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在失去香奈兒老佛爺的前一天,世界還失去了一個地球化學家。

華萊士 ·布洛克(Wallace Broecker),2月18日在紐約逝世,享年87歲,死於心衰。

你可能沒聽說過布洛克,但你八成聽說過「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這個詞,正是布洛克在1975年提出的。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預言全球變暖,「烏鴉嘴」靈驗了

1975年8月,布洛克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氣候變化: 我們是否正處於全球變暖的邊緣?》(Climatic Change: Are We on the Brink of a Pronounced Global Warming?)

論文摘要里這麼寫——「自1940年以來的自然變冷掩蓋了二氧化碳引起的升溫,但一旦自然變冷終止,二氧化碳引起的升溫就將顯現……到21世紀初,地球平均溫度將超過近1000年來的極值。」

論文剛發表時,還沒有引起太大水花。但神奇的是,從此每過一年,布洛克的烏鴉嘴就顯得越來越靈驗!

布洛克自己回憶說,「1975年,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地球正在變暖。年復一年的波動只在零點幾度間,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我的科學論文發表於1975年。1976年,地球開始變暖,一直持續到今天。」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1880~2017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變化圖。黑點是年均值,紅線是五年平均線丨NASA GISS

自有溫度記錄以來,全球年均溫度最高的5年,你猜是哪5年?

就是最近5年!2014年第五,2015年第二,2016年第一,2017年第三,2018年第四。雖然2019年才剛開了個頭,不過據科學家預測,2019很有可能拿下冠軍。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前五名就是近五年丨 Climate Central

隨着溫度年年上漲,討論「全球變暖」的人也越來越多。布洛克也隨之越來越聲名鵲起。從1980年代開始,布洛克與其他地球科學家開始向政府官員介紹氣候變化問題。漸漸地,全世界的人都開始關心全球變暖。

對此,布洛克並不願意居功,只是說自己「純屬好運」。

要說好運,也確實有一點。布洛克後來發現,他1975年的預測基於的模型太過簡化。雖然後來的事情幾乎都符合他的預測。但他還是重新寫了論文,提到了自己當年的分析里存在的缺陷。

布洛克還提出200美元的懸賞,尋找「之前就在用這個短語的人」——有個學生確實在印第安納州《哈蒙德時報》1958年的一篇社論里找到了這個短語。不過,這篇社論顯然沒有多少傳播,更別提引起科學界乃至全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了。

布洛克不是第一個討論氣候變化的人,不過他有一種天賦,擅長將晦澀拗口的術語,改成精煉易懂的流行語。在他之前,學術界使用的術語主要是「非故意氣候改造」(inadvertent climate modification)——當然,在「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出現後,就沒人提「非故意氣候改造」了。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圖丨布洛克自傳

這是一條巨大的深海洋流,遠遠大過任何陸上河流。它的發動機在北大西洋:這里的冷水因為重力下沉,循着海底深淵向南行進,繞過非洲分為兩路,一路向印度洋,一路向太平洋;在那里它逐漸變暖然後上涌,又推動着南太平洋的淺層暖水,經由印度尼西亞通道一路折回歐洲,在北歐那里又再度變冷下沉,從北大西洋開始新一輪週期。

這條巨大的深海洋流輸送着大量熱量,任何一部分出問題,都會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物質循環。

舉個例子,流入的表層暖水,讓美國東岸與歐洲的冬天變得更加溫和。假如這條洋流削弱或停止,美東與歐洲的冬天可能寒冷得多。好萊塢的恐怖災難片《後天》,其實就是基於這一理論(的扭曲版)。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2004年電影《後天》中的冰封世界

同時,這條深海洋流又很脆弱,完全可能迅速發生變化。比如說,整個洋流都被北大西洋的「發動機」驅動,如果北大西洋的海水不下沉,洋流的動力就會被切斷。

別的地方不行嗎?不行,因為北大西洋海水的每升含鹽量高。同樣是冷水的北太平洋,因為含鹽量偏低,就算表層水到了冰點,還是密度不夠、沉不到底,無法取代北大西洋的關鍵作用。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表層海水鹽度的地圖。注意,北大西洋水域(圖片右側紅色區域)比北太平洋水域(圖片中間偏上綠色區域)更咸,因而密度更大丨布洛克自傳

