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中國僑網2月19日電 題: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剛剛過去,今天就迎來了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

上週情侶愛人之間互贈禮物表達愛意,那麼今天,單身的朋友們不如走出家門,賞燈飲酒,偶遇佳人。愛情,也許就在那「燈火闌珊處」等着你呢~

為何元宵節為中國的情人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的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人們會加以慶祝。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元宵節在隋、唐、宋時期盛極一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

那麼為什麼偏偏元宵節就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呢?

在古代的時候,因為治安的問題,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宵禁制度,所以到了晚上,人們是不能出門在街上行走的。

比如說,在唐代的時候,從一更三點的暮鼓,到五更三點到晨鍾,都嚴禁老百姓隨意上街走動,一旦犯禁,被抓住了,就是五十大板。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這種嚴格宵禁的情況下,老百姓們,只有在元宵節前後幾日是不受宵禁限制的。可以放三夜花燈,被稱為「放夜」。

這時候,不論你是達官貴人,或者是平頭百姓,都可以藉此機會,出門玩樂。據《雍洛靈異小錄》中記載,城內花車巡遊,高懸綵燈,燈火照得夜晚亮如白晝。

不管是未出閣的小姐,還是未娶親的公子,這時都紛紛走上大街,賞花燈,看花車,人群摩肩接踵,多少人在這個時候遇到了讓自己心動的人兒~

在唐代陳嘉言《上元夜效小庾體》中,「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 也描述了唐代男女元宵節這天約會的場景。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到了宋代,元宵節延長了放燈的時間,唐代的時候是「上元前後各一日」,而宋代又多加了兩日,成為了宋代最盛大的節日。

元宵放燈期間,「家家燈火,處處管弦」,「燈品至多」,「精妙絕倫」;街頭每天都有各色藝人表演各種娛樂節目,「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入夜之後,萬人空巷,都出門觀賞花燈,街市上人多得連找個吃飯喝酒的地方都沒有:「欲為夜宴,則絕無可往處,人多故也」;

女孩子也穿得漂漂亮亮,出來盡興游賞,甚至徹夜不歸:「傾城仕女通宵出遊,沒些禁忌」。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宋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就描述了年輕人甜蜜約會的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宋代話本小說《張生綵鸞燈傳》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元宵節的愛情故事:

南宋年間,有一名年輕秀士,因來杭州參加科考,未能中選,逗留在客棧中,在元宵節出門遊玩的時候,在燈影里看見一名楚楚動人的佳人,不由怦然心動。

少男少女之間互生情愫,情竇初開的男孩子找各種奇怪的理由接近心上人,盡顯年輕人的天真爛漫之態,結局也是美滿的大團圓。

除了這些,關於元宵節的愛情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所以說,元宵節才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

除了賞花燈 古代元宵節還有什麼節目?

既然元宵節是「情人節」,那麼,除了在這一天偶遇「愛情」之外,還可以在這天幹點兒什麼呢?

吃元宵

吃,當然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其實在宋代的時候就有元宵(湯圓)這種食物了。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視頻截圖

猜燈謎

猜燈謎也是元宵節的傳統節目。古代人在放花燈的時候,為了增添節日的趣味性,就把謎語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

觀看耍龍燈、踩高蹺和舞獅子

在逛燈會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耍龍燈、踩高蹺和舞獅子這些傳統表演節目也是元宵節時候必須要看的活動。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送孩兒燈

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今日元宵節 宜出門賞燈遇佳人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

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過去的習俗並沒有得到延續,也沒有了唐、宋時期舉國歡慶的盛大場面。但是吃元宵和賞花燈這兩件事依然被大部分現代人所追捧,更別說我們還有元宵節晚會可以看呢~

玫瑰花固然嬌艷動人,代表了炙熱了愛情,但也別忘了,花燈光影流轉間的情愫暗生也別有一番浪漫。

元宵節到了,不妨放下手中的速凍元宵,走出家門,看看花燈,沒准兒就遇到讓自己心動的那個人兒了呢~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