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中芯國際

Tag: 中芯國際

除了EUV 中芯國際幾乎可以買到其他所有型號的光刻機

今日中芯國際披露,公司於2月1日與阿斯麥(ASML)上海簽訂了經修訂和重述的阿斯麥批量采購協議,公司已就購買用於生產晶圓的阿斯麥產品(即光刻機)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訂單金額12億美元。阿斯麥(ASML)即荷蘭阿斯麥,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主要業務為光刻機的研發和生產,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具體來看,ASML在45nm以下製程的高端光刻機市場中占有85%的份額;在EUV(極紫外)光刻機領域則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市場占有率100%。 眾所周知,EUV光刻機是生產5nm芯片必不可缺的設備。那麼,中芯國際此次12億美元的采購協議都有哪些類型的光刻機,包含EUV光刻機嗎?記者從業內資深人士處了解到,除了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幾乎可以買到其他所有型號的光刻機,包括DUV(深紫外)光刻機。 此前,ASML的CFO在財報會議的視頻采訪中表示:如果寬泛地理解相關規則對AMSL的整體意義,ASML將能夠從荷蘭向中國客戶(包括中芯國際)提供DUV光刻系統,且無需出口許可證。不過,如果涉及直接從美國運往此類客戶的零件或系統,ASML則需要為此申請出口許可證。 來源:cnBeta
零部件庫存告急傳中芯國際已獲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許可

零部件庫存告急傳中芯國際已獲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許可

3月1日消息,根據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爆料稱,中芯國際已獲得部分美國設備廠商供應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設備的供應許可,並且中芯國際之前一直有申請但未獲通過的一類關鍵設備(用於14nm),此次也獲得了通過。 日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發布研報也曾指出,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已經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場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界對於中芯國際消耗品儲備及設備的擔憂。 目前該傳聞尚未得到中芯國際方面確認。不過今天中芯國際A股和港股股價均表現不俗,分別上漲4.7%和6.79%。 需要指出的是,在去年12月底至1月初就有多家媒體發文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商務部對於其成熟製程所需設備的許可證。 隨後,芯智訊通過采訪多家美系設備廠商,證實了該消息為假消息,不過,還是有很多的讀者相信之前相關媒體的報道,認為我們才是在「造謠「。對此,我們也只能是很無語。 那麼今天傳出的「中芯國際已獲部分美國設備廠商供應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設備的供應許可」的傳聞靠譜嗎? 芯智訊聯系了某美系設備廠內部人員求證此事,對方表示:「美系設備廠馬上會有部分開放,但具體開放到什麼程度,要等明天開會後才知道。「 根據芯智訊了解,目前美國設備大廠應用材料似乎已經拿到了部分許可,批準的主要是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的相關產品。而另外兩家美系設備大廠泛林半導體和科磊目前似乎仍在等待批復中。 零部件庫存告急,中芯國際急需拿許可 去年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宣布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也意味着,美國廠商要想供貨中芯國際或與中芯國際合作,必須要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並且,美國商務部有特別指出,對於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所需的物品都會直接拒絕。 隨後中芯國際回應稱,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根據之前的分析顯示,中芯國際現有14nm工藝產線上的一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實際也可以被用於10nm及以下製程工藝的生產。因此,中芯國際現有的14nm、N+1、N+2工藝後續所需的美系設備及材料的獲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而28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所需的設備及材料的許可申請或有很大概率得到批復。特別是在當前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的情況下。 對於許可證進展,在今年2月初的中芯國際投資人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曾表示,正和供應商積極申請、跑流程。此外,趙海軍還表示,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設備的等待期會拉很長,主要的設備可能要到下半年才到位。 而在許可證沒有下來之前,中芯國際只能依靠現有的設備、零部件及物料的庫存來維持運轉。 根據芯智訊的了解,在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美系設備廠雖然中斷了設備及零部件的供應,但是很快恢復了對於中芯國際的裝機、修機、零部件更換等現場服務,只是設備、零部件及物料仍只能依靠中芯國際自己的庫存。 此前趙海軍曾表示:「對於保存期較短的化學材料和氣體,做到三個月之內不會有中斷;對配件,保證6個月之內沒有中斷。我們現在有工作小組,公司也有統籌,跟供應商開會,做各種各樣的方案。」 而就在上周,有中芯國際內部人士向芯智訊透露,中芯國際的現有的零部件庫存可能將於6月耗盡。「epi的parts應該能撐到6月,其他的一些零部件可能就比較夠嗆了。「另據了解,不久前,中芯國際的一條8吋線因缺零部件都不得不停機了。 顯然,中芯國際要想維持正常運轉以及完成新增產能的擴建,需要盡快解決設備采購及零部件供應問題。 先進製程有望繼續推進 如果今天的傳聞屬實,中芯國際獲得部分美國設備廠商供應14nm及以上成熟製程設備的供應許可,並且中芯國際之前一直有申請但未獲通過的一類關鍵設備(用於14nm),此次也獲得了通過。那麼這也意味着中芯國際不僅成熟製程無憂,同時14nm先進製程也可以繼續擴產,N+1、N+2先進製程也有望繼續推進。 在此前的投資人會議上,趙海軍透露,去年年底中芯國際已經完成了14nm工藝每月15000片安裝產能的目標,但離規模經濟尚遠,如需進一步擴產,還需要走出口許可證的申請流程。 趙海軍還表示,中芯國際還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另外,根據去年底梁孟松在辭職信上透露的信息顯示,目前中芯國際的「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2021年4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雖然美國在針對中芯國際的禁令中明確要求,對於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所需的物品都會直接拒絕。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中芯國際現有14nm工藝產線上的一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實際也可以被用於10nm及以下製程工藝的生產。 一位美系設備廠商內部人士曾告訴芯智訊:「14nm到7nm的設備很多是通用的。中芯國際從N14到N+2製程工藝基本都是用的一樣的設備。」 這也意味着,如果中芯國際拿到14nm製程所需的設備的供應許可,那麼中芯國際不僅可以繼續推進14nm工藝的擴產,同時可以繼續推進更為先進的12nm、N+1、N+2工藝的規模量產。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方面是否會嚴格把持10nm這條紅線,禁止中芯國際利用美系半導體設備推進10nm及以下製程,實際上,美國通過要求荷蘭限制EUV光刻機對華出口,已經限制了中芯國際向7nm以下先進製程的發展。 即便美國嚴格把持10nm這條紅線,那麼中芯國際仍然是可以依託許可證維持14nm及12nm先進製程業務的運轉。 來源:快科技
消息稱中芯國際獲得美國許可 14nm、28nm工藝恢復供應

消息稱中芯國際獲得美國許可 14nm、28nm工藝恢復供應

去年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了實體清單,購買美國廠商的半導體設備及技術受到限制。今天業界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經獲得了美國的許可,14nm及28nm等工藝可以恢復供應。 來自芯謀研究創始人顧文軍的消息稱,中芯國際於美國的溝通取得重大突破,已經獲得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14nm及以上(14nm及28nm等成熟工藝)的設備供應獲得許可。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重大突破,那就是中芯國際一直想申請的一類關鍵設備,用於14nm工藝的,之前一直沒有獲得通過,現在也一並通過了。 不過爆料消息並沒有提到這個關鍵設備到底是什麼。 去年12月20日,針對被美國拉黑一事,中芯國際表態,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對於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必須首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供應給中芯國際; 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政策進行審核;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從現有消息來看,中芯國際的10nm以下工藝,特別是未來的7nm、5nm工藝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正式獲得美供應商供應許可 主要涵蓋成熟工藝

中芯國際已獲得部分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主要涵蓋成熟工藝用半導體設備等。近日,摩根士丹利研報曾指出,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已經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場服務。在正式獲得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後,中芯國際的運營前景將進一步明朗。 ...
投資近500億 中芯國際北京晶圓廠2024年完工 12寸產能大增

