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

上大學時,常常和宿舍同學開玩笑,就算每個人和家里人打電話時念出銀行卡密碼,其他人也都聽不出來,因為大家說的都是彼此完全聽不懂的方言。

同樣是寫漢字的中國人,為什麼說起話來卻天差地別呢?其實方言里面大有學問。

最早關於方言的研究,來自西漢思想家揚雄編寫的《方言》。而在更早的周朝,方言就已經存在了。根據《論語》記載,孔子在魯國給學生講課時,用的就是方言。由此可見,方言在我們國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象徵。

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

北方村莊

方言主要分為兩大種類: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

地域方言,是因為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一個語言分化。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的地區的人,由一種通用語言分離出來不同的方言。比如北方人說北方話,南方人說南方話。

在這兩個大方言之下,又出現了幾個分支。北方方言分為官話方言和晉方言。而南方方言的分支比較多,有六個,分別是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

北方方言,就是生活在長江以北的人說的話,我們常聽到的東北話、西北話等等,都被統稱為「北方話」。

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

東北過大年

相比北方方言,南方方言之間差異更大。就連南方人有時候也聽不懂別的南方人說的話。打個比方,表示拒絕時,北方人直接說「不要」,南方人至少有三種說法,「唔要」,「邁」,「伐要」,都是在表示不要。

那為什麼南方方言差別那麼大,而北方方言卻差不多?

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地理原因,北方地區地勢平坦,人口的流動十分便捷,相互接觸頻繁。而南方正相反,多山地丘陵,河川遍布。複雜的地形阻礙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因此出現了「十里不同音」這種奇特現象。

第二個原因是歷史因素。北方自古以來就是戰亂的集中地。反反覆復的戰亂、政權更迭,讓很多北方人流離失所,不得不遷徙到外地,所以也促成了語言上的融合。

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

南方村莊大多在盆地

而在南方,少有大規模的戰爭,當地很少出現人們流離失所的情況,各地之間的語言交流自然很少。

社會方言是某一個特定群體使用的語言。比如,普通話就是一種社會方言。它是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基礎語音,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為語法的一種語言。

1956年,開始推廣普通話,到2001年把普通話確立為「國家通用語言」,就這樣,普通話被推廣了十幾年。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能把普通話說得很好,可是家里的老人還是習慣說家鄉話,甚至有的老人完全不會說普通話。

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

我們該怎麼區別一個方言是屬於地域方言,還是社會方言呢?兩者之間存在三個主要差別。

首先,是劃分角度不同。

社會方言是為了適應社會分工而產生的全部人可以使用的語言。而地域方言,則是受到地理和歷史因素影響,不同地區產生的不同語言變異。

其次,是內部系統不同。

社會方言所使用的詞彙受到職業、階層、年齡等因素影響,同時語音、語法是有固定的規範。地域方言主要是在語音上有差別,同時對詞彙和語法也產生影響。

最後,是發展趨勢的不同。

地域方言可以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語言,但是也有可能在社會高度統一融合下消失不見。社會方言則沒有屬於自己的詞彙、語音跟語法,所以,在任何條件下,它都不能成為一種獨立的語言。

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說一種語言,沒有聽不懂的方言才是最好的呢?

其實不然。每一種方言,在傳承了千百年後,都承載著特殊的文化符號,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方言的存在,就跟當地的小吃、特產一樣不可或缺。方言的存在,能使整個社會不斷進步,讓我們體驗不同的地方文化,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無論我們與故鄉相隔多遠,只要聽到熟悉的家鄉話,心情總是頓時激動起來,那份心中掀起的波瀾,就是方言的意義吧。

來源:kknews方言小史:分類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