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微言 十種類型攝影師,看你「躺槍」那一類?

崇德微言 十種類型攝影師,看你「躺槍」那一類?

《爭前恐後》 徐崇德 攝

攝影題材種類繁多,攝影愛好也各有不同。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攝影師也可劃分為很多種類型:有的人擅長拍攝外地風光,有的人則喜歡背着相機到處耍酷顯擺,有的人擅長研究攝影器材與拍攝技術,有的人卻喜歡在某個地區或某個圈子里處處以「大師」自居……你是哪一種類型的攝影師?

器材型:這類攝影人有種,一種是老闆和官員,不差錢,什麼樣的價格貴就買什麼,都是名牌頂級產品,萊卡、哈蘇、佳能、尼康一買就是一大堆,從全畫幅數碼機到大畫幅膠片機一應俱全。鏡頭都是超大光圈,焦段從魚眼一直到超長大炮,各種鏡頭應有盡有。還有一種是沒有錢的人,從嘴里省出幾口飯,從身上節出幾件衣,省吃儉用也要置辦上全套設備。前者不懂相機性能,只懂相機價位。後者不僅懂的相機價位,而且還對各種攝影器材了如指掌。這兩種人不在拍攝照片上下功夫,而是花費精力關注器材新品的性能與發佈,以背上一套專業器材為榮,用頂級設備來掩蓋自己的知識淺薄。其實,這兩類攝影人一生也沒拍出幾張像樣的照片,只對相機生產經銷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技術型:這類攝影人對攝影要求的技術參數死搬教條,如何設定光圈大小、快門速度都有一套固定模式,如果你跟他討論起拍照的技術,那就打開了他的話匣子,理論加實踐,淘淘不絕。這種人最大的愛好是樂教於人,尤其是樂意教女人,如果拍攝現場有女性攝影人,他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導如何設定光圈、速度。如擔心受教人聽不懂,不相信,還要掏出手機來,翻出自己拍的照片以正視聽,說的你口服心服還不算完,能一直說到讓你懷疑人生。

擺拍型:這類攝影人一般是拍婚紗的,拍女子寫真的,也有拍新聞照片的,還有拍所謂紀實照片的。這類攝影人拿起相機就原形畢露,不擺不會按快門,每當在拍攝之前,就以自己固有的模式不停的指揮新郎、新娘擺pose,指揮美女模特擺 pose,在不斷的擺弄中尋找一個完美畫面。最為可恥的是某些攝影「名記」與紀實「大師」,找到一個「合適」的背景就指揮被拍攝對象做各種動作,只有等到拍攝對象擺出自己早已設計好的畫面,然後再舉起相機才能按下快門,以擺弄而獲取一個非常「巧合」的決定性的瞬間。

旅遊型:這類攝影人對自己身邊的人物、景物都不感興趣,喜歡參加所謂的「攝影團」,跑遍了本地跑外省,跑遍了外省跑邊疆,跑遍了邊疆跑歐洲,跑遍了歐洲跑非洲,跑遍了非洲跑南極,跑遍了南極跑北極,現在只等着上太空啦!這類「攝影團」其實就是一個旅遊團,攝影師帶着一幫人來到一個攝影的「打卡」地兒,統一架好機器,統一設置好曝光參數,統一按下快門,攝取一個光影俱佳的統一畫面。其實,這類攝影人每到一個地方、每按下一次快門,都在重復着無數「攝影團」不斷重復的同一個攝影畫面,只是把攝影當成了一種旅遊方式。

打鳥型:這類攝影人經濟勢力雄厚,一般使用佳能或尼康頂尖設備,能快速對焦,可快速連拍,加上400毫米以上的定焦鏡頭,沒有十萬、二十萬的投入成不了打鳥人。有了打鳥設備,就要跟隨候鳥南征北戰,甚至跟隨鳥兒的遷徙路線跑到國外去。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季節、合適的鳥類,就花大價錢鑽到養鳥大棚里蹲上一天,喝着茶水觀鳥、打鳥。這類攝影人還有一個特點,喜歡穿迷彩色或者綠色的衣服,就連相機長焦鏡頭也要套上迷彩色外套,即是不外出打鳥,平日里也是這身迷彩裝束,目的是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一個「專業」打鳥人。

參賽型:這類攝影人有兩種。一種人熱衷於參加本地區的攝影活動,特別喜歡參加一些企業冠名的攝影大賽、樓盤開業的攝影大賽,或者熱心參與地方媒體舉辦的攝影賽事,好處是可以憑借一定的社會關係獲取大獎,賺獎金撈外塊,即是得不到大獎,也會得到企業贊助的小獎品。還有一種人專門參加國外組織攝影比賽,不是為了撈錢,而是必須花錢。這類攝影比賽不論照片好壞,只要交上足額的參賽費,都能獲得一紙印滿外文帶有外文印章的獲獎證書,多交錢多拿獎可以拿到手軟。有時還會得到一個假冒聯合國某個組織的名義獎勵的銅質獎牌,上面刻有國際攝影大師等唬人的字樣。豈不知,這類號稱國際攝影大賽的幕後操縱者就是中國人,躲在境外以攝影大賽的名義專騙中國人,其目的是賺取巨額的參賽費。