投資近500億 中芯國際北京晶圓廠2024年完工 12寸產能大增

新春之後,全國各地的新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北京亦莊消息稱中芯國際聯合投資的中芯京城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 據報道,中芯京城一期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閆超介紹,目前該項目正在打基礎樁,總共是4887根,已經完成了3200根,預計2月底全部完成。 報道指出,中芯京城一期項目建設規模約為24萬平方米,包含FAB3P1生產廠房及配套建築、構築物等。 這個項目總投資約為497億元,將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於2024年完工,建成後將達成每月約10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 據此前消息,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12月7日,法定代表人為姜鐳,注冊資本為500000萬美元,也就是50億美元。 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中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 此外,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公司中分別持股24.51%、24.49%,是第二、第三大股東。 根據他們申請的營業范圍,中芯京城公司主要涉及製造12英寸集成電路圓片、集成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檢測;與集成電路有關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設計服務;銷售自產產品等。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中芯國際 美國封殺 但沒有客戶「離開」

2月4日晚間,,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均保持了不錯的增長,但是環比卻出現了下滑。 對於這份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的首份財報,在2月5日舉行線上投資人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對於外界關心的問題也進行了一一回應。 四季度營收及淨利環比均出現下滑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四季度營業收入約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淨利潤為12.52億元,同比增長93.5%。 2020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252.50億元,增長25.4%,毛利率23.6%,增長7.1個百分點,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46.27億元,同比增長204.9%。 中芯國際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主要系晶圓銷量增加及平均售價上升共同影響而導致的收入增加、政府項目資金增加、投資聯營企業和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增加。 雖然中芯國際去年四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都是有着較大的增長,但是如果跟去年三季度的業績相比則有着不小的下滑。 根據之前的財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三季度營收達76.38億元,淨利潤為16.94億元。對比之下,去年四季度中芯國際的營收環比下滑了12.7%,淨利潤環比下滑了26.1%。 14/28nm製程工藝營收占比下滑至5% 對於中芯國際去年四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的環比下滑原因,主要還是受無法為華為代工芯片(主要是14nm的麒麟710A),以及被美國制裁的影響。 而根據中芯國際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20年三季度14nm及28nm製程工藝的營收占比為14.6%, 另外,40/45nm工藝的收入占比也下滑至14.8%,55/65nm工藝營收占比則逆勢增加到了34.0%,更老的90nm、110/130nm、150/180nm、250/350nm工藝營收占比也都略有增加。 在2月5日的舉行的中芯國際線上投資者會議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也解釋稱:「由於國際生態的變動,先進製程大客戶(華為)的更換,使得我們先進製程的loading一下就下降了。由於產能處在增長的過程,折舊是增加的,但是生產的硅片晶圓是下降的,所以一下子負擔就加重了。「 努力降低美國禁令影響,先進製程仍在推進 去年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宣布將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這也意味着,美國廠商要想供貨中芯國際或與中芯國際合作,必須要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並且,美國商務部有特別指出,對於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所需的物品都會直接拒絕。 隨後中芯國際回應稱,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根據之前的分析顯示,中芯國際現有14nm工藝產線上的一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實際也可以被用於10nm及以下製程工藝的生產。因此,中芯國際的14nm、N+1、N+2工藝後續所需的美系設備及材料的獲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而28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所需的設備及材料的許可申請或有望得到批復。 雖然去年年底有傳聞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商務部對於其成熟製程所需設備的許可證,但是根據芯智訊的了解,這屬於一個假消息,至少在當時多家美系設備廠商在禁令之後,對中芯國際成熟製程供應的申請仍未得到許可。 此前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指出,即便沒有成熟製程的許可,中芯國際設備備用庫存仍可支撐三至六個月。 對於許可證進展,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正和供應商積極申請、跑流程。「對於保存期較短的化學材料和氣體,做到三個月之內不會有中斷;對配件,保證6個月之內沒有中斷。我們現在有工作小組,公司也有統籌,跟供應商開會,做各種各樣的方案。」 此外,趙海軍還表示,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設備的等待期會拉很長,主要的設備可能要到下半年才到位,因此新的產線及一些擴產產能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出來。 另外,對於先進製程,中芯國際也並未完全放棄。去年,中芯國際已經在 N+1上取得風險量產。 趙海軍披露稱,首先要保證生產的連續性,繼續和供應商推進出口准證的申請。其次,謹慎擴充產能。 「去年年底我們已經完成了15000片安裝產能的目標,但離規模經濟尚遠,如需進一步擴產,還需要走出口許可證的申請流程。「 另外,中芯國際還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趙海軍強調,現在美國政府正在交替,公司也很努力和供應商、政府交換意見,很多細節不便多說。 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擴張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晶圓代工的產能持續緊張,特別是8英寸的成熟製程極為緊缺。據趙海軍介紹,在28nm及以上節點,中芯國際去年在天津廠區增加了3萬片8英寸的產能,在北京廠區增加了2萬片12英寸的產能,依然未能滿足客戶需求。 財報也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520750塊約當8英寸晶圓,環比增加10600塊,主要是北京12英寸晶圓廠擴產所致。 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今年中芯國際將繼續對成熟製程進行擴產,其中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於4.5萬片。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披露,2021年資本開支預計為43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57億美元有了不小幅度的下滑),其中大部分用於成熟工藝的擴產,只有小部分用於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等。 目前,中芯國際在中國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擁有3個8英寸和4個12英寸生產基地。其中,成熟製程擁有3個8英寸晶圓生產基地、2個12英寸晶圓生產基地,產能規模合計近50萬片/月。 沒有客戶「離開」中芯國際 自去年9月,業內就曾傳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制裁中芯國際消息,部分中芯國際的客戶(主要是高通和博通)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開始計劃將部分產品轉單,交由其他晶圓代工廠生產,以降低因中芯國際受美國制裁而導致的供應風險。 隨後,在中芯國際被美國正式列入實體清單之後,關於中芯國際客戶轉單傳聞更是屢見不鮮。隨後,在去年11月下旬,中芯國際在上證e互動平台對外表示:「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客戶轉單現象。「 在今天的投資者會議上,趙海軍再度回應稱:「現在全世界整個產業鏈產能都很緊張,客戶也沒有選擇說馬上換供應商。中芯國際是這樣,我們的客戶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的客戶還都跟中芯國際一起在布局下一步怎麼樣擴產、做產品,這些和以前都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當然,根據現有的信息來看,也確實有一些客戶在與中芯國際合作的同時,也開始選擇與其他的晶圓代工廠作為備選供應商進行合作。 對此,趙海軍表示,可以理解客戶的擔憂,「如果他們開始去做一些備選方案,我們也都有很坦誠的溝通。但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客戶下定決心要離開中芯國際去做別的事情。「 據介紹,客戶如果將產品拿到另外一家晶圓廠去驗證再生產起碼需要9個月的時間。另外,很多客戶需要的產能很特殊,所以在目前全球晶圓產能極為緊缺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找到替代。 漲價會與客戶商議,已簽訂的合約會繼續執行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由於產能緊缺,半導體晶圓代工業和封測行業頻頻傳出漲價消息。 去年四季度中芯國際、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大廠已陸續調漲了晶圓代工價格。今年1月,業內傳出聯電、世界先進或將在春節後再度漲價10%~15%。 近日,還有媒體報道稱,有客戶為搶產能,竟然主動要求晶圓代工廠競標,通過線上競拍方式,讓客戶預定產能,按價高者得的方式分配產能。 對於中芯國際是否也會漲價的問題,趙海軍表示,會尊重契約,「我們非常尊重很早以前就已經簽訂的合約,尤其對我們的長期客戶、戰略客戶,還是按照契約執行。」 不過,趙海軍也表示,中芯國際會隨着市場行情變化,採取雙贏的方式調整,「中芯國際也在做產品。產品變化、產能增長,市場的行情已經變了,這些地方也給我們很大的議價空間,客戶也完全理解中芯國際這一點。漲價這件事,我們跟客戶商量着問,採取雙贏的辦法來做。但是對已經簽好的契約,中芯國際完全尊重。「 此外,被問到汽車缺芯問題時,趙海軍稱,早已預見過這種情況,對中芯國際影響不是特別大。 由於疫情原因,歐洲半導體IDM廠商的工廠開工只有一半,甚至連一半都不到,「時間長了一定會把庫存都吃光,IDM就會轉到晶圓代工這邊,我們也受到了客戶的壓力,要求我們也多做一些。不過,對中芯國際影響不是特別大,汽車的產品在中芯國際營收占比不大,所以即便多加一些,還是在很小的百分比里面,不影響我們整個產能。」 2021年營收成長預計在中到高個位數 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中芯國際的成熟製程的擴產可能仍會有一定的阻力,先進製程的推進所面臨的阻力將會更大,這也對中芯國際2021年的經營帶來了不確定性。 不過,趙海軍稱,今年將繼續滿載運營,預計一季度營收會回到10億美元以上。在財報當中,中芯國際預計,一季度收入環比增加7%至9%,毛利率介於17%至19%的范圍內。同時,趙海軍預計,今年全年的營收成長預計在中到高個位數。 由於先進製程發展受限以及無法為華為代工,也使得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對於今年營收的貢獻也可能比較有限。因此,成熟製程將成為未來推動中芯國際營收及利潤增長的主力。 趙海軍表示:「我們希望公司28nm及以上工藝節點的產能在未來幾年能夠穩步增長,擴大產能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不過,對於新的擴產計劃,由於大部分設備都是在今年下半年才能到位,因此擴產產能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出來,所以對於今年的營收貢獻不大。 「如果沒有這些(美國禁令)影響,公司在今年本應可以保持去年的快速成長態勢。」趙海軍表示,「雖然我們無法把控外部的不可抗拒力,但我們一定會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繼續全力自救,始終以服務全球客戶為我們的目標。「 梁孟松首度缺席 自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以來,以往每次中芯國際的投資人會議,梁孟松都會和趙海軍共同現身與投資者進行交流,但是在今天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梁孟松卻首度缺席,這也引發了外界的猜疑。 去年12月中旬,由於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梁孟松被曝出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隨後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對此消息予以了證實。 不過,在之後的中芯國際歷次相關公告當中,梁孟松的名字仍然位於董事會成員之列,職務依然是聯席CEO。 對此,外界認為,在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斡旋下,梁孟松將繼續留任。 但從之前曝光的辭職信來看,梁孟松的辭職態度似乎較為堅決。 因此有觀點認為,梁孟松目前仍在董事會名單當中,可能只不過是因為董事會一直沒有批准他的辭職而已,梁孟松的離開或許已成定局。如果該猜測屬實的話,那麼此番梁孟松未出席投資者會議,似乎也很自然。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在美國禁令影響下,目前中芯國際先進製程已是美國打壓的重點,因此,主導中芯國際先進製程的梁孟松此番缺席,是刻意的迴避,是為了讓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進展和規劃能夠更加低調的進行。 來源:快科技
沒了華為 中芯國際今年還會擴展14nm工藝 尋求其他客戶

