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北約路在何方?

「古稀之年」,北約路在何方?

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週年紀念日。在這樣重要的時間節點,北約卻取消了原本由各成員國領導人參加、持續1周的大型慶祝活動,改為只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級別偏低的外交部長會議,會期僅為2天。

據《紐約時報》報導,此番改變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各種場合公開對北約盟友「開炮」。其他北約成員國中,也出現了質疑北約的聲音。此前,德國國會議員亞歷山大·魯伊指責北約攫取成員國國防支出、進行侵略戰爭、破壞國際准則、威脅世界安全,建議德國退出北約並要求北約自行解散。4月6日,前美國國會議員羅恩·保羅發表了類似言論。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發表文章稱,北約各成員國對潛在威脅的看法不同,導致成員國對北約安全策略不滿。

為何北約在「古稀之年」時,受到成員國越來越多的質疑?

首先,成員國安全訴求不同,北約無法面面俱到。在北約70週年外長會上,29個成員國外長雖然在聯合聲明中一致表示將俄羅斯視作該組織的「主要安全威脅」,但各成員國對安全威脅的實際認知卻存在極大差別。

波羅的海國家警惕俄羅斯,希臘認為同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是其主要威脅,意大利擔心的是越過地中海而來的移民,法國則把注意力放在其非洲前殖民地上……北約的資源和精力有限,難以滿足所有成員國的要求。

其次,歐盟不斷提高防務一體化水平,對北約形成沖擊。近年來,歐盟做出努力逐步提高歐盟共同防務水平和成員國軍隊聯合作戰能力,提升歐盟防務一體化水平。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前提出建立「歐洲軍」的想法,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支持。法德兩國是能主導歐盟發展的大國,它們在「歐洲軍」問題上的一致看法,必然加大歐盟與美國主導的北約在一些戰略問題上的分歧,對作為歐洲重要軍事組織的北約形成沖擊。

最後,防務開支分攤矛盾,導致成員國間分歧加大。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曾多次揚言美國退出北約,原因是他認為美國承擔的防務開支過多,北約72%的防務開支長期以來都是由美國負擔。事實上,正是對於安全威脅的不同看法,造成調整各成員國防務開支水平變得愈發困難。北約曾經商定各成員國將防務開支提升到各自國內生產總值的2%,但迄今只有少數國家做到這一點,德國更以「國家安全不僅是國防安全,歐洲還面臨着地區治理挑戰」為由加以拒絕。

近年來,北約不僅在歐洲持續向俄羅斯施加安全壓力,破壞歐洲局勢穩定,還將「觸手」伸向其他地區,對整個世界的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在北約建立70年之際,矛盾重重的北約各成員國應思考如何在北約框架內對全球穩定作出貢獻,也應考慮該組織未來將何去何從。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國軍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