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1

盛世夢,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夢。生逢盛世,是每一個國人對美好時代最大的嚮往。

我們一直說追求盛世,就必須要明白盛世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對盛世的定義。有的人認為有花不完的錢,就是盛世;而有的人則認為萬邦來朝,軍隊橫掃千軍就是盛世…..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副屬於自己心目中對盛世的暢想藍圖。

回首過去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歷史中,被稱為盛世的時代也只有屈指可數的4個,它們分別是漢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康雍乾三位帝王共同開創的「康乾盛世」。

當然,這四個只能算是大一統王朝所開創的規格龐大的盛世,像存在時間短,影響輻射力小的盛世在中國歷史上也存在過不少。比如說東漢時期漢武帝劉秀開創的「光武中興」,隋朝開國皇帝楊堅開創的「開皇之治」,以及明代仁宣二帝共同開創的「仁宣之治」。甚至在分裂割據的混亂時代,某些偏安一隅的君王也因為勵精圖治,在連年征戰自保中也曾取得過不俗的成績。像南北朝的劉宋文帝時代,以及十六國時期南侵之前的前秦苻堅,都曾在短暫的光影里取得過不俗的成績。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盛世的時代有哪些,雖然期間有些爭議,但好在得到大多人的認可。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從這些盛世中尋找到共同的規律。

我們仔細研究會發現,所謂盛世不過是:國家內部政治清明,外部沒有強敵入侵,國家社會治安良好,老百姓普遍能吃飽飯。只要滿足這些,就可以被稱得上是盛世。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很多人看了會不以為然,覺得盛世就怎麼簡單,就怎麼容易滿足?

然而,翻開幾千年的華夏史,我們會發現幾乎每過幾百年,整個社會就會處於連年征戰之中,就是這樣低標準的盛世定義,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史上也是屈指可數,非常的難能可貴。

我們可以看看華夏史上第一個被稱為盛世的時代,文景二帝主政的漢朝。往大了點說,就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所引導的盛世存在時間也不過40載光陰罷了。

即使算上他們的兒孫漢武帝時代的前三十年,整個漢朝的文景盛世也不過才70年。而在此之前的秦朝,在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好不容易滅掉六國,建立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然而王朝只不過存在13載光陰,就在廣大的農民起義中紛飛湮滅。

13載和平時光終在農民起義中被破滅,經過劉項二人的又一番激戰,嬴氏江山終歸劉氏。漢朝的統治者們能夠積極吸取前朝亡滅經驗,經過前幾代帝王的修養明細,終於迎來了百姓安居樂業,並在漢武帝劉徹手里走向了巔峰。

然而隨著皇帝手里的籌碼增多,性格剛毅的劉徹不再想忍受父輩們的屈辱,終於舉全國之力和匈奴決一死戰,後來雖然成功打敗敵人,但是大漢的根基也因此動搖。幾代人積累的的財富,也在連年的戰爭中被吞噬掉。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等到了第二個盛世,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以後,因為前朝的根基已經打得很牢固,再加之李世民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頗有能力的君王。新建的唐帝國,也在他的手里走向了強大。唐朝的國力強大到至今國人都引以為豪,夢想回到那個時代。

然而,即使是繁榮之際的唐朝也逃不過歷史的宿命,貞觀之治前後也只存在了22年之久,隨著太宗的崩潰,盛世戛然而止。而且,這一時期的盛世絕大部分是在修補前幾百年的社會動亂,經濟只能說是在穩步回升,遠沒有達到頂峰。

真正讓唐朝經濟走向歷史的巔峰,讓世人歌頌的,當屬後來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前後時間跨度30年,國家財富達到鼎盛,那是古中國最輝煌燦爛的時代。

然而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荒廢朝政,奸臣當道,即使是盛世的唐帝國也在安史之亂中走下神壇。

唐朝,可以說是漢人主政的最後輝煌,在唐之後的五胡亂華,靖康之恥都表明了漢人的徹底衰落,在後來的500年時間里,漢人受盡了屈辱。

甚至有學者直接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隨著趙宋王朝的覆滅,除了之後的大明,再無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華夏民族開始經歷了異族統治華夏500年的黑暗時代。