沒了華為 中芯國際今年還會擴展14nm工藝 尋求其他客戶

中芯國際昨晚發布了2020年Q4財報,收入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淨利潤12.52億元,同比增長93.5%。 盡管財務表現很不錯,但是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也受到了美國拉黑的影響,,相比上個季度的14.6%大幅下滑。 中芯國際沒有公布具體原因,但結合早前的報道來看,在失去華為麒麟710A的訂單之後,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營收顯然受到了嚴重影響,導致先進工藝發展面臨萎縮。 不過中芯國際顯然不會放棄先進工藝的研發、生產,在財報會議上,聯席CEO梁孟松、趙海軍表示,計劃今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於4.5萬片。 此外,在實體清單影響下,中芯國際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14nm工藝就是中芯國際的第一代FinFET工藝,第二代則是再下一代的N+1工藝,這番話意味着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在2021年還會繼續發展,目標是尋求多元客戶,替代華為的位置。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14/28nm工藝滑坡 失去華為 收入占比暴跌至5%

中芯國際14/28nm工藝滑坡 失去華為 收入占比暴跌至5%

,中芯國際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淨利潤12.52億元,同比增長93.5%,全年收入252.50億元,增長25.4%,淨利潤46.27億元,同比增長204.9%。 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不過細看工藝製程的變化,卻有些令人擔憂。 中芯國際對此並未給出明確解釋,而且從未分開公布14nm、28nm工藝的不同收入,不過考慮到美國「實體清單」制裁的影響,尤其是無法再使用14nm給華為代工麒麟710A芯片等,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顯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另外,40/45nm工藝的收入占比也跌至14.8%,55/65nm工藝則逆勢增加到了34.0%,更老的90nm、110/130nm、150/180nm、250/350nm也都略有增加。 產能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折合520750塊200毫米晶圓,環比增加10600塊,主要是北京300毫米晶圓廠擴產所致,不過產能利用率跌至95.5%,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環比也也下降2.3個百分點。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還披露,2021年資本開支預計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成熟工藝的擴產,小部分用於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等。 產能建設方面,今年計劃成熟300mm晶圓產線擴產1萬塊,成熟200毫米晶圓產線擴產不少於4.5萬塊,而且在實體清單影響下,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的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競爭力。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2020年淨利潤暴漲200%美國封殺 前景不明

中芯國際2020年淨利潤暴漲200%美國封殺 前景不明

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2020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收入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毛利率18.0%,下降5.8個百分點,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12.52億元,同比增長93.5%。 中芯國際表示,四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晶圓銷量增加和平均售價上升帶來的收入增加、政府項目資金增加、投資聯營企業和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增加。 2020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252.50億元,增長25.4%,毛利率23.6%,增長7.1個百分點,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46.27億元,同比增長204.9%。 展望2021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預計收入環比增長7-9%,毛利率17-19%。 中芯國際表示,因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在采購美國相關產品或技術時受到限制,給業績預期帶來了不確定風險,另外出口許可申請必須根據流程走,需要時間,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基於此,中芯國際預計2021年全年收入目標為中到高個位數成長(5-9%),上半年收入目標約21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標為10-20%的中部(15%上下)。 另外在實體清單影響下,中芯國際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的開發和布建,並拓展平台的可靠性、競爭力。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上海宣布2021年計劃 爭取量產12nm工藝

上海宣布2021年計劃 爭取量產12nm工藝

據財聯社消息,2021年的上海兩會上,上海發改委提交的報告透露了多個重要信息。 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將出台《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修訂出台新一輪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新建充電樁7萬個。 在集成電路方面,上海爭取集成電路12nm先進工藝規模量產,不過報道沒有提及具體情況。 這個12nm工藝應該是中芯國際位於上海的中芯南方的新工藝,基於14nm工藝改進,此前官方表示12nm工藝比14nm晶體管尺寸進一步縮微,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錯誤率降低20%。 中芯國際去年就表態,12nm工藝已經啟動試生產,與客戶展開深入合作,進展良好,處於客戶驗證和鑒定階段。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蔣尚義、梁孟松路線之爭終結?先進工藝、封裝都要發展

中芯國際蔣尚義、梁孟松路線之爭終結?先進工藝、封裝都要發展

恰逢新任副董事長蔣尚義到來之際,此前中芯國際的聯席CEO梁孟松鬧出了辭職風波,有報道稱這次事件背後是中芯國際的技術路線之爭。 聯席CEO梁孟松自從2017年入職之後,一直在大力推動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發展,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據梁孟松透露,目前中芯國際的「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 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而重新回歸中芯國際的蔣尚義不僅擔任了更高級別的副董事長一職,同時他也認為中芯國際應該發展先進封裝,特別是小芯片封裝技術,可以將不同工藝的IP核心整合到一個芯片上,AMD的Zen2、Zen3處理器都是這種設計方向。 由於兩個人在這個技術方向上的理念不同,之前梁孟松的辭職風波據悉也與此有關,關繫到中芯國際選擇那種路線之爭。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應該是解決了,講,這是他回歸中芯國際之後首次公開亮相。 蔣尚義提到,先進工藝一定會走下去,先進封裝是為後摩爾時代布局的,中芯國際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都會發展。這個表態也意味着中芯國際兩種技術都要發展,不會選擇其中一種。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後首次亮相 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後首次亮相 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

