這篇時隔兩年的開箱也終於發出來了。下個階段就是向協會大佬們學習更多操作技巧,明年考個B證吧 這里是BI6OTA,73送上 考了A證幾年, 那時候還有香港過來廣州考的. 前言     最開始對業余無線電感興趣是小時候覺得對講機有趣,外加港台片警匪片看多了,覺得拿著對講機很帥。於是在高中時候開始慢慢接觸,知道了「火腿」「摩斯碼」「無線電愛好者」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對講機摩托羅拉T5628。由於一開始自己閉門瞎研究,到了大學沉迷攝影,無線電這個事在那個時間段拋之腦後了。「眾所周知」我也是航空愛好者,航空攝影自然也是拍照片的一部分。接觸了本省圈內的大佬們也了解到拍飛機除了查航班時刻表之外還可以通過收聽航空頻率確定航班的進近從而提前准備不錯過「彩繪」機的降落瞬間。可是支持航空頻率的手台基本上都是UV波段,沒錯,那自然是需要考取執照的。本著合理合規使用的原則,那考個證吧~上班之後各種擱置,終於2020年報名考試,年底通過考試,本著不拿執照不發帖不說話的原則,守聽了這麼久終於可以說話了,自然這文章也能發了。什麼是業余無線電?業余無線電,是將無線電頻譜用於非商業性的信息交換、無線實驗、自我訓練、私人娛樂、無線電運動、競賽和緊急通信。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是指對無線電實踐有授權和興趣、但只有個人目標而沒有利益交換的人;這樣的人不同於從事商業廣播、公共安全(比如警察和消防)或專業雙向無線電服務(比如海事、航空等)的人。大家在路上看到掛著「通信」牌子但上面號碼明顯不是車牌而是字母與數字結合的基本上就是擁有呼號的無線電愛好者了。火腿是什麼?業余無線電(Amateur radio 或者 Ham radio)操作員又被稱為「火腿(ham)。其中一個說法:商業和專業無線電操作員把不專業的操作員稱為「HAM」,引申為技能拙劣的操作員。隨著時間的演進,這個詞被業余無線電操作員採用,類似於自嘲,後來被廣泛應用。 下面分享幾個個人經驗 1無線電執照怎麼考?無線電執照不需要考,需要考取的是無線電操作證,是一種能力證明,分為A、B、C類三種,先從A開始考後面再考B再是C,一般考取A類就可以了。B以後主要是可以使用短波。考取操作證後拿上自己的手台車台等對應的無線電設備去當地無線電管理局驗機,提交設台申請手續,後面就會發放無線電執照,取得屬於自己的呼號,就可以上台通聯了。2可以不考證使用無線電麼?不考證的話可以使用公眾對講機,比如我的5628或者現在流行的小米。如果你想擁有UV波段的手台又不想考證,那隻能聽不能發送消息。所以都入坑了考個證並不費勁3成為無線電愛好者可以做什麼?除了滿足自己學習使用無線電愛好之外,在經過培訓之後還可以響應應急通信需求,為搶險救災提供志願服務。4不用手台也可以收聽航空波段嗎?可以選擇支持航空頻率的收音機收聽。 所以一代神機『UV5R』肯定不滿足需求了,當時還沒出現後起之秀森海克斯,乾脆入門就整個大家都說好的,於是入手UV9DP功能介紹 開箱篇 和好友一起買的,都選裝了厚電 全部內容物 說明書 原裝長短線各一,送了一根拉杆天線(後來才知道原裝長線非常好) 座充 背夾 喇叭和功能區 螢幕 頂部的開關機音量旋鈕、快速切換頻道鈕、天線接口 背部 電池 車充線 開機 耳麥PTT接口 PTT及功能鍵 效果圖 和5628合影 可以整個包帶出門 配套軟體功能界面 配個祖國版Comtech3隔絕噪音,通聯音質更好 全裝效果圖 結語    終於拿到執照了,這篇時隔兩年的開箱也終於發出來了。下個階段就是向協會大佬們學習更多操作技巧,明年考個B證吧 這里是BI6OTA,73送上 嘉和騎央 發表於 2022-7-5 10:49 厲害了,應援一下,希望能有傻瓜教程考證,比如上哪申請,都有哪些考試之類,一直想入坑的說。 ... 工信部有個無線電專門的APP叫智譜,上面可以網上預約考試,微信小程序有題庫,考試跟汽車科目一差不多,主要是你需要聯系當地協會,他們門兒清 寂寞沙洲 發表於 2022-7-6 12:45 CQ BH4WUR...