元朝對漢人的剝削壓制自然不用說,隨著滿人入關,朱明江山的覆滅,華夏進入滿人統治江山的近300載光陰。

和元人的殘暴統治有所區別的是,雖然滿人入關開始,也曾對漢人進行過嚴厲的屠殺,但是在坐穩江山以後,知道只有與漢人和平共處,化敵為友才能做得長久。

於是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勤勞執政下,中國迎來了歷史上跨度最長久的「康乾盛世。從康熙二十年成功平定三藩算起。到乾隆四十年結束,康乾盛世存在的時間也不過不到100年。

根據人們的統計,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中,人們安居樂業,不再飽受戰火洗禮的時代,總共不過400年之久。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康熙

2

「盛世」一詞,是國人獨創,在漢文化圈以外的西方各國史書上,是追尋不到這兩個字眼的。

「盛”和”衰”永遠是兩個循環出現的社會狀態。沒有苦怎麼能承托出天地美好,沒有衰世哪能顯出盛世的偉大;沒有極其悲壯的衰世做鋪墊,也就不會有盛世的燦爛輝煌。

第一,每一個盛世的誕生,都有極其慘烈的衰世做鋪墊

華夏歷史上,第一個人類輝煌的時代就是文景二帝開創的「文景之治」。在這個盛世出現的頭20年時間里,劉項軍事集團的連年征戰,讓國家的人口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漢書》等史家書籍中,人口較前朝相比,人口竟然消失大半。比如在《漢書·陳平傳》記載:

「秦代曲逆城共有人家三萬戶,而劉邦在秦末戰爭中路過這個城市時,發現它的人口只剩下了五千戶。《漢書》還說,在劉邦即位十二年之後,全國統計上來的人口數隻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考慮到逃亡等因素,歷史學家一般的推斷是秦漢更替過程中的戰亂使中國人口損失了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

相比於人口的巨大損失,經濟損失更是慘重。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都要寒酸。

《漢書·食貨志》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這點我們在初中的歷史書上就學過,當時的漢朝皇帝窮的連同樣顏色的馬匹都湊不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只能騎牛出門。

接下來歷史的車輪來到李唐王朝,中國封建史上最為驚艷的時代,當屬李世民、李隆基開創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了。然而,這樣一個人人稱讚的盛世,也是建立在極為慘烈的人口損失之上。

在武德七年,李世民登基的前三年,國家還戰亂四起,後來在雄主李世民的鐵腕魄力之下, 才一統河山,至此隋末的天下大亂才徹底結束。朝廷才得以安心發展經濟。

李唐江山毀滅以後,經過近千年的時間流轉,歷史的車輪來到了清朝。清朝康乾盛世的到來,依舊是建立在極為慘烈的人口消亡。朱明江山破滅以後,清軍入關受到了漢族人士的強烈抵抗,為了儘快坐穩江山,清朝統治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清軍揚州強行給漢人剃髮

明清易代之際,人口損失至少四千萬,其中直接死於清軍屠城的就高達七百萬。據《揚州十日記》所載,僅揚州一地,焚屍「約計八十萬餘」。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盛世出現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人口的大量消失。這是因為在幾千年的華夏歷史上,每一個王朝都不可避免的受困於龐大的人口。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一畝地糧食的產量遠沒有今天高,再加之中國特殊的季風性氣候,導致風不調雨不順,與同時代的歐洲海洋氣候相比,我們國家基本是年年受災,兩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十年一毀滅性打擊是常有之事。黃河,淮河氾濫更是家常便飯。

再加之國人強烈的生育衝動,基本是沒開墾出一片荒地,就會立馬生個孩子占領。如果不發生瘟疫災難,或者戰爭,很快這片土地就會被人口所擠占。不然的話,我想今天中國的人口會比這多得多。

然而大的戰亂爆發,導致人口大量減少,這時候人均的土地數量就會增長。這個時候只要國家正常的保持十幾年不動亂,國家經過自然的休養生息,就會呈現百姓富足,國泰民安的盛世局面。這個時候的統治者不需要有多麼高明的政治手段,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盛世也會自然而然的誕生。

可以說,每一次極為慘烈的衰世出現,緊接著都會有一個盛世出現。這是上天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百姓,一種反彈和彌補。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無為二字的匾額