2020年12月15日晚,,擔任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戰略委員會成員,一度引發「內訌」,聯席CEO梁孟松當即辭職,兩位曾在台積電共事的行業大牛鬧得水火不容。 蔣尚義2016年底首次加盟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任武漢弘芯CEO,但項目爛尾,僅僅1年後離職。 中芯國際內部如何處理蔣尚義、梁孟松的矛盾,不為外界所知,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二人之間的矛盾應該已經化解,目前都在正常履職。 1月16日,蔣尚義出席第二屆中國芯創年會,並發表演講,這也是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之後,首次公開亮相。 這一次,蔣尚義主要提出了五個要點: 1、摩爾定律的進展已接近物理極限,目前的生態環境已不適用。 2、封裝和電路板技術進展相對落後,漸成系統性能的瓶頸。 3、只有極少數需求量極大的產品才能使用最先進的硅工藝。 4、先進工藝一定會走下去,先進封裝是為後摩爾時代布局的技術,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方面都會發展。 5、後摩爾時代的發展趨勢是研發先進封裝和電路板技術,也就是集成芯片,可以使芯片之間連接的緊密度和整體系統性能類似於單一芯片。 上述觀點,也與台積電、Intel、AMD等半導體行業巨頭目前的做法和未來的規劃頗有英雄所見略同的味道。 此前還曾有消息稱,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後,將主要負責小芯片(chiplet)的開發工作,並與ASML展開新的談判,促使EUV極紫外光刻機早日到來。 而梁孟松的專長,則在於先進工藝的研發,中芯國際14nm工藝、N+1工藝都離不開他的汗馬功勞,他本人也曾透露,中芯國際的7nm技術研發已經完成,今年4月就可以風險量產,5nm、3nm最關鍵、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有序展開,只等EUV光刻機到來。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獲准延長交易 蔣尚義/梁孟松都還在

中芯國際獲准延長交易 蔣尚義/梁孟松都還在

1月1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關於恢復到OTCQX的公告。 2019年,中芯國際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交所退市後,改為在OTCQX(滅國場外證券金融市場)進行交易,但今年1月6月,OTCQX市場的運營者OTC Markets Group通知中芯國際,根據行政命令和相關監管指引,當日交易結束後撤出OTCQX市場,中芯國際證券不再具備在OTC Link ATS上報價或交易的資格。 根據最新公告,中芯國際1月9日獲得OTC Markets Group的最新通知,根據監管機構通知,他們已改變有關行政命令生效日期的立場,現在允許中芯國際的證券交易持續到2月1日。 因此,OTC Markets Group已經取消了其待刪除SMICY、SIUIF的程序,並計劃在1月11日開始之前,在OTCQX上恢復SMICY、SIUIF的交易。 OTC Markets Group也就是美國場外交易集團,只提供櫃台買賣服務,旗下包括OTCQX、OTCQB兩個板塊,服務內容包括證券報價及交易和相關訊息的發布與傳播。它並不是一個證券交易所,而是旨在促進具有證券交易資格的獨立經紀人之間交流的服務機構。 另根據公告,在中芯國際的董事中,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等人的職位均未發生變化。 去年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宣布蔣尚義回歸,擔任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戰略委員會成員,引發了聯席CEO梁孟松的不滿,一度提出辭職,兩位曾在台積電共事的行業大牛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 而就在中芯國際陷入「內訌「的混亂時刻,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10nm及以下工藝無法再繼續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芯國際雖然形勢嚴峻,但至少蔣尚義、梁孟松兩員大將都還在。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消息稱中芯國際成熟製程關鍵供應確認已獲許可證 包括EDA等

消息稱中芯國際成熟製程關鍵供應確認已獲許可證 包括EDA等

據《科創板日報》消息,中芯國際之成熟製程關鍵供應已獲許可證。此次獲得許可證的部分包括EDA、設備和材料等。 Digitimes 等媒體上周也曾報道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成熟製程許可證。而有媒體就此向行業人士求證得知,該消息屬實。 近日有媒體報道指出,中芯國際已經從20nm工藝製程,一直攻克到了3nm工藝製程,唯一缺的就是EUV光刻機。有了EUV光刻機,中芯國際也能進行3nm芯片的量產。 12月16日,中芯國際突然傳出了梁孟松辭職的消息,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隨後中芯國際發布說明公告,確認公司已知悉梁孟松博士有條件辭任的意願。中芯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本公司發布公告為准。 12月31日晚,中芯國際突然宣布獨董叢京生即日起辭職,公司的董事會組成也因此發生了變化。隨後中芯國際又公布了董事會成員,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鬧出離職風波的梁孟松依然是聯席CEO。 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最新董事會名單,具體組成如下: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趙海軍與梁孟松、首席財務官高永崗,非執行董事陳山枝、周傑、任凱、路軍、童國華,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William Tudor Brown、劉遵義、范仁達、楊光磊。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媒體給出的報道稱,中芯國際並沒有獲美國成熟工藝許可,至於具體來源並不清楚,只是援引稱是設備廠商的消息。 「目前我們只是可以幫中芯國際裝機和修理機器(零部件是中芯國際之前屯的可以幫他們更換),但是其他的設備和零部件的銷售和技術支持都還處於凍結狀態。只有裝機、修機的工程師可以和他們接觸之外,其他相關人員基本還是處於脫離接觸狀態。」某美系設設備廠商內部人士。 作者:雪花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已獲美國成熟工藝許可?真相來了

中芯國際已獲美國成熟工藝許可?真相來了

1020年12月30日,業內傳出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商務部對於其成熟製程所需設備的許可證。消息還稱,美國針對成熟製程的許可是分批次發放,一次性發放4-5萬片產能所用的設備。據集微網報道稱,有行業人士向其確認,該消息屬實。 受該消息影響,中芯國際港股、A股在30日及31日累計分別股大漲了20.29%和9.77%。 在12月31日,我們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雖然,我們認為,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的許可獲得美國商務部批準是大概率事件(當晚我們有聯系相關人士確認該消息,但截至發稿前未聯系上),但是如果如傳聞所言,中芯國際已經獲得了成熟製程許可,那麼理應在30日當晚或者在31日進行公告,最遲今天(2021年1月3日)晚間也應該進行公告。 但是截至今天晚間,本文發稿時,中芯國際並未發布相關公告。 而在昨天晚間,我們通過某美系知名設備廠商內部人士了解到,其公司並未獲得向中芯國際供應成熟製程設備的許可。 今天,我們在另一家美系知名設備廠商內部人士那里也得到了同樣的信息。 「目前我們只是可以幫中芯國際裝機和修理機器(零部件是中芯國際之前屯的可以幫他們更換),但是其他的設備和零部件的銷售和技術支持都還處於凍結狀態。只有裝機、修機的工程師可以和他們接觸之外,其他相關人員基本還是處於脫離接觸狀態。「某美系設設備廠商內部人士告訴我們。 那麼是否有可能是其他某家美系設備廠商拿到了許可呢? 另一家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內部人士也表示,他們早已全部撤出了在中芯國際的駐廠人員,並且到目前為止相關設備及零部件和技術支持也是處於凍結狀態,只有裝機一類的事情還可以去做。 顯然,從我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此前所謂的「中芯國際已經獲得成熟製程的許可」是個徹頭徹尾的假消息。 「上次(2020年9月)路透社報道要限制對中芯國際出口時(10月4日中芯國際公告確認受限),其實美國商務部就已經通知我們公司了,當時我們公司就已經在申請了許可了。但是,最LOW的那種設備,美國商務部光走流程就走了至少一周多的時間。現在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後,我們公司的意思是,要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所以連技術支持都撤了。「 再加上12月下旬的聖誕假期的影響,這次不太可能那麼快獲得許可。 另外,在去年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並表示「中芯國際在先進技術節點(10納米或以下)生產半導體所需的將被推定為拒絕」的消息公布後,我們也在相關報道文章中指出,14nm到7nm的設備很多是通用的,中芯國際從N14到N+2製程工藝很都是用的一樣的設備,所以如何界定哪些設備是禁止出口的本身就是一件難事。 「業內確實沒有幾nm製程設備的說法,10nm以下製程,不少設備用的還是14nm,28nm甚至更老的。我們組賣給中芯做N14的設備,其實還是台積電做N5的設備。哪些設備可以賣,哪些不能賣,這些都太難確定了。「某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內部人士對我們說到。 所以,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之前的「中芯國際已獲美國成熟製程許可」的消息大概率是假消息。其目的很可能是為了「操縱中芯國際港股的股價「。2020年12月30日、31日兩個交易日,中芯國際港股股價累計上漲超過20%,兩日股價累計振幅接近27%。 值得注意的是,據路透報導,國際指數公司富時羅素表示,正在研究美國財政部的「軍事最終用戶名單」指引,將於2021年1月4日發表聲明,任何新增的(在名單當中的)股票刪除將於2021年1月7日開盤起生效。 除富時羅素以外,納斯達克、MSCI等多家國際指數公司也刪除了名單中的中企股票。納斯達克稍早宣布,將中芯國際、中國中車等四家中企從其指數成分股組合中刪除,已於12月21日生效。MSCI也將自2021年1月5日起,從國際指數系列剔除中芯國際、海康威視等十隻個股。 來源:快科技
10nm及以下工藝被限制 分析稱中芯國際或重點發展成熟工藝

