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路遙從延川縣縣立中學畢業後無事可做,只能回家務農,期間在村里一小學教書。

過了沒幾年的陳忠實於1973年發表了短篇小說《接班以後》,原以為可以靠寫作發家致富,誰知道這一等就是二十年。

此時的賈平凹還是個農村愣頭青年,距離被推薦上大學還有2年時間,而這時候的他最大的夢想應該是當一名電影放映員——原本他是有機會的,可惜村里把唯一的名額給了關係戶。

估計當時沒有人會相信,這三人都能獲得茅盾文學獎,很多年後人們稱這三位作家為陝西文壇的「三駕馬車」。

而這其中只有路遙沒有享受到這一獎項帶來的對生活的改變。

與命運抗爭的路遙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路遙出身於窮苦人家,童年的經歷十分悲慘,原生家庭無力撫養,於是父親把他過繼給了大伯。

成年後的路遙還記得當年去大伯家的路,一路上身材矮小的父親沒有多說話,騙路遙說只是去走親戚,來到大伯家後父親趁路遙不注意就偷偷溜走了,其實路遙是故意躲起來的,他知道這里以後就是他的家了。

給大伯當兒子並未因此過上好日子,但是相比起原生家庭,他多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童年時期的路遙生活貧窮,但不服輸的性格讓他在當地孩子群體中頗有影響力,路遙性格豪邁好打抱不平,是當地的孩子王,但落魄的家庭無法讓他能夠瀟洒下去,畢竟打抱不平是需要實力和背景的。

中學時期的路遙時常吃不飽飯,學校食堂伙食分甲、乙、丙三個等級,幹部子弟們吃甲菜,他常常連丙菜都吃不起。實在餓得受不了只能到野外掏鳥蛋或者找野果子——這些經歷在路遙以後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體現過。

上了高中,路遙遇到了初戀,初戀是北京知青,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在生活上也時常幫扶路遙,或許這是路遙青年時期不幸中的幸運,只是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當時路遙為了初戀把原本屬於他的工人指標給了對方,這在那個年代是何等重要的東西!但路遙卻沒等到兩人的美好結局,換來的是對方的一封分手信。

多年後路遙提及此事,說道「為了林X,我願意做任何事,連死都願意。」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知道路遙與初戀的感情變故後,初戀的閨蜜林達寫信安慰過路遙,這原本是路遙的好友詩人曹谷溪無意安排的,結果卻成了兩人之間彼此交流的橋樑。林達的風度和特有的氣質讓路遙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曹谷溪也承認之美,讓路遙與林達騎一輛自行車去採訪,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隨後,林達向母親報告了她與路遙的相愛。母親聽她滔滔不絕地講著路遙的才華、勤奮、毅力……末了,母親問:「你講的都是路遙的優點,路遙有什麼缺點呢?」

林達一時語塞。母親說:「你不知道他的所有缺點,就說明你並不很了解他,你們的事緩一緩為好。你先得冷靜下來,拉開距離之後看看。從某種意義來說,只有當你願意接受和包容他的全部缺點的那個人,才能成為你的生活伴侶……」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雖然母親詢問過林達,但無濟於事,兩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在當時看來這再好不過,不過卻成了路遙日後心中永遠的痛。

從事文藝創作,走上人生巔峰

中學畢業的路遙因成分問題無法上大學,是延安大學校長拍胸脯做擔保讓他有了讀大學的機會。

二十四歲的路遙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不久,因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而聲名大振。

1982年路遙發表《人生》,這是他在招待所里如夸父逐日般拚命寫作完成的,不分晝夜每天工作18個小時,從不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以至於五官潰爛。

辛苦付出還是有結果的,小說出版後大受好評。作品描寫一個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很多情節都是他身上發生過的事情,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轟動。隨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轟動了全國。面對突如其來的讚美,路遙並未滿足,不甘於平庸的他有著更高的目標。

