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財報

Tag: 財報

微軟財報顯示《我的世界》MOD市場收益巨大

微軟在最近公布的2021年第三財季的財報中,顯示他們通過《我的世界》MOD社群獲得了大量利潤。這款重量級電子遊戲產品中的MOD作者為微軟在2021年第三財季中賺到了3.5億美元收入,這也受益於《我的世界》數量龐大的1.4億月活用戶。 在《我的世界》中,MOD作者可以通過遊戲內置的MOD市場銷售自己製作的MOD內容,該市場是從2017年開設的。微軟在2014年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我的世界》,隨後該遊戲為公司創造了巨額收入,也移植到了多個不同的遊戲平台。 第三財季報告顯示,微軟淨收入達到了155億美元,其中Xbox Series X/S主機的成功和Xbox遊戲通行證的推進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我的世界》表現優異,1.4億月活用戶同比增長30%。微軟還指出,《我的世界》全平台MOD下載總量已經突破10億次,MOD市場為公司帶來3.5億美元收入。這個數字僅限於MOD市場,並未有任何外部來源加入。 雖然在2014年很多人質疑這款遊戲還值不值25億美元,但時至今日,這款10歲高齡的遊戲仍然是微軟的印鈔機,廠商和MOD作者共同維護著這款遊戲的繁榮,而這個勢頭顯然還要持續下去。 來源:3DMGAME

EUV光刻機越來越貴了 單價超過12億元

半導體製造中最關鍵的設備就是光刻機,7nm以下的先進工藝中都離不開EUV光刻機,現在全球都要靠荷蘭ASML(阿斯麥)公司供應,每台機器都價值不菲。 前不久該公司發布了2021年Q1季度財報,當季營收43.64億歐元,同比增79%,上年同期為24.41億歐元;淨利潤為13.31億歐元,同比增240%,上年同期為3.91億歐元。 光刻機銷量方面,淨訂單額高達47.4億歐元,其中EUV光刻機就占到了22.9億歐元。 具體來說,Q1季度中交付並產生收入的EUV光刻機有7台,比去年Q4季度的8台少了1台。 不過價格倒是越來越貴了,EUV光刻機貢獻的收入大約是11.26億歐元,算下來單價是1.6億歐元,約合12.5億元人民幣,比上個季度中的平均單價1.44億歐元提升了11%。 如果大家還關注過一兩年前的報導,那可能還記得當時EUV光刻機的單價約為1.2億歐元,意味著這兩年來光刻機的價格還是在不斷上漲的。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EUV光刻機也不是以前的型號了,這幾年ASML一直在改進EUV光刻機,出貨的型號有NEX3400B、NXE3400C等不同,而且每個EUV光刻機還會有配套的服務(安裝也需要ASML工程師),價格也會慢慢漲的。 來源:快科技

AMD公布2021Q1財報,再次打破單季度營收紀錄

AMD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可以說非常地亮眼,出現大幅度增長。AMD執行長蘇姿豐博士表示: 「目前我們擁有歷史上最好的產品組合、強大的執行力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我們的業務在第一季度持續快速增長。在所有的業務范圍內,我們的營收都有顯著的同比增長,數據中心產品線的營收增加了一倍以上。我們調高的全年業績預測,鑒於高性能計算產品的增加和不斷擴展的客戶關系,我們的業務有望大幅增長。」 財報顯示AMD在營收2021年第一季度為34.5億美元,同比增長93%,環比增長6%,這是AMD創紀錄的單季度營收,主要原因是計算與圖形事業部以及企業、嵌入式和半定製事業部的營收增長。另外淨利潤為5.55億美元,同比增長243%,環比下跌了69%。雖然AMD一直受困於CPU和GPU供應短缺,但顯然盡可能地出售所有的晶片,Ryzen系列和Radeon系列功不可沒,計算與圖形事業部營收為21億美元,環比增長了46%。其中Ryzen系列創造了營收和平均售價的新紀錄,AMD表示會繼續努力提高市場份額,同時致力於高端產品。 目前AMD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表現也很出色,Ryzen 4000系列持續出貨和Ryzen 5000系列的推出,讓AMD連續六個季度創造了移動處理器的營收紀錄。反觀英特爾,雖然在出貨量上也創造了紀錄,但平均售價卻下降了43%。Radeon RX 6000系列GPU的銷量也比上一個季度增長了一倍,但反映到市場供應上要等下一個季度了。AMD的企業、嵌入式和半定製事業部涵蓋了數據中心/伺服器和遊戲主機使用的產品,同比增長了286%,達到13.5億美元,主要得益於EPYC系列處理器的銷售量增長。 總體而言,考慮到當前全球的供應情況,AMD的表現已經很完美了。 ...

《我的世界》模組創作者大豐收 10多億模組帶來3億5千多萬美元收益

微軟在今天早上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財報。季度總收入達155億美元,其中遊戲部門由於次世代主機的上市為總收入貢獻巨大。不過在此之中有一條關於《我的世界》的信息很有意思,就是近幾年社區模組創造的收益。 微軟在財報中寫道:「《我的世界》的創作者們從10多億次下載的模組、追加內容和其他體驗中創收了3億5千多萬美元。」也就是說,自2017年微軟建立《我的世界》商店以來的這4年中這些模組為微軟創收了3億5千多萬美元,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從第三方渠道上銷售的模組。 不過財報中並沒有說明這項數字是分成之後的還是分成之前的,不過鑒於微軟對於商店模組銷售收入與創作者們都是五五分成的政策。我們可以認為這個數字指的是分成之前的總銷售收入。 來源:遊民星空

索尼財報:遊戲與網絡服務部門收入為250.3億美元

今日索尼發布了新的財年報告,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財年,遊戲與網絡服務部門的收入為26,560億日元,營業利潤為3,422億日元。根據索尼提供的最新匯率,美元的總收入應為250.3億美元,利潤為32.2億美元。這一瘋狂增長是由強勁的軟體和服務銷售以及PS5發布的影響所致的。並且,這是索尼遊戲與網絡服務部門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 在過去的財年中,索尼總共售出了3.389億PS4和PS5遊戲。這個數字包括實體版和數字版。分析師Daniel Ahmad表示,數字版本下載銷售了約2.2億,占比65%,比去年的53%的比率要高。其中,第一方遊戲發售量為5840萬,占17%。 PlayStation Plus訂戶總數為4760萬,高於去年同期的4150萬。PlayStation Network的每月活躍用戶總數為1.09億,比去年的1.14億有所下降。 以下是索尼遊戲與網絡服務淨收入的細分。控制台硬體:48.8億美元/ 20%打包軟體:013.0億美元/ 5%數字軟體:51.2億美元/ 21%添加內容:85.9億美元/ 34%訂閱:36.1億美元/ 14%其他:15.4億美元/ 6%。 並且索尼預計下一財年會同樣強勁。由於PS5發布的持續強勁,預計銷售額將同比增長9%。預計利潤將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遊戲開發成本增加+疫情形勢趨緩導致總體下降。 根據中國索尼給出的數據,索尼整體銷售收入近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9%;實現營業利潤9719億日元,淨利潤11718億日元。為實現可比性,剔除(本財年與上一財年)股權交易、資產減記、新冠全球援助基金支出等一次性因素,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0%,淨利潤大漲64%! ​​​​ 來源:遊俠網

索尼公開20-21財年年度財報 PS5全球累計銷量超過預期

索尼今日公開20-21財年年度財報,該財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31日)銷售額89994億同比增長9%、營業利潤9719億日元同比增長15%。 其中,以PlayStation業務為主的遊戲與網絡服務部門,由於遊戲軟體銷量提升,加上PS5的推出,營業利潤大幅增長,同時由於PS5定價低於成本的虧本營銷戰略手段,造成了一定損失。 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PS5全球累計銷量突破780萬台,超出了索尼最初預計的760萬台,PS4累計銷量已突破1億1590萬台。其中Q4季度共售出330萬台PS5與100萬台PS4,PS4的銷量同比減少了40萬台。 其他數據: 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PS PLUS用戶已達4760萬人,同比增長了610萬人;Q4季度PS5與PS4遊戲軟體銷量合計為6140萬份,同比減少了390萬份。其中790萬份為SIE第一方遊戲的銷量,同比減少了130萬,數字版占比為79%。 來源:電玩部落

微軟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收入417億美元 Xbox遊戲業務持續爆發

據The Verge報導,微軟公布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在本季度,微軟收入417億美元(增長19%),淨收入155億美元(增長44%)。 Xbox方面:由於Xbox Series X|S的推出,Xbox硬體收入增加232%。Xbox內容及訂閱服務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39億美元(增長34%)。 2020年因多方面原因影響,遊戲成為許多人的主要娛樂方式,並且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了2021年。微軟的整體遊戲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億美元(增長34%),歸功於Xbox內容、硬體和服務。 在個人電腦方面,Surface在上一季度達到了20億美元的業務里程碑,而第三季度則取得15億美元的收入。雖然看似有所下降,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長12%,這一季度Surface的銷售成績並不算壞。 最後來一個總結,微軟龐大的業務細分為三個主要類別: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智能雲和更多個人計算業務。「更多個人計算」類別包括Windows,Surface,Xbox和搜索業務,本季度它為貢獻了130億美元。大約占31%。智能雲業務本季度收入151億美元,約占36%。而微軟生產力和業務流程則貢獻了136億美元,接近33%。 來源:遊民星空

微軟20-21財年Q3財報公開 新硬體與XGP持續帶動收入增長

微軟今日公開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遊戲相關的要點如下: · 截止至3月31日,Xbox部門在這個季度中共計收入35.3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50%。該季度是自2015年以來,歷年第三季度中的表現最好的一次。主要原因為新主機的推出以及Xbox Game Pass的持續發展 · Xbox硬體收入同比增長232%,用戶對次世代主機的需求依舊很高,但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 Xbox遊戲內容與服務收入上漲34%,占遊戲部門總收入的82%,第三方軟體的銷售強勢與第一方遊戲+Xbox Game Pass訂閱服務帶動增長。 · 《我的世界》月活用戶量超過1.4億人,同比增長30%。Mod在遊戲商城中的下載量超過10億次,Mod製作者從中獲得超過3億美元的收入。 來源:推特 來源:電玩部落
Xbox Series X/S的向下兼容功能從2016年起就開始做了

微軟公布一季度業績:Xbox部門實現6年以來的最佳表現

周二,微軟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三財季業績。憑借Xbox Series X和Xbox Series S在11月份的發布,該公司第三財季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達到35.3億美元。 此外,依靠「第三方遊戲、Xbox Game Pass訂閱和第一方遊戲」,Xbox內容和服務收入增加了34%。另一方面,得益於玩家對Xbox Series X/S的持續需求,硬體收入增長了232%。 Niko Partners高級分析師Daniel Ahmad表示,這是「微軟遊戲部門自6年前開始公布數據以來,第一季度業績最好的一次。」Ahmad還指出,雖然盡管硬體收入數據令人印象深刻,但遊戲內容和服務收入仍然占據整個Xbox部門大約80%的營收。 和索尼與任天堂專注於賣自家主機和遊戲的策略不同,微軟專注於讓更多玩家進入其生態系統,而這一策略很顯然是通過備受好評的Game Pass(微軟遊戲通行證)來實現的,對於目前來說,賣主機是次要的,讓你入坑XGP才是他們主要的目的(滑稽表情)。 來源:遊俠網

微軟發布第三季度財報,Xbox收入暴增50%

今日微軟公布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淨利潤達到了驚人的154.4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4%,Xbox 收入暴增 50%。 根據報告顯示,微軟第三季度營收為 417.06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350.21億美元相比增長19%;淨利潤為154.5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淨利潤107.52億美元相比增長44%。 按照部門劃分,微軟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部門第三季度營收為 136 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 Office 商業產品和雲服務收入增長 14%,主要增長來源於 Office 365 22%的暴漲。另外,領英在第三季度收入也暴漲了 25%。 微軟智能雲部門的營收為 151 億 美元,同比增長23%,Azure雲計算業務營收增長 50%,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更多個人計算業務營收為 130 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中 Xbox 業務整體增長50%,包含Xbox 內容和服務收入增長...

索尼公布財報:淨利潤11718億日元,PS5銷量780萬台

4月28日,索尼集團公布了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財報,該財年淨利潤達到了11719億日元。PS5銷量為780萬台,超過了預期目標。 財報顯示,索尼銷售收入近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9%;營業利潤達到9719億日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11718億日元,大漲64%。 在遊戲&網絡服務(G&NS)領域,索尼在該財年的銷售收入達到了6787億日元,同比增加34%。收入增加是由於包括附加內容在內的遊戲銷量提高、隨著PS5發售硬體銷量也有所提高。數據顯示,PS+訂閱用戶總數達到 4760 萬人,月活躍人數為1億900萬人。 除遊戲以外,索尼在金融、音樂領域的收入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來源:機核

特斯拉公布2021Q1財報,投資比特幣獲利

近日,電動汽車製造廠商特斯拉(Tesla)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在本季度,營收環比保持平穩,得益於生產和銷售量的增加,同比則出現74%的增長。 財報顯示,特斯拉在2021年第一季淨利潤為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638%,環比增長62%。同時,通過監管信貸獲得的收入為5.18億美元,這是五年來的最高水平。一般對特斯拉財務的批評點都在於,其淨利潤一直較大幅度低於監管信貸收入。在這個季度,淨利潤是監管信貸收入的84%,更接近於100%,因為這意味著利潤更多來自電動汽車的銷售。特斯拉表示,計劃今年車輛交付量將增長50%,由去年的50萬輛增加到75萬輛,這與去年年末預測的一致。 據特斯拉官方表示,在這個季度里淨支出了12億美元用於比特幣及相關支出。據Wccftech分析,特斯拉在這個季度里不但購買了比特幣,還賣出了一些,從中獲得了收益,大概是1.01億美元。特斯拉所說的「數字資產」應該就是對持有的加密貨幣的稱呼,顯示至本季度末為13億美元。看來近期比特幣行情高漲,對特斯拉來說收獲不少。 在過去,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公告顯示,公司已購買了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在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已開始接受比特幣進行支付。 ...

光榮公布20-21財年財報:《災厄啟示錄》銷量達370萬

光榮特庫摩於今日在官網公開發布20-21財年年度財報,其中表明在該財年銷售額共計603.7億日元,同比增長41.6%;營業利潤共計243.97億日元,同比增長73個百分點。 官方在財報中提到,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經濟形勢嚴峻,在主機遊戲方面,《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累計出貨量超過370萬份;《萊莎的鍊金工房2》全球累計出貨量達36萬份,系列兩作合計總出貨量共計達100萬。 同時在移動端方面,IP授權在中國發行的《三國志 戰略版》曾連續18個月進入app store 月度銷售排行榜單前5位,並將於今年1月和2月份分別在台灣和韓國進行運營;2020年9月在日本開服的《三國志 霸道》,也達成了經營目標;同時手機版《真三國無雙》3月將在日本發行。 來源:遊俠網

光榮特庫摩公布20-21財年年度財報 《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銷量達370萬

光榮特庫摩於今日在官網公開發布20-21財年年度財報,其中表明在該財年銷售額共計603.7億日元,同比增長41.6%;營業利潤共計243.97億日元,同比增長73個百分點。 官方在財報中提到,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經濟形勢嚴峻,在主機遊戲方面,《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累計出貨量超過370萬份;《萊莎的鍊金工房2》全球累計出貨量達36萬份,系列兩作合計總出貨量共計達100萬。 同時在移動端方面,IP授權在中國發行的《三國志 戰略版》曾連續18個月進入app store 月度銷售排行榜單前5位,並將於今年1月和2月份分別在台灣和韓國進行運營;2020年9月在日本開服的《三國志 霸道》,也達成了經營目標;同時手機版《真三國無雙》3月將在日本發行。 來源:遊民星空

光榮特庫摩公開20-21財年年度財報 銷售額等均創歷史新高

光榮特庫摩今天(4月26日)公開20-21財年年度財報,該財年銷售額、營業利潤等項目成績均創歷史新高。詳細數值:銷售額603.7億日元,同比增長41.6%,營業利潤243.97億日元,同比增長73.0%。 主機遊戲方面,《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累計出貨量現已突破370萬份;《萊莎的鍊金工房2》全球累計出貨量達36萬份,系列兩作合計總出貨量突破100萬。 手機遊戲方面,9月在日本開服的《三國志 霸道》,已達成月交易額10億日元的中期經營計劃重點目標;IP授權作品《三國志 戰略版》曾連續18個月進入app store 月度銷售排行榜單前5位(數據來源: App Annie),表現依舊出色。 來源:電玩部落

