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舊菲林

懷舊菲林

夢中情機-福倫達Bessa iii全新入手圓夢記

傷感      這是被吃掉的一篇(之一),寫好了放在草稿箱還沒來得及發,就被歸檔了,我似乎已經忘了當時激動時刻寫下的文字了,過了這麼久,再來心平氣和的聊聊這台夢中情機吧。這是一台新機,雖然價格高於市場,但整個交易過程不到5分鍾,上家當寶貝一樣供了十幾年,但我拿到手的第10分鍾我就上卷了,同時內心充滿了對上家的感謝,不是器材黨可能get不到我的心情。 △定妝照,美到窒息開箱:    △作為GF670的姊妹機,號稱全球限量500台的福倫達Bessa iii,我這台竟然是手寫的編號,去做了一番功課,竟然是機打和手寫都有,有點無法理解    △各種新,但泡沫老化裂了,這顆電池是購機時贈送的,09年3月的電池已經過期幾年,好消息是還能用 △時間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但這個外觀卻永遠停在了那個時代,黑漆,永遠的經典    △120黃斑膠片機,一個年代的記憶,開倉開關在側面 △福倫達,作為小粉絲有點激動呢。波輪很精妙,內外雙層,iso設置和快門,還順帶把曝光補償一起了,帶A檔哦,拍下來A檔曝光非常精準 △Bessa iii,拍片計數器,這個轉盤過片也很不錯,手感很好不輸撥杆,更和諧 △667,66/67雙畫幅,這是絕唱,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鏡頭開關是銀色,不算很突兀 △cosina,滿滿的情懷。電池倉千萬不要直接用硬幣硬開,很容易就花了,用和軟布墊一下,算是尊重上家十幾年的珍藏吧   △開門,皮腔,哇哦,此刻應該有掌聲! HELIAR鏡頭,玩老鏡頭都知道他的地位,80mm,為了做到極致折疊光圈縮水到了3.5而不是2.8    △這質感,感動了。。。最近和最遠距離鏡頭伸展情況,手動對焦很絲滑。順便強調一下,一定要調到無限遠處再折疊,否則容易損壞,市面上很多很多壞機都是用戶沒有嚴格這樣操作導致的,當然,皮腔也要注意防水防潮    △常規過卷方式,漂亮的機身內部 △66/67切換鍵,好評    △跟富士極致便攜645對比下,幾乎沒有大多少    △甚至也就比徠卡M7大了一圈而已,當然,這個一圈是指整個一圈,厚度上還有點優勢,更方便放到出差包里 △這是之前帶在身邊出差時掃街用的機器,便攜這一塊667一點都不輸,gr那是神咱不比 △保護皮套必須來一個,還挺好用的,正好手邊沒帶卷,就補了一些,價格越來越不友好了---------------------------------樣片: 拍娃,所有機器第一作用一定是拍娃,20塊錢一次快門的手動拍娃,想想就很值                                     △portra是我最常用的120,拍娃我也有優先拿這個卷,120-400-800都常備,有細微差異,但拍娃差別不大                               △E100雖說很少有人拍人,不過我覺得光線好的時候也湊合吧,主要是這卷一百塊性價比還可以。---------------------------------除了拍娃之外,因為便攜性很高,所以到哪里都想帶著,放點到此一游的片子吧          △protra,魚嘴公園,離得不遠,經常來看日落                   △portra,火車站,每周都要來,隨手摁幾張       △pro 400h,象山石浦,開漁             △Gold200復產了,必須拍幾張啊,其實我只是想炫一下咱家碼頭,有沒有發現復產後的gold200跟炮塔很像啊,哈哈          △E100,iso設置錯誤了,用800的卷沒改過來,雖然迫沖了,但畫面明顯還是有偏                   △E100,青果巷的早上,這才是正常曝光的色調                         △portra,青果巷的同一天早上,還是炮塔暖暖的,E100有點冷             △portra400,每次去買器材,都會去錦創書城逛一逛                △哪怕是800的portra,傍晚也是直接gg,M檔憑經驗瞎拍拍了,長曝是用手機測的光。這是下關火車站,去過一次再也不去了,純商業開發還不完善的點                   △portra400,河西華燈坊,吃頓海鮮飯一百多,拍了一卷花了200,哎哎哎    △近攝能力還可以,小花小草可以拍---------------------------------總結一下:       這台機器到手其實不算很久,但迅速成為我使用率最高的中畫幅膠片機,主要還是因為顏值、畫質和便攜綜合起來太舒服了。之前在找充新成色的gf670久而不得,卻能買到全新的福倫達667,真算的上是心願達成。好玩好用的中畫幅膠片機非常多,哈蘇我喜歡,碌萊我喜歡,賓得勃朗尼卡瑪米亞等等我都喜歡,但如果我的通勤包只有一個小小的位置,我一定會帶著這一台。來源:Chiphell

【跨越時空的體驗】從佳能QL17一代入坑膠片攝影(多圖)

我原本是沒有計劃入坑膠片攝影的。攝影對我來說,更多用於生活片段或者靈光乍現時的記錄,在這個過程中我能體會到特有的興奮和愉悅。隨著拍攝量的增加,我開始嘗試嚴肅地對待這門愛好,系統地學習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我在張千里老師的課上問他,怎樣能夠從徠卡Q的使用中順利過渡到M系統,他建議我嘗試用QL17拍攝一段時間,一來可以熟悉黃斑對焦,二來成本也不高,於是就有了這幾個月的膠片體驗。 我從海鮮市場買到了這台古老的機器,拿到手上的那一刻,它是遠超出我的預期的。不錯的顏值,金屬的外殼,沉沉的手感,尚算可用的黃斑,便捷的上片方式,讓我感覺這兩百多塊花的挺值。加上45mm的視角和1.7大光圈,佳能跨越了50年還能讓我感動常在 要說缺點,最高快門只有500分之一秒,機身邊角上,鏡頭邊沿處都少不了磕碰的痕跡和銹跡,取景器里多少有些灰塵,測光也是不能使用的,好在過片、鏡頭都沒問題,也不存在漏光。 我給它清理了灰塵,安上了背帶,正式開始膠片之旅。下面我按時間順序分享自己拍過的幾卷膠片,沒有特殊的選題,都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日常,以熟悉、體驗為主。測光有時候是用手機,大部分時候是人肉估計一下,膠片寬容度還可以,問題不大 【5207】電影卷很多人入坑都是從電影卷開始的吧,畢竟看起來便宜些,其實沖掃也不算便宜。這是我拍的第一卷膠卷,雖然設定色溫是日光,但是陰天拍效果也不錯。這是在一家咖啡店拍攝的,燈光的氛圍感很好 這是小區的一角 我是資深LSP 周末參觀一家博物館,原先是陰天,後來轉晴了 【福馬100】【ACROS II】這兩卷黑白完全拍得不好,因為黑白比彩色更需要注意光線、線條,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5213】電影卷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電影卷,雖然是燈光卷,其實只要是晴天,除了正午的陽光,其餘時間的日光都是有些偏暖的,所以我覺得室外拍攝也是不錯的,另外它陰影里的藍調,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整體的風格有電影的氛圍感。這一卷是慶期間拍攝的,因為疫情,今年的國慶原本不宜出行,但因為家里長輩年紀很大了,我們做晚輩的約定每年國慶過去探望一次。這是復興號進站時抓拍的,短時間內設置好光圈、快門是一個挑戰,好在拍到了我想要的畫面 這是海邊的一個碼頭,很多漁船停泊在那里,有船家臨時擺攤賣海貨,有人在整理著漁網,然後晾曬在岸邊。傍晚的陽光照射下來實在太美了,我停車在那里一刻鍾,匆匆拍了幾張照片,並計劃以後專門找個時間再去拍一拍。逆光下鏡頭的炫光爆炸了 外公外婆都90多歲了,1927年在南京出生,給我講述過他小時候日本人來時的經歷,我和老婆聽他講故事的時候,覺得那個遙遠的年代似乎並不遙遠。後來支援西部就離開了江蘇,雖然我們又重回南京定居,但他們卻不肯回來了,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離不開了。外公的腦子思路很清晰,每天上網跟人下象棋,可惜外婆時不時地會不太認識我了。我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覺得奔波這1500公里是值得的,這應該就是照相最質朴的意義吧。 正好表妹國慶期間結婚,我陪她去做指甲,原本以為要花3,400,沒想到兩個小時做下來只收了58塊,和做指甲的小妹聊了聊,她們開店的兩室一廳公寓租金2萬塊,一年。。。日常居住的房子,房租5000塊一年,完全超出我的想像 表妹在做指甲,室內的色調真有電影感 做指甲的小妹,很溫柔的感覺 【5219】電影卷我不得不說,原本對這一卷期待很高,500感光度適應的場景會更多,室內更從容,色溫和5213一樣,但實際拍下來,翻車得厲害,整體的色調過於清冷,有些陰間,我並不喜歡這種感覺。選了幾張表妹婚禮上,相對能看的貼上來 第二卷【5213】電影卷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過,夏天的時候,我掃街的時候搭訕了兩個妹妹,最近她們又約我拍照了,我就拿出電影卷來拍了幾張,感覺也是不錯的,不過在這次拍攝里,拍虛了不少。好在為了以防萬一,我還帶了索尼NEX5R和徠卡Q,我把這次拍得照片一起發出來吧。先是幾張數碼的,調色方面往5207靠近 下面是5219電影卷,兩個小 姐姐我都挺喜歡,可惜她們都在戀愛中,估計拍不了幾次了,祝福她們,哈哈 【柯達 400】終於拍到負片了,淘寶上的負片真貴啊,以前的口糧卷都要快100了,簡直是開玩笑,感覺不值得啊。所以我上閒魚收了幾卷07年過期的柯達400,按50來拍,幸運地沒有翻車,只是顆粒有些大了。這次是上周末我獨自出門拍攝的,徒步10公里,邊走邊拍大約5個小時,我很享受這種感覺,可以讓整個人心情很好。這天的天氣很好,一個人掃街的時候我可以稍微運用些技巧,而不是和家人在一起時單純的記錄了。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原本只是覺得這個景觀挺美,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個安全帽探了出來,掃街的時候遇到巧合會感覺到驚喜。 把一塊碎掉的玻璃做前景,虛化時可以看到光斑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大風吹倒了草叢,有些規律感,我可以把它腦補成一匹馬,馬頭就在右上角。 此外,也用徠卡Q拍了順帶拍了一些,有些場景和膠片是一樣的,可以對比看看 秋天來了,葉子也黃了 還有一些日常的拍攝,可以隨便看看這個小朋友是七夕那天,白天接近40度,我中午路過時他廣場上買花,下午下班已經7點鍾了,他還在買花,因為七夕的晚上人流量才會最多,在他被拒絕的一刻,我正好拍了下來。 不知不覺,絮絮叨叨貼了好多照片。總結一下,目前我的拍攝還處於舒適區,談不上什麼思想、深度,純粹是個人有感而發的一些「隨意」拍攝,好在整個過程是輕松愉悅的。我想,明年我會嘗試一些主題性的拍攝,完成一些專題,希望自己能在「專業」的攝影路上稍微前進一些。關於設備,我的相機比較入門,我想要用好它們還可以做很多新的嘗試,不過明年或許會把QL17換成M4或者M6,機身比膠片貴很多的時候,可以讓膠片本身的成本顯得沒有那麼高 。好了,來年咱們再交流。 來源:Chiphell