10nm及以下工藝被限制 分析稱中芯國際或重點發展成熟工藝

上周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商務部的實體清單,此舉對中芯國際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 ,宣稱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對於適用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產品或技術,供應商必須首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供應給中芯國際; 對用於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產品或技術,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nial)的政策進行審核;中芯國際為部分特殊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短期來看,不論中芯國際還是金融機構,都認為短期內影響不大,運營、財務狀況不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至少未來3-6個月里訂單還是滿的。 不過10nm、7nm及以下工藝,因為對先進半導體裝備極為依賴,也是美國明確限制的部分,這部分是受限制最多的。 那中芯國際未來的發展會如何走呢?中金公司日前發布了最新研究結果,宣稱中芯國際未來重點或是發展成熟工藝,他們也維持了中芯國際港股的目標股價為25.5港元。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半導體設備進口是否受限制?中芯國際回應 不方便透露

半導體設備進口是否受限制?中芯國際回應 不方便透露

前不久的Q3季度財報中,中芯國際提到Q4季度增長會放緩,同時下調了資本開支,主要原因與美國的限制有關,導致部分設備交付延期。 日前在互動平台上回應投資者提問時,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公司正常運營,針對該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等進行了積極交流與溝通,對於具體細節,公司不方便透露。 11月12日的財報會議上,,當前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表示遺憾,對公司影響可控。公司持續評估影響,目前與美國方面保持積極溝通。 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SMIC)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中芯國際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200mm晶圓大漲價中芯國際 雙方協商確定

200mm晶圓大漲價中芯國際 雙方協商確定

8英寸200mm晶圓相比於12英寸300mm晶圓雖然看起來「落後」很多,但仍有廣泛的市場應用,產能在近來也是越發緊張。 消息稱,受居家辦公、5G的強勁需求推動,大多數代工廠的200mm晶圓價格都上漲了至少20%,緊急訂單甚至要漲價40%,台積電、三星、聯電、中芯國際、格芯莫不如此。 對此,中芯國際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現有客戶訂單將按已簽訂合同進行,新客戶、新項目則由雙方協商確定價格,公司也會通過優化產品組合,提昇平均晶圓價格。 對於美國早先下達的出口管制,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公司正常運營,並和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等進行了積極交流與溝通,但具體細節不方便透露。 同時,中芯國際強調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客戶轉單現象,與客戶保持積極溝通、緊密配合的合作夥伴模式,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 今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的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億美元,同時客戶需求強勁,產能利用率已經接近滿載,預計全年收入可增長至少24-26%,毛利率也將高於去年。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消息稱8英寸晶圓價格2021年將至多上漲40% 中芯國際、台積電等要大賺

消息稱8英寸晶圓價格2021年將至多上漲40% 中芯國際、台積電等要大賺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 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芯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格芯和世界先進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 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台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 根據SEMI報告的數據,全球8英寸晶圓產線的數量在2007年達到199條登頂,隨後就已經開始逐漸下降,到2015年時只有178條,因此相關市場早就出現過供應緊張狀態。 2018年開始出現了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的情況,主要是手機多攝像頭、指紋等帶動CMOS圖像傳感器、指紋識別芯片等需求提升。 到2020年,5G手機、汽車、物聯網等滲透率快速提升,使得功率、電源管理、功率器件等需求大增;加上疫情驅動在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增加,使得筆記本、平板等電子產品需求增長,從而拉動驅動IC芯片、分離式元件及其他半導體元件需求增長。 根據SEMI報告的數據,到2020年年底,8英寸產線數量將恢復性增長到191條,相當於2008年時的業界水平。而到2021年年底,將繼續增長到202家,這將超過2007年199條的歷史記錄。根據超越摩爾領域的預測,8英寸晶圓需求的擴張從2017年開始,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 作者:雪花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 南京台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占市場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 南京台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占市場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台積電、聯電等芯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准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台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道,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台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對於相關消息,台積電發言人稱,南京廠已按計劃將12英寸月產能由1.5萬片增加至2萬片;聯電則表示,規劃擴充台南12英寸廠28/22nm產能,廈門聯芯28nm產能吃緊後,預計明年中旬完成擴產。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截圖 近些年來,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以加碼先進製程為主,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的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讓採用成熟製程的電源管理芯片、顯示面板驅動芯片等訂單激增,也讓這方面的產能持續趨緊。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突然加強出口管制,讓中芯國際正在擴產的14/28nm「受挫」,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產能緊張。 10天前(11月12日),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業界在建設工廠時,基本沿襲美國設備的選型。因此,美國加強出口管制對該公司8英寸、12英寸成熟工藝和先進工藝都將造成影響。 該公司聯合CEO梁孟松表示,正積極與美國供應商積極溝通部分美國設備、原料的許可證。 在這種情況下,高通等廠商被傳出想從中芯國際轉單「避險「,但加價也未能找到後者的「替代產能」。 由於產能緊張、市場龐大,台積電、聯電、三星紛紛開始動起擴產、漲價的念頭。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設計分會統計,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銷售總值超過3000億元。截至當年11月底,全國共有1780家設計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4.8%。 本次台積電擴產的南京廠,是該公司目前在台灣島外唯一的12英寸晶圓廠。 △台積電南京廠是其唯一在台灣島外的12英寸晶圓廠 圖片來源:台積電官網 2015年,在台積電16nm FinFET強效版製程量產當年,該公司宣布決定到南京建廠,從動土到進機僅用時14個月,被其稱為「建廠最快、上線最快、環境最美的廠區」。 業界普遍認為,台積電在南京布局16nm產線,目的就是同中芯國際的14nm競爭。 根據台積電2019年財報,南京廠期內營收約為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約為3億元人民幣。 相比來看,中芯國際2019年營收為204.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5.4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南京廠擴產之際,該公司也在推進在美國建廠的進度。 今年5月15日,在美國政府宣布對華為新一輪制裁的當天,台積電宣布有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12英寸先進晶圓廠,採用該公司的5nm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芯片,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 而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是台積電去美國設廠的關鍵。 當地時間11月18日,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市議會通過台積電開發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鳳凰城將由市政府資金撥款2.05億美元,用於改善道路及水源等基礎建設,但關鍵的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政府的補助金額則尚未披露任何消息。 11月11日,台積電董事會已批准,將在亞利桑那州設立資本額35億美元的全資子公司,未來5年創造1900個全職工作機會,新廠2021年初動工,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 部分設備業者預期,台積電美國5nm晶圓廠2024年量產後,除了為美國政府機構生產所需特殊應用芯片(ASIC),也能就近為蘋果、英特爾、AMD、高通、英偉達等美國大客戶生產晶圓。 根據台積電財報,2020年第三季度,該公司來自北美地區的營收占比為59%,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持續提升,為22%。 台積電財報截圖 今年6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表示,近來國際大國間貿易關系緊張,為該公司帶來業務上的諸多挑戰。他們能做的就是持續找尋解決方案,應對新的國際形勢。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 14nm工藝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不涉及任何軍事終端用戶

中芯國際 14nm工藝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不涉及任何軍事終端用戶

對於中芯國際來說,目前困難是有的,不過他們也積極的克服。 對於出口管制一事,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今天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表示遺憾,對公司影響可控。公司持續評估影響,目前與美國方面保持積極溝通。 此外,中芯國際在業績會上表示,14nm 工藝已在去年四季度量產,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客戶對中芯國際技術的信心也在逐步增強。 中芯國際官方還表示,公司只為民用終端用戶服務,沒有任何軍事終端用戶,不過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部分美系設備、零部件、原材料交付期有所延長。 官方重申,中芯國際作為代工企業,面向海內外多元化客戶,自成立以來嚴格遵守經營地法律,合法合規經營。 昨天,中芯國際發布2020年Q3財報,得益於14nm工藝的爆發,其中單季營收首超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Q3季度不僅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7.8%,而且先進工藝占比快速提升,14/28nm工藝占比達到了14.6%,上季度中是9.1%,去年同期是4.3%。 作者:雪花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發布Q3財報」營收首次破10億美元、利潤大漲122%

