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導航輔助 上海專家實現脊柱手術智能化、精準化

機器人導航輔助 上海專家實現脊柱手術智能化、精準化

機器人導航輔助下的脊柱外科手術使得高難度、高風險的脊柱外科手術變得更簡單、更安全。醫院供圖

中國脊柱外科專家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骨科機器人使得脊柱外科手術智能化、精準化,並真正實現微創。記者 12 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脊柱外科沈洪興團隊已成功完成百例機器人導航輔助下的脊柱外科手術。

沈洪興當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機器人導航輔助下的脊柱外科手術使得高難度、高風險的脊柱外科手術變得更簡單、更安全。這位專家告訴記者,在這 100 例手術中,可能傷及血管、神經等的內固定引起並發症幾乎完全被避免。

當日,仁濟醫院披露了沈洪興團隊在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輔助下開展的胸腰椎畸形矯形減壓植骨融合術。他們成功為一位 73 歲患者植入 18 枚椎弓根螺釘,奇跡般地將原來胸椎側彎 34 度、腰椎側彎 56 度的脊柱 ” 拉直 ” 了。術後第 3 天,患者就可下床行走。

據瞭解,這位患者雙下肢麻木、行走困難,被診斷為重度退變性側彎後凸的。據介紹,對如此病例,傳統手術方式需要植入 24 到 26 根螺釘。沈洪興表示:” 骨科手術有着看不見、打不准、拿不穩三大難題。” 目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但由於傳統手術難度較高,對精準性有很高的要求,醫生徒手置釘,稍有不慎椎弓根釘進入椎管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風險較大。

這位專家指出,骨科機器人則可根據事先錄入的數據完成手術路徑的規劃,具備人類無法達到的高穩定性的 ” 手 ” 和高精準度的 ” 眼 “,可以幫助醫生更精確引導椎弓根螺釘的植入,使得高難度的矯形更穩、更準。

據瞭解,在骨科機器人輔助導航下,沈洪興先為患者設計最佳置釘路線,術中,醫生採用 3D 透視採集圖像數據及精準規劃導航,一次性精準地為患者置入 18 枚椎弓根螺釘。整個手術共耗時 6 個小時,比常規手術縮短了 4 小時,出血量僅 150 毫升。術後第三天,患者就可下床活動。

據介紹,隨着社會老齡化、年輕人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等不良習慣,脊柱疾病患者日漸增多。沈洪興說,不少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採取 ” 忍 ” 的態度,來就醫時,病情已十分嚴重。老年手術病人中,50% 伴有椎管狹窄或脊柱側彎畸形,手術難度與手術風險都比較高。

2018 年 4 月,仁濟醫院在華東地區率先引入 ” 天璣 ” 骨科機器人,並成立骨科機器人培訓基地;目前,已成熟開展包括極重度頸椎病、胸椎韌帶骨化、多節段腰突症、重度腰椎滑脫等在內的 100 例機器人導航輔助下脊柱手術,這個數量在中國各醫療機構中無出其右。

沈洪興介紹,在機器人的輔助下,該類脊柱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有效控制了手術中的出血,減少了術中放射線暴露,從而顯著減少了患者術中、術後並發症的發生率,病人更安全,術後康復也顯著加快。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