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第一次見到《Understand》是在B站的某個視頻,標題駭人:《國內最好的解謎遊戲與它的作者》。當時心中沒有什麼波瀾,覺得可能是禮貌互吹,甚至沒有點進去看的沖動。直到後來,又在遊戲群中見到遊戲的截圖和群友的大力吹捧,一番交流之後我決定去買一個試試。

初見商店頁面的視頻和截圖,會誤以為遊戲玩法是司空見慣的一筆畫。但是只需要認真遊玩一下第1大關的第1小關,就能立刻感知到這款遊戲的魅力。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本文可能有關於玩法的輕微劇透

規則簡介

《Understand》的玩法總結起來很簡短,在一張圖中,利用點擊和移動滑鼠來選定起始格、經過的格子們和終結格,達成過關規則就算作通過。該遊戲的全部精髓就集中在「過關規則」上了!

同一個小關里的每張圖都有相同的過關規則,底下的幾個空心圈就代表了幾條規則。如果你的畫線方式滿足對應的規則,那麼空心圈會變成對應的實心圓,而不滿足的規則,依然會是空心圓。瞭解了這些基礎的遊戲元素和規則的對應關系,你就可以在第一大關里馳騁了!

比如第1小關的規則是:圓形為起點,正方形為終點

一開始的幾關總是簡單好上手的。從最開始的指引出發,直觀地揣測這一小關的規則是什麼,再在之後的幾張圖中實驗並通過,你也許可以兵不血刃的完成前幾個小關。

但是,《Understand》,僅僅是這樣毫無邏輯性的猜測和瞎貓撞上死耗子嗎?那它只會淪為手機上的腦洞測試遊戲,靠莫名其妙的題和不講武德的解題方法來博得一時的熱度,而你的熱情只會在摸不著頭腦的操作反饋和不斷的視頻廣告提示中消磨殆盡。

第一層魅力

《Understand》的第一層魅力會在之後的某個小關突然顯現。之前過圖時以為是規則ABC,卻突然在後面的某張圖中沒用了…當你在出了問題的那張圖里反復實驗,甚至不惜打破之前猜測的「規則」時,神奇的事可能會發生,正是打破了之前推理的新規則XYZ,反倒通過了這張圖?

於是你又回到前幾關,用新猜測出來的規則XYZ去套之前的圖,就會驚奇的發現:之前的圖,過關方式有好幾種!而你初始的錯誤推理,很可能是被作者按著頭引導出來的!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這離不開作者的挖坑害人苦心經營和對思維定勢的把握能力。從一開始的引導解法,讓你掉入自以為簡單的規則中,再用後續幾張圖的解法巧合,強化你的思維定勢,最後突然殺出一張不適用簡單規則的圖,將你之前的推理全盤推翻(或只是推翻其中的某條),這時候的怒氣攻心和無盡疑惑,一度讓你以為是遊戲出了bug。而當復盤之前幾張圖,或就在錯誤的圖上枚舉試錯,找到了新的正確規則的時候,那種陷入泥沼又忽然脫身的暢快,的確是無以倫比的。

這是我要說的,關於《Understand》的第一層魅力。

細想一下,有時候人生也是如此。面對一類事的解決方案有許多種,前幾次用了方案A,結果還過得去,後面就一直只用方案A了嗎?是否會在某一次碰壁呢?這時候你會回溯之前的每次經歷,試圖從中找出另一套方案來試試嗎?還是拿著方案A死命撞南牆呢?

不過人生不像嚴密邏輯下的電子遊戲,不會只用一套規則判斷你必定再次失敗,也不可以給你回去無數次重試的機會。但是在解決問題時的懶惰和慣性思維,是我們真正需要反思的。

第二層魅力

在體會到幾次這種頓悟的魅力之後,第二層魅力也即將展現在玩家眼前。在幾次輕信簡單規則後,仿佛可以窺見螢幕另一端的作者暗戳戳地畫著思維定勢的路線,一邊定下了幾個挖滿坑的關卡。於是我決定在一開始的第一張圖就多多試探,用更簡單的局面下的枚舉來找出每個圈對應的規則,甚至把它們記錄在草稿本上。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這是一個頗有趣的階段,明明一次操作就通過了這張圖,但卻主動地、反復地試探各種路線,試圖在一張圖里找到盡可能多的規則線索。非要得到盡可能完善的線索之後,才肯進入下一張圖。假如這個階段直播遊玩過程,可能收獲最多的彈幕就是「這人是不是傻,這圖過了還在那不停地試。」

這恰好是第二層魅力:在每張圖的黑盒中,不斷輸入路線,不斷得出結果,來縮窄自己猜測規則的范圍。這有點像做實驗,先有一個猜想,隨後用大量的實驗來提取出佐證自己猜想的數據結果,從而論證猜想。

這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在不斷的實驗和試錯中,得出幾個結論備選。它們可能並非都是正確的,但是在下一次實驗和得到的數據中時,又可以篩選出離正確結論更近的一些結果。到這一層的時候,感覺自己不是在玩休閒遊戲,而是在解邏輯嚴密的推理題。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其實這個階段也會遇到疑惑,可以設計規則(挖坑)的維度如此之多,怎樣才能確定自己推理的這幾條規則是比較接近最終結果的呢?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一下外面的大關設計了。一個大關里分為了多個小關,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專門的格子放著未知圖案。