CDPR發布年度財報,《賽博朋克2077》銷量超1370萬份

CD Projekt Red 母公司 CD Projekt 於今日發布了2020年財年報告。據悉,公司年度銷售收入21.39億茲羅提(5.6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00%),淨利潤為11.54億茲羅提(3.04億美元)。 不用說,這一數字和《賽博朋克2077》的驚人銷售數據離不開關系。在2020年《賽博朋克2077》的銷量超過1370萬份,其中數字版占73%。地區而言,亞洲地區的銷量占比為20.2%,僅次於歐洲及北美。值得注意的是,CDPR 推出的退款計劃對實際的收入影響不大, CDPR 共向購買遊戲實體版的玩家退款了一千萬茲羅提。 與此同時,《巫師》系列的總銷量超過了5000萬份,其中《巫師3:狂獵》占比60%。在2021年,公司還將推出 AR 手遊《巫師:怪物殺手》以及《巫師3:狂獵》次世代版,公司預計上述二款作品會進一步助推《巫師》系列的銷售勢頭。 正如此前所承諾的,CD Projekt 將會在年內為《賽博朋克2077》帶來各類免費 DLC 、修正檔以及更新,而遊戲的次世代版本同樣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作為一款規模龐大的遊戲,財報透露《賽博朋克2077》總預算超過12億茲羅提,全球超過5200人(包括530名內部員工)參與了遊戲的開發工作。 CD PROJEKT 董事會主席 Adam Kiciński 表示,《賽博朋克2077》是公司26年以來最為龐大的項目。得益於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一款基於全新 IP 的遊戲得以問世。不過,就發售本身以來發生的種種事件和一些玩家的不滿來看,顯然並非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終生難忘的巨大教訓。展望未來,他們也仍全力以赴力改善遊戲,使遊戲達到每個人在所有發售平台都可以完全享受的程度。 來源:機核
Intel表態已解決7nm工藝技術問題 進展驚人

財報超預期 Intel推進IDM 2.0 7nm處理器2023年問世

今天凌晨,,營收大幅超過預期,而且全年營收也上調了,今年的業績依然能保持增長。 這次也是新任CEO帕特·基辛格當家之後第一次財報發布會,,3月份Intel宣布了全新的IDM 2.0戰略,投資200億美元建設7nm晶圓廠,並進軍晶圓代工業務,誓要重塑Intel的半導體製造王者地位。 在這次財報會上,基辛格再次揭示了英特爾基於IDM 2.0這項制勝法寶的未來增長機遇和創新方向。 在與分析師的溝通中,基辛格提到今年晚些時候,10nm工藝的產能就會超過14nm工藝。 Intel的14nm工藝在2015年量產,到現在已經支撐了6年多,是非常優秀的高性能工藝,但對Intel來說,也是時候推進新工藝了,10nm工藝產能取代14nm是一個好的開始。 重中之重的還是下一代的7nm工藝,基辛格表示該公司的7nm工藝已經回到正軌,這一次也會全面使用EUV光刻技術。 基辛格表示,第一個7nm處理器Meteor Lake將在2023年問世,而且2024年、2025年的產品路線圖也在路上了。 基辛格一再強調,Intel的創新機器已經啟動了。 來源:快科技

CDPR公布2020年財報 營收近36億元 2077功不可沒

今日(4月23日)CDPR公開了2020年的全年財報,2020年CDPR全年度營收達21億波蘭茲羅提(約合人民幣35.94億元),全年度利潤為11.54億波蘭茲羅提(約合人民幣19.75億元),為上一年度利潤的6倍。 《賽博朋克2077》立了大功,其在2020年售出了1370多萬份。73%銷量來自數字版,27%銷量來自實體版。PC版767萬份,PS4版384萬份,Xbox One版233萬份。亞洲銷量占20.2%。 《賽博朋克2077》總預算超過12億波蘭茲羅提(約合人民幣20.5億元),該作由CDPR的530位員工傾力打造,總共有5200多人參與了遊戲製作。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全球營銷活動廣告展示總數超過31億。 《賽博朋克2077》包括18種語言,11種配音,兩千多名配音演員參與了錄音工作。 《巫師》系列總銷量已超過5000萬份,《巫師3》的銷量為3000多萬份。2020年《巫師3》的銷量比前三年都好,僅次於遊戲首發的2015年。 《賽博朋克2077》次世代主機版和《巫師3》次世代主機版都將於2021年下半年推出。並免費提供給擁有PC、PS4和Xbox One版的玩家。 來源:3DMGAME

CDPR2020年財報公開:《2077》銷量破1370萬份

CDPR剛剛公開了公司2020年的年度財政報告。我們為大家進行了一些要點總結。 1.CDP去年財政收入營業利潤(虧損)1128943波蘭茲羅提(約合人民幣193萬2082元),淨利潤(虧損)1132235波蘭茲羅提(約合人民幣193萬7716元)。 2.《賽博朋克2077》2020年總銷量破1370萬份,其中73%為數字版、56%為PC版、PS4版占28%、Xbox One版占17%。 3.《賽博朋克2077》的總預算為12億波蘭茲羅提。 4.《巫師》全系列總銷量已破5000萬、去年《巫師3:狂獵》為發售以來銷量第二好的年份,售出超過3000萬份。 5.《賽博朋克2077》和《巫師3》的次世代主機版本將於今年下半年發布。 來源:遊民星空

一場撼動世界足壇的「維新變法」,只堅持了兩天

大起大落。 歐冠,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俱樂 部杯賽,每年讓無數球迷魂牽夢縈夜不能寐的足壇明珠,在前日遭遇了它成立近70年以來最大的挑戰。 4月19日,歐洲12家足球俱樂部突然宣布成立「歐洲超級聯賽」,這項賽事將獨立於原本的歐洲足球體系,也不再受歐足聯的管轄。這則消息可說是撼動了整個足壇乃至體育界。多方勢力圍繞這場變革前後展開的密集攻防也浮上水面,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可說是上演了一場三十六計的實戰教學。 偷梁換柱 皇馬、巴薩、馬競、AC米蘭、國米、尤文、曼聯、曼城、熱刺、利物浦、切爾西、阿森納——這就是首批宣布將聯合組建「歐超聯」的十二家俱樂部。 什麼叫足壇豪門啊 即使你不太關心足球,多半也聽聞過這些知名俱樂部的名字。這其中包含了六支被稱為「BIG6」的英超俱樂部,西甲「三巨頭」以及意甲「北方三強」,都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豪門,在今年晉級歐冠半決賽的四強里,這些球隊就已經占了三席。 可以說,如今歐冠聯賽受到的矚目絕大部分聚焦於這些豪強,大家就是為了看各國家聯賽的王者們同台競技。而一旦這些俱樂部踢開歐足聯自行組織比賽,那麼現行歐冠的含金量和關注度無疑都將斷崖下跌——同樣下跌的,當然也包括舉辦者的收入。 歐超聯打出的口號是「最棒的俱樂部,最棒的球員,每一周」 欲擒故縱 同為周中賽事,歐超聯公布的賽程和規劃都與歐冠明顯衝突,如此密集的比賽,即便球員們都是鐵人也踢不下來,擺明了就是沖著取而代之去的。但是這些俱樂部卻都沒有主動宣布要退出歐冠聯賽,擺出「我們只是嘗試著把盤子做得更大些」的姿態。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被動了奶酪的歐足聯決不會坐視不理。 「那萬一萬一萬一歐足聯選擇忍辱負重呢?」 那就等著讓歐冠變成替補球員練兵場吧。 隔岸觀火 不出所料,歐超聯成立的消息剛剛宣布,歐足聯便拍案而起,強烈譴責這一行為。除了表明態度以外,歐足聯還揚言要將這些俱樂部踢出歐冠和歐洲聯賽,但這顯然正中這些俱樂部的下懷——人家本來就是不想踢你的歐冠了。 於是,歐足聯進一步威脅稱要讓這些俱樂部無法參與他們本國的聯賽和世界賽事,而且這些隊的球員將不能代表本國國家隊上場。這無疑是一擊重拳,卻不是歐足聯一家能說了算的事,至少需要各國足協以及國際足聯的配合。 但這幾方的態度就比較曖昧了。 比如國際足聯雖然對於橫生一個賽事表示反對,卻沒有提及要對俱樂部或球員進行任何懲罰措施,僅說希望各方「進行冷靜、有建設性的對話來解決問題」——擺明了是和稀泥的綏靖態度。其他幾家也大多是先靜觀事態發展的態度。 看起來歐足聯只能靠自己了。 打草驚蛇 對於歐足聯而言,這場「藩王造反」也不能說是來得猝不及防。 早在幾年前,歐足聯就開始醞釀著要對歐冠進行改制,主要包括再增加一個低級別的賽事(原有「歐冠」和「歐聯杯」兩個級別)、擴充歐冠的參賽隊伍數量以及更改賽制帶來更多場次。以期通過這些措施吸引更多的觀眾,增加營收,球隊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分紅。 這願景看起來很美,但現實是豪門球隊來來去去就這麼幾家,人家既要踢國內的聯賽,也要搞自家的商業活動,球員們也有國家隊的比賽和訓練要參加,工作量早就飽和了。更別說多劃分一個級別就意味著更大的晉級壓力,想著保留實力結果被小隊伍們拼到保級邊緣的難堪,大家多少都經歷過。所以對於那些豪強而言,這筆買賣顯然不劃算。 大家心里都明白,歐洲足壇的蛋糕基本就這麼大了,歐足聯只不過是想給自己劃分到更多甜頭。歐足聯甚至還提出過削減各國本土聯賽的規模,引來各國職業足球聯盟的一致反對,改制計劃也只能一直停留在風聲階段。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次的風波里,各國足協的態度卻是吃瓜看戲 但就在這幾個月,歐冠改制再次被提上了議程。 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全球足球行業大受打擊。眾多賽事停擺和延期,現場無觀眾措施嚴重削減了各俱樂部在門票和周邊銷售方面的收入,眾多贊助商的撤離更是雪上加霜。唯獨沒怎麼受到影響的,大概就要數手握歐冠賽事電視轉播權旱澇保收的歐足聯了。 坊間便有傳言,一些俱樂部已經在私下密謀成立「歐洲超級聯賽」,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於是,歐足聯再次祭出了歐冠改制這一大殺器。 這聽起來只會更將人逼上樑山,但其中也並非沒有邏輯。不管怎麼說,歐冠依然是當今世上關注度和獎金池最高的俱樂部賽事,哪家球隊也不會輕易放棄。而這次的改制計劃里一方面增加了給球隊的分紅,另一方面也放寬了晉級標準,釋放了豪門的壓力。 在目前大環境下,這已不失為一記妙著,也確實能鉗制尚在醞釀中的「歐超聯」。 暗渡陳倉 說白了,「歐超聯」就是一直以來懸於歐洲足壇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常被用來作為老牌俱樂部們和歐足聯之間談判的籌碼。 每當歐足聯想進行對豪門不利的改制,俱樂部們就舊事重提一番;而豪門們一旦有搞「歐超聯」的苗頭,歐足聯也就通過歐冠改制來放一些水。從1998年的「歐超聯」這個概念誕生以來,期間經歷了「G-14」組織的成立與解散,這場拉鋸戰便持續至今。 歐洲豪門曾聯合成立G-14工會,向歐足聯以及國際足聯討價還價 只是這一回,以為又是逢場作戲的歐足聯沒料到劍真的掉下來了。 尤其是同時兼任尤文圖斯CEO和歐洲足球俱樂部協會主席的安德烈·阿涅利,就在不久前還是歐足聯的堅定盟友,支持歐冠改革。上周卻突然失聯,再現人前就已經站到了歐超聯的一邊,起到了不小的煙霧彈作用。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歐足聯主席在就此事接受采訪時忍不住痛斥阿涅利和曼聯的CEO為「snake」——歐足聯確實被出其不意地反咬了一口。 無中生有 舉辦一個新賽事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對於經歷了疫情重挫的足球俱樂部們而言,本是個不可能的任務。這或許也是讓歐足聯放鬆了警惕的一個原因。 以年初公布了財報的尤文圖斯為例,光2020年下半年就虧損了1.13億歐元,就算拿到歐冠冠軍,分紅也不夠找補這窟窿的。國際米蘭、巴薩、曼聯等隊伍也同樣深陷赤字與債務危機,面臨拖欠薪水和出售球員的窘境。 然而這次歐超聯卻宣布,這一賽事的創始俱樂部將共享超過35億歐元的建設津貼,也就是說加入的球隊不僅不用自掏腰包辦比賽,更能結結實實地回一口血,可說穩賺不賠。而比賽一旦成功滾動起來,後續收益更是可期。 這筆飛來橫財則是來自於華爾街投行——摩根大通。根據媒體報導,摩根大通從去年起就積極參與推動歐超聯的成立,如今終於拿出了50億美元助力臨門一腳。 摩根大通,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美國資本的代表 但也正是這則消息,讓天平開始傾斜。 圍魏救趙 參與歐超聯的俱樂部顯然沒料到,這個充滿「強強對話」噱頭的企劃一經公開,遭到的卻是球迷們一邊倒的聲討。不僅社交網絡上一片罵聲,更是當天就有人來到賽場進行抗議。 利物浦球迷焚燒球衣以示抗議 能看到更多豪門之間全力以赴的對決難道不是一樁美事嗎? 對於其他國家的觀眾可能確實如此,但在歐洲的本土球迷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歐洲的足球體系是基於其獨特而濃厚的足球文化成長起來的。豪強球隊是大都會的名片,但小城弱旅也同樣是當地人的精神象徵。如金字塔般堆砌起來的賽事體系下,藏著無名隊伍挑戰一線明星的機會,意味著小鎮青年也可能在綠茵場上一球成名。 然而歐超聯的半封閉賽制徹底打破了這一傳統,將有15支球隊永遠穩坐其中,成為「鐵帽子王」,既沒有升降級的壓力,也不必再去應付中小俱樂部的挑戰。那些沒能躋身其中的隊伍則成了他們的蓄水池,培養出的優秀苗子只能等著被這些豪門挖走。 抗議的球迷們諷刺這些「超級強隊」的表現也並沒有那麼超級強 事實上,這已經是當今足壇的整體趨向,而現在卻連最後一塊遮羞布都要被扯下,甚至還是由美國投資來扯。 因此當歐超聯主要由摩根大通資助的消息不脛而走,幾乎所有歐洲球迷都站到了歐超聯的對立面。 歐洲尤其是英國球迷們對於本土體育文化受到美國侵染相當反感 歐足聯縱有千般不是,此刻球迷們的槍口也一致對外。眾多足壇名宿乃至政客也下場進行聲討,英國首相詹森更直接表示,英國各政府部長和官員將會致力於確保涉及六家英格蘭足球俱樂部的歐超聯不會實際創辦。 抗議的球迷們將這幾家俱樂部背後的外資惡搞為「grand theft football」 釜底抽薪 面對輿論壓力,歐超聯內部也開始松動。 在當天的比賽結束後,利物浦的球員們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歐超聯的成立。 球場內的球迷抗議給球員們帶去了很大壓力,當天有比賽的歐超聯球隊無一取得勝利 幾小時後,曼城官方宣布退出歐超聯,利物浦、曼聯、阿森納、熱刺緊隨其後,直到切爾西發布公告,靴子落地,六支英超隊伍全部退出。其中阿森納更是向球迷道歉,表示加入歐超聯的決定是個錯誤。 從各方面來講,在這場風波中,英國球迷的反對聲最強烈,當地政府的干預也更積極;而英超本身也是歐洲各國聯賽中運營狀況最健康的,BIG6承受的財務壓力相對較小;更有新聞稱歐足聯清晰地看透這一形勢,承諾了BIG6一筆可觀的補償金,最終成功招安。 這就意味著僅過了48小時,歐超聯的初始御十二家直接跑了一半。歐超聯進行了一下形式上的掙扎,宣稱即使只剩6支隊伍賽事依舊會繼續舉辦,但幾小時後,整個企劃就公告暫停。 「兩日維新」宣告失敗。 反客為主 一場鬧劇已然謝幕,但清算才剛剛開始。 在歐超聯尚未開賽就宣布停擺之後,剩餘六支球隊中的四支也先後宣布退出,已經只剩下了主要牽頭此事的皇馬和巴薩。 這場風波也讓球迷與控制球隊的背後金主之間的矛盾被擺上了桌面。球迷們早就對如今這種買賣球員參加比賽都只看短期帳面收益的俱樂部運營方式頗有微詞,認為這有悖於榮耀。而這一回,金主們更是為了自身利益想要徹底摧毀傳統足球文化。 歐洲足球文化很大程度上紮根於工人階級 不僅是挨罵,這些俱樂部的股價也多在今天應聲大跌。 尤文圖斯今日大跌12個點 變法失敗,金主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曼聯的CEO已經卸任辭職,跟隊記者表示背後財團已在考慮出售隊伍; 利物浦的老闆則發表公開信向全體球迷和隊伍員工道歉; 國際米蘭的所有者蘇寧集團原本就在計劃出售球隊的股份,而這次的失敗很可能加快這一進程。 對於這些金主們而言,可能真的只剩走為上策了。 以逸待勞 要說這幾天還有誰也經歷了大起大落,那大概得算EA一份。 EA的《FIFA》系列所獲得的球隊以及球員授權大部分都來自於與歐足聯的協議,而歐超聯的成立意味著俱樂部也將把這些權益收歸自己手中。除非EA再花上一大筆授權金,否則這些豪門就將很可能缺席《FIFA22》。 玩家們本來還期待著一睹失去版權加持的《FIFA》還能不能在下一世代保持對《實況足球》的優勢,如今又徒剩空想了。 來源:遊研社

眼見為實,恆大已經把車造好了?