酒是陳的香——40年陳釀美能達(MINOLTA)CLE

01前言        最近種草膠片坑。結果一搜傻眼了,以前玩的各種膠卷紛紛停產,膠卷相機一路猛漲,可玩可選的一下少了很多。感嘆一聲以前的牛夫人,現在紛紛成了小甜甜。。。。。。M卡口機身更是如此,M-PM-A等直逼三萬的價格已經無法飛入我這種尋常百姓家了。就連成色很戰鬥的M6,都是1.8萬往上…… ,經過幾個月的糾結,最終收了這台號稱M7平替的美能達M7。下面僅從個人使用感受聊聊這台相機。 02簡介        美能達CLE,1980年發布,距今已經42個年頭,作為美能達CL的後繼機型,儼然作為光學狂魔美能達在M卡口里的集大成者:小巧輕便的機身,帥氣拉轟的外觀,數字信息化顯示的LED取景器 、TTL擺臂測光以及光圈優先模式等等,這些都是在當年錘爆徠卡的功能存在,當然,最終的結局大家都已經看到:美能達相機光學最終GG,而徠卡今天依舊是相機界的旁軸巨頭。我們還是從這台M機里來看一看能否找出一點端倪。 機身外觀:正面:CLE略顯方正的造型,輕薄的機身,在旁軸里我認為絕對是十分能打的,MINOLTA標大愛,機身正面不像某些leica機身一樣有調整線框的撥杆。值得一提的的是機身正面右側的小紅點,這玩意是和機身開關結合在一起的,是的你沒看錯,這貨居然有開關。開關本身很鬆垮,給人一種山寨玩具廠的感覺,如果你想要調整,需要把開關往前推,然後往ON的方向撥,手感拉胯到你完全沒有調整的欲望,所以我選擇開關一直放在ON的位置,好在CLE用的的很常見的紐扣電池,不費電。 上圖中機身右側小紅點,其實是個燈,我目前發現有兩個用處:1是自拍功能的指示2是可以通過底部一個小按鈕檢查有沒有電其他部位側面:機身還是比較纖薄的,膠卷時代的相機,做的就是小巧玲瓏 頂面:左側有白色陰刻CLE字樣,中間是閃光燈接口以及快門撥盤,轉盤鎖定按鈕、過片扳手、膠卷計數器,值得一提的是快門是感應式的,如果在A檔的話,只要把手指放在快門上,自動測光就會工作。 背部:背部很簡潔,就是一個旁軸取景框,以及一個感光度表 底蓋:分別是卷片扳手、電池艙蓋(2節LR44紐扣電池)、卷片軸開關以及一個不知道有什麼用的釘釘。。。不過摁下去後正面的紅點燈就會亮,姑且稱它為高科技電池電量檢測按鈕 片倉:後開蓋式的片倉,開蓋換卷還是很順滑的了,質感也比較好,快門簾用的布簾,聽說壽命比較短。。。 柯達200,價格已經到了40多,當然土豪可以無視。。。。 手感:這整台機器拿在手上非常的輕巧,如果配的是縮頭一類的或者餅干頭,你甚至可以稱其為口袋旁軸機也不為過,但是上手的感覺卻很難讓人有LEICA傳統M旁軸相機的沉甸甸、穩定、可靠的感覺,其實它的機身機身材質並不是金屬的,而是當時還算先進的塑料(頓時覺得收藏價值又低了許多),所以你是不可能把它盤到漏銅的,不小心磕到還會留坑。。。。。 搭配自家的美能達28  2.8 快門簾是布的 機身蓋,應該不是原廠,原廠的我記得有個MINOLTA字樣 帥帥的 搭配ZEISS bigon 28 2.8 其實機身的兼容性不算強,我就有好幾個鏡頭不兼容 搭配ZEISS,顏值依舊在線 操控:作為一台及其先進的旁軸相機,操作當然是666,如果相機測光功能完好,只需要裝上電池,調好膠卷的ISO,快門放在A檔,當手指放在快門按鈕上,旁軸測光窗上就會機用小紅點顯示在相應的快門位置上,按下快門,就完成了一次拍攝,無比輕松愉快,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CLE的測光我覺得還是比較準的。(不知道這玩意採用的是不是和美能達/徠卡 CL 一樣的測光壁,那玩意特別容易壞,能見到的十台機器,九台都是壞的,只能自求多福,且用且珍惜)。此外,這機器還有個比較難受的地方:當你使用A檔以外的手動快門時,自動測光系統是無法工作的。03樣張(以下樣張均未PS,為原圖裁剪,膠卷各種,風格各異) 彩色卷,有幾種,其實現在的膠卷可選擇性已經很低了,很多好玩的膠卷都停產了,少量的在產價格也很貴,下邊用了富士C200、金柯達、電影卷等一些常見的卷。。。。。 4總結      對於2022年的膠片,我有點想說,現今的膠片,已經對新手極度不友好了 ,高昂的采購成本加上沖洗費用各種,以及隨著相機零部件的停產和老化,越來越多的膠片相機難以得到維修,膠卷必將變得更加小眾,也許有一天,膠卷最終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正如這台落寞王者CLE一樣,慢慢的遠去。。。。。。且玩且珍惜。來源:Chiphell

