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展示銳龍9 5950X3D的原型:有192MB L3緩存,但對消費級市場意義不大

AMD在銳龍5000時代只推出了一款銳龍7 5800X3D用了3D
V-Cache技術,而到了銳龍7000時代雖然推出了三顆,但都只有一個CCD配備了3D V-Cache,實際上AMD是有配備雙3D V-Cache
CCD的12核和16核樣品的,只不過他們覺得這在消費級市場沒什麼意義。

AMD展示銳龍9 5950X3D的原型:有192MB L3緩存,但對消費級市場意義不大

Gamers
Nexus
拜訪了AMD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測試和工程園區實驗室,與來自AMD的Amit Mehra和Bill
Alverson進行深度交談,其實談論了不少Zen架構背後的故事。

AMD的3D V-Cache技術會出現在桌面上其實是出於一次意外,原本該技術是僅面向伺服器設計的,最初只打算推出採用3D
V-Cache的EPYC伺服器處理器,而在某次製造3D V-Cache的EPYC原型的時候多出了7個帶3D
V-Cache的CCD,這不夠用來製造一個EPYC處理器,所以他們拿了這7個CCD來研究它們在消費級桌面市場的用途。

AMD展示銳龍9 5950X3D的原型:有192MB L3緩存,但對消費級市場意義不大

他們拿這些CCD打造了8核、12核和16核的樣品,最終AMD發現3D
V-Cache可以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遊戲性能,並由此誕生了銳龍7 5800X3D。

AMD向他們展示了16核與12核的Zen 3 X3D處理器樣品,在兩個CCD上都有3D V-Cache,擁有192MB
L3緩存,但並沒有透露AMD沒有推出這些處理器的原因,不過他們說了在兩個CCD上都配備3D
V-Cache的缺點,因為兩個CCD之間通信要使用IF總線,而這會讓內核延遲暴增,這會抵消3D V-Cache所帶來的低內核延遲優勢。

所以AMD當時並沒有考慮推出8核以上的銳龍X3D處理器,但相關研究後續肯定有延續,最新的成果就是今年推出了銳龍9
7950X3D和銳龍9 7900X3D。

來源:超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