在周一文章里不是說了,恆大將邀請媒體到他們上海的工廠參觀,如果有什麼重大消息的話,我們就緊急加更一篇嗎? 的確,工廠我是去了,信息也收集到了。今天我們就首次打破大家車觀察的更新節奏,給大家「插播」一則關於恆大汽車一些可能比較獨家的消息,坐好了。 明年就能大量交付 作為恆大汽車首次線下公開亮相,我想先從發布會說起,因為這次恆大釋放出很多有價值信息,是之前沒提到過的。 比如說大家比較關心的,恆大汽車有什麼技術含量。 不久前,恆大汽車財報會通報,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投入474億元,相當於大眾集團花在MEB平台上的費用了,其中研發投入249億元。從現場公布的內容來看,里面不少資金用於技術方面的支出。 我們得知的消息是,恆馳汽車的底盤來自德國的一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BENTELER。該底盤為純電架構並具備模塊化特性,能適配大、中、小型車,這也是為什麼恆馳能一口氣發布14款不同類型、定位的車型。 在展館現場,我們也看到整個底盤構造模型,前雙叉臂,後五連杆,全鋁合金材料打造,並且前後均配備空氣懸掛,沒猜錯的話,應該是用於恆馳1這類D級轎車身上。有一說一,上次見到如此「猛料」的底盤是阿斯頓馬丁的DBX。 除了買買買以外,恆大汽車也表示正在推動自主研發。目前恆大汽車共有雇員約9000人,正以每月500人的速度在擴張,其中負責研發的人員就有3500人左右,已經快跟上某些自主品牌研究院的研發人員數量了。 最近加盟的恆大汽車常務副總裁戴雷就屬於比較重磅的「擴招人員」之一,他之前任職於寶馬、英菲尼迪和拜騰,是汽車行業的元老級人物了。 恆大汽車常務副總裁戴雷 關於電池方面,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提到,具有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超快充的動力電池產品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我們知道,恆大早就設立了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電池也已經有一定的銷量。但我們從相關人員獲悉,恆大旗下恆馳汽車電池採用自研與採購寧德時代的「兩條腿發展」路線。 正因為用了不錯的技術(電機、電控)和電池,恆馳全系車型續航達到NEDC 700公里,部分車型甚至超過800公里。這樣的水準放到今天,都可以說是行業里比較靠前的存在了。其中定位與奔馳EQS相當的恆馳1(D級轎車),已經公布了具體的NEDC續航,為760km。 另外,車機系統是本次恆馳宣傳的重點之一。據了解,這套系統由恆馳和騰訊合作打造,使用了高通最先進的7nm製程 8155晶片。恆馳表示其既能使用騰訊系統也能兼容百度系統,構成「雙生態系統」給消費者自由選擇,的確是行業里比較少見的。 除了一般常見的裝載APP以及控制家里的電器以外,該系統的特色是能夠接入恆大現有的生態,比如說一鍵購買恆大足球比賽的門票,一鍵導航至恆大旅遊項目,實現一鍵購票等等,甚至說可以與你所住的恆大樓盤進行網聯,這方面大家可以充分發揮一下想像力。 說了這麼多,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什麼時候量產。恆大公開宣布的消息是:今年第四季度開始試生產,明年大量交付。而我們得到的更準確的消息是,下半年將預售多款車型,明年一季度正式交付。 大家細想一下,一個剛成立不到兩年的品牌,首次亮相就發布9款車,首批交付就有多款不同定位,不同類型的車型,這在人類造車歷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按照規劃,到2025年恆馳汽車要實現產銷100萬輛。我們可以期待一下,恆大汽車能否再次創造奇蹟。 萬事俱備 說到量產,肯定離不開工廠。之前不是有媒體「暗訪」過位於廣州南沙的恆大工廠嗎?其實我本人也偷偷去看過,不可否認那里離投產還有不少距離,因此不少人會認為恆大造車是個騙局。 其實這很可能是個誤會。恆大目前有3個工廠,分別位於天津、上海、廣州。今天恆大帶我們來參觀的上海工廠,和天津工廠一樣,都是收購其他車企的工廠,進行改造而成的,而廣州工廠屬於全新項目,也意味著廣州工廠的工期會長一點,但技術水平很可能會高於現有的2家。這是我們了解到的小道消息。 恆大汽車上海工廠 到達上海工廠後,讓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工廠方竟然提供媒體試乘試駕的機會,而車型則是定位A級SUV的恆馳5,續航約700公里,也是明年首批交付的車型之一。 當天至少有20位媒體被抽中試乘試駕,而公開試駕也一併也打破了「恆大造車騙局」和「PPT造車」種種外界的猜測。 回歸到參觀工廠。從工廠的衝壓車間來看,大部分生產設備已經在正常運轉中,包括德國斯特曼全自動高速衝壓線、德國KUKA機械臂、日本發那科機器人自動裝箱系統等等。 據恆大汽車常務副總裁戴雷的介紹,恆大汽車工廠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衝壓車間自動化率達100%,別人需要手工操作的步驟,恆大工廠則不需要,甚至能實現「黑燈工廠」(即在黑暗狀態也能正常生產)。 不過廠方表示,恆大在造車領域還是「新生兒」,沒有生產製造經驗,所以目前該生產線,暫時使用NEVS93的部件開展試生產前的練兵,為四季度開啟全面試生產恆馳車型做好準備工作。 從發布會開始,到試乘試駕,再到參觀工廠,恆大汽車從頭到尾都在釋放一個信號:我們的的確確在造車,而且已經造出來了,一切經已萬事俱備。 在車子造出來之後,就輪到如何賣車了,從公布的信息來看,恆大將建36個體驗中心、1600個銷售中心,對於搞房地產出身的恆大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難事。 當然了,恆大的「算盤」遠不止這些,今天就先賣個關子,等我們觀察透徹的時候我們再跟大家一一匯報。 來源:kknews眼見為實,恆大已經把車造好了?

記憶體漲勢已來;目前最高已漲25% 本季最高將漲28%

你手頭電腦的記憶體插滿沒?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要麼趕緊入手,要麼就多等等了。 按照機構TrendForce的最新預測數據,二季度PC DRAM晶片將維持上漲態勢,漲幅此前預估是13~18%,現在重新調整為23~28%。 伺服器記憶體也好不到哪里去,之前預估漲價20%,新數據調整為20~25%。 市場平均下來,漲幅最多18~23%。 據悉,DDR4-2666記憶體條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5%。 其實就在月初,美光CEO Sanjav Mehrotra在財報電話會議期間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在強勁的需求和有限的供應之下,當前的DRAM市場正面臨著嚴重的供不應求局面,從而導致了DRAM價格的迅速上漲,且貫穿整年都會進一步趨緊」。 最後,除了顯卡和記憶體,其它配件的價格也都面臨著一定程度的缺貨漲價局面,因而目前並不是DIY PC主機的好時期。 來源:遊民星空

順豐的陽謀:是「爆冷」而不是「暴雷」

2021年4月8日晚,順豐控股(002352.SZ)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稱將「虧損9億至11億元」。2019年Q1淨利潤12.6億,2020年Q1疫情突襲下淨利潤仍達9.07億,2021年Q1的巨虧算得上「爆冷」。根據已公布的1、2月「經營快報」,順豐頭兩個月業務量突破16億件,同比增長53.9%。 與此同時,單票收入從2020年同期的19元降至16.3元,降幅為14.1%。但從淨利潤9億到虧損11億,這一出一進20億元「落差」從何而來?還要從正式的財報中找答案。 對於順豐巨虧,資本市場反應強烈,4月9日「當場」跌停,隨後兩個交易日又跌10.89%。4月13日,順豐股價收於64.8元,對應市值2952億。較2月18日盤中高點的跌幅達48%。春節後的48個交易日,順豐市值蒸發2730億! 偏娛樂的自媒體用「順豐雷暴」狂吸眼球,嚴肅財經媒體沉痛分析「順豐做錯了什麼」,厚道者發出「順豐是否被錯殺」之問…… 順豐是「爆冷」而不是「暴雷」。順豐沒做錯什麼,更沒有被錯殺,而是疑似「自殺」。 「以價換量」見成效 2020年,順豐營收達1540億,同比增長37.3%,比2019年的增速高13.9個百分點。 對於疫情沖擊下的增速上揚,資本市場「報以熱烈掌聲」,2020年股價上漲了137.2%。2021年頭兩個月,順豐股價漲幅分別為12.2%和6.03%。 2020年順豐營收逆勢增長37.3%,快運業務量更是陡增68.4%、超過81億票。 推動業務量增長的關鍵因素是降價。2020年的中國快遞行業,在疫情和極兔們掀起的價格戰「雙重打擊」下,單票收入下降10.6%(2019年快遞行業單票價格跌幅僅為0.9%)。而順豐單票收入從2019年的21.9元降至17.8元,同比下跌19%,幅度遠超行業水平。 2020年,順豐市場份額增加了2.2個百分點。在六大快遞公司中,市場份額增長的還有中通(+1.3個百分點)、韻達(+1.2個百分點)、圓通(+0.8個百分點)。申通、百世的市場份額則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1.7個百分點。 2020年,六大快遞公司合計配送693億單,占總業務量的83.2%,較2019年提高2.8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單票收入一降再降,毛利潤從何而來? 2015年,順豐毛利潤、毛利潤率分別為105億、21.7%。以2015年單票收入為基準,2016年單票收入下降7%,而毛利潤率只下降了1.6個百分點。到2018年,單票收入較2015年累積降幅已超過20%,毛利潤率較2015年只下降了3.8個百分點。 單票收入與毛利潤降幅之間的巨大反差,說明順豐「挖潛」取得一定成效。 最神奇的是2020年。2019年毛利潤率17.4%,2020年單票收入下降19%,毛利潤「何處存身」呢?結果2020年達到創紀錄的252億,毛利潤率16.4%,僅比2019年低1個百分點。 想知道順豐是怎麼做到的,可將成本分攤到每單業務進行觀察。 順豐三大主要成本是外包、薪酬及運輸。 2020年,三大成本合計占營收成本的84%(占營收的70.2%)。其中,外包成本808.4億,占營收成本的62.76%;職工薪酬130.5億,占營收成本的10.13%。這兩項都屬於人力成本,合計938.4億,占營收成本的72.9%。運輸成本142.6億,占營收成本的11.1%。 將以上成本攤入81.37億票快遞業務:票單人力成本11.5元(9.9+1.6),同比下降2.03元;票單運輸成本1.8元,同比下降0.4元;票單其它成本2.5元,同比下降0.92元。 這樣算下來:2020年單票成本15.8元,較2019年下降3.35元;而單票收入減少4.17元,單票毛利潤從2.76元降至1.94元,少賺0.82元。 2017至2019年,順豐單票成本下降1.71元。2020年下降3.35元,是此前兩年下降金額的兩倍,壓降力度空前。 進一步分析。2020年票單成本下降中,外包貢獻了36%、薪酬貢獻了24.6%,合計50.6%。也就是說,成本下降一半靠的是省人力。運輸成本下降的貢獻率為12%,其它成本下降的貢獻率為27%。 在單票收入一降再降的情況下,順豐通過提高人力、設備/設施的使用效率不斷壓降單票成本。特別是2020年的以價換量,成效斐然,不僅奪回兩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毛利潤還創了新高。 重新劃分業務 自2020年起,順豐將營收分為三個部分披露:速運分部(包括時效、經濟、醫藥及冷運、國際等板塊)、快運分部(提供快運產品的物流服務)和其它(包括供應鏈、同城等)。 2020年速運分部收入(對外)1234億,淨利潤90億,毛利潤率、淨利潤率分別為19%、6.74%; 快運分部收入(對外)193.4億,淨虧損9.1億,毛虧損率、淨虧損率分別為0.6%、4.06%; 其它分部收入(對外)112.5億,淨虧損11.3億,毛利潤率9.9%、淨虧損率6.3%。 綠線:毛利潤率,黃線:淨利潤率 速運、快運、其它分部占有總資產分別為586億、677億、934億,收入占比約80%的速運占有資產最少是什麼道理? 年報披露各分部間資產重合部分達476億,占總資產的43%。重合部分占比越大,說明各分部間共用資產程度越高,也就是說資產利用效率提高了。比如,其它分部用到的資產占順豐總資產的84%,其實真正為這個分部置辦的資產沒多少,主要靠「見縫插針」使用其它分部的資產。 2020年,順豐支柱板塊「時效快遞」收入663.6億,同比增長17%;經濟快遞441.5億,同比增長64%,新增收入主要來自電商平台賣家;疫情下國際板塊收入59.7億,同比增長110.4%。快運、同城急送、供應鏈板塊收入分別增長46.3%、61.2%和44.5%,這三項業務帶來約20億虧損。 順豐急什麼? 在中國快遞行業,順豐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採取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只能將用戶支付費用的一部分(如面單費、中轉費、運輸費、派送費)確認為營收,而採取自營模式的順豐可以將用戶付款全額確認為營收。因此,盡管業務量跌出前五,以營收而論順豐仍居全行業第一。 採取自營模式的順豐,直接掌控物流網絡的關鍵環節及核心資源,通過強大的「天網+地網+信息網」提供「快+安全」的服務,用戶滿意度常年居行業榜首。 高品質意味著高成本,而用戶對價格的敏感程度高於品質。盡管順豐費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但盈利能力並不理想。2018年、2019年扣非淨利潤率還不到4%。 隨著中國快遞行業管理及技術水平的提高,順豐的相對優勢減弱、市場份額下滑。盈利不理想、規模掉隊,隨著頭上光環的消散,市值跌落上千億。 已經「掉隊」的順豐「急了」,開啟「以價換量」模式。 2019年Q1單票收入23.7元,同比上漲6.2%。6月單票價格松動,同比降低1%,從此業務量與價格「分道揚鑣」——Q2單票價格漲幅僅為1.6%,業務量增速提高到10.9%;Q3單票價格下降7.4%、業務量增12.7%;Q4單票價格降幅達17%,換來的是業務量勁增51.6%。 2019年單票價格從1月的24.9元跌至12月的19.3元,降幅達22.7%。 疫情加速了順豐「以價換量」的進程。2020年Q1、Q2單票價格降幅均超過20%,業務量同比增速分別為75.2%、85.3%。 2020年業務量增長68.4%、奪回兩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同時毛利潤創新高,至少順豐在去年「以價換量」是成功的。 2021年頭兩個月,單票價格在2020年Q1下降21.7%的基礎上再降14%,是降價過頭還是如業績預告所說「高價租用臨時資源造成暫時虧損」,要看今年後面幾個季度的業績。 股價暴跌不是壞事 進入2021年,各大快遞公司日子都不好過。申通說最多將虧損1億,中通說可能虧損4700萬,圓通、韻達、百世虧損也基本成為定局。但順豐從盈利到虧損的反差太大,在「萬綠叢中」稱得上「最綠」。 在4月9日的業績預告中,順豐給出五個理由:一是加大新業務開拓及資源投入;二是為應對業務量激增租用高成本的臨時資源;三是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重疊投放;四是員工不回家過年,員工補貼創新高;超低價「特惠專配」業務量增長迅猛,電商件毛利潤承壓。 季報未經審計,披露信息有限,更何況是一份「預告」。順豐的五個理由是否足以造成「20億落差」,是否存在「投資公允價值調整」「應收帳減值准備」「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等非經常、非現金因素,尚不得而知。 股價暴跌對順豐不是壞事。 2021年2月10日,順豐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預案》,稱「募集不超過220億元」用於「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轉動中心」等項目。3月17日,順豐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受理」。4月12日,順豐披露「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 截至2020年末,順豐擁有75架全貨機,加散航總計航線2110條,日平均班次3743次。全年運輸167萬噸、9億票,占順豐業務量的11%,占全國航郵的34%。 順豐航運能力甩國內「友商」好幾條街,但與國際快遞巨頭(DHL、UPS、FedEx)相比差得遠。僅從飛機的數量看,三巨頭就比順豐高一個數量級(FedEx、UPS都接近700架)。 順豐的「星辰大海」是走出國門、與國際快遞巨頭競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理應有世界級快遞公司。 全球航空貨運總量大約只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而貨值占比達到三分之一。沒有強大的航空運輸能力,談什麼參與國際競爭? 鄂州機場「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建成後,將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貨運樞紐機場。預計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245萬噸,旅客100萬人次。2030年,貨物吞吐量將進一步增加到330萬噸,旅客150萬人次。 在湖北鄂州建設物流樞紐,不僅要有實力和勇氣,還要獲得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可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220億的重要意義,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220億不是小數量,可能涉及幾十家投資機構,一旦最終獲得批復要盡快打款。潛在投資人已「各就各位」。發行價格這個最重要的因素不可能沒有「大致范圍」。 為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監管規則要求非公開發行價不低於20日均價的80%。如果二級市場受利好消息刺激(定增通常被視為利好),股價大幅上漲,定價范圍將被迫調整,不免大費周章。 在這樣背景下,4月8日發布的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在客觀上起到降低投資者預期、防止股價過快上漲的作用,相當於「潑了一盆涼水」。 來源:cnBeta

火過海底撈,卻被罵上熱搜!最兇猛的網紅火鍋店,為何自砸招牌?