當經典邂逅經典 PIAGGIO VESPA&Rolleiflex 3.5F

    1953年,奧黛麗赫本通過《羅馬假日》與VESPA邂逅,之後開啟了比亞喬公司最長壽的產品;同期,著名時裝設計師、攝影師塞西爾•比頓通過祿來記錄下了赫本最美麗的年華。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光陰,共同見證經典邂逅經典。     PIAGGIO & Rolleiflex:    1882年,老比亞喬(Enrico Piaggio)獲得一塊土地,建成一間木材加工廠,專門生產海軍軍需品,他的小兒子瑞納爾多(Rinaldo)也在工廠幫忙。    1884年,瑞納爾多•比亞喬(Rinaldo Piaggio)離開父親的工廠,自立門戶,在熱那亞工業區的西賽斯特里創建了比亞喬公司,新公司專門生產船舶設備,而且更加現代化、更高效、機械化。      1900年,福倫達(Voigtlnder)聘用了一位20歲的機械師,名叫雷因霍爾‧海德克(Reinhold Heidecke),他在福倫達的工廠里擔任設計師。在1904年和1905年之間,他暫時離開公司,前往德**隊服役。服完兵役之後返回福倫達,他被提升為生產經理。     1909年,一個名叫保羅•弗蘭克(Paul Franke)的實習生進入福倫達(Voigtlnder)從事銷售工作,在那里他開始與德國的攝影行業建立了很多關系。保羅•弗蘭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推銷員,很快他就學習和開展了相機出口業務,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很多福倫達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1912年,伊士曼柯達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Vest Pocket Kodak的緊湊型相機。這款相機是可折疊的膠卷相機,是一款皮腔型折疊相機。這款相機一經推出,很受歡迎,甚至包括福倫達在內的許多公司都復制了它,推出了自己的Vest Pocket相機版本。隨著一戰的爆發,這種相機由於輕便小巧、便於攜帶,廣受歡迎,並被冠以「士兵相機」的綽號。      1914—1920,保羅‧法蘭克和雷因霍爾‧海德克都看到了該設計的一些缺陷。首先皮腔很脆弱,不能很好的防灰塵或濕氣,這會導致皮腔破洞,從而使相機無法使用。此外,相機取景器的設計要求攝影師將其保持在眼睛水平或胸部水平,攝影師在想拍攝戰鬥場面時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為了解決所有這些缺點,雷因霍爾‧海德克提出了一個很好的的想法,那就是使用反光鏡的新型立體相機,它可以像潛望鏡一樣拍攝照片。同時,相機將是堅固的機身,不需要波紋管,這意味著它更加堅固,能夠應對戰場上的惡劣條件。他們試圖說服福倫達公司生產這種相機,但是沒有成功。     1920年,保羅‧法蘭克和雷因霍爾‧海德克在布倫斯維克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公司——Franke &Hedecke(祿來公司前身),並開始生產立體相機。盡管他們成立新公司的目的是生產新相機,但沒有大型光學公司的支持,只能製造自己熟悉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輕松的賣出去並幫助公司籌集資金。所以他們選擇了玻璃平板立體攝像機,最終將其稱為Stereo...

白銀の妖精:福倫達賽破銅Septon

碎碎念「美好的東西總是易逝的,但也正因其脆弱才愈發凸顯出其珍貴的價值」 ——這是高情商的說法。換一個說法,那便是「致命的設計缺陷」。和徠卡M9的CCD傳感器有可能出現腐蝕現象類似,福倫達賽破銅也因為潛在的鏡片脫膠問題,讓每一個手持這枚鏡頭的玩家都有種帶著定時炸彈的緊迫感。但看到越發昂貴的膠片價格,轉念一想,指不定哪天膠片就貴到拍不起了,不如趁開膠出現前,多帶這枚可愛小巧的白銀鏡頭出門呼吸點新鮮空氣。別想那麼多,隨緣。這便是我拿這枚鏡頭拍膠片的感受(苦笑)。 Setpon↑側面 Setpon↑前玉和鏡頭蓋 Setpon↑DKL卡口結構 七片五組雙高斯結構↑Septon鏡頭結構(DE1087365, 1958.10.10. US3051053)如上圖所示,這是一枚上世紀中葉西德生產的福倫達DKL口單眼相機(Bessamatic和Ultramatic系列)的套機鏡頭。詳細的鏡頭結構分析可以參考這篇。簡而言之,Septon雖然頂著福倫達的名號,但卻有著蔡司的血統,是一枚七片五組雙高斯結構的鏡頭(類似結構的還有蔡司給哈蘇設計的C Planar 80mm f/2.8)。普通的雙高斯結構是六片而非七片設計,所以名稱「Septon」的由來,便是取自拉丁語詞根「septem」,是「七」的意思。從個人使用感受來看,福倫達賽破銅在成像方面並沒有太突出的風格:鏡頭焦內足夠銳,但又不是特別銳(實測中心銳度不如同時期DKL口的施耐德Xenon 50mm f/1.9);焦外柔順,但也沒什麼特別突出的類似旋焦的特色;由於鏡頭生產的年代蔡司還沒開發出T*鍍膜,所以逆光時會出現很多眩光。日本人對這枚鏡頭的評價是「比較安定的描寫性能」,我是很同意的。顏值我喜歡這枚鏡頭,歸根結底,是顏值使然。我不知道福倫達是用了什麼工藝,但Septon的金屬質感非常細膩,摸起來手感相當好。白銀的底色本就奪眼,加上DKL口鏡頭特有的浮動指針式景深尺,給莊重高雅的白銀外表增添了些許活潑的紅色點綴。如果配上銀色的傳接環,再轉接在銀色的機身上(我接在銀色的尼康FE2上),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除了「賽破銅」這個音譯,國內攝影圈的老一輩玩家還給Septon取了個「妖精」的綽號。確實是好看的妖精。 妖精上手照↑Septon配尼康FE2 Setpon搭配尼康FE2↑左側 Setpon搭配尼康FE2↑右側 ↑最近0.9米對焦距離 ↑俯視轉接尼康單反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鏡頭對焦在無限遠時,反光鏡有可能會卡到鏡頭後組。這個問題在FE2上基本沒出現過(極偶爾的情況會卡一下),但在F3上會穩定出現打板問題。想來這是因為F3為了取景器100%取景率需要使用更大的反光鏡(FE2的取景率大概只有93%)。所以現在F3我默認掛的是一枚改了口的徠卡Summicron R50(E43 一代),黑鏡配黑機也挺酷的。 Summicron R50搭配尼康F3↑全黑配件除了鏡頭,我還順便收了一枚福倫達原產的天光鏡(VOIGTLANDER 325/54 SF Skylight Filter)和一枚近攝鏡(VOIGTLANDER Focar B 344/54 AR),都可以直接卡在賽破銅金屬前緣上。天光鏡的鍍膜已所剩無幾,基本只能拿來當鏡頭保護鏡來用。Focar是一套四組的設計,有A,B,C,D四枚近攝鏡(四枚各自的近攝調整范圍參考下表),我這枚是B型,可以把最近對焦距離從0.9米縮短到0.5米。後期Septon有出過0.6米最近對焦版,對焦距離應該可以更近一點。這兩枚配套濾鏡可以疊加使用,前緣可以裝上58mm的鏡頭蓋。 型號 對焦范圍 Focar A (343/54)...

尼康 Nikon F3 – 不如雞腳

對我來說尼康F3就像私立學校的營養午餐,美味,健康,不如雞腳下酒。 購入兩年有餘,用F3拍過不到十卷,多數還是鏡頭膠片和藥水的測試,一方面完全信任相機,用來做測試的基準,另一方面用過即棄,並沒有留下印象深刻的畫面。這篇文章的文件夾兩年前就建好了,直到現在還沒有攢夠能見人的樣片。網上一提起F3,總能精準激活對方辯友,要手動為什麼不選F2?要自動為什麼不選F100?還有FM2呢?回去讀了一下尼康自家關於F3的敘述,拼湊出了一些圍繞F3研發和銷售的八卦。對速朽的電子消費品沉悶的生產工具抱有執念,在哪個時代也都一樣呢。 作為第三代專業級別的F卡口膠片單反,尼康F3發布於1980年,直到2000年停產,二十年的銷售記錄,與新款旗艦F4和F5同期售賣的場景,都奠定了F3的江湖地位。然而從設計理念到市場營銷,F3似乎都一度負擔重重。 F3的研發從F2發布之初的1971年就已經開始。盡管F2大受歡迎,但也許因為造型跟大F太過相似,有批評認為F2的創新不夠激進,於是研發組決定要在下一代機身上體現顯著的改進。追針改液晶,請外來和尚加手把加小紅條,如果說這些都還不算激進,那麼真正讓老法師破防的是在專業機上首次採用的全電子控制快門。設計上電子快門的加入能實現自動曝光和更為精準的慢門,讓機身小型化同時簡化操作。這個應該是無腦的選擇卻受到了當時成見的挑戰:專業相機怎麼可以不是全手動曝光的呢? F2和F3代際更迭的時候有一則趣聞,當時已經停產的F2AS官方定價比新發布的F3還貴,相機網站mir說尼康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催促攝影師擁抱新時代。巧合的是,飽和度戰士Ken Rockwell在自己的Blog網誌里說當時他寧願付更多的錢買F2AS,因為他不信任這個F3娘們唧唧的電子貨。 買下這部F3的時候還不知道這些八卦,也不知道那麼多的「為什麼不選xx「,甚至不知道相機功能好壞。普通又自信地拍完一卷,沒有問題。 哦。 實際用起來F3比FE和FM各自的兩代都要扎實,不過液晶屏顯示的快門值也比指針容易忽略,好在拍糊的不算多。1/2000最高快門在搭配f1.4全開的時候會有不夠用的場景,沒有熱靴口不方便整花活,除此之外F3就像接盤的老實人,塞什麼卷接什麼頭默默承受。街拍社恐拔掉取景器低頭一樣拍。有天相機一半塞在背包側邊,頭朝下掉到水泥地上,濾鏡稀碎,過片拍照,無事發生。 竟然有點心疼。 最後是一些備忘: F3的過片手感非常奇妙,前段阻力不變,到快要完成的時候會有「吸入」般的微妙確認感。可能有人更喜歡FE、FM兄弟卡噠噠手錶上弦般的過片手感,我不管,我要F3。 後期機型F3P做了功能增刪,看到拆機後機身和取景器都有更厚實的防水防塵,想要。 計數器附近用於激活測光的銅片容易脫落,卡到機身其他部件,是一個通病 ref. Debut of Nikon F3 Camera Chronicle Vol. 3. Nikon F3 Nikon F3 - MIR Nikon F3 - Ken Rockwell 尼康F3P計數器故障維修 尼康膠片相機F3T一秒改全程測光 來源:Chiphell