第二,盛世的出現,得益於衰世提供的經驗教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類永遠只會在付出慘烈的代價以後,才會有所警示。一般來說,開國之初的幾代君王都懂得以史為鑑,或者說以前朝為鑑更準確。

大道理誰都懂,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能夠做到以史為鏡呢?虛偽縹緲的危機那有眼前的快樂更讓人陶醉,要想讓個體真正明白某些事到底該不該做,就是讓他自己親眼見識下別人的悲慘,一定要讓他成為親身親歷者,方能起到大的效果。

天天鼓吹打仗的人,你讓他真正去看看戰場的慘烈,他就比誰都更加珍惜和平了。

同理,開國君王是看到過戰場的的慘烈,知道一個曾經強大的帝國在失去民心以後,是如何在頃刻間分崩離析的。

漢王朝建立以後,皇帝組織了一幫文人雅士,所忙之事就是坐在一起思考秦朝是如何滅亡的。貞觀之治的出現,也要靠隋煬帝這個反面教材的出現,每當李世民做出不靠譜的事情,身邊的大臣就以隋煬帝為例子,讓李世民不敢亂搞。

等到了滿人入關做了皇帝以後,他們比歷史上任何的皇族都要擔心你自己的皇位被漢人重新搶奪回去,好在他們的前任,明朝皇帝大多不靠譜,明朝皇帝嘉靖、萬曆兩帝幾十年不上早朝,讓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所以在清人取得江山以後,尤其勤政。你可以看出,明朝皇帝越是那邊做的不好,後來的愛新覺羅家族越是看重彌補那一塊。

你不上早朝沒關係,我就恨不得死在朝堂上,你重用太監宦官,我就嚴令太監干政;明朝賦稅高,我就拚命降低賦稅,從康熙到乾隆,皇帝們都恪守「永不加賦」原則,怕重蹈晚明覆轍,不敢越雷池一步;明朝朋黨之爭最為激烈,康雍乾三代帝王就極力打擊朋黨。使得有清以來,受到朋黨之爭危害最小的時代。

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盛世,都是極衰之世付出高昂學費後考出的高分。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3

然而,衰世之後並不一定是盛世。事實上,盛世的來臨需要很苛刻的條件。在漫長的華夏歷史上,衰世之後並不總是幸福來伴,更多的時候只會換來更大的災難。

司馬炎篡得曹魏政權以後,在攻滅吳國以後,晉武帝也成功成為既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之後的第四位一統全國的大一統皇帝。繼位皇帝寶座以後的晉武帝一開始還能夠體察民生,順應民意,削減賦稅,善待民生,在大難之後,一個隱隱的盛世即將浮現。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堅持抵抗誘惑的定力,隨著建國時間的久遠,前朝慘烈的下場早已經讓統治者們忘得一乾二淨,一時間奢靡之風,腐敗之風興起。

晉武帝司馬炎後期的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讓整個西晉貴族也變得文恬武嬉,大肆揮霍,興起了一股中國歷史上聞名的「比富風」。果不其然,在晉武帝去世後沒多久,剛建國沒多久的西晉王朝就陷入了混亂之中,戰火重啟。

所以,盛世的出現一定要有個具有持久力的英明君王。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坐擁江山,面對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還能夠不忘國事,殫心竭慮實在是不易。可以說文景二帝,唐太宗,李隆基,康雍乾幾個帝王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佼佼者。很可惜,唐玄宗李隆基和清高宗乾隆兩人,人生早年絕對是勵精圖治的好君王,可惜人生晚年又重啟了奢靡享樂之風。所以,他二人既是盛世的開啟者,也是帝國的毀滅者。

實際上,一代帝王的精明對於盛世的來臨還遠遠不夠。盛世要想來臨往往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盛世出現的普遍規律一般是,開國君王開疆擴土,為帝國打下堅實的領土基礎,然後開國帝王去世以後國家會出現短暫的政權空檔期,國家會出現小規模的政權浮動,然後再由一個精明的後世之君平定這些叛亂。他們是承前啟後者,打破國家興建之初的發展瓶頸,再由一位各方面素質極為優秀的兒孫後代將帝國推向盛世的巔峰。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劉邦劇照