文/ 金錯刀頻道 吳鳴 前兩天,#陳赫道歉#衝上熱搜榜第一條。 事情起因是,一對夫妻在陳赫火鍋店賢合莊用餐,天花板毫無徵兆的掉落,吃頓火鍋差點鬧出人命! 老婆被天花板砸傷至骨折。 圖片來源:1818黃金眼 老公被濺出的滾燙鍋底燙傷至毀容。 圖片來源:1818黃金眼 一開始,倆人的訴求很簡單:賠償醫藥費之後,老闆再適當給予補償進行道歉就完事了。 但偏偏雙方在賠償價格談不攏,一邊要8萬,一邊只給4萬,一來二去竟然拖了一個月。 圖片來源:1818黃金眼 但也正是這一拖,賢合莊的問題被《1818黃金眼》抓了個正著,爆火全網。 面對輿論壓力,陳赫不得不出來道歉:「再次向兩位顧客深表歉意,全面排查整改,安全問題絕不姑息!」 然而,隨著事情發酵,很多網友針對的已經不再是賢合莊的安全問題。菜品、環境、價格,無不成了他們的吐槽對象。 賢合莊要整改的,恐怕不僅僅是裝修。 1 最火明星火鍋店,全身都是差評 要說明星界開餐飲店的,真不算少。大到頂流明星,小到十八線藝人,都想在吃喝里摻一腳。 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明星的開店品類中,有61.7%是餐飲行業。 但論起這兩年圈內最火的,必須是陳赫的賢合莊。 成立之初,大半個娛樂圈都來給陳赫撐腰。 圖片來源:深圳美食榜 店內到處都是陳赫的人像和標誌、更有超多明星合影及簽名。 風格也是延續了濃濃的老成都市井氣息,絕對的打卡聖地。 圖片來源:深圳美食榜 最火爆時,粉絲想要吃上,等待4個小時只是常規操作,高峰時期還要爆排14小時,日均等位500+桌! 圖片來源:深圳美食榜 但人紅是非多,相比經營的火爆,賢合莊在網上的風評幾乎是另一種極端。 早在去年,賢合莊的衛生問題就屢屢把陳赫帶上熱搜。 火鍋底料中發霉的生薑; 圖片來源:@都市現場 多次吃出頭髮; 圖片來源:@拯救不開心 甚至還因檢出餐具中有大腸菌群,和薛之謙的上上謙一起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特別點名批評。 儘管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批評,但賢合莊衛生問題引起的風波卻始終沒有平息。 今年3月,有媒體曝光了一家在南昌賢合莊後廚的秘密,這里必點菜品滷味是臭的! 盛滷味的盒子上沒有保質期標誌,記者問鹵大腸放了幾天的時候,廚師回答得模稜兩可,一會兒說是四天,一會兒說是一個星期。 放太久臭了的滷味也不能扔,還可以通過反覆鹵泡除異味,直到把它賣光。 圖片來源:@江西晨報 然而,賢合莊官網一直可都是宣稱滷味現點現撈。 另外,都市現場的暗訪還爆出後廚將「節約」發揮到極致,一滴水、一滴油都不捨得浪費。 發臭的牛肉掉地上撿起來不洗直接繼續賣。 圖片來源:@都市現場 紅油裝袋後,塑料袋直接放到滾水里煮。 圖片來源:@都市現場 衛生問題令人擔憂,賢合莊口碑也急轉直下。 明星餐館的天價菜品,粉絲開始不買帳了。 有顧客說,這里的菜碗如煙盒一般大小,直徑只有二根牙籤長,22元只有4片肥牛,6元只有5片藕。 圖片來源:@抖抖就好 對比起來,隔壁家的呷哺呷哺10元能買9片藕+9片土豆。 除了衛生和菜品問題,賢合莊的服務也遭到了部分人的吐槽。 比如有人發現賢和莊的水杯都喇嘴了,服務員還說沒杯子了,換不了。 還有人在賢和莊的抖音號留言:吃出尖刺,服務員將尖刺拿走後不了了之! 爭議大、口碑也不盡如人意,賢和莊憑什麼能開這麼多店,還這麼火爆? 2 口碑稀碎,為什麼還能撈金3.7億? 別看賢和莊差評不少,但掙錢是真不含糊。 賢和莊在近2年國內瘋狂擴店700多家,令人嘆為觀止。要知道,已經開店27年的海底撈分店也不過才1205家分店。 不同地區賢和莊加盟費不一樣,比如北京地區賢合莊的加盟費是55萬元,山東地區是38萬元,還有保證金5萬元,一簽就要簽三年。 圖片來源:市界 單單是加盟費,賢和莊就吸金了3.7億元! 另外,加盟賢和莊每個月還要交每個月2%的營業額,不管每個門店是否盈利,但賢和莊一定是穩賺不賠的。 賢合莊為何這麼賺錢?外界會以為這和陳赫有直接關係,實則不然。 很多人去賢合莊就是奔著陳赫的名氣去的,甚至還幻想能親眼見到陳赫,但700多加店,就算陳赫每天去一家店,也得兩年才能把這些賢和莊走完。 最重要的是,市界記者採訪的店主表示,要請陳赫過去宣傳,需要店主單獨付費100萬元! 一般店主掏不起這錢,所以食客幾乎看不到陳赫。 其實,陳赫不是關鍵,陳赫背後的神秘操盤手才是真正的大佬。 賢和莊之所以這麼火爆,離不開一家機構——至膳。 明星扎堆開餐飲,存活率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高。 趙薇的樂福餐廳、聶遠的黔菜研究館、郭德綱的郭家菜都沒撐多久就黃了。 2015年,陳赫第一家賢和莊初出茅廬同樣陷入困境,連續三年虧損。 2019年賢和莊被至膳接手後,立馬脫胎換骨,賺錢賺到手軟。 至膳到底做了什麼?最關鍵的一點:營銷。 年輕人想看陳赫,陳赫就去一家一家跑賢和莊拍小視頻; 想看網紅,那些美食、搞笑、唱歌的主播就會出現在各個新店開業現場。 比如大胃王浪胃仙去賢和莊吃飯,看著像要把陳赫吃垮了; 圖片來源:@賢和莊火鍋 初戀女神胡阿小小在賢和莊變身餐廳服務員; 圖片來源:@胡阿小小 最小的網紅Q寶被媽媽抱著都得來賢和莊吃一口; 圖片來源:@二十吃垮長沙 還有最近被《人民日報》點名的大LOGO也曾強推賢和莊。 不到一年,賢和莊變成了最接地氣的明星火鍋店。 在抖音當中,帶「賢合莊」話題的視頻就有兩萬多條,播放次數高達11.5億次播放量! 今年年初,賢合莊又聯合陳赫的潮牌 TIANC 推出了新年限定禮包,有聯名款衛衣、火鍋套餐和明星簽名照等,不少門店外都擺放出各類潮牌周邊。 這還不算完,去賢和莊的用戶只要拍照分享到朋友圈,還能免費領取小菜,相當於給賢和莊來了次內推。 除了會營銷,至善還號稱會給加盟商提供選址建議、負責開店之後的宣傳推廣、進行人員培訓和裝修支持等有一條龍服務。 這就使得原本就想蹭明星流量的加盟商,省卻了許多後顧之憂,於是前仆後繼地掏錢加盟。 這一套流程至膳已經爛熟於心,除了賢和莊,公司旗下餐飲品牌還包括黃曉明的燒江南烤肉、孫藝洲的灶門坎燒烤、關曉彤的天然呆奶茶、尹政的黃魚先生等。 圖片來源:市界 但這樣複製粘貼式的經營方式,真的能長久嗎? 3 只生不養,頂流明星也頂不住 許多明星不斷擴張加盟店,理由只有一個:想掙快錢。 為了吸引加盟商,賢和莊對外稱,開店毛利率大概是60%,凈利率在20%左右,一般店鋪10個月就能回本,即使是北京這種高房租一線城市,一年左右回本也是妥妥的。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給出的數據,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的利潤凈值是8%,比如高端火鍋「湊湊」,凈利潤控制在10%,海底撈的凈利潤率也是在10%上下浮動,這已經高於了平均值。 圖片來源:海底撈2018年財報 賢和莊凈利潤是火鍋界老大海底撈的兩倍?這顯然值得懷疑。 或許,比起讓每一家賢和莊賺錢,更重要的是再多一家賢和莊,多一份加盟費。 但問題是,加盟商掙不到賢和莊承諾的那麼多錢,大機率會在節約成本方面下功夫,例如食材。 長此以往,難免遭到網友吐槽。 對於陳赫而言,賢合莊的爭議,也將逐漸變成對他的爭議。 有粉絲站出來指出,賢和莊加盟店出現問題,為什麼要怪到陳赫身上? 雖然加盟店和陳赫沒有直接關係,但他難辭其咎。 據天眼查數據,至膳對成都賢和莊持股比例達51%,福建賢和莊對成都賢和莊持股比例達49%,陳赫則是福建賢和莊持股約38%的股東。 也就是說,陳赫是賢和莊的重要持股人,即老闆之一,而不僅僅是拉流量的代言人。 作為老闆之一,陳赫當然需要對賢和莊的一切負責——總不能一邊從加盟費里拿分紅,一邊又說品牌的負面與我無關。 如果陳赫更愛惜羽毛,或許就會更加仔細地篩選商家、管理嚴格,加盟商自然會規矩許多。但毫無疑問,明星選擇開店,更多時候只想賺快錢、賺輕鬆的錢,管理漏洞在所難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賢合莊「新店天降天花板」一事已說明品牌存在管理問題。這還牽扯到賢合莊裝修資質審核以及後續驗收問題,里面是否牽扯一些灰色地帶,或者說裝修質量是否過關等。 實際上,不僅賢和莊,明星餐廳瘋狂擴店卻無法一一管理,早已是個通病。 由李冰冰、任泉、黃曉明等六位明星合開的熱辣壹號火鍋店曾經也是憑藉明星光環火速擴張,但如今卻在倒閉的邊緣徘徊,3人88元套餐都無人問津。 包貝爾的辣莊火鍋店因為用牛血兌水冒充鴨血,生意一落千丈。 如果不用心經營,焉知賢和莊的明天會不會和它們一樣? 刀哥相信,賢和莊肯定不是每一家都會出現問題,賢和莊一定也在為此一直努力。 但是一顆老鼠屎就會壞了一鍋粥,手臂再長也管不過來那麼多。 刀哥覺得,先求穩再提速,開好一家再開下一家。 餐飲行業沒有捷徑,紮實做好品牌和服務,比什麼明星效應都重要。 來源:kknews火過海底撈,卻被罵上熱搜!最兇猛的網紅火鍋店,為何自砸招牌?

財報 || 汽車大集團:不念過往、無懼未來 | 中國汽車報

近日,國內汽車大集團相繼發布了2020年企業年報。據年報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下,2020年中國車企大集團的市場表現普遍不太好。好在還有長安汽車這樣逆勢上揚的汽車大集團,讓人眼前一亮。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企業的年度表現也都遠遠好於2020年初的預期。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所言,中國品牌已經進入到靠產品技術提升推進企業整體實力提升的階段。未來,誰的產品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誰就有機會突圍而出。各大汽車集團在2020年年報中均提出兩位數的增量目標,2021年中國車市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其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仍是企業競爭的焦點。 長安、廣汽、東風笑開顏 長安汽車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長安汽車營收預計800億~9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8億~40億元,同比增長約205%~251%。長安是中國車企營收和利潤增長最快的企業。2020年,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新車200萬輛,同比增長14%,這一增速在2020年的中國車市顯得尤為珍貴,尤其是長安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了97.84萬輛,同比增長20.6%,領漲中國自主車企。 長安汽車財報中提到,銷量增長、產品結構優化,中國品牌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合資品牌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是其高增長的原因。中高端市場的突破讓長安汽車的2020年的業績提亮不少。2020年,長安汽車UNI序列首款車型UNI-T自6月上市後,僅半年時間就售出68556輛,為長安汽車開闢了新的增量市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長安汽車的銷量增長是技術積累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廣汽集團營收和利潤在2020年也實現了總體上漲。財報顯示,2020年,廣汽集團總營收達到3954.98億元,同比增加5.87%;合併報表總營收為631.6億元,同比上漲5.78%;凈利潤59.66億元,同比下滑9.85%;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8.07億元,同比增長25.17%。2020年,廣汽集團銷量達到204.38萬輛,同比下降0.89%,跑贏中國市場大勢,而且產量還顯示了0.54%的增長,這種情況在國內車企中並不多見。廣汽集團表示,2020年其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提升至8.07%,位列第四。 廣汽集團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其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增長息息相關。2020年,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71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6.2%。獨立運營的廣汽埃安的銷量則實現了42.9%的同比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提升和集團收入增加的同時,廣汽集團還在2020年推動了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財報顯示,2020年廣汽集團的研發投入超過了51億元,新增專利申請1961件,與百度、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全面合作。外部通過廣汽資本投資地平線、中航鋰電等戰略項目;內部則推動巨灣技研、星河智聯等技術創新公司孵化,在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領域邁出新步伐,不斷完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廣汽集團2020年還完成千億元的項目投資,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等一批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項目相繼啟動和建成。 東風集團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33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凈利潤5.54億元,同比增長25.11%。目前,東風公司總資產為201.63億元,總負債達120.7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9.87%,現金流凈額為49.45億元,現金流凈增加額為14.85億元。汽車仍然是東風集團最重要的主營業務,報告期營收占比為99.48%。2020年東風公司累計售新車286.8萬輛,同比下降約2.2%,低於汽車行業增速0.3個百分點。儘管銷量下滑,但報告期內集團銷售收入約1079.6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1010.87億元增加約68.77億元,同比增長約6.8%。處在疫情風暴眼的東風公司,能在2020年取得這樣的業績,實屬難得。 上汽、北汽愁煞人 營收與利潤雙降讓上汽集團遭遇很大危機。財報顯示,2020年,上汽集團的總營收為7421億元,同比下滑12%;凈利潤為204.3億元,同比下滑20.2%;歸母凈利潤為204.31億元,同比下降20.20%。營收下降的背後是銷量的大幅下滑。2020年,上汽集團銷售車輛560萬輛,同比下降10.2%。上汽集團旗下兩大合資公司——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銷量均呈現兩位數的下滑。這嚴重拖累了上汽集團的整體業績。而上汽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的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去年的表現也不及前年,出現小幅下滑。 於上汽集團而言,其2020年的業績亮點也只剩海外市場了。2020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39萬輛,同比增長11.3%,在全國整車出口整體下滑6.2%的情況下逆勢上揚,占全國整車出口的比重超過1/3,已連續五年蟬聯全國第一。其中,自主品牌的海外銷量達26.7萬輛,占公司海外總銷量的比重將近70%;特別是在歐洲市場,公司自主品牌銷量超過4萬輛,並且新能源車型占到六成,主力產品EZS在多個國家已躋身細分市場前列。 北京汽車2020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69.73億元,同比增長約0.89%;毛利421.4億元,同比增長11.97%;凈利潤129.55億元,同比下降14.53%;每股基本收益0.29元,同比下降47.81%。2020年,北京汽車集團的北京品牌、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和福建奔馳四個業務板塊合計實現整車銷售116.9萬輛,同比下降18%。與北京品牌相關的收入為72.77億元,同比下降64.1%。北京汽車稱,凈利潤的下滑主要由於北京品牌及部分投資企業受國內乘用車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整體低迷等影響而導致利潤下降。 2021:力求兩位數增長 4月7日,長安汽車集團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其一季度總銷量達到6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11.56%。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突破36萬輛。繼續延續著2020年的銷量奇蹟,尤其是在UNI-K車型上市後,長安的中高端產品不再是單兵作戰。UNI-K或將持續推動長安汽車向更高的銷量目標邁進。 長安之外,各大車企集團普遍制定了較高增速的2021年銷量目標。2021年,上汽集團提出617萬輛的銷量目標,同比增長10.2%;營收達到8300億元,營業成本7200億元的計劃。2021年,東風汽車計劃總銷量目標按年增長14.8%,其中商用車銷量增長12.3%,乘用車銷量增長15.4%。今年東風汽車將在乘用車方面投放17款新品,其中自主品牌6款、合資品牌11款。各大車企集團之所以制定較高增速的銷量目標,與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銷量基數較低有關,同時,按照中國車市的發展規律,2021年或將是恢復增長的一年,這也是車企制定較高增速目標的重要因素。 2021年,廣汽集團推出要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1615」發展戰略,力爭在「十四五」末產量規模達到350萬輛,做強做實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金融服務和出行服務六大板塊,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電氣化、智聯化、數字化、共享化、國際化五大方面的提升,實現集團高質量發展,打造創新引領、持續創造價值的科技廣汽。 北京汽車則表示,2021年,將在戰略、品牌、產品、技術、資源及管理上緊扣主業,各業務板塊強協同、重創新、謀發展、走內涵式增長道路及差異化經營戰略。北京品牌將向高端化和產品中大型化加速發展;受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產品的投放將進一步豐富,智能交互、5G物聯、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應用速度進一步加快。 文:王金玉 編輯:黃蓓 版式:趙方婷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來源:kknews財報 || 汽車大集團:不念過往、無懼未來 | 中國汽車報

一個人可以繳兩份社保嗎,老家繳了五年,現在在深圳參保可以嗎?

