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這首流傳千古的《題西林壁》,至今還經常被我們津津樂道。

它簡單的詞句里,飽含着人世間最普世深刻的道理。

看似是在說山,實則是在說人生。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殊不知眼前所見的只是冰山一角。

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

瑰麗的山水讓蘇軾文思泉湧,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便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這首詩是他遊觀廬山後的總結,描寫了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

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是在說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實則說明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實則說明了,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有些人曾把這首詩解讀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也是有理有據的,但卻不夠全面。

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它的含義絕不僅僅如此,而是在引發人們深入思考,最終引向一個認識世間萬物的法則:

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性,擺脫一時一地的侷限,認識事物要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

一個中年男人在網上發了一條感慨,稱自己的父親病危,自己壓力太大,好想一覺睡過去,永遠別再醒來。

很多人看到這個文章,就開始罵了:

自己的父親不管了嗎?

遇事就逃避,算個什麼男人?

這麼沒有擔當的人,想死快去死吧。

在網友一片罵聲背後,殊不知,這位網友的父親病危,被醫生下了「最後通牒」:

能活多久看造化,一百萬花下去也沒什麼用。

父親多次對兒子說不治了、要回家,兒子知道他這是怕高昂的費用拖累一家老小。

周圍的鄰居、親朋好友都說他是個大孝子,仗義人。

痛苦糾結之中,他才上網發了這麼個文章,釋放一下壓抑的情緒。

如果不是被絕望逼得無路可走,誰願意將悲傷輕易示人?

他已在即將失去父親的痛苦中無法自拔,旁人又何必再咄咄逼人,自以為是地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別人。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唸唸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不懂他人的苦,就不要隨意說人冷酷,這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在前段時間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家三妹蘇明玉在被二哥蘇明成暴揍,她怒而報警,一定要讓施暴者坐牢。

於是,很多人就來勸她息事寧人了。她的父親、大哥、大嫂、二嫂、甚至二嫂的媽媽都來勸她和解,畢竟是親兄妹。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明玉從小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

被母親嫌棄,被二哥欺負,這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局外人從未體會過。

舊痛新傷一並襲來,讓她悲痛欲絕,絕望透頂,這些勸她大度的人,有誰經歷過她的痛嗎?又有誰站在她的角度為她着想過?

那些只知道站在自己角度拿大道理去勸別人的人,實則是一種自私,一種偏見。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

我們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苦難。誰也無法與誰做到真正的感同深受。

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不求感同身受,只求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對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體諒。

你不懂別人的苦,就別勸人大度。

曾經看過一個盲人打燈的故事。

一個盲人走夜路,手里總提着一盞照明燈籠。

別人看到了,覺得很奇怪,便問他:「你自己都看不到,為什麼還要提着燈籠呢?」

盲人說:「我提着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很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我。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保護了自己。」

看完後,真心被這個盲人感動了,他就是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着想。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每個人都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到的永遠也只是自己能看到的那一面。

任何事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認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論斷。

我們自以為做出了公正的判斷,其實往往都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

我們往往因為一點蛛絲馬跡,就輕易給別人貼上標簽:「鳳凰男」、「綠茶婊」,還有各種地域黑,這其實是一種狹隘和無知。

韓寒說過:如果你不瞭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瞭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不要用自己的偏見去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取向和價值選擇,不要做他人生活的審判者。

不要在不瞭解事實真相之前,就隨便下結論,也不要以己度人,妄加評論。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體諒別人的難處,理解別人的不易,是我們最大的善意。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