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父談M1晶片Mac:東西幾乎完美,但希望蘋果能開源一點

蘋果這次「未來」的MacBook Air/Pro在搭載M1晶片後,加上他們自家的macOS Big Sur作業系統,順利完成了軟硬體的生態閉環,但仍有開發者希望能在這批蘋果新設備上,做些開源的事,為此近日有網友和采訪詢問了Linux之父Linus Torvlds,想知道他又是怎樣看待這次ARM架構的新蘋果筆記本。

在real world technologies網站的留言板上,有網友問了Linus Torvlds一個知乎體:怎樣看新的(M1晶片)蘋果筆記本?這位Linux之父的回答也有點意思,他表示他很樂意去擁有一台,因為他曾是11英寸MacBook Air的長達十年用戶,但是現在的蘋果筆記本對Linux兼容已經不那麼友好了,盡管新的MacBook Air幾乎完美,唯獨OS不行,他其實等待ARM架構筆記本運行Linux很久了,但現在他也沒有時間去研究和爭取,把Linux運行在蘋果筆記本上面。

而在媒體ZDNet的采訪中,Torvalds進一步解釋Linux難以運行在蘋果M1晶片筆記本上面,主要是因為M1晶片的GPU以及相關的設備,沒有任何Linux支持,除非蘋果願意開放支持,但這似乎不太可能,即使仍存一點希望…

Linux之父談M1晶片Mac:東西幾乎完美,但希望蘋果能開源一點

雖然有樹莓派這些先例在,如今ARM架構CPU運行Linux已經非常成熟了,但M1晶片採用了蘋果自研的GPU,需要針對Linux kernel重寫底層支持,但蘋果估計會以安全性為由,不開放這些硬體信息給開源社區。其實近年來Mac就不再是Linux用戶的好選擇了,由於蘋果越來越封閉的策略,使得開源軟體開發者沒有足夠的資源在Mac上開發Linux支持的驅動和作業系統。

另外Torvalds還談到了他個人對M1晶片Mac目前硬體配置的看法,他表示他不在乎20小時的電池續航,他更需要M1晶片做得更強大,至少要8個大核(目前M1為4個大核+4個小核),而記憶體方面,他倒覺得16GB已經足夠了,對於他的筆記本電腦使用強度來說,其實即使在台式機上面,他也只需要32GB就夠了,而需要更大記憶體的用戶,大多是因為要除了多個VM以及RAW格式照片和視頻。

來源:超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