一個人可以繳納兩份社保嗎?自己之前在老家地區交納了5年左右的社保,現在去深圳上班,又在深圳地區繳納了幾年的社保,可以嗎?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在參保時間上沒有出現重複的交費,當然是沒有問題,這種情況不屬於一個人參加兩份社保,只是你的社保關係沒有辦理轉移合併,僅此而已,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新工作單位開具社保的接收函,包括醫療保險的接收函,正常轉移自己老家地區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進行累計合併計算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的話就不存在這個雙份繳納的情形了,當然如果說你在深圳地區已經參加工作,老家地區的這個社保,如果是你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保,就應該停止交費,然後正常的轉移社保關係,這個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說你在老家地區依然是正常參保,這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從未停止交費,並且和深圳參加工作單位的時間,造成了重複的繳費,那麼這種肯定是不允許的,也是享受不到雙份養老金的待遇。 並且我們在轉移社保的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生重複交費的情形,你的社保關係實際上是沒有辦法正常的轉移合併,你只能夠將重複繳費的這一部分申請退出之後才可以進行正常的轉移,很明顯,這對於自己來說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和影響,畢竟你有了工作單位沒有及時的轉移社保關係,造成重複的交費是需要你自己來承擔的。 當然還有一種人群就是說,他曾經在老家地區參加的並不是職工養老保險,而是屬於這種農村的居民養老保險,如果這種情況下的話也應該停止交費,因為居民養老保險雖然是和職工養老保險是無法累積合併的,但是你參加這兩種養老保險是不合適的,因為將來你是享受不到兩份養老金的待遇,這對於自己來說你只能夠選擇停止居民養老保險,保留職工養老保險,因為職工養老保險將來享受到的養老金,要高於居民養老保險,對自己來說是更有利的選擇。 所以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參加兩份社保的,主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說你在老家正常參加的職工養老保險,那麼把這個社保關係轉移過去就可以了,就可以有效的累計合併,將來你就。不在深圳地區工作也沒有關係,你依然是可以把深圳地區的社保轉移回老家,依然是可以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繼續參保,依然是可以有效的累積自身的繳費年限。 當然如果說你在老家參加的是居民養老保險,實際上就沒有必要參保了,停止交費就可以了,直接在工作單位參加自己的職工養老保險,將來這個居民養老保險你曾經的繳費是可以全額退出的,只是退出的時間,各個地區的規定有所不同。 感謝閱讀,每天講講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大家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財報季2021##理財知識科普# 來源:kknews一個人可以繳兩份社保嗎,老家繳了五年,現在在深圳參保可以嗎?

台積電日賺3.6億 Intel半導體霸主地位不保

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缺貨的情況下,占據晶圓代工市場一半多市場的台積電尤其重要了,這兩年的發展速度如坐火箭一般,最快3年後就能超越Intel成為半導體一哥了。 台積電昨天發布了Q1季度財報,合並營收為 3624.1億元新台幣(約合83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7%;淨利潤為1397億元新台幣(約合3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4%,毛利率50.5%-52.5%,利潤率39.5%-41.5%。 以此來算的話,台積電在今年一季度日賺超過3.57億元人民幣,吸金能力爆表。 預計整個2021年內,台積電的營收將增長20%以上,而去年的營收就已經達到455億美元。 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Intel在過去28年來一直是第一,只有2017、2018年三星靠著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漲價奪下過兩次第一,但2019、2020年還是Intel第一。 按照台積電的發展速度,花旗銀行預計台積電2024年的營收可達941億美元,2024/2025年間就能超越Intel,成為營收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真到了那一天,也意味著Intel保持了將近30年的王者地位要被台積電拿下了。 來源:遊民星空

新東方在線否認集中裁員,但上市兩年它確實沒有「在主桌占有一席之地」

4月14日,據晚點LatePost消息,在線教育公司新東方在線過去一個月進行了集中裁員,涉及中小學大班課業務的主講教師、教學輔導、運營等多個崗位。各部門裁員的指標不同,約20%的中學部主講老師已離職。和2020年暑期相比,大班課主講和輔導老師約有一半已經離職,小班課也在壓縮前端運營和主講老師人數。 對此,新東方在線14日晚間回應稱,新東方在線不存在集中裁員的動作或計劃,更無所謂「各部門裁員指標」。季度性常規優化確實存在,但絕非一刀切的裁員。季度性地對教學質量和績效不達標的老師進行優化,是長期存在的。 新東方在線表示,中學事業部責任人確有調整,但公司對中學事業部絕無20%的裁員指標。為方便管理,中學部主講團隊大部在過去幾個月正在由西安向北京遷移,跨城市遷移過程中,部分教師離職的情況不可避免。截至目前,新東方在線確無集中裁員動作。 根據新東方在線的推測,大部遷移,加之當季度優化工作的正常進行,可能給外界造成了中學部「集中裁員」的誤解。 「誤解」是不是空穴來風? 新東方在線於2005年成立,是國內首批專業在線教育網站之一。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在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 但是在上市之後,它的業績卻遠遠低於預期。根據新東方在線近幾年的財報顯示,2019財年凈虧損6410.9萬元,同比下降178.12%;2020財年凈虧損7.58億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為止的6個月,新東方在線凈虧損為6.74億元,虧損幅度擴大670.6%。 再看看新東方在線如今的市值,截至4月15日16:00,其市值是162.19億港元。新東方在線上市首日的市值,以開盤價計算,為93億港元。上市兩年時間,新東方在線的市值漲幅了74%。 然而與其它頭部在線教育相比,新東方在線的數據是遠遠落後的。 錯失在線教育「大風口」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下教育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在線教育成為疫情期的「大風口」,看到了學生對於在線學習的巨大需求,資本也紛紛湧入在線教育的市場,在線教育一時如火如荼。 2020年,作業幫、猿輔導兩家K12在線教育頭部公司都拿到了巨額融資,其中猿輔導一家融資就超過35億美金,估值據稱達到200億美金;單家公司一個季度的廣告投放成本就超過新東方在線一年的營收。 一方面是新東方在線被曝裁員,另一方面則是作業幫等巨頭的人員大規模擴張。2020年,作業幫創始人、CEO侯建彬接受《態℃》欄目採訪時曾透露,2014年,他帶領四五十個人,組建起了作業幫的初始團隊;沒有錢,找了一處連窗戶都沒安上的辦公區。而2019年底,作業幫在職員工數為1.3萬+,到了2020年底公司員工數已經超過了3.5萬人。 這其中,不能不說的是跟誰學。這家在線教育公司是由新東方前執行總裁陳向東於2014年6月創建的。跟誰學於2019年6月上市,和新東方在線相比,前後也就差三個月時間。跟誰學自上市以來,市值從25億美元升至最高點達到370億美元,漲了12倍。儘管近期跟誰學股票兩個月大跌近70%,但截至4月15日16:00,其市值也達到了61.19億美元。這跟新東方在線的93億港元市值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俞敏洪與新東方在線 新東方在線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是新東方教育集團旗下的專業在線教育平台。 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登上了港交所中央主台,正式啟動了赴港上市儀式。他在儀式現場致辭中表示,「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在線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平等、優質的教育資源。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這個行業有一個良好的前景,憑藉我們的經驗和新東方在線的團隊精神,我們將以更豐碩的回報,為我們的股東和投資者開闢新的機會。」 當晚,新東方在線上市慶祝晚宴上,俞敏洪拿自己打比方,稱當年的自己和如今的新東方在線都是「潛力股」,不能只看現階段的表現。 他表示,「如果說原來新東方在線和新東方總公司之間是父子關係的話,現在我們把這個兒子送到世界上,讓他去獨立的生存,讓它獨立聚集資源,獨立吸引更多的人才,進行更多的發展。實際上今天可以說是我們給了新東方在線一張出生證,讓它在這個世界上從今以後聚合偉大的人才、偉大的系統、偉大的內容來獨立生存。」 致辭結束前,俞敏洪頗為動情地說,「我們有偉大的目標,我們有激情堅持我們所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有突破自己和變革自己的勇氣,直到它變成一個真正偉大的公司。」他擲地有聲地表示:我們要在主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從俞敏洪的發言不難看出,他對新東方在線的發展是寄予了厚望的,可惜事與願違,新東方在線自上市以來的兩年時間內,都沒有做出一份令新東方、令市場滿意的業績。 2020年12月,俞敏洪在一場論壇上做了《培訓教育,除了商業模式,我們還應關注什麼》的主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表示,自己10年前就說過地面教育不會消失,「因為我深刻地知道,教育就是一場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的過程,一定是學生和老師面對面的互相影響,才更能達成全人教育的目的。 」 關於在線教育,他認為培訓教育被過度開發,在線教育各種燒錢,資本退潮後,將會出現一地雞毛的情況。 此言一出,業界譁然。人們在感慨於俞敏洪激情澎湃的演講之時,也不由得感嘆,新東方在線距離「在主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標,似乎越來越遠了。 來源:kknews新東方在線否認集中裁員,但上市兩年它確實沒有「在主桌占有一席之地」

你知道退休金的最大差距,是多少嗎?

你知道退休金的最大差距是多少嗎?每個人所獲得退休金的待遇水平有所不同,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說像我的父母他們兩個人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就是不一樣的,由於我父親參加工作的年限比起我母親參加工作的年限要長5年左右,那麼它的累計繳費年限,社保的繳費時間上都是會更高一些,所以說我父親退休之後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比起我母親還是要高一些的。 而且這個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跟自己的工作單位跟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限,跟自己的繳費指數等很多條件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最終自己能夠獲得多少錢的養老金取決於這些參保條件來決定,主要就是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最終來決定自己養老金的待遇。 當然大多數人他可能知道,自己的養老金並不知道別人的養老金是多少,或者說養老金的待遇究竟會有多大的差距,其實這個養老金的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群體比起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群體,二者之間就有一個明顯的差距。 一般情況下我們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如果說你還沒有個人養老金帳戶,那麼僅僅只能夠獲得個人基礎養老金帳戶,你最終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水平可能也就是幾十塊錢,或者說100齣頭,這是據我了解,已經是一個最低的養老金收入水平了。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下,最高養老金的收入水平,實際上有很多人說,有的人她可能拿到2萬塊錢以上,3萬塊錢以上的養老金,也許這存在,但是我本人工作很多年以來,沒有實實在在發現有這麼高養老金的人群,所以說我在這里不能夠妄加評論,但是根據我個人的實際了解,我知道養老金最高的人可以拿到18,000元。 而這個人就是我們家的親朋好友,他是從部隊里退役下來的正團職幹部。剛剛退役下來大概是13,000多塊錢左右,但是在退役了十幾年以後已經可以達到今天的18,000元的水平了,這是據我了解,目前我得知最高養老金的收入,而且這個養老金,它既沒有包括所謂的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也沒有包括商業性的補充養老金的待遇,僅僅只是社保養老金待遇的部分。 所以很明顯,100塊錢的養老金跟18,000塊錢的養老金,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並不能夠干預別人的養老金拿多少錢,但是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多繳多得長較長的,想要讓自己將來退休以後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收入,那麼必須在參保的過程中保持一個連續不斷的交費,就可以保證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最大化,同時提高自身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將來都有可能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收入。 感謝閱讀,每天講講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大家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財報季2021##理財知識科普#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來源:kknews你知道退休金的最大差距,是多少嗎?

大神被判七年

大家好,我是初善君。 剛寫文章的時候,初善君憑藉著三年的審計功底,專注於財報解讀和掃雷。當時就注意到有個公眾號在掃雷方面非常專業,有多專業呢,至少當時感覺比我厲害多了。 這個公眾號叫商行與投行,出於崇拜,當時就加了微信,他的微信叫雷總,我們偶爾聊兩句。 但是這個公眾號從2019年1月24日開始,就再也沒有更新了,最後一篇文章定格在《又一家上市公司大存大貸,宜華生活能撐下去嗎》。 後面在粉絲里剛好碰到雷總的同學,聊起來說也好久沒他的消息了。出於好奇,初善君2019年10月6月微信找過他,也沒有得到回覆。 直到最近,中國裁判文書披露了一起敲詐勒索案,才發現雷總居然身陷囹圄了。 根據裁判書,雷總犯了敲詐勒索罪,索取錢財25.5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1個月。 原審判決認定,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間,被告人沈XX在其註冊的「商行與投行」的微信公眾號和雪球號上,發表企業負面文章並留下微信聯繫方式,利用企業對媒體刊登負面報導的恐懼心理,採用有償刪稿、不跟蹤報導等方式,以合作費、補償費等名義向4家被害單位索取錢財,共計25.5萬元。 原審法院作出判決:一、被告人沈XX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二、責令被告人沈XX退賠被害單位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二萬五千元,退賠被害單位康某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十萬元,退賠被害單位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五萬元,退賠被害單位東旭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八萬元。 敲詐勒索肯定是犯法的,這種事情大家千萬不能做,但是25.5萬7年有期徒刑,太不值得了。 更神奇的是,不管雷總敲詐勒索這事,從他寫的這幾家公司來看,真的是大神水平,稱一句大神絕對沒問題。 1.2018年9月,被害單位信威通信處於重大資產重組階段,被告人沈XX在其微信公眾號「商行與投行」上發表該公司負面文章後,為避免通過法律手段處理而導致紕漏公司涉密業務,信威通信委託公關公司進行處理,被告人沈XX報價2.5萬元,並在確認對方支付費用後刪除其發表的負面文章。 第一家給錢的公司是信威集團,高峰時信威集團入選上證50成分股,市值接近2000億。當年信威集團董事長是人中龍鳳,準備在尼加拉瓜修建運河搶巴拿馬運河的生意,收購以色列衛星運營商給地球裝耳朵,準備收購烏克蘭最大的軍火商馬達西奇,簡直是A股之光。 然而目前信威集團市值還剩下不到10%,差不多41億,離退市一步之遙。 2.2018年10月底,被告人沈XX在其微信公眾號和雪球號「商行與投行」上發表有關康某的負面文章,因該公司正處在停牌期間,為儘快處理文章帶來的負面影響,集團董事長指派工作人員與被告人聯繫,雙方談妥支付10萬元「合作費」以刪除負面文章。被告人沈XX在確認對方支付費用後刪除其在所有平台上發表的負面文章。 很顯然,康某是我們的老朋友康得新,初善君在那個時間點也發過康得新的負面文章,對方也聯繫我了,並且針對初善君的問題給出了長長的文字解釋,人家態度誠懇,我也就把文章刪了,這個故事老朋友都知道。 只是沒想到,康得新已經是退市了。 3.2018年12月,被告人沈XX在微信公眾號和雪球號「商行與投行」上發表《財務受質疑,三安光電或跌落神壇,三安集團巨額預付款去向成謎,且資金鍊緊張跡象明顯》、《三安光電利潤大幅摻水深度揭秘其操作手法》關於三安光電的負面文章後,向被害單位索取5萬元,用以刪除其在網上發表的有關該公司的負面文章,並不再跟蹤報導。 三安光電的負面文章初善君也寫過,主要針對它會計激進的政策,後面對方沒有聯繫過我。 目前三安光電是唯一一家過的還不錯的上市公司。 4.2019年1月,被告人沈XX在微信公眾號和雪球號「商行與投行」上發表東旭光電的負面報導後,向被害單位索取8萬元,用以刪除其在網上發表的有關該公司的負面文章,並不再跟蹤報導。 東旭光電目前沒被ST,但是從股價表現來看,市場也是把它當做財務造假股來對待的:股價暴跌了很多。 看最後一篇文章的宜華生活,寫的時候股價是5塊,現在是0.52元,也退市了。 拋開敲詐勒索這個事情,大家覺得大神的文章命中率如何? 回頭再看這個事情,雖然對這些公司的質疑由來已久,但是負面文章本身就是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因為大神的文章避免了損失,功德無量啊。 頗為諷刺的是,大神敲詐勒索25.5萬元,被判了7年,而康得新的鐘總、信威集團的王總,至少造成了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損失,卻沒有牢獄之災。 樂視網的處罰剛剛出來,樂視2007年至2016年連續十年財務造假、2016年非公開發行構成欺詐發行等,對公司合計罰款2.406億元,對賈布斯罰款2.412億元,加上警告和市場禁入。 很多大家一定好奇是哪家公司給錢後舉報了雷總,其實很簡單,四家里就一家活的好好地,嗯,就是它。 目前來看,七年已經板上釘釘,敲詐肯定不對,就是太可惜了。 其實寫負面文章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上市公司律師函警告、上市公司小股東十八代祖宗問候警告。 初善君當時的初衷就是為了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好,希望更少的人上當受騙受騙。 目前來看,只能希望寫負面文章的朋友們保護好自己,不要貪圖小利,更不能敲詐勒索。當然,能轉行早日轉行。 A股不值得。 來源:kknews大神被判七年

打不過,放暗箭:58同城借反壟斷聲討貝殼,這招有用?