五感相機-contax aria分享

     膠片時代,你永遠繞不過康泰時,你可以不玩,但你不能視而不見。那要說contax,就必須說說CY口,焦段齊鏡頭多素質佳,再加上現在價格非常便宜,那必須是膠片入門的首選之一。CY時代中我比較喜歡的是90年推出的RTSIII,屬於那個時代的巔峰,還有02年的RXII和98年的Aria,而這3台相機中最對我胃口的是Aria,小而強大。     Aria原本設計給女性客戶使用的,所以很多功能屬於入門易用向,宣傳稱之用五感攝影(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恕我笨拙,實在想不到什麼場景可以關聯到味覺,難道是拍攝女性時聞香識女人?果然我不懂藝術,等待藝術大師解答吧。借用某大佬翻譯的產品手冊,讓我們來認識一下Aria:    她的名字 Aria 她被賦予如歌劇獨唱般的美麗含義,是因為真正美麗的音樂,不會去選擇聽眾,而只會去打動所有人的心。攝影也是如此,拋開技術和經驗不談,它不也應該是讓人感動的藝術嗎?沒錯,照片本來就是非常自由的東西。別講道理,先去感受,然後把感受表達出來,這才是攝影的樂趣、創作的源泉之所在。如果你深諳攝影之道,自不必說;但如何才能,給第一次拿起手動對焦相機熱攝的人,帶去相同的歡愉呢。所以Aria,以易用性為追求,重塑了相機的基本特徵,機身輕盈,任何人都能操作;功能簡單,只需用感性觸動快門。Aria的這份溫柔,只為攝影人的自由而存在。我的溫柔,單眼相機 contax aria, 誕生! △我的名字 Aria △左邊波輪,典型的單反類,什麼都給你了,最高快門到了4000,玩徠卡的殘念。。。 △曝光補償和小肩屏,幾個功能鍵,都比較實用 △底蓋一個硬幣開啟屬於常規套路    △膠卷盒打開的開關,彈力不大足,經常需要雙手才能打開,自動過片很方便 △帶後背的後背,然而高度電子化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失靈。取景器很亮但是不夠大,磨砂玻璃手動對焦還算方便 △正面contax軍艦頭,CY口全畫幅,手把握持挺舒服 △良心餅干頭 45 2.8,非常喜歡的一顆鏡頭 △手動對焦非常方便,刻度齊全可以直接估焦,後續一些樣片就是直接沒有看取景器直接拍的 △跟M口蔡司的35 2.8一比,厚度真是香到家了 △合體,這個角度,帥 △正面來個,開拍---------------------------------老規矩,試拍套路: Gold 200,sp3000掃描,無它,便宜             △裝卷,下樓                      △直達保利大劇院,用645掃街,順便測測這台aria                                  △江邊走走,拍拍花草                   △累了,到小西湖喝杯咖啡,燒完剩餘快門---------------------------------沒有目的,沒有意義,不在乎作品,單純的享受過程的樂趣,正如這台相機一般,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有人說懂攝影的人才會買Aria,我倒是覺得玩Aria的一定是懂生活的。Aira不像一台工具,更像一個陪伴你的少女,陪你去走,去看,去感受美好。碼頭哥真是玩了多少相機了,羨慕     膠片時代,你永遠繞不過康泰時,你可以不玩,但你不能視而不見。那要說contax,就必須說說CY口,焦段齊鏡頭多素質佳,再加上現在價格非常便宜,那必須是膠片入門的首選之一。CY時代中我比較喜歡的是90年推出的RTSIII,屬於那個時代的巔峰,還有02年的RXII和98年的Aria,而這3台相機中最對我胃口的是Aria,小而強大。     Aria原本設計給女性客戶使用的,所以很多功能屬於入門易用向,宣傳稱之用五感攝影(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恕我笨拙,實在想不到什麼場景可以關聯到味覺,難道是拍攝女性時聞香識女人?果然我不懂藝術,等待藝術大師解答吧。借用某大佬翻譯的產品手冊,讓我們來認識一下Aria:    她的名字 Aria 她被賦予如歌劇獨唱般的美麗含義,是因為真正美麗的音樂,不會去選擇聽眾,而只會去打動所有人的心。攝影也是如此,拋開技術和經驗不談,它不也應該是讓人感動的藝術嗎?沒錯,照片本來就是非常自由的東西。別講道理,先去感受,然後把感受表達出來,這才是攝影的樂趣、創作的源泉之所在。如果你深諳攝影之道,自不必說;但如何才能,給第一次拿起手動對焦相機熱攝的人,帶去相同的歡愉呢。所以Aria,以易用性為追求,重塑了相機的基本特徵,機身輕盈,任何人都能操作;功能簡單,只需用感性觸動快門。Aria的這份溫柔,只為攝影人的自由而存在。我的溫柔,單眼相機 contax aria, 誕生! △我的名字 Aria △左邊波輪,典型的單反類,什麼都給你了,最高快門到了4000,玩徠卡的殘念。。。 △曝光補償和小肩屏,幾個功能鍵,都比較實用 △底蓋一個硬幣開啟屬於常規套路    △膠卷盒打開的開關,彈力不大足,經常需要雙手才能打開,自動過片很方便 △帶後背的後背,然而高度電子化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失靈。取景器很亮但是不夠大,磨砂玻璃手動對焦還算方便 △正面contax軍艦頭,CY口全畫幅,手把握持挺舒服 △良心餅干頭...