萬元級別代步工具新選擇—22款本田NX125開箱

前言:一直認為摩托車具備三個屬性,第一屬性是工具屬性,通勤拉貨買菜接娃是主要訴求,要求經濟、省油、皮實耐造;第二屬性是娛樂屬性,要求操控感、駕駛感、提速感、顏值等等;第三屬性是社交屬性,搭建同類車型車主溝通的平台。每台車其實都具備這三種屬性,只是重心偏向會有不同,本田的幼獸工具屬性更重,而各家的仿賽、拉力車型更偏向娛樂屬性,哈雷各種俱樂部最多,社交屬性更強一些。當然,這只是大致分類,你說拿杜卡迪Panigale V4 SP日常買菜行不行?行,就是沒那麼舒服,也沒地方捆菜;你說拿哈雷公路滑翔CVO通勤行不行?行,就是成本高點、鑽車流時候顯得笨重一些。所以辦什麼事用什麼車最科學,我個人認為每個摩友家里都應該有一台工具屬性濃重的小踏板,用於10公里半徑內通勤、買菜、接娃,簡直不要太方便。家里前一台工具車還是16年買的,6年時間跑了1.6萬公里,給我和家人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帶來很多便利。但是因為屬於國三化油器車型,油耗高(100cc排量要3.2L/百公里)、續航短、震動大、冬季著車困難,於是決定重新更換一台工具車。 一、關於選車:工具車有幾大要求:價格實惠、皮實省心、使用成本低(油耗、維修)、磕碰不心疼,當然再有點顏值和駕駛感就更好了。預算定在萬元以內,目前萬元級別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濟南鈴木UY125、UU125、豪爵AFR125、新大洲本田RX125(裂行)、五羊本田NX125、建設山葉巧格、福禧、迅鷹等幾款換殼125等等。其中鈴木UY125算是同級別爆款車型,滿大街都是,我也推薦身邊幾個朋友買來代步,因為審美疲勞加上個人感覺塑料感太重,首先排除在外。建設山葉幾年來一直都是那套動力系統,就是不停換殼,也沒什麼新意。新大洲本田的RX125外觀漂亮、配置略高,不過價格也超了一些。所以最後就確定為五羊本田的NX125。總之,萬元左右工具車,也不存在太多糾結和比對,選車還是挺快的。二、關於NX125這段分析純屬個人鬼扯:日系四大家里面,川崎基本不做踏板,鈴木和本田對低端踏板市場一直不太重視,只有一些很老舊的車款在勉強維持,所以山葉用巧格125i輕松壟斷了萬元以內踏板車市場,至少是16-19年期間山葉一家獨大。後來鈴木和本田發現不對於是紛紛開始發力,鈴木UY125在19年上市立馬成為萬元級別標杆產品,本田也在20年推出自己125平台的新產品。五羊本田的NX125是20年上市,不知道南方地區銷售怎麼樣,不過在我所在城市出鏡率並不高,可能和過於年輕、戰鬥的外觀有關,而且配色過於單調。五羊本田在今年5月推出了新款配色,官網叫做NEW NX125,其實除了配色和貼紙以外和老款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加上網絡訂單只能預定不帶CBS剎車聯動的普通版,我在實體店預定了新款NX125高配版黑金色,6月1日交了3000定金,期間到過一台藍白配色,實車並沒有圖片漂亮,於是堅持等到7月1日提到了車。普通版本是9690元,CBS版本多貴600,是10290元老款 對比老款可以看到新款配色還是漂亮了不少 三、開箱五羊本田中排店,目前CM300依舊是預定狀態,CB400X和CB400F基本都有現車了。提車過程不太愉快,這點後面再說。 - 四、簡單評測外觀照 前面單盤雙活塞,後面鼓剎,對於這個排量足夠了,輪胎為CST正新輪胎,偏硬、抓地力一般,建議自己更換瑪吉斯或者米其林。前胎90-90-12,後胎100-90-10,更換米其林大概要6-700。 本田家引以為傲的PGM-FI(Programmed Fuel Injection)電噴標識 高配版的CBS剎車聯動標識 各種本田標 各種細節 USB充電口算是現在車型標配 前燈組LED,蠻漂亮 尾燈還是傳統光源 座桶空間中規中矩,全盔不用想了,半盔沒問題。油箱6升,預計續航在230左右/size] 目前只騎行了幾十公里,所以簡單說說個人感受優點:1、發動機安靜,不管是怠速還是提速。2、後減震為單減震,但是支撐不錯,比較硬朗的風格,比建設山葉那幾款都強。3、燈光照明效果不錯,非常夠用。4、CBS聯動剎車對於新手還是蠻有用的。5、儀表盤字體很大,易辨識。6、車身感覺很緊湊,駕駛感和彎道感覺都不錯。