中芯國際發布Q3財報」營收首次破10億美元、利潤大漲122%

11月11日晚,中芯國際發布了Q3季度財報,當季營收10.8億美元,大漲32.6%,也十多年來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2.56億美元的淨利潤也大漲122.7%。 根據中芯國際的數據,截至9月底的Q3季度中,公司營收10.82億美元,同比增長32.6%,環比增長15.3%,創造了歷年來營收最佳紀錄。 Q3季度中,中芯國際的毛利潤為2.62億美元,同比增長54.3%,環比增長5.4%,股東應占淨利潤為2.56億美元,環比增長85.8%,同比增長122.7%。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Q3季度不僅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7.8%,而且先進工藝占比快速提升,14/28nm工藝占比達到了14.6%,上季度中是9.1%,去年同期是4.3%。 由於中芯國際沒有公布14nm及28nm的具體比例,但是今年中中芯國際重點建設的就是14nm工藝,預計貢獻最多的還是14nm工藝,今年底前目標是月產能1.5萬平晶圓,上海項目建成之後是3.5萬片晶圓/月的產能。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被美國「拉黑」的中芯國際 與全球供應商長期穩定合作

被美國「拉黑」的中芯國際 與全球供應商長期穩定合作

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確認,,雖然不是列入「實體清單「但也非常糟糕。 據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近日,中芯國際在互動平台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合作的供應商包括全球領先的設備製造商,與主要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擁有完整的供應商管理體系。 中芯國際還表示,公司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按照成本和質量要求進行采購。 遭到美國限制後,中芯國際曾表示在評估該出口限制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但一直未透露具體評估結果。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美國#中芯國際 責任編輯:上方文Q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營收大漲 中芯國際宣布上調Q3業績指引 14nm爆發了?

營收大漲 中芯國際宣布上調Q3業績指引 14nm爆發了?

10月15日,中芯國際宣布上調截至9月30日的Q3季度業績指引,營收以及毛利率都有大幅提升。 根據中芯國際公告,本公司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有意投資人士,本公司上調其最初於該公告內發布的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的收入和毛利率指引。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的收入環比增長指引由原先的1%至3%上調為14%至16%,乃由於產品組合的變化和其他業務收入的增長。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的毛利率指引由原先的19%至21%上調為23%至25%。 從官方信息來看,Q3季度的營收環比為微漲變成了大漲最多16%,不過更引人注意的是毛利率,從預期的19-21%變成了23-25%,增加了4個百分點。 對中芯國際來說,其成熟工藝已經過了折舊期,即便營收增長了,毛利率也不會大幅提升,而推動毛利率增長的主要應該是先進工藝,特別是28nm甚至14nm工藝。 在Q2季度中,14nm/28nm先進工藝的營收占比也創下新高,到達了9.1%,上上個季度只有7.8%。 此前聯席CEO梁孟松提到5月份它們的14nm產能就提升到6000片晶圓/月了,今年底的目標是15000片晶圓/月。 從這些信息來看,9月份的Q3季度中,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應該有了不錯的爬坡,先進工藝帶來的業績不僅提高了業績,也推動了毛利率增長。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14nm#中芯國際 責任主編:憲瑞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 N+1代工藝開始客戶導入、年底小批量試產

中芯國際 N+1代工藝開始客戶導入、年底小批量試產

作為內地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 近日有報道稱,在大規模量產14nm工藝後,中芯國際的N+1代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可望於2021年進入量產。 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稱,該公司的第一代FinFET 14nm工藝已於2019年第四季度量產,第二代FinFET N+1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可望於2020年底小批量試產。 按照這樣的時間表推測,中芯國際N+1代工藝確實會在2021年規模量產。 N+1是中芯國際對其第二代先進工藝的代號,但從未明確具體數字節點,只是說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 今年8月底的時候,中芯國際曾表示,N+1工藝進展順利,已經進入客戶產品驗證階段。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為了盈利 中芯國際宣布將合作開展28nm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

為了盈利 中芯國際宣布將合作開展28nm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

據中芯國際發出的最新公告,公司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訂立合作框架文件,雙方有意就發展及營運集成電路項目於中國共同成立合資企業。 公告中指出,合資企業從事發展及營運的項目將聚焦於生產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目標為該項目的首期最終達致每月約10萬片12吋晶圓的產能。該項目首期的估計投資及初始注冊資本將分別為76億美元及50億美元,約51%的初始注冊資本將由公司出資。 據悉,中芯國際首次量產28nm工藝是在2015年,但技術依然落後,業務所占的比例也一直偏低,最高也沒有超過10%,而且多年來毛利率還是負的,也就是說28nm工藝都沒賺到錢。 對於這個問題,中芯國際之前在回復證交所質詢時表示,28nm相關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除用於28nm製程晶圓代工外,還可通用於40/45nm製程、55/65nm製程、90nm製程等28nm以上製程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 28nm上製程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收入占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總收入的比例遠高於28nm製程產品所占比例。於報告期內,40/45nm製程、55/65nm製程、90nm製程等28nm以上製程的總體毛利為正。 有行業人士直言,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能夠為盈利做准備(支持更先進製程的開發),中芯國際必然要加大開展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合作。 作者:雪花來源:快科技
台積電Q2利潤說明 中芯國際只有被它碾壓的份兒