CHH的第四個生日 – 相機的情懷是膠片,膠片的驚喜是底板~

今天是人生第三個本命年生日,也是在CHH過的第四個生日。請了一天年假,本來想著如果天氣好就出去轉轉拍拍,但是早上的一場大雨把出門的熱情給澆滅了。。。雖然現在放晴了,不過也懶得出去了,就發發文章吧。最早考慮過膠片機,還是幾年前因為中毒了徠卡M以後,打算M數碼機和膠片機雙修,基本也不要什麼自行車了(其實也不是真想拍膠片,就是覺得,應該有一台M膠片機)。然而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對膠片的興趣有什麼增長。直到本站一個哥們入了503cw,第一次覺得膠片離我很近了,想用他的機器第一次體驗一下120+腰平取景器。但是。。。這熊孩子在我摸到之前就給出了。。。結果心里又沒著落了。有一次去一家相機店里玩,正好有一台2.8E,店里又有一卷黑白120的膠卷,就上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膠片機拍攝(但是因為自己犯二,拍著半截把膠片倉打開了。。。。然後就。。。)。後來熊孩子又送了幾卷120,我自己完全獨立地拍了一卷炮塔400。但是效果也不太好,畢竟完全沒真正用過膠片機,雖然成功沖掃出來了,不過發現對焦沒對好,色彩也不如預期,就把這個想法又擱置了。後來在無忌的中畫幅論壇上,發現大家把幾十年前的機器都用的很好~~色彩、構圖、清晰度,都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結果「毒癮」又來了,開始看各種120的膠片機。為什麼沒從135入門呢?其實也看了一些M機,還有Contax G1/G2, T2/T3, 尼康28Ti。但是因為手上有兩台M數碼機,覺得再整個135的膠片,總覺得差別小了點。心想要玩就玩點不一樣的,雖然從135跨到6*6的差別有些大,但是凡事都要從0開始,所以咬牙整120的膠片。120怎麼選呢?無非是品牌:Mamiya,哈蘇,祿萊;類型:雙反、單反、旁軸;畫幅:645、66、69。如果講可玩性,單反肯定要比雙反的折騰空間大,功能更多,和數碼功能的結合性也比較好,當時考慮了500cm/503cx,SL66/HY6;旁軸的體積更好一些,瑪米亞6、7的體重也比較有優勢;雙反就是比較省心,外觀騷氣文雅。考慮現在120膠片機,但凡新一點的,成色好一點的,熱門一點的,價格都飛起。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折騰了,打算挑一個一勞永逸的,所以還是選了祿萊。在F、FX和GX之間糾結了一下,最後結合成色、狀態,在閒魚選中了一台3.5F大後期黑臉~~~編號非常接近白臉。一個月前的北京正是今年疫情最緊的時候,除了東城全都建議居家了,本來上家大哥只想面交,不想郵寄。但是我倆正好兩個調角兒,我過去也非常不方便,正好大家聊的不錯,大哥還給包了個郵~~就有了接下來的撿快遞了 開箱: 出門撿快遞~~話說大哥包的非常細致,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單獨包起來了,足以看出來也是一個用的非常細致的人~~~後來一聊,也是拍照的大佬 ,萬物皆是緣~~~~ 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包括機身、原廠皮套(帶背帶和豬耳朵)、1、3號近攝鏡(帶皮套)、遮光罩   兩個近攝鏡都非常好用,尤其用的最多的是3號,大概30cm以內的最近對焦,但是因為是腰平取景,所以角度不太好控制~~後面的近攝照片都是3號鏡拍的~~ 機器的整體成色不錯,多少是有些使用痕跡的,幾十年的老傢伙,真也沒必要拿著放大鏡去看。鏡頭鍍膜成色很好,也沒有什麼霉,前後都挺干淨的。         後期黑臉,我覺得白臉黑臉都很好看~~~   測光表反應比較靈敏,但是感覺不是特別精準,當然有些情況下還是和福倫達的獨立測光表差不多~~不過不能過多相信   飾皮整體保存比較完好~~              3.5F的小標志~~~硒測光就算只是個裝飾也挺好看的~~~ 取景器是原場的高亮裂像屏。因為裂像的面積太小了,所以對焦比較吃力,基本還是靠著高亮屏部分+放大鏡對焦~~ 原廠的背帶比較窄,又是皮的,偏硬 ,所以換了PD的背帶,背著會舒服一些~~~ 出片: 相機買來最主要的面的還出片。從6.1收到機器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一共拍了7卷:4卷反轉,2卷黑白,一卷彩負。拍的多不是因為拍的多好,主要是在不同膠卷的色彩、風格上做嘗試,另外,什麼東西要想用好用順,少不了要積累經驗。拍照水平有限,只是給大家分享一下做個參考~~不喜勿噴。 RDP 100F:                      RVP 50: 這卷有點拍費了,因為在室內光還是太差了,大多都糊了。。。    Delta 400:             Delta 100:             炮塔400:          驚喜: 對比了不同卷,感覺畫質最細膩的是3卷反轉,幾卷負片相對顆粒感都多了一點。整體來說對掃出來的照片(都用了X5)感覺體驗到了不同的濾鏡,整體還算是滿意。直到前卷的底板被發回來,我才又找到了當初中毒M9時的那種喜悅。把底板對著光,發現上面的色彩和通透感真的是掃出來的照片沒有體現出來的。這下我更理解了為什麼說M9這種CCD模擬出了膠片感:同樣是鮮艷和通透的色彩。而富士或者說那些app上的濾鏡,其實更像是掃描儀出來的照片風格~~~比如不同的掃描儀出來的色彩也是有些差別的。我不能說我說的都是正確的,只是基於我個人實際的感受而言。如果有不對的也希望大家可以指正和討論(不是無腦噴)。為了更好地看底片,買了觀片器和放大鏡。觀片器三檔亮度可調,但是色溫太高了(11000K),所以整體發藍,用M11翻拍出來的色彩和原片有不小的差距。當然後期都可以再修正一些,不過如果是5500k左右的色溫(美達亮這種)應該會更好些(其實我用ipad 4作為背景翻了一些,我覺得色彩還原比這個觀片器要好,但是屏閃略微重了點)                              總結: 使用了一個月,整體對3.5F還是非常滿意的,有意料之內的,也有意料之外的。相機畢竟還是留下記憶的工具,每個人對於它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機器就好了。祝大家都越燒越開心~~~       sign413 發表於 2022-7-2 12:25 謝謝指點,我全都用X5掃的,後期水平也比較一般。現在基本不太會自己測光,主要是參考測光表,然後自己可 ... 兄台,沖洗是在哪家店搞呢?今天是人生第三個本命年生日,也是在CHH過的第四個生日。請了一天年假,本來想著如果天氣好就出去轉轉拍拍,但是早上的一場大雨把出門的熱情給澆滅了。。。雖然現在放晴了,不過也懶得出去了,就發發文章吧。最早考慮過膠片機,還是幾年前因為中毒了徠卡M以後,打算M數碼機和膠片機雙修,基本也不要什麼自行車了(其實也不是真想拍膠片,就是覺得,應該有一台M膠片機)。然而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對膠片的興趣有什麼增長。直到本站一個哥們入了503cw,第一次覺得膠片離我很近了,想用他的機器第一次體驗一下120+腰平取景器。但是。。。這熊孩子在我摸到之前就給出了。。。結果心里又沒著落了。有一次去一家相機店里玩,正好有一台2.8E,店里又有一卷黑白120的膠卷,就上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膠片機拍攝(但是因為自己犯二,拍著半截把膠片倉打開了。。。。然後就。。。)。後來熊孩子又送了幾卷120,我自己完全獨立地拍了一卷炮塔400。但是效果也不太好,畢竟完全沒真正用過膠片機,雖然成功沖掃出來了,不過發現對焦沒對好,色彩也不如預期,就把這個想法又擱置了。後來在無忌的中畫幅論壇上,發現大家把幾十年前的機器都用的很好~~色彩、構圖、清晰度,都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結果「毒癮」又來了,開始看各種120的膠片機。為什麼沒從135入門呢?其實也看了一些M機,還有Contax G1/G2, T2/T3, 尼康28Ti。但是因為手上有兩台M數碼機,覺得再整個135的膠片,總覺得差別小了點。心想要玩就玩點不一樣的,雖然從135跨到6*6的差別有些大,但是凡事都要從0開始,所以咬牙整120的膠片。120怎麼選呢?無非是品牌:Mamiya,哈蘇,祿萊;類型:雙反、單反、旁軸;畫幅:645、66、69。如果講可玩性,單反肯定要比雙反的折騰空間大,功能更多,和數碼功能的結合性也比較好,當時考慮了500cm/503cx,SL66/HY6;旁軸的體積更好一些,瑪米亞6、7的體重也比較有優勢;雙反就是比較省心,外觀騷氣文雅。考慮現在120膠片機,但凡新一點的,成色好一點的,熱門一點的,價格都飛起。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精力折騰了,打算挑一個一勞永逸的,所以還是選了祿萊。在F、FX和GX之間糾結了一下,最後結合成色、狀態,在閒魚選中了一台3.5F大後期黑臉~~~編號非常接近白臉。一個月前的北京正是今年疫情最緊的時候,除了東城全都建議居家了,本來上家大哥只想面交,不想郵寄。但是我倆正好兩個調角兒,我過去也非常不方便,正好大家聊的不錯,大哥還給包了個郵~~就有了接下來的撿快遞了 開箱: 出門撿快遞~~話說大哥包的非常細致,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單獨包起來了,足以看出來也是一個用的非常細致的人~~~後來一聊,也是拍照的大佬 ,萬物皆是緣~~~~ 把所有東西都拿出來,包括機身、原廠皮套(帶背帶和豬耳朵)、1、3號近攝鏡(帶皮套)、遮光罩   兩個近攝鏡都非常好用,尤其用的最多的是3號,大概30cm以內的最近對焦,但是因為是腰平取景,所以角度不太好控制~~後面的近攝照片都是3號鏡拍的~~ 機器的整體成色不錯,多少是有些使用痕跡的,幾十年的老傢伙,真也沒必要拿著放大鏡去看。鏡頭鍍膜成色很好,也沒有什麼霉,前後都挺干淨的。         後期黑臉,我覺得白臉黑臉都很好看~~~   測光表反應比較靈敏,但是感覺不是特別精準,當然有些情況下還是和福倫達的獨立測光表差不多~~不過不能過多相信   飾皮整體保存比較完好~~              3.5F的小標志~~~硒測光就算只是個裝飾也挺好看的~~~ 取景器是原場的高亮裂像屏。因為裂像的面積太小了,所以對焦比較吃力,基本還是靠著高亮屏部分+放大鏡對焦~~ 原廠的背帶比較窄,又是皮的,偏硬 ,所以換了PD的背帶,背著會舒服一些~~~ 出片: 相機買來最主要的面的還出片。從6.1收到機器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一共拍了7卷:4卷反轉,2卷黑白,一卷彩負。拍的多不是因為拍的多好,主要是在不同膠卷的色彩、風格上做嘗試,另外,什麼東西要想用好用順,少不了要積累經驗。拍照水平有限,只是給大家分享一下做個參考~~不喜勿噴。 RDP 100F:                      RVP...