假冒型:這類攝影人本身就是個攝影愛好者,卻通過新華社、人民日報的公開網站申請了個簽約攝影師或通訊員,從此以後見人就自稱:我是新華社的,我是人民日報的。這類人最喜歡做的就是背着個破舊相機擠身於一些活動現場,冒充記者現場采訪拍照。有時入戲太深,也跑到某些基層單位,冒充新華社、人民日報的記者拍照采訪,借機騙吃騙喝,一切讓基層單位免單。如果招待不好,就以曝光負面新聞相要挾。對於這類假冒記者型的攝影人,一些基層單位宣傳幹部心知肚明,也多有吐槽:「知道他是個假記者,只是不願當面說破而已。」

耍酷型:這類攝影人很注重個人形象,一般留有長發,或扎有小辮,或穿舊攝影背心,或穿髒乎乎的戶外裝,背上一個碩大的雙肩攝影包,每有重大活動都要到場,在人前人後招搖過市,在台上台下上竄下跳,以扎眼的裝束顯擺自己。活動期間也沒看到能按幾下快門,但是相機一定要一直掛在身上,或舉在手中,如同相機展示架一樣的走場作秀。這類攝影人一生也沒拍出幾張攝影作品,只是塑造了一個比較突出的個人形象:「遠看像個逃難的,近看像個要飯的,再看是個撿破爛的,仔細一看手里有相機,原來是個拍照片的。」

大師型:這類攝影人很會耍小聰明,只因某張照片或某一組照片在某個大賽中或某個展覽中獲得某個獎項,在攝影專業報刊上發了幾組照片,或出了幾本畫冊,就在某個地區、在某個圈子,處處以大師自居,處處顯得高人一等,動不動以認識某某名人為藉口,顯擺自己的層次有多高,甚至說話的語氣與聲調也是高過八度,力壓群聲,只有這樣才能顯示高人一等。其實,這類攝影人沒有多少的文化知識,卻有着嚴重的自戀傾向,不知道大師是個死去和尚的代名詞,常常滿足於這個大師之名的光環下,樂意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中:只有大師之名才能顯出我的與眾不同,我比任何人都牛!

領導型:這類攝影人以攝影為晃子,通過各種人際關系,採取各種卑鄙手段,在某級攝影協會爭得一個主席位子或副主席位子,以主席之位子掩蓋其攝影之無能。最可笑地自以為其攝影水平與主席位子掛上了鈎,自我膨脹,處處以主席自居,從此以後再也不拍照片了。究其原因一是擔心形象受損,背着個相機人前人後地跑達,那像個領導?二是擔心拍不到好的照片讓會員們嗤笑。這類人出面最多的場合是擠身於各種賽事,站台亮相賺眼球,評選照片賺外塊,即是參加個攝影活動拍合影紀念照,也坐在中間位子上,把德高望重的老攝影家放在背後站着,如此作派受到若干攝影人的鄙視。這類人是最無恥的一類攝影人。

以上總結可能不全面,劃分也不科學,並帶有一些搞笑的成分,只能算是戲說攝影人。假如你身邊有這種類型或那種類型的攝影人,千萬別當真,可一笑了之;假如你本人就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興趣和愛好,也不要主動對號入座。如果「躺槍」,純屬巧合!

作者簡介

崇德微言 十種類型攝影師,看你「躺槍」那一類?

徐崇德,主任記者,畢業於湘潭師范學院攝影專業〔現為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進修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班,曾任《膠州日報》攝影記者,《青島早報》攝影記者,中國新聞社攝影記者,中新社青島支社圖片總監。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其攝影作品及攝影論文多次發表於《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大眾攝影》《攝影世界》等專業報刊上,多次入選國內、國際攝影大展,並在國內重大攝影比賽中獲獎;在全國各地舉辦個人攝影展覽20多場;有多幅攝影作品在俄羅斯、烏克蘭、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展出並被政府部門及藝術機構收藏;出版有《節日青島》《奧運青島》《石階路上的青島》《國際視角看青島》《四季松嶺》等個人攝影作品集。

近幾年來,多從事攝影理論研究,發表了30多萬字的理論文章,並應邀出席國際、國內攝影論壇作學術報告,其代表論文有:《淺析「荷賽」的評價標準》《「視覺沖擊」二十年》等。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崇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