缺點:1、沒有熄火開關。2、里程表居然沒有小里程表,很低級的錯誤。3、沒有雙閃、沒以轉向自動回位,可能受限於成本。4、後座扶手樣子不錯,但是握姿非常別扭。5、漆水太薄,容易劃傷。6、後腳踏鋁合金好評,不過腳後跟很容易劃到車漆。7、塑料件縫隙比較大。五、關於提車遇到的那些奇葩事預定的黑金色,到店發現已經拆箱組裝好,仔細檢查後發現大燈有8cm長左右比較深的劃痕,問工作人員A,答曰只到了這一台,劃了也沒辦法。同時到店的還有一台黑橙色,前面板也有一道很深的劃痕。後來自己在門口一堆新車箱子里發現還有一台黑金色、一台黑橙色未拆封,於是要求工作人員拆新車。工作人員B拿著撬棍和錘子開始拆木箱,拆的過程過於暴力+野蠻,不小心又劃到新車,好在劃痕沒有很深。於是發生了以下對話:我囑咐:稍微慢一點,這邊也傷到了。工作人員B:要不你自己來拆?我:這是你的事情吧?工作人員B:我都拆了一天車了,你事怎麼這麼多?我:我只是囑咐你慢一點。工作人員B:那你提前檢查好車輛,你要是不要了我就不拆了。我:車我當然要,我就是囑咐你慢一點,別再劃到了。工作人員B:買個幾千塊錢的車,又不是20萬的車,事咋這麼多?不行你別買了!我:………………???再後來當然很不愉快的口角,店內其他工作人員出來把工作人員B勸走,臨走時候他還喊著:別買了,別買了。後來店內一位銷售大姐安撫了半天,但是依舊心里很堵得慌。我不知道五羊本田對經銷商資質有沒有要求,或者對經銷商有沒有過培訓,但是店內工作人員的所作所為真是傷顧客的心,別說我花一萬多買車,就算是花3塊錢買瓶礦泉水,也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不知道這篇文章有沒有機會被五羊本田廠家看到,我想說的是,廠家還是應該做好對經銷商的培訓吧,別讓一些無良之輩毀了廠家名聲。六、最後再上幾張夜景照片 魚魚. 發表於 2022-7-3 16:11 輕紡城里面好像有不少賣車的... 江蘇對摩托有強制報廢年限,打算在周邊省份入手前言:一直認為摩托車具備三個屬性,第一屬性是工具屬性,通勤拉貨買菜接娃是主要訴求,要求經濟、省油、皮實耐造;第二屬性是娛樂屬性,要求操控感、駕駛感、提速感、顏值等等;第三屬性是社交屬性,搭建同類車型車主溝通的平台。每台車其實都具備這三種屬性,只是重心偏向會有不同,本田的幼獸工具屬性更重,而各家的仿賽、拉力車型更偏向娛樂屬性,哈雷各種俱樂部最多,社交屬性更強一些。當然,這只是大致分類,你說拿杜卡迪Panigale V4 SP日常買菜行不行?行,就是沒那麼舒服,也沒地方捆菜;你說拿哈雷公路滑翔CVO通勤行不行?行,就是成本高點、鑽車流時候顯得笨重一些。所以辦什麼事用什麼車最科學,我個人認為每個摩友家里都應該有一台工具屬性濃重的小踏板,用於10公里半徑內通勤、買菜、接娃,簡直不要太方便。家里前一台工具車還是16年買的,6年時間跑了1.6萬公里,給我和家人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帶來很多便利。但是因為屬於國三化油器車型,油耗高(100cc排量要3.2L/百公里)、續航短、震動大、冬季著車困難,於是決定重新更換一台工具車。 一、關於選車:工具車有幾大要求:價格實惠、皮實省心、使用成本低(油耗、維修)、磕碰不心疼,當然再有點顏值和駕駛感就更好了。預算定在萬元以內,目前萬元級別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濟南鈴木UY125、UU125、豪爵AFR125、新大洲本田RX125(裂行)、五羊本田NX125、建設山葉巧格、福禧、迅鷹等幾款換殼125等等。其中鈴木UY125算是同級別爆款車型,滿大街都是,我也推薦身邊幾個朋友買來代步,因為審美疲勞加上個人感覺塑料感太重,首先排除在外。建設山葉幾年來一直都是那套動力系統,就是不停換殼,也沒什麼新意。新大洲本田的RX125外觀漂亮、配置略高,不過價格也超了一些。所以最後就確定為五羊本田的NX125。總之,萬元左右工具車,也不存在太多糾結和比對,選車還是挺快的。二、關於NX125這段分析純屬個人鬼扯:日系四大家里面,川崎基本不做踏板,鈴木和本田對低端踏板市場一直不太重視,只有一些很老舊的車款在勉強維持,所以山葉用巧格125i輕松壟斷了萬元以內踏板車市場,至少是16-19年期間山葉一家獨大。