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在電子閱讀充斥著人們眼球的今天,你有多久沒有去過實體書店感受紙質書籍的質感了?甚至說,你知道你家附近有實體書店嗎,離你家有多遠?

實體書店,顧名思義,是線下賣書買書的地方。當線上購物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的今天,線下買書已經成為一種奢侈。正如《遇見一家書店》中的作者們一樣,他們在物質生活極端匱乏的年代,去書店買書也是一種奢侈,大家更多的時候是蹭書看。他們把書店作為補充精神食糧的重要手段,餓著肚子不要緊,只要有書看,內心總是快樂的,對前景也總是充滿希望的。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近年來,數字科技日新月異,線上消費成為習慣,實體書店發展受到極大衝擊,很多書店難以為繼,不得不關門歇業。但是,書籍依然是人們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依然是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橋樑,依然是先進文化交流互進的重要途徑,建設適應新時代發展、符合當下人們閱讀興趣額實體書店,依然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基於此,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廣播電視台承辦,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協辦的「遇見一家書店」徵文活動隆重上線。此次徵文活動從2019年12月1日啟動,2020年5月31日結束,共收到徵文517篇,甄選88個故事彙編成冊,才有了《遇見一家書店》這本書籍的面世。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西安言幾又書店

這是讀書人讀書時代的美好回憶。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體會上個世紀那代人沒錢買書、又極度渴望閱讀的心情。李於蘭在「老夫子的書攤」前天天蹭書看,時間久了又不好意思,但是又受不了書的誘惑只好繼續蹭,看完連環畫看文學,看完文學看哲學。閱讀的時間培養了她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成績總是排在全年級第一。可以說,書籍給李於蘭創造了一個值得一生受益的良好性格與習慣。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旅途中的江浙書店

這里有讓讀書人唏噓不已的歷史遺憾。滿族鑲藍旗人錢亞東在新中國成立前開了一個「亞東書局」,專門經營古舊書籍,魯迅夫人朱安女士曾經來他的書店變賣魯迅的藏書維持生計,幸而眾人勸阻,最終沒有做成。1955年公私合營之後,為了上交商業稅,錢亞東弟弟賣了一套宋代出版的《文苑英華》,1000冊只賣了95元而到了1992年,這套古書已經買上了100萬的天價,後來被日本人買走。錢多錢少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歷史文化的遺產沒有很好地保留下來,這也是書店人的痛。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北京鍾書閣

這也是一個線上線下書店同步發展的嶄新時代。不管是從事歷史研究還是喜歡閱讀古籍史料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孔夫子的舊書網。雖然有些舊書價格貴了點,但對愛書的人來說,能夠找到一本尋覓已久的古書,付出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作家解璽璋在撰寫《梁啓超傳》時就從這個網站上受益匪。這也是網絡時代線上書店存在的價值所在,它極大「刷新」了藏書的存在感,讓讀者找書、讀書更加便捷,也讓書籍的流通更加暢快。

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

成都融創茂鍾書閣

不管何時何代,總有一批熱愛閱讀的讀書人在書店之中流連忘返,度過自己的流金歲月。《遇見一家書店》集中體現了書店之於讀書人的情懷、記憶與歷史,它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來源:kknews遇見一家書店,在打撈記憶中展望最美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