在組建「反貝殼聯盟」接連失利後,58同城CEO姚勁波最近再次向貝殼找房發難。不過這次走的不是拉幫結派的路子,而是直接揮舞起了反壟斷的大刀。4月10日,正值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的反壟斷處罰落地之際。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 編輯 | 韓大鵬 當天,姚勁波在微博和朋友圈公開呼籲國家反壟斷罰款貝殼找房40億,依據正是阿里被罰的涉嫌「二選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有支持,也不乏質疑。固然,兩者的良性競爭能讓行業和用戶收益;但認為姚勁波「碰瓷」、安居客充斥假房源等聲音也紛至沓來。 自2018年貝殼找房誕生以來,58同城CEO姚勁波與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之間的愛恨情仇不斷上演。曾宣稱在房產業務上永不自營的姚勁波,也在炮轟貝殼找房壟斷之後提及,58安居客今年將作為挑戰者全面進入新房交易領域。 在與貝殼找房的對決中,姚勁波食言了,更是著急了。 騰訊小弟的愛恨情仇 2017年12月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58同城CEO姚勁波組了個飯局,鏈家董事長左暉也在被邀請之列。大佬們共同合影,好不親切。 2018年4月,時隔不到半年,左暉在鏈家的基礎上正式組建貝殼找房,直接成為了58同城的最大競爭對手,兩人也自此反目成仇。 在鏈家時代,擁有自營門店和經紀人的鏈家曾是58同城重要的合作夥伴。在房產業務上,58同城此前的定位是房產信息服務平台,為房產中介提供營銷推廣服務。中介品牌要發布房源前需要繳納服務埠費,爾後才可利用58同城的流量進行交易轉化。 但貝殼找房成立後,其面向房產中介品牌構建了一套ACN經紀人合作網絡。ACN是在房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同品牌或跨品牌經紀人以不同角色參與到一筆交易,成交後按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傭金分成。這意味著,貝殼找房要吸引大量的中介品牌加入,在貝殼找房的平台和規則下完成房屋交易。 這直接動了58同城的蛋糕,貝殼找房越壯大,58同城的房產業務就會被蠶食的越厲害。貝殼找房成立後,鏈家也從58同城平台上退出,兩家企業從合作開始走向全面競爭。 2018年6月,也即是貝殼找房推出兩個月後,姚勁波便發起了反擊。58同城聯合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中國、中環互聯等多家國內房地產服務企業發起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狙擊貝殼找房的意圖明顯。 2019年8月,58同城聯合世聯行、同策咨詢共同成立網際網路+新房分銷服務平台58愛房,並組建了中國新房多方銷售服務平台(PMLS)。這個PMLS平台與貝殼找房的ACN網絡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在雙方戰爭激烈的2019年,58同城旗下安居客甚至發起訴訟,指責貝殼找房盜用安居客網站房源、周邊配套等圖片涉不正當競爭行為,索賠9000萬元;而貝殼找房同樣以涉嫌盜用房源圖片等數據資產為由,向安居客發起不正當競爭訴訟,索賠1億元。 不過58同城的多個阻擊動作迎來失利。 曾經加入「反貝殼聯盟的」21世紀不動產、中環地產等後來紛紛倒戈,與貝殼找房達成業務合作;與58同城一起成立58愛房的世聯行、同策咨詢也在後來將公司股份轉讓給了58同城一方。 2020年8月,成立兩年的貝殼找房在重重圍堵之下迅速壯大,並實現了IPO。在貝殼找房敲鍾當晚,姚勁波在朋友圈向左暉表示祝賀,他同時意味深長的表示,「我們相信開放平台Android會大於封閉」。言下之意是,58同城和旗下安居客是開放平台,而貝殼則是封閉平台。 安居客輸了口碑 安居客為58同城於2015年以2.6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而來。並購後,58同城成立房產事業群,整合58同城及安居客雙方的房產業務,涉及新房、二手房、租房等領域。 貝殼崛起之下,姚勁波也加快了在房產業務上的排兵布陣。2020年9月,58同城完成了私有化退市,這為子業務安居客的分拆上市提供了空間;日前,安居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沖刺上市之路,對標貝殼找房。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安居客集團收入分別為62.16億元、75.79億元及80.52億元;同期利潤分別為19.07億元、23.06億元及19.54億元。 對比58同城的財務數據,其2018年營收131.4億元,2019年營收為155.8億元。房產業務收入在其中占據接近半壁江山,這也是姚勁波不得不緊張貝殼找房的原因所在。 姚勁波在指責貝殼找房涉嫌壟斷展示的材料中,貝殼找房在新房交易中存在著獨家房源的現象,並曬出貝殼找房的相關簽約合同。他認為,貝殼找房將二選一包裝成自願,並且獨家房源會提高房價或傭金。 貝殼找房方面則對此回應稱,自創立起,貝殼堅持依法經營,完善合規體系,以科技驅動行業良性發展。 貝殼找房究竟是否涉嫌二選一和壟斷,仍有待相關監管部門認定。不過姚勁波炮轟貝殼找房的微博卻翻了車。有用戶在其微博下評論稱,「58招聘大多勞務公司在上面發布虛假信息引流,而58同城房源上中介發布低價信息和假房源騙取客戶信息。這些問題58並沒有嚴格監管和嚴厲打擊。」 假房源等虛假信息確實是58同城被詬病已久的地方。 姚勁波和左暉作為房產行業的資深老炮,都有著類似的人設。姚勁波曾表示,他創辦58同城的初衷就是因為自己曾經租房被騙了1200元;而左暉也曾對外分享,從1992年大學畢業到2004年買房中間的12年,自己租了10個房子,也曾經被騙得一塌糊塗。 不過58同城和貝殼找房的商業模式不同,也決定了兩家企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房產業務上,58同城一直的定位都是房產信息服務平台,為經紀品牌和經紀人提供營銷服務,埠費是其主要收入。信息的真假對平台來說,並不會對收入造成直接的重大影響。 但貝殼找房則不同,平台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產生的傭金,如果只有房源信息而不產生交易,平台的收入無疑將受到影響。 對於兩者的爭端,有用戶評論稱,「支持對二選一壟斷行為進行處罰。但處罰貝殼前,應該首先對58、安居客的虛假房源、虛假信息對欺詐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處罰。」 成為貝殼 再打敗貝殼? 安居客集團的招股書顯示,此次分拆上市的業務包括提供新房及二手房在線營銷服務的安居客和58房產,新房交易服務平台愛房,為經紀品牌及經紀人提供定製化SaaS解決方案的巧房。 招股書稱,通過整合安居客、58房產、愛房和巧房,公司從一個在線營銷服務提供商轉型為一個開放型房產信息交易服務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定位與貝殼找房不謀而合。 姚勁波指責貝殼找房壟斷之後,鏈家董事、前鏈家高級副總裁陶紅兵也在朋友圈表示,「58在同盟大會上承諾永遠不做房產交易,說是只做信息服務,現在老姚又說要進入新房交易領域,要麼他分不清交易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區別,要麼是對當初同盟的大家食言。」 姚勁波不可能分不清交易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區別,他確實食言了。 貝殼找房成立之初,因為鏈家也在貝殼找房的體系之下,在多個品牌加入之下,如何處理鏈家與貝殼找房平台的關系,成為多家中介品牌的擔憂。姚勁波當時就指責貝殼找房「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他在「反貝殼聯盟」成立時還承諾58同城在房產業務上永不自營。 在2017年,姚勁波曾一度立下了更大的flag:「很多人擔心58是否會像其他公司一樣自營,我們希望與所有的經紀公司、開發商打造開放的平台,共同合作。我承諾,58集團永不做自營,這個期限是100年!」 但58愛房的成立,以及姚勁波「58安居客今年全面進入新房交易領域」的表態,都推翻了這個flag。甚至可以說,安居客目前正在業務模式上全面對標貝殼找房。 不過從安居客招股書與貝殼找房財報信息對比來看,兩者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以公司整體收入和利潤規模來看,2020年安居客營收80.52億元,貝殼為705億元;同期安居客淨利潤19.55億元,而貝殼為27.78億元。 從新房業務上來看,2020年安居客的愛房業務GTV(交易額)為653億元,而貝殼找房的新房業務GTV為1.38萬億。 在樓盤字典數據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居客房源全息字典的房屋數量達1.94億;而截至2020年底,貝殼找房樓盤字典累計收集中國2.4億套房屋動態數據。 安居客領先的數據是用戶規模。2020年第四季度,安居客是平均月活躍用戶最大的平台,平均月活總計為6700萬;而貝殼方面第四季度月活則為4820萬,不過貝殼找房的月活用戶增速很快。 如今貝殼找房成立已滿三年,其市值超過600億美元;而58同城整體私有化的交易估值僅為87億美元。這也是姚勁波要將對標貝殼找房的安居客單獨分拆上市的原因所在。 安居客上市之後,憑借著對標貝殼找房的故事,無疑也將獲得不錯的市值。但要在房產交易領域趕超貝殼找房,著急的姚勁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有意思的是,貝殼找房和58同城都被視為騰訊系,在微信支付入口中,貝殼找房以及58同城旗下的轉轉都擁有著核心席位。在貝殼找房的最新股權結構中,騰訊持股11.6%,為僅次於左暉的第二大股東,但只有3.6%投票權;截至2020年3月31日,騰訊持股58同城22.4%,為第一大股東,擁有28.3%的投票權。姚勁波持有58同城10.2%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但擁有42%的投票權。 另外在安居客的股權結構中,騰訊也是最大的外部股東。在安居客與貝殼找房接下來的較量中,騰訊又將會扮演著何種角色? 來源:cnBeta

姚勁波喊話罰款貝殼40億,58同城打的什麼算盤?

房地產交易市場反壟斷呼聲再起。4月10日,58同城CEO姚勁波在其個人微博帳戶發文,「呼籲國家反壟斷罰款貝殼40億」。隨後貝殼回應媒體稱,自創立起,貝殼堅持依法經營,完善合規體系,以科技驅動行業良性發展。 貝殼與58同城的「矛盾」已久,值此風波之際,58同城旗下的安居客又背負著百億債務尋求港交所上市,時隔11年,安居客這次終能成功上市嗎?姚勁波又是否是借機促成58同城私有化後的的二次上市,事情還不得而知。 紅星資本局發現,就姚勁波發布的圖片所涉及的小區,事實上在房天下,「對手」安居客等平台上均有展示,管理該房源的貝殼經紀人卻告訴紅星資本局,安居客與貝殼上的房源都是由其發布。 姚勁波的「獨家、壟斷」之說能站得住腳嗎? 58同城CEO呼籲 罰款貝殼40億 4月10日,58同城CEO姚勁波在其個人微博帳戶發文,強烈呼籲國家反壟斷罰款貝殼40億,博文一發,引起網上熱議。 姚勁波表示:「房產交易領域有更明目張膽的二選一包裝成自願,強烈呼籲國家反壟斷罰款貝殼40億(4%標準),並建議將此罰款打入國家公積金帳戶,以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減輕老百姓買房負擔。」 姚勁波還表示,58安居客今年也將作為新的挑戰者進入房產交易領域,希望良性競爭讓行業更加公平,老百姓買房更簡單。 截圖自姚勁波個人微博 對於姚勁波的公開指責,貝殼找房方面回應媒體稱:自創立起,貝殼堅持依法經營,完善合規體系,以科技驅動行業良性發展。 4月11日,紅星資本局先後聯系了58同城及貝殼方面。58同城未予回應,貝殼則表示,「如果要對外回應應該是統一的,現在沒法給你明確的東西。」 貝殼經紀人在競對平台發布房源 如意小區究竟是誰的「獨家」? 姚勁波發布的圖片顯示,在太原地區,在貝殼找房發布的新房房源包括如意小區、文湃苑等小區打上了「獨家」的標簽。 紅星資本局查看鏈家及貝殼找房APP發現,上文涉及小區目前並未有「獨家」標簽。除了貝殼鏈家之外,「對手」安居客APP上也出現了如意小區、文湃苑的相關新房銷售信息。同時,房天下也有相關小區信息,但目前顯示已售罄。 截圖自安居客APP 截圖自房天下 對此,紅星資本局聯繫到負責如意小區的經紀人,該經紀人表示安居客的房源信息也是由他發布,但主要渠道走的還是貝殼。換句話說,同一小區的房源在不同的渠道上展示,而發布人卻都是貝殼的經紀人。 有趣的是,安居客作為58同城旗下的子公司,貝殼的經紀人卻可發布房源。關於原因,該經紀人並未直接回答,只是說「我們想辦法在兩個渠道發布了」。 有從事房地產的業內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開發商的房源銷售方式其實有多種,可能包銷,也可能直接分發給渠道,但最終的合同都是與開發商簽訂。 此外,姚勁波還曬出的疑似貝殼找房與渠道商簽訂的合同。 該合同顯示,貝殼找房提供多種合作模式,但條件不同,分傭比例和墊傭比例均不同。 比如,若渠道商「自願」選擇合作期間戰略僅為貝殼方提供新房項目的渠道銷售服務,不以任何方式為貝殼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直接或間接提供新房項目的渠道銷售服務,且經紀人人數大於等於5人,那麼,其共場項目分傭比例達到85%,獨家項目分傭比例達80%,墊傭比例為100%,否則會相應減少5%-10%。 從PMLS到58安居客 姚勁波盯緊新房交易領域 2019年8月12日,58同城、世聯行、同策咨詢、金地集團、旭輝集團、中原地產、我愛我家集團聯合舉辦「58愛房品牌發布會暨中國PMLS平台共建戰略啟動儀式」,彼時58同城和安居客剛完成跨平台合作,PMLS平台(新房聯賣平台)也被視為「反殼聯盟」。 會上,58愛房表示,希望在未來三年,深度服務超3萬億規模的新房聯賣市場。據悉,58愛房是由58同城、世聯行、同策咨詢共同發起網際網路+新房分銷服務平台,同時58同城CEO姚勁波是該聯盟的「帶頭大哥」也在業界中心照不宣。 時至今日,58愛房距離3萬億還有多遠? 2018年,58同城、世聯行和同策咨詢成立了上海更贏,分別持股45%、31.4286%和23.5714%,為58愛房「站台」。好景不長,隨後世聯行、同策咨詢相繼退出。 截圖自天眼查 2020年12月9日,世聯行發布公告擬作價2.55億元出售上海更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31.43%的股權予天津瑞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公告中,世聯行更是提到同策也同時出讓上海更贏的全部股權。世聯行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新房聯賣平台所處領域競爭激烈,上海更贏尚處於前期投入和虧損階段。上海更贏在2019年度淨利潤為-9,573.83萬元(未經審計)、2020年1-9月淨利潤為-17,191.98萬元(未經審計),截至2020年9月30日淨資產為35,892.21萬元(未經審計)。 那麼,失去世聯行和同策的58愛房,又變成了58同城單打獨鬥嗎? 姚勁波在昨天的微博中其實也有一個重要的說明——58安居客今年將作為挑戰者全面進入新房交易領域。 2018年4月,鏈家推出貝殼找房,即聯合不同的房產經紀公司跨店成交。 「如果一家平台企業,既做線上,又做線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在商業倫理和操作邏輯上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搞法。」我愛我家集團董事長兼CEO謝勇曾經這樣說。 當時姚勁波「先聲奪人」,並表示「58永遠不會切入中介業務成為地產中介的競爭對手,我們只做信息平台。」 顯然,貝殼的對手們是不願意貝殼介入線下中介的。 PMLS平台成立後的數據顯示,58愛房已有新房銷售代理項目超3500個,渠道分銷服務項目超1800個,平台綁定二手合作店數量超4萬家門店。到了2021年,據58愛房官網,其新房銷售代理項目依舊是3500+,渠道分銷服務項目提高至2000+。 截圖自58愛房官網 反觀貝殼,卻交出了比較亮眼的成績。 2020年8月,貝殼(BEKE.US)登陸美股。上市後一周,貝殼總市值達472.08億美元(3265.8億元人民幣),超過地產龍頭股萬科A。截至美東時間4月9日20:00,貝殼收跌55.95元/股,總市值662億美元。 貝殼找房發布在美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貝殼平台總交易額(GTV)達1.05萬億元,同比增長87.2%;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70.9%;經調整後淨利潤為人民幣18.58億元,同比上漲210.6%。前三季度,貝殼平台累計GTV、收入和經調整後淨利潤已全面超過2019年全年。 安居客背負百億債務遞交招股書 58同城拆分業務謀求二次上市? 2021年4月8日,58同城把自己的房產業務安居客、58房產、愛房、巧房打包,以「安居客」的名義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安居客平台的移動月活躍用戶量總計為6700萬。同時,按2020年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量計算,安居客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房產平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居客在線房產平台上的付費經紀人數量超72.6萬人,占據67%的線上房地產營銷市場份額。 事實上,這並不是安居客的首次IPO計劃。 安居客曾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就在即將上市之際被創始人兼CEO梁偉平主動叫停,梁偉平想在安居客上市之前,將其規模做得更大。 2014年,安居客也曾啟動上市計劃,同時在經營上選擇調高中介費,但隨後便引發中原地產、鏈家地產、我愛我家、21世紀不動產等8家主要房產中介的聯合抵制,安居客的第一次上市計劃陷入困境。後來,梁偉平將安居客以2.67億美元的價格賣給58同城,58同城遲遲沒有真正上市,一拖就是11年。 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內安居客收入逐年上漲,分別為62.16億元、75.79億元及80.52億元。但其淨利潤則在逐年降低,分別為19.07億元、23.06億元及19.54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底,安居客總借款金額為108.79億元,約占總負債的70%。 而早在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登陸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分類信息第一股」,首日股價大漲42%。但到了2020年9月18日,58同城宣布完成私有化並購,將從紐交所退市,其已經向紐交所申請自9月18日起停止交易。 但就在其退市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紅星資本局注意到,58同城的收盤價報55.88美元/股,總市值為83.82億美元。相比58同城在2018年5月的最高股價89.90美元/股,其市值蒸發了51.03億美元,相較於2018年巔峰時的130億美元市值,跌去近三分之一。 58同城2019年財報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私有化之後,很多中概股都選擇二次上市。前一輪私有化,都是想在A股上市的,比如三六零、分眾傳媒、邁瑞醫療等,都是私有化再上市的典型。目前,科創板公司也有案例。其原因一般來說,主要股東覺得市價顯著低於公司內在價值,就會選擇私有化。通過重新上市,賺兩個市場的價差。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安居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實際上是58同城拆分子業務謀求二次上市。 專家:曬出來的合同涉嫌壟斷 針對輿論關注的「壟斷問題」,紅星資本局采訪到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趙秀池。 「目前二手房都要求是真房源,只能在一處(渠道)進行網上披露,我覺得新房像二手房的話,鎖定一個平台也未嘗不可。」 趙秀池還表示,壟斷肯定對老百姓沒有好處,完全競爭,才是最優的資源配置,講市場機制,那也是應該是促進競爭的。 關於合同內容,趙秀池說,這相當於把代理權捆綁了。 同時趙秀池認為姚勁波在微博中提到的40億罰款打入國家公積金是行不通的,「目前為止沒有這麼做的。國家公積金現在是專款專用了,籌集的來源是很固定的,就是職工單位等等,沒有說罰款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姚勁波展示的合同內容中「僅為貝殼提供新房項目的渠道銷售服務」,趙秀池認為,其「僅」字的確涉嫌壟斷。 來源:cnBeta