而這個關鍵的發動機邊上就是冰山。只要氣溫上升一點,冰山淡水多融化一點,北大西洋的海水就會變得更暖更輕、鹽度更低,海水的密度就更小,也就不足以產生足夠的下沉力。

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甚至很可能發生過。大約1.3萬年前,歐洲和北美本來正在從冰期里走出來的途中,卻半道迎來一次明顯的異常變冷,回到冰期的水平,給當地的生物帶來了相當大的沖擊。為何會突然變冷?一個主流假說認為,當時北美有個巨大冰川湖因為氣溫上升而潰堤,大量淡水湧入北大西洋,嚴重沖擊了大洋傳送帶,才導致了這次突然變冷的逆轉。

布洛克認為,大洋傳送帶就是「氣候系統的阿喀琉斯之踵」。溫室氣體累積造成的變暖,可能對洋流產生巨大影響。這條傳送帶本來就有週期性變化,影響因素還有許多不明,而任何微小擾動,都可能造成傳送帶的突然減緩或停滯。一旦這條傳送帶「關停」了,就可能停上幾十年。

那……怎麼辦?

萬一到了那一步,該怎麼辦?

這個,布洛克也想過。

他希望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但他也認為,不該限制窮人的發展。他希望發展新技術,捕獲並儲存大氣中的碳;儘量不要動用孤注一擲的地球工程學手段。

不過,他也不吝計算一下地球工程學手段的可行性。

比如說,有個方案是用飛機在平流層中散播二氧化硫液滴,這些液滴形成的氣溶膠能反射太陽熱量,使地球變冷。布洛克的計算結果是,700架波音747飛機24小時在空中不斷釋放二氧化硫,就足以抵消全球變暖,每年的成本約為400億美元。

……雖然成本高了點,至少人類現在有了個備用方案嘛。

走偏的人生路:

沒做成精算師,成了著作等身的科學家

布洛克的敢想敢說,可能跟他的「非常規成長歷程」也有關——

布洛克出生於一個宗教家庭。他的父母信奉福音派基督教,不相信地質學,認為地球只有幾千歲。

布洛克本對科學一無所知,大學讀的是基督教文科學院惠頓學院,人生計畫是當個精算師。

一位朋友推薦布洛克去地質實驗室實習。在那里,他修好了一台絕緣出問題的碳14衰變測定儀。導師大喜過望,推薦他轉學進了哥倫比亞大學,從此他走上了學術道路。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在惠頓學院的布洛克(左),在哥倫比亞讀研的布洛克(右)丨布洛克自傳

布洛克有誦讀困難症(dyslexic),這種大腦疾病患者在閱讀和拼寫時會感覺文字仿佛在不斷浮動、或者變成亂碼。因此,布洛克一輩子都不會打字,也不用電腦。他總是用鉛筆在白紙上寫草稿,其他人幫他錄入成打印稿。

他就這樣寫了17本書,500多篇論文。

「一個好科學家應該能同時做27個研究」

布洛克的名言包括——

「研究地球系統讓人感到謙卑,因為你意識到自然真的很復雜。」

「一個好科學家應該能同時做27個研究,把每個想法推到極限,進展停滯時先放棄它,然後找機會再回去繼續做。」

(另一個科學家評論說,這只有布洛克本人能做到。)

「最有成效的思考發生在什麼時候呢?當你意識到你曾當做真理的東西是錯的,一切建立在其上的東西都分崩離析了。你陷入困惑,你重新思考整個問題。」

「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某個想法認為是神聖不可改變的,那是你所能犯的最糟的錯誤。」

「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來自於解決難題。 我大約每六個月左右就會想出一些東西,然後寫下來,推動這方面的研究,這就是我生活的樂趣。」

「氣候系統就像一頭憤怒的野獸,而我們正在用棍子戳它。」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全網感嘆,但這位「全球變暖」預言家卻無人問津

棍子就是溫室氣體。地球的氣候是很不穩定的。人類的微小擾動,可能招來氣候系統的狂怒報復。圖片來源:布洛克自傳

因為不想居功,布洛克還開過玩笑說,如果把「全球變暖」刻在他未來的墓碑上,他的棺材蓋子就要壓不住了。

布洛克擔心的這件事大概不會發生。因為他可能不會有墓碑。根據遺願,他火化後的骨灰將由同事在下次科考時帶出海,撒在他研究了一輩子的大洋里。

地球科學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有的話,布洛克很可能會獲獎。布洛克曾被授予無數榮譽和獎項。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被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科學圈里管他叫「氣候科學的祖父」,他的發現是解釋地球氣候歷史的基礎.,他就是地球化學與氣候變化領域的無冕之王。

全球變暖的預言者,海洋與大氣的探索者,華萊士 · 布洛克。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科普媽家庭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