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戲編劇許在民

湖南花鼓戲編劇許在民

許在民(1930—2014)

許在民,花鼓戲《三里灣》編劇。《三里灣》演出之後,這部劇目成為了「花鼓戲史上的一塊里程碑」,「『省花路子』的奠基之作」。從此,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的藝術家們沿著這條道路前進,開創出了湖南花鼓戲藝術的新紀元!

一、

那是一些驚喜交集而又讓人蠢蠢欲動的日子。從湖南第一師範肄業、在寧鄉鄉下教書還不到一年的許在民,明顯地感覺到了內心的躁動。躁動之源來自省會長沙,他意識到了這個世界將面臨一場翻天覆地的巨變,他應該去看看。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占領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7月下旬,長沙和平解放的局勢已經明朗;解放軍47軍進軍湖南,46軍138師進駐了長沙縣春華山……

長沙城似乎還平靜,但在蒼穹下、城垣內,一股激流在涌動:一些音樂人在學校教唱「迎解」的歌曲《我們的隊伍開進城》《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歡迎解放軍》《天上太陽紅彤彤》;一些工廠、戲院也有人在輔導工人、藝人練腰鼓、扭秧歌,組織起了大型的腰鼓隊和秧歌隊;在聯華劇院舞台的地下室,有人已經秘密地繪製好了3米高的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炭畫半身像……

湖南花鼓戲編劇許在民

解放軍入城儀式

8月5日9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軍138師正式舉行入城儀式,20萬人湧向街頭,鑼鼓喧天、鞭炮價響。一個通宵不眠的狂歡夜後,人們開始思考、議論:「解放了,我們幹什麼?」

許在民也在思考:解放了,我做什麼?

藝術的力量是最有感召力的。

許在民酷愛音樂,他要去尋找一個名叫宋揚的音樂人,他的歌曲《讀書郎》《苦命的苗家》《天上太陽紅彤彤》《一根竹竿容易彎》是許在民當時的最愛!

挾著風捲殘雲、摧枯拉朽的氣勢,剛剛從延安誕生的中國新歌劇《白毛女》也伴隨著南下大軍來到了湖南。這是一種源於秧歌劇、卻又反映了現實生活、有著嶄新完美藝術形式的舞台劇。幾乎就在同時,隨軍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文工團、138師文工團(長沙警政宣傳隊)、中共中原局南下文工團、第22步兵學校政治部文工團和中央軍委高級工兵學校政治部文工隊在長沙、在湖南演出了新歌劇《白毛女》。

《白毛女》轟動了長沙,也轟動了湖南;轟動的不單是一個全新的劇目,更是新歌劇這種演出樣式,以及它的載體——文工團這種組織形式。

新歌劇,它的音樂平易近人,它的歌曲一聽就愛、一愛就會;它的表演如同生活、真實親切,它塑造的人物平凡、如同你我。它成為了知識青年藝術創作倣傚的榜樣。

新歌劇促進了大批文工團的誕生。——從1949年9月至1952年12月,湖南全省成立的縣級以上的專業文工團就多達26個,這還不包括規模較大的工廠、高校文工團在內。在省市文工團中,湘江文工團、長沙市工人文工團、資江文工團、建設文工團、岳南文工團都是人員齊整、勢力雄厚的演出團體。

1949年12月底,由中共湖南省委直接領導的湘江文藝工作團,在長沙向社會公開招收團員。1950年元月,愛好寫作、又會吹拉彈唱的青年教師許在民,加入了湘江文工團的歌劇隊。他與那個在長沙工人文工團、名做宋揚的音樂家失之交臂。

湘江文工團的日子天天都是年輕的、舒暢的、充滿著活力的,他們很快就排演出了大型新歌劇《白毛女》,又創作出了小戲《雙送糧》《夫妻生產》《勞動光榮》,還有大型新歌劇《打擊侵略者》。

創作的熱潮同樣也衝擊著許在民的心。那年頭,文工團常常組織政治學習,新文藝工作者更是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奉為圭臬。毛澤東主席指出:「中國的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

許在民切實地理解到了這一點,當他聽到省里要組織工作隊去湘西進行土地改革時,他積極報名參加了工作隊。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全區的土地改革已基本結束,但前期的工作中發展並不平衡,大面積的土改複查工作亟待進行。許在民分配到了工作任務最重的瀘溪縣。這里,除了土地改革沒有全部完成外,前期錯劃地主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幹部和群眾對黨的政策認識不夠,存在著「左」的情緒。因此自治區黨委指示: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土改複查,必須慎重穩進,在對敵鬥爭上,比漢區更要強調策略;鬥爭面要小,強調穩准。

許在民與工作隊的同志們深入苗區,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土改複查的同時,發動翻身的農民學文化,開展掃盲活動。到1953年春,瀘溪縣改正了錯劃地主219戶,團結了群眾,又樹立了貧僱農在基層政權中的絕對優勢。

湖南花鼓戲編劇許在民

工作隊進苗區

深入生活,不只是尋找故事,更重要的是體驗描寫對象生活著的、這個時代的氛圍,包括這個時代普遍性的情感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這次深入生活的實踐中,許在民理解到了土地對中國農民的重要性,也理解到了黨和政府政策的正確把握,對於新中國政權和翻身的農民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這一時期,他雖然沒有創作出相關的戲劇作品,但生活對他的教育和啟迪,在日後的《三里灣》創作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來源:kknews湖南花鼓戲編劇許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