賓得 Pentax 6×7 – 酸痛

過去喜歡標新立異,最想要的相機有三部。想要一部哈蘇因為人人追捧徠卡;想要一部美能達XD-7因為魔獸愛用德魯伊;還想要一部賓得67,原因靠譜得多,因為畫幅,105/2.4,以及碩大到滑稽的造型。如今夢想實現,從本地一位退休老大爺手中收到一套賓得67,6x7機身帶反光板預升(mirror-lock-up,MLU),一支105/2.4,一支75/4.5,一支165/2.8。拍過幾卷,腰酸背痛,想沖回過去拍拍自己,小伙子好眼光! 賓得67發布於1969年,早期型號標識為6x7,中期同樣標識6x7但加上了反光板預升,可以從機身正面左側的推鈕輕易分辨。後期標識為67,1989年發布,少量金屬部件由工程塑料替代,並通過電子元件控制快門速度以提高精度,作為代價b門也需要電池控制。可能是元件庫存管理的關系,看到過有說法後期6x7實際上電路與67一樣。我手里這部6x7在沒有電池的時候的確無法使用b門,不知道早期6x7機型情況如何。到了1998年的67ii,從外觀到電子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甚至可以看作是另外一部相機了。 實際購買的話一般會建議選擇6x7MLU或者67,二者比6x7稍後期,又不像67ii那麼貴。至於反光板預升,理由是巨大的反光鏡會引起震動,因而預升之後拍攝能減小震動。但因為預升推鈕容易誤觸,而保持反光板收起的狀態又需要電力,很容易耗干電量,有人會直接用膠布貼上推鈕防誤觸。我暫時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代賓得67使用一節6v電池,鹼性電池的型號是4LR44或者A544,同規格鋰電池型號是28L。LR44是常見膠片機紐扣電池的型號,於是試機的時候拿了四顆直接開搞,能支持拍8張左右,一開始還以為是相機不行,其實不行的是我。根據說明書正確的電池型號可以支持拍攝8000~10000張,現在是2022年6月,彩負膠片加上沖掃約4美元一張,拍干一顆電池的錢買一部車有找。 一代67用起來跟同時代135片幅的單反並無二致,一樣的裂像屏,如果安裝了測光頂一樣可以看著指針調整光圈快門。但使用折疊頂或是煙囪頂則能減輕很多重量。背帶方面我沿用了哈蘇身上的減重背帶,有彈性的編織材料,在回彈的時候的確會有輕一點的幻覺。鏡頭方面實在捨不得換下105/2.4,全開的景深比哈蘇80/2.8還淺不少,需要仔細緩慢對焦才能拍出合焦的照片。在雙手顫抖的邊緣按下快門,反光板彈起落下,碰巧合焦的話,一切都很值得。 交收這套67的時候,老大爺打電話指引我到唐人街一條後巷。大爺個子不高繫著腰包,見面之後走路飛快,帶著我在曲折的巷子里穿行。喘著氣搭話,得知貼出售廣告的是他女兒,頭像襯著彩虹旗,是一位藥劑師。 「退休之後唔系有更多d時間影像,點解要賣嘞?」我努力逐詞換算廣東話讀音。 「哎呀,以前仲有更多,哈蘇啊徠卡啊,全部賣嗮啦,唔影啦。」 三轉兩轉豁然開朗,來到曼哈頓大橋對面的珠寶交易所。進門進鋪,打開保險櫃,驗機,講價,交收。握完手閒話贊了一句大爺的金勞。 「你玩唔玩表啊?」對方問。 」表「字念起來像發射雷射的聲音,仿佛再貴再夢寐以求,不過玩物一樁。 Ref. https://camerapedia.fandom.com/wiki/Pentax_6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319196 http://www.photoethnography.com/ClassicCameras/index-frameset.html?AsahiPentax67.html~mainFrame 魔獸愛用德魯伊?魔獸爭霸還是WOW?有趣,喚醒了當年的記憶。 過去喜歡標新立異,最想要的相機有三部。想要一部哈蘇因為人人追捧徠卡;想要一部美能達XD-7因為魔獸愛用德魯伊;還想要一部賓得67,原因靠譜得多,因為畫幅,105/2.4,以及碩大到滑稽的造型。如今夢想實現,從本地一位退休老大爺手中收到一套賓得67,6x7機身帶反光板預升(mirror-lock-up,MLU),一支105/2.4,一支75/4.5,一支165/2.8。拍過幾卷,腰酸背痛,想沖回過去拍拍自己,小伙子好眼光! 賓得67發布於1969年,早期型號標識為6x7,中期同樣標識6x7但加上了反光板預升,可以從機身正面左側的推鈕輕易分辨。後期標識為67,1989年發布,少量金屬部件由工程塑料替代,並通過電子元件控制快門速度以提高精度,作為代價b門也需要電池控制。可能是元件庫存管理的關系,看到過有說法後期6x7實際上電路與67一樣。我手里這部6x7在沒有電池的時候的確無法使用b門,不知道早期6x7機型情況如何。到了1998年的67ii,從外觀到電子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甚至可以看作是另外一部相機了。 實際購買的話一般會建議選擇6x7MLU或者67,二者比6x7稍後期,又不像67ii那麼貴。至於反光板預升,理由是巨大的反光鏡會引起震動,因而預升之後拍攝能減小震動。但因為預升推鈕容易誤觸,而保持反光板收起的狀態又需要電力,很容易耗干電量,有人會直接用膠布貼上推鈕防誤觸。我暫時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代賓得67使用一節6v電池,鹼性電池的型號是4LR44或者A544,同規格鋰電池型號是28L。LR44是常見膠片機紐扣電池的型號,於是試機的時候拿了四顆直接開搞,能支持拍8張左右,一開始還以為是相機不行,其實不行的是我。根據說明書正確的電池型號可以支持拍攝8000~10000張,現在是2022年6月,彩負膠片加上沖掃約4美元一張,拍干一顆電池的錢買一部車有找。 一代67用起來跟同時代135片幅的單反並無二致,一樣的裂像屏,如果安裝了測光頂一樣可以看著指針調整光圈快門。但使用折疊頂或是煙囪頂則能減輕很多重量。背帶方面我沿用了哈蘇身上的減重背帶,有彈性的編織材料,在回彈的時候的確會有輕一點的幻覺。鏡頭方面實在捨不得換下105/2.4,全開的景深比哈蘇80/2.8還淺不少,需要仔細緩慢對焦才能拍出合焦的照片。在雙手顫抖的邊緣按下快門,反光板彈起落下,碰巧合焦的話,一切都很值得。 交收這套67的時候,老大爺打電話指引我到唐人街一條後巷。大爺個子不高繫著腰包,見面之後走路飛快,帶著我在曲折的巷子里穿行。喘著氣搭話,得知貼出售廣告的是他女兒,頭像襯著彩虹旗,是一位藥劑師。 「退休之後唔系有更多d時間影像,點解要賣嘞?」我努力逐詞換算廣東話讀音。 「哎呀,以前仲有更多,哈蘇啊徠卡啊,全部賣嗮啦,唔影啦。」 三轉兩轉豁然開朗,來到曼哈頓大橋對面的珠寶交易所。進門進鋪,打開保險櫃,驗機,講價,交收。握完手閒話贊了一句大爺的金勞。 「你玩唔玩表啊?」對方問。 」表「字念起來像發射雷射的聲音,仿佛再貴再夢寐以求,不過玩物一樁。 Ref. https://camerapedia.fandom.com/wiki/Pentax_6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319196 http://www.photoethnography.com/ClassicCameras/index-frameset.html?AsahiPentax67.html~mainFrame 來源:Chiphell