堅持個性還是畫地為牢?馬自達亟待斷臂求生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潘卓倫 馬自達的4月不平靜。 4月6日,一汽馬自達時隔約4個月再傳解散,消息指馬自達車業務將由長安馬自達全面接管;4月2日,長安馬自達旗下馬自達3昂克賽拉2021年款上新,獨缺上市剛逾半年、被視為馬自達新技術名片的壓燃發動機車型;4月1日,馬自達(中國)發佈董事長人事任免通告,前馬自達財務規劃負責人、長安馬自達財務副總監川村修接替營銷老將渡部宣彥,履新馬自達(中國)董事長。 馬自達在華動盪的背後,是其近年業績持續下滑。 據車企官方數據,2017年馬自達在華銷量達309407台,實現開展中國市場業務以來首次年銷量突破30萬台,但隨後市場表現逐年下滑,至2020年銷量為214574台,跌幅超過30%。 結合馬自達在其2020上半財年財報中披露的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預測營業虧損400億日元(摺合約24億元人民幣),馬自達在華乃至全球市場正處發展分水嶺。 從堅守到「畫地為牢」 「鑒於馬自達汽車是一家小公司,如果我們和大公司做同樣事情,我們就沒有獲勝的機會。」 馬自達社長丸本明(Akira Marumoto)早前接受《美國汽車新聞》採訪時曾表示,馬自達的優勢是可以在產品、技術、定價和客戶體驗方面獨樹一幟,「如果我們不(保持獨特性),我擔心馬自達汽車很難生存下去」。 目標成為市場中的少數派,馬自達確實達成了,尤其是在中國車市。產品技術上,馬自達目前是國內唯一全系搭載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企,品牌定位上,其也是唯一以10萬-20萬元區間為核心市場同時自居「二線豪華」的品牌。 馬自達的小眾由來已久,其2017年國內銷量達到頂峰,正是旗下新車憑「古典」動力總成搭配時尚外觀設計的刁鑽組合備受市場追捧之時。然而小眾與冷門只是一線之差,馬自達對劍走偏鋒的堅持,逐漸成為了限制其實現市場突破的牢籠。 為貫徹品牌對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推崇,馬自達花費不少於5年的時間研發第二代創馳藍天技術(Skyactiv-X)發動機並引進國內。該款發動機是業內首款可實現汽油壓燃的量產發動機,在動力、油耗等方面再將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天花板抬高,在以渦輪增壓發動機為主流的市場中有著獨一無二的技術亮點。 但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發動機投放市場後,未能再現馬自達的「小眾神話」,甚至搭載該發動機的車型上市剛逾半年便暫停更新。有市場人士稱,汽油壓燃版馬自達3昂克賽拉自2020年9月上市以來,有省份近半年未售出一輛新車。 4月6日,時代週報記者就汽油壓燃版馬自達3昂克賽拉的銷量以及缺席車型年款更新等情況,向長安馬自達公關室方面發去採訪函,截止發稿未獲回覆。 「這個壓燃技術發動機不懂車的基本理解不了亮點在哪里,懂車的則多數隻是『鍵盤俠』,這個車上市半年賣得很少。」4月10日,廣州一長安馬自達4S店銷售顧問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壓燃版昂克賽拉以及CX-30比普通版貴好幾萬是滯銷主因,「落地將近要20萬,這個價格消費者往往會選更大車型或者豪華品牌的同級車」。 精簡規模或是出路 或由於近年將研發精力更多投入到技術層面,馬自達在華的新車投放節奏明顯放緩。據梳理,一汽馬自達自2016年推出CX-4起已經連續5年未有投放全車車型,而長安馬自達亦有接近1年時間未有全新車型上市。 在4月10日的市場調查中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馬自達在華目前共有6款車型在售,其中4款歸屬長安馬自達,剩餘2款歸屬一汽馬自達。產品陣容冷清的一汽馬自達,已經出現有4S店兼售長安馬自達車型的情況。 如此背景下,一汽馬自達屢屢被傳解散更顯消息非空穴來風。針對馬自達車業務預計6月份前完成改制的市場消息,時代週報記者4月6日採訪了馬自達(中國),對方表示:「沒有聽說過,這傳言去年12月已經有過,也進行過闢謠,這次就不再發文說明了。」 另外,時代週報記者亦向一汽馬自達及長安馬自達方面發去問詢,前者截至發稿未有回覆,後者一管理層人士回覆稱還沒有收到通知。 「若馬自達在華業務統一到一個渠道對其影響不至於太大,或許還更有利於其蓄力度過當前的低谷期。」4月10日,一資深市場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目前全國一汽馬自達4S店數量約200間,而長安馬自達則接近300家,加上前者品牌下車型只有兩款且短期內未見有全新換代或重磅車型補充的計畫,無論從覆蓋範圍還是單店承載能力出發,合併渠道都是可行的降本增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從馬自達(中國)掌舵人由營銷領域專家轉換為財務規劃老將的調整,一定程度也在透露馬自達在華經營側重點的改變。 展望馬自達在華未來1-2年的發展,預計主要保持現有產品矩陣競爭市場。這並非對國內市場的區別對待,據《日經亞洲評論》去年的一篇報導稱,馬自達在2023年3月之前都不會有推出重磅全新車型的計畫。 彼時,長安馬自達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年度改款、中期改款等產品更新節奏都會按計畫推進,但未提及關於全新車型的規劃。4月6日,時代週報記者再向長安馬自達方面發去相關問詢,截止發稿未獲回覆。 來源:kknews堅持個性還是畫地為牢?馬自達亟待斷臂求生

知乎——流量為王的故事會,生存還是毀滅?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中文網際網路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和創作者聚集的原創內容平台,它於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線,以「讓人們更好地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找到自己的解答」為品牌使命。 它的社區氛圍在網際網路中算是比較獨特的存在,這里要提到一個美國的問答社區quora,這算是國際平台上比較早的問答社區了,不過知乎跟它不一樣的點在於本土化。 「專業為王」?「故事大會」! 顯然知乎最開始建立的重點在於打造一個認真、專業、友善的知識問答社區。 知乎以其獨特的產品機制以及結構化和易獲得的優質內容,聚集了中文網際網路科技、商業、影視、時尚、文化等領域最具創造力的人群,已成為綜合性、全品類、在諸多領域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知識分享社區和創作者聚集的原創內容平台。 並且,知乎此後的商業模式也是以社區為範圍,以問答為基礎。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承載為綜合性內容平台,覆蓋「問答」社區、全新會員服務體系「鹽選會員」、機構號、熱榜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並建立了包括圖文、音頻、視頻在內的多元媒介形式。 但表面的繁榮並不能改變知乎的本質。 這是一個問答社區,卻不是一個權威的學術社區。可以說知乎官方根本不擅長打造一個深度知識、經驗、見解的社區。 尤其是在「知乎最有故事的男人」被扒出來封號之後,知乎幾乎是被一夜群嘲,並且賦予知乎新的口號——「知乎,分享剛編的故事」。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使知乎一蹶不振,反而好像給知乎指出了另一條路,專業回答不再是終極目標,段子和故事成了主流選手,從以前的內容為上,逐漸轉變為流量為王,這都是知乎官方一手運營出來的。 這大概就是知乎最「本土化」的一點,在網際網路浪潮之下變得戾氣恆生卻又生機勃勃。生活在不同「維度」的人被生硬地拉進同一個平面,不得不接受與自己三觀相左的觀念和事件,這里變得吵鬧,變得情緒化。 可這不是一個錯誤。 「改頭換面」?「升級改造」! 儘管曾經的知識問答社區變了味兒,該賺的錢還是得賺。 更何況凡事都有兩面性,變得情緒化的同時也意味著思維的寬闊。本來以前編故事編的好,靠著腦洞也能吸引來讀者,後來者也結合了這種娛樂方式分享乾貨,把學習變成一件有趣味的事。 知乎在轉型的路上也開拓了其他領域,以前根據問題來編答案,現在就變成了命題作文,分了付費小說領域的一杯羹。 知乎官方顯然更擅長運營故事、娛樂、腦洞,從「付費內容」始,開啟了商業化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2017年11月8日知乎入選時代影響力·中國商業案例TOP30;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知乎排名第138位; 6月6日原有的「知識市場」業務升級為「知乎大學」; 7月,知乎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額接近3億美元; 2019年8月12日,知乎宣佈完成F輪融資,總額4.34億美元。 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總問題數超過4400萬條,總回答數超過2.4億條。在付費內容領域,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已超過250萬,總內容數超過30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 此外在營收方面,最近兩年知乎在付費內容上獲得巨大成功,在2019年6.71億元的總營收中,廣告貢獻了5.77億元,占比86%,付費會員貢獻了8799.7萬元,占比13%,其他營收貢獻444.9萬元,占比0.6%,來自商業內容解決方案的營收為64.1萬元,占比不到0.09%;2020年,知乎各業務的營收占比都發生了變化,廣告仍然是貢獻最大的板塊,但營收占比從86%降到2020年的62%,營收額為8.43億元,其他三個業務板塊的營收占比均有所增長,其中付費會員營收3.2億元,占比從2019年的13%漲到2020年的23.7%,這主要是由於知乎月活和付費比例的增加,付費比例從2019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3.4%。 廣告營收占比明顯下降,付費會員、內容商業的占比明顯上升。 鼓勵創作巧思、追尋社會熱點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知乎發展的重點,在這一方面,知乎官方顯然下了決心。 「創作激勵」?「反饋機制」! 內容能吸引到人,那必須要有好的創作者。 19年知乎開啟致知計畫,對內容的創作者進行更大力度的激勵。第一期面向科學領域的活動中,知乎將拿出總計10億流量和80萬元獎金等資源。第一階段的「致知計畫之科學季」活動,將持續到2019年12月底,覆蓋範圍包括航空、物理、生物、地理、醫學等專業性較強的知識領域,個人用戶和機構用戶,均可報名參加這次活動。 這是最初針對專業領域給出的激勵計畫。 此後就不僅限於專業領域了,而是針對高贊回答的用戶給出獎勵。 知乎產品的激勵機制玩的好,對於新人創作者,回答幾個有關注度/認可度高的問題後,開始給推送粉絲,新註冊的用戶默認關注40-60個知乎er,推送的粉絲從這里出。 此外還有一部分殭屍粉,猜測是知乎自己囤的帳號,這些殭屍粉帳號大概每個號上關注了40-60個人。 雖然殭屍粉有所謂的「欺騙」意味,但考慮到確實起到了激勵作用,提高了創作者的創作動力,作為一種激勵的手段來說,並不差。 這套粉絲推送機制刺激創作者繼續活躍。反饋機制還有徽章,設定量化的任務目標,驅動創作,記錄在知乎的積累。全面而精準的創作中心數據展示,讓創作者感覺自己的付出能夠看得見摸得到。 這一套類似遊戲的反饋機制給足使用者反饋感、獲得感與積累感。同時增加關係鏈,增強用戶粘性。 目前的知乎對創作者來說,可以起到展示人設,擴大影響力的作用,個人主頁點「動態」中,能夠看到此用戶的回答、贊同、收藏和關注等,可以快速瞭解對方的三觀、擅長領域、近期關注點等。 而對於閱讀者來說,可以搜索百科,可以瞭解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的生活狀態,可以學習經驗,可以跨出本職業的信息繭房。 這對於創作者和閱讀者來說是雙贏的。 不過以上還是一些虛擬獎勵,世上什麼最真?真金白銀最真!在粉絲認可之外,還可以得到官方認可,認可足夠,就能靠自己的知識付出得到收入。這也變成了最吸引創作者的一點。 生存還是毀滅? 縱觀知乎的發展歷程,2010年知乎成為邀請註冊制的平台。定位為封閉式社區,這一時期的知乎社區內的成員基本上都是各個專業領域的優質人才,構造了質量良好的內容社區。 2013年後,知乎開始向公眾開放註冊,用戶的數量迅速增加,原因在於知乎擁有著絕大部分平台缺少的核心競爭力:聚合性的知識。 從內容的角度上來說,知乎就類似於高配版的百度百科。和百度百科上枯燥無味的解釋不同,由於用戶更瞭解用戶,用戶更加知道用戶的需求,當一個用戶在知乎上面發佈問題,其他用戶的回答多半是細細的拆解分析和大量的案例援引。 此外,知乎的邀請回答的機制避免了問題無人回答的窘境。 從以上種種來看,知乎的轉型之路無疑是順利的。但問題在於它的變現之路並不沒有想像中那麼成功——根據財報數據,知乎的凈利潤率一直為負,至今都未走上盈利的道路。 其根本原因還是用戶對此並不買帳,或者說,用戶的知識付費意識並不強。之前提到付費內容營收占比提升是真的,但是發力不足也是真的。 對此,如何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是知乎今後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方面,作為知識型社區,其內容要有深度吸引力;另一方面,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前提是不能傷害用戶體驗。 像「簡配版的閱文」通過一些短頻的網絡小說來吸引用戶充值鹽選會員的模式有些粗製濫造;像微店一樣走電商平台也過於缺乏競爭力;像抖音快手一樣借主播帶流量顯然為時過晚且不符合社區調性。 知乎似乎也摸索出了一些門道,開始建立在線教育相關服務,在傳統圖文內容之外積極引入視頻回答、直播等形式,迎接視頻化潮流,專注於年輕人市場。 結合知乎「知識型社區」的定位,這個方向似乎是知乎的最優解。 來源:kknews知乎——流量為王的故事會,生存還是毀滅?

中紀委網站評「問題喝播」亂象:畸形審丑,平台監管要跟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4月10日消息,近日,有媒體對「問題喝播」亂象進行了報道。以 「拼酒醉酒」等為噱頭「吸粉」的「問題喝播」在部分短視頻平台漸趨活躍。隨着「吃播」亂象有所收斂,諸如「大胃王」等賬號被清查封號後,「問題喝播」引發人們關注。 然而,「海量喝播」的種種行為不僅損害主播的身體健康,造成食物浪費,更宣揚了畸形審丑心態,嚴重破壞行業健康生態。 「吃播」剛被禁,「喝播」又活躍,說到底還是有巨大利益驅動。對「喝播」主播而言,賺取利益的一部分來源於粉絲打賞。據業內人士透露,某些短視頻平台上粉絲量過萬的主播,一場三四個小時的「喝播」平均打賞收入約為1000元至3000元,如果接受粉絲的指定挑戰,打賞金額可能更高。主播們的另一部分收益來自信息、廣告收入、電商運營等。粉絲數量越多,單個視頻播放量越大,就能接到更多商務合作,從而在直播帶貨中直接賺取或間接分到相應比例的銷售額。因此,「問題喝播」的主播們拼盡全力「討好」觀眾,靠夸張的行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正是為了達到變現獲利的目的。 近幾年直播行業勢頭正盛,催生了許多新職業、新業態,「流量為王」成了直播行業的導向和追求。在這種模式下,許多創作者不惜用惡搞、扮丑、嘩眾取寵甚至「打擦邊球」的方式增加關注,以獲得流量,「問題喝播」就是其中一種表象。 針對「喝播」問題,平台監管需及時跟上,精準施治、直擊病灶。短視頻、直播平台在不同程度上與主播和用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雖然對其違規行為選擇默許甚至縱容能夠保證平台一時經濟效益;但從長遠看,只注重流量、人氣和財報收益而不顧社會效益,最終會造成用戶流失,還容易觸碰法律紅線,到頭來只會危及企業自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平台必須加強監管,切切實實拿出有效舉措,負起責任,管出實效。要把好「准入關」,設置注冊門檻。對主播和用戶都要嚴格落實網絡實名注冊制,切莫出現一些「網紅機構」手握多個平台賬號,「看客」言行不受約束等現象。要加大懲處力度。對待此類「喝播」視頻不是僅僅標注「該行為存在風險,請勿輕易模仿」等提示,而應及時做出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賬號等處罰,追究主播責任,讓違規者付出代價。要把好「內容關」,壓實主播主體責任。優質的內容創作者才是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平台應對創作內容的審核、發布、維護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監管,認真辨析,堅決杜絕頂風違法直播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壓縮違法違規者的生存空間,從而倒逼、督促創作者創作出更多正能量內容。 新業態要發展好也要管理好,網信、廣電、文化等相關部門也需加強對平台的監督和管控。前不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平台的主體責任、主播法律責任、行業制度體系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法律法規不斷「補強」,相關職能部門有效介入,督促平台落實整改,加大處罰力度和企業試錯成本,有利於讓監督「長牙」「帶電」,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來源:cnBeta

大賣3180萬套的任天堂遊戲,比怪獵還要火,一年後的現在涼了嗎?