一九八八年完成的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之前, 沒人相信一個作家能寫出兩部「巨作」,但路遙偏偏要寫。為了寫這部書,路遙查閱了大量資料,親自去礦井和工人同吃同住,礦井下惡劣的環境甚至影響到他的健康,但即使如此路遙依舊堅持。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路遙曾說,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有一個念頭,他要寫一本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書,並且不能超過四十歲。按照路遙的性格,這個事情是可以完成的,並且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他創作了一部全景式反映從1975年之後中國城鄉社會近十年間變遷的史詩性小說,並且成為了日後人們銘記他的重要標誌。

為了這部作品路遙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三年間一字未動潛心收集各種資料。為此他讀了近百部中外名著,《紅樓夢》讀了三遍,《創業史》讀了七遍,這些積累在他看來是必要的。

三年的準備,三年的寫作,三部、六卷、一百萬字,這部氣勢恢宏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但是個中艱辛只有路遙自己能夠理解。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雖然作品發表一波三折,但出版發行後深受讀者喜愛,很多大人物也把這本書當成人生中的燈塔,至今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與知名度相比,貧窮是路遙最大的敵人

如果說陝西文壇有流星,那路遙必然是最璀璨的一顆,他短暫的一生明亮而閃耀,划過黑夜長空閃爍著美麗的光輝。

路遙生性豪放洒脫,喜好抽菸、吃西餐、喝咖啡等奢侈生活,童年時期的貧窮生活並未讓他養成艱苦樸素的作風。路遙很窮,但很大方,他一天要抽兩包以上的好煙,還要堅持喝咖啡。路遙參加會議,從不吃組織方安排的早餐,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點,80年代咖啡店很少,吃一次大概要5塊錢,那時候路遙的工資是一個月40塊,他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路遙喜歡把稿費換成10塊一張的零錢,壓在枕頭下面,如果有一天不見了,不是他花完了,而是被他愛人收起來了。

多年後,路遙回憶到:「我幾十年在飢餓、失落、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曆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

無節制的花銷及不善理財導致他時常負債纍纍,以至於多年之後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他卻拿不出去北京的路費,氣的路遙破口大罵「RTM的文學!」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但路遙短暫的一生中卻沒有享受到這本書為他帶來的物質回報。1992年,在《平凡的世界》發表一年後,路遙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不得不返回延安休養,好友賈平凹去看望他,跟路遙路過某個山頭時,路遙卻精神大好,指著山下對賈平凹說:「我當年穿著件破棉襖在這里放羊,但我在這里翻江倒海過,你信不?」

他大氣,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勁用狠,他讓你尊敬也讓你畏懼,他關心別人,卻隱瞞自己的病情,他剛強自負不能容忍居於人後,但兒女情長感情脆弱內心寂寞。

這是摯友賈平凹對路遙的評價,彼時賈平凹還是路遙身邊的小老弟,但路遙卻對這個小兄弟偏愛有加。路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可以貧窮,但不能不洒脫。路遙彌留之際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他女兒茗茗,另一個就是賈平凹,他想和賈平凹「最後一次說說話」

賈平凹得知後放下了手中還沒寫完的《廢都》趕到路遙病床前。此時的路遙已經是肝病晚期,看到賈平凹便控制不住情緒說道「看我這熊樣,你要引以為戒,多用心啊!」就這麼一句話,用盡了路遙的力氣。而賈平凹早已躲在角落泣不成聲。

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

路遙和賈平凹

畢生心血獲得廣泛讚譽,影響幾代人

路遙雖然離開了人們,但他卻為世人留下了2份禮物,一部是當年引起熱議的《人生》,另一部就是《平凡的世界》了。

《平凡的世界》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語言樸實無華但文字間卻充滿著力量,出版之後廣受好評,至今依舊被無數讀者喜愛。

小說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事到如今,這本書依然在年青一代的讀者心中有著不可超越的地位。

好的作品值得反覆閱讀,今天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如果此刻你深處迷茫,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指引你前進的一座燈塔,正版圖書連結奉上,店家有活動,喜歡的朋友不可錯過:

來源:kknews陝西文壇「三駕馬車」之一,一輩子貧病交加,去世後留下2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