後來鈴木和本田發現不對於是紛紛開始發力,鈴木UY125在19年上市立馬成為萬元級別標杆產品,本田也在20年推出自己125平台的新產品。五羊本田的NX125是20年上市,不知道南方地區銷售怎麼樣,不過在我所在城市出鏡率並不高,可能和過於年輕、戰鬥的外觀有關,而且配色過於單調。五羊本田在今年5月推出了新款配色,官網叫做NEW NX125,其實除了配色和貼紙以外和老款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加上網絡訂單只能預定不帶CBS剎車聯動的普通版,我在實體店預定了新款NX125高配版黑金色,6月1日交了3000定金,期間到過一台藍白配色,實車並沒有圖片漂亮,於是堅持等到7月1日提到了車。普通版本是9690元,CBS版本多貴600,是10290元老款 對比老款可以看到新款配色還是漂亮了不少 三、開箱五羊本田中排店,目前CM300依舊是預定狀態,CB400X和CB400F基本都有現車了。提車過程不太愉快,這點後面再說。 - 四、簡單評測外觀照 前面單盤雙活塞,後面鼓剎,對於這個排量足夠了,輪胎為CST正新輪胎,偏硬、抓地力一般,建議自己更換瑪吉斯或者米其林。前胎90-90-12,後胎100-90-10,更換米其林大概要6-700。 本田家引以為傲的PGM-FI(Programmed Fuel Injection)電噴標識 高配版的CBS剎車聯動標識 各種本田標 各種細節 USB充電口算是現在車型標配 前燈組LED,蠻漂亮 尾燈還是傳統光源 座桶空間中規中矩,全盔不用想了,半盔沒問題。油箱6升,預計續航在230左右/size] 目前只騎行了幾十公里,所以簡單說說個人感受優點:1、發動機安靜,不管是怠速還是提速。2、後減震為單減震,但是支撐不錯,比較硬朗的風格,比建設山葉那幾款都強。3、燈光照明效果不錯,非常夠用。4、CBS聯動剎車對於新手還是蠻有用的。5、儀表盤字體很大,易辨識。6、車身感覺很緊湊,駕駛感和彎道感覺都不錯。缺點:1、沒有熄火開關。2、里程表居然沒有小里程表,很低級的錯誤。3、沒有雙閃、沒以轉向自動回位,可能受限於成本。4、後座扶手樣子不錯,但是握姿非常別扭。5、漆水太薄,容易劃傷。6、後腳踏鋁合金好評,不過腳後跟很容易劃到車漆。7、塑料件縫隙比較大。五、關於提車遇到的那些奇葩事預定的黑金色,到店發現已經拆箱組裝好,仔細檢查後發現大燈有8cm長左右比較深的劃痕,問工作人員A,答曰只到了這一台,劃了也沒辦法。同時到店的還有一台黑橙色,前面板也有一道很深的劃痕。後來自己在門口一堆新車箱子里發現還有一台黑金色、一台黑橙色未拆封,於是要求工作人員拆新車。工作人員B拿著撬棍和錘子開始拆木箱,拆的過程過於暴力+野蠻,不小心又劃到新車,好在劃痕沒有很深。於是發生了以下對話:我囑咐:稍微慢一點,這邊也傷到了。工作人員B:要不你自己來拆?我:這是你的事情吧?工作人員B:我都拆了一天車了,你事怎麼這麼多?我:我只是囑咐你慢一點。工作人員B:那你提前檢查好車輛,你要是不要了我就不拆了。我:車我當然要,我就是囑咐你慢一點,別再劃到了。工作人員B:買個幾千塊錢的車,又不是20萬的車,事咋這麼多?不行你別買了!我:………………???再後來當然很不愉快的口角,店內其他工作人員出來把工作人員B勸走,臨走時候他還喊著:別買了,別買了。後來店內一位銷售大姐安撫了半天,但是依舊心里很堵得慌。我不知道五羊本田對經銷商資質有沒有要求,或者對經銷商有沒有過培訓,但是店內工作人員的所作所為真是傷顧客的心,別說我花一萬多買車,就算是花3塊錢買瓶礦泉水,也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不知道這篇文章有沒有機會被五羊本田廠家看到,我想說的是,廠家還是應該做好對經銷商的培訓吧,別讓一些無良之輩毀了廠家名聲。六、最後再上幾張夜景照片 yzqwjiao 發表於 2022-7-4 10:02 要不是疫情,物流過不來,差點入了AFR125,一直沒車,索性買了個愛瑪,發現個優點,偶爾喝點小酒後也能騎, ... 一般喝完酒我都是掃共享 gole1101 發表於 2022-7-3 11:30 山葉巧格車主路過,關於用車分類,樓主總結得很好,很贊同。本田的顏值確實還是更好看,山葉真的抖,感 ... 山葉前座還行吧,後座才是真的抖 ourchampion 發表於 20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