台積電Q2利潤說明 中芯國際只有被它碾壓的份兒

狂熱請留給股民,半導體工作者需要保持清醒。 對中芯國際來說,短期的屯糧,或許會更有利於應對美國在供應鏈上的刁難,但如果從一家半導體製造企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收益和持續不斷的現金流,是更為重要的。所以說,如何將股民的短期狂歡轉變為一場長期狂歡,這個問題,應該由台積電來解惑。 相比今天讓股民瘋狂的科創板「芯片王「中芯國際,或許全球毋庸置疑的Top1晶圓製造商台積電在2020年過去3個月的賺錢表現,更值得中國半導體產業界關注。 今天下午,台積電在2020年Q2法人說明會上,公布了本季度的財務情況。這家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果然不負眾望,Q2營收達到3107億台幣(738億人民幣,105億美元),同比上漲為29% 。 但最讓人驚奇的是台積電的Q2淨利潤,高達1208台幣(約41億美元,286億人民幣),同比飆升81% ,不僅超過了分析師預期,也創下6年來最高水平。 此外,台積電Q2的毛利潤率高達53%,超過此前分析師給出的50%~52%預期。 圖片來自台積電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業績表現優異,台積電本次調整了2020年的整體收入預期,從之前的10%~15%上調至20%;同時,他們也調高資本支出額度至160億~170億美元;但在年初,他們曾因預計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而下調過2020年收入預期。 從台積電給的「按工藝製程劃分的收入圖表」(下圖)可以明顯看出,28nm以下(28、16、7)的高端芯片帶來的收入占據台積電總收入的近80%。 與中低端製程芯片製造相比,製造高端芯片的廠家寥寥無幾,特別是擁有7nm以下製程的代工廠,目前只有台積電與三星。而前者的新製程由於良率更高,生產周期穩定有序,因此,台積電算是基本獨享這個製程節點的利潤。 而與台積電相比,2019年中芯國際的財報顯示,其淨利潤只有5.1%,毛利率為7.89%,主要是因為其收入來源至少50%收入來自於90nm製程產線,可謂技術差距決定利潤差距。 當然,台積電在2020年Q2取得如此好的業績,主要是在冠狀病毒蔓延的情況下,電腦等消費級硬件所採用的高端芯片市場顯示出了強勁需求。 同時,疫情也讓數據中心芯片訂單有了大幅增長,這兩個趨勢給台積電帶來了更多利潤。 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汽車行業、物聯網以及消費電子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務必要注意的是,唯一一個正向增長的市場便是「高效能運算「,也就是我們最近常常提起的「數據中心」市場。 (如果對數據中心感興趣,可以去看我的那篇《幹掉英偉達?》,或許會有更多幫助) 也就是說,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上網,所有工作都在網上進行,那麼支撐大眾上網的基礎設施,譬如5G基站、大型數據中心以及中小型機房的服務器,就成為了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此外,這幾年5G、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的爆發式增長,也需要數據中心能夠輸出更多算力。 不過,台積電也不可避免在會上被問到了華為的訂單供應問題。 2019年,華為的訂單占據台積電總業務的14%,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高端芯片(14nm以下)客戶之一。但就在今年美國特朗普政府禁止華為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後,這家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就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但後者最終妥協,並開始尋找彌補華為訂單損失的措施。 美國在5月發布的華為新限令將在9月15日生效,而台積電也給出了一個相對明確的回復:暫時不會在這個時間點之後為華為生產芯片。 「雖然這項規定剛剛結束公眾評議期,國際清算銀行目前還沒有做最終裁決的修改。其實現在確認還為時過早。但在目前情況下來看,9月14日後我們不打算發貨。因此,其他客戶的訂單如何進行動態調整對台積電將是一個挑戰,我們正在與客戶密切合作,確認誰是現在進入(流程)的最佳時機。「 不過台積電強調,在填補華為的剩餘產能方面,進展非常順利。 早在今年6月,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公開表達過尋找替補華為訂單客戶的信心。而本次台積電則給出了一個充滿信心的具體原因: 疫情期間對高效能計算芯片需求的激增,已經抵消了我們不能為自己的前第二大客戶華為製造芯片的損失。 有分析師擔心,失去了華為,手機市場也不太景氣,台積電這些高端芯片產線的產能可能會填不滿。但台積電自信滿滿得表示:「應該沒有問題,雖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我們收到了來自服務器以及企業級硬件製造商的大量需求。」 「我們觀察到,所有客戶都在非常積極地申請和准備5G與HPC(高性能計算機群)的相關業務。此外我們還觀察到,所有客戶都試圖確保供應鏈安全。「 這里的供應鏈安全,其實指代全球大多硬件企業在疫情和美國禁令背景下,需要承受的「芯片庫存」壓力。 有分析師在這次法人會上指出,很多中國汽車企業擔心被制裁,都在積極囤積芯片相關產品。而過去幾個月,整個全球芯片供應鏈的庫存水平達到了很高的等級。 而台積電則表示,從公司的庫存追蹤數據來看,其大部分客戶的庫存水平的確在第一季度超過了整個季節性平均水平,而且他們預計第二季度將會進一步增長,並在2020年下半年達到高位。 「由於全球都在努力確保供應鏈安全,我們的客戶對下半年新5G智能手機產品的發布有很高的期待,並做了充分准備。但我們不能排除庫存調整的可能性。「 此外,大部分分析師對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的量產情況也非常關注,特別是將會在2020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的5nm與2022年進入量產階段的3nm。 不過台積電並不想透露這些新製程的更多消息。 在被問到「5nm製程是否會在量產第一年帶來10%占比的收益,第二年這個數字會提升到30%」時,台積電只是含糊地表示「到時候便會向大家公開」。但他們強調,目前5nm製程的需求十分強勁,這種需求將會持續到2022年。 總的來說,台積電給出了一個不錯的半導體未來1年的發展展望:2020年下半年將會有很多新的5G手機陸續推出;數據中心相關收入將會顯著增長;除汽車以外,其他技術平台都會有顯著增長。 換句話說,無論哪個高端芯片市場的爆發,都會最終有利於占據全球芯片代工份額50%以上的台積電。 圖片來自台積電 但是我們也在台積電的未來大事件摘要中發現(下圖),近期一大批車載芯片供應商開始在芯片方面有所行動,而此前奔馳也跟英偉達宣布要一起合作開發低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不知道這是特斯拉給予的壓力,還是汽車市場正在處於緩慢復蘇中,但這對於車載技術市場,總歸是個好事情。 優惠商品信息>> 愛奇藝VIP+京東PLUS打6折:打包僅需118元 領取小米有品新人99-20元優惠券 網易嚴選小龍蝦 2盒裝共6斤 99元包郵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49.1萬股 網友 暴殄天物

中芯國際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49.1萬股 網友 暴殄天物

7月13日消息,中心國際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結果公告。公告顯示,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5.05億股,棄購49.1萬股,棄購金額約1348.03萬元;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約5.9億股,棄購0股。 據悉,網上、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海通證券包銷,總計包銷股份的數量為490,907股,包銷金額為 13,480,306.22元。 在中芯國際之前,國盾量子7月9日量子作為量子通信第一股登陸科創板,單日漲幅最高1000%,收盤漲幅達923.91%,刷新A股首日漲幅紀錄。 據悉,該公司發行價為36.18元/股,若按當日收盤價370.45元/股計算,中一簽(500股)可賺16.7萬元,若按盤中最高價399元算,中一簽可賺18萬元。 而中芯國際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芯片企業。2019年從美股退市後,今年6月提交到登陸科創板,僅僅用了37天。此次登陸A股科創板,外界普遍看好。 棄購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表示:「暴殄天物啊!多好的發財機會「「可以給我啊,我的天吶這是傻吧,十倍機會放掉」「沒錢可以借呀,這是中簽了沒通知到?」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是由美籍華人張汝京於2000年創立,總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全球知名的圓晶代工廠,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設有工廠,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台灣設立營銷辦事處。目前,已經能夠實現14nm芯片量產。 截稿前,中芯國際港股報42.35港元,漲幅2.67%,總市值2420.69億港元。 優惠商品信息>> 優酷會員 年卡5折 99元(7.10-7.12) 微軟商城活動促銷 Surface 翻新機折扣作者:朝暉來源:快科技
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營收排名 台積電一騎絕塵 中芯國際第5

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營收排名 台積電一騎絕塵 中芯國際第5

當下,晶圓代工廠成了香餑餑。近日,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其中,台積電穩居第一,中芯國際排名第五。 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台積電營收高達101元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0.4%。三星排名第二,營收36.78億美元,同比增長15.7%;格芯(GlobalFoundries)位列第三,營收14.52美元,同比增長6.9%。 此外,聯電、中芯國際、高塔半導體、力積電、世界先進、華虹半導體、東部高科躋身前十。以下為具體排名: 報告稱,台積電受惠5G手機AP、HPC和遠程辦公教學的CPU/GPU需求推升先進製程營收表現,加上成熟製程產品需求穩定,預估第二季營收年成長超過30%。 針對華為禁令的影響,考量其他客戶包括AMD、聯發科、英偉達、高通等訂單已有規劃,應能減少稼動率下滑幅度(ps. 指一台機器設備實際的生產數量與可能的生產數量的比值)。 三星則受惠高通7系列中高端5G芯片客戶採用率良好,7nm的需求狀況保持穩定,CIS(CMOS影像感測器)、DDIC(顯示器驅動IC)等則預期5G手機滲透率增加而擴大供給。另外擴充EUV生產線,拓展移動業務以外的應用,預估第二季營收年成長達15.7%。 報告提到,中芯國際的NOR Flash、eNVM等12寸晶圓,以及PMIC(電源管理IC)指紋識別芯片與部分通用MCU等8寸晶圓需求支撐營收表現,預估第二季年成長達19%。然而華為禁令可能帶來不確定性,恐影響稼動率表現。 作者:朝暉來源:快科技
前格芯中國區總經理加盟中芯國際 先進製程市場開拓