尼康的最後F—-F6使用一周年小記

其實這篇本來該年頭寫的,可惜上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上半年那幾個月幾乎沒碰相機。 回想起跟尼康F6這款相機擦肩錯過了好幾次第一次是2017年去日本旅遊,在京都JR站邊上的biccamera里見到了還在銷售的全新F6,因為2016年底剛大放血買好D5導致囊中羞澀沒下手,然後就第一次錯過了(退完稅279700日元,當時匯率應該在0.0595吧,折下來1.66萬趕上D850了,從性價比的角度看的確emmmm) 第二次是2018年去東京旅遊(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出國,發現護照都過期了 ),拜訪了尼康博物館,在門口架子上看到了尼康F6的宣傳彩頁看了下日期是2018.2印刷。看來那時候尼康F6要買全新的還是買得到的,但那次我還是沒能下手,只拿了本F6彩頁,也成為絕唱了 後來再到2021年決定重返膠片坑的時候把這個坑補上,可惜的是F6在2020年停產後價格水漲船高全新價格快炒到跟D5退市時五五開了,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二手(2018年退坑2021年回坑,然後趕上漲價。。。慶幸在漲價前回的坑還屯了一波) 內嵌式菜單可謂是尼康膠卷機數字後背的一脈相承 到D4出來之前,尼康豎拍時選擇對焦點都是外接豎拍手把的方便。不論是D2系列還是D3系列前者我記得是af-on+豎拍撥盤後者是自定義fn按鍵+豎拍撥盤 外接手把後的F6在重量上和D5/D3X差不多而高度更高也許是為了不用豎拍手把也能達到5.5fps的連拍速度導致選擇了cr123a電池(可能F6其實開發的更早吧,不然我覺得完全可以採用當時的en-el3電池)使用了豎拍手把後可以8fps(使用el4a或者8節AA),5秒不到一卷干光,太奢侈了至今未敢嘗試 液晶屏背光是藍綠色,這種顏色一直到D6才改成了深藍色。之前做過有趣的測試絕大部分情況下尼康F6的測光結果和D3X一致,感覺後來D3系列的彩色矩陣測光系統II和場景識別系統一個主要是改善白平衡另一個是和對焦系統聯動 背部的菜單形式沿用至今 當時我發現還能從國外買到E型對焦屏所以趕緊買了一些。 雖然沒有MV-1 但是可以記錄exif有時候調取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因為尼康F6對焦系統採用3塊獨立的ccd導致底部巨大,105e插在機身上都能平放在桌上 (我那本尼康F6彩頁的部分掃描)AF-S電磁光圈鏡頭在F6身上除了不能控制光圈其他功能一切正常。因為尼康F6內置時鍾電池,但大部分商家和部分玩家在不用相機後會將電池取出導致內置電池長時間不充電餓死了,而我當時的F6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原本以為官方售後只換個內置電池就好,焊下來在焊一個上去。結果收到電話告訴我換掉整塊主板。 想想至少尼康官方還能修膠卷機就忍了,結果這一忍就忍了倆月。但這倆月期間太想用F6了所以我這才有了第二台F6的故事(估計多年後尼康不修了其中一台會被我拆了當備用零件) 然後是一部分尼康F6零件展示(感覺10多年尼康用下來以後新家展示櫃搞一層專門展示尼康換下來的零件吧,其實一部分還是能夠再利用的,比如我這塊主板,只是內置電池餓死了) 上面一排:聚焦屏、五棱鏡,下面一排:尼康F6的主板 以下樣片部分是諾日士店掃、部分是尼康D780翻拍、部分是尼康LS-4000ED自掃,因為有點記不清了,如果貼錯請原諒: 柯達proimage100+5219 店掃諾日士 富士provia100f D780翻拍 富士premium400 炮塔160店掃諾日士 柯達ultramax400 尼康LS4000ED自掃 柯達portra160 尼康LS4000ED自掃 富士provia100f c100 xtra400 尼康LS4000ED自掃總的來說自己翻拍和自己掃描樂趣更多些,因為膠片本沒有固定色調但有自己的曲線特性,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調整。在微單大跨步發展和追求快速的社會里選擇了出片更慢的膠卷機也許更多的是彌補2017年的遺憾吧。 ehandy 發表於 2022-6-27 16:28 我一個師弟坐船去玩,套機鏡頭的遮光罩掉水里丟了,當時心想沒幾個錢結果去客服一問249還是299來著,倒 ... 淘寶上一抓一大把,幾十塊其實這篇本來該年頭寫的,可惜上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上半年那幾個月幾乎沒碰相機。 回想起跟尼康F6這款相機擦肩錯過了好幾次第一次是2017年去日本旅遊,在京都JR站邊上的biccamera里見到了還在銷售的全新F6,因為2016年底剛大放血買好D5導致囊中羞澀沒下手,然後就第一次錯過了(退完稅279700日元,當時匯率應該在0.0595吧,折下來1.66萬趕上D850了,從性價比的角度看的確emmmm) 第二次是2018年去東京旅遊(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出國,發現護照都過期了 ),拜訪了尼康博物館,在門口架子上看到了尼康F6的宣傳彩頁看了下日期是2018.2印刷。看來那時候尼康F6要買全新的還是買得到的,但那次我還是沒能下手,只拿了本F6彩頁,也成為絕唱了 後來再到2021年決定重返膠片坑的時候把這個坑補上,可惜的是F6在2020年停產後價格水漲船高全新價格快炒到跟D5退市時五五開了,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二手(2018年退坑2021年回坑,然後趕上漲價。。。慶幸在漲價前回的坑還屯了一波) 內嵌式菜單可謂是尼康膠卷機數字後背的一脈相承 到D4出來之前,尼康豎拍時選擇對焦點都是外接豎拍手把的方便。不論是D2系列還是D3系列前者我記得是af-on+豎拍撥盤後者是自定義fn按鍵+豎拍撥盤 外接手把後的F6在重量上和D5/D3X差不多而高度更高也許是為了不用豎拍手把也能達到5.5fps的連拍速度導致選擇了cr123a電池(可能F6其實開發的更早吧,不然我覺得完全可以採用當時的en-el3電池)使用了豎拍手把後可以8fps(使用el4a或者8節AA),5秒不到一卷干光,太奢侈了至今未敢嘗試 液晶屏背光是藍綠色,這種顏色一直到D6才改成了深藍色。之前做過有趣的測試絕大部分情況下尼康F6的測光結果和D3X一致,感覺後來D3系列的彩色矩陣測光系統II和場景識別系統一個主要是改善白平衡另一個是和對焦系統聯動 背部的菜單形式沿用至今 當時我發現還能從國外買到E型對焦屏所以趕緊買了一些。 雖然沒有MV-1 但是可以記錄exif有時候調取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因為尼康F6對焦系統採用3塊獨立的ccd導致底部巨大,105e插在機身上都能平放在桌上 (我那本尼康F6彩頁的部分掃描)AF-S電磁光圈鏡頭在F6身上除了不能控制光圈其他功能一切正常。因為尼康F6內置時鍾電池,但大部分商家和部分玩家在不用相機後會將電池取出導致內置電池長時間不充電餓死了,而我當時的F6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原本以為官方售後只換個內置電池就好,焊下來在焊一個上去。結果收到電話告訴我換掉整塊主板。 想想至少尼康官方還能修膠卷機就忍了,結果這一忍就忍了倆月。但這倆月期間太想用F6了所以我這才有了第二台F6的故事(估計多年後尼康不修了其中一台會被我拆了當備用零件) 然後是一部分尼康F6零件展示(感覺10多年尼康用下來以後新家展示櫃搞一層專門展示尼康換下來的零件吧,其實一部分還是能夠再利用的,比如我這塊主板,只是內置電池餓死了) 上面一排:聚焦屏、五棱鏡,下面一排:尼康F6的主板 以下樣片部分是諾日士店掃、部分是尼康D780翻拍、部分是尼康LS-4000ED自掃,因為有點記不清了,如果貼錯請原諒: 柯達proimage100+5219 店掃諾日士 富士provia100f D780翻拍 富士premium400 炮塔160店掃諾日士 柯達ultramax400 尼康LS4000ED自掃 柯達portra160 尼康LS4000ED自掃 富士provia100f...

復活哈蘇膠片機,「萌新」攝影愛好者的中畫幅選擇

解封之後很久沒有發帖了,這次想著還是分享一篇新的繼上一篇「正方形視界」分享哈蘇503及用膠片拍攝的照片之後,這次分享個令503能夠成為現代相機的小配件——哈蘇907X(CFV50)這款後背會讓人仿佛找回珍貴的攝影「萌新」的新奇感 普通款裝在503上銀黑配色毫無違和感 打開取景器也還是熟悉的感覺唯一不同的是取景范圍不等於實際成像范圍(因為這款數碼後背的畫幅是4433,只能說比全畫幅大一點) 因為裝在503上,所以出門一般就只能再帶一台小巧的GR了,不然帶徠卡就太重了。 放這個包里正好接下來分享下用503+907(CF80/2.8,等效62mm左右)拍的部分照片濱江篇 小區篇 當然也嘗試用轉接環轉接其他鏡頭,這樣帶出門輕便些 接下來分享下之前轉接不同鏡頭拍的照片 轉接Leica28/2.8asph現代鏡頭(等效21mm左右) 轉接50/1.1(等效39mm左右) 轉接忽略忽略忽略50/1.4(紅旗20的50mm鏡頭轉接後等效39mm) 轉接35mm/1.4(等效28mm左右) 再來一個前幾天轉接忽略忽略忽略復刻的elcan50/2拍的月亮 因為喜歡1:1的正方形畫面,因此需要裁切,這也是為什麼可以轉接全畫幅鏡頭的原因,不然四角黑邊嚴重當然如果是喜歡傳統畫面比例的朋友可以考慮轉接哈蘇的500系列機器或者直接用現代的哈蘇鏡頭 因為一會還有事,暫時先分享到這里,希望大家喜歡 哈哈哈,膜拜大佬,真的 石更解封之後很久沒有發帖了,這次想著還是分享一篇新的繼上一篇「正方形視界」分享哈蘇503及用膠片拍攝的照片之後,這次分享個令503能夠成為現代相機的小配件——哈蘇907X(CFV50)這款後背會讓人仿佛找回珍貴的攝影「萌新」的新奇感 普通款裝在503上銀黑配色毫無違和感 打開取景器也還是熟悉的感覺唯一不同的是取景范圍不等於實際成像范圍(因為這款數碼後背的畫幅是4433,只能說比全畫幅大一點) 因為裝在503上,所以出門一般就只能再帶一台小巧的GR了,不然帶徠卡就太重了。 放這個包里正好接下來分享下用503+907(CF80/2.8,等效62mm左右)拍的部分照片濱江篇 小區篇 當然也嘗試用轉接環轉接其他鏡頭,這樣帶出門輕便些 接下來分享下之前轉接不同鏡頭拍的照片 轉接Leica28/2.8asph現代鏡頭(等效21mm左右) 轉接50/1.1(等效39mm左右) 轉接忽略忽略忽略50/1.4(紅旗20的50mm鏡頭轉接後等效39mm) 轉接35mm/1.4(等效28mm左右) 再來一個前幾天轉接忽略忽略忽略復刻的elcan50/2拍的月亮 因為喜歡1:1的正方形畫面,因此需要裁切,這也是為什麼可以轉接全畫幅鏡頭的原因,不然四角黑邊嚴重當然如果是喜歡傳統畫面比例的朋友可以考慮轉接哈蘇的500系列機器或者直接用現代的哈蘇鏡頭 因為一會還有事,暫時先分享到這里,希望大家喜歡來源:Chiphell

