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春天是吃野菜的季節,陽春三月,野菜正當時。春節期間吃膩了大魚大肉,這幾日那綠瑩瑩、鮮嫩嫩的野菜一進入人們的視野,就讓人欣喜不已。野菜是大自然的美妙餽贈,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過去,野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如今人們卻熱衷於在春天里采野菜、吃野菜,為健康,也為了嘗嘗春天里第一口「鮮」。

春天里都有這些好吃又健康的野菜!

01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水芹菜:這種芹菜與大家常吃的長在陸地上的旱芹菜不同,水芹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口感更為清香,富含膳食纖維,有一定的通便、降壓、降脂功效。但是,水芹菜膳食纖維較多,胃潰瘍、腸炎患者不宜食用。

02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薺菜:民間有句俗語「三月三,薺菜做靈丹。」中醫認為,薺菜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軟堅散結、益胃等功效,對於有胃部疾患和因為上火導致的眼部疾患的人尤其合適。許多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需要提醒的是,薺菜性稍涼,體質虛寒的人以及胃寒的患者不宜過多食用

03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馬齒莧: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醫學研究發現,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製作用,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亦有抑製作用。但是馬齒莧可能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人群食用後易引起過敏。此外,因為馬齒莧還有滑利的藥性,大量食用可能會導致滑胎,孕婦不宜吃。因為馬齒莧與鱉甲相剋,如果正在服用的中藥藥方里有鱉甲,注意不要食用馬齒莧。

04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香椿有澀腸止血、健胃理氣、殺蟲固精等功效。但是注意,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香椿為發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故慢性疾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最好用開水燙香椿吃。

05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蘿卜苗:有化痰清熱、下氣寬中功效。由於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需要提醒的是,氣虛者少吃,蘿卜苗不宜與高酸性食物同食,否則營養不易吸收。

06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蕨菜:中醫認為,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有報導說吃蕨菜會使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提高,而蕨菜里的「原蕨苷」是導致上述症狀的罪魁禍首。一般家庭食用的多為蕨菜乾,蕨菜乾在加工過程中會經過熱燙及多次過水的工藝,原蕨苷遇熱易揮發且具有水溶性,因此蕨菜乾中的原蕨苷含量偏低,對人體影響不大。對於新鮮的蕨菜,只要在炒制前將其焯水,再進行後續的烹飪,也可以除去蕨菜中的大部分原蕨苷。原蕨苷在蕨菜的嫩芽部分含量最高,烹飪時先切去嫩芽部分再進行烹製,可去除其中大部分原蕨苷。少量食用蕨菜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07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枸杞頭:有補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效。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

08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抗菌的作用。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腎功能不全患者慎食,過敏體質者不宜食用。

09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馬蘭頭 :含豐富的維生素,其維生素A的含量超過番茄,維生素C含量超過柑橘類水果。有清熱解毒、止血、散結消腫作用。對於燥熱原因出現流鼻血、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症狀的人是不錯的食療佳品。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

10

春天到,別錯過第一口「鮮」這10種野菜好吃又健康

豌豆苗 :含鈣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利尿、止瀉、消腫、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腎衰、胃出血、胃潰瘍、腸炎患者少吃。

當然吃野菜也有很多注意事項

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公路上揚塵多、車輛廢氣重,生長在路邊的野菜往往汞、鉛等重金屬超標。這些被污染的野菜無論長得多麼茁壯都不建議食用。

食用要趁新鮮

採摘後的野菜要盡快食用,因為久放的野菜不僅營養成分會減少,口感也會變差。

注意烹飪方法

野菜不宜久燒久煮,要避免造成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損失。此外,野菜可食用的部分各有不同,採摘時需嚴格區分,勿把不可食用的部分一同烹煮。

過敏體質食用要慎重

野芹菜、野蔥、蓴菜、灰菜等含有可能導致過敏的物質,容易引起過敏體質的人發生過敏反應,可能出現咽喉乾燥、眼目赤腫等不適症狀。

不可多吃

食用野菜要講究適度,不可過量進食。因為多數野菜性涼致寒,易造成脾寒胃虛等病。另外野菜中含草酸等物質,過多食用容易影響鈣的吸收。一些有小毒的野菜,如灰菜、魚腥草等,多食對身體有害。

溫馨提示

春季,有多種野菜生長,但吃前要注意鑒別野菜,最好有認識的人幫助採摘。食用野菜前可用開水焯一下,不可過量食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