前格芯中國區總經理加盟中芯國際 先進製程市場開拓

近日,據業內媒體報道,為了提升14nm以及後續先進製程工藝的市場開拓能力,中芯國際又挖來了前格芯(GlobalFoundries)中國區總經理白農擔任中芯國際FinFET 先進製程產品的業務和行銷高管,幫助中芯國際開拓更多的先進製程客戶。 2017年,中芯國際為了在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引入了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Co-CEO)兼執行董事,兩年不到的時間,中芯國際此前一直推進緩慢的14nm FinFET 工藝就取得了突破,2019年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正式量產,並且獲華為麒麟處理器的採用。最新的消息顯示,新一代的N 1工藝也接近量產,梁孟松可謂是功不可沒。 不過,由於近期美國升級了對於華為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也使得華為麒麟處理器的設計和製造受到了影響。而目前中芯國際14nm FinFET 工藝僅華為一家大客戶,雖然華為如果加速轉單,中芯國際現有的14nm產能都不一定餵得飽華為,但是,在美國管控持續升級的背景之下,單純依靠華為一家客戶的訂單還是存在很大風險的,這也使得中芯國際不得加速開拓先進製程市場,拿下更多的先進製程客戶,以分散風險。 同時,隨着中芯國際先進製程產能的快速提升,中芯國際也確實需要進一步開拓更多的高端客戶。因此,招攬前格芯中國區總經理白農的加入也並不難理解。 根據資料顯示,白農擁有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MBA,並持有和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此前在格芯擔任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負責推動格芯在中國的戰略規劃發展,主要范疇是中國地區的客戶和業務。而在加入格芯之前,他還曾在摩托羅拉、高通、三星、Synaptics 等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級管理人員;在職業生涯早期,也曾擔任麥肯錫公司的顧問,以及英特爾的微處理器設計工程師。 來源:快科技
14nm營收明年占10% 中芯國際N+1工藝年末量產 性能提升20%

14nm營收明年占10% 中芯國際N+1工藝年末量產 性能提升20%

中芯國際昨晚發布了2020年Q1季度財報,營收9.05億美元,同比大漲35.3%,淨利潤6416.4萬美元,大漲423%,業績創造了近年來的最好記錄。 除了業績大漲,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也開始產生效應,28nm工藝貢獻6.5%營收,同比增加了3.5個百分點,14nm工藝貢獻1.3%營收,同比增加1.3個百分點,環比增加0.3個百分點。 14nm工藝目前還在建設期,將成為中芯國際發展的重點,預計3月底14nm產能建設目標為4K晶圓/月,7月產能將達到9K晶圓/月,年底12月達到15K晶圓/月。 那14nm工藝到底何時才能成為主流,或者說營收提升到10%以上呢?對此,中芯國際在財報會議上表示,10%數字比較大,要到2021年才能實現,2020年內預計營收占比還是個位數。(註:產能建設完成之後還要很長時間的爬坡期才能帶來穩定營收) 在14nm之後,中芯國際還有更先進的N+1、N+2工藝,聯席CEO也在財報會議上公布了最新進展,其中N+1工藝在去年Q4季度就完成了流片,目前正處於客戶產品驗證階段,預計Q4季度量產。 根據中芯國際所說,N+1工藝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 中芯國際並沒有明確N+1、N+2工藝具體相當於xxnm工藝,之前一度傳聞是7nm工藝,不過中芯國際澄清說N+1並等於7nm,只是內部代號,其20%的性能提升比業界標準的性能提升35%要差一些。 但是綜合其他指標來看,中芯國際的N+1工藝盡管性能弱於7nm,但功耗、成本、穩定性等其他方面並不差,可以將成本相對市場上的7nm減少大約10%,因此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工藝節點。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麒麟710A處理器曝光:華為將使用中芯國際14nm製程工藝

麒麟710A處理器曝光:華為將使用中芯國際14nm製程工藝

在5G智慧型手機布局上,華為可以說是非常積極的一家產商了,目前這家公司已經推出了定位中端的麒麟820 5G處理器、定位旗艦級別的麒麟990 5G。此外,根據目前的消息,華為還准備了一款麒麟985 5G處理器,完成中高端產品的市場覆蓋。除此之外,之前的爆料消息還顯示,華為還將從聯發科或者三星處購買5G基帶晶片,用於定位稍低的智慧型手機產品。 圖片來自flickr 根據Digitimes的報導,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消息人士表示,華為海思半導體已經向中芯國際(SMIC)下了14nm晶片訂單。和這個消息產生關聯的另一個消息是,之前有傳言稱海思半導體計劃發布麒麟710處理器的變種版本麒麟710A,新的晶片將會使用14nm FinFET製程工藝。因此,海思半導體需要這樣一個晶圓廠。從目前來看,這家晶圓廠就是中芯國際了。 華為的麒麟710A處理器能夠很好地幫助這家公司在入門級市場上進行布局,不過目前還不確定的是將發布的定位入門級別的產品是否具有5G連接功能,如果支持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採用其他家5G晶片的入門級產品了。 雖然台積電一直以來都是海思半導體的核心供應商,比如說麒麟710處理器是基於台積電的12nm製程工藝搭載,於2018年就已經開始淘汰使用。另一個和台積電、華為關聯的消息是,華為已經砍掉了部分5nm強化版製程工藝的訂單,因為這家公司認為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市場對於智慧型手機的需求大減。 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華為目前解決旗下高端產品在海外上市的問題可能並不是太樂觀,進一步影響了其產品出貨。 ...
中芯國際發布2019年報 14nm工藝量產 2020年產能放量

中芯國際發布2019年報 14nm工藝量產 2020年產能放量

3月31日晚,中芯國際發布了2019年年報,去年錄得營收31.16億美元,不含阿韋扎諾200mm晶圓廠於2019年及2018年的貢獻及2018年技術授權收入確認的影響,2019年的銷售額由2018年的29.73億美元增加1.4%至30.14億美元。 盈利方面,中芯國際去年毛利潤6.425億美元,毛利率20.6%,相比2018年的毛利率為22.2%。不含阿韋扎諾200mm晶圓廠於2019年及2018年的貢獻及2018年技術授權收入確認的影響,2019年的毛利率為21.5%,相比2018年的毛利率為19.1%。 年內利潤為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347億美元,同比增長75%。每股基本盈利為0.04美元,不派息。 中芯國際表示,集團在先進製程研發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第一代14nmFinFET技術已進入量產,在2019年四季度貢獻約1%的晶圓收入,預計在2020年穩健上量,而第二代FinFET技術平台持續客戶導入。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年底量產7nm工藝?官方道出真相

中芯國際年底量產7nm工藝?官方道出真相

日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首次公開了中芯國際N+1、N+2代工藝的情況,透露N+1工藝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之後的N+2工藝性能和成本都更高一些。 業界普遍認為,中芯國際N+1工藝相當於台積電第一代7nm工藝,N+2則相當於台積電7nm+,重點在提升性能,年底即可量產。 今天,中芯國際相關人士詳細解釋了N+1工藝,也澄清了一些誤會。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N+1是中芯國際的內部代號,並不等於7nm。 據介紹,中芯國際N+1工藝在去年第四季度完成流片,目前正處於客戶產品驗證階段,預計第四季度有限量產。 與市場上的7nm相比,中芯國際N+1在功耗、穩定性方面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性能,N+1的性能比14nm提高了約20%,但市場基準提升幅度是35%,所以有差距,但這也是唯一的差距。 如果是從功耗、穩定性方面而言,可以將中芯國際N+1稱為7nm,而在性能方面確實要比7nm差。 中芯國際對N+1的目標是低成本應用,可以將成本相對市場上的7nm減少大約10%,因此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工藝節點。 從中芯國際的表態看,N+1更類似於台積電、三星的10nm,或者有點像三星的8nm,因為20%的性能提升幅度遠低於台積電預計的30%、實際的35%。 至於N+2工藝,與市場7nm更為接近,尤其是穩定性,但是性能仍然略遜一籌。 另外隨着台積電、三星陸續導入EUV極紫外光刻,中芯國際也在加速推進,但是梁孟松曾明確表示, 中芯國際無需EUV就能達成7nm,當然後續的5nm、3nm是必須要有EUV的。 其實,台積電第一代7nm也沒有用EUV而是繼續傳統DUV,7nm+才有限導入EUV,幾十層光罩中只有幾層使用。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中芯國際14nm提前一年量產 良品率達95%

中芯國際14nm提前一年量產 良品率達95%

中美貿易戰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高新技術沒有自主知識產權那就處處被人牽制,因此我們看到在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從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經成功開始量產14nm FinFET,比規劃時間早了一年。 根據規劃的發展周期,2020年,16/14nm工藝要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采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據悉,中芯國際從2015年開始研發14nm,目前良品率已經達到95%。     此外,中芯國際的12nm工藝已開始客戶導入,官方宣稱比14nm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錯誤率降低20%。 來源:快科技