完成第一大關後仔細觀察這個圖案,你會發現,這個圖案傳達了「形狀」的概念,很巧合地,第一大關的絕大部分規則,都和畫的線經過的「形狀」相關。於是趕緊拿著這個觀察進第二關,發現第二關的絕大部分規則,都和「數量」相關。妥了!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進大關之前,先分析這一關的主要命題是什麼方面,就能有效的縮窄推理的范圍了!(這可是超進階的技巧了。)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除此之外,每個大關的末尾,單獨放置了一個獨特的小關,meta屬性濃到爆表。

不論是「線不必非在格子里走」,還是「跨圖產生對應關系」,甚至是奇奇怪怪的位移和對知名作品的致敬。這一部分趣味和別出心裁的規則設計都讓我大呼滿足。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其他

遊玩這款遊戲,幾乎不需要什麼先驗知識。若能預先瞭解歐拉根據七橋問題提出的一筆畫定理也是個不錯的功課(圖形中的奇點個數為0或2方可一筆畫成)。在中後期的一些關卡規則中,符合規則的圖案可能有多種,套用定理先排除其中,無法一筆畫成的那些,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從上面的截圖里你應該也可以看出來,遊戲的美術部分比較簡潔工整,只力圖用盡可能少的顏色和幾何形狀來生成遊戲的元素。

比較可惜的是音效無法從截圖中展示出來。遊戲中全程沒有背景音樂,只有每次判定是否通過時,根據「正確」、「部分正確」、「完全錯誤」產生不同的音效。其中「完全錯誤」的音效,私以為和遊戲標題最為搭配,像是敲在木魚上的空洞聲音,頗有點禪師詰問的滋味。(後面有關卡甚至需要音效參與判斷!)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遊戲本體在steam上的售價是18(史低13),而且補充的幾個大關也都施工完畢,不會再有輕易改動。對於這類遊戲來說,是很重要的優點!全部的關卡大約可以貢獻20小時+的遊戲時長,時長中推演和思考濃度極高,可謂性價比超群。

思考濃度過高的原因在於……一些小關的規則推測完畢並得到驗證後,後續的圖極有可能退化為簡單的一筆畫過程,飛速通過,容易生出一股「無敵是多麼寂寞」之感(也可能是:這個規則有點簡單啊),隨後迅速進入下一小關的思考中。這個特點有人恨有人愛,不太喜歡的朋友可能一天打幾個小關,就腦殼疼了。

由於都是和「規則」打交道,我難免在遊玩過程中聯想到《Baba is You》的改變規則玩法。相比之下,玩《Baba is You》時,在猜到過關核心之後,依然有不少操作量(移動+拼湊規則),思考的濃度會被移動的操作稀釋一些。《Baba is You》後續的大地圖作為關卡,在 meta 層面上也更具破壞力。(不太瞭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在機核寫的這篇)

本來一筆畫的核心規則也不應該繞開吹哥的《The Witness》。奈何我還沒有嘗試過,只能先按下不表。但是據全成就的朋友所言,《The Witness》的題目是固定的難,而非這樣多變的猜。

《Understand》則偏重對於規則的猜測和歸納推理,在規則維度的多樣性和思維定勢的誘導這兩個設計層面也非常顯功力。因此我還是要稱贊《Understand》和其開發者,在這樣一個既定框架下,給出了相當完滿豐厚的遊戲體驗。

這麼看來,開頭說到的「可能是最好的解謎遊戲」,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暴言)

當看完credits後,可以再次進入大地圖上的問號,可以看到作者埋下的開發歷程彩蛋,此處且放一張最初的靈感圖,剩下的諸君自己去挑戰吧!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一些花絮

  • 在致謝名單里,作者坦言靈感來源的第一條是國外的課堂遊戲2-4-6 puzzles,而這個猜測和推理規則的玩法還有 RobertAbbott 的 Eleusis 和 John Golden 改良的Eleusis Express(中文介紹可以點這里) 非常高興能看到這種早期桌面遊戲對於玩法和規則的深度挖掘,在數字時代又有了新的思考和進化,以一種更適合當代人的方式(即電子遊戲)煥發新生。
  • 我關注的落日間還有一期邀請了作者對談解謎遊戲的播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收聽。關於這期播客還有個美麗的故事:重輕老師聽完後將遊戲推薦給了吹哥,隨後吹哥在twitch上直播了他的遊玩過程!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關於自媒體影響力的事了!
  • 本來玩到一半的時候,我給設計的文章標題是「解謎遊戲的新奇觀」,但是最後看到 credits 里的靈感來源才明白,這算是一次電子化的桌遊復活,只能改叫低調點的「新實驗」了。
  •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作品還報名了今年的 IGF ,我去官網查了一下,頒獎日程在21年7月,值得期待!
  • 能力有限,無法將遊戲的很多樂趣點傳達出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訪問 steam 商店頁面查看演示視頻。
  • 《Understand》:解謎遊戲的新實驗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