好用但無趣的中畫幅-富士GA645i使用感受分享

       最近一直在玩膠片,前幾天洗了2卷,出片有點意外,對這台傻瓜機有點刮目相看,所以開個文章分享一下。 △關機狀態,鏡頭不突出,方方正正,樣子實在是找不到亮點,再加上塑料殼,真的是一點撫摸的欲望都沒有,基本上日系相機除了賓得,沒幾個在顏值上狠下功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好用而非好看 △整個背面,沒有一處是多餘的,可以看得出機器寬大,畢竟120機器,右手握持的地方很舒服 △GA645i,這里簡單介紹一下645的三大版本,一是645zi,這個是個變焦版本,強調能拍到,這不是我的菜直接pass,另一個是645wi,鏡頭是45/4,等效28,還有個是本就是我這台645(i),鏡頭是60/4,等效37,在一番考慮後還是選擇了等效37的,畢竟越常規的視角使用范圍就越普通也就是越方便。 △就是這個顆鏡頭,小巧,鏡頭素質竟然還不錯,富士龍還是有一手,而且鍍膜還行 △這個時候必須喊出心里那句話:腹肌,南波灣 △肩屏,轉盤,功能鍵,還有小小的快門鈕,因為機器很輕又很寬大,所以單手拍照輕而易舉 △取景器明亮寬大,不過有畸變和偏色,這有點尷尬,取景時需要注意。模式轉盤里集成了關機鍵,幾個小功能鍵也就不贅述了。看到P檔,你就懂了,哈哈哈,**姐的最愛啊。 △那個閃光按鍵可以打開這個閃光燈,這種機頂閃真的在很多時候特別方便 △膠片倉,常規120樣式,因為膠卷沒有齒孔,所以都是依靠滾軸自動過片,沒有暗盒所以容易漏光,但這兩樣富士都處理的很好,沒有發現異常的時候。 △開機,鏡頭會伸出來,更丑了。。。肩屏也多了顯示,0就是沒上卷,上捲成功後會從1計數到16,645省錢的地方就是在於1卷可以16片,這也是很多人罵645就是大一號135罷了,但實際上只有深入體會才知道120齣片跟135真的很多不一樣。 △看看大小,對比135明顯扁大,像個大方磚,不過依然很方便攜帶,沒有凸起的鏡頭---------------------------------樣片,這機器拍起來太無腦了,以至於完全沒有拍攝樂趣,匆匆拍完一卷黑白和炮塔後就沒動了                               △過期的一卷HP,上了橙色濾鏡,sp3000沖掃,畫質明顯不行,多少有點失望,這哪是120啊                                              △炮塔400沒過期,哈蘇沖掃,拍娃掃街,畫質立馬上去一個台階,之前一卷黑白有點錯怪機器了---------------------------------總結:       這是一台號稱大號徠卡的120相機,不過我在使用過程中完全體會不到一丁點徠卡的味兒在里面,我認為這就是一台大號的傻瓜機。如果你不想帶上繁多的附件,不想深入把控拍攝的每個環節,就是想旅行的過程中掏出來舒舒服服的摁一張120膠片,那這台機器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選,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台機器能被炒至七八千。但現在這個年代,玩到120了,誰又不想來點拍攝樂趣呢,太過普通的顏值,太過輕巧的塑料機身,突出來的小鏡頭,對焦不夠迅速聲音還不小,等等這些都讓這個機器始終貼滿了傻瓜機這麼個標簽。要麼取捨,要麼多買幾台不同的機器,膠片總是要拍的,再不拍,真的只有富家公子才能玩了。現在一卷炮塔400+哈蘇沖掃已經過200元了,才16下快門,現在不玩等一卷三五百再玩嗎? viewfinder 發表於 2022-6-6 18:11抱歉,我的意思是不存在等效顆粒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沒有落地的有效理論基礎支撐因為物理上方根顆粒數是個 ... 我回復「等效顆粒」也只是一個我的表述方式,畫面看起來相當或相近,畫面里顆粒的感知程度。並不是術語的「等效顆粒」       最近一直在玩膠片,前幾天洗了2卷,出片有點意外,對這台傻瓜機有點刮目相看,所以開個文章分享一下。 △關機狀態,鏡頭不突出,方方正正,樣子實在是找不到亮點,再加上塑料殼,真的是一點撫摸的欲望都沒有,基本上日系相機除了賓得,沒幾個在顏值上狠下功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好用而非好看 △整個背面,沒有一處是多餘的,可以看得出機器寬大,畢竟120機器,右手握持的地方很舒服 △GA645i,這里簡單介紹一下645的三大版本,一是645zi,這個是個變焦版本,強調能拍到,這不是我的菜直接pass,另一個是645wi,鏡頭是45/4,等效28,還有個是本就是我這台645(i),鏡頭是60/4,等效37,在一番考慮後還是選擇了等效37的,畢竟越常規的視角使用范圍就越普通也就是越方便。 △就是這個顆鏡頭,小巧,鏡頭素質竟然還不錯,富士龍還是有一手,而且鍍膜還行 △這個時候必須喊出心里那句話:腹肌,南波灣 △肩屏,轉盤,功能鍵,還有小小的快門鈕,因為機器很輕又很寬大,所以單手拍照輕而易舉 △取景器明亮寬大,不過有畸變和偏色,這有點尷尬,取景時需要注意。模式轉盤里集成了關機鍵,幾個小功能鍵也就不贅述了。看到P檔,你就懂了,哈哈哈,**姐的最愛啊。 △那個閃光按鍵可以打開這個閃光燈,這種機頂閃真的在很多時候特別方便 △膠片倉,常規120樣式,因為膠卷沒有齒孔,所以都是依靠滾軸自動過片,沒有暗盒所以容易漏光,但這兩樣富士都處理的很好,沒有發現異常的時候。 △開機,鏡頭會伸出來,更丑了。。。肩屏也多了顯示,0就是沒上卷,上捲成功後會從1計數到16,645省錢的地方就是在於1卷可以16片,這也是很多人罵645就是大一號135罷了,但實際上只有深入體會才知道120齣片跟135真的很多不一樣。 △看看大小,對比135明顯扁大,像個大方磚,不過依然很方便攜帶,沒有凸起的鏡頭---------------------------------樣片,這機器拍起來太無腦了,以至於完全沒有拍攝樂趣,匆匆拍完一卷黑白和炮塔後就沒動了                               △過期的一卷HP,上了橙色濾鏡,sp3000沖掃,畫質明顯不行,多少有點失望,這哪是120啊                                              △炮塔400沒過期,哈蘇沖掃,拍娃掃街,畫質立馬上去一個台階,之前一卷黑白有點錯怪機器了---------------------------------總結:       這是一台號稱大號徠卡的120相機,不過我在使用過程中完全體會不到一丁點徠卡的味兒在里面,我認為這就是一台大號的傻瓜機。如果你不想帶上繁多的附件,不想深入把控拍攝的每個環節,就是想旅行的過程中掏出來舒舒服服的摁一張120膠片,那這台機器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選,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台機器能被炒至七八千。但現在這個年代,玩到120了,誰又不想來點拍攝樂趣呢,太過普通的顏值,太過輕巧的塑料機身,突出來的小鏡頭,對焦不夠迅速聲音還不小,等等這些都讓這個機器始終貼滿了傻瓜機這麼個標簽。要麼取捨,要麼多買幾台不同的機器,膠片總是要拍的,再不拍,真的只有富家公子才能玩了。現在一卷炮塔400+哈蘇沖掃已經過200元了,才16下快門,現在不玩等一卷三五百再玩嗎?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