以漢朝為例,劉邦當年在千軍萬馬,諸侯混戰中建立了西漢王朝,然後在其去世以後,國家出現了呂後,惠帝時期的政治動亂時期,後來在一幫得力幹將的匡正下,國家又重新回到了既定的軌道。

西漢帝國在文景二帝手上才算真正走上了光明大道,兩位帝王勵精圖治,一心發展經濟,很快在兩位帝王的手中,「與民為休」的治國方略,使得國家的經濟得到有條不紊的發展。然而到了景帝執政的時候,同姓諸侯王的勢力已經嚴重威脅了朝廷的安危,後來的漢景帝壯士斷腕,下定決心才平定了諸王的叛亂。到了武帝時期,在劉徹的勵精圖治下,西漢王朝才達到了全面的鼎峰時代。

唐朝開創的盛世,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前朝的功績,經過高祖,太宗時期的開疆擴土,然後再高宗、武後、中宗、睿宗的短期動盪調整,直到玄宗時才達到高峰。清帝國締造的康乾盛世,也是有先祖努爾哈赤,然後再由皇太極,多爾袞,順治手里走向國土的逐步完整,然後康熙朝前期的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到雍正時期的刷新吏治,整頓朋黨之後,使得國庫豐盈,政權空前穩定,等到了乾隆登基的時候,帝國才能達到盛世的巔峰。

出現一個英明的帝王,在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而連續幾代帝王都能雄才大略,那就更是如同彩票中獎一樣難得,因此中國歷史上盛世如此之少也就不難解釋了。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漢武帝

4盛世難以出現,更難以保持。

盛世的前奏是衰世,結局也是衰世。

縱觀歷史上的這三大盛世,都無可奈何的逃脫不了歷史的規律——盛極而衰。盛世的建立極為苛刻嚴格,只要有一條不到位,就很難建立盛世,然而雖然建立如此艱難,但是衰敗確實在頃刻之間。

雖然西漢帝國在漢武帝劉徹手里走向了盛世的巔峰,然而不了武帝時期鞭撲天下太猛,導致武帝後期國家經濟嚴重衰退,其統治下的帝國在武帝晚年更是戰亂頻發:起義者遍佈關東各地,規模數量多的達千人,少的話也有百人之多,起義規模已經動搖了西漢帝國的根基。等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唐帝國,雖然它在太宗手里走向強盛,並最終在玄宗手里走向盛世的巔峰,然而安史之亂使得帝國往日的風光不復存在。巔峰時期的唐帝國人數達到了5200萬,然而僅僅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三年,帝國人口就銳減到1700萬。前後差距,使人觸目驚心。王朝衰敗之迅速可以想見。

而後來的康乾盛世,更是在政治清明、晃晃盛世之間與分崩離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康乾盛世巔峰的締造者乾隆僅去世3年之後,就爆發了足跡遍佈全國的白蓮教起義,清朝也從盛世帝國陷入到了衰敗的境地,整個帝國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中國人的盛世情結

晚年的乾隆

作為後來人的我們去分析回首這段歷史,會發現盛世之所以難以出現,更難以維持,究其原因還是國家的治理完全依靠人治,確實可繼承可複製的制度,一旦國民遇到一位開明的君王,帝國就會蒸蒸日上,一旦遇上個精力不濟,氣場不夠大的君王,辛苦創建的盛世帝國可能也會朝不保夕。

中國歷代封建帝王都對人治信賴不已,就像雍正皇帝自己所說的那樣:「從來有治人無治法,文武之政不在方案,其人存則其政舉,朕有治人即有治法」。

縱觀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到清代溥儀這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制度中,根本沒有多少變化。國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完全依賴於個人的力量,皇權的力量是在不斷增大,則也意味著國家運轉的生命力也越來越脆弱。再強大精明的個人,和團隊比起來都被完敗,這種完全依賴於統治者個人的能力高低,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交付給一個人,在現如今看來無論如何都是不靠譜的。

權力缺少監督與制約,很容易發生腐敗與懈怠,懶政不作為,腐敗的事情就會頻發。由勝而驕,由勞而逸,是人性不變的規律。縱觀歷史的長河,盛世帝王往往是英明與昏庸集於一體,他們往往是東風壓倒西風,此起彼伏的正反關係。

因而他們既是輝煌成績的創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禍首。

來源:kknews中國人的盛世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