大家好,這里是正驚小弟。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玩上了《怪物獵人:崛起》了呢?說到最近最火的遊戲,說是《怪物獵人:崛起》應該沒有大問題吧,甚至還有公司特地放假就為了讓大家去玩怪獵! 不過,大家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最火的遊戲是什麼嗎?沒錯了,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而且火熱程度可比今年的《怪物獵人:崛起》高多了,是真的火出遊戲圈了! 不僅遊戲的卡帶價格暴漲到上千元,而且遊戲本身多次登上熱搜,而大家為了早日還完貸款,就連遊戲里大頭菜也多次登上熱搜,朋友圈到處也都是動森。 甚至有玩家覺得操作太麻煩,竟自製了物理外掛,搞了個NS按鍵精靈? 玩了一段時間後,不少玩家開始整活,甚至嫌棄動森難度太小,用健身環玩起了動森,不知道這建設島嶼會不會累到倒地? 根據任天堂公佈的財報來看,《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銷量已經達到了3180萬,僅次於《馬里奧賽車8豪華版》!這是真的火! 而且動森在這一年來不斷地在免費更新新內容,除了春夏秋冬的變化外,光是節日就有地球日、勞動節、博物館日、萬聖節、復活節等等。還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例如在海里游泳,夢境旅行、遷移島嶼等等,甚至還和馬里奧搞起了聯動,製作的水管還能瞬移! 甚至時隔一年之後,那個引發玩家們恐慌地蹦蹦,都回來了。 這些內容簡直都能搞個DLC再賣一波了,然而任天堂選擇免費更新給玩家們,想想某些靠著DLC巨多來爆賺你錢遊戲……動森這難道還不良心? 小弟這時候要問個扎心的問題了:你已經有多久沒有去看你的小動物們了? 你還記得那個與你約定打招呼的暗號,並珍而重之信誓旦旦地對你說,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的小動物嗎? 小弟我自己是在某天忙碌的時候,晚上沒上島去看小動物,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勇氣上島。總覺得對他們棄之不顧的我,上島看到他們依舊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心里會更加愧疚。要是有小動物在我棄島期間走了,那就更加傷心了…… 說白了發現沒有玩下去的是因為自己浮躁,膽怯,懦弱,而不是遊戲本身的問題。可是小弟我還是沒勇氣打開動森。 於是我在玩了600多個小時之後,還是流失了。 實際上,並不是小弟一個人這樣,手機里躺著的動物森友會的群也早已逐漸沉寂。真正堅持玩上一年的人,不知道能有幾個? 有很多玩家分享了為什麼自己不繼續玩動森。 有客觀現實的原因:之前過於沉迷動森,把Joy-Con弄壞了;要考研/備試/工作,沒有多少空餘時間;遊戲過於殺時間。 也有一些個人主觀原因:手頭只有一台Switch,覺得切換遊戲麻煩;有其他遊戲新寵;忘記賣大頭菜投資失敗;忘記參加活動,沒收集完限定家具;怕太久不上線回去了物是人非…… 就連神谷英樹都因為一次中斷而脫坑了動森。 「說實話,前幾天我那個僅次於生命重要的Switch落在了朋友家,昨天才取回來,這期間《動森》「勞改活動」不得已而終止,想到「啊、我不再是奴隸了」茅塞頓開,終於能夠脫坑了。」 那麼動森真的沒人玩涼了嗎?當然不是。 依舊有那麼一群人,一直用自己的節奏堅持玩著動森,每天寫寫日記,繼續整活整活小動物們。 不管你是還在堅持玩,還是早已棄坑,只要動森在某個時刻治癒了你,就足夠了。 或許棄坑的你,也可以偶爾上線十多分鐘,在島上閒逛,動森里的黎明、清晨、落日與夜空在等待著你,性格各異的動物鄰居在等著你和他們說話。 往往就是最不經意間的收穫,才讓人更為驚喜。 來源:kknews大賣3180萬套的任天堂遊戲,比怪獵還要火,一年後的現在涼了嗎?

蔡徐坤為什麼不解約FILA?

近期H&M抵制新疆棉花的事件愈演愈烈,最先發聲的是黃軒。 黃軒率先解約H&M 隨著央媒參與批判,事件發酵升級,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GAP、FILA等品牌也爆出參與其中。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先後有50多位明星跟代言的外國品牌解約,集體樹立了國家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的正面形象。 這中間有意思的就是蔡徐坤代言的FILA。 FILA官方微博 FILA官方微博認證說自己是義大利運動時尚品牌。網友也找到了FILA官方網站發佈的抵制新疆棉花的證據,參見網友草莓屁桃在豆瓣小組的配圖。結果就是打臉了。 FILA中國不得不出來闢謠,說明自己一直堅持採購和使用新疆棉花。但是我們在聲明中沒有看到任何提示說明 FILA中國隸屬於安踏集團旗下。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昨天我翻閱了一下安踏集團2020年的年報,顯示FILA中國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主品牌安踏了,而且FILA中國在疫情的背景下仍增長18%,而安踏主品牌卻是負增長約10%。FILA中國的利潤也高於安踏品牌。 安踏2020財報-營業收入 安踏2020財報-凈利潤 由此可見,FILA中國真可謂是安踏帝國的半壁江山,是安踏問鼎全球第三運動品牌的關鍵因素(僅次於耐克、阿迪達斯)。 雖然官方微博不願承認自己是安踏旗下品牌,但FILA中國官網還是承認了這點。 源自FILA中國官網 其實這就是中國運動品牌的問題所在。以安踏為代表的晉江運動品牌在過去30年里以跟風、模仿、價廉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在中低端運動品牌市場站穩了腳跟。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行業大勢的變化,品牌渴望品牌升級的轉型刻不容緩。少數成功了,比如李寧成功的在紐約時裝周推出了「中國李寧」系列潮牌,該系列潮牌已經成為李寧新的利潤增長點。有些靠收購國外知名品牌,安踏收購FILA中國成功打入高端百貨市場。有些投機取巧遇阻,比如喬丹中國因訴訟被迫中止上市進程。近兩年,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留給三四線品牌的機會不多了,喜得龍、德爾惠宣佈破產,很多品牌默默消失。 因循守舊,繼續走跟風、模仿的道路已經沒有未來。品牌必須走精細化的創新之路,可以從某一細分運動市場起步,加強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提供質優價格合理的產品。也希望國民能夠有更理性的思想,少數人要拋棄崇洋媚外的思想(阿迪達斯的椰子鞋個人認為有點收智商稅的意思),對品牌給予更多更廣泛的支持。希望這些國貨品牌能夠當自強,早日改掉抄襲模仿的粗放式發展之路,給國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運動服飾。 最後,支持下喜歡的李寧品牌和肖戰。 肖戰代言李寧 來源:kknews蔡徐坤為什麼不解約FILA?

電子煙公司「大逃亡」:曾經極力蹭熱點 如今十萬火急撇清關系

電子煙行業迎來強監管後,為A股相關上市公司出了一道「難題」——曾經竭盡全力「蹭上的熱點」,這會又該如何迅速撇清關系?近日,工信部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擬在附則中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參照本條例中關於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消息一出,電子煙龍頭企業霧芯科技(RLX)股價跳水,市值蒸發超千億元。A股電子煙龍頭股億緯鋰能(300014.SZ)兩日內股價跌近15%,其餘相關概念股股價紛紛走低。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多家「涉電子煙」的上市公司中不乏「蹭熱點老手」。熱衷蹭熱點的愛施德(002416.SZ)股價連續兩日跌停。2020年12月底,知名電子煙品牌悅刻的主體公司霧芯科技申請赴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在其公開招股說明書中描述:「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九個月內,深圳市一號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一號機公司「)作為分銷商貢獻了淨收入的15.1%。」愛施德在互動平台表示,作為公司控股子公司,一號機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在公司的占比較小,不會對公司財務及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此前,愛施德在調研紀要中透露,一號機公司是頭部電子煙品牌的一級代理商。截至24日收盤,僅兩個月時間愛施德股價已較前期高點(15.27元/股)回落近46%。先前喊出公司目標價格23元的國泰君安研究員被無情「打臉」。 億緯鋰能年內或已增持思摩爾國際 Wind數據顯示,自意見稿發布以來,A股電子煙板塊13隻個股股價全部錄得下跌。金城醫藥(300233.SZ)跌近20%;億緯鋰能、集友股份(603429.SH)分別跌超14%、15%。 作為鋰電池製造龍頭股,億緯鋰能股價大跌引起市場高度關注。23日下午,億緯鋰能急忙撇清關系稱,公司是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鋰電池製造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供應電子霧化器電池,不涉及電子煙的製造和銷售。 實際上,億緯鋰能正是電子煙生產商思摩爾國際(06969.HK)的重要供應商及第二大股東。去年10月30日,公司在互動易平台表示,「公司的小型鋰離子電池可應用於電子霧化器、可穿戴設備、藍牙設備(含TWS)及物聯網等眾多領域。目前公司向思摩爾國際的子公司麥克韋爾供應高品質的鋰電池產品和服務,是其主要的電池供應商」。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億緯鋰能通過EVE BATTERY INVESTMENT LTD(下稱「EBIL」)持有思摩爾國際32.02%股權,持股數量19.01億股,僅次於第一大股東持股33.5%的SMR & Alon Limited。 財報顯示,EBIL是億緯鋰能通過子公司億緯亞洲設立的子公司,注冊資本10美元。上市公司間接持股EBIL比例為100%,主營業務性質是商貿業。截至2020年半年度報告,投資思摩爾國際產生的投資收益對億緯鋰能的利潤貢獻比例已超10%。 需要指出的是,億緯鋰能可能在過去一個月內增持過思摩爾國際的股份。根據公司在互動易平台的回復,公司目前持有32.44%思摩爾國際的股權,按權益法確定投資收益。對比2月4日的持股比例32.02%,持股比例有所上升。 3月23日~24日,思摩爾國際股價累計大跌25.14%。照此計算,如果億緯鋰能沒有減持過思摩爾國際,兩天內持股浮虧超3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概念股急於撇清電子煙業務的時候,金城醫藥卻「逆勢而上」。公司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尼古丁產品可用於醫藥、化工、農藥以及電子煙等多個領域。不過,市場對金城醫藥的回復並不「買賬」。截至3月24日收盤,金城醫藥收跌8.46%,報21.21元。 愛施德蹭熱點後迅速「翻臉」 即將迎來監管意味着電子煙行業已經告別了野蠻生長期,產業逐步規范發展。野蠻生長期間,A股上市公司的「蹭熱點」更是屢禁不止。 愛施德可謂是A股的「蹭熱點小能手」,從免稅概念、引入榮耀,愛施德屢蹭熱點。 今年,愛施德又「相中」了電子煙概念。1月13日,愛施德在的調研紀要中表示,子公司一號機是頭部電子煙品牌的一級代理商,藉助公司的新零售基礎設施平台,新增開拓了上千家線下門店,幫助頭部電子煙品牌贏得了超過60%的國內市場份額。 公司甚至在《記錄表》中使用了諸如「優質賽道」、「營收和淨利潤均表現亮眼」等較為搶眼的詞匯進行描述。 1月15日~19日,蹭上電子煙熱點的愛施德股價錄得三連板。從1月1日~1月19日,12個交易日內,愛施德累計漲幅達80%。 1月19日,愛施德盤後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中又一次強調了電子煙業務。公司引用霧芯科技的IPO招股書稱:「在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的九個月內,深圳市一號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分銷商貢獻了淨收入的15.1%。」 隨着電子煙監管靴子落地,愛施德迅速「翻臉」否認電子煙業務。3月24日,公司在互動平台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號機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在公司的占比較小,不會對公司財務及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天眼查顯示,一號機公司是愛施德的控股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12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主營業務:電子煙、3C數碼、快消品類的渠道、終端、新零售服務。愛施德直接持股一號機公司55%股權。 1月19日、26日,深交所連發兩份關注函,對愛施德關於電子煙及3C產品提出是否存在誤導性陳述,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等質疑,並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一號機公司的主營業務、股權結構,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情況。 從回復來看,一號機公司產生的利潤與先前公司描述的「亮眼業績」完全不匹配。公告顯示,一號機公司與霧芯科技的分銷代理合作始於2019年8月。2020年前三季度,一號機公司實現營收6.35億元,占整體營收比例1.44%;實現歸母淨利潤0.2億元,占公司歸母淨利潤比例4.27%。 此外,愛施德曾在2020年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4.07億,引入阿里作為戰投,公司也由此成為「阿里概念股」。1月22日,愛施德公告宣布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定增告吹。 愛施德「蹭熱點」甚至引來了機構研報的強推。國泰君安在1月24日發布的研報中給到愛施德的年內目標價位23元,並給予「增持」評級。截至收盤,愛施德股價報8.25元,較年內股價最高點(1月22日盤中創下)幾乎「腰斬」。 來源:cnBeta
騰訊第四季度財報公布 國行Switch銷量突破100萬台

騰訊第四季度財報公布 國行Switch銷量突破100萬台

<p今日(3月24日),騰訊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騰訊第四季度營收1336.7億元,市場預估1330.7億元。第四季度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175%。 <p匯總到全年來看,2020年騰訊營收4820.64億元,同比增長28%,市場預期4810.26億元。騰訊2020全年淨利潤1598.5億元人民幣,市場預估1301.7億元。 <p社交方面,第四季度騰訊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帳戶數為12.25億,同比增長5.2%,騰訊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5.95億,同比減少8.1%。 <p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集團2020年第四季度增值服務業務收入670億元,同比增長28%;網絡遊戲收入增長29%至人民幣391億元,其中海外遊戲收入同比增長43%至人民幣98億元;騰訊智能手機遊戲收入367億元,個人電腦客戶端遊戲收入102億元。 <p財報顯示,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騰訊中國網絡遊戲流水的占比為6.0%,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流水占比為3.2%。另外騰訊公布截至2020年底,騰訊已在中國銷售超過100萬台任天堂Switch主機,並發布了十多款受歡迎的Switch遊戲。 <p整個2020年,騰訊網絡遊戲收入1561億元,同比增長36%。騰訊智能手機遊戲收入1466億元,個人電腦客戶端遊戲收入446億元。此類服務收入增長主要反映包括《和平精英》、《王者榮耀》、《PUBG Mobile》及近期推出《天涯明月刀手遊》在內的智能手機遊戲帶來的收入貢獻。 <p財報還顯示,騰訊2020年增值服務業務收入成本增長29%至1213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受直播服務及視頻會員服務的內容成本以及智能手機遊戲成本(包括合並Supercell及虎牙相關的成本)的增加所推動。 <p2020年第四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385億元,同比增長29%;整個2020年,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1281億元,同比增長26%。 <p騰訊還表示,公司金融科技業務的戰略重點是積極配合監管機構,與行業合作夥伴一起推出合規及普惠的金融科技產品,同時優先考慮風險管理,而非追求規模。 來源:遊俠網

我和寶馬集團 CTO,聊了聊 4 年後的事

實話實說,作為媒體人,每次採訪豪華品牌關於電動車的話題,是一件並不是很有趣的事。 行業已經有了特斯拉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純電動標竿」,那媒體提問自然離不開特斯拉。 但豪華品牌高管給出的回覆話術往往都是雷同的,套路就是一方面肯定特斯拉對行業的推進作用,一方面說自己家做車也百十來年了,肯定有自己的優勢。 上週寶馬財報會,寶馬宣佈了一個 2025 年「新世代」計畫。簡單來說,就是 2025 年會發佈一個全新的車型系列,按照寶馬的官方文稿:「新世代」車型系列主要有三大特徵:完全重新設計的 IT 和軟體架構、全新一代高性能電力驅動系統和電池、以及貫穿整個車輛生命週期的全新可持續理念。 財報會結束,在採訪寶馬集團研發董事韋博凡先生時,我直接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現在很多家都在做純電動平台、純電動電池和電機佈局,是不是某種意義上能縮短其他品牌在運動能力和操控方面與寶馬傳統優勢的差距? 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在春節期間,開了多半個月左右的特斯拉 Model 3 性能版。 這輛車帶給我的衝擊力,不亞於第一次摸到寶馬 M3 或奔馳 C63 這樣的性能車,某種意義上,因為電機的動力輸出優勢,「性能」這個在燃油車領域被明碼標價的「噱頭」,被徹底廉價化了。另一方面,Model 3 軟體系統可以提供級別非常細膩的牽引力控制調節,在 Model 3 性能版上做漂移這樣極限駕駛動作的樂趣,是不亞於燃油性能車的。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除了沒有引擎轟鳴,電動車能帶來的駕駛樂趣已經足夠了。而寶馬,在豪華品牌中,向來是以駕駛樂趣為品牌基因的。 在問了這樣看起來有點兒「挑釁」的問題後,我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 寶馬精心開發的全新架構在整體車輛性能上是最優的技術解決方案,我們正在開發這個全新技術架構,它在效率、動力、審美、數字性能以及駕駛樂趣方面,會非常優越地體現出寶馬精髓。四年之後當我們推出這一架構之時,您就會看到它如何能夠充分釋放這些潛能。除了電動化和數字化的優勢,寶馬既有的優勢比如精準、轉向、操控等等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到時候大家選用寶馬電動車型會感受到更多的駕駛樂趣。 當時聽到這個回答,略微有點兒失望,覺得又是套話,尋思這稿子寫不成了。 直到採訪結束翻閱了下韋博凡 Frank Weber 的履歷,又仔細琢磨了下他回答的所有問題,才覺得自己的問題真正得到瞭解答。 Frank Weber 畢業之後加入歐寶擔任整車項目工程師,後任產品規劃副總裁。2007年~2010年在通用公司Voltec Propulsion電動汽車架構的負責人,當時雪佛蘭插混Volt即在他領導下推出的(後來銷量很高的Bolt也是基於該架構)。直到2011年才加入寶馬集團,擔任主機廠負責人,主要產品是勞斯萊斯和寶馬的高端產品線。 這是一位有足夠電動車以及豪華車研發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